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9456B -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9456B
CN101769456B CN2009102444843A CN200910244484A CN101769456B CN 101769456 B CN101769456 B CN 101769456B CN 2009102444843 A CN2009102444843 A CN 2009102444843A CN 200910244484 A CN200910244484 A CN 200910244484A CN 101769456 B CN101769456 B CN 101769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sion joint
main body
inner core
bonnet
external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444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9456A (zh
Inventor
李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dinghengy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DING 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DING 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DING 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444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9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9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9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9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9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它由外转换接头和内转换接头等构成,采用由零件的一次成型及将其组装的方法制成,可使节能的T5灯管方便、正常的工作于T8灯座上,从而替代了高能耗的T8灯管,其功率因数接近于1,功率损耗低至3W,节电率可达50%以上,满足了用户高效节能的需求。同时本发明在工作中具有无噪音,无频闪,温度低、电流低等优越性,故极具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能是最重要的能源,要节能,关键在于节电。事实证明,电费开支通常为企业的第三或第四项最大的成本,同时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电费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在过去,节电对于我国大多数工、商企业用户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随着传统产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因此,国内工、商企业仅从其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考虑也会本能的做出严格控制用电成本的选择,而全国各级政府机构以及公共财政支持的军队、武警、教育、医疗、研究机构亦被倡议采取节能行动。在上述场合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T8日光灯,其能耗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继T8之后,具有显著节能效果的T5荧光灯越来越受到欢迎,如:28W的T5可以取代36-40W的T8,14W的T5可以取代18-20W的T8。
但是T5荧光灯与T8日光灯因灯座规格不同,灯管长度不同,以致T5灯管不能直接安装在T8灯座上,若想使用T5灯管则需要更换灯座,同时更换镇流器(T5灯管启动电压高),而这个更换过程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对于大型用电场所(如工厂、学校、超市等)显然是不经济和不现实的,由此出现了转换支架等可以将T5灯管应用于T8灯座上的转接类产品,但由于使用普通电子式镇流器,故其在工作时依然存在如下不足:
1、发热量相对较大,功耗依然较高,功率因数从0.55提高到0.88;
2、工作时依然存在工频噪声;
3、不易安装,受使用条件所限在某些安装场所需拆下旧灯架改线路,这会影响到屋顶装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显效节能的T8转T5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以克服上述缺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包括:支架2、T5灯管和两个T8灯座,所述T8灯座为通用灯座,所述T5灯管为通用节能灯管,所述支架2系截面为梯形的中空薄壁管状体,所述支架2内中部设置有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该支架2底面22设置有反光层,其两内侧面23的形状为竖直面与收腰斜面的连通体,其顶面两端的正中对称设置有方形开口25,其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相同的插接槽24,还包括:两个构造相同的转换器1,通过所述支架2顶部两侧设置的所述插接槽24,该所述两个转换器1分别以插入、卡接的方式固置在所述支架2的两端,该两个转换器1上设置的连接线与所述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与220V市电连通。
所述转换器1由外转换接头11、外盖12和内转换接头13构成,内转换接头13和外盖12与所述外转换接头11分别以插接嵌入和扣合及螺接固定的方式构成为一整体。
