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3424A -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3424A
CN101753424A CN200810219540A CN200810219540A CN101753424A CN 101753424 A CN101753424 A CN 101753424A CN 200810219540 A CN200810219540 A CN 200810219540A CN 200810219540 A CN200810219540 A CN 200810219540A CN 101753424 A CN101753424 A CN 101753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data
router
couple
map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9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3424B (zh
Inventor
何诚
项炎平
张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195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3424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2475 priority patent/WO2010060304A1/zh
Priority to EP09828565A priority patent/EP2288089A4/en
Publication of CN101753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424A/zh
Priority to US12/982,551 priority patent/US873096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3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25Updating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routers, e.g. fish-eye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包括: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数据;根据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将终端的身份、本地位置和全局位置完全分离,解决了当前Internet所面临的路由表膨胀及可扩展性问题,在不改动终端及地址协议栈的情况下,实现了终端数据的发送,并采用分层映射服务设计,可减少本地、全局存储信息的容量,加快查询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Internet路由与寻址构架基于单一的IP地址空间,数据的路由与会话采用同一IP地址标识,这限制了Internet的可扩展性,使得移动性管理复杂化。经过多年的讨论,学术界和工业界普遍认为分离节点的身份标识(ID,identity)和位置标识(Locator)将有助于解决目前Internet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目前,利用分离终端(节点)的身份标识(ID)和位置标识(Locator)所带来的便利,业界已经给出了很多种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各有特色和偏重点,但是对网络的整体性考虑不足,在实现的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系统、一种接入路由器、一种边界路由器以及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在不改动终端及地址协议栈的情况下,利用分离终端身份和位置的方式实现了终端数据的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系统,用于发送终端以身份地址作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发送的数据,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路由器和至少一个边界路由器,
所述接入路由器,用于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设备的通信隧道,根据以所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的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其中,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边界路由器,用于配置全局位置地址和本地位置地址,并以所述配置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外设备的通信隧道,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根据以所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或全局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的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其中,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全局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界路由器,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所述接入路由器的域内通信地址;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查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
路由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对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的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接收到数据的发送路由;
路由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发送路由,并根据所述隧道建立模块建立的隧道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界路由器,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全局位置地址作为域外通信地址,并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作为域内通信地址;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并以所述配置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外设备的通信隧道,配置本地位置地址,并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查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或查询全局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全局位置地址;
路由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对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或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的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接收到数据的发送路由;
路由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发送路由,并根据所述隧道建立模块所建立的隧道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数据;
根据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发送路由;
发送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移动性管理方法,包括:
终端从初始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内移动到位于相同域的当前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
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与所述初始接入路由器以本地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信隧道用于发送所述终端的数据。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移动性管理方法,包括:
终端从初始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中移动到当前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
