CN101820707B - 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0707B
CN101820707B CN2010101403143A CN201010140314A CN101820707B CN 101820707 B CN101820707 B CN 101820707B CN 2010101403143 A CN2010101403143 A CN 2010101403143A CN 201010140314 A CN201010140314 A CN 201010140314A CN 101820707 B CN101820707 B CN 101820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fet
triode
emitting diod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03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0707A (zh
Inventor
余维学
史亚军
王朝
管来东
孙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403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20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0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0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包括:基准电压产生模块提供基准电压至最低电压检测模块;最低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发光二极管组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在各阴极电压中的最小值小于基准电压产生时产生切换信号;控制模块在接收切换信号时,控制电荷泵,使得电荷泵调整输出至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电压;驱动控制电流产生模块在阴极电压最小值大于或等于基准电压时,提供恒定电流至发光二极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检测所有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压,获得发光二极管导通后阴极电压最小值来准确控制电荷泵的输出电压,使得较现有技术电荷泵在更长时间内工作在初始工作模式下。

Description

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MP3等手持式设备基本都使用彩色的液晶显示屏,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则作为一种通用的背光源,例如申请号200520067489.0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背光控制电路。但是,由于LED生产工艺的偏差,大小相同的电流流过不同的LED所需的导通压降会有区别。目前主流的白光LED流过20mA的电流,导通压降的偏差在0.2V。
通常手持式设备采用一块锂离子电池为整个背光源及其驱动系统供电,锂电池额定电压为3.6V,充满电后为4.2V。手持式设备工作时,锂电池不断放电,电池电压不断下降。电池电压下降到低于预定电压值(如3.75V)时,电荷泵会被切换到较高倍的工作模式,使得输出电压升高,背光源及其驱动系统正常工作。电荷泵的工作模式有1倍、1.33倍、1.5倍、2倍,1倍工作模式是所有工作模式中效率最高的。
手持式设备的背光驱动电路为了简化控制电荷泵工作原理,通过检测任意一路LED阴极的电压加上该路LED实际导通压降与标准导通压降之间的偏差(如0.2V)来控制电荷泵的工作模式。当检测到的LED阴极电压加上该路LED实际导通压降与标准导通压降之间的偏差低于预定电压值时,电荷泵会从1倍工作模式切换到2倍工作模式以提高输出电压。若被检测的LED恰好是所有LED中导通压降最大的一个,则电荷泵提供的电压高于所有LED实际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值,这样无疑增大了电源电压损耗。并且,此种控制方式无疑使被检测的LED阴极电压在较高情况下,电荷泵即被切换到高倍的工作模式,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让背光驱动电路尽量长时间的工作在1倍模式下是电荷泵背光驱动芯片研发工程师一直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荷泵工作在1倍工作模式下时间较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组,包括:基准电压产生模块、最低电压检测模块、电荷泵、控制模块及驱动控制电流产生模块,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产生模块,适于提供基准电压至最低电压检测模块;所述最低电压检测模块,适于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在所述各阴极电压中的最小值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时产生切换信号;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接收所述切换信号时,控制所述电荷泵,使得所述电荷泵调整输出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电压;所述驱动控制电流产生模块,适于在所述阴极电压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提供恒定电流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组。
所述最低电压检测模块包括:镜像电流源、基准电压处理模块、最低电压获取模块及比较器,其中,所述镜像电流源,适于提供偏置电流至基准电压处理模块和最低电压获取模块;所述基准电压处理模块,适于在所述偏置电流下,基于基准电压产生第一电压,输出所述第一电压至比较器第一输入端;所述最低电压获取模块,适于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在所述偏置电流下,基于所获得的各阴极电压中的最小值,产生第二电压,输出所述第二电压至比较器第二输入端;比较器,适于比较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时,产生切换信号。
最低电压获取模块还适于对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压进行选择处理。
镜像电流源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基准电压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最低电压获取模块包括三极管组,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第一场效应管栅极、第二场效应管栅极、第三场效应管栅极均与第一电流源一端相连接,第一电流源另一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源极、第二场效应管源极、第三场效应管源极彼此相连;第一场效应管漏极与栅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漏极、第一三极管发射极均与比较器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场效应管漏极、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发射极均与比较器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比较器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出切换信号;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至基准电压产生模块;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集电极均连接至地,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基极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阴极。
