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0894B - 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40894B CN101740894B CN2008101733856A CN200810173385A CN101740894B CN 101740894 B CN101740894 B CN 101740894B CN 2008101733856 A CN2008101733856 A CN 2008101733856A CN 200810173385 A CN200810173385 A CN 200810173385A CN 101740894 B CN101740894 B CN 1017408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conducting element
- multicore cable
- transmission line
- j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该电源传输线组至少包括: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该绝缘本体设置于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间,其中第二导电元件具有第一导接部,第一导接部设置于绝缘本体外且包括第一连接段部以及第二连接段部;以及电源缆线,包括外绝缘包覆层、第一组多芯导线与第二组多芯导线,该第二组多芯导线具有内绝缘包覆层,其中第一组多芯导线与第二组多芯导线分别具有裸露导接部分,且分别连接与固定于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的第一导接部的第一连接段部,该内绝缘包覆层的至少部分延伸出外绝缘包覆层的端部开口且其一端部以第二连接段部固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
背景技术
电源传输线组广泛地用于将电力由一电源或电源转换装置传输至受电的电器设备。通常,电源传输线组包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一电源缆线,且电源传输线组的电源连接器系固设于电源缆线的一端且可拆卸地与电器设备的对应电源连接器连接,以此利用电源传输线组将电力由一电源或电源转换装置传输至电器设备供电。
请参阅图1,其为传统电源传输线组应用于一电源转换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源转换器1(power adapter)连接于电源与电器设备,例如可携式电脑,之间,用于接收电源所提供的交流市电并转换为电器设备所需的直流电压以提供予电器设备使用。电源转换器1包括一电源传输线组2、一本体3以及一交流电源传输线组4,其中电源传输线组2包括一电源连接器20及一电源缆线21,该电源缆线21的一端与本体3内部的电源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则与电源连接器20连接。此外,电源传输线组2的电源连接器20可拆卸地与电器设备的对应电源连接器连接。电源转换器1的本体3用于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电器设备所需的直流电压。电源转换器1的交流电源传输线组4的一端与本体3内部的电源转换电路连接,交流电源传输线组4的另一端具有一插头,该插头系可插拔地连接于电源,以用于接收交流市电并传输至本体3进行电压转换。
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电源传输线组的电源连接器与电源缆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源传输线组2的电源连接器20具有一绝缘本体201、一第一导电元件202以及一第二导电元件203。绝缘本体201具有一外表面204、一容置空间205、一第一通口206以及一第二通口207,其中第一导电元件202设置于绝缘本体201的外表面204,第二导电元件203设置于容置空间205内,且第二导电元件203的第一导接部203a由绝缘本体201的第一通口206向外延伸。第一通口206与第二通口207位于绝缘本体201的相对端,且分别与容置空间205相连通。
电源传输线组2的电源缆线21包括一外绝缘包覆层210以及两组导线211、212,每一组导线211、212由一内绝缘包覆层213、214包覆,以此使两组导线211、212彼此绝缘。在电源缆线21的一端,两组导线211、212的内绝缘包覆层213、214分别由外绝缘包覆层210的端部开口210a向外延伸出一段长度,且每一组导线211、212于其一端具有裸露导接部分211a、212a。电源缆线21的其中一组导线211的裸露导接部分211a焊接于电源连接器20的第一导电元件202,电源缆线21的另一组导线212的裸露导接部分212a焊接于电源连接器20的第二导电元件203的第一导接部203a。电源传输线组2还包括一绝缘保护层22,包覆于电源缆线21与电源连接器20的连接区域,并使电源连接器20的部分第一导电元件202暴露,以此可利用电源连接器20的第一导电元件202以及容置空间205的第二导电元件203的第二导接部203a与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器的对应导接部连接,以将电力传输至电器设备使用。
然而,于传统电源传输线组2的制程中,特别是形成绝缘保护层22后,电源传输线组2因两组导线211、212的裸露导接部分211a、212a容易相互接触而短路。此外,于电源传输线组2使用较长时间后,因两组导线211、212的内绝缘包覆层213、214会朝外绝缘包覆层210的端部开口210a向外绝缘包覆层210的内部收缩(shrink),造成两组导线211、212的裸露导接部分211a、212a增长且容易造成接触而短路,进而使电源转换器1无法使用,因此实有必要发展一种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以解决传统技术所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一方面可避免于传统电源传输线组的制程中,特别是形成绝缘保护层后,电源传输线组因两组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容易相互接触而短路。另一方面,亦可避免于电源传输线组使用较长时间后,因两组导线的内绝缘包覆层会朝外绝缘包覆层的端部开口向外绝缘包覆层的内部收缩,造成两组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接触而短路,进而使电源转换器无法使用的情形发生。此外,亦可确保电源缆线的多组多芯导线间相互绝缘,且可稳固地将多组多芯导线分别与电源连接器的第一导电元件以及第二导电元件导接。