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084B - 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2084B
CN101772084B CN2008101891309A CN200810189130A CN101772084B CN 101772084 B CN101772084 B CN 101772084B CN 2008101891309 A CN2008101891309 A CN 2008101891309A CN 200810189130 A CN200810189130 A CN 200810189130A CN 101772084 B CN101772084 B CN 101772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gateway
station location
location marker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91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2084A (zh
Inventor
许圣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891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2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2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2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0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其中,媒体流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得第一网关媒体地址、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和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当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不同时,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判断所述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根据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IMS会话业务的控制。

Description

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中的CAC(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连接接纳控制)技术中,利用BRM(BearResource Manager,承载资源管理器)管理和维护承载层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拓扑信息。
承载资源管理器接收呼叫代理(Call Agent)发送的资源请求,该资源请求中携带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承载资源管理器根据预置的LSP(LabelSwitched Path,标记交换路径)资源和网络拓扑信息,选择符合QoS(Qualityof 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的端到端承载通道,向承载通道上的路由器发送MPLS标签和本次呼叫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后续该路由器接收到包括所述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的媒体流时,根据上述MPLS标签就知道如何传输该媒体流。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有如下缺点:
现有技术中需要路由器与承载资源管理器互通信息,以便承载资源管理器分发MPLS标签,因此需要路由器有直接接口连接承载资源管理器,但是大多数厂家生产的路由器没有该直接接口,因此不支持与承载资源管理器互通信息的功能;而且该方案需要使用MPLS标签标识路径,只能基于MPLS承载网来实现的,对于承载网采用其他的组网方式,现有技术的方案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实现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系统)会话业务的控制。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一种媒体流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
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得第一网关媒体地址、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和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
当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
判断所述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根据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
一种对媒体流进行资源接纳控制的网络设备,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
媒体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得第一网关媒体地址、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和所述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
媒体流路径计算功能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
接纳控制功能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纳控制功能单元的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
一种网络系统,包括:核心资源管理器和域间资源管理器,其中,
所述核心资源管理器,用于接收网关控制器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中携带:主叫网关媒体地址、域内主叫媒体地址、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向所述域间资源管理器发送携带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资源请求;确定主叫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域内主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逻辑路径,判断所述逻辑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以确定所述媒体流在所述核心资源管理器所管理的区域内的资源接纳是否成功;
所述域间资源管理器,用于接收携带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资源请求,确定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逻辑路径,判断所述逻辑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以确定所述媒体流在所述域间资源管理器所管理的区域内的资源接纳是否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到资源请求后,根据预存的网关媒体地址段与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并确定两者之间的逻辑路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分别是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和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分别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根据逻辑路径所对应的逐段路径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确定对该媒体流的资源请求是否成功,以保证传输IMS会话业务的承载网中的路由器设备能够满足媒体流的QoS质量要求,对于承载网中的传输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不需要直接接口,因此无需对传输设备作特别升级,现有大多数厂家生产的传输设备都可以应用,且可以应用多种承载网,不限于MPLS承载网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MS承载网的逻辑拓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同步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媒体流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逻辑路径选择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采用集中式控制承载网资源的应用场景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媒体流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采用分布式控制承载网资源的应用场景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媒体流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对媒体流进行资源接纳控制的网络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媒体流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
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得第一网关媒体地址、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和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当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
确定所述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根据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
其中,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的方式可以是:根据本地保存的网关媒体地址段与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的,也可以是向其他网元设备查询的,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本发明后续实施例是以本地保存网关媒体地址段与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在本地查询以获得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进行描述的。