所述外转换接头11为异形壳状体,由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2和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构成,三者以一次成型的方式连通为一整壳体,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为中空的异形壳体,其上部为竖直面中空的无底长方体,其中部侧面向下贯通沿两侧收腰,形成前壳体1102的两外侧面1105,其下部与中部垂直贯通,底部成半圆形体,并设置有外转换接头中壳体缺口1106,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底面中上部设置有成十字交叉形的四个直径相同的通孔:第一通孔1107、第二通孔1108、第三通孔1109、第四通孔1110;其中第二通孔1108与第四通孔1110两孔的中央、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2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的上中部壳体形状相同,其顶部设置有方形卡扣1112,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2设置在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前面的上中部,所述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2的两外侧面1105形状与所述支架2的所述两内侧面23形状相同,所述两外侧面1105外顶角两侧设置有相同的外转换接头两前壳体卡柱1104,该两外侧面1105及所述两前壳体卡柱1104以插入、卡接的方式通过所述支架2顶部两侧设置的所述插接槽24与所述支架2组合在一起,所述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为斜置的正方形中空壳体,其四个内顶角为小圆弧状,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设置在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背面的上中部,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底面重合,其周边将所述四个直径相同的通孔1107-1110围在其中,所述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四个边框的正中分别对称设置有四个相同的外转换接头后壳体定位柱1113,其底面正中设置有带有内螺纹孔的小圆柱体1111,该内螺纹孔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底面第二通孔1108与第四通孔1110两孔中央的内螺纹孔相通。
所述外盖12为圆形体,其中部背面设置有带有沉孔和螺孔的大圆柱体1201,该大圆柱体1201以套置、螺接的方式固置在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底面正中设置的所述小圆柱体1111的外侧,所述大圆柱体120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同的通孔,通过两个通孔,在所述外盖12的正面设置有两个相同的电极柱1202、1203,在其背面的正中、所述大圆柱体1201的两侧装设有两个相同的接线柱(205、1206,所述两个相同的接线柱1205、1206与所述两个相同的电极柱1202、1203电性连通,所述大圆柱体1201的正上方设置有外盖小圆弧形定位柱1204,该大圆柱体1201与所述两个接线柱1205、1206之间的弧形连线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卡柱1207、第二卡柱1208、第三卡柱1209和第四卡柱1210。
所述内转换接头13由主体131、内芯132、后盖133和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组合为一体,并以整体插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并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构成为一体,所述主体131为异形壳状体,所述内芯132为带缺口的丁字形体,所述后盖133为带有后盖卡环1332的异形片状体,所述内芯132以插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131内,所述后盖133以扣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131的后表面,两个弹簧触片134、135分别以卡接的方式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131壳体底部内的左右两侧,主体131为中空的倒拱门形壳状体,其顶部设置为内凹形顶面1318,所述内凹形顶面1318内侧面的正中设置有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其背面底部正中设置有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的两侧、在所述主体131正面形成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延伸柱1314,所述主体131背面下部设置有通孔1311,所述通孔1311的外周设置有圆形定位面1316,所述圆形定位面1316的上部形成定位弧面1317,所述主体131顶部两侧设置有主体卡槽1315。
所述内芯132为由内芯前顶面1321、内芯后顶面1324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内芯圆柱1326构成的丁字形体,所述内芯前顶面1321的后方设置有内芯定位柱1325,所述内芯前顶面1321上设置有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所述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与所述主体131底部设置的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适配,所述内芯圆柱1326上设置有内芯圆柱缺口1323,该内芯圆柱缺口1323上下通透,且所述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与所述内芯圆柱缺口1323全部贯通,所述后盖133为片状体,其顶部设置有外凸形后盖底座1331,其顶部两侧设置有后盖卡槽1334,该外凸形后盖底座1331与所述主体131的内凹形顶面1318以对接的方式吻合,且所述后盖卡槽1334与所述主体卡槽1315接合的长度与中壳体卡柱1114长度相同,所述后盖133下部正中设置有后盖卡环1332,所述后盖卡环1332与所述后盖底座1331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同的后盖弹簧挡片卡柱1333,所述内芯后顶面1324垂直插入所述后盖133的所述后盖卡环1332中,所述后盖133以所述后盖卡环1332与所述主体131后表面下部设置的所述通孔1311对齐、扣合的方式与所述主体131组合为一整体,以插入的方式置入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并通过所述内芯132顶部两侧设置的主体卡槽1315对接所述后盖133顶部两侧设置的后盖卡槽1334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侧设置的中壳体卡柱1114固置为一体。