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以全局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信隧道用于发送所述终端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将终端的身份、本地位置和全局位置完全分离,解决了当前Internet所面临的路由表膨胀及可扩展性问题,在不改动终端及地址协议栈的情况下,实现了终端数据的发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架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系统中接入路由器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系统中边界路由器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发生域内移动时的数据通信系统的另一架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发生域内移动时的数据通信系统的另一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系统的架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现中,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路由器和至少一个边界路由器,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身份地址与位置地址分离的架构,并将网络划分为域,在域内接入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采用本地位置地址进行通信,同时边界路由器采用全局位置地址及进行域间通信,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接入路由器11、边界路由器12、接入路由器13、边界路由器21以及接入路由器22,其中接入路由器11、接入路由器13以及边界路由器12位于域1中,用于管辖域1中的终端(终端10和终端30)的数据发送,而接入路由器22和边界路由器21位于域2中,用于管辖域2中的终端(终端20)的数据发送。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接入路由器(接入路由器11、接入路由器13或接入路由器22),除具有接入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外,配置本地位置地址(LL,Local Locator),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设备的通信隧道,当接收到数据时,根据以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ID,Identifier)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的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其中,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而边界路由器(边界路由器12或边界路由器21),除具有边界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外,还配置全局位置地址(GL,Global Locator),并以所述配置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外设备的通信隧道,配置本地位置地址,并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当接收数据时,根据以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或全局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的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其中,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全局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实现中,所述本地位置地址和所述全局位置地址可为现有的IPv4/IPv6地址。
进一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路由器(接入路由器11或接入路由器13或接入路由器22)包括配置模块201、隧道建立模块202、接收模块203、查询模块205、路由确定模块207以及路由发送模块209,其中:
所述配置模块201,用于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所述接入路由器的域内通信地址;
所述隧道建立模块202,用于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比如,图1中的接入路由器11与终端10、边界路由器12、边界路由器21均可建立通信隧道。
所述接收模块203,用于接收数据;具体实现中,接收模块203所接收的数据可来自终端(比如,图1中的接入路由器11可接收终端10发送的数据)、也可来自位于相同域的边界路由器(比如,图1中的接入路由器11可接收到边界路由器12从域2中接收到需要发送给终端10的数据),也可来自位于相同域的其他接入路由器(比如,图1中的接入路由器11可接收接入路由器13发送的数据)。
所述查询模块205,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203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
所述路由确定模块207,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205对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的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接收到数据的发送路由;具体的,所述路由确定模块207进一步包括第一路由确定模块2071和第二路由确定模块2073,其中:所述第一路由确定模块2071,用于当所述查询模块205查询确定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有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接入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确定模块2073,用于当所述查询模块205查询确定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没有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与所述接入路由器位于相同域,并与所述接入路由器绑定的边界路由器。
所述路由发送模块209,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确定模块207所确定的发送路由,并根据所述隧道建立模块建立的隧道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具体的,当所述路由确定模块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接入路由器,所述路由发送模块209通过二者间建立的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比如,当接入路由器11的路由确定模块207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所述接入路由器13的本地位置地址时,路由发送模块209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入路由器13,源地址为所述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接入路由器13的本地位置地址。而当路由确定模块207查询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没有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时,所述路由发送模块209通过通信隧道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接入路由器11发送到与其绑定的边界路由器12,源地址为所述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边界路由器12的本地位置地址。
进一步,本实施例接入路由器还可包括信息更新模块,用于当终端进入所述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或者离开所述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时,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并将更新结果通知与所述接入路由器位于相同域的边界路由器。比如,图1中终端10离开所述接入路由器11所管辖范围,进入所述接入路由器13所管辖范围时,所述接入路由器11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并将更新结果通知与所述接入路由器位于相同域的边界路由器12。
相应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边界路由器(边界路由器12或边界路由器21)包括配置模块301、隧道建立模块302、接收模块303、查询模块305、路由确定模块307以及路由发送模块309,其中:
所述配置模块301,用于配置全局位置地址作为域外通信地址,并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作为域内通信地址;
所述隧道建立模块302,用于并以所述配置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外设备的通信隧道,配置本地位置地址,并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比如,图1中的边界路由器12与接入路由器11和接入路由器13间以本地位置地址建立通信隧道,与边界路由器21以全局位置地址建立通信隧道。
所述接收模块303,用于接收数据;具体实现中,边界路由器可接收来自相同域的接入路由器发送的数据(比如,图1中边界路由器12接收到所述接入路由器11发送的数据)、也可接收来自不同域的边界路由器发送的数据(比如图1中域1中的边界路由器12接收到域2中的边界路由器21发送的数据)。
所述查询模块305,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303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或查询全局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全局位置地址;