所述最低电压获取模块还包括开关组,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组的开关第一端一一对应地相连接,所述开关组的开关第二端均与比较器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最低电压检测模块还适于在所述阴极电压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基准电压产生时产生保持信号;控制模块还适于在接收所述保持信号时,保持电荷泵的工作模式,使得电荷泵保持输出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电压不变;驱动控制电流产生模块还适于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最小值不变时,提供恒定电流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组。
所述最低电压检测模块包括:镜像电流源、基准电压处理模块、最低电压获取模块及比较器,其中,所述镜像电流源,适于提供偏置电流至基准电压处理模块和最低电压获取模块;所述基准电压处理模块,适于在所述偏置电流下,基于基准电压产生第一电压,输出所述第一电压至比较器第一输入端;所述最低电压获取模块,适于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在所述偏置电流下,基于所获得的各阴极电压中的最小值,产生第二电压,输出所述第二电压至比较器第二输入端;比较器,适于比较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时,产生切换信号,在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压时,产生保持信号。
最低电压获取模块还适于对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压进行选择处理。
镜像电流源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基准电压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最低电压获取模块包括三极管组,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第一场效应管栅极、第二场效应管栅极、第三场效应管栅极均与第一电流源一端相连接,第一电流源另一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源极、第二场效应管源极、第三场效应管源极彼此相连;第一场效应管漏极与栅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漏极、第一三极管发射极均与比较器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场效应管漏极、所述三极管组发射极均与比较器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比较器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出切换信号或保持信号;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至基准电压产生模块;所述三极管组集电极均连接至地,所述三极管组基极连接分别连接至发光二极管阴极。
所述最低电压获取模块还包括开关组,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组的开关第一端一一对应地相连接,所述开关组的开关第二端均与比较器第二输入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检测所有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压,获得发光二极管导通后阴极电压最小值来准确控制电荷泵的输出电压,使得较现有技术电荷泵在更长时间内工作在初始工作模式下。
此外,现有技术通过检测任意一路LED阴极的电压来控制电荷泵的工作模式,通常将第一路作为被检测的一路,若悬空被检测的第一路LED,则驱动电路无法正常工作。而本发明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悬空任意LED输出引脚,也不会影响驱动电路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光元件的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最低电压检测模块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最低电压检测模块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电流产生模块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列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的驱动系统,下面实施例仅以发光二极管组包括三个LED光源作示例性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发光元件的驱动系统,包括:基准电压产生模块21、最低电压检测模块22、控制模块23、驱动电流产生模块24、电荷泵25,由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组成的发光二极管组,以及电容C1。
基准电压产生模块21,提供基准电压Vset至最低电压检测模块22。其中,基准电压Vset是不随电源电压、温度、工艺发生变化的电压信号。
最低电压检测模块22,检测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的阴极电压,获得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最小值,在所述阴极电压最小值小于基准电压Vset时,产生切换信号;在所述阴极电压最小值大于所述基准电压Vset时,产生保持信号。
控制模块23,在接收切换信号时,控制所述电荷泵25,使得所述电荷泵25调整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的阳极电压VOUT;接收到保持信号时,保持电荷泵25输出至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的阳极电压VOUT不变。
驱动控制电流产生模块24,在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的阴极电压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基准电压产生时,提供恒定电流至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
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在驱动电流产生模块24产生的恒定电流驱动下发出相同亮度的光。
电容C1,一端连接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的阳极,一端接地。C1对电路内部环路的稳定性做补偿,也对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阳极电压VOUT输出瞬间跳变起抑制作用。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最低电压检测模块22包括镜像电流源1、基准电压处理模块2、最低电压获取模块3、比较器4。
镜像电流源1,提供偏置电流至基准电压处理模块2和最低电压获取模块3。
基准电压处理模块2,基于所述偏置电流处理基准电压Vset,产生稳定的第一电压VD1,输出所述第一电压VD1至比较器4第一输入端。