其中,媒体地址在IP网络中指媒体流的IP地址,第一网关的媒体地址是第一网关传输媒体流的IP地址;第二网关的媒体地址是第二网关传输媒体流的IP地址;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是网关控制器;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主叫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是被叫网关媒体地址;
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是主叫侧网关控制器或者主叫侧网关策略控制器;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主叫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是域内主叫媒体地址;
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是被叫侧网关控制器或者被叫侧网关策略控制器;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被叫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是域内被叫媒体地址;
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是核心资源管理器;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域间主叫媒体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是域间被叫媒体地址。
其中,网关控制器可以是AGCF(Access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网关策略控制器可以是SPDF(Service Policy DecisionFunction,业务策略决策功能实体。
其中,资源请求包括:源网关媒体地址、目标网关媒体地址和源网关与目标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源网关媒体地址;根据源网关媒体地址和目标网关媒体地址,确定所述媒体流应从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输入到第二子网的边界节点,将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的媒体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其中,第一子网是源网关所在的子网;第二子网是目标网关所在的子网。第一子网和第二子网可以分别为后续实施例四中c-RMl和c-RM2所管理的子网。
其中,在根据预存的网关媒体地址段与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IMS承载网将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发送给NTIM(Network TopologyInform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标识、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和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链路的带宽值。需要说明的是,IMS承载网还根据IMS承载网当前状况,向所述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NTIM发送网络拓扑同步消息,以便同步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中的承载网络拓扑信息。
资源管理实体从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获取承载网络拓扑信息,该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标识和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资源管理实体根据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和网关的对外互联IP地址段和媒体地址段,获取与网关的对外互联IP地址段匹配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建立所述匹配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所述网关的媒体地址段的对应关系。
下面对IMS承载网获取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做详细描述:
为了实现IMS承载网的规划,IMS承载网管理系统(比如BOSS系统或者IS信息系统等)根据IMS业务的媒体面网关设备部署及网络逻辑拓扑,确定网络位置ID;获取承载网中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确定所述网络位置标识与所述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的对应关系,形成承载网络拓扑信息,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标识、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和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链路的带宽值,向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NTIM发送承载网络拓扑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网络位置ID对应的设备节点可能是一个传输节点、或者主备传输节点、或者双归属节点;相应的,该网络位置ID与其他网络位置ID之间的链路可能是一条、或者两条主备链路、或者两条冗余分担链路。以上特性可以在该网络位置ID的属性中标识,或者在对应的链路段的属性中标识。
其中,IMS承载网管理系统可以对一个网络位置配置冗余的传输节点,当有多个网关的媒体流汇聚到该网络位置时,可以设置多个网关的媒体流汇聚在所述网络位置时不收敛,因此,对应所述网络位置设置一个网络位置标识,并设置网络位置标识的带宽属性为汇聚无收敛或者转发无阻塞,即设置媒体流在该网络位置ID上汇聚无收敛或者转发无阻塞,当连接该网络位置的多个媒体面网关的媒体流互通时,不再进行带宽管理。此时上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还包括:所述网络位置标识的带宽属性;如果多个媒体面网关的媒体流汇聚在所述网络位置时收敛,则对应所述冗余的传输节点设置两个网络位置标识,通过控制两个网络位置ID之间的链路带宽实现流量控制。
IMS承载网管理系统对两个网络位置之间的链路可配置有冗余的链路,一般规划为相同的带宽,若规划时带宽无法达到相同时,则两个网络位置ID之间的链路带宽取值为规划时两个带宽中的最小值,这样可以降低一定的资源利用率,而且能确保IMS会话接纳后的通信质量。举实例说明:IMS承载网规划在两个网络位置之间的冗余链路带宽分别为10M和5M,当前传输的媒体流需要8M带宽,如果其中10M带宽的链路发生故障,则需切换到5M带宽,5M带宽小于上述媒体流需要的8M带宽,因此难以保证IMS会话质量。如果预先设定两个位置ID之间的链路带宽取值为规划时两个带宽中的最小值,则要求IMS会话的媒体流需要的带宽最高不超过5M,如果超过5M的资源申请就不能成功,因此该两个位置ID之间的链路传输的媒体流的带宽只能是小于5M的,所以当一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切换到另一个物理链路时也能保证媒体流的传输质量。
从IMS承载网的物理拓扑分析,IMS承载网中主要有树形(Tree Mode)、星形(Star Mode)、环形(Ring Mode)和全网格形(Full mesh Mode),因此一个IMS独立承载网一般可以逻辑分成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树形(Tree Mode)
(2)、星形(Star Mode)
(3)、一个IMS独立承载网划为多个子区,子区内采用树形(Tree Mode),子区之间采用全网格形(Full mesh Mode)
(4)、一个IMS独立承载网划为多个子区,子区内采用星形(Star Mode),子区之间采用全网格形(Full mesh Mode)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网络逻辑拓扑可采用以上几种典型模式,但是不限于以上几种模式;而且以上几种模式可以是运营商域内承载网的原网络逻辑拓扑,也可以是运营商之间的域间骨干层的原网络逻辑拓扑;或者,对于IMS会话业务在域间传输的情况,运营商域内承载网的网络逻辑拓扑可以采用树形,运营商之间的域间骨干层的网络逻辑拓扑可以采用全网格形;或者,运营商域内承载网的网络逻辑拓扑可以采用星形,运营商之间的域间骨干层的网络逻辑拓扑可以采用全网格形,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IMS承载网的逻辑拓扑可以如图1所示,图1中网络位置ID由一系列的整数组成,比如:a:b:c:d,以便标明对应传输节点在逻辑拓扑中的位置,其中a表示逻辑拓扑中的第一级,依次的,b为第二级,c为第三级,d为第四级。本发明实施例中a:b:c:d分别为4个比特位,图中AR表示汇聚接入层的网络位置,CR表示汇聚核心层的网络位置,PE表示骨干边缘层的网络位置,P表示骨干核心层的网络位置。图1以四级为例进行描述,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位置ID并不限于四级。具体采用上述第(3)种典型模式,该IMS承载网划为多个子区,其中,子区内用树形结构,子区之间用的全网格结构,其中,在ID=2的子区中也包括了环形结构。
如下描述,当网络物理拓扑发生变化时,网络位置ID的管理方法如下:
(A)、若IMS承载网管理系统检测到承载网中某个传输节点废弃时,将该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的ID的属性设置为“不可用”;
(B)网络物理拓扑发生变化导致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发生变换,其传输节点改变后的网络位置在原来的网络逻辑拓扑中没有时,则增加网络位置ID的标号;或者,网络物理拓扑中新增了传输节点,该新的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在原来网络逻辑拓扑中没有时,增加网络位置ID的标号。
(C)对于某个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ID处于根(比如ID=3)或者子根(比如ID=2:1:1)中,若该传输节点废弃了(即此时该传输节点为废弃节点),不仅需要将该传输节点对应的网络位置ID的属性设置为“不可用”,而且将该根或者子根下的所有网络ID的状态都设置为“不可用”。此时,若该根或者子根下面的网络位置ID对应的传输节点重新连接到另一个网络位置上,则需要在该另一个网络位置ID下面新增网络位置ID,以标识该传输节点的网络位置。
参阅图2,如下描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的同步:
步骤C1、IMS承载网管理系统向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发送网络拓扑同步消息,该网络拓扑同步消息用于通知当前承载网络的变化,比如表示网络位置ID是否可用的信息、有新增的网络位置ID和/或当前IMS媒体面的媒体流所经过的路径拓扑和链路带宽。
步骤C2、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及时更新网络位置ID、网络位置ID的属性,及网络位置ID之间的带宽等信息,其中网络位置ID的属性包括:表示网络位置ID是否可用的信息和该网络位置ID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联网段等。
