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8008B -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8008B
CN101778008B CN2009100017872A CN200910001787A CN101778008B CN 101778008 B CN101778008 B CN 101778008B CN 2009100017872 A CN2009100017872 A CN 2009100017872A CN 200910001787 A CN200910001787 A CN 200910001787A CN 101778008 B CN101778008 B CN 101778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on detection
wmg
candidate
message
media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17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8008A (zh
Inventor
祝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017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80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4616 priority patent/WO2010078774A1/zh
Priority to EP09837331A priority patent/EP2383936A4/en
Publication of CN101778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8008A/zh
Priority to US13/179,207 priority patent/US2011026796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8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80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64NAT traversal for a higher-layer protocol, e.g. fo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5NAT traversal using address mapping retrieval, e.g. 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hrough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STU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43Gateway controllers, e.g.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GCP]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6Call signalling protocols; H.323 and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媒体网关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所述媒体网关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以软交换设备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 Network,NGN)应运而生。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NGN网络结构主要包括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W)和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如果MGW1和MGW2所处的承载网络为同一个私有网络或公有网络,则MGW1和MGW2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的IP报文均可直接发送到对方。但是,如果MGW1和MGW2处于不同的承载网络,例如,MGW1处于公有网络、MGW2处于私有网络,或者MGW1和MGW2均处于私有网络,而两个网络不能实现双向的IP报文直接发送,则可能会出现MGW1和MGW2之间的媒体流单向导通或者不通的情况。
为实现IP报文在私有网络和公有网络之间的传送,常采用的方法为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以将内部私有网络地址翻译成外部公有网络的IP地址。伴随着NAT技术,产生了一种将私有网络上的终端所采用的私有IP地址,通过出口的NAT/防火墙(FW)接入公有网络的NAT穿越技术,例如: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DP Through Network AddressTranslators,UDP对NAT的简单穿越)方式,TURN(Traversal Using Relay NAT,通过Relay方式穿越NAT)方式,交互式连通建立方式ICE(Interactive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等。
其中,ICE方式并非一种新的协议,它是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某几种协议,使之在最适合的情况下工作,以弥补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所带来的固有缺陷。媒体流穿透NAT的过程是独立于某种具体的信令协议的,它是发生在两个客户端:会话发起者和会话响应者之间。在发送媒体流的过程中,会话的双方将交换各自的本地传输地址和来源传输地址信息,生成本地候选(local candidate)和对端候选(remote candidate)的地址对,按照优先级别对各个地址对进行导通检测,选出可以导通的优先级别最高的地址对进行媒体流传输。
在进行导通检测的过程中,媒体网关按照一定次序从本地候选的地址向对端候选的地址发出STUN请求消息,对端在应答消息中携带了映射地址(mappedaddress)。如果该映射地址与所有的本地候选的地址都不同,则说明这是一个新的本地候选,称之为对端反射候选(peer reflexive candidate)。
但是,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当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导通检测以后,媒体网关控制器可能指示媒体网关增加新的流。新增的流或者新增的对端反射候选都是对候选对的更新。当发起新的导通检测时,有些已经检测过的候选对被重新检测,也影响了导通检测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包括:
媒体网关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所述媒体网关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包括:
媒体网关控制器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一种媒体网关,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导通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
消息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系统,包括: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
所述媒体网关,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并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用于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并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由媒体网关根据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可对新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NGN网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进行导通检测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六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七媒体网关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媒体网关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媒体网关控制器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媒体网关控制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媒体网关21和媒体网关控制器22。
其中,所述媒体网关21,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22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Additional Connectivity Check)消息,并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22,用于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并向所述媒体网关21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中,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可以是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所述媒体网关的导通检测过程中发现新的候选生成的,例如,当媒体网关检测到有新的对端反射候选产生时,就通知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生成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或者也可以在新增了媒体流和/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时,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需要自发生成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其中,所述媒体流也叫流(stream),所述新增媒体流,也可以说是新增流。所述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也可以说是对现有流进行更改。新增流的具体操作的例子是:媒体网关控制器在向发往媒体网关的消息中,在媒体描述符中增加一个新的流,例如原来只有语音,现在增加视频流。修改流的具体操作的例子是:对端设备发现了对端反射候选后通知本端更新已有流中的对端候选的信息,或者在已有的流中增加新的媒体能力或者修改已有的媒体能力引起候选的变化。修改流包括对现有流中本地候选和/或对端候选的修改。