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电源传输线组,至少包括:一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导电元件以及一第二导电元件,该绝缘本体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之间,以使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相绝缘,其中该第二导电元件具有一第一导接部,该第一导接部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外且包括一第一连接段部以及一第二连接段部,且该第一连接段部具有一第一凹部,该第二连接段部具有一第二凹部;以及一电源缆线,包括一第一组多芯导线、一第二组多芯导线以及一外绝缘包覆层,该第一组多芯导线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设置于该外绝缘包覆层内,该第二组多芯导线具有一内绝缘包覆层,以使该第一组多芯导线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相绝缘,其中该第一组多芯导线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分别具有裸露导接部分,该内绝缘包覆层的至少部分延伸出该外绝缘包覆层的一端部开口,该第一组多芯导线的该裸露导接部分连接与固定于该电源连接器的该第一导电元件,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裸露导接部分连接与固定于该电源连接器之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的该第一连接段部的该第一凹部内,以及该内绝缘包覆层的一端部夹设于该第二连接段部的该第二凹部内,以使该第二连接段部将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内绝缘包覆层固定。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用于与一电源缆线相连接,其中该电源缆线包括一第一组多芯导线以及一第二组多芯导线。该电源连接器至少包括:一第一导电元件;一第二导电元件,具有一第一导接部,该第一导接部包括一第一连接段部以及一第二连接段部,且该第一连接段部具有一第一凹部,该第二连接段部具有一第二凹部;以及一绝缘本体,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之间,使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相绝缘,且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外。其中,该第一组多芯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连接与固定于该第一导电元件,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连接与固定于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的该第一连接段部的该第一凹部内,以及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一内绝缘包覆层的一端部夹设于该第二连接段部内的该第二凹部内,以使该第二连接段部将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内绝缘包覆层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之电源传输线组,一方面可避免于传统电源传输线组的制程中,特别是形成绝缘保护层后,电源传输线组因两组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容易相互接触而短路。另一方面,亦可避免于电源传输线组使用较长时间后,因两组导线的内绝缘包覆层会朝外绝缘包覆层的端部开口向外绝缘包覆层的内部收缩,造成两组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接触而短路,进而使电源转换器无法使用的情形发生。
附图说明
图1:其为传统电源传输线组应用于一电源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2:其为图1所示的电源传输线组的电源连接器与电源缆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其为本发明的电源传输线组的示意图。
图4A、图4B以及图4C:其分别为图3所示电源传输线组的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组合以及截面示意图,其中图4C为图4B的电源连接器于截面A的示意图。
图5:其为图3所示电源传输线组的电源缆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其为图4A~图4C所示的电源连接器与一电源缆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7A、图7B以及图7C:其分别为图3所示电源传输线组的另一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组合以及截面示意图,其中图7C为图7B的电源连接器于截面B的示意图。
图8:其为图7A~图7C所示的电源连接器与一电源缆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9A、图9B以及图9C:其分别为图3所示电源传输线组的又一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组合以及截面示意图,其中图9C为图9B的电源连接器于截面C的示意图。
图10:其为图9A~图9C所示的电源连接器与一电源缆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11:其为另一种电源缆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传输线组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源转换器 2:电源传输线组
3:本体 4:交流电源传输线组
20:电源连接器 21:电源缆线
22:绝缘保护层 201:绝缘本体
202:第一导电元件 203:第二导电元件
204:外表面 205:容置空间
206:第一通口 207:第二通口
203a:第一导接部 203b:第二导接部
210:外绝缘包覆层 210a:端部开口
211、212:导线 211a、212a:裸露导接部分
213、214:内绝缘包覆层 5:电源传输线组