其中,更新网络位置ID之间的带宽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根据当前IMS媒体面的媒体流所经过的路径拓扑和对应的链路带宽,确定网络位置ID之间的可用带宽。
步骤C3、从IMS媒体面网关配置管理系统获取IMS媒体面网关配置信息,该信息包括:网关ID、该网关对外互连IP地址段和媒体地址段,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体地址段可以是媒体IP地址段。
步骤C4、从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获取承载网络拓扑信息,该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ID、网络位置ID的属性,及网络位置ID之间的带宽等信息;采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1)或者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对接收到的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和/或IMS媒体面网关配置信息进行格式转换,以便存储相同格式的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和IMS媒体面网关配置信息。
步骤C5、提取一个网关对外互连IP地址段,作为网段A。
步骤C6、提取承载网中的一个网络位置ID和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联网段,将传输节点的直联网段作为网段B。
步骤C7、判断网段A与网段B是否匹配,如果否,返回执行步骤C6(此时需要提取另外一个网络位置ID和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联网段,将另一个网络位置ID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作为网段B);如果是,执行步骤C8。
其中,通过如下举例说明如何判断网段A与网段B是否匹配:假定网关对外互连IP地址为10.28.32.1/255.255.255.0(即24位掩码),则网段A为10.28.32.0,如果网络段B为10.28.32.0,则网段A与网段B匹配,若网段B为10.28.30.0,则网段A与网段B不匹配。
步骤C8、建立该网关的媒体IP地址段与网络位置ID的对应关系。
步骤C9、判断是否所有网关对外互连IP地址段都匹配完毕,如果否,返回执行步骤C5(此时步骤C5中提取另一个网关对外互连IP地址段,作为网段A);如果是,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IMS业务在承载网中传输,将在承载控制层设计两个功能模块:核心资源管理模块(C-RM)和域间资源管理模块(I-RM),其中,C-RM负责IMS域内的承载网的资源接纳控制,I-RM负责IMS域间的承载网的资源接纳控制,如下实施例二描述采用C-RM管理域内承载网资源的方法,实施例三描述采用C-RM管理域内承载网资源、采用I-RM管理域间承载网资源的方法。
实施例二:
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媒体流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集中式C-RM管理域内承载网资源,该方法包括:
步骤D1、主叫侧的P-CSCF(Proxy-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代理呼叫会话功能实体)/I-CSCF(Interrogation CSCF,问讯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接收到主叫侧网元设备发送的Invite消息后,向主叫侧的SPDF(ServicePolicy Decision Function,业务策略决策功能实体)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消息。
步骤D2、SPDF向A-BGF(Access-Boarder Gateway Function,边界网关功能实体)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消息。
步骤D3、A-BGF向SPDF发送地址端口应答消息,地址端口应答消息中携带A-BGF分配的主叫媒体地址端口,该主叫媒体地址端口包括: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端口号。
步骤D4、SPDF向主叫侧的P-CSCF/I-CSCF发送地址端口应答消息。
步骤D5、主叫侧的P-CSCF/I-CSCF向主叫侧的S-CSCF(Serving CSCF,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发送Invite消息,Invite中的SDP(Session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信息中携带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D6、主叫侧的S-CSCF通过被叫侧的S-CSCF/I-CSCF向AGCF(Access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接入网关控制功能实体)发送Invite消息,Invite中的SDP信息中携带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D7、AGCF向AGF(Access Gateway Function,接入网关功能实体)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消息。
步骤D8、AGF分配被叫媒体地址端口,该被叫媒体地址端口包括: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向AGCF反馈地址端口应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D9、AGCF向C-RM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以“目的端信息: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源端信息: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来唯一表示被叫发往主叫方向的媒体流ID。同时,为确保本媒体流能预留到资源,该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从被叫发往主叫方向上的“媒体流带宽需求、资源预留优先级等”。
C-RM根据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为此被叫发往主叫方向的媒体流计算逻辑路径,判断该逻辑路径的所有逐段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该媒体流的资源需求(媒体流的带宽需求、资源预留优先级等),以便为此媒体流准确并有效预留出带宽资源,并能优先确保诸如“紧急呼叫、或监听业务等媒体流”的带宽资源需求。其中,C-RM相关处理请参阅图4和对应的文字描述。
步骤D10、C-RM向AGCF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该应答消息中携带表示资源请求是否成功的指示。
步骤D11、AGCF向主叫侧的S-CSCF发送200 OK消息,该消息中的SDP信息中携带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D12、主叫侧的S-CSCF向主叫侧的P-CSCF/I-CSCF发送200 OK消息,该消息中的SDP信息中携带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D13、主叫侧的P-CSCF/I-CSCF向SPDF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步骤D14、SPDF向C-RM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以“目的端信息: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UDP端口号,源端信息: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UDP端口号”来唯一表示主叫发往被叫方向的媒体流ID。同时,为确保本媒体流能预留到资源,该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从主叫发往被叫方向上的“媒体流带宽需求、资源预留优先级等”。
C-RM根据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为此主叫发往被叫方向的媒体流计算逻辑路径,判断该逻辑路径的所有逐段链路上的资源是否满足该媒体流的资源需求(即媒体流带宽需求、资源预留优先级等),以便为此媒体流准确并有效预留出带宽资源,并能优先确保诸如“紧急呼叫、或监听业务等媒体流”的带宽资源需求。其中,C-RM相关处理请参阅图4和对应的文字描述。
步骤D15、C-RM向SPDF发送资源请求应答。
步骤D16、SPDF向主叫侧的P-CSCF/I-CSCF发送资源请求应答。
参阅图4,如下步骤描述C-RM进行逻辑路径选择:
步骤Q1、C-RM基于媒体流的目的网关IP地址和源网关IP地址,查找网关媒体IP地址段与网络位置ID的对应关系,获取该传输该媒体流的目的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和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
步骤Q2、对比目的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和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并将空缺位补充0。
例如: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为:a:b:c:d,目的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为x:y:z,则将目的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的最后一位补充0,变为:x:y:z:0。
步骤Q3、从最高位开始,将a与x比较,判断a与x是否相等,如果是,执行步骤Q4,如果否,执行步骤Q7。
步骤Q4、判断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与目的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的其他对应位是否相等,如果是,执行步骤Q5,如果否,执行步骤Q6。
步骤Q5、不需计算媒体流途经的逻辑路径,结束被流程。
步骤Q6、记录从最高位开始,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与目的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中最后一个相同位所对应的网络位置为媒体流的汇聚点,确定逻辑路径包括:从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到汇聚点的路径,和从汇聚点到目标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的路径,结束被流程。
步骤Q7、确定逻辑路径包括:从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a:b:c:d)到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所归属的根(a)的路径、从目标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x:y:z)到目标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所归属的根(x)的路径、和从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所归属的根(a)到目标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所归属的根(x)的路径。
