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3025A - ‘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3025A
CN101773025A CN200910076565A CN200910076565A CN101773025A CN 101773025 A CN101773025 A CN 101773025A CN 200910076565 A CN200910076565 A CN 200910076565A CN 200910076565 A CN200910076565 A CN 200910076565A CN 101773025 A CN101773025 A CN 101773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age
root
plugged ear
deer horn
chinese juni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6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桂霞
郑红娟
孙敬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76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3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3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3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P60/216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叶’鹿角桧(Juniperus×media‘Pfitzeriana Aurea’)的扦插繁殖方法,该方法包括选取插穗、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扦插、培养生根、移栽、苗期管理等步骤,其中,所述的选取插穗是剪取枝条长度为3-8cm,木质化的程度为1mm-2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在培养生根过程中喷施一定浓度的营养液。本发明扦插繁殖方法具有生根率高、生根效果好,苗木生长迅速,移栽成活率高等优点。此外,相比于现有的扦插繁殖方法,本发明方法使可利用的插穗数量提高了3~4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叶’鹿角桧插穗数量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赏植物的无性繁殖方法,尤其涉及观赏矮生型针叶树‘金叶’鹿角桧(Juniperus×media‘Pfitzeriana Aurea’)的扦插繁殖方法,属于园林植物领域。
背景技术
扦插繁殖具有简单易行、繁殖速度快、不受树种限制、繁殖系数高、成本低等优点,是传统的无性繁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目前,已成为林木无性繁殖的主要途径之
‘金叶’鹿角桧(Juniperus×media‘Pfitzeriana Aurea’)由比利时引进,是矮生型针叶树,呈开张铺地型,抗性强,可在北京露地越冬和越夏。4月至10月叶色为黄色,观赏价值高。
国内外在用Juniperus属植物进行扦插时,采用的插穗规格为枝条长度在15-20cm之间。‘金叶’鹿角桧(Juniperus×media‘Pfitzeriana Aurea’)系引进的苗木,作为采穗母株,其数量有限且株丛较小。因此,插穗的数量就成为限制扩繁的因素之一。
本发明人通过扦插的方式对‘金叶’鹿角桧进行繁殖时发现,其生根非常缓慢,愈伤率高但生根率低,普遍存在生根时间长、生根率偏低、生根效果差等问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金叶’鹿角桧在进行扦插繁殖时所存在的生根率偏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生根率高、生根效果好的‘金叶’鹿角桧扦插繁殖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金叶’鹿角桧(Juniperus×media‘Pfitzeriana Aurea’)的扦插繁殖方法,包括:选取插穗、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扦插、培养生根、移栽、苗期管理等步骤,其中,选取枝条长度为3-8cm,木质化的程度为1mm-2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
上述扦插繁殖方法中,所述的选取插穗优选为剪取枝条长度为3-5cm,木质化的程度为1mm-2cm的‘金叶’鹿角桧的嫩枝条作为插穗;更优选的,所述的选取插穗是剪取枝条长度为3-4cm,木质化的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的嫩枝条作为插穗;
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是能够提高植物生根率的各种植物内源生长激素或人工合成的各种生长调节剂,例如,可以是吲哚丁酸(IBA)、ABT(ABT生根粉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2号为醇溶剂,用于植物,特别是难生根的植物扦插育苗,对不定根诱导,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扦插成活率。可购于北京艾比蒂研究开发中心,其商品名称为ABT生根粉)、萘乙酸(NAA)或吲哚乙酸(IAA)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按任意比例所组成的混合溶液;
优选的,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选自吲哚丁酸(IBA)、ABT生根粉,或由萘乙酸和吲哚乙酸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所组成的混合溶液;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吲哚丁酸(IBA),其浓度为300-700mg/L,优选为500-700mg/L,最优选为500mg/L;所述的由萘乙酸和吲哚乙酸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所组成的混合溶液的浓度优选为700mg/L。
上述扦插繁殖方法中,优选的,所述的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是将鹿角桧下部的插穗速蘸500-700mg/L的吲哚丁酸5-15秒,更优选的,将鹿角桧下部的插穗速蘸700mg/L的吲哚丁酸5-15秒。
本发明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发现,上述扦插繁殖方法中如果还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技术手段或将这些技术手段任意进行组合使用,这对于缩短‘金叶’鹿角桧的生根时间、提高其生根率、改善生根效果、提高移栽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有改善效果:
(1)扦插基质对于插穗生根有一定的影响,总体要求疏松,持水性和保水性适中。不同树种及不同类型插穗在不同的插壤上的生根率不同。不同的基质提供的水湿条件、温度、通气状况、pH值不同,这直接与扦插成活直接相关。