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结构相同,均为V字形弹性体,其一侧为竖直平面1341,另一侧为弹簧面1342,所述弹簧面1342的下侧设置有半圆形电极槽1343,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的两个所述半圆形电极槽1343形成的圆形空间与所述内转换接头13主体131下部的所述通孔1311适配,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以沿所述主体131壳体内壁两侧嵌入、卡接的方式对称放置于所述内转换接头13的所述主体131内壁的两侧、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与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延伸柱1314之间。
制作该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制作模具
②、制作产品零件
③、将零件组装为一整体:
将装有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的内转换接头13通过所述主体131顶部两侧设置的主体卡槽1315对接所述后盖133顶部两侧设置的后盖卡槽1334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侧设置的中壳体卡柱1114固置为一体后,插入、固置于外转换接头11的下部,用螺钉穿过所述外盖12带有沉孔和螺孔的大圆柱体1201和后壳体正中带有内螺纹孔的小圆柱体1111将所述外盖12固置于所述外转换接头11的后部组装为一个转换器1;
④、将两个相同的转换器1的前壳体1102通过所述方形卡扣1112插入所述支架2的两端,装有转换器1的所述支架2通过所述外盖12上的电极柱1202、1203装入所述T8型灯管的灯座上。
所述制作模具为分别按常规方法制作所述外转换接头11、外盖12和内转换接头13的模具,其中,制作所述内转换接头13的模具包括分别制作所述主体131、内芯132和后盖133的模具,所述制作产品零件为按常规方法分别制作外转换接头11、外盖12和内转换接头13的零件成品,其中,内转换接头13的零件成品包括分别制作所述主体131、内芯132和后盖133的零件成品。
所述将零件组装为一整体即将上述已制备完成的零件按以下顺序组装为转换器1:
A、组装内转换接头13
①、将两个所述弹簧触片134、135沿所述主体131壳体内壁两侧分别放置于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与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延伸柱1314之间,并在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上分别焊接两根导线,
②、在所述内转换接头13主体131的背面,将所述内转换接头内芯132垂直插入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131的通孔1311内,使所述内转换接头内芯132的前顶面1321与所述圆形定位面1316和所述定位弧面1317的表面完全重合,且所述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与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完全重合,
③、将所述内转换接头后盖133扣置在所述内转换接头13所述主体131的前表面,使所述后盖133顶部前凸形的后盖底座1331与所述内转换接头13主体131的所述内凹形顶面1318对齐,所述内转换接头内芯132的所述内芯后顶面1324置入所述后盖卡环1332之中,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插置入所述两后盖弹簧挡片卡柱1333之中,并将上述由所述主体131、内芯132和所述后盖133组合的所述内转换接头13整体通过所述主体卡槽1315和后盖卡槽1334固置插入所述外转换接头11的中壳体1101内侧的中壳体卡柱1114之上,
B、通过套置在一起的带有螺孔和沉孔的大圆柱体1201和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2底面设置的所述小圆柱体1111用螺钉将所述外盖12和所述外转换接头11、安装为一所述转换器1整体,
C、将步骤①在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上分别焊接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到所述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的相应位置上,
D、将所述转换器1整体通过所述外盖12设置的所述电极柱1202、1203安装于所述T8型灯管的灯座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功耗更低,可以使功耗由28W进一步降低至20W,14W进一步降低至10W,功率因数接近于1;
2、可智能调节T5灯管的工作电压,使T5灯管可在160V-250V电压下正常工作无频闪;
3、温度低并且恒温,可更为有效节能,节电率达50%以上;电流减少70%,安全性好;
4、转换效果好,工作时无工频噪声;
5、安装简便,取代T8灯管即可,不改变旧灯架结构,不影响室内装潢。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外转换接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外转换接头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外转换接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外转换接头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外转换接头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图2B-B向示意图;