50:电源连接器 51:电源缆线
52:绝缘保护层 501:绝缘本体
501a:第一凸环 501b:第二凸环
501c:凹部 502:第一导电元件
503:第二导电元件 503a:第一导接部
503b:第二导接部 503c:固定部
503d:第一连接段部 503e:第二连接段部
503f:第一凹部 503g:第二凹部
503h:通孔 503i:夹持臂
504:外表面 505:容置空间
505a:固定部 506:第一通口
507:第二通口 510:外绝缘包覆层
510a:端部开口 511:第一组多芯导线
512:第二组多芯导线 511a、512a:裸露导接部分
513、515:内绝缘包覆层 513a:端部
514:绝缘套管 L、P、N:轴线
d1: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的电源传输线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电源传输线组5包括一电源连接器50以及一电源缆线51,其中电源连接器50固定地连接于电源缆线51的一端,且可拆卸地与电器设备,例如可携式电脑的对应电源连接器连接,以此利用电源传输线组5将电力由一电源或电源转换装置传输至电器设备供电。本发明的电源传输线组5还可包括一绝缘保护层52,设置于电源连接器50以及电源缆线51的连接区域,用以保护电源连接器50与电源缆线51的连接区域以及缓冲施加于电源连接器50以及电源缆线51的连接区域的应力。于本实施例中,电源传输线组5的绝缘保护层52利用塑模方式形成,且设置于电源连接器50以及电源缆线51的连接区域,并使电源连接器50与电源缆线51位于实质上同一轴在线。
请参阅图4A、图4B以及图4C,其分别为图3所示电源传输线组的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组合以及截面示意图,其中图4C为图4B的电源连接器于截面A的示意图。如图4A、图4B、图4C所示,电源传输线组5的电源连接器50为筒形电源插头(barrel power plug),但不以此为限。电源连接器50包括一绝缘本体501、一第一导电元件502以及一第二导电元件503。绝缘本体501实质上为筒形,且于两端部形成一第一凸环501a以及一第二凸环501b,并于第一凸环501a以及第二凸环501b间形成一凹部501c。绝缘本体501具有一外表面504、一容置空间505、一第一通口506以及一第二通口507。第一导电元件502实质上为筒形,且环设于绝缘本体501的凹部501c的外表面504,即套设于绝缘本体501。第二导电元件503设置于容置空间505内,且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设置于绝缘本体501外,即由绝缘本体501的第一通口506向外延伸。第二导电元件503与第一导电元件502通过绝缘本体501相隔离与绝缘,且第二导电元件503与第一导电元件502实质上位于同一轴线L上。第一通口506与第二通口507位于绝缘本体501的相对端,且分别与容置空间505相连通。第二导电元件503具有至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接部503b,该第二导接部503b容设于容置空间505内。于此实施例中,该第二导接部503b为一导柱,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导电元件503还具有固定部503c,该固定部503c为至少一个凸环,且设置于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与第二导接部503b之间,以用于与绝缘本体501的容置空间505内的固定部505a,例如至少一凹槽相卡合,以使第二导电元件503固设于绝缘本体501。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与第二导接部503b实质上位于同一轴线L。
请再参阅图4A、图4B以及图4C。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具有一第一连接段部503d以及一第二连接段部503e,其中第一连接段部503d以及第二连接段部503e为一体成型,且第一连接段部503d以及第二连接段部503e分别具有一第一凹部503f以及一第二凹部503g,其中第一凹部503f与该第二凹部503g相连通,且第一凹部503f的直径小于第二凹部503g的直径。
请参阅图5,其为图3所示电源传输线组的电源缆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源传输线组5的电源缆线51可为同轴电源缆线,但不以此为限。电源传输线组5包括一外绝缘包覆层510以及至少两组多芯导线,例如第一组多芯导线511以及第二组多芯导线512,其中第一组多芯导线511以及第二组多芯导线512设置于外绝缘包覆层510内部。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由一内绝缘包覆层513包覆,第一组多芯导线511设置于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以及外绝缘包覆层510之间,以此使两组多芯导线511、512彼此绝缘。在电源缆线51的一端,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由外绝缘包覆层510的端部开口510a向外延伸出一段长度d1,即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部分内绝缘包覆层513由外绝缘包覆层510的端部开口510a向外延伸。第一组多芯导线511以及第二组多芯导线512于其一端具有裸露导接部分511a、512a。第一组多芯导线511的部分裸露导接部分511a可通过一绝缘套管514包覆。
请参阅图6,其为图4A~图4C所示的电源连接器与一电源缆线连接的示意图。如图3、图4A、图4B、图4C、图5以及图6所示,电源缆线51的第一组多芯导线511的裸露导接部分511a焊接于电源连接器50的第一导电元件502,电源缆线51的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裸露导接部分512a夹设且/或焊接于电源连接器50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的第一连接段部503d的第一凹部503f内。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部分内绝缘包覆层513延伸出外绝缘包覆层510的端部开口510a,且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的端部513a夹设于电源连接器50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的第二连接段部503e的第二凹部503g内,以此可利用第二连接段部503e将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稳固地固定。