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7971A -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7971A CN101777971A CN200910076272A CN200910076272A CN101777971A CN 101777971 A CN101777971 A CN 101777971A CN 200910076272 A CN200910076272 A CN 200910076272A CN 200910076272 A CN200910076272 A CN 200910076272A CN 101777971 A CN101777971 A CN 1017779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k
- information
- feedback information
- packet
- n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UE)根据基站(BS)通过工作载波发送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确认/非确认(ACK/NACK)信息;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给BS。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信息反馈的系统和UE,通过对ACK/NACK信息执行绑定操作,提高了ACK/NACK信息的复用效率,节省了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确认/非确认(ACK/NACK)信息反馈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基站(BS,Base Station)在下行(DL,Downlink)子帧发送给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数据包,UE需要在上行(UL,Uplink)子帧中反馈对应下行子帧的确认/非确认(ACK/NACK,Acknowledge/Not Acknowledge)信息。
LTE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L Control Channel)用于承载ACK/NACK、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和调度请求指示符(SRI,Scheduling Requirement Indicator)等信息。其中,上行PUCCH采用时隙间跳频的方式,在上行频带的两边进行传输;而上行频带的中间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L Share Channel)。PUCCH共有如下表所示的不同的格式,用于发送不同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SRI、ACK/NACK、CQI和CQI+ACK/NACK等。
PUCCHformat | 调变方案(Modulation scheme) | Number of bitsper subframe | 发送的内容 |
1 | N/A | N/A | SRI |
1a | 二相相移键控(BPSK) | 1 | ACK/NACK |
1b | 四相相移键控(QPSK) | 2 | ACK/NACK |
2 | QPSK | 20 | CQI |
2a | QPSK+BPSK | 21 | CQI+ACK/NACK |
2b | QPSK+QPSK | 22 | CQI+ACK/NACK |
表1
由于现有技术中,1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上最多只能支持18个ACK/NACK信息,每个RB复用不同ACK/NACK信息的数量较少;因此,对于有大量数据包需要UE在上行子帧反馈相应ACK/NACK信息的情况,就需要更多的RB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USCH的业务传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以提高ACK/NACK信息的复用效率,并节省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UE根据基站BS通过工作载波发送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确认ACK/非确认NACK信息;
所述的UE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给所述BS。
所述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具体为:将各个ACK/NACK信息进行逻辑与操作,并将逻辑与操作的结果作为绑定后的反馈信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BS是以多数据流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对各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数据流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数据流的反馈信息传输给所述BS。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BS是以分组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对各组内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组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组的反馈信息传输给所述BS。
所述分组是对所述工作载波的分组,且所述分组为动态、或半静态、或静态配置。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BS是以多数据流和分组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对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传输给所述BS。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BS通过所有工作载波联合发送一个数据包,则无需对产生的对应所述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反馈的系统,该系统包括:BS和UE,其中,
所述BS,用于通过工作载波向所述UE发送数据包,并接收所述UE的反馈信息;
所述UE,用于根据来自BS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并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BS。
所述UE包括:
信息产生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BS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
信息绑定模块,用于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后的反馈信息;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所述B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信息产生模块,用于根据来自BS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
信息绑定模块,用于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后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所述绑定是将各分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逻辑与操作,得到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所述BS。
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对产生的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BS。本发明支持对应单数据流和多数据流的ACK/NACK信息绑定反馈,还支持ACK/NACK信息的混合绑定。通过对ACK/NACK信息的绑定,可以大大减少反馈信息的数量,从而提高了ACK/NACK信息的复用效率,节省了RB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绑定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中绑定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中混合绑定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中混合绑定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一种信息反馈的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UE根据BS通过工作载波发送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
在宽带系统中,BS通过各个工作载波或载波成分(Carrier Component)向UE发送数据包,每个工作载波可以独立发送一个数据包;当然,所有的工作载波也可以联合发送一个数据包。UE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当数据包正确接收时,UE产生相应的ACK信息;当数据包错误接收时,UE产生相应的NACK信息。
步骤102,UE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Bunding),并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BS。