图8--本发明外盖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外盖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外盖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外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外盖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内转换接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内转换接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内转换接头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后盖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后盖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后盖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后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后盖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内芯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内芯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5--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内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6--本发明内转换接头内芯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7--本发明弹簧触片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8--本发明弹簧触片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9--本发明弹簧触片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0--本发明支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1--本发明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2--本发明图30A-A向视图;
图33--本发明图3的A位放大视图。
其中,1--两个构造相同的转换器,2--支架,21--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2--底面,23--两内侧面,24--插接槽,25--方形开口,11--外转换接头,12--外盖,13--内转换接头,1101--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2--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3--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4--两前壳体卡柱,1105--两外侧面,1106--外转换接头中壳体缺口,1107-1110--第一至第四四个直径相同的通孔,1111--外转换接头后壳体正中带有内螺纹孔的小圆柱体,1112--方形卡扣,1113--四个相同的外转换接头后壳体定位柱,1114--中壳体卡柱,1201--带有沉孔和螺孔的大圆柱体,1202、1203--电极柱,1204--外盖小圆弧形定位柱,1205、1206--接线柱,1207-1210--第一至第四四个相同卡柱,131--内转换接头主体,132--内转换接头内芯,133--内转换接头后盖,1311--通孔,1312--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3--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4--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延伸柱,1315--主体卡槽,1316--圆形定位面,1317--定位弧面,1318--内凹形顶面,1321--内芯前顶面,1322--内芯前顶面缺口,1323--内芯圆柱缺口,1324--内芯后顶面,1325--内芯定位柱,1326--内芯圆柱,1331--外凸形后盖底座,1332--后盖卡环,1333--后盖弹簧挡片卡柱,1334--后盖卡槽,134、135--两个弹簧触片,1341--竖直面,1342--弹簧面,1343--半圆形电极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由两个构造相同的转换器1、支架2与设置在支架2内的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等构成,用于将T5灯管直接安装在T8灯座上,可实现功耗更低,功率因数接近于1、可智能调节T5灯管的工作电压、温度低并且恒温,可更为有效节能、工作时无工频噪声且安装简便的目的。支架2底面22设置有反光层,其两内侧面23的形状为竖直面与收腰斜面的连通体,其顶面两端的正中对称设置有方形开口25,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相同的插接槽24。
转换器1由外转换接头11、外盖12和内转换接头13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外盖12扣置于外转换接头11上部外端,由螺钉固置,内转换接头13嵌入固置于外转换接头11下部壳体内。
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转换器1分别对称插入并固置于支架2的左右两端,支架2内设置有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与市电电性连接。
由附图可知,转换器1的外转换接头11上下分为两部分,下部用于活动安装T5灯管,上部用于将T5灯管的电极插头引出线连接至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和市电电源。
转换器1的外转换接头11前后分为三部分,由前壳体1102,中壳体1101和后壳体1103连通构成为一整壳体,中壳体1101居中,其底部设置有外转换接头中壳体缺口1106,前壳体1102位于中壳体1101的前面,其形状与中壳体1101上中部形状相同,均为直壳体连通收腰壳体,形成前壳体1102的两外侧面1105,该两外侧面1105与支架2的两内侧面23形状相同,两外侧面1105顶角设置有前壳体卡柱1104,支架2内侧面23的顶端设置有插接槽24,前壳体1102的外侧面1105可插入支架2的内侧面23内。同时,前壳体1102的顶部设置有方形卡扣1112,支架2顶部设置有方形卡口25,二者的卡合可使转换器1与支架2的安装更为牢固。
后壳体1103为斜置的正方体,位于中壳体1101的背面,与中壳体1101共用一个底面,底面正中设置有带有内螺纹孔的外转换接头后壳体的小圆柱体1111,周边设置有四个直径相同的通孔1107-1110,通孔用于穿过T5灯管的连接线。其四个边框的正中分别对称设置有四个相同的外转换接头后壳体定位柱1113,此四个相同的定位柱1113用于使其中的两个定位柱1113方便的卡接入外盖12背面设置的第一、第二卡柱1207、1208间的空隙和第三、第四卡柱1209、1210间的空隙。
斜置的正方形后壳体1103的四个内顶角为小圆弧形,与外盖12背面设置的小圆弧形定位柱1204对应定位,外盖12扣置于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上,后壳体1103底部带有内螺纹孔的小圆柱体1111用于与外盖12背面上的带有沉孔和螺孔的大圆柱体1201通过螺钉将二者固定安装在一起。
