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3278A - 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3278A
CN101753278A CN 200810241222 CN200810241222A CN101753278A CN 101753278 A CN101753278 A CN 101753278A CN 200810241222 CN200810241222 CN 200810241222 CN 200810241222 A CN200810241222 A CN 200810241222A CN 101753278 A CN101753278 A CN 101753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ignment
data
index value
frame
assignme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2412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3278B (zh
Inventor
钱韬
杨云松
刘崇利
宋起涛
肖恩·麦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2412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3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3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3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接收当前帧并获取当前帧的索引值;根据所述索引值获取当前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各自的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依据指配消息接收相应的数据,并在相应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将反馈资源与指配消息对应,反馈资源位置取决于当前帧指配消息数量以及解析的指配消息所处的位置,可以节省反馈资源的开销,提高系统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近年来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可以提供语音、视频以及数据等多样的服务。这些系统提供不同的多址接入技术来为接入此系统的许多用户提供共享的资源,共享的资源包括时间、频率、功率等等。现有的多址接入技术包括TDMA(时分多址接入技术)、FDMA(频分多址接入技术)、CDMA(码分多址接入技术)、OFDMA等等。OFDMA以其自身的优点被广泛使用,例如最新的标准3GPP、LTE、3GPP2 UMB、以及IEEE 16等等。
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终端、基站和核心网组成。下行(由基站到终端的通信)以及上行(由终端到基站的通信)的无线资源(包括时频资源以及功率等等)按照共享的方式由基站进行调度。终端一般指网络通信的设备,例如手机或笔记本之类。每个基站下行方向可以接入多个终端,多个终端共享基站调度的资源。每个终端上行一般只连接网络中的一个基站。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在每个调度时刻基站分配的上行和下行用户设备(终端)的个数及各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等因素,基站可以确定传输物理控制信道需要的时频资源的数目。为了提供基站最大的调度灵活性,同时能够充分的利用当前没有被控制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来传输用户数据,基站需要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都发送公共控制信令来传输对于当前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这些信息指示了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内,要传输的控制信道有哪些类型以及每种类型中所包含的控制信道的个数。这样,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可以从公共控制信令中获取在当前的传输时间间隔内,各个类型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所处的位置。因为必须保证所有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能够正确接收公共控制信令,公共控制信令一般情况下需要以比较高的功率发送。如果公共控制信令所包含的信息比特数目太多,则占用的系统时频资源就会非常多,需要的发送功率也会非常大。
现有的通信系统一般都会实现HARQ重传机制(Hybrid AutomaticRetransmission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其具体含义是说:发射端发送调度的数据,接收端接收数据,解码并依据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sum,循环冗余校验)来确认数据是否接收正确,如果接收正确,则接收端回复ACK,发送端用于确认发送的数据包被正确接收,如果未正确接收,则接收端回复NAK,发送端用于确认发送的数据包未正确接收,触发发送端针对错误包的重传,直到对应的数据包正确接收由接收端回复ACK或发送端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此处的ACK以及NAK即针对传输数据的反馈或确认。
现有技术针对反馈的ACK可以采用动态调度的方式,即调度器为需反馈的接收端动态分配ACK/NAK资源,由于接收端ACK反馈的时间与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时间是同步的概念,即ACK反馈的时间与对应的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固定。所以调度器在发送端发送对应用户数据之后会明确接收端在其后的第几帧来反馈ACK/NAK,并在相应的帧调度ACK/NAK的资源。
现有技术针对每次数据的反馈都需动态调度反馈资源,由于反馈的信息内容相对较少(ACK/NAK,对或错),而调度信息需要配置其余额外的信息内容,所以采用动态调度的方式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用户对数据进行接收反馈,节省了反馈资源开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包括
接收并获取当前帧的索引值;
根据所述索引值获取当前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各自的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依据指配消息接收相应的数据,并在相应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
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CRC校验来确保所述获得的索引值的正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当前帧并获取当前帧的索引值;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索引值获取当前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解析和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各自的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依据指配消息接收相应的数据,并在相应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