如下说明媒体流从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到目标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是否存在汇聚点,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A)当媒体流的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的最高位与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的最高位的不相同时,说明媒体流起源于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并经过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的顶点(拓扑树的根)、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的顶点,再到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处。以上述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a:b:c:d和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x:y:z为例,媒体流途经的逐段链路(即逻辑逐段链路)为://ID=a:b:c:d到ID=a:b:c//、//ID=a:b:c到ID=a:b//、//ID=a:b到ID=a//,以及//ID=a到ID=x//、//ID=x到ID=x:y//、//ID=x:y到ID=x:y:z//。
(B)当媒体流的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的最高位与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的最高位相同,而后续比较中一旦某低位出现不相等的值,则说明此媒体流在本区域中存在汇聚点,则源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与目的网关对应的网络位置ID中最后一个相同位所对应的网络位置为媒体流的汇聚点。仍以上述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a:b:c:d和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x:y:z为例,若a=x,b=y,c≠z,即说明媒体流在网络位置ID=a:b处汇聚。则,媒体流途经的逐段链路为://ID=a:b:c:d到ID=a:b:c//、//ID=a:b:c到ID=a:b//、//ID=a:b到ID=a:b:z//。
如果假定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a:b:c:d,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x:y,a=x,b=y,即说明媒体流在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a:b处汇聚。媒体流途经的逐段链路为://ID=a:b:c:d到ID=a:b:c//、//ID=a:b:c到ID=a:b//。
(C)若通过比较得出本媒体流的源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和目的网关匹配的网络位置ID完全相等,则无需再计算途经的逻辑链路了。
本发明实施例二C-RM在接收到网关控制器发送的资源请求后,确定网关A-BGF和AGF连接的传输节点间的逻辑路径,当该逻辑路径所对应的逐段路径的资源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时,确定资源请求成功,能保证IMS会话业务所利用资源不超过网络预先的规划的资源额度,而且能保证传输IMS会话业务的承载网中的路由器设备能够满足媒体流的QoS质量要求;且对于承载网中的传输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不需要直接接口,因此无需对传输设备作特别升级,现有大多数厂家生产的传输设备都可以应用,且可以应用多种承载网,不限于MPLS承载网络。
实施例三:
参阅图5和图6,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媒体流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C-RM集中管理域内承载网资源,采用I-RM管理域间承载网资源,其中,图5示出了采用C-RM集中管理承载网资源的应用场景图,图6示出了该方法信令图,该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E1、主叫侧的I-CSCF/S-CSCF接收到主叫侧网元设备发送的Invite消息后,向主叫侧的IBCF(Interconnection Border Control Function,互联边界控制功能)/SPDF发送Invite消息。
步骤E2、主叫侧的IBCF/SPDF向边界网关功能(A-BGF)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
步骤E3、边界网关功能(A-BGF)向主叫侧的IBCF/SPDF发送地址端口应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A-BGF分配的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E4、主叫侧的IBCF/SPDF向I-BGF(Interconnection Border GatewayFunction,互联边界网关功能)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
步骤E5、I-BGF向主叫侧的IBCF/SPDF发送地址端口应答消息,地址端口应答消息中携带I-BGF分配的域内主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和域间主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E6、主叫侧的IBCF/SPDF向被叫侧的IBCF/SPDF发送Invite消息,该Invite消息中的SDP信息中携带域间主叫媒体地址端口,该域间主叫媒体地址端口包括:域间主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E7、被叫侧的IBCF/SPDF向接入网关功能实体(AGF)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
步骤E8、接入网关功能实体(AGF)向被叫侧的IBCF/SPDF发送地址端口应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AGF分配的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E9、被叫侧的IBCF/SPDF向I-BGF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
步骤E10、I-BGF向被叫侧的IBCF/SPDF发送地址端口应答消息,地址端口应答消息中携带I-BGF分配的域内被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和域间被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E11、被叫侧的IBCF/SPDF向被叫侧的I-CSCF/S-CSCF发送Invite消息。
步骤E12、被叫侧的I-CSCF/S-CSCF向被叫侧的IBCF/SPDF发送200OK消息。
步骤E13、被叫侧的IBCF/SPDF向C-RM2(被叫侧承载网的核心资源管理器)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该请求中携带: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域内被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和域间被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和域间主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C-RM2根据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域内被叫媒体IP地址,为此被叫发往主叫方向的媒体流计算本承载网络内的逻辑路径,判断该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资源要求(比如带宽需求、资源预留优先级等),以便为此媒体流准确并有效预留出带宽资源。
步骤E 14、C-RM2向I-RM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以“目的端信息:域间主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源端信息:域间被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来唯一表示被叫侧发往主叫侧的域间媒体流ID。
I-RM根据域间主叫媒体IP地址和域间被叫媒体IP地址,获取域间的逻辑路径,并给“域间被叫侧发往主叫侧方向的媒体流”进行带宽资源预留处理,该资源预留处理与C-RM给“域内被叫侧发往主叫侧方向的媒体流”进行带宽资源预留处理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假定资源预留成功。
步骤E15、I-RM向C-RM2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该资源请求应答中携带表示资源预留成功的指示。
步骤E16、C-RM2向被叫侧的IBCF/SPDF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该资源请求应答中携带表示资源预留成功的指示。
步骤E17、被叫侧的IBCF/SPDF向主叫侧的IBCF/SPDF发送200OK消息,该消息中的SDP信息中携带域间被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
步骤E18、主叫侧的IBCF/SPDF向C-RM1(主叫侧承载网的资源管理器)发送资源请求,该请求中携带: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域内主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和域间主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和域间被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C-RM1根据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域内主叫媒体IP地址,为此主叫发往被叫方向的媒体流计算本承载网络内的逻辑路径,判断该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资源要求(比如带宽需求、资源预留优先级等),以便为此媒体流准确并有效预留出带宽资源。
步骤E19、C-RM1向I-RM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以“目的端信息:域间被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源端信息:域间主叫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来唯一表示主叫侧发往被叫侧的域间媒体流ID。