内转换接头13由主体131、内芯132,后盖133、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等构成。主体131为壳型体,顶部设置为内凹形顶面1318,其中部设置有通孔1311,内芯132垂直穿过该通孔可转动,主体131正中设置有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底部正中设置有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该缺口1313与内芯前顶面1321上的内芯缺口1322和外转换接头中壳体底部设置的外转换接头中壳体缺口1106重合,用于T5灯管两端电级的插入与固定,内芯132上的前顶面缺口1322可在内转换接头13的主体131内随插入的T5灯管转动90°。
主体131底部的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的两侧形成缺口延伸柱1314,用于与主体挡片1312一起卡住两个弹簧触片134、135。两个弹簧触片134和135结构相同,均为下部设有半圆形电极槽1343的弹簧面1342和竖直面1341,置入主体131时两弹簧面1342相对。该两个弹性触片为弹性铜质薄片,利用其弹性作用,使T5灯管两端电级插头在弹簧面1342与竖直面1341紧密接触,保证T5灯管正常通电工作。
内芯132为异型体,其前顶面1321置于主体131背面的圆形定位面1316上,前顶面1321的前表面由定位弧面1317和圆形定位面1316定位,前顶面1321的后表面由其后方设置的内芯定位柱1325定位,内芯132上设置有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与主体131底部设置的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适配,
内芯圆柱1326上设置有内芯圆柱缺口1323,该内芯圆柱缺口1323上下通透,且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与内芯圆柱缺口1323全部贯通,可在主体131中部设置的通孔1311中转动,用于插入和旋转T5灯管。
内芯后顶面1324垂直插入后盖133的后盖卡环1332中,以起到更好的定位的作用。
后盖133为片状体,其顶部设置有外凸形后盖底座1331,该外凸形后盖底座1331与主体131的内凹形顶面1318以扣合的方式适配,其下部正中设置有后盖卡环1332,后盖卡环1332与后盖底座1331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同的后盖弹簧挡片卡柱1333,用于卡住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
后盖133下部的后盖卡环1332与主体131后表面下部设置的通孔1311对齐、扣合后,与主体131组合为一整体,并以整体插入的方式置入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且通过主体131顶部两侧设置的主体卡槽1315对接后盖133顶部两侧设置的后盖卡槽1334后与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侧设置的中壳体卡柱1114配合固置为一体。
本发明中转换器1采用PC塑料制作,具有阻燃、防火、环保的功效。转换器1加上T5灯管自身的长度与T8灯管的长度等同,从而使T5灯管可以直接、方便地安装在T8灯管的灯座上。
支架2采用铝合金材料,并经过氧化处理,永不生锈、环保、防燃,支架2内部设有高效的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用以智能调节T5灯管的工作电压,从而启动安装于T8灯座上的T5灯管。
支架2底面22设置有反光层,反光层采用进口纳米反光片,使用寿命长,不氧化,耐磨性高,可以提高照明照度,使得T5灯管的实际照度可达1200l ux,且外观设计新颖,美观。
使用时,将T5灯管两端的电极插头竖直向上,穿过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和外转换接头中壳体底部设置的缺口1106,再将T5灯管旋转90°,使其电极插头刚好置入内转换接头主体131的两个弹簧触片134和135的弹簧面1342部位,并且借助两个弹簧触片的弹性作用,使T5灯管电级插头与两个弹簧触片134和135紧密接触。两个弹簧触片134和135上焊接两根导线,并将其与支架2内的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电性连接,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的引线穿过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的四个直径相同的通孔中的任意两个与外盖12的接线柱1205、1206和电极柱1202、1203电性连通,且通过接线柱1205、1206插入T8灯座中,保障220V市电向T5灯管供电,使其正常工作。
两转换器1与T5灯管间为活动配合,可进行自由装配和拆卸,当T5灯管发生故障时,可方便地将其取下以更换新灯管。
本发明结构简单、轻便,安全性好,易于安装,外形新颖、美观大方,并且具备长余晖、不易损坏,不易氧化、极易清洗、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等诸多优点,为高效节能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故极具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或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方案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包括:支架(2)、T5灯管和两个T8型灯座,所述T8型灯座为通用灯座,所述T5灯管为通用节能灯管,所述支架(2)系截面为梯形的中空薄壁管状体,所述支架(2)内中部设置有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该支架(2)底面(22)设置有反光层,其两内侧面(23)的形状为竖直面与收腰斜面的连通体,其顶面两端的正中对称设置有方形开口(25),其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相同的插接槽(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构造相同的转换器(1),通过所述支架(2)顶部两侧设置的所述插接槽(24),两转换器(1)分别固置在支架(2)的两端,且其固置的方式是插入和卡接,该两个转换器(1)上设置的连接线与所述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与220V市电连通;
