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4490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490B
CN101754490B CN2008102403124A CN200810240312A CN101754490B CN 101754490 B CN101754490 B CN 101754490B CN 2008102403124 A CN2008102403124 A CN 2008102403124A CN 200810240312 A CN200810240312 A CN 200810240312A CN 101754490 B CN101754490 B CN 101754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rameter
quantization parameter
sending device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403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4490A (zh
Inventor
于洋
王映民
石蕊
王利利
张连栋
刘晓琳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8102403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4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4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降低RRU与BBU之间传输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了Ir接口的带宽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的方法包括: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述数据发送装置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的方法能够降低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进而降低对于Ir接口的带宽资源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TD-SCDMA基带拉远系统中的NodeB(基站设备)为分布式基站设备,如图1A所示,该分布式基站设备包括BBU(Base Band Unit,基带装置)和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装置),BBU和RRU之间通常使用光纤连接。一个BBU可以和一个RRU通过一对光纤连接,为了满足系统扩容和网络结构多样性的要求,Ir接口(BBU与RRU之间的接口)协议对BBU与RRU之间连接进行了扩展,包括多个RRU服务于同一个BBU与该BBU之间的星型连接、链型连接以及环型连接等不同的连接方式。 
Ir接口协议支持BBU和RRU之间所有有效数据的传输,但是BBU和RRU之间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很庞大,以LTE(Long Time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20MHz带宽系统为例,在LTE 20MHz带宽系统中,基带信号采样率为30.72Mhz,量化分辨率为16bit,那么在2个天线情况下的空中接口速率:30.72M×32bit×2天线×(10/8)=2.4576Gbps。如果采用8个天线接收,所需基带传输速率为8个天线情况下的空中接口速率:30.72M*32bit×8天线×(10/8)=9.8304Gbps。下行的采样速率与上行相同,也需要同样的传输速率才能传输基带处理所需的数据。因此,RRU和BBU之间需要传输的大量数据,使得RRU和BBU之间必须增加传输线路,从而导致了系统的实现复杂度和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降低RRU与BBU之间传输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了Ir接口的带宽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包括: 
数据发送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幅度和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确定自动增益控制AGC因子,并根据所述AGC因子对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的方法包括: 
数据接收装置通过Ir接口接收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进行量化处理后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量化参数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使用的量化参数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通过Ir接口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数据接收装置,用于通过Ir接口接收数据,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幅度和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确定AGC因子,并根据所述AGC因子对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量化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Ir接口接收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进行量化处理后的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量化参数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使用的量化参数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 量化处理;所述数据发送装置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由于BBU和RRU之间传输的数据量大幅减少,因此大大降低了BBU和RRU之间Ir接口的带宽资源需求,从而也降低了系统实现的难度及成本,提高了整个传输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的分布式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装置是BBU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接收装置是BBU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BBU和RRU传输数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接收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从而降低了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进而降低了对于Ir接口的带宽资源需求。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装置10和数据接收装置20。 
数据发送装置10,用于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使量化处理后的数据的数据量降低,通过Ir接口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根据设定的时间,确定需要发送的数据,比如设定的时间为s,则 将在s内得到的数据作为需要发送的数据。 
数据接收装置20,用于通过Ir接口接收数据,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如果数据发送装置10是BBU(Base Band Unit,基带装置),则数据接收装置20是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单元),即下行传输; 
