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037A -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2037A
CN101772037A CN200810246610A CN200810246610A CN101772037A CN 101772037 A CN101772037 A CN 101772037A CN 200810246610 A CN200810246610 A CN 200810246610A CN 200810246610 A CN200810246610 A CN 200810246610A CN 101772037 A CN101772037 A CN 101772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 evolution
lte
long
carri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46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2037B (zh
Inventor
潘学明
孙韶辉
索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2466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2037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6065 priority patent/WO20100721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2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2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6Requirements on out-of-channel emi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包括:基站通过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在相邻两个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且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第一保护带对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可用,但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至少两个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第一保护带的资源;终端根据自身的能力在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本发明在可以在保证后向兼容性以及提供足够频率保护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充分利用频率资源。

Description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  例如LTE-Advanced或IMT-Advanced系统,需要通过更大的传输带宽来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满足用户的需求,但传输带宽的扩大受制于运营商拥有的频率资源。由于运营商拥有的频率资源有限,因此为了满足LTE-A系统的带宽需求,需要通过将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LTE频段聚合,则每个频段最大带宽为与当前的LTE系统的带宽一致,即20MHz。另外,由于LTE-A系统还需要与现有的长期演进LTE系统保持良好的后向兼容性,保证LTE终端也能够顺利接入,因此在LTE-A系统中的每一个频段都要兼容LTE终端工作,因此其中心频点需要位于在当前定义的以100kHz为间隔的信道栅(Channel Raster)上。
扩展传输带宽的基本方法是:在保持现有LTE系统参数,如子载波间隔,系统带宽等不变的基础上,将多个LTE频段聚合成LTE-A频段,同时保持新的LTE-A系统对于LTE终端的兼容性。目前当存在多个可用的连续的LTE频段时,将它们聚合成一个LTE-A频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方法一的聚合示意图,该方法将多个连续的LTE频段进行聚合提供LTE-A系统更大传带宽,如可将三个20MHz的连续的LTE频段直接连接,每个频段的基本参数都与现有LTE系统保持一致。该方法实现较为简单,且能够保证每个LTE频段中心都在信道栅上,从而对LTE终端可见,即LTE终端可在每一个频段内工作。但是该方法在每个频段之间都预留了两倍的频率保护带(该保护带在LTE系统中用于抑制邻频系统间的干扰),因此对频率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
方法二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方法二的聚合示意图,该方法将3个LTE频段的有效带宽直接连接起来,其中每个LTE频段的射频带宽为20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8.015MHz,并且在聚合后的频段两侧各保留2.9775MHz作为保护带,则LTE-A系统可以使用连续的聚合带宽。同时,中间的18.015MHz带宽的中心频点位于以100kHz为间隔的信道栅上,使得LTE终端可以在信道栅上搜索到LTE系统的同步信号,从而正确接入进行通信。但是左右两侧的18.015MHz频段由于中心频点与信道栅不对齐,因此LTE终端无法搜索到该频段,导致这两个频段对于LTE不具有后向的兼容性。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持LTE-A系统能使用的物理资源连续,但是有两个频段对LTE终端不可见,影响后向兼容性。并且由于成员载波之间没有设置保护带,在某一成员载波工作的终端发射/接收的信号对相邻频段的其他载波上的信号收发造成干扰,具体造成干扰的原因以下会详述。
方法三
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方法三的聚合示意图,该方法将3个LTE频段的有效带宽直接连接起来,其中每个LTE频段的射频带宽为20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8.015MHz,并在相邻的两个有效频段之间插入一定数量的保护子载波(如图中所示插入的子载波数为19),使得所有的频段中心都位于信道栅上。这种方法可以使所有频段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上,从而对LTE终端可见,并且各个频段之间的保护带较小。其缺点在于:由于频段之间的保护带过小,在某一频段工作的LTE终端发射/接收的信号对相邻频段的其他LTE终端造成干扰,另外当一个用户在连续两个成员载波上收发数据时,成员载波之间的干扰并不存在,但此时还必须预留一些子载波作为保护带,使得资源不连续,同时一定程度降低了频谱利用率。
上述方法二和三中提到的连续成员载波之间的干扰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由于射频收/发滤波器响应以及非理想性造成的成员载波之间的干扰
如图4A和4B所示,分别为现有技术中对于仅在一个载波工作终端的收发对相邻载波造成的干扰示意图,其中图4A采用上述方法二的聚合方式,图4B采用上述方法三的聚合方式。其中,上述终端可为LTE R8终端或者能力较低的LTE-A终端,或者收/发数据量较小的LTE-A终端,其RF(射频)收/发滤波器响应非理想,因此对于该终端发射来说(例如仅在中间的成员载波),在阴影区域的发射的非理想信号会对相邻载波内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有效子载波造成干扰;对于终端接收来说(例如仅在中间的成员载波),在阴影区域将会接收到相邻成员载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信号的畸变信号,由于这部分信号功率可能较高,将导致对该终端的数据接收处理造成较大的干扰。
对于载波聚合采用方法二时,这种成员载波之间的干扰较为严重;对于载波聚合采用方法三时,由于连续成员载波之间预留的保护间隔较小,也不足以消除这种干扰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二、对于上行链路,各个载波之间的干扰还可能由使用不同载波发送信号的不同终端之间的非理想同步造成。
如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多载波系统上行数据收发示意图(以两个终端为例)。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终端1和终端2独立的对上行数据进行DFT(离散傅里叶变换)预处理以及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变换,基站接收机则可以采用一个大的FFT变换对所有载波上的信号进行处理。对于终端1和终端2,两者上行时间、频率的非理想同步将造成经过DFT-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调制后两个终端的子载波之间非理想正交。在射频滤波器非理想区域(即上图所示的阴影区域),这样的子载波之间非理想正交会使得相邻成员载波之间的干扰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足够的频率保护带,以及频率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的技术缺陷。并且本发明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如LTE-A终端)对LTE终端干扰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站通过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其中,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至少由两个长期演进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形成,且在相邻两个所述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基站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所述第一保护带的资源;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均不可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根据LTE规范进行最小化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二保护带和所述聚合频段有效传输带宽外侧载波之间还设置有边缘带宽,所述边缘带宽对LTE终端不可用,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其中,所述基站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全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终端调度与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所述边缘带宽的资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4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6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3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2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0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50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7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20MHz,所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00PRB。