对于所有工作载波联合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情况,UE仅收到一个数据包,也就无需对产生的ACK/NACK信息执行绑定操作。对于每个工作载波独立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情况,如果UE接收到所有工作载波或若干个工作载波的数据包,则可以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将绑定后得到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BS。UE可以通过主载波或者工作载波将反馈信息传输给BS。
所述的绑定是指将各个ACK/NACK信息进行逻辑与(And)操作,并将“And”操作的结果作为绑定后的反馈信息。如图2所示,DL_F1、DL_F2、DL_F3、DL_F4、DL_F5为5个工作载波,如果进行“And”操作的所有ACK/NACK信息都为ACK时,则绑定后的反馈信息为ACK。如图3所示,如果进行“And”操作的所有ACK/NACK信息中至少存在一个ACK时,则绑定后的反馈信息为NACK。
另外,如果BS是以多数据流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UE对各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数据流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数据流的反馈信息传输给BS。
如果BS是以分组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UE对各组内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组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组的反馈信息传输给BS。所述的分组是对工作载波的分组,并且分组信息可以动态配置,也可以半静态配置,还可以静态配置。对工作载波的分组是由BS决定的,且BS需要将对工作载波的分组情况预先通知给UE,从而指导UE对ACK/NACK信息的绑定操作。对于分组形式的绑定,本发明中称之为混合绑定,如图4所示,DL_F1和DL_F2属于Group_1,DL_F3、DL_F4和DL_F5属于Group_2,进行混合绑定后得到的反馈信息为“ACK、ACK”,分别对应Group_1和Group_2。再如图5所示,由于对应DL_F3的ACK/NACK信息为“NACK”,因此,混合绑定后对应Group_2的反馈信息为“NACK”。
如果BS既是以多数据流的形式,也是以分组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UE对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传输给BS。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的信息反馈方法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对应单数据流形式的ACK/NACK信息绑定反馈,该实施例的系统带宽为100MHz,由5个20MHz的带宽集合而成,并且分别对应5个工作载波。BS在与UE1和UE2通信时,在第1、3、5个工作载波上都发送了UE1的数据包,在第2、4个工作载波上都发送了UE2的数据包。本发明中规定反馈的比特“1”代表数据包正确接收,比特“0”代表数据包错误接收。反之,如果规定反馈的比特“0”代表数据包正确接收,比特“1”代表数据包错误接收,也是可以的。
UE1接收到相应工作载波的数据包,并进行解调、解码和校验后,如果第1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1”,第3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1”,第5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0”。执行“And”操作,得到UE1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and“0”=“0”。
UE2接收到相应工作载波的数据包,并进行解调、解码和校验后,如果第2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1”,第4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1”。执行“And”操作,得到UE2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1”。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对应多数据流形式的ACK/NACK信息绑定反馈,该实施例的系统带宽为100MHz,由5个20MHz的带宽集合而成,并且分别对应5个工作载波,BS发送的数据流为2个:S1和S2。实际应用中,数据流的个数也可以为其他值。BS在与UE1和UE2通信时,在第1、3、5个工作载波上都发送了UE1的数据流S1和S2,在第2、4个工作载波上都发送了UE2的数据流S1和S2。
UE1接收到相应工作载波的数据包,并进行解调、解码和校验后,如果第1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1”、“1”;第3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1”、“1”;第5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0”、“1”。分别执行“And”操作,得到UE1对应S1的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and“0”=“0”;
UE1对应S2的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and“1”=“1”。
从而,UE1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01”,分别对应S1、S2两个数据流。
UE2接收到相应工作载波的数据包,并进行解调、解码和校验后,如果第2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1”、“1”;第4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1”、“1”。分别执行“And”操作,得到UE2对应S1的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1”;
UE2对应S2的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1”。
从而,UE2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11”,分别对应S1、S2两个数据流。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对应单数据流和分组形式的ACK/NACK信息绑定反馈,该实施例的系统带宽为100MHz,由5个20MHz的带宽集合而成,并且分别对应5个工作载波。其中,在第1、2、3、4、5个工作载波上都发送了UE1的数据包;且BS预先将工作载波进行分组,将第1、2个工作载波分为第一组,将第3、4、5个工作载波分为第二组。
UE1接收到相应工作载波的数据包,并进行解调、解码和校验后,如果第1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1”,第2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1”,第3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0”,第4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1”,第5个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1”。分别执行“And”操作,得到UE1第一组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1”;
UE1第二组工作载波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0”and“1”and“1”=“0”。
从而,UE1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10”,分别对应两个工作载波组。
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为对应多数据流和分组形式的ACK/NACK信息绑定反馈,该实施例的系统带宽为100MHz,由5个20MHz的带宽集合而成,并且分别对应5个工作载波,BS发送的数据流为2个:S1和S2。其中,在第1、2、3、4、5个工作载波上都发送了UE1的数据流S1和S2;且BS预先将工作载波进行分组,将第1、2个工作载波分为第一组,将第3、4、5个工作载波分为第二组。
UE1接收到相应工作载波的数据包,并进行解调、解码和校验后,如果第1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1”、“1”;第2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1”、“1”;第3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0”、“1”;第4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1”、“1”;第5个工作载波的S1、S2数据流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分别为“1”、“1”。分别执行“And”操作,得到UE1第一组工作载波的S1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1”;
UE1第一组工作载波的S2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1”;
UE1第二组工作载波的S1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0”and“1”and“1”=“0”;