如果数据发送装置10是RRU,则数据接收装置20是BBU,即上行传输。 
如图2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装置包括:量化模块100和发送模块110。 
量化模块100,用于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使量化处理后的数据的数据量降低。 
其中,量化模块100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有两种量化方式: 
第一种是根据量化参数直接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第二种是根据设置的转换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然后按照高位到低位的顺序,保留量化的数据的比特位。 
第二种方式要求转换参数大于量化参数,保留的数据的比特位数等于量化参数。 
比如转换参数为16比特,量化参数为X,则第二种方式是将数据量化为16比特,在从16比特中截取高端M比特。较佳的,为了数据准确性,对于舍去的部分,即(16-M)比特,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方式进行处理。 
比如转换为二进制的数为0.11010111,舍去的M比特转换为二进制位0111,由于0111的十进制的数不能四舍五入,所以0.11010111最后为0.1101。 
转换为二进制的数为0.11011011,舍去的M比特转换为二进制位1011,由于1011的十进制的数能四舍五入,所以0.11011011最后为0.111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量化处理为均匀量化处理,则量化参数为量化因子; 
如果量化处理为非线性量化处理,则量化参数为压缩参数。
对于均匀量化处理可以不改变各个子帧时域数据的处理模式,而是将量化比特数降低,可以有效减少数据量。 
比如:对于8天线、带宽20M的网络,要求Ir接口的传送速率为9.8304Gbps。如果量化因子为9比特,则数据压缩比例为9/16=0.5625,这样Ir接口的传送速率会从9.8304Gbps降低到5.5296Gbps,从而可以有效减小Ir接口的传送速率。 
对于非线性量化处理可以使用u律或A律进行处理。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模块120。 
控制模块120,用于在量化模块100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之前,根据预先设定的幅度和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确定AGC因子(Automatic Gain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并根据AGC因子对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具体的,控制模块120将预先设定的幅度除以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得到AGC因子,将每个数据都乘以AGC因子。 
则发送模块110在发送数据之前将控制模块120确定的AGC因子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 
其中,AGC因子也可以同数据一起发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量化处理为均匀量化处理,则自动增益控制处理为数字自动增益控制处理; 
如果量化处理为非线性量化处理,则自动增益控制处理为模拟自动增益控制处理。 
具体的,控制模块120根据AGC因子,对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控制,避免数据的信号幅度过大或过小,而造成量化处理后带来比较大的量化噪声,使得检测性恶化。 
发送模块110,用于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如图2B所示,如果本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是BBU,则BBU还可以进 一步包括:第一量化参数确定模块130。 
第一量化参数确定模块130,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 
其中,资源配置包括天线数量和带宽。 
比如天线数量为8,带宽为20M的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9; 
天线数量为2,带宽为20M的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16。 
当前的天线数量为2,带宽为20M,则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16。 
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BBU确定了量化参数后,需要将量化参数通知数据接收装置,所以第一量化参数确定模块130还用于: 
将确定的量化参数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即RRU)发送。 
具体的,可以将量化参数置于控制信令中,通过Ir接口向RRU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数据发送装置是RRU,则数据发送装置中的量化参数是由数据接收装置(即BBU)发送的。 
如图3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200和第一处理模块210。 
接收模块200,用于通过Ir接口接收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进行量化处理后的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210,用于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第一处理模块210还用于: 
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前,根据收到的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自动增益控制AGC因子,对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具体的,第一处理模块210将每个数据都除以AGC因子。 
其中,量化参数与数据发送装置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使用的量化参数相 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比较参数和量化参数有三种比较结果。 
第一种:在量化参数等于比较参数时,发送收到的数据。 
第二种:在量化参数小于比较参数时,对收到的数据补充比特位,并发送补充后的数据; 
其中,补充的比特位数等于比较参数和量化参数的差值。 
比如:比较参数为16,量化参数为8,则在收到的数据后添加(16-8)=8比特的0,即增加8比特位的0,也就是8个0。 
第三种:在量化参数大于比较参数时,按照低位到高位的顺序,删除收到的数据的比特位,并发送补充后的数据; 
其中,删除的比特位数等于量化参数和比较参数的差值。 
比如:比较参数为8,量化参数为16,则删除收到的数据的最后8比特数据,即删除最后8比特位。 
则本实施例数据接收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处理模块220。 
第二处理模块220,用于对收到的来自第一处理模块210的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其中,如果数据接收装置为BBU,则比较参数为基带处理比特数,第二处理模块220为基带处理模块,进行的相应处理为基带处理; 
如果数据接收装置为RRU,则比较参数为数模转换参数,第二处理模块220为数模转换模块,进行的相应处理为数模转换处理,参见图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带处理比特数是根据基带处理模块的处理能力决定的,比如基带处理模块能够处理16比特的数据,则基带处理比特数为16; 
相应的,数模转换参数是根据数模转换模块的处理能力决定的,比如数模转换模块能够处理16比特的数据,则数模转换参数为16。 
如图3B所示,如果本实施例的数据接收装置是BBU,则BBU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量化参数确定模块230。
第二量化参数确定模块230,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 
