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4124A - 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4124A
CN101784124A CN200910077215A CN200910077215A CN101784124A CN 101784124 A CN101784124 A CN 101784124A CN 200910077215 A CN200910077215 A CN 200910077215A CN 200910077215 A CN200910077215 A CN 200910077215A CN 101784124 A CN101784124 A CN 101784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mixed
down mixing
mixing zone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7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4124B (zh
Inventor
张文健
潘学明
索士强
肖国军
王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772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41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4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4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4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GP的方法和设备,用以在基于时分双工模式下Relay的LTE-A系统中,对中继节点的帧配置GP。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在中继节点RN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在确定的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所述第一GP,以及在确定的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所述第二GP,所述第一GP和所述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减小中继节点在进行传输时对其他实体的干扰,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GP(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中,一个无线帧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一个10ms的无线帧中有两个5ms的半帧(half-frame),每个半帧又包含5个1ms的子帧(subframe),一个普通子帧可以分成两个0.5ms的普通时隙(slot),一个特殊子帧(S)由3个特殊时隙DwPTS,GP和UpPTS组成。
一个无线帧中的两个5ms半帧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两个相同半帧结构,即是5ms为周期的帧结构,其上下行时隙配置可以有如下几种:1DL∶3UL;2DL∶2UL;3DL∶1UL。此外考虑到无线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不同帧结构的兼容性,两个5ms半帧也可以是不同的帧结构,只有一个半帧具有1ms的特殊时隙(S),另外5ms的特殊时隙可灵活配置为上下行数据时隙,即以10ms为周期的帧结构,其上下行时隙配置可以有如下几种:6DL∶3UL;7DL∶2UL;8DL∶1UL;3DL∶5UL。其7种上下行帧结构配置如表1所示。
Figure G2009100772152D0000011
表1
对于的LTE的TDD系统,每种配置结构中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之间都有GP。
目前基于Relay的LTE-A系统中,由于中继节点(RN,Relay Node)的引入,对于中继节点的帧结构中,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之间还没有一种配置GP的方案,使得中继节点在进行传输时增加了对其他实体的干扰。
综上所述,目前基于Relay的LTE-A系统中,没有对中继节点的帧配置GP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GP的方法和设备,用以在基于时分双工模式下Relay的LTE-A系统中,对中继节点的帧配置GP。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GP的方法包括:
在中继节点RN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
在确定的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所述第一GP,以及在确定的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所述第二GP,所述第一GP和所述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GP的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中继节点RN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
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所述第一GP,以及在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所述第二GP,所述第一GP和所述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在中继节点RN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在确定的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所述第一GP,以及在确定的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所述第二GP,所述第一GP和所述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由于能够在中继节点的帧中配置GP,从而减小了中继节点在进行传输时对其他实体的干扰,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双工模式下基于LTE TDD配置0模式的LTE-ATDD帧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双工模式下基于LTE TDD配置1模式的LTE-ATDD帧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双工模式下基于LTE TDD配置1模式的另一种LTE-ATDD帧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双工模式下基于LTE TDD配置2模式的LTE-ATDD帧结构示意图;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双工模式下基于LTE TDD配置3模式的LTE-ATDD帧结构示意图;
图2F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双工模式下基于LTE TDD配置4模式的LTE-ATDD帧结构示意图;
图2G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双工模式下基于LTE TDD配置5模式的LTE-ATDD帧结构示意图;