所述终端还包括:
校验单元:用于通过CRC校验来确保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索引值的正确性。
由于本发明将反馈资源与指配消息对应,反馈资源位置取决于当前帧指配消息数量以及解析的指配消息所处的位置,可以节省反馈资源的开销,提高系统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新包动态指配方式下用户进行数据反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在新包持续指配方式下用户进行数据反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在新包、重传包动态指配方式下用户进行数据反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在新包持续、重传包动态指配方式下用户进行数据反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在新包、重传包持续指配方式下用户进行数据反馈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在新包动态、重传包持续指配方式下用户进行数据反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在扩展传输机制下用户进行数据反馈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一种终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用户对接收到的帧中的属于该用户的数据进行反馈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接收当前帧并获取当前帧的索引值;
图1所示为当前帧的组成结构,由Non-user special control(非用户特定的控制信息,其不属于某个用户或某组用户,其作用用于解码user special control)、user-special control(包含有指配消息assignment message,指示某个用户的对应数据信息)以及指配消息指向的各个用户数据信息。
Non-user special control是广播给所有用户的,所有用户在解码其对应的控制信道消息之前需解码Non-user special control,即Non-user special control包含解码指配消息(assignment message)的combination Index(CI)信息,也就是索引信息,combination Index携带在Non-user-special control中,并供所有的用户用于解码指配消息,并根据指配消息获得自身的数据。系统和用户预先定义了各个索引值与指配消息的对应关系,具体参照如下表格(当然也可以定义其他的方式,只要能唯一确定索引值与指配消息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可):
    Number     QPSK 1/2    16QAM 1/2  Combination Index(CI)
    0     0     0     0
    1     1     0     1
    1     0     1     2
    2     2     0     3
    2     1     1     4
    2     0     2     5
    3     3     0     6
    3     2     1     7
    3     1     2     8
    3     0     3     9
    4     4     0     10
    Number     QPSK 1/2    16QAM 1/2  Combination Index(CI)
    4     3     1     11
    4     2     2     12
    4     1     3     13
    4     0     4     14
    5     5     0     15
    5     4     1     16
    5     3     2     17
    5     2     3     18
    5     1     4     19
    5     0     5     20
其中,QPSK 1/2、16QAM 1/2为具体的调制编码方式,NUMBER字段为指配消息的总数量。
2、根据所述索引值获取当前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参见图1,其中的CI是携带在Non-user special control里广播下去的字段,各个用户通过解码CI,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表就会获得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包括:各类指配消息的数量、调制编码方式以及排列顺序等,例如当前帧的控制指配消息(assignment message)的总个数有多少(N),对应调制编码方式为16QAM 1/2类型指配消息的个数有多少(X),对应调制编码方式QPSK 1/2类型指配消息的个数有多少(N-X),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等(默认的排列顺序,例如可以按先16QAM 1/2再QPSK 1/2的顺序或先QPSK1/2再16QAM 1/2的顺序)。假如此时CI值为8,则用户根据上述表格的对应关系可以知道,该帧具有3个指配消息,1个为QPSK 1/2调制方式,另外2个为16QAM 1/2调制方式。
3、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各自的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依据指配消息接收相应的数据,并在相应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
由于BS没有指示哪个指配消息对应哪个用户,所有的用户都需按照一定的顺序(即先16QAM 1/2,包含有X个,后QPSK 1/2,包含有N-X个,当然也可以先QPSK 1/2,后1 6QAM 1/2,依据各个指配消息的具体排列顺序而定)依次盲解所述各个指配消息,如果某个用户正确盲解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指配消息,那么所述的一个或几个指配消息就是针对该用户的,是属于该用户的指配消息,且用户明确所述的一个或几个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继而用户获取所述一个或几个指配消息所指向的数据,并在控制信道上的相同位置进行反馈。由于控制信道(UL)的反馈与相应的数据帧(DL)是同步的,所以针对动态指配的控制信道大小与CI所指示的指配消息数量(N)相同,即有多少动态指配的指配消息在CI中所指示,则有多少个相应的反馈控制信道用于数据反馈,所述用于数据反馈的控制信道即ACK控制信道。
所述指配消息不仅包含用户数据的指向信息,还包括用户如何对后续数据进行传输的指配类型方式,是动态指配,还是持续指配;是新包,还是重传包等等,如果是持续指配则还包括具体的偏移量offset,用户根据指配类型方式来确定后续帧的数据接收反馈方式。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一(新包动态指配)
如图1所示,用户2接收到当前帧,解析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如果所述索引值CI为8,用户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可知首包包含有3个指配消息,且用户2在所有3个指配消息中的第2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用户2同时也获知该指配消息为新包动态指配,则用户2在相应的反馈信道上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即ACK控制信道的第2位置进行ACK信道反馈,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二(新包持续指配)
