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1754B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1754B
CN101771754B CN200810247491.4A CN200810247491A CN101771754B CN 101771754 B CN101771754 B CN 101771754B CN 200810247491 A CN200810247491 A CN 200810247491A CN 101771754 B CN101771754 B CN 101771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rt card
module
mode
field communication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474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1754A (zh
Inventor
刘浩
任俊
张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474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17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1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1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1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1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其中移动终端包括:近场通信模块,用于传输近场通信数据;第一智能卡模块,用于依据第一智能卡的类型,提供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工作模式;第二智能卡模块,用于依据第二智能卡的类型,提供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工作模式;管理模块,用于依据切换指令,将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连接切换至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连接,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兼容各种模式的NFC智能卡,并保障各模式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场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非接触式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开始增加NFC移动支付功能,例如Smartphone(智能手机)、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等都开始具有NFC移动支付的能力。NFC移动终端可以利用随时随地的移动通信功能,以及非接触式支付方式所具有的使用方便、用户学习成本低等优点,同时支持现场支付(如非接触式的刷卡支付操作)和远程支付(如通过移动网络和后台系统进行一些在线业务操作),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NFC终端除了采用NFC芯片完成非接触通信的接口和协议之外,还需要控制NFC芯片的智能卡芯片,用于通信的安全管理(密钥管理和加密通信)和NFC应用数据的存储。由于NFC历史和产业链等原因,智能卡芯片始终存在着由移动运营商主导、银行主导或第三方主导等多种模式。
移动运营商提出将NFC智能卡功能全部集成在SIM(Subscriber IdentityModel,客户识别模块)卡内部的模式,其优点是运营商较容易实现对用户帐号的管理,数据便于迁移和运营商初始化,并且对移动终端改动不大。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需要修改智能卡的内部结构,这导致不便于将来的应用扩展。另外,移动运营商要求移动支付必需实现金融数据与移动终端的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或MSISDN(移动站点综合服务数字编码)号码的密切绑定,这种将金融数据和智能卡相结合的方式在商业应用上比较复杂,其它行业不一定认可这个电信行业的移动支付标准。
与此相对应,银联提出利用SD卡(Secure Digital Card,安全数字卡)作为NFC智能卡并与SIM卡完全分离的模式,该模式将所有的金融数据保存在SD卡上,而将非接触的离线支付设备作为独立部件保存在移动终端平台上。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平台的强大计算能力,但是缺点是金融数据无法和SIM卡密切绑定,导致在用户更换手机时,无法方便将已有的金融数据迁移,同时移动运营商难于进行业务的初始化。
移动运营商与银联系统对移动支付主导权的互不相让,导致了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在该模式中,NFC的智能卡功能由第三方平台来认证和保证安全。随着3G等移动网络的通信速度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应用加速展开,支付宝等基于第三方平台的移动支付模式也日益兴起。不过,随着第三方平台在移动支付领域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来自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的压力以及政策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在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各种风险最终转移到了移动终端的设计上,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兼容各种模式的NFC移动终端,以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方便和避免市场风险,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能够兼容各种模式的NFC智能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近场通信模块,用于传输近场通信数据;
第一智能卡模块,用于依据第一智能卡的类型,提供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工作模式;
第二智能卡模块,用于依据第二智能卡的类型,提供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工作模式;
管理模块,用于依据切换指令,将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连接切换至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连接,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终端中,还包括:
第三智能卡模块,连接所述近场通信模块,用于依据第三智能卡的类型,提供近场通信的第三工作模式;
并且,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的连接或与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的连接切换至与所述第三智能卡模块的连接,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或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管理模块包括:
为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提供的第一专用存储区和第一专用功能单元;
为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提供的第二专用存储区和第二专用功能单元;
公共存储区,用于存储对各模式都开放的关联信息。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为SIM卡功能部件,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移动运营商模式;
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为SD卡功能部件,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银联模式;
所述第三智能卡模块为第三方平台的智能卡功能部件,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第三方平台模式。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终端中,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具体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射频控制器。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管理模块包括有多路开关模块,所述多路开关模块能依据所述切换指令完成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所述切换指令是由驱动程序控制触发的或由输入控制触发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近场通信的方法,用于近场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具有第一智能卡模块和第二智能卡模块,依据第一智能卡的类型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依据第二智能卡的类型,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期望工作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切换指令;