所述路由确定模块307,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305对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或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的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接收到数据的发送路由;具体的,所述路由确定模块307进一步包括第一路由确定模块3071和第二路由确定模块3073,其中:所述第一路由确定模块3071,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查询模块305发送的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有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接入路由器;比如,当图1中的边界路由器12的查询模块305查询到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有所述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比如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地址),则所述路由确定模块307可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入路由器12。所述第二路由确定模块3073,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查询模块305发送的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中有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全局位置地址对应的边界路由器。比如,当图1中的边界路由器12的查询模块305查询到全局映射信息库中有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全局位置地址时(比如边界路由器21的全局位置地址),则所述路由确定模块3073可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边界路由器21,源地址为所述边界路由器12的全局位置地址。
所述路由发送模块309,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发送路由,并根据所述隧道建立模块所建立的隧道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比如,当所述路由确定模块307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接入路由器,所述路由发送模块309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入路由器,比如,当所述路由确定模块307可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入路由器11时,所述边界路由器12的路由发送模块309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接入路由器11,源地址为所述边界路由器12的本地位置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地址。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边界路由器还可包括信息更新模块,用于当终端进入所述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或者离开所述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时,对全局映射信息库或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边界路由器还可包括本地映射信息存储模块和全局映射信息存储模块中至少一个,其中:
本地映射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本地映射信息库;
全局映射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全局映射信息库。
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路由器和至少一个边界路由器。而本发明的数据通信系统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通信系统除包括接入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以外还包括本地映射存储设备和全局映射信息存储设备中至少一个,其中:本地映射信息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本地映射信息库;全局映射信息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全局映射信息库。所述接入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通过查询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或全局映射信息库确定数据发送路由。
本实施的数据通信系统将终端的身份、本地位置和全局位置完全分离,解决了当前Internet所面临的路由表膨胀及可扩展性问题,在不改动终端及地址协议栈的情况下,实现了终端数据的发送,并采用分层映射服务设计,可减少本地、全局存储信息的容量,加快查询速度。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前述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的方法,下面结合图4至图9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图4是本发明基于前述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方法示出了对相同域内的终端的数据发送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400,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到终端以身份地址作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发送的数据;
步骤S402,通过所述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当查询获得与所述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第三接入路由器;
步骤S404,以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三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
具体实现中,当通过上述实施例建立两个终端间的数据发送路由后,后续该两个终端间的数据发送无需再进行路由查询,可直接根据路由器临时保存的信息进行发送。
结合图1对该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当终端10向终端30发送数据时,它将采用终端10的身份地址(ID1)作为源地址、终端30的身份地址(ID3)作为目的地址向终端30发送数据;
域1中的接入路由器11接收到来自终端10的数据,发现终端30不属于自己管理的链路,将以终端30的ID3作为索引,进行本地映射信息库查询,通过查询,得到终端30的ID2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为接入路由器13的本地位置地址,因此所述接入路由器11将通过与接入路由器13间的通信隧道将数据发送到所述接入路由器13,即在原数据的外层加上一层IP隧道发送数据,所述IP隧道源和目的地址分别为接入路由器11和接入路由器13的本地位置地址;
接入路由器13接收到数据后,去掉外层IP隧道,然后直接将数据发送给终端30;
终端30返回终端10的数据,以及后续终端10发向终端20的数据,无需再进行查询,可直接根据路由器临时保存的信息进行发送。
图5是本发明基于前述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方法示出了对不同域内终端的数据发送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500,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到终端以身份地址作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发送的数据;
步骤S502,通过所述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当未查询到与所述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与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位于相同域,并与所述接入路由器绑定的第二边界路由器;
步骤S504,以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
步骤S506,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通过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全局映射信息库,当查询获得与所述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全局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全局位置地址对应的第三边界路由器;
步骤S508,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以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三边界路由器的全局位置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
步骤S510,所述第三边界路由器,通过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当查询获得与所述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第四接入路由器;
步骤S512,所述第三边界路由器以所述第三边界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四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
具体实现中,当通过上述实施例建立两个终端间的数据发送路由后,后续该两个终端间的数据发送无需再进行路由查询,可直接根据路由器临时保存的信息进行发送。
结合图1对该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当终端10向终端20发送数据时,它将采用终端10的身份地址(ID1)作为源地址、终端20的身份地址(ID2)作为目的地址向终端20发送数据;
域1中的接入路由器11接收到来自终端10的数据,发现终端20不属于自己管理的链路,将以终端30的ID2作为索引,进行本地映射信息库查询,通过查询,未查询到与所述终端20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因此得知终端30不在本域范围内;
接入路由器11将通过与相同域中边界路由器12间建立的通信隧道将分组发送给所述边界路由器12,即在原数据的外层加上一层IP隧道发送数据,所述IP隧道的源和目的地址分别为接入路由器11和边界路由器12的本地位置地址;
边界路由器12接收到数据后,去掉头部的IP隧道封装,以终端20的ID2作为索引,查询全局映射信息库,通过查询得到终端20对应的全局位置信息为边界路由器21管理域内;
