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3743A -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3743A
CN101783743A CN200910003077A CN200910003077A CN101783743A CN 101783743 A CN101783743 A CN 101783743A CN 200910003077 A CN200910003077 A CN 200910003077A CN 200910003077 A CN200910003077 A CN 200910003077A CN 101783743 A CN101783743 A CN 101783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business
egress
egress node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3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3743B (zh
Inventor
�龙昊
张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030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3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3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3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3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3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其中,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至少对应有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该业务发送至所述第一出口节点,该方法包括:倒换节点接收检测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检测到故障的节点的节点标识;所述倒换节点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业务倒换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背景技术
当前,双归组网作为一种普通的组网方式,可以起到保护网络节点失效的场景。如图1所示,图1为双归组网的一种典型方式。其中,源节点C1可以通过节点F或节点E连接到网络上,假设正常情况下源节点C1通过节点F接入到网络中,并将业务报文经节点G传递到目的节点C2;当节点F发生故障时,源节点C1可以将业务报文切换到从节点E接入到网络,并将业务报文经节点H传递到目的节点C2;从而可以实现节点F故障情况下的业务报文保护。
但是,随着基于包交换的传输技术逐渐替代之前的同步数字序列(SDH,Synchronized Digital Hierarchy)技术,并成为城域传送的主流技术,如图1所示的双归组网提供的保护倒换机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这种场景。为此,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应用于包交换技术成为城域传送的主流技术的场景,以实现节点发生故障时的业务报文保护。
请参阅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实现保护倒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接入侧使用多框链路聚合(MC-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来实现对于接入链路的保护,可以实现对于接入汇聚边缘节点的保护;另一方面,在网络侧使用伪线(PW,Pseudo wire)冗余的机制来进行保护,在四条可达目的节点D的PW中,根据状态选择其中的一条作为当前的活动PW来传输业务报文;若当前的活动PW不可用时,根据故障情况从其它三条PW中选择其中的一条作为活动PW传输业务报文。
发明人发现,这种机制需要针对每个PW发送通知消息来分别触发对应PW的倒换,当PW数量过多时,倒换时间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可以提高业务倒换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至少对应有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该业务发送至所述第一出口节点,包括:
倒换节点接收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检测到故障的节点的节点标识;
所述倒换节点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倒换节点,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至少对应有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该业务发送至所述第一出口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检测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检测到故障的节点的节点标识;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
倒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倒换节点可以通过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如果否,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将所有以第一出口节点为网络出口的业务统一倒换到第二出口节点,摒弃了对伪线进行逐个切换的方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业务倒换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双归组网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实现保护倒换的实现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业务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倒换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倒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倒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业务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应用的场景中,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而言,至少对应有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假设网络正常时该业务发送至第一出口节点,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倒换节点接收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携带有检测到故障的节点的节点标识;