UE1第二组工作载波的S2对应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为:
“1”and“1”and“1”=“1”。
从而,UE1对应S1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10”,分别对应两个工作载波组;UE1对应S2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11”,分别对应两个工作载波组。
或者,UE1对应第一组工作载波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11”,分别对应两个数据流S1和S2;UE1对应第二组工作载波最终反馈的ACK/NACK信息为“01”,分别对应两个数据流S1和S2。
本发明对ACK/NACK采用绑定方式,则ACK/NACK的反馈开销占用的资源减少,也就节省了RB的个数。
为实现上述本发明的信息反馈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反馈的系统,如图6所示,该系统由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组成。基站10,用于通过工作载波向用户终端20发送数据包,并接收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用户终端20,用于根据来自基站10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并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基站10。
其中,用户终端20包括:信息产生模块21、信息绑定模块22和信息反馈模块23。信息产生模块21,用于根据来自基站10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信息绑定模块22,连接信息产生模块21,用于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后的反馈信息;所述绑定是将各分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逻辑与操作,得到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信息反馈模块23,连接信息绑定模块22,用于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基站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UE根据基站BS通过工作载波发送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确认ACK/非确认NACK信息;
所述的UE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给所述B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反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具体为:将各个ACK/NACK信息进行逻辑与操作,并将逻辑与操作的结果作为绑定后的反馈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信息反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BS是以多数据流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对各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数据流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数据流的反馈信息传输给所述BS。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信息反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BS是以分组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对各组内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组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组的反馈信息传输给所述B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信息反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是对所述工作载波的分组,且所述分组为动态、或半静态、或静态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信息反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BS是以多数据流和分组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则对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并将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传输给所述B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反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BS通过所有工作载波联合发送一个数据包,则无需对产生的对应所述数据包的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
8.一种信息反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BS和UE,其中,
所述BS,用于通过工作载波向所述UE发送数据包,并接收所述UE的反馈信息;
所述UE,用于根据来自BS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并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B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信息反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E包括:
信息产生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BS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
信息绑定模块,用于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后的反馈信息;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所述BS。
10.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产生模块,用于根据来自BS的数据包产生相应的ACK/NACK信息;
信息绑定模块,用于对产生的多个ACK/NACK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后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所述绑定是将各分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分别进行逻辑与操作,得到对应各组内的各个数据流的反馈信息;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将绑定后的反馈信息通过PUCCH传输给所述BS。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76272A CN101777971A (zh) | 2009-01-08 | 2009-01-08 |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76272A CN101777971A (zh) | 2009-01-08 | 2009-01-08 |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7971A true CN101777971A (zh) | 2010-07-14 |
Family
ID=4251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76272A Pending CN101777971A (zh) | 2009-01-08 | 2009-01-08 |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77971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1684A (zh) * | 2010-09-30 | 2011-01-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WO2012019538A1 (zh) * | 2010-08-10 | 2012-02-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传输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
WO2012040900A1 (zh) * | 2010-09-28 | 2012-04-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发送、接收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
WO2016179790A1 (zh) * | 2015-05-12 | 2016-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17015836A1 (zh) * | 2015-07-27 | 2017-0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应答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