因此,即使电源传输线组5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亦不会朝外绝缘包覆层501的端部开口501a向内部收缩,而造成第一组多芯导线511与第二组多芯导线512因接触而短路。电源传输线组5还包括一绝缘保护层52,包覆于电源缆线51与电源连接器50的连接区域,并使电源连接器50的部分第一导电元件502暴露,以此可利用电源连接器50的第一导电元件502以及容置空间505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二导接部503b与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器的对应导接部连接,以将电力传输至电器设备使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元件502与第二导电元件503可分别作为地线与火线的导接元件,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7A、图7B以及图7C,其分别为图3所示电源传输线组的另一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组合以及截面示意图,其中图7C为图7B的电源连接器于截面B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电源传输线组5的电源连接器50结构与图4A、图4B以及图4C所示结构相似,因此相似结构部分引用相同附图标记说明。如图7A、图7B、图7C所示,电源传输线组5的电源连接器50为筒形电源插头(barrel power plug),但不以此为限。电源连接器50包括一绝缘本体501、一第一导电元件502以及一第二导电元件503。绝缘本体501实质上为筒形,且于两端部形成一第一凸环501a以及一第二凸环501b,并于第一凸环501a以及第二凸环501b间形成一凹部501c。绝缘本体501具有一外表面504、一容置空间505、一第一通口506以及一第二通口507。第一导电元件502大体上为筒形,且环设于绝缘本体501的凹部501c的外表面504,即套设于绝缘本体501上。第二导电元件503实质上为板状结构,且设置于容置空间505内,其中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设置于绝缘本体501外,即由绝缘本体501的第一通口506向外延伸。第二导电元件503与第一导电元件502通过绝缘本体501相隔离与绝缘,且第二导电元件503与第一导电元件502实质上位于同一轴线P上。第一通口506与第二通口507位于绝缘本体501的相对端,且分别与容置空间505相连通。第二导电元件503具有多个第二导接部503b,例如多个导片,该第二导接部503b容设于容置空间505内。
请再参阅图7A、图7B以及图7C。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具有一第一连接段部503d以及一第二连接段部503e,其中第一连接段部503d以及第二连接段部503e为一体成型,且第一连接段部503d以及一第二连接段部503e分别具有一通孔503h以及至少一个夹持臂503i,例如两个夹持臂503i。
请参阅图8,其为图7A~图7C所示的电源连接器与一电源缆线连接的示意图。如图3、图5、图7A、图7B、图7C以及图8所示,电源缆线51的第一组多芯导线511的裸露导接部分511a焊接于电源连接器50的第一导电元件502,电源缆线51的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裸露导接部分512a穿绕且固定于通孔503h且/或焊接于电源连接器50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的第一连接段部503d。第一组多芯导线511的部分裸露导接部分511a可通过一绝缘套管514包覆。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的端部513a延伸出外绝缘包覆层510的端部开口510a,且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的端部513a夹设于电源连接器50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的第二连接段部503e内,即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的端部513a由两个夹持臂503i夹持固定,以此可利用第二连接段部503e将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稳固地固定。因此,即使电源传输线组5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亦不会朝外绝缘包覆层501的端部开口501a的内部收缩,而造成第一组多芯导线511与第二组多芯导线512因接触而短路。电源传输线组5还包括一绝缘保护层52,包覆于电源缆线51与电源连接器50的连接区域,并使电源连接器50的部分第一导电元件502暴露,以此可利用电源连接器50的第一导电元件502以及容置空间505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二导接部503b与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器的对应导接部连接,以将电力传输至电器设备使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元件502与第二导电元件503可分别作为地线与火线的导接元件,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9A、图9B以及图9C,其分别为图3所示电源传输线组的又一电源连接器之结构分解、组合以及截面示意图,其中图9C为图9B的电源连接器于截面C的示意图。如图9A、图9B、图9C所示,电源传输线组5的电源连接器50为筒形电源插头(barrel power plug),但不以此为限。电源连接器50包括一绝缘本体501、一第一导电元件502以及一第二导电元件503。绝缘本体501实质上为筒形,且于两端部形成一第一凸环501a以及一第二凸环501b,并于第一凸环501a以及第二凸环501b间形成一凹部501c。绝缘本体501具有一外表面504、一容置空间505、一第一通口506以及一第二通口507。第一导电元件502实质上为筒形,且环设于绝缘本体501之凹部501c的外表面504,即套设于绝缘本体501。第二导电元件503设置于容置空间505内,且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设置于绝缘本体501外。