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0182A -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0182A
CN101810182A CN200910193070A CN200910193070A CN101810182A CN 101810182 A CN101810182 A CN 101810182A CN 200910193070 A CN200910193070 A CN 200910193070A CN 200910193070 A CN200910193070 A CN 200910193070A CN 101810182 A CN101810182 A CN 101810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kania micrantha
medicine
percent
atrazine
butyl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93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0182B (zh
Inventor
黄志容
黄仿高
黄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UAJING GAR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UAJING GAR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UAJING GAR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UAJING GARD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930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10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10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0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0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0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该药物主要成份包括莠去津、2,4-滴丁酯和威霸。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分别是:莠去津5~70%,2.4-滴丁酯10~75%,威霸1~50%,有机溶剂1~10%。其中莠去津选取40%莠去津悬浮剂或5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2.4-滴丁酯采用72%2,4-滴丁醋乳油或82%的2,4-滴丁酯乳油,威霸选择6.9%威霸乳油或8.05%威霸乳油。有机溶剂选择萜烯类物质,优选是戊二烯或α-松油烯。这种药物组合针对性地同时对薇甘菊的生长比较旺盛的部分、营养输导部分以及根系部分产生防治效果。本发明药物防治薇甘菊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的优点,而且喷药后一小时内下小到中雨不影响药效。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薇甘菊的药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薇甘菊属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兼有性和无性的两种繁殖方式,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10-12月为开花结果季节,盛果期成千上万的种子随风飘逸到几公里外,甚至10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发芽生根成新植株,素有一分钟扩散一英里的称谓。因此,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藤本植物。薇甘菊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使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窒息而死。当薇甘菊形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后,就直接排斥乡土植物的物种,降低乡土植物的多样性,因而降低入侵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扰入侵区域的生物链,由此引发相关的生物灾害。最直接的影响是明显减少入侵区域牧业的草料、鱼业的食饵。因此,薇甘菊已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二十世纪传播到亚洲,香港及珠江口于90年代初期成灾,90年代末蔓延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广东已有11个市27个县级行政区发生薇甘菊危害,面积约5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1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形成巨大的繁殖种群,大有在珠三角形成迅速蔓延的燎原之势。
薇甘菊的严重为害情况,已引起省政府领导关注。广东省政府把薇甘菊的防治提到保障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的高度,把薇甘菊疫情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控制薇甘菊危害的除治目标。
薇甘菊在原产地南美洲有150多种昆虫,病原菌直接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因此不形成生物灾害,广东是微甘菊的新入侵区域,虽然经过廿多年的定居,至今除极个别芽虫能取食嫩叶外,没有发现其他以薇甘菊为食料的昆虫和其他动物。田野菟丝子是唯一能起到一定的抑制微甘菊生长的寄生性植物,但作用不明显,而且田野菟丝子原本就是乡土植物的有害生物,因此,如果广泛推广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的方法,除了效果不堪理想之外,还会连带给其他乡土植物造成危害的可能,有投鼠忌器之滤,因此作用有限。对待具有超强繁殖能力新入侵地区的薇甘菊,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环境友好型的高效,经济的化学防治。