CN106797583A (zh) * | 2015-02-20 | 2017-05-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和缓存控制方法 |
CN111405609A (zh) * | 2019-01-02 | 2020-07-1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
CN112398597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5161A (zh) * | 2004-09-06 | 2007-08-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中多用户反馈信息的分类组合传送方法 |
US20070195740A1 (en) * | 2006-02-21 | 2007-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lot packe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1309522A (zh) * | 2008-06-23 | 2008-11-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应答消息反馈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2009
- 2009-01-08 CN CN200910076272A patent/CN1017779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5161A (zh) * | 2004-09-06 | 2007-08-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中多用户反馈信息的分类组合传送方法 |
US20070195740A1 (en) * | 2006-02-21 | 2007-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lot packe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1309522A (zh) * | 2008-06-23 | 2008-11-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应答消息反馈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19538A1 (zh) * | 2010-08-10 | 2012-02-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传输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
CN102377537A (zh) * | 2010-08-10 | 2012-03-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传输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
CN103125093B (zh) * | 2010-09-28 | 2015-05-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发送、接收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
WO2012040900A1 (zh) * | 2010-09-28 | 2012-04-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发送、接收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
CN103125093A (zh) * | 2010-09-28 | 2013-05-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发送、接收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
CN101951684B (zh) * | 2010-09-30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CN101951684A (zh) * | 2010-09-30 | 2011-01-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CN106797583A (zh) * | 2015-02-20 | 2017-05-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和缓存控制方法 |
WO2016179790A1 (zh) * | 2015-05-12 | 2016-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17015836A1 (zh) * | 2015-07-27 | 2017-0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应答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
US10680781B2 (en) | 2015-07-27 | 2020-06-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receiving device, and sending device |
CN111405609A (zh) * | 2019-01-02 | 2020-07-1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
CN111405609B (zh) * | 2019-01-02 | 2023-04-0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
CN112398597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398597B (zh) * | 2019-08-16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9483B (zh)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3036660B (zh)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
CN101795492B (zh) |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 | |
CN101841398B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04272630B (zh) | 用于针对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5229952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的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CN101951684B (zh) |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
CN101777971A (zh) | 一种信息反馈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 |
CN101841400B (zh) |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传输方法及基站 | |
CN102082641B (zh) | 一种传输多比特ack/nack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047713B (zh)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 |
CN101998539A (zh) |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3444106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2014505B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2638879A (zh) | 一种分配ack/n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 |
CN101867467B (zh) | 载波聚合系统中harq确认消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
CN102263616A (zh) | 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083211A (zh) |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 |
CN101834658B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 |
CN107210861A (zh) | 用于高性能无线回程的harq设计 | |
CN102378373A (zh) |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和资源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01527623A (zh) | 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指示信道中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 |
CN101771502A (zh) | 一种信息复用的方法、系统和用户终端 | |
CN102843732A (zh) |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KR20130012961A (ko) | Ack/nack 피드백 정보의 전송방법과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