其中,资源配置包括天线数量和带宽。 
比如天线数量为8,带宽为20M的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9; 
天线数量为2,带宽为20M的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16。 
当前的天线数量为2,带宽为20M,则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16。 
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BBU确定了量化参数后,需要将量化参数通知数据接收装置,所以第二量化参数确定模块230还用于: 
在数据发送装置(即RRU)发送数据之前,将确定的量化参数通过Ir接口向数据发送装置发送。 
具体的,可以将量化参数置于控制信令中,通过Ir接口向RRU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数据接收装置是RRU,则数据接收装置中的量化参数是由数据发送装置(即BBU)发送的。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BBU和RRU传输数据示意图中,上行数据处理过程是RRU向BBU发送数据;下行数据处理过程是BBU向RRU发送数据。 
对于上行数据处理过程: 
RRU包括射频/中频模块1、量化模块100、发送模块110和控制模块120。 
其中,射频/中频模块1对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转换为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120; 
控制模块120根据确定的AGC因子对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AGC,发送给量化模块100; 
量化模块100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发送给发送模块110; 
发送模块110通过Ir接口将数据和AGC因子发给BBU。 
BBU包括接收模块200、量化接收模块(即第一处理模块)210和基带处 理模块(即第二处理模块)220。 
其中,接收模块200通过Ir接口接收来自RRU的数据,并将数据发给量化接收模块210; 
量化接收模块210根据确定的AGC因子,对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AGC,并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发送给基带处理模块220; 
基带处理模块220对数据进行基带处理。 
对于下行数据处理过程: 
BBU包括基带处理模块2、量化模块100、发送模块110和控制模块120。 
其中,基带处理模块2与基带处理模块220功能类似,区别在于基带处理模块220应用在上行数据处理,基带处理模块2应用在下行数据处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基带处理模块2和基带处理模块220作为一个功能模块。 
基带处理模块2对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将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120; 
控制模块120根据确定的AGC因子对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AGC,发送给量化模块100; 
量化模块100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发送给发送模块110; 
发送模块110通过Ir接口将数据和AGC因子发给RRU。 
RRU包括射频/中频模块3、接收模块200、量化接收模块(即第一处理模块)210和数模转换模块(即第二处理模块)220。 
其中,射频/中频模块1与射频/中频模块3功能类似,区别在于射频/中频模块1应用在上行数据处理,射频/中频模块3应用在下行数据处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射频/中频模块1和射频/中频模块3作为一个功能模块。 
接收模块200通过Ir接口接收来自BBU的数据,并将数据发给量化接收模块210; 
量化接收模块210根据确定的AGC因子,对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AGC, 并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发送给数模转换模块220; 
数模转换模块220对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给射频/中频模块3; 
射频/中频模块3将模拟信号通过天线发送。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数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500、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使量化处理后的数据的数据量降低。 
其中,根据设定的时间,确定需要发送的数据,比如设定的时间为s,则将在s内得到的数据作为需要发送的数据。 
步骤501、数据发送装置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步骤500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数据发送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幅度和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确定AGC因子,并根据AGC因子对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具体的,数据发送装置将预先设定的幅度除以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得到AGC因子,将每个数据都乘以AGC因子。 
则步骤501中,数据接收装置在发送数据之前,将确定的AGC因子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 
其中,AGC因子也可以同数据一起发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量化处理为均匀量化处理,则自动增益控制处理为数字自动增益控制处理; 
如果量化处理为非线性量化处理,则自动增益控制处理为模拟自动增益控制处理。 
具体的,数据接收装置根据AGC因子,对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控制,避免数据的信号幅度过大或过小,而造成量化处理后带来比较大的量化噪声,使得检测性恶化。 
其中,步骤500中,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有两种量化方式:
第一种是根据量化参数直接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第二种是根据设置的转换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然后按照高位到低位的顺序,保留量化的数据的比特位。 
第二种方式要求转换参数大于量化参数,保留的数据的比特位数等于量化参数。 
比如转换参数为16比特,量化参数为X,则第二种方式是将数据量化为16比特,在从16比特中截取高端M比特。较佳的,为了数据准确性,对于舍去的部分,即(16-M)比特,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方式进行处理。 
比如转换为二进制的数为0.11010111,舍去的M比特转换为二进制位0111,由于0111的十进制的数不能四舍五入,所以0.11010111最后为0.1101。 
转换为二进制的数为0.11011011,舍去的M比特转换为二进制位1011,由于1011的十进制的数能四舍五入,所以0.11011011最后为0.111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量化处理为均匀量化处理,则量化参数为量化因子; 
如果量化处理为非线性量化处理,则量化参数为压缩参数。 
对于均匀量化处理可以不改变各个子帧时域数据的处理模式,而是将量化比特数降低,可以有效减少数据量。 
比如:对于8天线、带宽20M的网络,要求Ir接口的传送速率为9.8304Gbps。如果量化因子为9比特,则数据压缩比例为9/16=0.5625,这样Ir接口的传送速率会从9.8304Gbps降低到5.5296Gbps,从而可以有效减小Ir接口的传送速率。 