参见图2,发明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新包的持续指配内容。基于新包的持续指配(new packet based persistent assignment)具有这样的指配特点,即首包采用指配(assignment),即首包的传输有控制信令且对应数据,但其后帧的数据传输则不包含指配(assignment),采用和首包相同的数据资源位置发送新的数据,即其后新包的传输没有控制信令但对应数据,由于对应数据,则需ACK反馈,但是由于没有控制信令,所以无法确定具体在哪个控制信道上进行ACK反馈,为此,为基于新包持续指配的用户在指配消息中定义offset,其后帧的指配消息数量加上offset偏移量就是用户的ACK信道反馈位置。参见图2,用户2在当前帧解析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如果所述索引值CI为7,用户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可知首包包含有3个指配消息,且用户2在第2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用户2同时也获知该指配消息为持续指配,且offset偏移量为3,由于在首包传输时(此时既有控制又有数据),offset不发生作用,offset只用于其后持续的帧,所以针对当前帧,用户在第2个ACK位置来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所述用户2的数据。如果正确接收了所述数据,则用户2继续接收其他新包,解析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值,假设此时该新包对应的CI值为3,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知指配消息数量为2,由于是新包持续指配,所以用户2在与首包相同的数据资源位置接收属于用户2的数据(user2 data);由于是新包持续指配,所以用户2在该帧中不具有指配消息(此时针对用户2没有控制消息,只有用户2的数据),用户通过先前的持续指配消息已经知道其所属的ACK信道反馈位置的offset偏移量为3,那么针对此包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的ACK反馈,offset发生作用,具体ACK反馈的位置为该帧指配消息的数量(2)+offset(偏移量3),即用户2在ACK信道的第5位置进行ACK反馈,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三(新包动态指配、重传包动态指配)
本实施例为新包动态、重传包动态指配方式。参见图3,用户2在当前帧解析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如果所述索引值CI为7,用户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可知首包包含有3个指配消息,且用户2在第2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用户2同时也获知该指配消息为新包动态、重传包动态指配消息,所以针对当前帧,用户在第2个ACK位置来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所述用户2的数据。如果用户2错误接收所述指配消息所指向的数据,则用户2在第2个ACK信道上反馈NAK,即错误接收信息,请求系统重传数据包。此时,系统重传数据包,用户2解析该重传数据报所在帧的Non-user special control信息,获得相应的CI值,假设此时CI值为12,则用户2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知指配消息数量为4,由于是重传包动态指配,用户2依次解析所述指配消息,并在第1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重传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由于是重传包动态指配,所以针对当前帧,用户2在第1个ACK位置来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用户2的数据。
如果反馈正确接收,则用户2继续接收其他新包,解析Non-user special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如果所述索引值CI为7,用户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可知首包包含有3个指配消息,且用户2在第3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由于是新包动态指配,所以针对当前帧,用户2在第3个ACK位置来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用户2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四(新包持续指配、重传包动态指配)
参见图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如果实施例二中的用户2在所述的第5位置进行ACK反馈,如果反馈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那么系统会重传数据。用户2在相应的重传数据包所在帧解析Non-user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如果所述索引值CI为12,用户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可知当前帧包含有4个指配消息,且用户2在第1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重传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由于用户2确定当前帧的控制消息有4个,且属于用户2自身的控制信道位于第1位置,则用户2在ACK控制信道的第1位置进行ACK信道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所述重传数据包中用户2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五(新包、重传包持续指配)
发明实施例二是新包的持续指配,并没有涉及到重传包的指配方式,本实施例为新包、重传包均持续指配。参见图5,用户2在当前帧解析Non-user special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如果所述索引值CI为7,用户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可知当前帧包含有3个指配消息,且用户2在第2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用户2同时也获知该指配消息为新包、重传包持续指配消息,且offset偏移量为3,在当前帧传输时(此时既有控制又有数据),offset不发生作用,offset只用于其后的新包以及重传数据包,所以针对当前帧,用户在第2个ACK位置来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所述用户2的数据。如果错误接收所述数据,则用户2在第2个ACK信道上反馈NAK,即错误接收信息,请求系统重传数据包。此时,系统重传数据包,用户2解析该重传数据包所在帧的相应Non-user special control信息,获得相应的CI值,假设此时CI值为7,则用户2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知指配消息数量为3,由于是重传包持续指配,所以用户2在与首包相同的数据资源位置接收属于用户2的数据(user2 data);由于是重传包持续指配,所以用户2在该帧中不具有指配消息(此时针对用户2没有控制消息,只有用户2的数据),用户通过先前的持续指配消息已经知道其所属的ACK信道反馈位置的offset偏移量为3,那么针对此包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的ACK反馈,offset发生作用,具体ACK反馈的位置为该重传帧指配消息的数量(3)+offset(偏移量3),即用户2在ACK信道的第6位置进行ACK反馈,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