所述转换器(1)由外转换接头(11)、外盖(12)和内转换接头(13)构成,内转换接头(13)和外盖(12)与所述外转换接头(11)分别以插接嵌入和扣合及螺接固定的方式构成为一整体,所述外盖(12)扣置于所述外转换接头(11)上部外端,由螺钉固置,所述内转换接头(13)嵌入固置于外转换接头(11)下部壳体内;
所述外转换接头(11)为异形壳状体,由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2)和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构成,三者以一次成型的方式连通为一整壳体,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为中空的异形壳体,其上部为竖直面中空的无底长方体,其中部侧面向下贯通沿两侧收腰,形成前壳体(1102)的两外侧面(1105),其下部与中部垂直贯通,底部成半圆形体,并设置有外转换接头中壳体缺口(1106),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底面中上部设置有成十字交叉形的四个直径相同的通孔:第一通孔(1107)、第二通孔(1108)、第三通孔1109、第四通孔(1110);其中第二通孔(1108)与第四通孔(1110)两孔的中央、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2)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的上中部壳体形状相同,其顶部设置有方形卡扣(1112),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2)设置在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前面的上中部,所述外转换接头前壳体(1102)的两外侧面(1105)形状与所述支架(2)的所述两内侧面(23)形状相同,所述两外侧面(1105)外顶角两侧设置有相同的外转换接头前壳体卡柱(1104),该两外侧面(1105)及两所述前壳体卡柱(1104)以插入和卡接的方式通过所述支架(2)顶部两侧设置的所述插接槽(24)与所述支架(2)组合在一起,所述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为斜置的正方形中空壳体,其四个内顶角为小圆弧状,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设置在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背面的上中部,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底面重合,其周边将所述四个直径相同的通孔(1107-1110)围在其中,所述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四个边框的正中分别对称设置有四个相同的外转换接头后壳体定位柱(1113),其底面正中设置有带有内螺纹孔的小圆柱体(1111),该小圆柱体(1111)带有的内螺纹孔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底面第二通孔(1108)与第四通孔(1110)两孔中央的内螺纹孔相通;
所述外盖(12)为圆形体,其中部背面设置有带有沉孔和螺孔的大圆柱体(1201),该大圆柱体(1201)以套置和螺接的方式固置在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底面正中设置的所述小圆柱体(1111)的外侧,所述大圆柱体(120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同的通孔,通过两个通孔,在所述外盖(12)的正面设置有两个相同的电极柱(1202、1203),在其背面的正中、所述大圆柱体(1201)的两侧装设有两个相同的接线柱(1205、1206),所述两个相同的接线柱(1205、1206)与所述两个相同的电极柱(1202、1203)电性连通,所述大圆柱体(1201)的正上方设置有外盖小圆弧形定位柱(1204),该大圆柱体(1201)与所述两个接线柱(1205、1206)之间的弧形连线上设置有第一卡柱(1207)、第二卡柱(1208)、第三卡柱(1209)和第四卡柱(1210),该四个卡柱的结构相同;
所述内转换接头(13)由主体(131)、内芯(132)、后盖(133)和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组合为一体,并以整体插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并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构成为一体,所述主体(131)为异形壳状体,所述内芯(132)为带缺口的丁字形体,所述后盖(133)为带有后盖卡环(1332)的异形片状体,所述内芯(132)以插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131)内,所述后盖(133)以扣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131)的后表面,两个弹簧触片(134、135)分别以卡接的方式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131)壳体底部内的左右两侧,主体(131)为中空的倒拱门形壳状体,其顶部设置为内凹形顶面(1318),所述内凹形顶面(1318)内侧面的正中设置有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所述主体(131)底部正中设置有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的两侧形成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延伸柱(1314),所述主体(131)背面下部设置有通孔(1311),所述主体(131)背面下部设置的通孔(1311)的外周设置有圆形定位面(1316),所述圆形定位面(1316)的上部形成定位弧面(1317),所述主体(131)顶部两侧设置有主体卡槽(1315);