目前,对薇甘菊高效的农药是甲嘧磺隆(森草净)。如公开号为CN1672515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所公开的防除薇甘菊的化学药剂,其主要成份就是森草净。但是森草净是灭生性除草剂,对针叶树以外的各种植物包括农作物,观赏植物、绿化落叶树木等均可造成药害,尤其严重的是可造成极低浓度的远距离的水源污染,在渠道边喷洒森草净防治薇甘菊,百米以外的农作物都可能因使用渠道的水源而发生严重的药害,因此,是一种对非靶标植物和水源造成严重损害的农药,使用的局限性很明显。而由深圳市薇甘菊生物防治服务有限公司研发的杀灭薇甘菊的新型药物18%2.4滴微乳剂(灭薇净)是一种对大部分植被杂草植物安全,对水源、土地负面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通常施药用400-1000倍,每亩喷洒量100公斤,每亩用药量100-250ml。每亩用药成本为25元-65元。但是这种药物成本较高,经济效益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环保杀灭薇甘菊效果显著且成本低廉的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防治薇甘菊药物的主要成份包括莠去津、2,4-滴丁酯和威霸。
所述药物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分别是:
莠去津          5~70%
2.4-滴丁酯      10~75%
威霸            1~50%
有机溶剂        1~10%
其中
莠去津选取40%莠去津悬浮剂或5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
2.4-滴丁酯采用72%2,4-滴丁酯乳油或82%2,4-滴丁酯乳油,
威霸选择6.9%威霸乳油或8.05%威霸乳油。
有机溶剂选择萜烯类物质,优选是戊二烯或α-松油烯。
本发明主要组分之一莠去津:atrazine
化学名称: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
化学结构式:
Figure G2009101930702D00031
毒性: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莠去津属低毒除草剂。原粉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780毫克/公斤,对兔急性经皮LD50为7500毫克/公斤。在试验剂量内,致畸、致癌为阴性。
作用特点: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苗后除草剂。根吸收为主,茎叶吸收很少,迅速传导到植物分生组织及叶部、干拢光合作用,使杂草致死。
本发明主要成分之二2,4-滴丁酯(2.4-D butylate)
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基乙酸正丁基酯
化学结构式:
Figure G2009101930702D00032
毒性:属低毒除草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0-1500毫克/公斤,2.4-滴丁酯625毫克/公斤混入饲料中饲喂鼠两年,未见中毒症状,对鲤TLM(48小时)40毫克/公斤。
作用特点:为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在低浓度时(<0.01%),则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出现畸形,直到死亡。
本发明主要成份之三,威霸(Fenoxaprop-p-ethyl)
化学名称:(R)-2-[4-(6-氯-2-苯并噁唑氧基)苯氧基丁丙酸乙酯。
化学结构式:
Figure G2009101930702D00041
毒性:属低毒除草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3040毫克/公斤(雄),和2090毫克/升(雌),小鼠1急性经口LD50>5000毫克/公斤,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毫克/公斤,大鼠急性吸入LC50>0.604克/m3(4小时)。
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芽后茎叶处理剂。有效成分被茎叶吸收后传导到叶基,节间分生组织,根的生长点,迅速转变成苯氧基的游离酸,抑制脂肪酸进行生物合成,损坏杂草生长点,分生组织,作用迅速,施药后2-3天内停止生长,5-7天心叶失绿变紫色,分生组织变褐,然后分蘖基部坏死,叶片变紫逐渐枯死。
本发明药物为悬浮乳油混合剂,其配制方法:
1、制备乳油:将72% 2,4-滴丁酯乳油或 82% 2,4-滴丁酯乳油、6.9%威霸乳油或8.05%威霸乳油与溶剂戊二烯或α-松油烯混配。
2、制备悬浮剂,将40%莠去津悬浮剂或5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与上述1制备的乳油混配制成悬浮乳液。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本发明防治薇甘菊的药物,有效成份包括莠去津、2,4-滴丁酯和威霸。这种药物组合针对性地同时对薇甘菊的生长比较旺盛的部分、营养输导部分以及根系部分产生防治效果。
该防治薇甘菊的药物具有选择性明显,内吸输导能力强的特点。喷洒时用1000-2000倍稀释,每亩喷洒量100公斤,每亩用药量50-100ml,每亩用药成本为12.5元~25元,比现有灭薇净降低成本低50%以上。施用本药物后,通过内吸输导作用,迅速传导到薇甘菊各个生长器官。试验证明,喷药4~6小时后,薇甘菊的嫩芽、叶片开始出现失水;24小时后,薇甘菊的嫩芽、叶片出现萎蔫;48小时后出现枯黄;72小时后变褐直至死亡。喷药21天后,薇甘菊地上部分的嫩芽、叶片、茎蔓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喷药后210天防治效果达98%。
本药物施用对水源土地无污染,对天南星科海芋、白蝶合果芋,马鞭草科,马缨丹等有影响但能很快能恢复生长。对禾本科:大芒、大叶油草、结缕草;桑科:小叶榕、橡胶榕、高山榕、大叶榕等绿化树种;桃金娘科:桃金娘、柠檬桉、龙缘桉等造林树种;野牡丹科:野牡丹;五加科:鸭脚木;无患子科:荔枝、龙眼;芸香科:柑桔等均无影响。由此可见,选用本发明药物防治薇甘菊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的优点,为目前防治薇甘菊的首选农药,而且具有喷药后一小时内下小到中雨不影响药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条件下薇甘菊嫩叶的死亡率曲线图;
图2是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条件下薇甘菊叶片的死亡率曲线图;
图3是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条件下薇甘菊藤蔓的死亡率曲线图;
图4是不同浓度处理21天薇甘菊根部的死亡曲线图;
图5施药1天后薇甘菊各器官变化情况图;
图6施药3天后薇甘菊各器官变化情况图;
图7施药7天后薇甘菊各器官变化情况图;
图8施药10天后薇甘菊各器官变化情况图;
图9施药14天后薇甘菊各器官变化情况图;
图10施药21天后薇甘菊各器官变化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及试验数据对本发明防治薇甘菊药物的组成和作用进行详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防治薇甘菊药物的各组分的配比范围选择如下:
40%莠去津悬浮剂       40%
72%2,4-滴丁酯        50%
6.9%浓乳剂威霸        5%
有机溶剂戊二烯         5%