由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导通检测的系统,由媒体网关根据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可对新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媒体网关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与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同,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可以是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所述媒体网关的导通检测过程中发现新的候选生成的,或者也可以在新增了媒体流或需要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时,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需要自发生成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步骤32、所述媒体网关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下面结合实施例三和四描述一下在步骤31的两种情况下,是如何进行导通检测的。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在导通检测的过程中,所述媒体网关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STUN消息。
步骤41、媒体网关接收由对端设备发送的STUN应答消息,在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映射地址。
步骤42、所述媒体网关根据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的映射地址确定产生对端反射候选。
在此步骤中,所述媒体网关将所述应答消息中的映射地址与本地候选地址一一进行比较,若都不相同,则确定产生了所述对端反射候选,否则没有产生对端反射候选。
步骤43、所述媒体网关向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通知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其中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通知所述对端设备和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的顺序可以调换。进行导通检测的一方的设备的候选发生的变化,必须在两端设备上自身保存的地址候选中都刷新,从而改变两端设备上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其中,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为携带了本发明对H.248协议扩展的新对端反射候选事件的消息,例如扩展H.248协议,定义新的nprc(New PeerReflexive Candidate,新对端反射候选)事件,以通知媒体网关控制器在进行导通检测的过程中产生了对端反射候选。并且,所述nprc事件上报时通过上报事件参数可包括如表1所示的信息:
表1
参数名称   参数数据类型 参数描述
流编号(streamID) 整数   用于携带新产生的对端反射侯选所在的流
组编号(groupID) 整数   用于携带新产生的对端反射侯选所在的H.248消息中的SDP(Session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描述中的组编号
基编号(foundationID) 整数   用于携带产生对端反射侯选的导通检测检测的基(foundation)
部件编号componentID 整数   用于携带产生对端反射侯选的导通检测检测的部件编号
对端反射候选的地址(connection-address) 整数   包括IP地址和端口;IP地址和端口之间用冒号隔开,例如“10.11.1.100:10000”
所述媒体网关通过所述nprc事件的上报参数中携带表1中的信息,以将在导通检测的过程中产生了对端反射候选的信息通知给媒体网关控制器。当然,还可在所述nprc事件中扩展其他的参数来携带更多的信息,在此不一一列举。
一种具体的上报参数扩展方式如下:
为nprc事件扩展上报事件参数Candidate(候选),该参数为字符串格式,格式用ABNF格式描述如下:
    StreamID″|″GroupID″|″FoundationID  ″|″ComponentID  ″|″
connection-address COLON PortNumber
    StreamID=UINT16
    GroupID=UINT16
    Foundation=UINT16
    Component-id=UINT16
    onnection-address=IP4-address
    PortNumber=UINT16
这样通过一个字符串的形式将前面表格中描述的信息都携带了。
另外,nprc事件在上报前必须是已经设置到了媒体网关上。所述设置方法包括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媒体网关设置该事件,或者在媒体网关上预先配置该事件,例如将该事件设置成永久事件。
步骤44、所述媒体网关接收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可以为修改消息(MODIFIY)或其他能够携带该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功能的其他消息,例如增加(ADD)消息,或移动(MOVE)消息。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可以通过H.248消息中的SDP携带更新后的导通检测候选信息,包括对本地候选和/或对端候选的更新。更新后的导通检测候选会引起导通检测候选对列表的刷新。从而对导通检测双方共用的导通检测候选对造成了修改。
步骤45、媒体网关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发起导通检测消息,对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
在此步骤中,所述发起导通检测消息可以为从头开始的导通检测消息(如携带现有的H.248.50中ostuncc包的scc信号),也可以为本发明扩展的额外导通检测(Additional Connectivity Check)消息。
当所述发起导通检测消息为从头开始的导通检测消息时,所述媒体网关对全部候选地址对从头开始进行导通检测。
当所述发起导通检测消息为额外导通检测消息时,所述媒体网关用更新的方式进行导通检测(也就是额外导通检测)。也就是说,媒体网关只对新产生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而已经进行过导通检测的候选对则不再进行导通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已执行(perform)过的导通检测部分的候选对不再重新进行导通检测,在媒体网关上已经执行过导通检测的候选对的导通检测结果继续有效的基础上,媒体网关对因候选发生变化而刷新后的导通检测候选对列表进行导通检测。因此,在这种方式下,提高了媒体网关进行导通检测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是通过在消息中携带本发明扩展的sacc(Send Additional Connectivity Check,发送额外导通检测)信号来实现指示进行额外导通检测的功能的,该sacc信号可选地携带和scc信号同样的参数,包括指示控制角色和指使会话方两个参数。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中将携带所述发送额外导通检测信号的消息称为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媒体网关接收到该sacc信号后,进行额外导通检测的过程。该过程就是前面说的更新方式进行的导通检测。已经执行过的导通检测不再重新执行,只执行未执行部分的导通检测。因此被命名为额外导通检测。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同样含义,在其他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中,媒体网关控制器指示媒体网关发起额外导通检测是因为媒体网关检测发现了新的对端反射侯选,从而更新了侯选对。但是,在实施例四中,还有其它情况下侯选对也会发生更新。例如:新增了媒体流(或者说流)或对现有媒体流(或者说流)的更改。例如:媒体网关控制器在已有的流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导通检测的情况下,通过MODIFY等消息增加新的流。或者,在已有的流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导通检测的情况下,通过MODIFY对现有的流进行更新。以上情况下需要发起导通检测对增加了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而已经执行过的导通检测不需要被重新执行一遍。
在上述情况下,媒体网关控制器指示媒体网关执行额外导通检测。该指示通过本发明的sacc信号携带,然后由媒体网关根据指示进行额外导通检测过程。
在媒体网关控制器指示媒体网关执行额外导通检测之前或者在同一个H.248消息中,媒体网关控制器可选地向媒体网关发送关于增了媒体流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的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由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由媒体网关根据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有新的候选被增加或者已有的候选被修改后,导通检测候选对列表会被刷新,该刷新后的候选对列表中包含的部分候选对可能已经之前进行过导通检测,因此不再重复进行这部分导通检测,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