所述内芯(132)为由内芯前顶面(1321)、内芯后顶面(1324)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内芯圆柱(1326)构成的丁字形体,所述内芯前顶面(1321)的后方设置有内芯定位柱(1325),所述内芯前顶面(1321)上设置有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所述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与所述主体(131)底部设置的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适配,所述内芯圆柱(1326)上设置有内芯圆柱缺口(1323),该内芯圆柱缺口(1323)上下通透,且所述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与所述内芯圆柱缺口(1323)全部贯通,所述后盖(133)为片状体,其顶部设置有外凸形后盖底座(1331),其顶部两侧设置有后盖卡槽(1334),该外凸形后盖底座(1331)与所述主体(131)的内凹形顶面(1318)以对接的方式吻合,且所述外盖卡槽(1334)与所述主体卡槽(1315)结合的长度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01)内侧设置的中壳体卡柱(1114)长度相同,所述后盖(133)下部正中设置有后盖卡环(1332),所述后盖卡环(1332)与所述后盖底座(1331)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同的后盖弹簧挡片卡柱(1333),所述内芯后顶面(1324)垂直插入所述后盖(133)的所述后盖卡环(1332)中,所述后盖(133)以所述后盖卡环(1332)与所述主体(131)后表面下部设置的所述通孔(1311)对齐和扣合的方式与所述主体(131)组合为一整体,此组合的一整体以插入的方式置入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并通过所述主体(131)顶部两侧设置的主体卡槽(1315)对接所述后盖(133)顶部两侧设置的后盖卡槽(1334)后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侧设置的中壳体卡柱(1114)固置为一体;
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结构相同,均为V字形弹性体,其一侧为竖直平面(1341),另一侧为弹簧面(1342),所述弹簧面(1342)的下侧设置有半圆形电极槽(1343),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的两个所述半圆形电极槽(1343)形成的圆形空间与所述内转换接头(13)主体(131)下部的所述通孔(1311)适配,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以沿所述主体(131)壳体内壁两侧嵌入和卡接的方式对称放置于所述内转换接头(13)的所述主体(131)内壁的两侧、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与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延伸柱(1314)之间。
2.制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该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制作模具
②、制作产品零件
③、将零件组装为一整体:
将装有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的内转换接头(13)通过所述主体(131)顶部两侧设置的主体卡槽(1315)对接所述后盖(133)顶部两侧设置的后盖卡槽(1334),并与所述外转换接头中壳体(1101)内侧设置的中壳体卡柱(1114)固置为一体后,插入并固置于外转换接头(11)的下部,用螺钉穿过所述外盖(12)带有沉孔和螺孔的大圆柱体(1201)和后壳体正中带有内螺纹孔的小圆柱体(1111)将所述外盖(12)固置于所述外转换接头(11)的后部组装为一个转换器(1);
④、将两个相同的转换器(1)的前壳体(1102)通过所述方形卡扣(1112)插入所述支架(2)的两端,装有转换器(1)的所述支架(2)通过所述外盖(12)上的电极柱(1202、1203)装入所述T8型灯管的灯座上。
3.制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零件组装为一整体即将上述已制备完成的零件按以下顺序组装为转换器(1):
A、组装内转换接头(13)
①、将两个所述弹簧触片(134、135)沿所述主体(131)壳体内壁两侧分别放置于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与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延伸柱(1314)之间,并在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上分别焊接两根导线,
②、在所述内转换接头(13)主体(131)的背面,将所述内转换接头内芯(132)垂直插入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131)的通孔(1311)内,使所述内转换接头内芯(132)的前顶面(1321)与所述圆形定位面(1316)和所述定位弧面(1317)的表面完全重合,且所述内芯前顶面缺口(1322)与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缺口(1313)完全重合,
③、将所述内转换接头后盖(133)扣置在所述内转换接头(13)所述主体(131)的前表面,使所述后盖(133)顶部前凸形的后盖底座(1331)与所述内转换接头(13)主体(131)的所述内凹形顶面(1318)对齐,所述内转换接头内芯(132)的所述内芯后顶面(1324)置入所述后盖卡环(1332)之中,所述内转换接头主体挡片(1312)插置入两所述后盖弹簧挡片卡柱(1333)之中,并将上述由所述主体(131)、内芯(132)和所述后盖(133)和两个弹簧触片(134,135)组合的所述内转换接头(13)整体通过所述主体卡槽(1315)和后盖卡槽(1334)固置插入所述外转换接头(11)的中壳体(1101)内侧的中壳体卡柱(1114)之上,
B、通过套置在一起的带有螺孔和沉孔的大圆柱体(1201)和外转换接头后壳体(1103)底面设置的所述小圆柱体(1111)用螺钉将所述外盖(12)和所述外转换接头(11)、安装为一所述转换器(1)整体,
C、将本权利要求步骤A中的步骤①在所述两个弹簧触片(134、135)上分别焊接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到所述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电子镇流系统(21)的相应位置上,
D、将所述转换器(1)整体通过所述外盖(12)设置的所述电极柱(1202、1203)安装于所述T8型灯管的灯座上。
CN2009102444843A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1769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44843A CN101769456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44843A CN101769456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9456A CN101769456A (zh) 2010-07-07
CN101769456B true CN101769456B (zh) 2013-11-27

Family