对于非线性量化处理可以使用u律或A律进行处理。 
如果本实施例发送数据的方法中,数据发送装置是BBU,则设置的量化参数是根据下列步骤确定的: 
根据预先设定的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
其中,资源配置包括天线数量和带宽。 
比如天线数量为8,带宽为20M的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9; 
天线数量为2,带宽为20M的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16。 
当前的天线数量为2,带宽为20M,则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16。 
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BBU在确定了量化参数后,需要将确定的量化参数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即RRU)发送。 
具体的,可以将量化参数置于控制信令中,通过Ir接口向RRU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数据发送装置是RRU,则数据发送装置中的量化参数是由数据接收装置(即BBU)发送的。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接收数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600、数据接收装置通过Ir接口接收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进行量化处理后的数据。 
步骤601、数据接收装置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步骤600和步骤601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数据接收装置根据收到的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自动增益控制AGC因子,对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具体的,数据接收装置将每个数据都除以AGC因子。 
其中,量化参数与数据发送装置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使用的量化参数相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601中的比较参数和量化参数有三种比较结果。 
第一种:在量化参数等于比较参数时,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 
第二种:在量化参数小于比较参数时,对收到的数据补充比特位,并对补充后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补充的比特位数等于比较参数和量化参数的差值。 
比如:比较参数为16,量化参数为8,则在收到的数据后添加(16-8)=8比特的0,即增加8比特位的0,也就是8个0。 
第三种:在量化参数大于比较参数时,按照低位到高位的顺序,删除收到的数据的比特位,并对补充后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删除的比特位数等于量化参数和比较参数的差值。 
比如:比较参数为8,量化参数为16,则删除收到的数据的最后8比特数据,即删除最后8比特位。 
其中,如果数据接收装置为BBU,则比较参数为基带处理比特数,接收处理为基带处理; 
如果数据接收装置为RRU,则比较参数为数模转换参数,接收处理为数模转换处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带处理比特数是根据基带处理能力决定的,比如基带处理时能够处理16比特的数据,则基带处理比特数为16; 
相应的,数模转换参数是根据数模转换处理能力决定的,比如数模转换时能够处理16比特的数据,则数模转换参数为16。 
如果本实施例接收数据的方法中,数据接收装置是BBU,则设置的量化参数是根据下列步骤确定的: 
根据预先设定的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 
其中,资源配置包括天线数量和带宽。 
比如天线数量为8,带宽为20M的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9; 
天线数量为2,带宽为20M的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16。 
当前的天线数量为2,带宽为20M,则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为16。 
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BBU确定了量化参数后,在数据发送装置(即RRU)发送数据之前,将确定的量化参数通过Ir接口向RRU发送。 
具体的,可以将量化参数置于控制信令中,通过Ir接口向RRU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数据接收装置是RRU,则数据接收装置中的量化参数是由数据发送装置(即BBU)发送的。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述数据发送装置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由于BBU和RRU之间传输的数据量大幅减少,因此大大降低了BBU和RRU之间Ir接口的带宽资源需求,从而也降低了系统实现的难度及成本,提高了整个传输系统的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数据发送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幅度和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确定自动增益控制AGC因子,并根据所述AGC因子对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将确定的AGC因子通过Ir接口向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包括: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根据设置的转换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所述转换参数大于所述量化参数;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按照高位到低位的顺序,保留量化的数据的比特位,保留的所述数据为量化处理后的数据,其中,保留的所述数据的比特位数等于量化参数。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量化处理为均匀量化处理,则所述量化参数为量化因子;
如果所述量化处理为非线性量化处理,则所述量化参数为压缩参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为基带装置BBU,所述量化参数是根据下列步骤确定的: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将确定的量化参数通过Ir接口向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发送。
7.一种数据接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数据接收装置通过Ir接口接收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进行量化处理后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量化参数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使用的量化参数相同;