实施例五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媒体网关控制器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可以是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所述媒体网关的导通检测过程中发现新的候选生成的,或者也可以在新增了媒体流或需要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时,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需要自发生成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步骤52、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其中,若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是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所述媒体网关的导通检测过程中发现新的候选生成的,步骤51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前,还包括:
步骤50a、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接收由媒体网关发送的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
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可通过对H.248协议中的nprc事件进行扩展实现。其中对所述nprc事件的扩展方式以及该事件中所携带的参数及其相关描述与前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b、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通知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可通过至少以下两种方式来通知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方式一: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首先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更新消息(SIP Update),以使所述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然后,再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方式二: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首先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然后,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更新消息(SIP Update),以使所述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可以为修改消息(MODIFIY)中的SDP携带更新后的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或其他能够实现该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的功能的其他消息。
或者,当新增了媒体流和/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时,步骤51在媒体网关控制器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携带了新增媒体流和/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的信息的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然后由媒体网关根据指示进行额外导通检测过程。
由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由媒体网关根据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有对端候选对产生或者业务变更时,可对新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
实施例六
下面结合图5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实施例六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六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包括:
步骤71、媒体网关向对端设备发送STUN请求消息,请求对某个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
步骤72、所述对端设备返回STUN应答消息,在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映射地址;
步骤73、所述媒体网关根据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的映射地址确定产生对端反射候选;
步骤74、所述媒体网关通过H.248协议中的上报事件,向媒体网关控制器上报产生了对端反射候选;
步骤75、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应答消息;
步骤76、所述媒体网关获知产生了对端反射候选后,通过SIP协议的UPDATE消息或者其它消息通知对端设备更新本端的侯选地址对;
步骤77、所述对端设备发送对所述UPDATE消息的应答消息200OK消息;
步骤78、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媒体网关发送MODIFY消息,更新SDP中的导通检测候选信息;
步骤79、所述媒体网关向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应答消息200OK消息;
步骤710、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开始导通检测消息,通知所述媒体网关对候选地址对进行导通检测。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开始导通检测消息为重新开始检测消息,也即通知所述媒体网关只对更新的候选地址对进行检测。
在上述过程中,所述步骤76和77、以及78和79两组步骤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也即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先通知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也就是媒体网关上保存的候选对),再通知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也就是对端设备上保存的候选对)。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由媒体网关根据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可对新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另外,在进行导通检测的过程中,所述对端反射候选只在一个导通检测消息中被发现和使用,而不会和其它的对端候选组成新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而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在进行导通检测的过程中,新产生的对端反射候选可以与其他本地候选组成候选对而进行导通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通检测的效率的准确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实施例七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七还提供了一种媒体网关,包括:消息接收单元81和导通检测单元82。其中,所述消息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导通检测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其中,若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是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所述媒体网关的导通检测过程中发现新的候选生成的,所述消息接收单元81,还用于接收由对端设备发送的STUN应答消息,在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映射地址;此时,如图7所示,所述媒体网关还可包括:对端反射候选确定单元83,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的映射地址确定产生对端反射候选;信息上报单元84,用于向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通知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候选地址对更新单元85,用于接收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此外,当新增了媒体流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时,所述消息接收单元81还用于接收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关于增了媒体流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的消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二、三、四中MGW的功能可以由本实施例提供的MGW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网关,由媒体网关根据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有对端候选对产生或者业务变更时,可对新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