图2H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双工模式下基于LTE TDD配置6模式的LTE-ATDD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GP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一;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二;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三;
图4D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四;
图4E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五;
图4F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六;
图4G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七;
图4H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八;
图4I为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示意图九;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GP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在确定的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第一GP,以及在确定的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第二GP,从而实现了在中继节点的帧中配置GP。
在LTE-A系统中,中继节点用于在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转发数据,由于增加了中继节点,因此需要在形成的多跳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给出相应的帧结构配置,以实现多跳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
中继节点可以采用半双工的工作方式,也可以采用物理隔绝避免干扰的全双工工作方式,因此在帧结构设计方面分为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方案:
在半双工方案中,由于中继节点的引入使得基于中继节点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分为三条:基站和终端之间(eNB-Macro UE)的接入链路、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eNB-RN)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节点和终端之间(RN-Relay UE)的接入链路。考虑到无线通信的信号干扰限制,因此这三条链路需要使用正交的无线资源,同时中继节点的收发信机是TDD工作模式,故eNB-RN中继链路和RN-Relay UE接入链路在TDD帧结构中需要占用不同的时隙,故RN上下行链路的接入区域和中继区域按时隙分隔。但是eNB-MacroUE接入链路区域和eNB-RN中继区域是可以共存的,因为对于基站(eNB)而言,RN相当于终端(UE),故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无线资源,eNB-Macro UE接入链路区域和eNB-RN中继区域可以在一个时隙共存,只要其时频资源正交就可以,因此构成了一个混合区域。于是,基于Relay的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TDD帧结构的每个无线半帧结构中具有如下时隙区域:
下行接入区域(TX):RN采用该区域将eNB的数据发送给UE。
下行混合区域(RX):eNB采用该区域发送数据给RN。
上行接入区域(RX):UE采用该区域将数据发送给RN。
上行混合区域(TX):RN采用该区域发送数据给eNB。
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进行传输时,中继节点通过上行混合区域向基站发送数据,并在下行混合区域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由于传输时延的影响,为了让基站能够收到数据,中继节点会提前发送数据(即中继节点的帧中的上行混合区域时间比基站的帧中的上行混合区域时间提前一些);
相应的,为了能够接收到基站的数据,中继节点会推迟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即中继节点的帧中的下行混合区域时间比基站的帧中的下行混合区域时间退后一些)。
这样对于中继节点的帧结构会产生Gap,这时就需要在中继节点的帧中添加GP。
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方案适用于LTE-A系统的半双工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其他与LTE-A系统的半双工方案类似的场景同样适用本实施例。
半双工模式下的帧结构配置包括如下七种:
1、基于现有LTE TDD帧结构配置0模式的帧结构。
由表1可知,配置0的帧结构中,5ms为一个转换点,每5ms中有1个下行子帧(D)3个上行子帧(U)。下行只有一个子帧,即子帧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基于RN的系统帧结构中,除了配置下行接入区域,还需要配置下行混合区域,因此必须将现有配置0的帧结构至少扩展为10ms的帧结构。
如图2A所示,10ms的帧结构可以配置出下行接入区域、下行混合区域、上行混合区域和上行接入区域。较佳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息由子帧0传输,因此子帧0可以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子帧5可以配置为下行混合区域,其余的上行子帧,可以按照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中继链路上承载的数据量与中继节点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入链路承载的数据量的比例关系,配置上行接入区域和上行混合区域,即上行混合区域对应的子帧与上行接入区域对应的子帧的数量之比,为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中继链路上承载的数据量与中继节点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入链路承载的数据量之比。
2、基于现有LTE TDD帧结构配置1模式的帧结构。
由表1可知,配置1的帧结构中,5ms为一个转换点,每5ms中有2个下行子帧2个上行子帧。较佳地,子帧0用于承载同步信号和广播信息,故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另一个下行子帧,即子帧4配置为下行混合区域。上行子帧中,即子帧2和子帧3中的一个子帧配置为上行接入区域,另一个配置为上行混合区域,如图2B所示。
如果eNB和RN之间传输的数据量与RN和Relay UE之间传输的数据量需要的无线资源是不对称的,那么可以把RN的帧结构扩展到10ms甚至更长,以保证eNB和RN之间传输的数据量与RN和Relay UE之间传输的数据量的比例要求。在子帧0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动态地配置上下行接入区域与上下行混合区域的比例。如图2C所示,下行接入区域对应的子帧数与下行混合区域对应的子帧数的比例为3∶1,上行接入区域对应的子帧数与上行混合区域对应的子帧数的比例也为3∶1。
3、基于LTE TDD配置2模式的帧结构。