最低电压获取模块3,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基于所述偏置电流获得并处理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最小值,产生第二电压VD2,输出所述第二电压VD2至比较器4第二输入端。
比较器4,比较所述第一电压VD1和所述第二电压VD2,在所述第一电压VD1大于所述第二电压VD2时,产生切换信号;在所述第一电压VD1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VD2时,产生保持信号。
在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镜像电流源1包括:第一电流源221、第一场效应管222、第二场效应管223、第三场效应管224。基准电压处理模块2包括:第一三极管225。最低电压获取模块3包括:第二三极管226、第三三极管227、第四三极管228。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222、第二场效应管223、第三场效应管224为相同类型的场效应管。第一三极管225、第二三极管226、第三三极管227、第四三极管228为相同类型的三极管,四者具有相同的导通电压Veb。
第一场效应管222栅极、第二场效应管223栅极、第三场效应管224栅极均与第一电流源221一端相连接,第一电流源221另一端接地。
第一场效应管222源极、第二场效应管223源极、第三场效应管224源极彼此相连。
第一场效应管222漏极与栅极相连。
第二场效应管223漏极、第一三极管225发射极均与比较器4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第三场效应管224漏极、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均与比较器4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比较器4输出端与控制模块23相连接,用于输出切换信号或保持信号。
第二三极管226集电极、第三三极管227集电极、第四三极管228集电极均连接至地。
第一三极管225基极连接至基准电压产生模块21,用于接收基准电压Vset。
第二三极管226基极连接至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用于检测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
第三三极管227基极连接至第二LED光源D2阴极,用于检测第二LED光源D2阴极电压V2。
第四三极管228基极连接至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用于检测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V3。
当基准电压Vset输入第一三极管225基极时,所述镜像电流源1向第一三极管225提供偏置电流。所述偏置电流使得第一三极管225开启,在第一三极管225发射极形成稳定的第一电压VD1=Vset+Veb。
当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第二LED光源D2阴极电压V2、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V3分别输入第二三极管226、第三三极管227、第四三极管228基极时,所述镜像电流源1向第二三极管226、第三三极管227、第四三极管228提供偏置电流。由于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彼此相连,所以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电压相同。由于第二三极管226集电极、第三三极管227集电极、第四三极管228集电极均连接至地,所以第二三极管226集电极、第三三极管227集电极、第四三极管228集电极电压也相同。根据三极管原理,所述偏置电流使得第二三极管226、第三三极管227、第四三极管228中,基极接收到最小电压的三极管导通。所述基极接收到最小电压的三极管导通时,在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比较器4第二输入端形成与基极接收到最小电压对应的第二电压VD2=MinV(D1~D3)+Veb,而其余三极管均不导通。
如图4所示,驱动电流产生模块2包括第二电流源241、第四场效应管242、第五场效应管243、第六场效应管244、第七场效应管245。
第四场效应管242栅极、第五场效应管243栅极、第六场效应管244栅极、第七场效应管245栅极彼此相连。第四场效应管242源极、第五场效应管243源极、第六场效应管244源极、第七场效应管245源极均连接至地。第四场效应管242漏极与栅极均连接至第二电流源241一端,第二电流源241另一端接收电源电压。
第五场效应管243漏极连接至第一LED光源D1阴极,所述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使得第五场效应管243工作在饱和工作模式,输出恒定电流至第一LED光源D1。
第六场效应管244漏极连接至第二LED光源D2阴极,所述第二LED光源D2阴极电压V2使得第六场效应管244工作在饱和工作模式,输出恒定电流至第二LED光源D2。
第七场效应管245漏极连接至第三LED光源D3阴极,所述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V3使得第七场效应管245工作在饱和工作模式,输出恒定电流至第三LED光源D3。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LED光源D1流过20mA电流所需的导通压降为3.2V,第二LED光源D2流过20mA电流所需的导通压降为3.4V,第三LED光源D3流过20mA电流所需的导通压降为3V。
第一电流源221为2uA的电流源,第一三极管225、第二三极管226、第三三极管227、第四三极管228的导通电压Veb均为0.7V。
第二电流源241为20mA的电流源,第五场效应管243、第六场效应管244、第七场效应管245在源漏极电压不小于0.2V时工作在饱和区,工作在饱和区的第五场效应管243、第六场效应管244、第七场效应管245分别向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提供20mA的恒定电流供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发出相同亮度的光。因此,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的阴极电压最小值应该保证不小于0.2V。相应地,作为决定电荷泵25切换的判断依据,基准电压产生模块21提供的基准电压Vset为0.2V。
比较器4在第二输入端电压VD2大于或等于第一输入端电压VD1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第二输入端电压VD2小于第一输入端电压VD1时,输出低电平信号。控制模块23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保持电荷泵25现有工作模式;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将电荷泵25切换到较高的工作模式。
工作时,第一三极管225基极接收基准电压产生模块21提供的0.2V基准电压Vset,第一电流源221、第一场效应管222、第二场效应管223、第三场效应管224组成的镜像电流源向第一三极管225提供2uA的偏置电流,该偏置电流使得第一三极管225开启,在第一三极管225发射极形成稳定的第一电压VD1为0.9V。
起初,电荷泵25工作在1倍工作模式下,输出3.8V的电压至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阳极。第一LED光源D1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6V的阴极电压V1,第二LED光源D2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4V的阴极电压V2,第三LED光源D3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8V的阴极电压V3。