如果此时用户2反馈正确接收所述数据,则重传正确,用户2继续接收其他新包,解析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假设此时该新包对应的CI为5,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知指配消息数量为2,由于是新包持续指配,所以用户2在与首包相同的数据资源位置接收属于用户2的数据(user2 data);由于是新包持续指配,所以用户2在该帧中不具有指配消息(此时针对用户2没有控制消息,只有用户2的数据),用户通过先前的持续指配消息已经知道其所属的ACK信道反馈位置的offset偏移量为3,那么针对此包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的ACK反馈,offset发生作用,具体ACK反馈的位置为该新包所处的帧中指配消息的数量(2)+offset(偏移量3),即用户2在ACK信道的第5位置进行ACK反馈,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六(新包动态,重传包持续指配)
本实施例为新包动态、重传包持续指配方式。参见图6,用户2在当前帧解析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如果所述索引值CI为7,用户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可知当前帧包含有3个指配消息,且用户2在第2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用户2同时也获知该指配消息为新包动态、重传包持续指配消息,且offset偏移量为3,由于在首包传输时(此时既有控制又有数据),offset不发生作用,offset只用于其后重传数据包,所以针对当前帧,用户在第2个ACK位置来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所述用户2的数据。如果错误接收所述数据,则用户2在第2个ACK信道上反馈NAK,即错误接收信息,请求系统重传数据包。此时,系统重传数据包,用户2解析该重传数据包所在帧的Non-user specialcontrol信息,获得相应的CI值,假设此时CI值为8,则用户2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知指配消息数量为3,由于是重传包持续指配,所以用户2在与首包相同的数据资源位置接收属于用户2的数据(user2 data);由于是重传包持续指配,所以用户2在该帧中不具有指配消息(此时针对用户2没有控制消息,只有用户2的数据),用户通过先前的持续指配消息已经知道其所属的ACK信道反馈位置的offset偏移量为3,那么针对此重传包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的ACK反馈,offset发生作用,具体ACK反馈的位置为该帧指配消息的数量(3)+offset(偏移量3),即用户2在ACK信道的第6位置进行ACK反馈,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数据。
如果此时用户2反馈正确接收所述数据,则重传正确,用户2继续接收其他新包,解析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由于是新包动态指配,用户2在当前帧解析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信息获得索引值CI,如果所述索引值CI为7,用户根据上述的指配消息和索引(CI)对应关系表可知当前帧包含有3个指配消息,且用户2在第3位置正确解析了属于自己的指配消息,并根据该消息的指向获取相应的数据user2 data,由于用户2确定当前帧的控制消息有3个,且属于用户2自身的控制信道位于第3位置,则用户2在ACK控制信道的第3位置进行ACK信道反馈是否正确接收了数据。此时针对持续指配重传包的offset设置可以不同,即不一定等于3,取决于系统的动态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七
以上的实施例都是描述每帧均存在控制指配(即每帧均存在CI),当前帧的控制指配来对应当帧的数据。但是当控制指配支持扩展传输时,即控制指配并不是每帧均存在(即CI并不是每帧均存在),假设其控制信道具有以下的结构,参见图7,即当前帧的控制指配指向当前帧或下一帧或当前帧以及下一帧的数据。
此时,实现的方式是,将ACK反馈帧所处的位置与扩展传输的最后一个数据帧同步(即上边例子中的第二帧),依然按照上边实施例所描述的CI的方式来实现ACK信道的映射。此时,控制信道指配对应的数据如果是在当前帧,那么将其真实ACK的反馈延迟一帧,控制信道指配对应的数据既在当前帧也在下一帧(扩展传输),那么其ACK的反馈没有问题,和下一帧对应,如果控制信道指配对应的数据在下一帧,那么其ACK的反馈也没有问题,和下一帧对应。
如此,则实现了在扩展传输机制下采用CI的方式与ACK信道映射的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八
考虑到利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是通过Non-user special control信息里的CI(combination Index)来获得所有用户控制信道的相关信息,用户需正确解码CI方能确定所有控制信道的正确信息,再通过盲解来找到自己控制信道在所有控制信道中的位置,进而确定出对应ACK信道的信息,但是由于Non-user specialcontrol在特定情形下是无需CRC校验的,即用户通过解码获得的CI并不能保证CI的正确性,会导致可能解码CI错误,从而对应的ACK信道错误,此会与其余用户的ACK信道发生冲突。
例如,如果CI的正确指示为(2,2)(即2个16QAM 1/2的控制信道以及2个QPSK 1/2的控制信道,QPSK 1/2的控制信道大小为16QAM 1/2控制信道大小的2倍),某一用户A占用第一个QPSK 1/2的控制信道,那么其所对应的ACK信道为第3个(因为前面有两个1 6QAM 1/2)。
但是如果用户错误解码为(0,3)(即没有16QAM 1/2的控制信道以及包含有3个QPSK 1/2的控制信道),那么按照QPSK 1/2的资源大小,其解码到第二个控制信道即发现此控制信道是属于自己的,那么按照对应ACK信道的关系,其所占用的ACK信道为第2个(前面有1个QPSK 1/2占用2个16QAM 1/2的资源大小)。这就产生了错误,这与原先第二个16QAM 1/2所对应用户的ACK信道发生了冲突。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可以在当前实施例中统一加以描述。
解决方法一:在Non-user special control里通过添加CRC进行校验,如此,用户可以通过校验来保证CI的正确接收,从而保证CI所对应的ACK信道的正确性。
用户盲解自己所属的控制信道时,是通过控制信道的前面信息(显示)+自己所属的标识(CID,隐式)来计算校验CRC。例如48bit的CRC,其中前面32bit为控制信息,后面16bit为CRC校验,其中后面的16bit是通过32bit控制信息+CID(不包含在控制信息中)通过计算得到的CRC,每个用户在做盲解检测时,需将前面的32bits与自身的CID统一计算来确定后面的CRC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当前的控制是所属对应用户的控制,如果不匹配,说明CID不对应,当前的控制不是对应用户的控制。
解决方法二是在形成CRC的过程中,通过32bit的控制信息+CID(隐式,自身的标识)+CI(隐式,即广播的CI)来形成CRC,用户只有正确解码CI才有可能正确检测CRC并找到自己所属的控制。
解决方法三:解决方法二同样的方法,提取出CI中的部分信息,即通过当前控制信道所处的正确序号来形成CRC,即通过32bits的控制信息+CID+控制信道所处的序号来形成CRC,用户只有正确解码控制信道所处的序号来能正确检测CRC,并找到匹配的ACK信道的位置。