由表1可知,LTE TDD配置2的帧结构中,5ms为一个转换点,每5ms中有3个下行子帧1个上行子帧。上行只有一个子帧2,只能配置为上行接入区域或上行混合区域,因此至少需要将LTE TDD配置2的帧结构扩展为10ms长度的帧结构,如图2D所示,子帧2和子帧7一个配置为上行混合区域,另一个配置为上行接入区域;子帧0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对于其他下行子帧,可以根据RN发送给Relay UE的数据量与eNB发送给RN的数据量所需的无线资源的大小比例关系,动态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或下行混合区域。
4、基于LTE TDD配置3模式的帧结构。
由表1可知,LTE TDD配置3的帧结构中,10ms为一个转换点,每10ms中有6个下行子帧3个上行子帧。子帧0和子帧5可以承载同步信号和广播信息,故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其它5个下行子帧根据需要动态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和下行混合区域。3个上行子帧根据需要动态配置为上行接入区域和上行混合区域,如图2E所示,下行接入区域与下行混合区域的比例为5∶1;上行接入区域与上行混合区域的比例为2∶1。
5、基于LTE TDD配置4模式的帧结构。
由表1可知,LTE TDD配置4的帧结构中,10ms为一个转换点,每10ms中有7个下行子帧2个上行子帧。子帧0和子帧5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其它5个下行子帧根据需要动态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和下行混合区域,2个上行子帧中的一个子帧配置为上行接入区域,另一个子帧配置为上行混合区域。如图2F所示,下行接入区域与下行混合区域的比例为6∶1,子帧2为上行混合区域,子帧3为上行接入区域。如果需要动态地改变上行接入区域和上行混合区域的比例,需要扩展帧结构为20ms甚至更大。
6、基于LTE TDD配置5模式的帧结构。
由表1可知,LTE TDD配置5的帧结构中,10ms为一个转换点,每10ms中有8个下行子帧1个上行子帧。子帧0和子帧5承载同步信号和广播信息,故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其它7个下行子帧根据需要动态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和下行混合区域;由于一个10ms的帧中只有1个上行子帧,故至少要将LTETDD配置5的帧结构扩展为一个20ms的帧,第一个10ms和第二个10ms中的上行子帧,即子帧2和子帧12中,一个子帧配置为上行接入区域,另一个子帧配置为上行混合区域,如图2G所示,如果要进一步改变上行接入区域和上行混合区域的比例,需要进一步扩展为40ms甚至更大的帧结构。
7、基于LTE TDD配置6模式的帧结构。
由表1可知,LTE TDD配置6的帧结构中,5ms为一个转换点,在该10ms的帧结构中有3个下行子帧5个上行子帧。子帧0和子帧5承载同步信号和广播信息,故配置为下行接入区域,另一个下行子帧配置为下行混合区域,如图2H所示,5个上行子帧根据需要动态配置为上行接入区域和上行混合区域。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上述7种基本的帧结构配置,当然并不限于这7种配置,可以根据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eNB-RN)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RN-Relay UE)的接入链路的信道条件的不同,即这两条链路传输相同数据所需的无线资源的不同,可以灵活地配置不同的子帧为接入区域或混合区域,并且可以进一步通过扩展现有的帧结构来实现灵活地配置接入区域和混合区域与子帧的对应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GP的设备包括:确定模块10和添加模块20。
确定模块10,用于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
其中,当前帧是需要添加GP的帧,即一个帧,根据不同的配置情况,当前帧的长度也会不同,按照上面提到的可以是5ms(参见图2A)、10ms、20ms(参见图2G)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以帧为单位,添加完当前帧后,再添加下一帧;较佳的,由于每一帧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添加完当前帧后,其他的帧结构按照添加后的帧的结构进行配置即可。
添加模块20,用于在确定模块10确定的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第一GP,以及在确定模块10确定的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第二GP,参见图4A。
其中,第一GP和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
图4A是按照模式2的方式进行的配置,假设配置后的子帧0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DwPTS)、GP和上行接入区域(UPPTS);子帧2是上行接入区域;子帧3是下行接入区域;子帧4是下行混合区域;子帧5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GP和上行接入区域;子帧7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8是下行接入区域;子帧9是上行接入区域。
子帧4的下行混合区域会产生第二GP,子帧7的上行混合区域会产生第一GP,则添加的第二GP要在子帧4之前(比如图中位置A、B和C中的一个),添加的第一GP要在子帧7之后(比如图中位置D和E中的一个)。
具体在上行混合区域之后,以及下行混合区域之前的什么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如果在当前帧中,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有下行混合区域,添加模块20在上行混合区域和该上行混合区域之后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之间添加第一GP,参见图4B。
如果在当前帧中,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有上行混合区域,添加模块20在下行混合区域和该下行混合区域之前的第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之间添加第二GP,参见图4B。
图4B是按照模式1的方式进行的配置(一帧是5ms),假设配置后的子帧0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DwPTS)、GP和上行接入区域(UPPTS);子帧2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3是上行接入区域;子帧4是下行混合区域。
子帧2是上行混合区域会产生第一GP,子帧4的下行混合区域会产生第二GP,则添加的第一GP和第二GP要在子帧2和子帧4之间(比如图中位置A和B中的一个)。
具体第一GP在上行混合区域和该上行混合区域之后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之间的什么位置,以及第二GP在下行混合区域和该下行混合区域之前的第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之间的什么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上行混合区域和下行混合区域之间有第一GP和第二GP,可以将第一GP和第二GP合成一个GP,即合成的GP的长度=第一GP的长度+第二GP的长度,参见图4C。
图4C与图4B的配置相同,只是合成后的GP添加到位置B(添加到位置A也可以)。