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为LTE-A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具体为:如果所述终端为LTE终端,则所述第一保护带和所述第二保护带以及所述边缘带宽对所述LTE终端均不可用,所述LTE终端从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如果所述终端为LTE-A终端,则仅所述第二保护带对所述LTE-A终端不可用,所述LTE-A终端按照所述基站的调度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边缘带宽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包括基站和所述基站服务的至少一个终端,所述基站,用于通过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其中,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至少由两个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形成,在相邻两个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且所述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基站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所述第一保护带的资源;所述终端,用于根据自身能力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均不可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根据LTE规范进行最小化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二保护带和所述聚合频段有效传输带宽外侧载波之间还设置有边缘带宽,其中,所述边缘带宽对LTE终端不可用,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基站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与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所述边缘带宽的资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4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6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3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2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0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50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7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20MHz,所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00PRB。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为LTE-A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站,包括频段聚合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和调度模块,所述频段聚合模块,用于将至少两个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在相邻两个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且所述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频段聚合模块聚合的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所述调度模块,用于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将所述第一保护带的资源调度给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均不可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根据LTE规范进行最小化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二保护带和所述聚合频段有效传输带宽外侧载波之间还设置有边缘带宽,其中,所述边缘带宽对LTE终端不可用,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调度模块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与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所述边缘带宽的资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4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6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3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2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0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50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75PRB;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20MHz,所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00PRB。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包括能力判断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所述能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是否为LTE终端;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能力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如果所述终端为LTE终端,则所述第一保护带和所述第二保护带以及边缘带宽对所述LTE终端均不可用,所述LTE终端从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如果所述终端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则仅所述第二保护带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不可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按照所述基站的调度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边缘带宽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为LTE-A终端。
本发明在可以在保证后向兼容性以及提供足够频率保护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并且本发明还可有效抑制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如LTE-A终端)对LTE终端的干扰。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方法一的聚合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方法二的聚合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方法三的聚合示意图;
图4A和4B分别为现有技术中对于仅在一个载波工作终端的收发对相邻载波造成的干扰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多载波系统上行数据收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示意图。本发明可将n个(本发明实施例的图示中为3个)LTE频段的有效带宽直接连接起来,其中每个LTE频段的射频带宽为20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8.015MHz,并在每两个相邻的有效频段之间插入第一保护带,该第一保护带的设置为满足LTE终端接收与发射频率保护带的最小化设置,但至少为现有LTE规范的频率保护带大小,从而能够使得不同频段之间的LTE终端之间没有干扰。并且插入的第一保护带还能够使得每个频段中心都在信道栅上,从而对LTE终端可见,保证长期演进系统的后向兼容性。