其中,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在所述量化参数等于所述比较参数时,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在所述量化参数小于所述比较参数时,对收到的数据补充比特位,并对补充后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其中,补充的比特位数等于所述比较参数和所述量化参数的差值;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在所述量化参数大于所述比较参数时,按照低位到高位的顺序,删除收到的数据的比特位,并对删除后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其中,删除的比特位数等于所述量化参数和所述比较参数的差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到数据之后,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前还包括: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根据收到的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自动增益控制AGC因子,对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为基带装置BBU,所述比较参数为基带处理比特数,所述接收处理为基带处理;
如果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为远端射频装置RRU,所述比较参数为数模转换参 数,所述接收处理为数模转换处理。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为BBU,所述量化参数是根据下列步骤确定的: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所述资源配置包括天线数量和带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在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数据之前,将确定的量化参数通过Ir接口向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
12.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通过Ir接口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数据接收装置,用于通过Ir接口接收数据,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根据比较结果,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在所述量化参数等于所述比较参数时,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在所述量化参数小于所述比较参数时,对收到的数据补充比特位,并对补充后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其中,补充的比特位数等于所述比较参数和所述量化参数的差值;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在所述量化参数大于所述比较参数时,按照低位到高位的顺序,删除收到的数据的比特位,并对删除后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其中,删除的比特位数等于所述量化参数和所述比较参数的差值。
13.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幅度和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确定AGC因子,并根据所述AGC因子对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量化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量化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Ir接口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在发送数据之前将控制模块确定的所述AGC因子通过Ir接口向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发送。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化模块用于:
根据设置的转换参数,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量化,按照高位到低位的顺序,保留量化的数据的比特位,保留的所述数据为量化处理后的数据;
其中,所述转换参数大于所述量化参数,保留的所述数据的比特位数等于量化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量化处理为均匀量化处理,则所述量化参数为量化因子;
如果所述量化处理为非线性量化处理,则所述量化参数为压缩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为基带装置BBU,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包括:
第一量化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化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
将确定的量化参数通过Ir接口向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发送。
19.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Ir接口接收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进行量化处理后的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设置的比较参数和设置的量化参数进行比较,在所 述量化参数等于所述比较参数时,发送收到的数据;在所述量化参数小于所述比较参数时,对收到的数据补充比特位,并发送补充后的数据,其中,补充的比特位数等于所述比较参数和所述量化参数的差值;在所述量化参数大于所述比较参数时,按照低位到高位的顺序,删除收到的数据的比特位,并发送删除后的数据,其中,删除的比特位数等于所述量化参数和所述比较参数的差值,所述量化参数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所使用的量化参数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
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前,根据收到的来自数据发送装置的自动增益控制AGC因子,对数据的信号幅度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为基带装置BBU,所述比较参数为基带处理比特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进行的相应处理为基带处理;
如果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为远端射频装置RRU,所述比较参数为数模转换参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进行的相应处理为数模转换处理。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为BBU,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还包括:
第二量化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资源配置和量化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资源配置对应的量化参数。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量化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数据之前,将确定的量化参数通过Ir接口向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 
CN2008102403124A 2008-12-17 2008-12-17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1754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03124A CN101754490B (zh) 2008-12-17 2008-12-17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03124A CN101754490B (zh) 2008-12-17 2008-12-17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490A CN101754490A (zh) 2010-06-23