本发明人分别以珍珠岩、河沙和稻壳为扦插基质,分别考察其对‘金叶’鹿角桧的生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金叶’鹿角桧在这三种基质中的生根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在珍珠岩中生根率为最高,为82.14%,主根数为2.89条,平均侧根数为1.50条,平均最长根长为4.37cm,而在河沙中只有33.30%,主根数为0.87条,平均侧根数为0.71条,平均最长根长仅为1.70cm。试验结果说明,以珍珠岩为扦插基质,在同等条件下可有效提高‘金叶’鹿角桧的生根率。
(2)对于不同部位的插穗,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不同。试验结果显示,将‘金叶’鹿角桧下部的插穗在IBA500-700mg/L处理下,尤其是在700mg/L的IBA处理下,其生根率达到86.67%,生根数为2.33条,隶属函数值达到了0.65。
(3)‘金叶’鹿角桧为针叶树,存在针叶树所共有的生根较慢,插穗吸收能力弱,生长较慢等特性。为了促进‘金叶’鹿角桧的生根和生长,本发明人在培养生根阶段对扦插苗定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营养液(1/2MS、1/4MS、1/8MS、Hoagland四种营养液)(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喷施营养液的时间,例如每2天-7天或更长的时间喷施一次,优选的,每七天喷施一次;喷施量以叶面出现滴水为度;喷施的总次数可视情况而定,一般以4-7次为最佳),加快了插穗的吸收速度,能够补充插穗基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其生根率均高于对照(喷施清水),其中,以喷施1/4MS-1/8MS营养液的效果为好,其中,尤其以喷施1/4MS、1/8MS两种营养液的效果为最好,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差异,生根率分别达到100%和96%,偏根率较低,主根多且较长,侧根较多;而清水对照的生根率仅为68.42%,偏根率高达46.67%,主根数较少且无侧根。
(4)本发明对比了‘金叶’鹿角桧扦插床和营养钵两种容器的扦插,结果发现‘金叶’鹿角桧在扦插床中的生根情况较优,生根率高于营养钵中12.14%,主根为2.89条,平均侧根为1.5条,而在营养钵中主根只有1.93条,平均只有0.17。
(5)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将培养生根后的‘金叶’鹿角桧接种固体菌剂(Pt菌根菌剂)后再进行移栽,可提高苗木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移栽成活率达到100%。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整体技术方案:剪取枝条长度为3-5cm,木质化的程度为1mm-cm的‘金叶’鹿角桧嫩枝条作为插穗;将所述的插穗速蘸500-700mg/L的IBA之后扦插于基质中,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营养液;更优选的:剪取枝条长度为3-4cm,木质化的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嫩枝条作为插穗;将所述的插穗速蘸500mg/L的IBA之后扦插于珍珠岩中,每七天喷施一次1/4Ms~1/8Ms的营养液。
国内外在用Juniperus属植物进行扦插时,采用的插穗规格为枝条长度在15-20cm之间。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当剪取枝条长度为3-8cm,木质化的程度为1mm-2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时,其生根率仍可保持在较高的比例,与现有技术采用枝条长度为15-20cm的规格作为插穗相比,使可利用的插穗数量提高了3-4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叶’鹿角桧所存在的插穗数量不足的问题。
总之,本发明‘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具有生根率高、生根效果好,苗木生长迅速,移栽成活率高等优点。此外,相比于现有的扦插繁殖方法,本发明方法使可利用的插穗数量提高了3-4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插穗数量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不同规格插穗的生根情况。
图2不同部位插穗的生根情况。
图3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生根率的影响。
图4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对生根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试验例1  不同扦插基质对‘金叶’鹿角桧生根的影响
一、试验方法
分别以珍珠岩、河沙和稻壳为扦插基质。为了避免插穗受真菌和细菌的危害,影响生根成活率,扦插前插壤必须消毒,基质(珍珠岩)铺好后用清水喷洗,扦插前用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4h后冲洗,也可以用多菌灵加以处理。采用全光喷雾插技术,空气湿度为80%-90%,温度控制在28-30℃,每处理30-50个插穗,三次重复。扦插株距为5-6cm,行距7-8cm。
取‘金叶’鹿角桧枝条,保留1cm的木质部,插穗随采随插,扦插前修剪基部针叶。用‘金叶’鹿角桧的插穗速蘸500mg/L的IBA之后分别扦插于珍珠岩、河沙和稻壳中,每隔15d(天)进行一次观察,调查生根进程、生根部位,统计生根情况。生根指标包括:生根率(%)、生根量(条/穗)、平均侧根数(条)、最长根长(cm)、偏根率(%)。扦插后为防止腐烂喷洒800倍多菌灵,每隔一周喷一次。
二、试验结果
不同基质对‘金叶’鹿角桧扦插生根的影响见表1。
表1不同基质对‘金叶’鹿角桧的生根影响
Figure G2009100765657D0000051
‘金叶’鹿角桧在这三种基质中的生根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珍珠岩中生根率最高,为82.14%,主根数为2.89条,平均侧根数为1.50条,平均最长根长为4.37cm,而在河沙中只有33.30%,主根数为0.87条,平均侧根数为0.71条,平均最长根长仅为1.70cm。
试验例2  不同规格插穗对‘金叶’鹿角桧生根的影响
一、试验方法
以‘金叶’鹿角桧的嫩枝为扦插材料,对不同生长调节剂(ABT、IBA、NAA+IAA)和不同规格的插穗进行筛选,同时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采用L9(34)正交试验扦插于扦插床中。
(1)规格1:枝条长度3-4cm,木质化的程度为1mm-1cm的嫩枝条;
(2)规格2:枝条长度5-6cm,木质化的程度为1cm-2cm的半木质化枝条;
(3)规格3:枝条长度7-8cm,木质化的程度为2cm-3cm的枝条。
生根率和偏根率数据经反正弦变化后采用SPA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利用Duncan进行多重比较,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生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苏国兴等,桑品种耐盐性的隶属函数法之评价.江苏农业学报,2002.18(1):42-47;高克昌等,用隶属函数对小扁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杂粮作物,2007,27(1):22-24)。
隶属函数法为:
X(u1)=[X-Xmin]/[Xmax-Xmin]
X(u2)=1-[X-Xmin]/[Xmax-Xmin]