合成后的GP具体在什么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由于多个上行混合区域相邻时第一个上行混合区域的Gap会被第二个上行混合区域覆盖(即不会产生GP),依次类推,所以只有最后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会产生GP。如果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有多个上行混合区域相邻,确定模块10将相邻的多个上行混合区域中的最后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作为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
也就是说,确定模块10在多个上行混合区域的最后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第一GP,参见图4D。
相应的,由于多个下行混合区域相邻时第最后一个下行混合区域的Gap会被道数第二个下行混合区域覆盖(即不会产生GP),依次类推,所以只有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会产生GP。如果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有多个下行混合区域相邻时,确定模块10将相邻的多个下行混合区域中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作为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
也就是说,确定模块10在多个下行混合区域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第二GP,参见图4D。
图4D是按照模式3的方式进行的配置,假设配置后的子帧0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DwPTS)、GP和上行接入区域(UPPTS);子帧2和子帧3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4是上行接入区域;子帧5~子帧7是下行接入区域;子帧8和子帧9是下行混合区域。
子帧2和子帧3虽然都是上行混合区域,但是只有子帧3产生第一GP,则需要将第一GP添加到子帧3和子帧8之间(比如位置A、B、C、D和E中的一个);
相应的,子帧8和子帧9虽然都是下行混合区域,但是只有子帧8产生第二GP,则需要将第二GP添加到子帧3和子帧8之间(比如位置A、B、C、D和E中的一个)。
假设第一GP和第二GP都添加到位置A,则第一GP和第二GP还可以和成为一个GP,参见图4E。
如果两个中继节点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则两个中继节点之间会产生干扰,为了降低两个中继节点之间的干扰,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转换点确定模块30。
转换点确定模块30,用于在两个中继节点之间存在干扰时,确定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中继节点从发送状态(TX)转换为接收状态(RX)的转换点。
其中,TX可以是上行混合区域(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数据的区域)或下行接入区域(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区域);
RX可以是下行混合区域(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的区域)或上行接入区域(中继节点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的区域)。
则添加模块20在转换点确定模块30确定的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参见图4F。
其中,第三GP的长度不小于两个中继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
图4F是按照模式1的方式进行的配置(一帧是5ms),假设配置后的子帧0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DwPTS)、GP和上行混合区域(UPPTS);子帧2是上行接入区域;子帧3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4是下行混合区域。
特殊子帧中UPPTS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2是上行接入区域,所以这里是一个转换点;子帧3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4是下行混合区域,所以这里是一个转换点。
由于子帧3和子帧4会分别产生第一GP和第二GP,并且第一GP和第二GP只能在子帧3和子帧4之间,所以子帧3和子帧4之间还有第一GP和第二GP。
如果转换点确定模块30确定的转换点处有其他GP(比如第一GP和/或第二GP),这时如果还再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有可能会增加不必需要的干扰。较佳的,可以对第三GP的长度和其他GP的长度进行比较,选择一个长度大的GP。
具体的,添加模块20在转换点确定模块30确定的转换点处有其他GP时,将第三GP的长度和其他GP的长度进行比较;
如果第三GP的长度大于其他GP的长度,则将其他GP替换为第三GP,参见图4G;
如果第三GP的长度不大于其他GP的长度,则在转换点处保留其他GP,并且不在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参见图4H。
上面描述的添加GP的情况都是在区域之间添加GP(即部分区域的时间被提前或推后),还有一种情况是占用区域的一部分位置作为GP。具体的,
添加模块20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没有下行混合区域,且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需要添加GP(即第一GP、第二GP和第三GP中的一个或多个)时,将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其他区域的一部分位置作为需要添加的GP,参见图4I。
图4I与图4H的配置相同,只是第三GP不是添加到两个区域之间,而是添加到其他区域中。
具体的,由于特殊子帧的UPPTS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3是上行混合区域,而子帧2是上行接入区域,所以可以子帧2的上行接入区域的一部分作为第三GP,比如图4I中占用子帧2的最前面一部分。
具体占用哪一个或几个区域的什么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较佳的,只占用一个区域的最前面的一部分或最后面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图4A~图4I中的模式,其他模式(比如图2A~图2H中的所有模式)同样适用本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GP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500、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
其中,当前帧是需要添加GP的帧,即一个帧,根据不同的配置情况,一帧的长度也会不同,按照上面提到的可以是5ms(参见图2A)、10ms、20ms(参见图2G)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以帧为单位,添加完当前帧后,再添加下一帧;较佳的,由于每一帧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添加完当前帧后,其他的帧结构按照添加后的帧的结构进行配置即可。
步骤501、在确定的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第一GP,以及在确定的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第二GP,参见图4A。