边界路由器12通过IP隧道方式,将数据发送到边界路由器21,其IP隧道源、目的地址分别为边界路由器12和边界路由器21的全局位置地址;
边界路由器21接收到数据后,去掉其IP隧道封装,并以ID2为索引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通过查询,得到获得ID2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对应接入路由器22,于是将数据通过IP隧道方式发送给所述接入路由器22,其隧道的源和目的地址分别为边界路由器21和接入路由器22的本地位置地址;
接入路由器22接收到数据后,去掉外层IP隧道,然后直接将数据发送给终端20;
终端30返回终端10的数据,以及后续终端10发向终端20的数据,无需再进行信息库查询,可直接根据路由器临时保存的信息进行发送。
图6是本发明基于前述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方法用于当终端间已经建立数据发送通道,后某一终端在域内发生位置移动时,保持数据发送的连续性。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600,终端从初始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移动到位于相同域的当前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
步骤S602,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获知所述初始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
步骤S604,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将所述终端的身份地址与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加入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
步骤S606,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与所述初始接入路由器以本地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信隧道用于发送所述终端的数据。
具体实现中,当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与所述初始接入路由器建立好数据的发送通道后,后续所述终端的数据(所述终端发送的或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数据)可直接通过所述通道进行发送,而不需再进行信息库查询。
结合图7对该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终端10和终端20分别位于域1和域2中进行相互通信,在通信过程中,终端10从一个域1中的接入路由器11管理范围移动到了该域另外一个接入路由器13管理范围中,在此过程中,终端10和终端20需要保持通话连续性。为此,
接受所述终端10的接入路由器13根据本地映射信息库获知所述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地址;具体实现中,接入路由器13可根据本地映射信息库获知所述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信息,另外,由于是域内移动,因此终端10在附着到接入路由器13时可携带前次附着的接入路由器的信息,也即携带接入路由器11的位置地址等信息;另外,接入路由器11将在终端10离开后缓存发向终端10的数据;具体实现中,接入路由器11可设定对终端10的数据的缓存时长,并在设定的缓存时长之后,注销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所述终端10的身份地址(ID1)与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接入路由器13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将终端10的ID1与所述接入路由器13的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加入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并通过获取的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地址信息,向接入路由器11发送隧道建立请求,申请建立隧道;
接入路由器11响应接入路由器13的隧道建立请求,完成隧道建立(如果接入路由器11没有缓存发向终端10的数据,则无需建立隧道);
具体实现中,当完成隧道建立后,终端10和终端20的通信流量将通过接入路由器11和接入路由器13间的双向隧道进行发送。
进一步,为优化路由,在接入路由器11和接入路由器13建立隧道后,所述接入路由器13与边界路由器12以本地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道隧道替换所述第五接入路由器和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的通信隧道来发送所述终端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这样后续发向所述终端10的数据可直接通过边界路由器12发送给接入路由器13,而不需要再经过接入路由器11来发送到接入路由器13。
图8是本发明基于前述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方法用于当终端间已经建立数据发送通道,后某一终端发生位置移动,从一个域移动到另一个域时,保持终端间数据发送的连续性。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800,终端从初始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中移动到当前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
步骤S802,感知到所述终端移出的初始接入路由器通知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所述终端已移出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
步骤S804,感知到所述终端移入的当前接入路由器通知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所述终端已移入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进行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将所述终端的身份地址与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添加入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
步骤S806,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对全局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将所述终端的身份地址与该当前边界路由器的全局位置地址映射关系添加入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并根据更新前的全局映射信息库获知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的全局地址;
步骤S808,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以全局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信隧道用于发送所述终端发送和接收的数据。
具体实现中,当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和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建立好数据的发送隧道后,后续所述中的数据(所述终端发送的或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数据)可直接通过所述通道进行发送,而不需再进行信息库查询。
结合图9对该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终端10和终端20分别位于域1和域2中进行相互通信,在通信过程中,终端10从域1中的移动到了域2中边界路由器21的管辖范围中,在此过程中,终端10和终端20需要保持通话连续性。为此,
当终端10离开域1时,接入路由器11将会通知边界路由器12终端10的离开;此时,如果有终端20发送给终端10的数据,边界路由器12将会为终端10缓存来终端20的数据;具体实现中,接入路由器11可设定对终端10的数据的缓存时长,并在设定的缓存时长之后,注销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所述终端10的身份地址(ID1)与接入路由器11的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而边界路由器12将会请求注销全局映射信息库中所述终端10的ID1与边界路由器12的全局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当终端10到达域2并附着到接入路由器22时,接入路由器22将在终端10附着过程中通知边界路由器21终端10的到来,同时接入路由器22还将进行本地映射信息库库更新,将终端10的ID1与所述接入路由器22的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加入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
边界路由器21接收到接入路由器22的通知后,将对全局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将所述终端10的ID1与该边界路由器21的全局位置地址映射关系添加入全局映射信息库,并根据更新前的全局映射信息库获知所述边界路由器12的全局地址;
边界路由器21向边界路由器12发送隧道建立请求,申请建立隧道;
边界路由器12响应边界路由器21的隧道建立请求,完成隧道建立(如果接入路由器11没有缓存发向终端10的数据,则无需建立隧道);
具体实现中,当完成隧道建立后,终端10和终端20的通信流量将通过边界路由1和边界路由器21间的双向隧道进行发送。
进一步,为优化路由,在边界路由器12响应边界路由器21的隧道建立请求,完成隧道建立后,
边界路由器12可以将终端10当前的全局地址信息(ID1与边界路由器21的全局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告知边界路由器21;