其中,X为鉴定品种某一指标的测定值;Xmax为所有鉴定品种此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所有鉴定品种此指标的最小值。所测指标与植物的生根率呈正相关,累加各处理各指标的具体隶属值,并求出平均指后进行比较。隶属值越大,说明生根能力强。
二、试验结果
(1)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不同规格插穗生根的影响
引进的苗木作为采穗母株,数量有限且株丛较小。因此,插穗的数量就成为限制扩繁的因素之一。为此,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规格的插穗在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处理条件下生根的状况,以实现在短期内提高繁殖系数,并使扦插繁殖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试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的处理组合对‘金叶’鹿角桧生根的影响
Figure G2009100765657D0000061
由表2可知,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对3种不同规格的插穗在不同的生根指标上有不同的影响,将生根率做为主要的指标,选择IBA为扦插时所用的生长调节剂;至于适宜的浓度,通过试验例3进一步说明。由图1可知,三种规格在生根率上差异不大;规格1的生根率最高,为89%,并且侧根发达,平均侧根数为1.93条,也就是说枝条长度为3-4cm,有1mm-1cm半木质化的插穗生根率最好。选择规格1插穗为扦插的材料,生根率高还节省插穗材料。
试验例3  不同部位插穗对‘金叶’鹿角桧生根的影响
一、试验方法
以‘金叶’鹿角桧的嫩枝(3-4cm)为扦插材料,保留1cm的木质部,对不同生长调节剂(ABT、IBA、NAA+IAA)、不同浓度(300、500、700mg/L)和不同部位(上、中、下)的插穗进行筛选,同时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采用L9(34)正交试验扦插于营养钵中。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同试验例2。
二、试验结果
(1)不同处理组合对‘金叶’鹿角桧生根的影响
在已有的扦插繁殖技术中已有报道扦插存在年龄效应,即随着插穗母株年龄的增加,插穗生根率逐渐下降(王秋玉等,红皮云杉扦插繁殖中的年龄效应及其生理机制[J].植物研究,1997,17(3):338-343)。因此从采穗母株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采取插穗,同时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
表3‘金叶’鹿角桧不同部位插穗的生根率
Figure G2009100765657D0000071
试验结果显示,下部的插穗在IBA700mg/L处理下,生根率较高,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65,其生根率86.67%,生根数2.33条。同时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部位的插穗,采用不同种类的生长调节剂和/或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在生根的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不同部位的插穗对生根的影响
从图2可见,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插穗在生根率上具有显著差异。采条部位对生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生根率上,上部插穗的生根率要低于下部插穗的生根率,但是在侧根数、主根长和侧根长等方面,下部插穗的效果要优于上部插穗的效果。
(3)不同生长调节剂和不同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作为促进植物不定根分化发育的手段,已经在扦插等无性繁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其能够加快插穗的生根速度,显著提高插穗的生根率,增加根长和生根量。生长调节剂的效果往往因树种、母树年龄、扦插季节、插穗类型以及环境温度和处理方法而不同。
对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的分析结果由图3和图4,其中蘸取IBA后‘金叶’鹿角桧生根率最高,ABT1#、NAA+IAA的生根率只有42.22%。随着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增大,生根率也随着提高,在500mg/L时生根率最高。
试验例4  不同营养液对‘金叶’鹿角桧生根的影响
一、试验方法
取‘金叶’鹿角桧枝条,保留1cm的木质部,速蘸500mg/L的IBA之后扦插于珍珠岩,喷施1/2MS、1/4MS、1/8MS、Hoagland四种营养液,每七天喷施一次,每天下午4:00-6:00进行。喷施量约50kg/hm2,以叶面滴水为度,共喷施6次。喷完营养液后,关闭全光雾喷设备2个小时。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同不同基质对生根影响的试验。
二、试验结果
不同营养液种类和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见表4。
表4不同营养液对‘金叶’鹿角桧的生根影响
Figure G2009100765657D0000081
‘金叶’鹿角桧喷施不同的营养液时,生根率均高于对照,其中喷施1/4MS和1/8MS两种营养液的效果最好,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差异,生根率为100%和96%,偏根率较低,主根多且较长,侧根较多,而清水对照的生根率仅为68.42%,偏根率高达46.67%,主根数较少且无侧根。
试验例5  不同扦插容器对‘金叶’鹿角桧生根的影响
一、试验方法
以‘金叶’鹿角桧的嫩枝为扦插材料,保留1cm的木质部,速蘸500mg/L的IBA之后扦插于扦插床和营养钵,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同试验例2。
二、试验结果
对比了‘金叶’鹿角桧扦插床和营养钵两种容器的扦插,结果见表5,‘金叶’鹿角桧在扦插床中的生根情况较优,生根率高于营养钵中12.14%,主根为2.89条,平均侧根为1.5条,而在营养钵中主根只有1.93条,平均只有0.17条。
表5不同扦插容器对‘金叶’鹿角桧生根的影响
试验例6‘金叶’鹿角桧的移栽
将‘金叶’鹿角桧扦插后的根系分为四级,具体分级标准见表6。
表6移栽时分级的标准
Figure G2009100765657D0000092
2007年10月,对分级的四级扦插苗分别进行蘸Pt菌剂和清水两种处理,对一级和二级扦插苗进行了秋季和第二年春天移栽,每个处理30棵苗,重复三次。于2008年5月统计成活率。同时用卷尺测量新枝生长量。
将扦插生根的苗木按根系质量进行分级,因为一、二级扦插苗生根质量较好,当年秋天进行了移栽,对于三、四级扦插苗,分当年和第二年春天比较不同时期和Pt菌剂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见表7。
表7Pt菌剂对‘金叶’鹿角桧不同等级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
Figure G2009100765657D0000101
‘金叶’鹿角桧不同时期移栽对成活率影响不大,总体来说第二年春天成活率较高,均为100%。对于当年生根的扦插苗,接种Pt菌剂可提高一级苗的移栽成活率,为100%,而对照的成活率为96.7%。
表8Pt菌剂对‘金叶’鹿角桧不同等级扦插苗新枝生长量的影响
Figure G2009100765657D0000102