解决方法四:同样的解决方法,提取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全部信息,由于CI可能仅是Non-user special control的部分信息,且由于Non-specific control是需正确接收的,所以用其统一来做CRC校验,即32bits的控制信息+CID+(Non-user special control)来形成CRC。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解决CI传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错误,并且保证ACK信道的正确映射。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并获取当前帧的索引值;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索引值获取当前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解析和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各自的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依据指配消息接收相应的数据,并在相应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
所述终端还包括:
校验单元:用于通过CRC校验来确保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索引值的正确性。
以上ACK信道的实现方式不限于TDM、FDM以及CDM的方式,具体的序号(即第几个ACK信道)与相应的ACK信道的实现方式有关,例如采用CDM的实现方式,第几个ACK信道即相应的第几个码字,而实施例的附图给出的是FDM的实现机制,即第几个频域资源。另ACK信道的反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两态,即反馈ACK(正确接收)或不反馈(NAK,错误接收),以及三态(即反馈ACK(正确接收)或NAK(错误接收)或不反馈(没有收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当前帧并获取当前帧的索引值;
根据所述索引值获取当前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各自的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依据指配消息接收相应的数据,并在相应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包括:各类指配消息的数量、调制编码方式以及排列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配消息指示为新包动态指配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正确接收到当前帧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正确接收反馈后,继续接收其后帧的数据;
接收并获取其后帧的索引值;
根据所述索引值得到所述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各自的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依据指配消息接收相应的数据,并在相应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配消息指示为新包持续指配时,则所述指配消息包括一偏移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正确接收到所述当前帧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正确接收反馈后,在持续指配间隔内继续接收其后帧的数据,接收并获取其后帧的索引值;
根据所述索引值得到其后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总数量配置信息;
接收数据,并在相应的反馈控制信道上的特定位置对其后持续指配的数据接收进行反馈;
所述特定位置通过其后帧各类指配消息的总数量加上所述偏移量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配信息指示为新包动态指配、重传包动态指配时;
终端在错误接收到当前帧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接收反馈后,接收其后的重传数据包;
接收并获取其后重传数据所在帧的索引值;
根据所述索引值得到所述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其重传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接收相应的重传数据,并在相应的反馈控制信道上的相同位置对所述重传数据进行反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配消息指示为新包动态指配、重传包持续指配时,则所述指配消息包括一偏移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在错误接收到当前帧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接收反馈后,接收并获取持续指配重传包所在帧的索引值;
根据所述索引值得到重传包所在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总数量配置信息;
接收持续指配的重传数据,并在相应的反馈控制信道上的特定位置对持续指配的重传数据接收进行反馈;
所述特定位置通过所述重传包所在帧的指配消息的总数量加上所述偏移量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配消息指示为新包持续指配、重传包动态指配时,则所述指配消息包括一偏移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在错误接收到当前帧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接收反馈后,接收并获取其后重传包所在帧的索引值;
根据所述索引值得到其后重传包所在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其重传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接收相应的重传数据,并在相应的反馈控制信道上的相同位置对所述重传数据进行反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配消息指示为新包持续指配、重传包持续指配时,则所述指配消息包括一偏移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错误接收到当前帧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接收反馈后,接收并获取其后持续指配重传包所在帧的索引值;
根据所述索引值得到持续指配重传包所在帧的指配消息总数量的配置信息;
接收持续指配的重传数据,并在相应的控制信道上的特定位置对持续指配的重传数据接收进行反馈;
所述特定位置通过所述重传包所在帧的各类指配消息总数量加上所述偏移量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指配消息指向的数据位于当前帧或其后帧或当前帧以及其后帧,则在与其后帧的最后一帧所对应的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CRC校验来确保所述获得的索引值的正确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在Non-user specialcontrol里添加的CRC进行校验来确定所述索引值的正确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索引值的相关信息以及指配消息里的控制信息,通过控制信息bit(显式)+MAC ID(隐式)+索引值的相关信息校验控制信息里的CRC来确保所述索引值的正确性;
其中,MAC ID(隐式)与终端唯一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值的相关信息为完整的索引值信息(隐式)或索引值的部分信息(隐式)或Non-user special control信息。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当前帧并获取当前帧的索引值;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索引值获取当前帧的各类指配消息的配置信息;