并且在本发明中,第一保护带也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如LTE-A系统,以下实施例也以LTE-A终端为例进行描述)可用频段,这样能够增加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可用的物理资源,并且对于本发明来说,如果聚合频段的个数越多,则为该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增加的物理资源也越多。以本发明图示的实施例为例,本发明为LTE-A系统增加物理资源为20个PRB(物理资源块),如果聚合的频段更多,例如几十个频段的聚合,则为LTE-A系统增加物理资源将更为可观,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带优选为65.7个子载波。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仅是为了对本发明有更完整清楚的理解,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不应将本发明限制在上述三个20M频段聚合的实施例中,对于本发明可将N个连续的LTE频段(带宽可以是LTE频段的带宽为1.4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6PRB;或LTE频段的带宽为3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5PRB;或LTE频段的带宽为5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25PRB;或LTE频段的带宽为10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50PRB;或LTE频段的带宽为15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75PRB;或LTE频段的带宽为20MHz,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00PRB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的组合)聚合。其中,至少一个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与聚合的其他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不同,也可以全部所述LTE频段的带宽相同,也就说本发明并不限于聚合的LTE频段的带宽是单一的,例如可以将20MHz带宽的和10MHz带宽的一起聚合。并且本发明不仅适用于LTE-A和LTE系统,还适用于其他通过连续频段频率聚合支持更大传输带宽的长期演进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还设置有LTE和LTE-A系统公用的保护带,第二保护带和边缘带宽。该第二保护带设置在聚合后总的频段的两侧作为频率保护带,其可采用最小化设计,例如可按照至少为现有LTE规范的频率保护带进行设置。该第二保护带内包含的物理资源LTE和LTE-A系统均不可用,而边缘带宽为聚合后总的频段的两侧中有效带宽外侧载波与第二保护带之间的带宽,该边缘带宽对于LTE终端不可见,对于LTE-A终端可见,这样对于LTE-A系统来说,整个聚合后的频段内的除第二保护带之外的所有物理资源均可用,因此可以尽可能的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外侧载波是指聚合后总频段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具体也可参见图6所示,在三个LTE频段聚合的情况下,可将最左侧和最右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称为外侧载波。
从该实施例也可以看出,该第二保护带(1.0925MHz)要小于现有技术方法三中的保护带(2.6925MHz),从而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物理资源的浪费。但是为了抑制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LTE-A终端对LTE终端的干扰,优选地,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LTE-A终端时,基站才为LTE-A终端调度所述第一保护带中的资源,以及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均为LTE-A终端时,基站才为LTE-A终端调度外侧载波相邻的边缘带宽的资源,否则不传输任何信号。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基站通过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至少由两个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形成,在两个相邻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且所述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对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在本实施例中,该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可为LTE-A系统。其中,在聚合频段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带和边缘带宽,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LTE-A系统终端均不可用,边缘带宽对于LTE终端不可用,但对LTE-A终端可用。另外优选地,每两个相邻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保护带,且第一保护带、第二保护带根据现有LTE规范进行最小化设置。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某一预定时间段(比如一个或若干个子帧)内仅当聚合频段中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LTE-A终端时,所述基站才将第一保护带中的资源调度给LTE-A终端,以及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均为LTE-A终端时,基站才为LTE-A终端调度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边缘带宽的资源。
步骤S702,终端根据自身的能力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进一步地,如果终端为LTE终端,则第一保护带和第二保护带以及边缘带宽对LTE终端不可用,所述LTE终端从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如果所述终端为LTE-A终端,则仅所述第二保护带对所述LTE-A终端不可用,所述LTE-A终端按照所述基站的调度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边缘带宽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结构图,该系统包括基站100和基站100服务的至少一个终端200,在该实施例中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可为LTE-A系统。基站100用于通过LTE-A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该LTE-A系统聚合频段至少由两个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形成,在相邻两个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且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对LTE-A系统的终端可用;终端200用于根据自身的能力在LTE-A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其中,在LTE-A系统聚合频段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带和边缘带宽,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LTE-A终端均不可用,且每两个相邻所述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共用一个第一保护带,仅当在某一预定时间段(比如一个或若干个子帧)内仅当聚合频段中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时,基站将第一保护带的资源调度给LTE-A终端,以及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均为LTE-A终端时,基站才为LTE-A终端调度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边缘带宽的资源,从而抑制LTE-A终端对LTE终端的干扰。其中,第一保护带和第二保护带可根据现有LTE规范进行最小化设置。
其中,基站100包括频段聚合模块110、数据发送模块120和调度模块130。频段聚合模块110用于将至少两个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为LTE-A系统聚合频段,在两个相邻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在聚合频段的两侧设置第二保护带和边缘带宽,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LTE-A终端均不可用;数据发送模块120用于通过频段聚合模块110聚合的LTE-A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调度模块130用于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将所述第一保护带的资源调度给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以及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均为LTE-A终端时,基站才为LTE-A终端调度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边缘带宽的资源。
其中,终端200包括能力判断模块210和数据接收模块220,能力判断模块210用于判断终端200是否为LTE终端。数据接收模块220用于根据能力判断模块210的判断结果在LTE-A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如果终端200为LTE终端,则第一保护带、第二保护带和边缘带宽对LTE终端不可用,LTE终端从LTE-A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如果终端200为LTE-A终端,则仅第二保护带对LTE-A系统的终端不可用,LTE-A终端从第一保护带、边缘带宽和LTE-A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在可以在保证后向兼容性以及提供足够频率保护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并且本发明还可有效抑制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如LTE-A终端)对LTE终端的干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20)