2008年5月,‘金叶’鹿角桧四级移栽苗的新枝量中,根系的发达情况影响着后期的生长。四级苗的新枝生长量最佳,为5.72cm,四级苗的新枝生长量最差,为4.87cm。蘸过菌剂的‘金叶’鹿角桧的生长量大均高于对照,其中4级移栽苗生长量最高,为6.68cm。
‘金叶’鹿角桧秋季移栽苗的新枝生长量大大高于第二年春天的移植苗,可能因为第二年移栽苗存在着一定的缓苗期。
实施例1
1、珍珠岩的消毒
将珍珠岩平铺于扦插床内,用清水喷洗,扦插前用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4h后冲洗,也可以用多菌灵加以处理。
2、插穗的选取和处理
选取长度为3cm,木质化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速蘸浓度为500mg/L的IBA溶液15秒,插穗随采随插,扦插前修剪基部针叶。
3、扦插
将插穗采用全光喷雾扦插技术进行扦插,其中空气湿度为80%-90%,温度控制在28-30℃,扦插150个插穗,扦插株距为5-6cm,行距7-8cm。
4、培养生根、移栽
扦插后的插穗每七天喷施一次1/4Ms的营养液,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后大量生根,生根率达到100%,60天后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100%。
实施例2
除了选取长度为4cm,木质化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每七天喷施一次1/8Ms的营养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扦插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大量生根,生根率达到100%,60天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100%。
实施例3
除了选取长度为5cm,木质化程度为0.5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每七天喷施一次1/6Ms的营养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扦插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大量生根,生根率达到98.5%,60天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100%。
实施例4
除了选取长度为8cm,木质化程度为2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每七天喷施一次1/7Ms的营养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扦插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大量生根,生根率达到94.7%,60天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98.6%。
实施例5
除了选取长度为3cm,木质化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速蘸浓度为700mg/L的IBA溶液5秒,每七天喷施一次1/4Ms的营养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扦插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大量生根,生根率达到92.6%,60天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96.3%。
实施例6
除了选取长度为3cm,木质化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速蘸浓度为500mg/L的IAA和NAA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所组成的混合溶液10秒,每七天喷施一次1/4Ms的营养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扦插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大量生根,生根率为83.2%,60天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89.7%。
实施例7
除了选取长度为8cm,木质化程度为2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速蘸浓度为700mg/L的由IAA和NAA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所组成的混合溶液10秒,每七天喷施一次1/4Ms的营养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扦插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大量生根,生根率为84.9%,60天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90.2%。
对照例1
除了选取长度为15cm,木质化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每七天喷施一次1/8Ms的营养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扦插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生根,生根率为71.8%,60天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较为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79.8%。
对照例2
除了选取长度为20cm,木质化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速蘸浓度为700mg/L的IBA溶液10秒,每七天喷施一次1/4Ms的营养液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扦插20天之后开始出现根原基,45天生根,生根率为68.5%,60天主根开始木质化,且出现侧根,100天根系较为发达,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73.9%。

Claims (10)

1.‘金叶’鹿角桧(Juniperus×media‘Pfitzeriana Aurea’)的扦插繁殖方法,包括选取插穗、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扦插、培养生根、移栽、苗期管理,其特征在于:选取枝条长度为3-8cm、木质化的程度为1mm-2cm的‘金叶’鹿角桧的枝条作为插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枝条长度为3-5cm、木质化的程度为1mm-1cm的‘金叶’鹿角桧的嫩枝作为插穗。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枝条长度为3-4cm,木质化的程度为1cm的‘金叶’鹿角桧的嫩枝作为插穗。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选自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或者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包括吲哚乙酸与萘乙酸的混合溶液。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吲哚丁酸的浓度为300-700mg/L,优选为500-700mg/L;所述混合溶液中吲哚乙酸和萘乙酸的体积比为1∶1,浓度为700mg/L。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是将‘金叶’鹿角桧下部的插穗速蘸500-700mg/L的吲哚丁酸5-15秒;优选的,所述的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是将鹿角桧下部的插穗速蘸700mg/L的吲哚丁酸5-15秒。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扦插时,采用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