I-RM就可给“域间主叫侧发往被叫侧方向的媒体流”进行带宽资源预留处理,该资源预留处理与C-RM给“域内主叫侧发往被叫侧方向的媒体流”进行带宽资源预留处理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假定资源预留成功。
步骤E20、I-RM向C-RM1发送资源请求应答,该资源请求应答中携带表示资源预留成功的指示。
步骤E21、C-RM1向主叫侧的IBCF/SPDF发送资源请求应答。
步骤E22、主叫侧的IBCF/SPDF向主叫侧的(S-CSCF/I-CSCF)发送200OK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三由C-RM确定媒体流在域内的路径,并确定该域内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由I-RM确定媒体流在域间的路径,并确定该域间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因此,能保证IMS会话业务所利用资源不超过网络预先的规划的资源额度,而且能保证传输IMS会话业务的承载网中的路由器设备能够满足媒体流的QoS质量要求;且对于承载网中的传输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不需要直接接口,因此无需对传输设备作特别升级,现有大多数厂家生产的传输设备都可以应用,且可以应用多种承载网,不限于MPLS承载网络。
实施例四:
如下实施例四描述采用分布式c-RM实现资源接纳控制的技术方案,其应用场景如下:
在IMS业务域内,当业务需要支撑的IMS承载网的规模较大时,可能存在多个IMS中心局(如每个大区一个中心局)。这时,可能中心局之间的业务互通是通过骨干层实现,而每个中心局内部业务互通则是在各自的子网(该子网可以是汇聚网)内实现。在这种应用场景中,可基于承载网中每个汇聚网部署一个c-RM,每个c-RM负责管理对应汇聚网的媒体流控制、以及汇聚网出口到骨干层方向上的媒体流控制(为区分集中式C-RM核心资源管理器,每个汇聚网部署的汇聚网资源管理器简称为c-RM:convergenceResource Manager,汇聚资源管理器)。
这样,一个汇聚网的承载网络拓扑信息的变化只需要在对应c-RM上做更新,对其他c-RM无影响。同时,由于每个c-RM只需管理自己汇聚网内的媒体流的资源接纳控制,故相对集中式C-RM而言,其c-RM对会话媒体流的资源管理负荷也会得以分布与均衡。图7示出了域内分布式c-RM资源接纳控制的应用场景。
在本运营商的IMS域内骨干网和多个汇聚网进行IP地址规划时,一般都是统一规划(如基于业务种类并考虑域内汇聚区域)。同时,因为是本运营商自己的IMS业务专网,考虑整网路由聚合,其各域内汇聚网规划的地址段相对比较固定,一般不会在汇聚网之间相互变动预先规划的地址段。
基于以上综合考虑,各汇聚网负责的资源管理器(如c-RM1、c-RM2、c-RM3....),为了能有效定位每个媒体流的目的方向,可先通过与“域内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NTIM”交互以便获取其他c-RM管理的汇聚网所规划的媒体IP地址段,这样,在会话资源接纳控制中,就可按每个媒体流的目的媒体IP地址定位出此媒体流是仅在本汇聚网内传输还是在两个汇聚网内传输。若在本汇聚网内传输,则本汇聚网的c-RM就可单独完成资源接纳控制了。若媒体流要在两个汇聚网内传输,则两个汇聚网的c-RM除控制各自汇聚网内的资源管理外,同时,还要负责本汇聚网出口到对端汇聚网入口的发送方向上所途径的骨干层链路上的资源接纳控制。
对于本运营商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互通,如I-BGF一般都会部署在某一个大区内,这样,I-BGF的媒体流资源管理也可归属在一个c-RM下来管理(如图7中是c-RM1来管理I-BGF媒体流的控制),包括对I-BGF在域内的媒体流控制和I-BGF出口到其他运营商的域间媒体流控制。
综上所述,c-RM1需要获得的信息包括:
(A)本汇聚网的根和根以下的拓扑,其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标识、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和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链路的带宽值、网络位置标识是否可用等信息。
(B)本汇聚网出口到其他汇聚网所途径骨干层的网络拓扑信息,主要是本汇聚网发送方向的拓扑路径和链路带宽,因骨干层一般是全Full Mesh结构,故拓扑信息基本是点对点,并也按网络位置ID标识。
(C)其他汇聚网如c-RM2、c-RM3....所管理的媒体IP地址段,如是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设计,则是媒体VPN所在的所有CE(Customer Edge)规划的媒体IP地址段,包括CE互连媒体流网关的互连媒体IP地址段。
(D)本汇聚网内的IMS媒体面网关的信息,包括网关ID、对外互连IP地址、媒体IP地址段。
(E)若c-RM1同时也管理I-BGF的媒体资源,则也需要获得本运营商I-BGF到对端运营商I-BGF之间的承载网络拓扑信息。
c-RM1需要根据(A)和(B)建立网关媒体IP地址与网络位置ID的对应关系,其建立过程与前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F1、主叫侧的P-CSCF/I-CSCF接收到主叫侧网元设备发送的Invite消息后,向主叫侧的SPDF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消息。
F2、SPDF向A-BGF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消息。
F3、A-BGF向SPDF发送地址端口应答消息,地址端口应答消息中携带A-BGF分配的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F4、SPDF向主叫侧的P-CSCF/I-CSCF发送地址端口应答消息。
F5、主叫侧的P-CSCF/I-CSCF向主叫侧的S-CSCF发送Invite消息,Invite中的SDP信息中携带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F6、主叫侧的S-CSCF通过被叫侧的S-CSCF/I-CSCF向AGCF发送Invite消息,Invite中的SDP信息中携带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F7、AGCF向AGF发送媒体地址端口请求消息。
F8、AGF分配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向AGCF反馈地址端口应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F9、AGCF向C-RM2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包括:主叫网关媒体地址和UDP端口号、被叫网关媒体地址和UDP端口号、媒体流带宽需求、和资源预留优先级等。
C-RM2根据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查找其他子网所管理的媒体IP地址段,以获知该媒体流是在两个子网(c-RM2管理的子网和c-RM1管理的子网)之间交互,进而并确定该媒体流应从c-RM2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输入到c-RM1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
其中,确定该媒体流应从c-RM2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输入到c-RM1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的方式可以是:由于c-RM2同“域内承载网拓扑信息管理库NTIM”交互以获得其他c-RM管理的汇聚网所规划的媒体IP地址段,如c-RM1、c-RM3....所管理的媒体IP地址段,因此根据主叫网关媒体地址和被叫网关媒体地址,能确定该媒体流从c-RM2管理的子网传输到c-RM1管理的子网,根据预先保存的网络逻辑拓扑(包括骨干层和c-RM2管理的子网的逻辑拓扑),可以确定传输该媒体流的c-RM2所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和c-RM1所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
根据预先保存的网关媒体地址段与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被叫网关媒体流IP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ID和c-RM2所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的网络位置ID,进而确定在媒体流在c-RM2管理的子网内的逻辑路径;并根据c-RM2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的媒体IP地址和c-RM1管理的子网的边界节点的媒体IP地址,确定数据流在c-RM2管理的子网与c-RM1管理的子网间的骨干层的逻辑路径。判断c-RM2管理的子网内的逻辑路径,和c-RM2管理的子网与c-RM1管理的子网间的骨干层的逻辑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包括带宽要求等),如果是,则为该媒体流预留资源。
F10、C-RM2向AGCF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该应答消息中携带表示资源请求是否成功的指示,本发明实施例假定资源请求成功。
F11、AGCF向主叫侧的S-CSCF发送200OK消息,该消息中的SDP信息中携带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F12、主叫侧的S-CSCF向主叫侧的P-CSCF/I-CSCF发送200OK消息,该消息中的SDP信息中携带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
F13、主叫侧的P-CSCF/I-CSCF向SPDF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F14、SPDF向c-RM1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包括:被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主叫网关媒体IP地址和UDP端口号,和媒体流带宽需求、资源预留优先级等信息。
其c-RM1的功能与上述步骤F9中的c-RM2的功能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F15、c-RM1向SPDF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
F16、SPDF向主叫侧的P-CSCF/I-CSCF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
本发明实施例四中c-RM计算媒体流在本子网内的逻辑路径和到其他子网之间的骨干层的逻辑路径,若媒体流在本子网内的逻辑路径和到其他子网之间的骨干层的逻辑路径上的资源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则为该媒体流预留资源,表示资源请求成功,既能保证IMS会话业务所利用资源不超过网络预先的规划的资源额度,而且能保证传输IMS会话业务的承载网中的路由器设备能够满足媒体流的QoS质量要求;且对于承载网中的传输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不需要直接接口,因此无需对传输设备作特别升级,现有大多数厂家生产的传输设备都可以应用,且可以应用多种承载网,不限于MPLS承载网络。
实施例五:
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一种对媒体流进行资源接纳控制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核心资源管理器或者域间资源管理器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