步骤302:述倒换节点根据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进行传输,是指收发业务,也就是说只具有收业务的能力或者只具有发业务的能力,均属于不能传输。
其中,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具体可以是自动保护倒换(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报文,或者是其它携带有通知消息的报文,为描述方便,后续的实施例中仅以APS报文进行举例;
其中,节点标识具体可以是:网管分配的节点标识或者节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Access Control)地址或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的倒换节点可以通过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如果否,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可以实现将所有以第一出口节点为网络出口的业务统一倒换到第二出口节点,摒弃了对伪线进行逐个切换的方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业务倒换时间。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结合了具体的应用场景介绍业务保护的实现过程。在图4所示的具体应用场景中,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而言,至少对应有入口节点,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假设网络正常时该业务发送至第一出口节点,第一出口节点发生故障时,该业务发送至第二出口节点,本实施例中故障发生时的倒换节点即为入口节点。
如图4所示,A、B、C、D、E、F六个节点通过两条方向相反的闭环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 Path)连接成一个环网,假设顺时针方向的LSP为LSP_CC,逆时针方向的LSP为LSP_CW。业务在该环网进行传输时,根据业务的LSP标签进行转发,根据LSP标签和PW标签来判断对于业务的操作,例如提取、丢弃等,如果是提取,则将业务取下来,不再基于该业务的LSP转发,如果是丢弃,则直接丢弃该业务,不做包括转发等的任何处理。
这里以“客户侧节点”和“网络处理节点”的一个业务举例,为描述方便,称“客户侧节点”到“网络处理节点”的方向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如图4所示,节点B是业务的网络入口节点,节点F是业务的第一出口节点,针对业务,在节点B和节点F之间建立一条工作伪线用来承载业务。以节点F为例,建立伪线的过程包括:配置下行方向业务与伪线标签的对应关系;配置下行方向的伪线标签与LSP的映射关系;配置上行方向业务对应的伪线标签的操作为提取。假设该业务在上行方向对应的伪线标签为10,下行方向对应的伪线标签为20,上行方向的伪线映射到LSP_CW上传输,下行方向的伪线映射到LSP_CC上传输,表1描述了节点F上关于PW标签处理的配置。
表1
  LSP入标签   入端口  LSP出标签   出端口   PW标签   操作
  100   1  200   2   10   提取
节点F接收到业务后,根据业务的LSP标签和PW标签查询本节点配置的PW处理表项,确定节点操作。如果PW处理表项中有与LSP标签和PW标签同时匹配的表项,则根据该匹配表项确定相应的节点操作;如果PW处理表项中没有与PW标签匹配的表项,仅有与LSP标签匹配的表项,则根据LSP标签转发业务报文,转发业务时,可以根据LSP标签查找转发表项对业务进行转发。如果接收到的业务的LSP标签与PW处理表项中的LSP标签都不匹配,则判定为未知业务进行丢弃处理。
参见图4,对于一条客户侧节点和业务处理节点之间的业务而言,节点B与节点F之间建立有工作通道,该工作通道是节点B到节点F之间的建立的一条伪线,其中节点B到节点F方向的伪线标签为10,节点F到节点B方向的伪线标签为20。同样,对于该业务,节点B与节点E之间还建立有保护通道,该保护通道是由节点B到节点E之间的建立的一条伪线,其中节点B到节点E方向的伪线标签为30,节点E到节点B方向的伪线标签为40。
正常情况下,该业务从工作通道上传输,在上行方向上,当节点B从客户侧端口接收到该业务时,对业务封装PW标签10,然后再封装LSP标签后在环上转发,经过节点A到达节点F后出该环网络;在下行方向上,当节点F接收到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业务时,对业务封装PW标签20,然后再封装LSP标签后在环上转发,经过节点A到达节点B后出该环网络。
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如图5所示,当节点F出现故障时,客户侧节点与业务处理节点之间的业务无法经过节点F彼此传输,环网的业务保护倒换过程如下:
(1)节点A和节点E检测到节点F发生故障时,分别发送APS报文;其中,节点A发送的APS报文携带节点A的节点标识;节点E发送的APS报文携带节点E的节点标识;
(2)节点B接收到节点A和节点E发送的APS报文后,结合自身配置的环拓扑信息,根据节点A和节点E的节点标识,可以判断出业务无法在工作通道上经过节点F到达业务处理节点;
(3)当节点B再次接收到客户侧节点输入的业务时,就将业务切换到保护通道上,以便把发往所述节点F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节点E,由节点E将业务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
其中,节点B实现把发往所述节点F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节点E的具体方式可以是:
节点F可以将业务封装在保护通道上的PW标签后传输,以便把发往节点F的业务切换为发往节点E。
当节点F出现故障时,在上行方向上,节点B将发往节点F的业务切换到保护通道上转发,当业务从保护通道转发时,给业务的封装PW标签30,PW标签30的业务在保护通道上转发,直到业务到达节点E,解除封装后,发送给业务处理节点,转发完成。;在下行方向上,给业务的封装PW标签40,PW标签30的业务在保护通道上转发,直到业务到达节点B,解除封装后,发送给客户侧节点,转发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仅以工作通道上的节点F出现故障为例介绍业务保护的实现过程,在某些链路故障的情况下,比如节点A与节点F之间的链路和节点E与节点F之间的链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都发生断路时,也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业务保护。此时,节点B会接收到节点A和节点E发送的APS报文,节点A和节点E发送的APS报文分别携带节点A和节点E的节点标识,节点B同样结合自身配置的环拓扑信息,判断出业务无法在工作通道上经过节点F到达业务处理节点,节点B可以采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将发往节点F的业务切换为发送到节点E。由于链路出现故障这种场景下的业务保护过程与节点F出现故障的业务保护过程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总而言之,只要节点F无法通过工作通道将数据与出口节点间传输业务,都可以应用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伪线倒换的方式介绍了业务保护的实现方法,其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LSP倒换、VLAN倒换、PBB-TE路径倒换等形式的网络中,它们的实现逻辑是一样的,只不过工作通道和保护通道的形式不同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环网的方式介绍了业务保护的实现方法,其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网状网或其他结构的网络中,只需要节点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故障通知消息判断出原业务出口节点是否可达即可,如果不再能够到达,则倒换到保护通道上。