后续边界路由器21直接将终端20发给终端10的数据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将终端的身份、本地位置和全局位置完全分离,解决了当前Internet所面临的路由表膨胀及可扩展性问题,在不改动终端及地址协议栈的情况下,实现了终端数据的发送,并采用分层映射服务设计,可减少本地、全局存储信息的容量,加快查询速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发送终端以身份地址作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发送的数据,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路由器和至少一个边界路由器,
所述接入路由器,用于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设备的通信隧道,根据以所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的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其中,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边界路由器,用于配置全局位置地址和本地位置地址,并以所述配置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外设备的通信隧道,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根据以所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或全局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的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其中,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全局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路由器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所述接入路由器的域内通信地址;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查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
路由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对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的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接收到数据的发送路由;
路由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发送路由,并根据所述隧道建立模块建立的隧道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路由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查询模块发送的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有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接入路由器;
第二路由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查询模块发送的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没有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与所述接入路由器位于相同域,并与所述接入路由器绑定的边界路由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路由器还包括:
信息更新模块,用于当终端进入所述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或者离开所述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时,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并将更新结果通知与所述接入路由器位于相同域的边界路由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路由器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全局位置地址作为域外通信地址,并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作为域内通信地址;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并以所述配置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外设备的通信隧道,配置本地位置地址,并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查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或查询全局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全局位置地址;
路由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对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或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的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接收到数据的发送路由;
路由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发送路由,并根据所述隧道建立模块所建立的隧道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确定模块包括第一路由确定模块、第二路由确定模块中至少一种:
第一路由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查询模块发送的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有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接入路由器;
第二路由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查询模块发送的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中有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查询获得的全局位置地址对应的边界路由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路由器还包括:
信息更新模块,用于当终端进入所述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或者离开所述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时,对全局映射信息库或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路由器还包括本地映射信息存储模块和全局映射信息存储模块中至少一个,其中:
本地映射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本地映射信息库;
全局映射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全局映射信息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地映射信息存储设备和全局映射信息存储设备中至少一个,其中:
本地映射信息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本地映射信息库;
全局映射信息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全局映射信息库。
10.一种接入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所述接入路由器的域内通信地址;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查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
路由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对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的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接收到数据的发送路由;
路由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发送路由,并根据所述隧道建立模块建立的隧道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
11.一种边界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全局位置地址作为域外通信地址,并配置本地位置地址作为域内通信地址;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并以所述配置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外设备的通信隧道,配置本地位置地址,并以所述配置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通信地址建立与域内的设备的通信隧道;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查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或查询全局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全局位置地址;
路由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对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或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的查询结果,确定所述接收到数据的发送路由;
路由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发送路由,并根据所述隧道建立模块所建立的隧道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