解析和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解析所述各类指配消息,确定各自的指配消息在所有指配消息中的位置并依据指配消息接收相应的数据,并在相应反馈控制信道的相同位置对所述数据进行反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校验单元:用于通过CRC校验来确保所述接收单元获得的索引值的正确性。
CN 200810241222 2008-12-16 2008-12-16 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1753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41222 CN101753278B (zh) 2008-12-16 2008-12-16 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41222 CN101753278B (zh) 2008-12-16 2008-12-16 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3278A true CN101753278A (zh) 2010-06-23
CN101753278B CN101753278B (zh) 2012-12-12

Family

ID=42479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241222 Active CN101753278B (zh) 2008-12-16 2008-12-16 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32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775A (zh) * 2012-07-20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下行控制信道信令解析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11342941A (zh) * 2018-12-19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184A (zh) * 2006-08-02 2008-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适应重传请求方法及其实体
CN102387485B (zh) * 2007-04-27 2015-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775A (zh) * 2012-07-20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下行控制信道信令解析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3580775B (zh) * 2012-07-20 2018-12-04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Td-scdma下行控制信道信令解析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11342941A (zh) * 2018-12-19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3278B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3325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播和广播重发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02408B (zh)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17504B (zh) 具有捆绑窗口中的所指配数据分组的信令的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3278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1091339B (zh) 在正交频分多址无线接入系统中支持混合自动请求重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01343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法、使用其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399651B (zh) 一种业务数据在hsdpa中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388755B (zh) 单小区mbms数据重传调度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CN101383683B (zh) 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US2012006639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periodic multicast transmission in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0166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和发送确认/不确认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25880A (zh) 应答信息跨子帧重复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KR20090110791A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식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718484A (zh)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tdd通信系统中定义物理信道传送/接收定时和资源分配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2111252A (zh)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资源分配方法
WO20090653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 sub-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668482B2 (ja) 下りリンク送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
CN101420293A (zh) Ack/nack信息的指示和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US1013558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99645B (zh) Lte-tdd系统ack/nack调度方法及调度器
CN103648175A (zh)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195745B (zh) 广播消息的资源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026773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35964B (zh) 控制信息管理及传输方法、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01753278B (zh) 一种数据接收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