8.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扦插时,采用的容器是扦插床。
9.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养生根阶段,对扦插苗每2-7天喷施一次1/4MS-1/8MS的营养液;优选的,在培养生根阶段对扦插苗每7天喷施一次1/4MS-1/8MS的营养液。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培养生根的‘金叶’鹿角桧接种Pt菌根菌剂后再进行移栽。
CN200910076565A 2009-01-09 2009-01-09 ‘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 Pending CN101773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6565A CN101773025A (zh) 2009-01-09 2009-01-09 ‘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6565A CN101773025A (zh) 2009-01-09 2009-01-09 ‘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3025A true CN101773025A (zh) 2010-07-14

Family

ID=4250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6565A Pending CN101773025A (zh) 2009-01-09 2009-01-09 ‘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3025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5261A (zh) * 2011-10-31 2012-04-18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金海岸刺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15266A (zh) * 2011-10-31 2012-04-18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金桧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15272A (zh) * 2011-10-31 2012-04-18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色拖把日本花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72A (zh) * 2011-10-31 2012-06-20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偃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62A (zh) * 2011-10-31 2012-06-20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薄荷洒桧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70A (zh) * 2011-10-31 2012-06-20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威尔士亲王平铺圆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5830887A (zh) * 2016-03-31 2016-08-10 德清绿色阳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 滨柃扦插繁殖方法
CN108094175A (zh) * 2018-01-18 2018-06-01 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一种榛子嫩枝扦插育苗方法
CN115413491A (zh) * 2022-11-04 2022-12-02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分院) 一种欧丁香嫩枝高效扦插育苗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5261A (zh) * 2011-10-31 2012-04-18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金海岸刺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15266A (zh) * 2011-10-31 2012-04-18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金桧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15272A (zh) * 2011-10-31 2012-04-18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色拖把日本花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72A (zh) * 2011-10-31 2012-06-20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偃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62A (zh) * 2011-10-31 2012-06-20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薄荷洒桧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70A (zh) * 2011-10-31 2012-06-20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威尔士亲王平铺圆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15261B (zh) * 2011-10-31 2013-05-15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金海岸刺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72B (zh) * 2011-10-31 2013-06-19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偃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62B (zh) * 2011-10-31 2013-06-19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薄荷洒桧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2498870B (zh) * 2011-10-31 2013-07-10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威尔士亲王平铺圆柏扦插繁殖方法