制备时将72%2,4-滴丁酯乳油、6.9%威霸乳油与溶剂戊二烯混配制成乳油;然后将40%莠去津悬浮剂与上述乳油混配制成悬浮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防治薇甘菊药物的各组分的配比范围选择如下:
40%莠去津悬浮剂       60%
82%的2,4-滴丁酯      25%
8.05%浓乳剂威霸       10%
有机溶剂α-松油烯      5%
制备时将82%2,4-滴丁酯乳油、8.05%威霸乳油与溶剂α-松油烯混配制成乳油;然后将5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与上述乳油混配制成悬浮剂。
下面是通过具体的试验说明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效果,试验药物选用实施例1所制备药物。
本发明药物试验数据如下:
下述试验中本发明药物称为“除薇灵”。
1、试验对象的选择
林间健康生长的薇甘菊,处于生长盛期,尚未开花结实。
2.1试验环境条件
药效试验在增城市增江街太寺坑林场内进行,试验地点位于林间道路两旁坡地,有水流从山间流过,薇甘菊生长健康,颜色深绿色,匍匐生长,有部分攀援灌木。施药当天天气晴朗,施药时间为上午9:00到下午4:00,温度在28-35℃。
2.2、对照:
清水(CK),每亩用量100升,3个重复。
3.3、药剂用量与试验设计
3.3.1、试验浓度与药剂用量
  浓度   用药量   施药面积   重复次数
  1000×   100克/667m2   667m   3
  1500×   66.7克/667m2   667m2   3
  2000×   50克/667m2   667m2   3
3.3.2、试验面积
每个处理施药面积为1亩(667m2),共计12亩。
3.3.4、调查时间
喷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21天、28天、56天(2个月)、84天(3个月)。
3.3.5、调查内容
薇甘菊嫩芽、叶片、茎蔓、根部防治后症状变化及死亡情况。衡量指标为芽、叶、茎、根和株的生理特征,包括正常、失水、萎焉、黄化、枯黄、变褐及死亡的情况,并进行量化。
3.3.6、调查方法
五点法取样(取样点间隔大于10米,地貌相近),取样数量每点10芽(叶\茎\根),共50芽(叶\茎\根),记录芽、叶、茎、根的生理特征,包括正常、失水、萎焉、黄化、枯黄、变褐及死亡的数量。
4、施药方法
4.1、使用方法
机动液体喷雾,均匀喷施于薇甘菊植株表面,使薇甘菊地上器官(芽、叶、茎)能够均匀附着药液。
4.2、施药器械
车载式机动高压喷雾机。
4.3、施药时间和次数
2009年8月31日上午9:00-下午4:00,总共施药1次。
5、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G2009101930702D00071
6、对靶标和非靶标植物的影响
6.1、能杀灭的植物
菊科:  (1)薇甘菊Mile-a-minute Weed
莎草科:(1)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
        (2)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inn.
苋科:(1)倒扣草Amaranthus viridis Linn
      (2)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d
伞形花科:(1)崩大碗(entella asiatica clinn)Urban
          (2)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6.2、受影响后能恢复的植物
天南星科:(1)海芋Alocasia macrorhiza
          (2)白蝶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WhiteButterfiy″
马鞭草科:(1)马缨丹Lantana camara
6.3、无影响的植物
禾本科:大芒、大叶油草、结缕草等
桑科:(1)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2)橡胶榕Ficus elastica
      (3)高山榕、大叶榕等绿化树种
桃金娘科:(1)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2)柠檬桉、龙缘桉等造林树种
野牡丹科:(1)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五加科:(1)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
无患子科:(1)荔枝Litchi chinensis
          (2)龙眼Dimocarpus longan(syn.Euphoria longan)
芸香科:(1)柑桔Citrus mitis(syn.C.Microcarpa
7、结果与分析
7.1、对嫩芽的作用效果
由图1知,薇甘菊的嫩芽在施药10天后,1000倍的处理区嫩芽开始出现死亡,其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死亡率逐渐上升,在施药21天时调查,死亡率达到100%,1500倍和2000倍处理薇甘菊嫩芽14天后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分别为99.3%和92.7%,与1000倍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21天后三个浓度嫩叶的死亡率均达到100%。差异不显著。
7.2对叶片的作用效果
由图2知,薇甘菊的叶片在各浓度药液的作用下,其表现出的症状变化同嫩芽基本一致,在施用1000倍药液10天后,薇甘菊的叶片先开始死亡,而1500倍和2000倍药液处理的只是出现失水、褪色、黄化的表征,叶片并未死亡,与1000倍浓度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处理14天,3个浓度处理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67%、99.33%、92.67%,三者差异不显著,21天后3个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均为100%,差异不显著。
7.3、对茎蔓的作用效果
由图3知,薇甘菊的茎蔓在各浓度药液的作用下,其表现出的症状变化同嫩芽、叶片基本一致,在施用1000倍药液10天后,薇甘菊的茎蔓先开始死亡,1500倍和2000倍药液处理的只是出现失水、褪色、黄化、变褐的表征,藤蔓并未死亡,与1000倍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处理14天,三个浓度的校正死亡率依次为96.00%、89.56%、50.89%,2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最低,但三者差异不显著。21天后1000倍、1500倍、2000倍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分别99.11%>98.22%>65.56%,以2000倍的最低,但差异不显著。
7.4、对根部的作用效果
试验中发现施药7天内,薇甘菊的根部仍然生长正常。在第14天挖根调查时发现,各浓度处理的根部的须根出现腐烂,1000倍浓度处理的薇甘菊根部须根和主根均腐烂,少数死亡,1500倍和2000倍浓度的须根腐烂,主根尚未完全死亡,死亡率记为0。施药后21天的调查表明,各浓度下薇甘菊的根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倍的63.33%、1500倍的61.33%和2000倍的52.67%,三者差异不显著。参见图4。