其中,第一GP和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
图4A是按照模式2的方式进行的配置,假设配置后的子帧0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DwPTS)、GP和上行接入区域(UPPTS);子帧2是上行接入区域;子帧3是下行接入区域;子帧4是下行混合区域;子帧5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GP和上行接入区域;子帧7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8是下行接入区域;子帧9是上行接入区域。
子帧4的下行混合区域会产生第二GP,子帧7的上行混合区域会产生第一GP,则添加的第二GP要在子帧4之前(比如图中位置A、B和C中的一个),添加的第一GP要在子帧7之后(比如图中位置D和E中的一个)。
具体在上行混合区域之后,以及下行混合区域之前的什么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其中,步骤501中,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有下行混合区域时,在上行混合区域和该上行混合区域之后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之间添加第一GP,参见图4B。
步骤501中,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有上行混合区域时,在下行混合区域和该下行混合区域之前的第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之间添加第二GP,参见图4B。
图4B是按照模式1的方式进行的配置(一帧是5ms),假设配置后的子帧0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DwPTS)、GP和上行接入区域(UPPTS);子帧2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3是上行接入区域;子帧4是下行混合区域。
子帧2是上行混合区域会产生第一GP,子帧4的下行混合区域会产生第二GP,则添加的第一GP和第二GP要在子帧2和子帧4之间(比如图中位置A和B中的一个)。
具体第一GP在上行混合区域和该上行混合区域之后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之间的什么位置,以及第二GP在下行混合区域和该下行混合区域之前的第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之间的什么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上行混合区域和下行混合区域之间有第一GP和第二GP,可以将第一GP和第二GP合成一个GP,即合成的GP的长度=第一GP的长度+第二GP的长度,参见图4C。
图4C与图4B的配置相同,只是合成后的GP添加到位置B(添加到位置A也可以)。
合成后的GP具体在什么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由于多个上行混合区域相邻时第一个上行混合区域的Gap会被第二个上行混合区域覆盖(即不会产生GP),依次类推,所以只有最后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会产生GP。如果当前帧中有多个上行混合区域相邻,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为相邻的多个上行混合区域中的最后一个上行混合区域。
也就是说,在多个上行混合区域的最后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第一GP,参见图4D。
相应的,由于多个下行混合区域相邻时第最后一个下行混合区域的Gap会被道数第二个下行混合区域覆盖(即不会产生GP),依次类推,所以只有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会产生GP。如果当前帧中有多个下行混合区域相邻,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为相邻的多个下行混合区域中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
也就是说,在多个下行混合区域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第二GP,参见图4D。
图4D是按照模式3的方式进行的配置,假设配置后的子帧0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DwPTS)、GP和上行接入区域(UPPTS);子帧2和子帧3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4是上行接入区域;子帧5~子帧7是下行接入区域;子帧8和子帧9是下行混合区域。
子帧2和子帧3虽然都是上行混合区域,但是只有子帧3产生第一GP,则需要将第一GP添加到子帧3和子帧8之间(比如位置A、B、C、D和E中的一个);
相应的,子帧8和子帧9虽然都是下行混合区域,但是只有子帧8产生第二GP,则需要将第二GP添加到子帧3和子帧8之间(比如位置A、B、C、D和E中的一个)。
假设第一GP和第二GP都添加到位置A,则第一GP和第二GP还可以和成为一个GP,参见图4E。
如果两个中继节点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则两个中继节点之间会产生干扰,为了降低两个中继节点之间的干扰,本发明实施例添加GP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502、在两个中继节点之间存在干扰时,确定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中继节点从发送状态(TX)转换为接收状态(RX)的转换点,在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参见图4F。
其中,第三GP的长度不小于两个中继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
其中,TX可以是上行混合区域(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数据的区域)或下行接入区域(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数据的区域);
RX可以是下行混合区域(中继节点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的区域)或上行接入区域(中继节点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的区域)。
图4F是按照模式1的方式进行的配置(一帧是5ms),假设配置后的子帧0是下行接入区域;特殊子帧是下行接入区域(DwPTS)、GP和上行混合区域(UPPTS);子帧2是上行接入区域;子帧3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4是下行混合区域。
特殊子帧中UPPTS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2是上行接入区域,所以这里是一个转换点;子帧3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4是下行混合区域,所以这里是一个转换点。
由于子帧3和子帧4会分别产生第一GP和第二GP,并且第一GP和第二GP只能在子帧3和子帧4之间,所以子帧3和子帧4之间还有第一GP和第二GP。
如果确定的转换点处有其他GP(比如第一GP和/或第二GP),这时如果还再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有可能会增加不必需要的干扰。较佳的,步骤302中,可以对第三GP的长度和其他GP的长度进行比较,选择一个长度大的GP。
具体的,在确定的转换点处有其他GP时,将第三GP的长度和其他GP的长度进行比较;
如果第三GP的长度大于其他GP的长度,则将其他GP替换为第三GP,参见图4G;