CN105830887A (zh) * 2016-03-31 2016-08-10 德清绿色阳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 滨柃扦插繁殖方法
CN108094175A (zh) * 2018-01-18 2018-06-01 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一种榛子嫩枝扦插育苗方法
CN115413491A (zh) * 2022-11-04 2022-12-02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分院) 一种欧丁香嫩枝高效扦插育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3025A (zh) ‘金叶’鹿角桧的扦插繁殖方法
Martínez-Alonso et al. Optimization of seasonality and mother plant nutrition for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Pinus pinaster Ait
Peer et al. Maturation, topophysis and other factors in relation to rooting in Larix
Dawa et al. Effect of growth regulators and growth media on the rhizogenesis of some genotypes of rose through stem cuttings
Thomas Survival and growth of drought hardened Eucalyptus pilularis Sm. seedlings and vegetative cuttings
Riley et al. Effects of bareroot nursery practices on tree seedling root development: an evolution of cultural practices at J. Herbert Stone nursery
Dini-Papanastasi et al. Effects of seed origin, growing medium and mini-plug density on early growth and quality of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seedlings
Jiang et al. Proper deficit irrigation applied at various stages of growth can maintain yield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fruit quality and economic return of table grapes grown in greenhouses
Kelsey Anaerobic induced ethanol synthesis in the stems of greenhouse-grown conifer seedlings
Stenvall et al. Effect of genotype, age and treatment of stock plants on propagation of hybrid aspen (Populus tremula× Populus tremuloides) by root cuttings
Mohammadi et al. Study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in Iranian cantaloupe genotypes
Pádua et al. Net melon cultivars productivity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systems,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Shepherd et al. Rejuvenation of mature native Tea Tree (Melaleuca alternifolia (Maiden & Betche) Cheel) for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kada et al. Six-year monitoring of pine ectomycorrhizal biomass under a temperate monsoon climate indicates significant annual fluctuations in relation to climatic factors
McKay et al.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bare-root larch seedlings
Murumkar et al. Effect of growing media on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n beet root yield under protected cultivation.
Tsipouridis et al. Influence of some external factors on the rooting of GF677, peach and nectarine shoot hardwood cuttings
Taranet et al. Root zone temperature alters storage root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sweetpotato
Wyckoff et al. Populus L
Brønnum Preplanting indicators of survival and growth of desiccated Abies procera bareroot planting stock
Wu et al. Heritability of plastic trait changes in drought‐exposed ponderosa pine seedlings
Cardarelli et al. An innovative vegetative propagation system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globe artichoke transplants. Part II. Propagation System validation
Grossnickle et al. Field performance potential of a somatic interior spruce seedlot
Gwaze et al. Survival and growth of container and bareroot shortleaf pine seedlings in Missouri
Gocke Production system influences the survival and morphology of rooted stem cuttings of loblolly pine (Pinus taeda L.) and sweetgum (Liquidambar styraciflua 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