7.5、对薇甘菊各器官的综合影响
由图5-10知,薇甘菊的各个器官在受到除薇灵3个不同浓度药液的作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嫩芽、叶片、茎蔓和根部由正常生长状态,逐渐开始出现、失水。萎焉、黄化、枯黄、变褐,直至死亡的生理表征的变化,并伴随着随时间的延长,变化数量的增减和症状变化的更替。薇甘菊的嫩叶表现的症状较早,在喷施药液后的第1天便出现失水,随后各浓度出现了生长状态的变化,首先是地上部分的嫩芽,其后是叶片、茎蔓的死亡,最后是根部须根的腐烂,主根的腐烂,直至最后的死亡。鉴于观察时间只是施药后的21天,虽然地上部分薇甘菊的嫩芽、叶片和茎蔓已全部死亡,但是未观察到各浓度处理下根部的完全死亡,尚需一段时间,故本试验仍需继续进行调查(见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
8、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除薇灵对薇甘菊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次日薇甘菊生长便受到影响,1000倍、1500倍和2000倍药液处理14天后的嫩芽校正死亡率已超过90%,21天嫩芽完全死亡。1000倍、1500倍药液处理14天的叶片和茎蔓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85%,2000倍液的均高于50%;处理21天后,薇甘菊地上部分的嫩芽、叶片、茎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各浓度的根部校正死亡率均达到50%,但差异不显著。
从现场调查结果来看,施用1000倍药液后,薇甘菊周围的少数植物出现萎焉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非靶标作物仍能够恢复正常生长,说明产生了药害;但是1500倍和2000倍药液施用后产生药害不明显,对薇甘菊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但是由于2000倍药液的药效作用稍慢。所以,经过综合考虑本试验的结果,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2000倍56%除薇灵悬浮剂除治薇甘菊。
9、价格估算
药剂费:初定药剂费用为25万元/吨,用药量为50克/亩,即为12.5元/亩
人工费:以60元/人.天计算,一天中一人可以连续工作6小时,则10元/人.小时;
每人每小时在平坦地带可喷施薇甘菊4亩,在有一定坡度或者不利于喷药的地带,2~2.5亩/人,
即:1人的人工费为2.5~5.0元/亩,
说明:实际操作中需要6人为一组,方可完成4亩/人或者2~2.5亩/人。具体分工为:两只喷枪同时进行,每只喷枪2人轮换,固定一人负责配药和维护设备,一人作为施工监理负责记录用药量,用水量,监理操作质量,以及意外事故应急处理。
故:人工费为15~30元/亩
根据广东省2009~2011年薇甘菊防治规划的成本核算表:
工具费:1.2元/亩,管理费:5.0元/亩
林地调查费:1.8元/亩
运水费:75元/吨,即7.5元/亩
则使用56%除薇灵悬浮剂的化学防治费用为:
12.5+(15~30)+1.2+5.0+1.8+7.5=43~58元/亩。
10、小结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和价格预算可知,除薇灵悬浮剂2000倍药液防治薇甘菊有以下优点:一是防治作用效果好,见效快,处理21天后薇甘菊地上器官全部死亡,根的死亡率也在50%以上,后期仍将继续观察根的死亡情况;二是对林木、果树、水源地安全,无污染,施药地区未发现林木、果树有明显药害产生,对杂草药害不明显,水源地和水库未见鱼虾类水生动物死亡,故初步判定对环境安全;三是投入少,价格低廉,与相市场上已在销售的防治薇甘菊的化学药剂相比较,本产品具有药效好,成本低,价格经济实惠的特点。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除薇灵悬浮剂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的三大优点,是具有特效的防治薇甘菊的化学药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Claims (4)

1.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该药物主要成份包括莠去津、2,4-滴丁酯和威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分别是:
莠去津              5~70%
2.4-滴丁酯          10~75%
威霸                1~50%
有机溶剂            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莠去津选取40%莠去津悬浮剂或5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2,4-滴丁酯采用72% 2,4-滴丁酯乳油或82% 2,4-滴丁酯乳油,威霸选择6.9%威霸乳油或8.05%威霸乳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薇甘菊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萜烯类物质,优选戊二烯或α-松油烯。
CN200910193070.2A 2009-10-12 2009-10-12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Active CN101810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3070.2A CN101810182B (zh) 2009-10-12 2009-10-12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3070.2A CN101810182B (zh) 2009-10-12 2009-10-12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0182A true CN101810182A (zh) 2010-08-25
CN101810182B CN101810182B (zh) 2014-04-02

Family

ID=4261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93070.2A Active CN101810182B (zh) 2009-10-12 2009-10-12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1018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777A (zh) * 2010-09-08 2011-01-1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氟草烟与莠灭净混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CN102696649A (zh) * 2012-06-01 2012-10-03 惠州市华景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颗粒剂及其配制方法