第三三极管227基极接收0.4V的第二LED光源D2阴极电压V2后最先导通,导通后的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产生第二电压VD2=0.4V+0.7V。此时,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电压相同,第二三极管226基极接收0.6V的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电压为1.1V的第二电压VD2,发射极与基极电压差0.5V不满足0.7V的导通电压Veb要求,所以第二三极管226不导通;第四三极管228基极接收0.8V的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V3,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电压为1.1V的第二电压VD2,发射极与基极电压差0.3V不满足0.7V的导通电压Veb要求,所以第四三极管228也不导通。
比较器4第一输入端输入的0.9V第一电压VD1小于第二输入端输入的1.1V第二电压VD2,比较器4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模块23。控制模块23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保持电荷泵25工作在1倍工作模式下。
第五场效应管243漏极接收0.6V的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源漏极电压大于0.2V,第五场效应管243工作在饱和区,向第一LED光源D1提供20mA的恒定电流。
第六场效应管244漏极接收0.4V的第二LED光源D2阴极电压V2,源漏极电压大于0.2V,第六场效应管244工作在饱和区,向第二LED光源D2提供20mA的恒定电流。
第七场效应管245漏极接收0.8V的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V3,源漏极电压大于0.2V,第七场效应管245工作在饱和区,向第三LED光源D3提供20mA的恒定电流。
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荷泵25输出至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阳极的电压减小至3.5V。第一LED光源D1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3V的阴极电压V1,第二LED光源D2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1V的阴极电压V2,第三LED光源D3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5V的阴极电压V3。
第三三极管227基极接收0.1V的第二LED光源D2阴极电压V2后最先导通,导通后的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产生0.8V的第二电压VD2。比较器4第一输入端输入的0.9V第一电压VD1大于第二输入端输入的0.8V第二电压VD2,比较器4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模块23。
控制模块23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切换电荷泵25至2倍工作模式,调整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阳极电压VOUT至3.6V,恢复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至0.4V,第二LED光源D2阴极电压V2至0.2V,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V3至0.6V。
调整后的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保证了第五场效应管243、第六场效应管244、第七场效应管245工作在饱和区,向第一LED光源D1、第二LED光源D2、第三LED光源D3提供相同的20mA恒定电流。
若控制模块23没有切换电荷泵25至较高的工作模式,继续提供3.5V阳极电压,则第二LED光源D2的阴极电压V2变为0.1V。0.1V的电压使得第六场效应管244无法工作在饱和区,第六场效应管244将输出小于20mA的电流,使得第二LED光源D2发出比第一LED光源D1、第三LED光源D3要暗的光。
现有技术通过检测任意一路LED阴极的电压加上LED实际导通压降与标准导通压降之间的偏差0.2V来控制电荷泵25的工作模式。即,被检测一路LED阴极的电压减去导通压降偏差0.2V也要能够使得驱动电流产生模块输出恒定电流。例如,当只有第一实施例中第二LED光源D2的阴极被检测时,第二LED光源D2的阴极电压V2需要保持在不小于0.4V才能够使驱动电流产生模块24输出恒定电流,也就是电荷泵25的输出电压不能小于3.8V。在电荷泵25的输出电压小于3.8V时,电荷泵25即被切换到较高倍工作模式。
而第一实施例通过检测所有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压,获得发光二极管导通后阴极电压最小值来准确控制电荷泵25的工作模式切换,使得电荷泵25输出电压从3.8V降低到小于3.6V时才切换电荷泵25工作模式,较现有技术电荷泵在更长时间内工作在1倍工作模式下。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详细赘述,两者区别在于:最低电压获取模块3内具有开关组,可针对发光二极管连接情况进行相应开启和闭合,对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压进行选择处理。
在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与第一开关S1第一端相连,第一开关S1第二端与比较器4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与第二开关S2第一端相连,第二开关S2第二端与比较器4第二输入端相连;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与第三开关S3第一端相连,第三开关S3第二端与比较器4第二输入端相连。
在第二实施例中,只有第二LED光源D2输出端悬空,即对应第二LED光源D2的第二开关S2断开,第一开关S1、第三开关S3闭合。电荷泵25工作在1倍工作模式下,输出3.8V的电压至第一LED光源D1、第三LED光源D3阳极。第一LED光源D1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6V的阴极电压V1,第三LED光源D3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8V的阴极电压V3。
基极接收0.6V的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后导通,导通后的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产生第二电压VD2=0.6V+0.7V。此时,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电压相同,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电压为1.3V的第二电压VD2,发射极与基极电压差0.5V不满足0.7V的导通电压Veb要求,第四三极管228不导通。而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连接的第二开关S2被开启,所以第三三极管227也不导通。
比较器4第一输入端输入的0.9V第一电压VD1小于第二输入端输入的1.3V第二电压VD2,比较器4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模块23。控制模块23接收到高电平信号,保持电荷泵25工作在1倍工作模式下。
第五场效应管243、第七场效应管245工作在饱和区,向第一LED光源D1、第三LED光源D3提供相同的20mA恒定电流。由于第二LED光源D2输出端悬空,导致第六场效应管244不导通,第二LED光源D2不发光。