1.一种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通过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其中,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至少由两个长期演进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形成,且在相邻两个所述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所述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而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基站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所述第一保护带的资源;
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均不可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根据LTE规范进行最小化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保护带和所述聚合频段有效传输带宽外侧载波之间还设置有边缘带宽,所述边缘带宽对LTE终端不可用,而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其中,所述基站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全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终端调度与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所述边缘带宽的资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4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6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3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2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0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50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7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20MHz,所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00PRB。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为LTE-A系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具体为:
如果所述终端为LTE终端,则所述第一保护带和所述第二保护带以及所述边缘带宽对所述LTE终端均不可用,所述LTE终端从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
如果所述终端为LTE-A终端,则仅所述第二保护带对所述LTE-A终端不可用,所述LTE-A终端按照所述基站的调度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边缘带宽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
8.一种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和所述基站服务的至少一个终端,
所述基站,用于通过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其中,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至少由两个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形成,在相邻两个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且所述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而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基站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所述第一保护带的资源;
所述终端,用于根据自身能力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均不可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根据LTE规范进行最小化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保护带和所述聚合频段有效传输带宽外侧载波之间还设置有边缘带宽,其中,所述边缘带宽对LTE终端不可用,而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基站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与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所述边缘带宽的资源。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4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6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3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2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0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50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7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20MHz,所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00PRB。
13.如权利要求8-12所述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为LTE-A系统。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频段聚合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和调度模块,
所述频段聚合模块,用于将至少两个LTE频段的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聚合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在相邻两个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之间插入有第一保护带以使所述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的中心在信道栅上,且所述第一保护带对LTE终端不可用,而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频段聚合模块聚合的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发送数据;
所述调度模块,用于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第一保护带两侧的LTE频段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将所述第一保护带的资源调度给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对LTE终端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均不可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根据LTE规范进行最小化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保护带和所述聚合频段有效传输带宽外侧载波之间还设置有边缘带宽,其中,所述边缘带宽对LTE终端不可用,而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可用,所述调度模块仅在预定时间段内在所述外侧载波上工作的终端均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时,才为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调度与所述外侧载波相邻的所述边缘带宽的资源。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4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6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3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2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0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50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15MHz,所述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75PRB;
或者,所述LTE频段的带宽为20MHz,所物理层有效传输带宽为100PRB。
1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力判断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