CN101754490B true CN101754490B (zh) 2012-11-07

Family

ID=4248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403124A Active CN101754490B (zh) 2008-12-17 2008-12-17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4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069B (zh) * 2011-06-07 2018-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及基站侧上行数据压缩方法
CN102340823B (zh) * 2011-10-08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相正交数据压缩方法和装置
CN103138868B (zh) * 2011-11-22 2016-06-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Lte系统中数据处理方法
CN102833000B (zh) * 2012-08-14 2015-06-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105133A (zh) * 2013-04-07 2014-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基站及分布式基站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0774B (zh) * 2014-10-23 2018-02-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基站的通信的方法和通信系统
JP2017028555A (ja) * 2015-07-24 2017-0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圧縮装置,データ圧縮方法,データ圧縮プログラム
CN106550397B (zh) * 2015-09-17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无线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85184B (zh) * 2019-06-12 2024-03-29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量化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0596672B (zh) * 2019-10-21 2022-10-28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制导雷达窄波束展宽的测角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996A (zh) * 2001-10-17 2005-03-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分配时间期间选择用于传输的最优发送格式
CN101188585A (zh) * 2006-11-17 2008-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带信号传输中数据采样率变换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212247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线器、信号合路方法以及rtwp的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996A (zh) * 2001-10-17 2005-03-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分配时间期间选择用于传输的最优发送格式
CN101188585A (zh) * 2006-11-17 2008-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带信号传输中数据采样率变换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212247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线器、信号合路方法以及rtwp的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490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4490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6576393B (zh) 增强的远程无线电头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7398106B2 (en) Dynamic readjustment of power
CN102075467B (zh) 同相正交信号iq数据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02255692A (zh)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和设备
CN10597958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高效前传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283300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2340823A (zh) 一种同相正交数据压缩方法和装置
US11627497B2 (en) Front-haul rate reduction for use in a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US9118418B2 (en) High speed data serial connection interface apparatus, CPRI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CN1199486C (zh) 一种直放站的远程维护方法及装置
CN108429713B (zh)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及装置
EP1492367A4 (en) Radio network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280168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分布式基站
CN104105133A (zh) 分布式基站及分布式基站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4922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919553B1 (en)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and signal retur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08781454A (zh) 比特块大小确定方法及设备
Suzuki et al. Software radio base and personal station prototypes
CN100423480C (zh) 基站和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11447629A (zh) 基于在轨可重构信道编解码技术
CN103428144A (zh)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428721A (zh)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821069A (zh) 基站及基站侧上行数据压缩方法
CN111934698B (zh) 一种射频信号接收方法、射频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