这种判断需要节点维护有原业务出口节点相关的网络拓扑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单个环网的方式介绍了业务保护的实现方法,其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为可以应用到多个网络互联的场景。当一个业务需要跨越两种不同网络时,业务的第一出口节点F和第二出口节点E与另一个网络相连,此时只需要在节点E和节点F上都配置相应的伪线交换表项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环网的节点B根据节点A和节点E发送的APS报文判断业务无法从工作通道经过节点F到达业务处理节点,而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业务也无法从工作通道经过节点F到达客户侧节点,将业务倒换到保护通道上转发至节点E,由节点E客户侧节点发送的业务转发业务处理节点,或者将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业务转发客户侧节点,从而可以实现将所有以节点F为网络出口的业务统一倒换到节点E,而不需要对每个PW进行逐个切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倒换时间。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结合了具体的应用场景介绍业务保护的实现过程。在图6所示的具体应用场景中,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而言,至少对应有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假设网络正常时该业务发送至第一出口节点,第一出口节点发生故障时,该业务发送至第二出口节点,本实施例中故障发生时的倒换节点即为第二出口节点。
以实施例二所描述的业务为例,对于一个客户侧节点和业务处理节点之间的业务,在上行方向(客户侧节点到业务处理节点方向),节点B是网络入口节点,节点F是第一出口节点,节点E是第二出后节点。本实施例中,节点F关于PW标签的配置与实施例二中的相同,即和表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在节点E上另外配置与节点F对应的PW标签的PW处理项,如表2所示。值得说明的是,正常情况下,该表项处于不使能的状态。
表2
  LSP入标签   入端口   SP出标签   出端口   PW标签   操作
  301   3   201   0   10   提取
请一并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描述的当节点F出现故障时的业务保护实现场景。如图7所示,当节点F出现故障导致业务无法到达节点F时(无论上行业务或下行业务),环网的业务保护倒换过程如下:
(1)节点A和节点E检测到节点F出现故障时,进入wrapping状态并分别发送APS报文通知接入环网上的节点。
其中,节点A发送的APS报文携带节点A的节点标识;节点E发送的APS报文携带节点E的节点标识;
wrapping状态是指接收到从一个环LSP上接收到报文后,将该报文切换到另一个方向的环LSP上进行传输,例如对于节点A,将LSP_CC上的标签600承载的业务报文倒换到LSP_CW上的标签601,从LSP_CW上转发。
这里的节点标识为网管分配给节点的标识,或者也可以是节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或因特网协议IP地址等。
(2)节点E接收到节点A在逆时针方向的LSP_CC上发送的APS报文之后,根据APS中携带的节点A的节点标识可以判断发送APS消息的节点是节点A;且节点E本身也检测到节点F出现故障,并发送APS报文,节点E结合自身配置的环拓扑信息,可以判断节点A和节点E之间的节点F出现故障,业务无法通过节点F传输。
(3)节点E执行倒换操作,即将预先备份的PW标签处理表项使能。
以上行方向为例,当节点B接收到客户侧节点发送的业务后,给业务封装PW标签10和LSP标签600,并转发到节点A;
节点A接收到业务后,由于处于wrapping状态,将LSP标签600切换为LSP标签601,并转发至节点B;
节点B接收到业务后,根据LSP标签601和PW标签10查询不到处理项,则按照LSP标签601进行转发,即转发至节点C;节点C、D也节点B的处理方式一致,这样业务的LSP标签切换到301后转发至节点E;
节点E根据LSP标签301和PW标签10查询对应的处理项,由于节点E上对应的处理项已使能,查询到动作为“提取”,则从环上提取该业务报文,不再继续在当前环上转发,解除封装后,发送给业务处理节点,转发完成。
在下行方向,节点E上接收到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业务后,封装PW标签20,并映射到LSP_CW上进行传输,经过节点A的wrapping后,最终在节点B提取下来,解封装后发给客户侧节点。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针对具体转发过程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伪线倒换的方式介绍了业务保护的实现方法,其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LSP倒换、VLAN倒换、PBB-TE路径倒换等形式的网络中,它们的实现逻辑是一样的,只不过工作通道和保护通道的形式不同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单个环网的方式介绍了业务保护的实现方法,其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为可以应用到多个网络互联的场景。请一并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又一种业务保护实现场景。以图8为例,当一个业务跨越一个接入环网和一个汇聚网络,接入环网中的业务的第一出口节点F和第二出口节点E与汇聚网络相连,此时只需要在节点E和节点F上都配置相应的伪线交换表项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E根据节点A和发送的APS报文以及自身发送的APS报文判断业务无法从工作通道经过节点F到达业务处理节点,而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业务也无法从工作通道经过节点F到达客户侧节点,使能自身配置的备份PW标签处理项,将业务倒换到保护通道上转发至节点E,由节点E客户侧节点发送的业务转发业务处理节点,或者将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业务转发客户侧节点,从而可以实现将所有以节点F为网络出口的业务统一倒换到节点E,而不需要对每个PW进行逐个切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倒换时间。
同时,本发明多处实施例中以节点B作为倒换节点,而节点B与客户侧节点直接相连。本领域人员显然可以想到,例如节点A、C、D、E等其它节点也可以成为倒换节点,只要这个倒换节点与两个出口节点间建立有工作通道和保护通道即可,甚至保护通道可以有多个。相应的,可以采用1:1、1+1、1:N等多种保护方式。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倒换节点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倒换节点既可以作为网络中节点组成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一、二、三的业务保护过程。在本发明应用的场景中,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而言,至少对应有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假设网络正常时该业务发送至第一出口节点。