所述能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是否为LTE终端;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能力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上接收数据,如果所述终端为LTE终端,则所述第一保护带和所述第二保护带以及边缘带宽对所述LTE终端均不可用,所述LTE终端从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如果所述终端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则仅所述第二保护带对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不可用,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终端按照所述基站的调度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边缘带宽和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聚合频段的其他部分获取传输的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的终端为LTE-A终端。
CN 200810246610 2008-12-26 2008-12-26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772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46610 CN101772037B (zh) 2008-12-26 2008-12-26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09/076065 WO2010072178A1 (zh) 2008-12-26 2009-12-25 载波聚合的多载波系统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46610 CN101772037B (zh) 2008-12-26 2008-12-26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037A true CN101772037A (zh) 2010-07-07
CN101772037B CN101772037B (zh) 2013-03-20

Family

ID=42286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246610 Active CN101772037B (zh) 2008-12-26 2008-12-26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2037B (zh)
WO (1) WO201007217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1535A (zh) * 2014-08-27 2016-03-09 美国频顺通讯科技公司 用于动态请求式跨信道带宽供应的方法和系统
CN105578533A (zh) * 2014-10-14 2016-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时长期演进 td-lte 系统的载波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612524A (zh) * 2015-10-26 2017-05-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块rb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040544A (zh) * 2016-05-13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利用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7798A2 (en) * 2003-12-03 2005-06-23 Ruey-Wen Liu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anti-interference to increase channel capacity
CN101009906B (zh) * 2006-01-24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CN101170812A (zh) * 2006-10-24 2008-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
ATE437478T1 (de) * 2007-05-22 2009-08-15 Alcatel Lucent Basisstation und übertragungsverfahren
CN101242662B (zh) * 2008-03-14 2012-0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资源配置方法
CN101404539A (zh) * 2008-11-18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1535A (zh) * 2014-08-27 2016-03-09 美国频顺通讯科技公司 用于动态请求式跨信道带宽供应的方法和系统
CN105578533A (zh) * 2014-10-14 2016-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时长期演进 td-lte 系统的载波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578533B (zh) * 2014-10-14 2018-05-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时长期演进 td-lte 系统的载波带宽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612524A (zh) * 2015-10-26 2017-05-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块rb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040544A (zh) * 2016-05-13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利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12040544B (zh) * 2016-05-13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利用的通讯设备和方法
US11690060B2 (en) 2016-05-13 2023-06-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ndwidth utiliz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037B (zh) 2013-03-20
WO2010072178A1 (zh)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89294A1 (en) 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s for single carrier wideband operations
KR102306214B1 (ko) 대역폭 부분에서의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srs) 송신들을 관리하기 위한 기법들 및 장치들
US11729703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
EP3410772B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538017B (zh) 用于缩放无执照射频谱带的带宽的技术
KR102389027B1 (ko) 비면허 대역에서의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4737488B (zh) 向mtc型终端分配传输资源
EP262713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bility
US11457440B2 (en) Physically separated channels for narrowband, low complexity receivers
CN105979597A (zh) 通信资源的分配方法、分配装置、基站和终端
US20130195058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00314844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3170479A (zh) 非许可子带的下行链路控制
CN101371477A (zh) 宽带通信系统中物理资源管理的方法
CN107465496A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48176A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资源调度设备
CN113424618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844369B2 (ja) 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で割り当てセカンダリキャリアのスキャニ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CN101772037B (zh)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239253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686502B (zh) 为长期演进宽带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KR101365561B1 (ko) 효율적인 동기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송 전력할당 방법
CN104113505A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降低干扰的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WO2023206136A1 (en) Enhanced 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psfch)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sidelink unlicensed
KR20090017393A (ko) 데이터 펑처링을 이용한 전력 제어 및 이에 대한 시그널링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07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