ID=4250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444843A Active CN101769456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94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6808A (zh) * 2018-04-17 2018-09-07 华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Led柜内照明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7067Y (zh) * 2004-07-28 2005-08-10 东莞亨圃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日光灯灯座转换头
CN2754242Y (zh) * 2004-11-23 2006-01-25 中山市小榄镇富东电器厂 日光灯支架转换结构
CN101174749A (zh) * 2006-11-01 2008-05-07 上海甲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t8灯座转接t5灯管的外扣式变角度灯脚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7067Y (zh) * 2004-07-28 2005-08-10 东莞亨圃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日光灯灯座转换头
CN2754242Y (zh) * 2004-11-23 2006-01-25 中山市小榄镇富东电器厂 日光灯支架转换结构
CN101174749A (zh) * 2006-11-01 2008-05-07 上海甲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t8灯座转接t5灯管的外扣式变角度灯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9456A (zh) 201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4362A (zh) 一种旋转壁灯
CN101769456B (zh)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5383540U (zh) 一种双光源环形led灯
CN205069046U (zh) 一种双面显示吊装的消防疏散指示灯
CN104180226A (zh) 一种可拆装的led灯管
CN201535446U (zh) Led灯泡
CN204141428U (zh) Led庭院灯
CN201575353U (zh) 一种智能节能灯转换装置
CN212746298U (zh) 一种led智能吸顶灯
CN202675107U (zh) Led天花灯
CN203743943U (zh) 一种分体式led日光灯
CN105371171A (zh) 一种插座快接式节能led筒灯
CN201359212Y (zh) Led日光灯管
CN205137092U (zh) 一种嵌入式led平面灯灯具
CN201672287U (zh) Led照明筒灯
CN209819308U (zh) 一种无螺丝外露的立杆轨道灯
CN201715331U (zh) 一种双光源节能灯泡
CN203924542U (zh) 建筑用装饰板
CN201197677Y (zh) 卫浴整体房/蒸汽房的顶盖
CN212961093U (zh) 一种双向led洗墙灯
CN219623922U (zh) 一种点光源线条灯
CN201964363U (zh) 可扩展led灯
CN21613184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模块化吸顶灯
CN202733507U (zh) 一种led灯
CN202454518U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节能灯灯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LI

Effective date: 201508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28

Address after: 100081, C, 7 block, Webb times center, 17 South Avenu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71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ding Hengy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C, 7 block, Webb times center, 17 South Avenu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71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ongding Hengy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Li Li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71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Seahawks Road, No. 903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ding Hengy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C, 7 block, Webb times center, 17 South Avenu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71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ongding Hengye Technology Co.,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71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Seahawks Road, No. 903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dinghengy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0071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Seahawks Road, No. 903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ongding Hengy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