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荷泵25输出至第一LED光源D1、第三LED光源D3阳极的电压减小至3.3V。第一LED光源D1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1V的阴极电压V1,第三LED光源D3导通后在阴极产生0.3V的阴极电压V3。
基极接收0.1V的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后导通,导通后的第二三极管226发射极产生第二电压VD2=0.1V+0.7V。此时,第四三极管228基极接收0.3V的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V3,第四三极管228发射极电压为0.8V的第二电压VD2,发射极与基极电压差0.5V不满足0.7V的导通电压Veb要求,所以第四三极管228不导通。而第三三极管227发射极连接的第二开关S2被开启,所以第三三极管227也不导通。
比较器4第一输入端输入的0.9V第一电压VD1大于第二输入端输入的0.8V第二电压VD2,比较器4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模块23。
控制模块23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切换电荷泵25至2倍工作模式,调整第一LED光源D1、第三LED光源D3阳极电压VOUT至3.6V,恢复第一LED光源D1阴极电压V1至0.4V,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V3至0.6V。
调整后的第一LED光源D1、第三LED光源D3阴极电压保证了第五场效应管243、第七场效应管245工作在饱和区,向第一LED光源D1、第三LED光源D3提供相同的20mA恒定电流。
现有技术通过检测任意一路LED阴极的电压来控制电荷泵的工作模式,若检测的第一路LED被悬空,则无法获取检测电压,导致驱动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而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断开或闭合对应发光元件输出引脚悬空的开关,使得发光元件可以根据所需进行任意悬空或连接,也不会影响整个驱动系统的工作。并且,第二实施例的电荷泵25输出电压从3.8V降低到小于3.4V时才切换电荷泵25工作模式,较第一实施例电荷泵25输出电压从3.8V降低到小于3.6V时就切换电荷泵25工作模式,电荷泵25在更长时间内工作在1倍工作模式下。所以,本发明的驱动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做出不同的调节,一直使得电荷泵在较长时间内工作在1倍工作模式下。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电压产生模块、最低电压检测模块、电荷泵、控制模块及驱动控制电流产生模块,其中,
所述基准电压产生模块,适于提供基准电压至最低电压检测模块;
所述最低电压检测模块,适于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在所述各阴极电压中的最小值小于所述基准电压时产生切换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接收所述切换信号时,控制所述电荷泵,使得所述电荷泵调整输出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电压;
所述驱动控制电流产生模块,适于在所述阴极电压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基准电压时,提供恒定电流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电压检测模块包括:镜像电流源、基准电压处理模块、最低电压获取模块及比较器,其中,
所述镜像电流源,适于提供偏置电流至基准电压处理模块和最低电压获取模块;
所述基准电压处理模块,适于在所述偏置电流下,基于基准电压产生第一电压,输出所述第一电压至比较器第一输入端;
所述最低电压获取模块,适于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在所述偏置电流下,基于所获得的各阴极电压中的最小值,产生第二电压,输出所述第二电压至比较器第二输入端;
比较器,适于比较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时,产生切换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低电压获取模块还适于对发光二极管连接情况进行相应开启和闭合,对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压进行选择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镜像电流源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基准电压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最低电压获取模块包括三极管组,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
第一场效应管栅极、第二场效应管栅极、第三场效应管栅极均与第一电流源一端相连接,第一电流源另一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源极、第二场效应管源极、第三场效应管源极彼此相连;第一场效应管漏极与栅极相连;
第二场效应管漏极、第一三极管发射极均与比较器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第三场效应管漏极、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发射极均与比较器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比较器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出切换信号;
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至基准电压产生模块;
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集电极均连接至地,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基极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阴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电压获取模块还包括开关组,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组的开关第一端一一对应地相连接,所述开关组的开关第二端均与比较器第二输入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电压检测模块还适于在所述阴极电压最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基准电压产生时产生保持信号;控制模块还适于在接收所述保持信号时,保持电荷泵的工作模式,使得电荷泵保持输出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电压不变;驱动控制电流产生模块还适于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最小值不变时,提供恒定电流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电压检测模块包括:镜像电流源、基准电压处理模块、最低电压获取模块及比较器,其中,
所述镜像电流源,适于提供偏置电流至基准电压处理模块和最低电压获取模块;
所述基准电压处理模块,适于在所述偏置电流下,基于基准电压产生第一电压,输出所述第一电压至比较器第一输入端;
所述最低电压获取模块,适于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压,在所述偏置电流下,基于所获得的各阴极电压中的最小值,产生第二电压,输出所述第二电压至比较器第二输入端;