如图9所示,该倒换节点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检测到故障的节点的节点标识;
其中,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具体可以是APS报文,或者是其它携带有通知消息的报文;
判断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
其中,节点标识具体可以是网管分配的节点标识或节点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或因特网协议IP地址;
倒换单元903,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90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
其中,倒换节点与第一出口节点之间建立有工作通道,倒换节点与第二出口节点之间建立有保护通道,判断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沿所述工作通道进行传输;
倒换单元903具体用于在判断单元90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业务倒换到保护通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倒换单元90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倒换单元903可以包括:
封装单元9031,用于在判断单元90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业务封装在所述保护通道上的PW标签后传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另外,当倒换节点与第二出口节点为同一个节点时,同样可以实现将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倒换单元90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倒换单元903可以包括:
使能单元9032,用于将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其中,使能单元9032具体用于使能自身备份的PW标签处理表项,以便将发往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倒换节点自身备份的PW处理表项用于对业务进行处理,包括业务报文的提取、丢弃等。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二,以第一出口节点,即节点F出现故障为例,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倒换节点的工作过程,对于链路(比如节点A和节点F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该倒换节点的工作过程与节点F出现故障时基本相同,且在实施例二中已经进行了介绍,在这里不再赘述。
当节点F出现故障时,接收模块901接收节点A和节点E分别发送的APS报;
其中,节点A发送的APS报文携带节点A的节点标识;节点E发送的APS报文携带节点E的节点标识;
判断单元902根据接收单元901接收的APS报文携带的节点A标识和节点E标识,结合自身配置的网络拓扑信息判断节点A和节点E之间的节点F发生故障,业务无法到达节点F;
倒换单元903将业务封装在保护通道上的PW标签后传输,以便把发往节点F的业务切换为发往第二出口节点,即节点E。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倒换单元903根据节点A和节点E发送的APS报文判断业务无法从工作通道经过节点F到达业务处理节点,而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业务也无法从工作通道经过节点F到达客户侧节点,将业务倒换到保护通道上转发至节点E,由节点E客户侧节点发送的业务转发业务处理节点,或者将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业务转发客户侧节点,从而可以实现将所有以节点F为网络出口的业务统一倒换到节点E,而不需要对每个PW进行逐个切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倒换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个实施例中提到使用APS报文来进行倒换通知,在具体实施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故障通知消息来达到这一目的,如告警指示消息(AIS,Alarm Indication Signal)等,只要能够将检测到的故障通知到其它节点即可。
另外,上述所有实施例均以环网进行举例,然而实际情况中也可以是网状网等其它网络,只要网络中的倒换节点能根据接收到的倒换通知消息,结合其中的节点标识信息和自身配置的网络拓扑信息,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节点倒换。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道可以有多种,例如伪线PW、标签交换路径LSP、虚拟局域网VLAN等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至少对应有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该业务发送至所述第一出口节点,包括:
倒换节点接收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检测到故障的节点的节点标识;
所述倒换节点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换节点与所述第一出口节点之间建立有工作通道,所述倒换节点与所述第二出口节点之间建立有保护通道,则所述倒换节点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包括:
所述倒换节点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所述业务是否能够继续沿所述工作通道进行传输;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倒换到保护通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换节点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所述业务是否能够继续沿所述工作通道进行传输,包括:
所述倒换节点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结合自身配置的网络拓扑信息,判断故障是否出现在所述工作通道上,从而确定所述业务是否能够继续沿所述工作通道进行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倒换到保护通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包括: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封装在所述保护通道上的伪线标签后传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倒换节点与所述第二出口节点为同一个节点,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具体包括:
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倒换到所述倒换节点与第二出口节点之间的通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倒换到所述倒换节点与第二出口节点之间的通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包括:
所述倒换节点使能自身备份的伪线标签处理表项,以便将发往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具体为自动保护倒换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标识具体为网管分配的节点标识或节点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或因特网协议地址。
9.一种倒换节点,其特征在于,对于待保护的业务,至少对应有第一出口节点和第二出口节点,该业务发送至所述第一出口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检测故障的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检测到故障的节点的节点标识;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业务是否能够继续通过所述第一出口节点进行传输;
倒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倒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换节点与所述第一出口节点之间建立有工作通道,所述倒换节点与所述第二出口节点之间建立有保护通道,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知消息携带的节点标识,判断所述业务是否能够继续沿所述工作通道进行传输;
所述倒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业务倒换到保护通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倒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换单元包括:
封装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业务封装在所述保护通道上的伪线标签后传输,以便把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倒换节点,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倒换节点与所述第二出口节点为同一个节点,则所述倒换节点将业务切换为发送到第二出口节点,所述倒换单元包括:
使能单元,用于将发往所述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倒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单元具体用于使能自身备份的伪线标签处理表项,以便将发往第一出口节点的业务切换为发往所述第二出口节点。
CN200910003077.3A 2009-01-19 2009-01-19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Active CN101783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3077.3A CN101783743B (zh) 2009-01-19 2009-01-19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3077.3A CN101783743B (zh) 2009-01-19 2009-01-19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3743A true CN101783743A (zh) 2010-07-21
CN101783743B CN101783743B (zh) 2014-02-19

Family

ID=42523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077.3A Active CN101783743B (zh) 2009-01-19 2009-01-19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374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155A (zh) * 2011-08-01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组传送网ptn的伪线pw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932172A (zh) * 2012-10-23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以太网环故障节点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052106A (zh) * 2012-12-20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的线性复用段保护方法、网关及控制器
CN104270231A (zh) * 2014-09-05 2015-01-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双节点互联伪线的系统及方法
CN106452910A (zh) * 2016-11-07 2017-02-22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倒换时间的方法及节点
CN108023800A (zh) * 2016-11-03 2018-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lte承载网络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1181876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伪线pw双归的保护倒换方法
CN113810260A (zh) * 2020-06-17 2021-12-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组网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1387C (zh) * 2005-09-08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保护方法
CN100396023C (zh) * 2005-09-30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维护多跳伪线的协商控制方法
CN101051995B (zh) * 2006-06-05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无连接网络的保护倒换方法