媒体信息获取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得第一网关媒体地址、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和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网络位置标识获取单元903,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可能直接在本地保存媒体地址和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因此,网络位置标识获取单元903是可选的。
媒体流路径计算功能单元904,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不同时,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
接纳控制功能单元905,用于判断所述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消息发送单元906,用于根据所述接纳控制功能单元的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应答。
其中,消息发送单元906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相同时,向所述网关控制器发送资源请求成功指示。
具体的,资源请求包括:源网关媒体地址、目标网关媒体地址和源网关与目标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源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媒体信息获取单元902,用于根据源网关媒体地址和目标网关媒体地址,确定所述媒体流应从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输入到第二子网的边界节点,获取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的媒体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所述第一子网是源网关所在的子网;所述第二子网是目标网关所在的子网。
其中,媒体流路径计算功能单元904,具体用于当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第一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第一级不相等,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和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或者,当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前N-1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前N-1级相等,且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第N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第N级不相等时,获知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前N-1级为汇聚点,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汇聚点的路径,和所述汇聚点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的路径。
该网络设备还包括:
网络拓扑信息获取单元907,用于获取承载网络拓扑信息,所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标识、所述网络位置标识的属性和网络标识之间的链路带宽,所述网络位置标识的属性包括:所述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此时所述接纳控制功能单元905根据该逻辑路径上的网络标识之间的链路带宽,判断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和网关信息获取单元908,用于获取网关的对外互联IP地址段和媒体地址段;和匹配单元909,用于获取与所述网关的对外互联IP地址段匹配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和对应关系建立单元910,用于建立所述匹配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所述网关的媒体地址段的对应关系。此时,网络位置标识获取单元903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建立单元910所建立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五在接收到资源请求后,根据预存的网关媒体地址段与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并确定两者之间的逻辑路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分别是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和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分别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根据逻辑路径所对应的逐段路径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确定对该媒体流的资源请求是否成功,以保证传输IMS会话业务的承载网中的路由器设备能够满足媒体流的QoS质量要求,对于承载网中的传输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不需要直接接口,因此无需对传输设备作特别升级,现有大多数厂家生产的传输设备都可以应用,且可以应用多种承载网,不限于MPLS承载网络。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核心资源管理器和域间资源管理器,其中,
核心资源管理器,用于接收网关控制器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中携带:主叫网关媒体地址、域内主叫媒体地址、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向所述域间资源管理器发送携带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资源请求;确定主叫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域内主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逻辑路径,判断所述逻辑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以确定所述媒体流在所述核心资源管理器所管理的区域内的资源接纳是否成功;在接收到域间资源管理器发送的资源请求应答消息后,向网关控制器发送资源请求应答消息,若域间资源管理器发送的资源请求应答消息表示媒体流在域间资源接纳成功,且,核心资源管理器确定该媒体流在所述核心资源管理器所管理的区域内的资源接纳成功时,向网关控制器发送的资源请求应答中携带表示资源请求成功的指示;
域间资源管理器,用于接收携带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资源请求,根据预存的网关媒体地址段与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和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确定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逻辑路径,判断所述逻辑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以确定所述媒体流在所述域间资源管理器所管理的区域内的资源接纳是否成功,并根据判断结果向核心资源管理器发送资源请求应答。
本发明实施例七由核心资源管理器C-RM确定媒体流在域内的路径,并确定该域内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由域间资源管理器I-RM确定媒体流在域间的路径,并确定该域间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因此,能保证IMS会话业务所利用资源不超过网络预先的规划的资源额度,而且能保证传输IMS会话业务的承载网中的路由器设备能够满足媒体流的QoS质量要求;且对于承载网中的传输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不需要直接接口,因此无需对传输设备作特别升级,现有大多数厂家生产的传输设备都可以应用,且可以应用多种承载网,不限于MPLS承载网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例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媒体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
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得第一网关媒体地址、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和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
当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
判断所述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根据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相同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成功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设备是网关控制器或者网关策略控制器;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主叫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是被叫网关媒体地址;
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是主叫侧网关控制器或者主叫侧网关策略控制器;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主叫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是域内主叫媒体地址;
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是被叫侧网关控制器或者被叫侧网关策略控制器;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被叫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是域内被叫媒体地址;
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是核心资源管理器;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域间主叫媒体地址;