如果第三GP的长度不大于其他GP的长度,则在转换点处保留其他GP,并且不在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参见图4H。
上面描述的添加GP的情况都是在区域之间添加GP(即部分区域的时间被提前或推后),还有一种情况是占用区域的一部分位置作为GP。具体的,
在中继节点的当前帧中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没有下行混合区域,且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需要添加GP(即第一GP、第二GP和第三GP中的一个或多个)时,将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其他区域的一部分位置作为需要添加的GP,参见图4I。
图4I与图4H的配置相同,只是第三GP不是添加到两个区域之间,而是添加到其他区域中。
具体的,由于特殊子帧的UpPTS是上行混合区域,子帧3是上行混合区域,而子帧2是上行接入区域,所以可以子帧2的上行接入区域的一部分作为第三GP,比如图4I中占用子帧2的最前面一部分。
具体占用哪一个或几个区域的什么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较佳的,只占用一个区域的最前面的一部分或最后面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图4A~图4I中的模式,其他模式(比如图2A~图2H中的所有模式)同样适用本实施例。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在中继节点RN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在确定的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所述第一GP,以及在确定的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所述第二GP,所述第一GP和所述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由于能够在中继节点的帧中配置GP,从而减小了中继节点在进行传输时对其他实体的干扰,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GP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中继节点RN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
在确定的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所述第一GP,以及在确定的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所述第二GP,所述第一GP和所述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所述第一GP包括:
在所述当前帧中,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有下行混合区域时,在所述上行混合区域和该上行混合区域之后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之间添加所述第一GP;
在所述当前帧中,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有上行混合区域时,在所述下行混合区域和该下行混合区域之前的第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之间添加所述第二GP。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当前帧中有多个上行混合区域相邻,所述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为相邻的多个上行混合区域中的最后一个上行混合区域;
如果所述当前帧中有多个下行混合区域相邻,所述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为相邻的多个下行混合区域中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两个中继节点之间存在干扰时,确定所述当前帧中所述中继节点从发送状态转换为接收状态的转换点;
在所述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所述第三GP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两个中继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包括:
在确定的所述转换点处有其他GP,且所述第三GP的长度大于所述其他GP的长度时,将所述其他GP替换为所述第三GP。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当前帧中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没有下行混合区域,则所述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的GP占用所述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其他区域的一部分位置。
7.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GP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中继节点RN的当前帧中,确定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和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
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添加所述第一GP,以及在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添加所述第二GP,所述第一GP和所述第二GP的长度不小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模块用于:
在所述当前帧中,所述上行混合区域之后有下行混合区域时,在所述上行混合区域和该上行混合区域之后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之间添加所述第一GP;
在所述当前帧中,所述下行混合区域之前有上行混合区域时,在所述下行混合区域和该下行混合区域之前的第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之间添加所述第二GP。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在所述当前帧中,有多个上行混合区域相邻时,将相邻的多个上行混合区域中的最后一个上行混合区域作为所述产生第一GP的上行混合区域;
在所述当前帧中,有多个下行混合区域相邻时,将相邻的多个下行混合区域中的第一个下行混合区域作为所述产生第二GP的下行混合区域。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转换点确定模块,用于在两个中继节点之间存在干扰时,确定所述当前帧中所述中继节点从发送状态转换为接收状态的转换点;
所述添加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转换点处添加第三GP,所述第三GP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两个中继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模块用于:
在所述转换点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转换点处有其他GP,且所述第三GP的长度大于所述其他GP的长度,将所述其他GP替换为所述第三GP。