CN111248208A (zh) * 2020-03-18 2020-06-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乙烯利的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1239A (zh) * 2002-08-02 2003-03-12 娄远来 复配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1112194B (zh) * 2007-07-04 2011-12-21 常其钊 杀灭薇甘菊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777A (zh) * 2010-09-08 2011-01-1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氟草烟与莠灭净混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CN101946777B (zh) * 2010-09-08 2014-05-0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氟草烟与莠灭净混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CN102696649A (zh) * 2012-06-01 2012-10-03 惠州市华景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颗粒剂及其配制方法
CN111248208A (zh) * 2020-03-18 2020-06-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乙烯利的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0182B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loyd et al. Effect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lant-derived essential oil products on arthropod pests
CN107580927A (zh) 一种柑桔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2754667B (zh) 一种高效复合植物源农药
Langeland et al. Control of nonnative plants in natural areas of Florida
CN105284864A (zh) 林果注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26947A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荔枝杀梢剂
CN104686598A (zh) 一种核桃树病虫害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237674A2 (e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lant protection agents
Mullahey Tropical soda apple (Solanum viarum Dunal), a biological pollutant threatening Florida
Kaya-Altop et al. Long-term perennial weed control strategies: economic analyses and yield effect in hazelnut (Corylus avellana)
CN101810182B (zh)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Enloe et 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Non-Native Plants in Natural Areas of Florida: SP242/WG209, rev. 7/2018
Langeland et 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nonnative plants in natural areas of Florida
CN104886168A (zh) 一种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生物农药及制备方法
Evans et al. Invasive plant responses to silvicultural practices in the South.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Bugwood Network, Tifton, GA
Rana et al. Major weeds in the non-cropped lands of Himachal Pradesh
Arif et al. The potential of Curcuma longa, Curcuma xanthoriza and Centella asiatica in Silvofarmaka System Based on Melia azedarach and Azadirachta excelsa
CN102498984B (zh) 应用柠檬香茅精油防治小菜蛾的方法
CN110800536A (zh) 一种白茶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8935538A (zh) 一种农林业害虫防治液体农药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Besançon Carolina redroot (Lachnanthes caroliniana) in cranberry: assessment of shoot and rhizome control with POST herbicides
CN104054720A (zh) 一种金银花除草剂组合物及使用方法
Environmental DRAFT ALIEN INVASIVE MANAGEMENT PLAN
CN106035412B (zh) 一种有机枇杷植物性若甲螨杀虫剂及其使用方法
Force Brazilian pepper management plan for Florid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Zhiwen

Inventor after: Huang Zhirong

Inventor after: Huang Zhizh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Zhir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Fanggao

Inventor before: Huang Zhizh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