CN101179479A (zh) * 2006-11-09 2008-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报文的传输方法、系统和节点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155A (zh) * 2011-08-01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组传送网ptn的伪线pw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932172A (zh) * 2012-10-23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以太网环故障节点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052106A (zh) * 2012-12-20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的线性复用段保护方法、网关及控制器
CN103052106B (zh) * 2012-12-20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的线性复用段保护方法、网关及控制器
US9621455B2 (en) 2012-12-20 2017-04-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ross-device linear 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 method, gateway and controller
CN104270231B (zh) * 2014-09-05 2018-02-1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双节点互联伪线的系统及方法
CN104270231A (zh) * 2014-09-05 2015-01-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双节点互联伪线的系统及方法
WO2016034127A1 (zh) * 2014-09-05 2016-03-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双节点互联伪线的系统及方法
CN108023800A (zh) * 2016-11-03 2018-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lte承载网络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6452910A (zh) * 2016-11-07 2017-02-22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倒换时间的方法及节点
CN106452910B (zh) * 2016-11-07 2019-09-17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倒换时间的方法及节点
CN111181876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伪线pw双归的保护倒换方法
CN113810260A (zh) * 2020-06-17 2021-12-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组网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3743B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3743B (zh)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CN100479465C (zh) 网络设备实现链路聚合的方法
US8711863B2 (en) Virtual links in a routed ethernet mesh network
CN101047601B (zh) 基于vpls的双归属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931520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US7502314B2 (en) Label-switched path network with alternate routing control
CN101652963B (zh) 重配通信网络的方法
CN100459531C (zh) 一种基于双向转发检测协议通告伪线故障的方法
CN102571426B (zh) 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和装置
US7693169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227399B (zh)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CN101471875B (zh) 基于环路的报文传送方法、网络系统和节点设备
CN102035712B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环网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82780B (zh) 基于共享路径的环网隧道配置方法、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2025646A (zh) 链路倒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01227371B (zh) 同级交换机设备间的备份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1710875A (zh) 一种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27370B (zh)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共享保护环故障的处理方法
CN103475583A (zh) 清除媒体接入控制转发表项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55658B (zh) 快速环网保护协议单环组网中实现故障保护的方法及设备
CN102891787B (zh) 基于共享路径的环网隧道配置方法、业务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7682261B (zh) 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
US20210083969A1 (e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twork segments
CN111447095A (zh) 双向转发检测切换方法、双向转发检测模块及边缘设备
CN103200107B (zh) 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0

Address after: 215500 No.13, Caotang Road,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2414-2416, main building, no.37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0

Address after: Unit 2414-2416, main building, no.37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500 5th floor, building 4, 68 Lianfeng Road, Changfu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500 No.13, Caotang Road,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