12.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数据;
根据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发送路由;
发送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存储有身份地址与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到终端以身份地址作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发送的数据;或,
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到位于相同域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发送的数据;或,
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接收到位于相同域的第二接入路由器发送的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以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的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当查询获得与所述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第三接入路由器;
以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三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以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查询的查询结果确定的发送路由,发送所述接收的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的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本地映射信息库中是否有与所述数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当未查询到与所述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与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位于相同域,并与所述接入路由器绑定的第二边界路由器;
以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第一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通过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查询全局映射信息库,当查询获得与所述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全局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全局位置地址对应的第三边界路由器;
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以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的全局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三边界路由器的全局位置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
所述第三边界路由器,通过所述数据的目的身份地址本地映射信息库,当查询获得与所述目的身份地址对应的本地位置地址时,确定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本地位置地址对应的第四接入路由器;
所述第三边界路由器以所述第三边界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源地址,所述第四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作为目的地址,通过通信隧道发送所述数据。
17.一种终端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从初始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内移动到位于相同域的当前接入路由器所管辖范围;
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与所述初始接入路由器以本地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信隧道用于发送所述终端的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与所述初始接入路由器以本地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信隧道用于发送所述终端的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获知所述初始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
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对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将所述终端的身份地址与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加入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
19.一种终端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从初始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中移动到当前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
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以全局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信隧道用于发送所述终端的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与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以全局位置地址为通信地址,建立通信隧道用于发送所述终端的数据之前还包括:
感知到所述终端移出的初始接入路由器通知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所述终端已移出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
感知到所述终端移入的当前接入路由器通知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所述终端已移入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所管辖域;
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进行本地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将所述终端的身份地址与所述当前接入路由器的本地位置地址间的映射关系添加入所述本地映射信息库;
所述当前边界路由器对全局映射信息库进行更新,将所述终端的身份地址与该当前边界路由器的全局位置地址映射关系添加入所述全局映射信息库,并根据更新前的全局映射信息库获知所述初始边界路由器的全局地址。
CN2008102195403A 2008-11-28 2008-11-28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Active CN101753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95403A CN101753424B (zh) 2008-11-28 2008-11-28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PCT/CN2009/072475 WO2010060304A1 (zh) 2008-11-28 2009-06-26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办法
EP09828565A EP2288089A4 (en) 2008-11-28 2009-06-26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ROUTER,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US12/982,551 US8730964B2 (en) 2008-11-28 2010-12-30 System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router,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95403A CN101753424B (zh) 2008-11-28 2008-11-28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3424A true CN101753424A (zh) 2010-06-23
CN101753424B CN101753424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22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95403A Active CN101753424B (zh) 2008-11-28 2008-11-28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30964B2 (zh)
EP (1) EP2288089A4 (zh)
CN (1) CN101753424B (zh)
WO (1) WO201006030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3055A (zh) * 2010-07-19 2010-11-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路由转发表容量扩展实现方法、装置及交换设备
WO2011032473A1 (zh) * 2009-09-18 2011-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WO2011069383A1 (zh) * 2009-12-08 2011-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移动性的实现方法