依据所述切换指令,将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连接切换至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第二智能卡模块连接,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切换至期望工作模式。
优选地,上述的方法中,在所述接收切换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模式的模式类型是否是与所述期望模式的模式类型相同,是则停止发送所述切换指令,否则发送所述切换指令。
优选地,上述的方法中,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移动运营商模式,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为SIM卡功能部件;或者,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银联模式,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为SD卡功能部件;或者,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第三方平台模式,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为第三方平台的智能卡功能部件。
优选地,上述的方法中,在所述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之前,还包括:启动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的专用存储区和专用功能单元;在所述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期望工作模式之前,还包括:启动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的专用存储区和专用功能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将移动运营商、银联、第三方平台等移动支付模式集成在同一移动终端内,共用同一近场通信模块内的NFC天线与射频控制器,实现了多种NFC工作模式的支持和整合;
2)通过为各NFC工作模式设置专用存储区和专用功能单元,使不同NFC工作模式访问各自专属的软硬件,各NFC工作模式之间相互隔离,并且不同模式的智能卡提供各自独立的加密存储与访问机制,从而建立了互不干扰的访问机制,有利于维护安全,使任一支付系统不受其他系统的安全隐患所攻击。
3)通过公共存储区存储关联信息,从而统一管理对不同模式都开放的关联信息。
4)用户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一键支付,也可通过非可信网络与多种服务器(如,网银支付平台、电信记费系统、支付宝)实现安全认证和交易,具有良好的兼容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理模块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场通信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场通信首次连接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如图,移动终端100包括:
近场通信模块110,能够支持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
多路开关模块120,用于使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只选择接通一个智能卡模块;
第一智能卡模块130,提供近场通信的第一工作模式;
第二智能卡模块140,提供近场通信的第二工作模式;
管理模块160,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开关模块的切换,并对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隔离。
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为以下部件中的任意两个:SIM卡功能部件、SD卡功能部件和第三方平台的智能卡功能部件。
当然,也可以再增加一个第三智能卡模块150,用于提供近场通信的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分别为移动运营商主导的模式、银联主导的模式和第三方平台主导的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将移动运营商、银联、第三方平台等移动支付模式集成在同一移动终端内,共用同一近场通信模块110内的NFC天线与射频控制器,不同模式的智能卡信息提供各自独立的加密存储与访问机制,管理模块160对不同模式开放的关联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理模块的结构图,如图,管理模块160中包括:多模管理程序220,能够监视是否有新的近场通信请求并切换与隔离其所对应的工作模式,同时控制公共存储区230;为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提供的第一专用存储区201和第一专用功能单元211;为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提供的第二专用存储区202和第二专用功能单元212;为所述第三智能卡模块提供的第三专用存储区203和第三专用功能单元213。其中,专用功能单元是针对智能卡的软件模块,例如银行POS/ATM所有的专用客户端软件,如VISA ePOS所使用的G&D EMV针对e-POS的软件,该软件在获得多模NFC管理模块的许可后可以进行银联NFC模式的相关操作。所述第一专用存储区、第二专用存储区和第三专用存储区可以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存储装置,也可以分别位于同一存储装置中的三个不同区域。
在多模NFC管理模块160的统一调度下,不同模式的智能卡负责各自模式的系统安全和交易安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密钥机制来控制多模NFC管理模块,移动运营商、银联、第三方平台则通过各自的密钥机制来控制自己的私密信息。移动终端可以充入不同模式的电子货币,充值过程可采用专属门点、网络认证、动态密匙、指纹识别等方式保障电子货币交易的安全,商家的POS机可以通过近距离通信收取相应商品的等额电子货币,相关信息将返回给不同模式的网络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多模管理程序220直接把不同支付模式所开放的终端标识、鉴权认证和货币帐号输入并加密存储到管理模块160的公共存储区230,从而进行同一用户信息的关联操作,以便提供统一的人机接口。
近场通信模块110包括一套NFC天线和射频控制器,还可包括与该NFC设备相对应的读写器与标签(Tag),进行读写与应答。作为支付客户端的所述移动终端100和服务器之间的消息传输是通过加密方式来实现的,所述加密方式包括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层)加密。
多路开关模块120可由驱动程序或手动按钮来控制,手动按钮能在终端掉电的情况下切换不同的NFC被动工作模式,各专用存储区提供相对独立的存储空间用于保存不同支付模式的私密信息,以支持多模各自互不干扰的访问机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IM卡和SD卡可以内置NFC智能卡功能,也可以不内置NFC智能卡功能;第三方平台的智能卡功能可以在终端中添加硬件,也可以基于移动网络通过纯软件来实现。
优选地,对于SIM卡、SD卡以及其他安全存储区的敏感数据,可以采用一种读写隔离措施保证其安全;移动终端上的货币帐号可以采用手机号、银行帐号、支付宝帐户;任一NFC工作模式的私有部件可以通过多路开关在使用时才接通,平时关闭以节省电量。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与图2的不同点在于,图3的实施例认为管理总模块400是一个大的模块,其功能涵盖了图2中的多路开关模块120和管理模块160。
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近场通信模块110,用于传输近场通信数据;
第一智能卡模块130,用于依据第一智能卡的类型,提供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工作模式;
第二智能卡模块140,用于依据第二智能卡的类型,提供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工作模式;
管理总模块400,用于依据切换指令,将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连接切换至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连接,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场通信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4所示,近场通信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601,接收切换指令;
步骤602,依据所述切换指令,将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连接切换至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第二智能卡模块连接,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切换至期望工作模式。
在步骤601前,还可以包括工作模式检测步骤:对当前的工作模式进行检测,当当前工作模式与期望工作模式不一致时,才会产生切换命令,如果当前工作模式与期望工作模式一致时,将不会产生切换命令。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场通信进行首次连接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包括:
步骤301。接收近场通信请求,将所述近场通信请求所对应的工作模式作为当前工作模式;
步骤302。通过多路开关模块使近场通信模块接通所述当前工作模式所对应的当前智能卡模块;
步骤303。启动所述当前智能卡模块所对应的专用存储区和专用功能单元;
步骤304。通过所述当前智能卡模块提供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下的加密存储机制和访问机制,通过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完成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
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移动运营商主导的模式、银联主导的模式或第三方平台主导的模式,所述当前智能卡模块对应为SIM卡功能部件、SD卡功能部件或第三方平台的智能卡功能部件。其中,可以对所述专用存储区采用读写隔离的安全措施,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可采用当前工作模式允许的通信加密方式完成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实施例将移动运营商、银联、第三方平台等移动支付模式集成在同一移动终端内,共用同一近场通信模块内的NFC天线与射频控制器,实现了多种NFC工作模式的支持和整合。
2)通过为各NFC工作模式设置专用存储区和专用功能单元,使不同NFC工作模式访问各自专属的软硬件,各NFC工作模式之间相互隔离,并且不同模式的智能卡提供各自独立的加密存储与访问机制,从而建立了互不干扰的访问机制,有利于维护安全,使任一支付系统不受其他系统的安全隐患所攻击。
3)通过公共存储区存储关联信息,从而统一管理对不同模式都开放的关联信息。
4)用户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一键支付,也可通过非可信网络与多种服务器(如,网银支付平台、电信记费系统、支付宝)实现安全认证和交易,具有良好的兼容特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近场通信模块,用于传输近场通信数据;
第一智能卡模块,用于依据第一智能卡的类型,提供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工作模式;
第二智能卡模块,用于依据第二智能卡的类型,提供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工作模式;
管理模块,用于依据切换指令,将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连接切换至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连接,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并对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隔离;
多路开关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切换指令完成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使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只选择接通一个智能卡模块;所述切换指令是由驱动程序控制触发的或由输入控制触发的;
其中,所述管理模块包括:
为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提供的第一专用存储区和第一专用功能单元;
为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提供的第二专用存储区和第二专用功能单元;
公共存储区,用于存储对各模式都开放的关联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专用存储区、第二专用存储区分别位于不同的存储装置或者分别位于同一存储装置中的不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智能卡模块,连接所述近场通信模块,用于依据第三智能卡的类型,提供近场通信的第三工作模式;
并且,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的连接或与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的连接切换至与所述第三智能卡模块的连接,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或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为SIM卡功能部件,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移动运营商模式;
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为SD卡功能部件,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银联模式;
所述第三智能卡模块为第三方平台的智能卡功能部件,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第三方平台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具体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射频控制器。
5.一种近场通信的方法,用于近场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具有第一智能卡模块和第二智能卡模块,依据第一智能卡的类型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依据第二智能卡的类型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期望工作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切换指令;
依据所述切换指令,将近场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连接切换至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与第二智能卡模块连接,使所述近场通信模块只选择接通一个智能卡模块,并使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切换至期望工作模式,并对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隔离;其中,
在所述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当前工作模式之前,还包括:
启动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的专用存储区和专用功能单元;
在所述提供给所述移动终端期望工作模式之前,还包括:启动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的专用存储区和专用功能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的专用存储区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模块的专用存储区分别位于不同的存储装置或者分别位于同一存储装置中的不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切换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模式的模式类型是否是与所述期望模式的模式类型相同,是则停止发送所述切换指令,否则发送所述切换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移动运营商模式,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为SIM卡功能部件;
或者,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银联模式,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为SD卡功能部件;
或者,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第三方平台模式,所述第一智能卡模块为第三方平台的智能卡功能部件。
CN200810247491.4A 2008-12-31 2008-12-3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Active CN101771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7491.4A CN101771754B (zh) 2008-12-31 2008-12-3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7491.4A CN101771754B (zh) 2008-12-31 2008-12-3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1754A CN101771754A (zh) 2010-07-07
CN101771754B true CN101771754B (zh) 2014-04-23

Family

ID=42504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47491.4A Active CN101771754B (zh) 2008-12-31 2008-12-31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17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740B (zh) * 2010-07-09 2013-01-23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可认证sd/mmc卡的ota认证方法