比较器,适于比较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时,产生切换信号,在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时,产生保持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低电压获取模块还适于对发光二极管连接情况进行相应开启和闭合,对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压进行选择处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镜像电流源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基准电压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最低电压获取模块包括三极管组,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
第一场效应管栅极、第二场效应管栅极、第三场效应管栅极均与第一电流源一端相连接,第一电流源另一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源极、第二场效应管源极、第三场效应管源极彼此相连;第一场效应管漏极与栅极相连;
第二场效应管漏极、第一三极管发射极均与比较器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第三场效应管漏极、所述三极管组发射极均与比较器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比较器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出切换信号或保持信号;
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至基准电压产生模块;
所述三极管组集电极均连接至地,所述三极管组基极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发光二极管阴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低电压获取模块还包括开关组,所述三极管组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组的开关第一端一一对应地相连接,所述开关组的开关第二端均与比较器第二输入端相连。
CN2010101403143A 2010-03-30 2010-03-30 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Active CN101820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03143A CN101820707B (zh) 2010-03-30 2010-03-30 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03143A CN101820707B (zh) 2010-03-30 2010-03-30 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707A CN101820707A (zh) 2010-09-01
CN101820707B true CN101820707B (zh) 2012-09-05

Family

ID=42655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03143A Active CN101820707B (zh) 2010-03-30 2010-03-30 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20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8455B (zh) * 2011-12-07 2013-11-27 开源集成电路(苏州)有限公司 消除led残存电压的电路及方法
JP5962017B2 (ja) * 2012-01-11 2016-08-03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駆動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740A (zh) * 2002-08-27 2006-01-18 美国快捷半导体有限公司 高效发光二极管驱动器
CN1731496A (zh) * 2004-08-05 2006-02-08 凌特公司 驱动多个光发射器件的电路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740A (zh) * 2002-08-27 2006-01-18 美国快捷半导体有限公司 高效发光二极管驱动器
CN1731496A (zh) * 2004-08-05 2006-02-08 凌特公司 驱动多个光发射器件的电路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707A (zh)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5386B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控制电路
CN105188232A (zh) Led恒流驱动电路、调光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28982A (zh) 功率变换电路及功率变换的方法
CN106230427B (zh) 电源引脚复用电路
CN101815388A (zh) 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CN102647820A (zh) Led驱动电路
CN103868409B (zh) 一种太阳能供电的内红点瞄具
CN101917805A (zh) Led驱动电路
CN101820707B (zh) 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
CN202856317U (zh) Led灯条短路保护控制电路
CN106354075A (zh) 一种具有背光屏遥控器控制电路
CN101206836B (zh) 背光模组驱动电路
CN102376273A (zh) Led背光源驱动装置
CN101364797B (zh) 一种有源电压箝制栅极驱动电路
CN201116672Y (zh) 可均流控制的发光二极管阵列电路
CN100379134C (zh) 升压型开关调节器电路
CN103079310B (zh) 射灯调光控制电路
CN201854479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单输入单输出led灯管控制电路
CN208834723U (zh) 多通道led背光驱动电路及液晶电视
CN201706379U (zh) 太阳能光电集成光电源
CN202172518U (zh) 脉宽调制脉冲调光装置
CN202601624U (zh) 一种雪崩光电二极管增益温漂自动补偿装置
CN105992441A (zh) 一种led调光电源
CN108594082A (zh) 一种市电掉电信号传输电路及方法
CN201682655U (zh) 一种多路led供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GHAI AWIN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233, No. 418, Guipi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15 Floor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WIN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room 67, building 421, No. 912-913 Rainbow Road,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