实施例八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八还提供了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消息生成单元91,消息发送单元92。其中,消息生成单元91,用于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消息发送单元92,用于向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其中,所述消息生成单元91根据所述媒体网关的先前导通检测结果,或者根据业务需要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此外,如图9所示,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还可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93,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发送的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
通知单元94,用于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通知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信息发送单元95,用于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关于增了媒体流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的消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五、六、七中MGC的功能可以由本实施例提供的MGC实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由媒体网关根据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有对端候选对产生或者业务变更时,可对新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以提高导通检测的效率。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NGN网络和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中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媒体网关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所述媒体网关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其中,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是指所述媒体网关只对新产生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而对已经进行过导通检测的候选对不进行导通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媒体网关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媒体网关接收由对端设备发送的STUN应答消息,在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映射地址;
所述媒体网关根据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的映射地址确定产生对端反射候选;
所述媒体网关向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通知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所述媒体网关接收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中包括H.248协议中的新对端反射候选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248协议中的新对端反射候选事件包括如下参数:流编号,组编号,基编号,部件编号和对端反射候选的IP地址和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中包括H.248协议中的发送额外导通检测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媒体网关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之前或者之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媒体网关接收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携带了新增媒体流和/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的信息的消息,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7.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媒体网关控制器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向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其中,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是指所述媒体网关只对新产生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而对已经进行过导通检测的候选对不进行导通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前还包括: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接收由媒体网关发送的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
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通知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通知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更新消息,以使所述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然后,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或者
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然后,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更新消息,以使所述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中包括H.248协议中的新对端反射候选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248协议中的新对端反射候选事件包括如下参数:流编号,组编号,基编号,部件编号和对端反射候选的IP地址和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中包括H.248协议中的发送额外导通检测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媒体网关控制器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携带了新增媒体流和/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的信息的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14.一种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导通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其中,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是指所述媒体网关只对新产生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而对已经进行过导通检测的候选对不进行导通检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由对端设备发送的STUN应答消息,在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映射地址;
所述媒体网关还包括:
对端反射候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的映射地址确定产生对端反射候选;
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向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通知所述媒体网关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候选地址对更新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更新导通检测候选信息消息,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由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携带了新增媒体流和/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的信息的消息。
17.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其中,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是指所述媒体网关只对新产生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而对已经进行过导通检测的候选对不进行导通检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还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发送的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