WO2012083676A1 (zh) * 2010-12-24 2012-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映射路由表使用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88849A1 (zh) * 2010-12-27 201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信息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2572681B (zh) * 2010-12-27 2016-12-14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连接信息获取方法和系统
WO2017028806A1 (zh) * 2015-08-19 2017-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043B (zh) * 2009-09-08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名址映射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名址映射维护方法
WO2017176428A1 (en) * 2016-04-05 2017-10-12 Wellaware Holdings, Inc.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industrial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1733B2 (en) * 2001-07-06 2010-11-09 Avaya Holdings Limited Policy-based forwarding in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 networks
US8019889B1 (en) * 2002-05-31 2011-09-1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end-hos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global address and port ranges aware
JP4173401B2 (ja) * 2003-05-01 2008-10-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ルータ、アドレス識別情報管理サーバ
CN100403708C (zh) * 2003-10-23 2008-07-16 余鲲 一种用户动态选择互联网络提供商的方法
JP4423118B2 (ja) 2004-06-08 2010-03-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ルータ、管理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7916692B2 (en) 2005-03-25 2011-03-29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dge router, and transfer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ed therefor
EP1708425A1 (en) * 2005-03-31 2006-10-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unnelling of multicast data
CN100428719C (zh) 2006-01-23 2008-10-2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2473A1 (zh) * 2009-09-18 2011-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8661525B2 (en) 2009-09-18 2014-02-25 Zte Corpor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WO2011069383A1 (zh) * 2009-12-08 2011-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移动性的实现方法
CN101883055A (zh) * 2010-07-19 2010-11-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路由转发表容量扩展实现方法、装置及交换设备
CN101883055B (zh) * 2010-07-19 2013-11-2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路由转发表容量扩展实现方法、装置及交换设备
WO2012083676A1 (zh) * 2010-12-24 2012-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映射路由表使用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46372A (zh) * 2010-12-24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映射路由表使用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46372B (zh) * 2010-12-24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映射路由表使用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88849A1 (zh) * 2010-12-27 201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信息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2572681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信息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2572681B (zh) * 2010-12-27 2016-12-14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连接信息获取方法和系统
WO2017028806A1 (zh) * 2015-08-19 2017-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88089A4 (en) 2011-06-29
US20120002600A1 (en) 2012-01-05
WO2010060304A1 (zh) 2010-06-03
CN101753424B (zh) 2012-07-04
US8730964B2 (en) 2014-05-20
EP2288089A1 (en)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3424B (zh) 一种数据通信系统、路由器、数据发送及移动性管理方法
US201301983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locator and identifier of mobile host
CN102447748B (zh) 在nat穿越中分配外网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方法及设备、系统
CN103581299A (zh) 服务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160842B (zh) 一种实现移动IPv6节点与IPv4通信伙伴通信的方法
CN104780109A (zh) 虚拟机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8718278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KR100825758B1 (ko) 듀얼 스택 단말을 위한 망 기반 이동성 지원 장치 및 그방법
CN105868229A (zh) 旅游导航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12949A (zh) 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312749A (zh) 一种应用层流量优化服务器的发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208130A (zh) 景点解说方法及系统、服务器、终端
JP2007318432A (ja) ネットワーク端末位置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6878973B (zh) 一种网络标识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0563389C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路由管理设备
CN101795238B (zh) 网络负载平衡的组网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220331A (zh) 一种发送大量图片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CN101515297B (zh) 历史数据查询方法、路由服务器和查询终端和系统
KR100902934B1 (ko) 전자 지도의 업데이트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18708A (zh) 导游信息获取方法、导游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3010269A (zh) 平面调车管理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0509484C (zh) 一种车辆导航系统及其导航方法
CN102655475B (zh) 移动通信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104634A (zh) 非lisp站点与lisp站点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90075391A (ko) 데이터 분산 서비스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데이터 분산 서비스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