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是域间被叫媒体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源网关媒体地址、目标网关媒体地址和源网关与目标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源网关媒体地址;
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得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具体为:
根据源网关媒体地址和目标网关媒体地址,确定所述媒体流应从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输入到第二子网的边界节点,获取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的媒体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第一子网是源网关所在的子网;
所述第二子网是目标网关所在的子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的媒体地址所对应的第三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子网的边界节点的媒体地址所对应的第四网络位置标识,确定第三网络位置标识与第四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三网络位置标识与第四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对应的所有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所述根据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具体为:
根据第三网络位置标识与第四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对应的所有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判断结果,和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判断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
7.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包括:
当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第一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第一级不相等,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和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
或者,
当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前N-1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前N-1级相等,且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第N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第N级不相等时,获知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前N-1级为汇聚点,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汇聚点的路径,和所述汇聚点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的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承载网络拓扑信息,所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标识和所述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
获取网关的对外互联IP地址段和媒体地址段;
获取与所述网关的对外互联IP地址段匹配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
建立所述匹配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所述网关的媒体地址段的对应关系;
根据网关媒体地址段与网络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
9.根据权利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承载网络拓扑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IMS承载网管理系统根据IMS媒体面网关的部署和原网络逻辑拓扑,确定网络位置标识,获取承载网中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确定所述网络位置标识与所述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的对应关系;
所述获取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具体为:
从所述IMS承载网管理系统获取所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所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标识和所述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网络位置标识包括:
当同一网络位置上配置有冗余的传输节点,且多个媒体面网关的媒体流汇聚在所述网络位置时不收敛,对应所述网络位置设置一个网络位置标识,并设置网络位置标识的带宽属性为汇聚无收敛或者转发无阻塞;
所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还包括:所述网络位置标识的带宽属性;
或者,
当同一网络位置上配置有冗余的传输节点,且多个媒体面网关的媒体流汇聚在所述网络位置时收敛,则对应所述冗余的传输节点设置两个网络位置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网络位置标识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在网络位置标识之间配置冗余的链路,若所述冗余的链路带宽不相同时,设置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链路的带宽值为所述冗余链路的带宽中的最小值;
所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还包括: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链路的带宽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IMS承载网管理系统获取网络拓扑同步消息,所述网络拓扑同步消息是IMS承载网管理系统根据所述IMS承载网当前状况所发送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承载网物理拓扑变化导致所述承载网中的传输节点被废弃时,该方法还包括:IMS承载网管理系统设置所述被废弃的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的标识的状态为不可用;
所述网络拓扑同步消息中携带指示所述网络位置标识不可用的信息;
在判断所述第三网络位置标识与第四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对应的所有逐段路径和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三网络位置标识与第四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和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上的网络位置标识是否可用,如果是,则执行确定所述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承载网物理拓扑变化导致所述承载网中的传输节点被废弃时,该方法还包括:IMS承载网管理系统将所述被废弃的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下的所有网络位置标识的状态都设置为不可用;
所述网络拓扑同步消息中还携带指示所述被废弃的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下的所有网络位置标识不可用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被废弃的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下的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重新连接到另一个网络位置时,该方法还包括:IMS承载网管理系统为所述重新连接到另一个网络位置的传输节点设置新的网络位置标识;
所述网络拓扑同步消息中还携带所述设置的新的网络位置标识。
16.根据权利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承载网物理拓扑变化导致所述承载网中的传输节点变更网络位置,且所述变更后的网络位置在原网络逻辑拓扑中没有时,该方法还包括:增加表示变更后的网络位置的网络位置标识;
或者,当在所述承载网中新增的传输节点所在的网络位置在原网络逻辑拓扑中没有时,该方法还包括:增加新的网络位置标识;
所述网络拓扑同步消息中还携带所述增加的新的网络位置标识。
17.一种对媒体流进行资源接纳控制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网络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
媒体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得第一网关媒体地址、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和所述第一网关与第二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媒体流路径计算功能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
接纳控制功能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逻辑路径对应的逐段路径是否满足所述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纳控制功能单元的判断结果,向所述其他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的应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相同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成功指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源网关媒体地址、目标网关媒体地址和源网关与目标网关间媒体流的资源要求;
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是源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媒体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源网关媒体地址和目标网关媒体地址,确定所述媒体流应从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输入到第二子网的边界节点,获取第一子网的边界节点的媒体地址为所述第二网关媒体地址;
所述第一子网是源网关所在的子网;