CN101917216A (zh) * 2010-08-25 2010-12-15 罗正棣 一种采用蓝牙智能卡实现安全移动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81823B (zh) * 2010-12-03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移动支付交易干扰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655642B (zh) * 2011-03-03 2015-03-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和基于该用户识别模块的信息交互方法
CN102122415B (zh) * 2011-03-31 2012-08-22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安全tf卡和nfc技术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终端及支付方法
CN102256001B (zh) * 2011-04-02 2013-06-05 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近场支付方法
CN102325203B (zh) * 2011-05-10 2015-06-1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装置
CN102316215A (zh) * 2011-08-10 2012-01-11 深圳市安泰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02300296A (zh) * 2011-08-24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nfc装置功耗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2832977A (zh) * 2012-09-04 2012-12-19 深圳盈烨创新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通信设备的多种工作模式快速切换方法
CN102956081A (zh) * 2012-10-19 2013-03-06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nfc移动支付终端
CN104252388B (zh) * 2013-06-27 2018-10-23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中的非可信环境与可信环境之间的切换
CN104008079B (zh) * 2014-05-29 2017-04-1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同时插入sd卡和tf卡的数据读写电路
CN106157021A (zh) * 2015-04-28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付款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33555B (zh) * 2015-05-27 2019-11-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713532B (zh) * 2015-11-13 2019-11-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570695A (zh) * 2016-11-11 2017-04-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交易路由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7026696B (zh) * 2017-03-17 2020-09-22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天线模式的nfc天线的认证测试方法
CN110738490A (zh) * 2019-10-08 2020-01-31 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移动支付方法、装置、受理终端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48A (zh) * 1995-02-15 1998-02-25 诺基亚流动电话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在移动台中的应用项的方法,移动台,和用于实行付款的系统
CN1484803A (zh) * 2001-11-02 2004-03-24 SK���Źɷ����޹�˾ 利用IrFM执行EMV支付过程的方法
CN1629870A (zh) * 2003-06-30 2005-06-22 微软公司 用于提供用户存在性和有效性的状态和预测的方法及结构
CN101127784A (zh) * 2007-09-29 2008-02-20 网秦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在移动终端上快捷获取网络信息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01947A (zh) * 2006-12-13 2008-06-18 J&D易多喜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子商务卡及其机卡分离支付方法和用电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48A (zh) * 1995-02-15 1998-02-25 诺基亚流动电话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在移动台中的应用项的方法,移动台,和用于实行付款的系统
CN1484803A (zh) * 2001-11-02 2004-03-24 SK���Źɷ����޹�˾ 利用IrFM执行EMV支付过程的方法
CN1629870A (zh) * 2003-06-30 2005-06-22 微软公司 用于提供用户存在性和有效性的状态和预测的方法及结构
CN101201947A (zh) * 2006-12-13 2008-06-18 J&D易多喜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子商务卡及其机卡分离支付方法和用电控制方法
CN101127784A (zh) * 2007-09-29 2008-02-20 网秦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在移动终端上快捷获取网络信息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1754A (zh) 201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1754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CN102315942B (zh) 一种带蓝牙的安全终端及其与客户端的通信方法
US9082117B2 (en) Gesture based authentication for wireless payment by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5493157B (zh) 具有用户界面的显示型卡
CN102404025B (zh) 一种终端和处理支付业务的方法
US10185950B2 (en) NFC transaction server
CN101154281B (zh) 迁移智能卡上的金融数据的方法和移动设备
EP2809054B1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ransceiver for wireless data exchange
US8719840B2 (en) Device for secure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US20090103732A1 (en) Method of personalizing a NFC Chipset
CN104602224A (zh) 一种基于nfc手机swp-sim卡的空中开卡方法
CN201732388U (zh) 一种可信智能卡
CN101917216A (zh) 一种采用蓝牙智能卡实现安全移动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1868953A (zh) 事务处理认证
CN102542697B (zh) 基于具有网络访问功能的电子设备的pos终端
CN102547691B (zh) 一种基于2.4g rfid智能卡系统的安全电子控制系统和方法
US11321708B2 (en) Inter-device credential transfer
KR20130142864A (ko) 신용카드를 이용한 휴대정보 단말기에서의 모바일 카드 발급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신용카드
CN103544114B (zh) 基于单cpu卡的多m1卡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23539633A (ja) 電話から電源カード、電話のBluethooth通信へのNFCフィールドの使用
EP3122084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supported by a cloud-based computer system
CN101957921A (zh) 射频识别应用信息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381495A1 (en)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ontactless wrist
CN103581365B (zh) 基频模块、移动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CN202711298U (zh) 手机银行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