通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端反射候选上报消息,通知所述媒体网关和对端设备更新自身的候选地址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还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携带了新增媒体流和/或对现有媒体流进行更改的信息的消息。
20.一种进行导通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
所述媒体网关,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并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用于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并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其中,所述媒体网关包括: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的额外导通检测消息;导通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进行额外导通检测;其中,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是指所述媒体网关只对新产生的候选对进行导通检测,而对已经进行过导通检测的候选对不进行导通检测;
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消息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额外导通检测消息;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媒体网关发送所述额外导通检测消息,以使所述媒体网关进行额外导通检测。
CN2009100017872A 2009-01-12 2009-01-12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8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17872A CN101778008B (zh) 2009-01-12 2009-01-12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CT/CN2009/074616 WO2010078774A1 (zh) 2009-01-12 2009-10-26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09837331A EP2383936A4 (en) 2009-01-12 2009-10-26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CONNECTIVITY CONTROL
US13/179,207 US20110267965A1 (en) 2009-01-12 2011-07-08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nectivity che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17872A CN101778008B (zh) 2009-01-12 2009-01-12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8008A CN101778008A (zh) 2010-07-14
CN101778008B true CN101778008B (zh) 2012-04-04

Family

ID=4231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178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8008B (zh) 2009-01-12 2009-01-12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67965A1 (zh)
EP (1) EP2383936A4 (zh)
CN (1) CN101778008B (zh)
WO (1) WO20100787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853A (zh) * 2015-09-23 2016-01-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2p连接nat穿越的路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85757A (zh) * 2020-09-18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612A (zh) * 2002-12-31 2004-07-21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中继网关实现导通检验的方法
CN101155077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中媒体网关之间的媒体通道质量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7433B (zh) * 2007-03-01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穿越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612A (zh) * 2002-12-31 2004-07-21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中继网关实现导通检验的方法
CN101155077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中媒体网关之间的媒体通道质量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83936A1 (en) 2011-11-02
CN101778008A (zh) 2010-07-14
WO2010078774A1 (zh) 2010-07-15
US20110267965A1 (en) 2011-11-03
EP2383936A4 (en) 201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7433B (zh)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穿越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94171B (zh) 实现媒体流交互方法和系统及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
EP2636199B1 (en) Signalling gateway,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http and sip
CN101064712B (zh) 一种基于Linux内核实现双通道穿越多级NAT和防火墙的系统及方法
CN101227533B (zh) 一种建立音频会议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47952A (zh) 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的交互式媒体会话建立系统和方法、装置
CN104038974A (zh) 一种语音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185827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ペイロードデータコネクションを少なくとも1つのマルチプレックスコネクションへ割り当てるための方法
CN104158814A (zh) 一种媒体编码方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023624A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pplication server for adding media stream of multimedia session
CN102333124A (zh) 一种提升云计算模式下语音或视频传输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05381B (zh) 被叫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222738A (zh) 端到端信令跟踪的方法、系统、软交换及媒体网关设备
CN104052743A (zh)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终端
CN101778008B (zh) 进行导通检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420315B (zh) 多媒体会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U2007312802B2 (en) A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ntity for negotiat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and obtaining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version information
CN101114985A (zh) 编解码转换系统及方法
JP2008199087A (ja)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中継用プログラム
CN103516729A (zh) 一种流媒体传输方法以及系统
CN103457938A (zh) 呼叫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55980A (zh) 管理会话初始协议呼叫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91876A (zh) 一种为通话提供媒体服务的方法与装置
CN101127622B (zh) 媒体设备切换方法
CN101325564B (zh) 一种虚拟媒体网关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