所述第二子网是目标网关所在的子网。
20.根据权利要求17、18或者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媒体流路径计算功能单元,用于当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第一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第一级不相等,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和所述第一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所归属的根的路径;
或者,
当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前N-1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前N-1级相等,且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第N级与第二网络位置标识中第N级不相等时,获知第一网络位置标识中的前N-1级为汇聚点,确定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间的逻辑路径包括: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到所述汇聚点的路径,和所述汇聚点到所述第二网络位置标识的路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7、18或者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网络拓扑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承载网络拓扑信息,所述承载网络拓扑信息包括:网络位置标识和所述网络位置标识的属性,所述网络位置标识的属性包括:所述网络位置标识对应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
网关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网关的对外互联IP地址段和媒体地址段;
匹配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网关的对外互联IP地址段匹配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匹配的传输节点的直连网段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所述网关的媒体地址段的对应关系;
网络位置标识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建立单元所建立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一网络位置标识,和第二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第二网络位置标识。
22.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资源管理器和域间资源管理器,其中,
所述核心资源管理器,用于接收网关控制器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中携带:主叫网关媒体地址、域内主叫媒体地址、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向所述域间资源管理器发送携带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资源请求;确定主叫网关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域内主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逻辑路径,判断所述逻辑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以确定所述媒体流在所述核心资源管理器所管理的区域内的资源接纳是否成功;
所述域间资源管理器,用于接收携带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和媒体流的资源要求的资源请求,确定域间主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与域间被叫媒体地址对应的网络位置标识之间的逻辑路径,判断所述逻辑路径上的资源是否满足媒体流的资源要求,以确定所述媒体流在所述域间资源管理器所管理的区域内的资源接纳是否成功。
CN2008101891309A 2008-12-29 2008-12-29 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2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91309A CN101772084B (zh) 2008-12-29 2008-12-29 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91309A CN101772084B (zh) 2008-12-29 2008-12-29 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084A CN101772084A (zh) 2010-07-07
CN101772084B true CN101772084B (zh) 2013-01-02

Family

ID=4250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913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2084B (zh) 2008-12-29 2008-12-29 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20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732B (zh) * 2013-09-22 2019-05-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寻呼被叫终端、位置更新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650425B (zh) * 2018-05-15 2021-03-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监听方法及监听系统
CN114900560A (zh) * 2022-04-01 2022-08-12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53188A1 (en) * 2005-05-15 2007-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dynamic qos in wimax system
CN101309238A (zh) * 2008-06-30 2008-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架构网络资源接纳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53188A1 (en) * 2005-05-15 2007-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dynamic qos in wimax system
CN101309238A (zh) * 2008-06-30 2008-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架构网络资源接纳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084A (zh) 201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6408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configuring a flow interface on a network routing element
US8204973B2 (en) Architecture for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ross-domain network services
CN100454841C (zh) 一种多域路由计算方法和系统
US8121126B1 (en) Layer two (L2) network access node having data plane MPLS
US20100118708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perties
CN102611618B (zh) 路由保护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07132469A2 (en) Rpr representation in ospf-te
US20070153799A1 (en) Providing services over hybrid networks
CN110266833A (zh) Ip地址管理方法及边缘集群
Ceccarelli et al. Framework for abstraction and control of TE networks (ACTN)
EP1753176A1 (en) A method for realizing route transmitting in the network
CN104954239A (zh) 一种内置cgn的宽带接入网关及其实现方法
US20100226379A1 (en) Policy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layer two devices
CN101772084B (zh) 媒体流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EP1598982B1 (en) Architecture for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ross-domain services
CA2468122A1 (en) Provisioning of cross domain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through dynamic label differentiation
CN114513447A (zh) Sd-wan业务发放系统、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9962937B (zh) 一种多域多层连接业务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15277578B (zh) 一种业务编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7182086A1 (en) Management of network resources shared by multiple customers
Alcalá et al. Multi-layer transport network slicing with hard and soft isolation
CN108541035A (zh) 一种基于5g网络的业务模式变更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0370783C (zh) 一种保证异种网络互通时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1409683B (zh) 基于三层软交换的高性能用户三层准入控制方法
CN101399755B (zh) 一种dsl设备动态策略控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