12.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当前帧中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没有下行混合区域,且所述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需要添加GP时,将所述两个不相邻的上行混合区域之间其他区域的一部分位置作为需要添加的GP。
CN2009100772152A 2009-01-19 2009-01-19 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1784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2152A CN101784124B (zh) 2009-01-19 2009-01-19 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2152A CN101784124B (zh) 2009-01-19 2009-01-19 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4124A true CN101784124A (zh) 2010-07-21
CN101784124B CN101784124B (zh) 2012-02-01

Family

ID=4252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72152A Active CN101784124B (zh) 2009-01-19 2009-01-19 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412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316A (zh) * 2018-09-10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资源配置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936B (zh) * 2006-10-12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数字中继器的时隙分配方法
CN101162935A (zh) * 2006-10-12 2008-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通信系统的帧结构选择方法
CN101262268B (zh) * 2007-03-09 2012-03-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支持中继的蜂窝系统实现无线链路正交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316A (zh) * 2018-09-10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资源配置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CN110891316B (zh) * 2018-09-10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资源配置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US11902840B2 (en) 2018-09-10 2024-0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ime domai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4124B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0115B (zh) 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KR101515843B1 (ko) 다중 시분할 복신 시스템의 공존 방법
CN102113398B (zh)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对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345544B (zh) 一种采用支持Relay的帧结构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KR101520697B1 (ko) 릴레이 시스템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CN101873630B (zh) 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CN1018149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262268B (zh) 支持中继的蜂窝系统实现无线链路正交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CN101841846B (zh) Tdd模式下基于中继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160997B (zh) 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方法
TW201739205A (zh) 用於ofdm符元之靈活訊框架構值
CN101784125A (zh) 一种tdd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148784B (zh) 中继系统中基站与中继站之间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1098844A1 (en) Effective ways to use a special subframe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 relay backhaul
CN10175432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262273B (zh) 一种实现邻频共站址共存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35772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双连接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1442755B (zh) 一种支持Relay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02724749A (zh) 用于同步上下行帧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1442357A (zh) 一种采用支持Relay的帧结构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1784124B (zh) 一种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添加保护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11214A (zh) 基站、中继节点、中继子帧配置信息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CN10254999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帧结构收发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87294B (zh) 中继通信方法和中继站
CA2771639A1 (en) Relaying node,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6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