第二导电元件503与第一导电元件502通过绝缘本体501相隔离与绝缘,且第二导电元件503与第一导电元件502的实质上位于同一轴线N上。第一通口506与第二通口507位于绝缘本体501的相对端,且分别与容置空间505相连通。第二导电元件503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接部503b,该第二导接部503b容设于容置空间505内。于此实施例,该第二导接部503b为一导柱,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导电元件503还具有固定部503c,该固定部503c为至少一个凸环,且设置于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与第二导接部503b之间,以用于与绝缘本体501的容置空间505内的固定部505a,例如至少一个凹槽相卡合,以使第二导电元件503固设于绝缘本体501。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与第二导接部503b实质上位于同一轴线N。
请再参阅图9A、图9B以及图9C。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包括一第一连接段部503d,其中第一连接段部503d具有一第一凹部503f。电源连接器50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还包括一第二连接段部503e,该第二连接段部503e与第一连接段部503d相分离且具有一第二凹部503g,其中第一连接段部503d的第一凹部503f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段部503d的第二凹部503g的直径。
请参阅图10,其为图9A~图9C所示的电源连接器与一电源缆线连接的示意图。如图3、图5、图9A、图9B、图9C以及图10所示,电源缆线51的第一组多芯导线511的裸露导接部分511a焊接于电源连接器50的第一导电元件502,电源缆线51的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裸露导接部分512a夹设且/或焊接于电源连接器50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一导接部503a的第一连接段部503d的第一凹部503f内。第一组多芯导线511的部分裸露导接部分511a可通过一绝缘套管514包覆。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的端部513a延伸出外绝缘包覆层510的端部开口510a,且夹设于第二连接段部503e的第二凹部503g内,并可进一步地与第一连接段部503d接触,以此可利用第二连接段部503e将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稳固地固定。因此,即使电源传输线组5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亦不会朝外绝缘包覆层501的端部开口501a向内部收缩,而造成第一组多芯导线511与第二组多芯导线512因接触而短路。电源传输线组5还包括一绝缘保护层52,包覆于电源缆线51与电源连接器50的连接区域,并使电源连接器50的部分第一导电元件502暴露,以此可利用电源连接器50的第一导电元件502以及容置空间505的第二导电元件503的第二导接部503b与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器的对应导接部连接,以将电力传输至电器设备使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元件502与第二导电元件503可分别作为地线与火线的导接元件,但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源传输线组5所使用的电源缆线51并不限于图5所示的同轴电源缆线。请参阅图11,其为另一种电源缆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电源传输线组5的电源缆线51包括一外绝缘包覆层510以及至少两组多芯导线,例如第一组多芯导线511以及第二组多芯导线512,其中第一组多芯导线511由一内绝缘包覆层515包覆,且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由一内绝缘包覆层513包覆,以此使两组多芯导线511、512彼此绝缘。在电源缆线51的一端,第二组多芯导线512的内绝缘包覆层513由外绝缘包覆层510的端部开口510a向外延伸出一段长度d1,且第一组多芯导线511以及第二组多芯导线512于其一端具有裸露导接部分511a、512a。第一组多芯导线511的部分裸露导接部分511a可通过一绝缘套管514包覆。
请参阅图12,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传输线组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电源传输线组5的电源连接器50以及电源缆线51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似,于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电源传输线组5的绝缘保护层52利用塑模方式形成实质上L形的结构,且设置于电源连接器50以及电源缆线51的连接区域,并使电源连接器50与电源缆线51间呈实质上垂直,用以保护电源连接器50与电源缆线51的连接区域以及缓冲施加于电源连接器50以及电源缆线51的连接区域的应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之电源传输线组,一方面可避免于传统电源传输线组的制程中,特别是形成绝缘保护层后,电源传输线组因两组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容易相互接触而短路。另一方面,亦可避免于电源传输线组使用较长时间后,因两组导线的内绝缘包覆层会朝外绝缘包覆层的端部开口向外绝缘包覆层的内部收缩,造成两组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接触而短路,进而使电源转换器无法使用的情形发生。此外,本发明的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亦可确保电源缆线的多组多芯导线间相互绝缘,且可稳固地将多组多芯导线分别与电源连接器的第一导电元件以及第二导电元件导接。
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的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任意的修改及修饰,然而皆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源传输线组,至少包括:
一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导电元件以及一第二导电元件,该绝缘本体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之间,以使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相绝缘,其中该第二导电元件具有一第一导接部,该第一导接部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外且包括一第一连接段部以及一第二连接段部,且该第一连接段部具有一第一凹部,该第二连接段部具有一第二凹部;以及
一电源缆线,包括一第一组多芯导线、一第二组多芯导线以及一外绝缘包覆层,该第一组多芯导线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设置于该外绝缘包覆层内,该第二组多芯导线具有一内绝缘包覆层,以使该第一组多芯导线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相绝缘,其中该第一组多芯导线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分别具有裸露导接部分,该内绝缘包覆层的至少部分延伸出该外绝缘包覆层的一端部开口,该第一组多芯导线的该裸露导接部分连接与固定于该电源连接器的该第一导电元件,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裸露导接部分连接与固定于该电源连接器的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的该第一连接段部的该第一凹部内,以及该内绝缘包覆层的一端部夹设于该第二连接段部的该第二凹部内,以使该第二连接段部将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内绝缘包覆层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电源传输线组还包括一绝缘保护层,该绝缘保护层设置于该电源连接器与该电源缆线的一连接区域,并使该电源连接器的部分该第一导电元件暴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电源连接器为筒形电源插头,该绝缘本体为筒形,该第一导电元件为筒形且套设于该绝缘本体,以及该第二导电元件与该第一导电元件实质上位于同一轴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该第二导电元件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接部,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二导接部位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绝缘本体还具有一外表面、一第一通口以及一第二通口,其中该第一通口与该第二通口位于该绝缘本体的相对端且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第一导电元件环设于该绝缘本体的该外表面,以及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由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一开口向外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第二导电元件还具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为至少一个凸环且设置于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与该第二导接部之间,以用于与该绝缘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的一固定部相卡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绝缘本体于两端部形成一第一凸环以及一第二凸环,并于该第一凸环以及该第二凸环间形成一凹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的该第一连接段部以及该第二连接段部为一体成型,其中该第一凹部与该第二凹部相连通,且该第一凹部的直径小于该第二凹部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电源缆线的该第一组多芯导线的该裸露导接部分焊接于该电源连接器的该第一导电元件,该电源缆线的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裸露导接部分夹设且/或焊接于该电源连接器的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的该第一连接段部的该第一凹部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的该第一连接段部以及该第二连接段部相分离,其中该第一凹部与该第二凹部相连通,且该第一凹部的直径小于该第二凹部的直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电源缆线的该第一组多芯导线的该裸露导接部分焊接于该电源连接器的该第一导电元件,该电源缆线的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裸露导接部分夹设且/或焊接于该电源连接器的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的该第一连接段部的该第一凹部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电源缆线为同轴电源缆线,以及该第一组多芯导线设置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内绝缘包覆层以及该外绝缘包覆层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电源缆线还包括一绝缘套管,该绝缘套管套设于该第一组多芯导线的部分该裸露导接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传输线组,其中该第一导电元件的该第二导接部为一导柱或多个导片。
15.一种电源连接器,用于与一电源缆线相连接,其中该电源缆线包括一第一组多芯导线以及一第二组多芯导线,该电源连接器至少包括:
一第一导电元件;
一第二导电元件,具有一第一导接部,该第一导接部包括一第一连接段部以及一第二连接段部,且该第一连接段部具有一第一凹部,该第二连接段部具有一第二凹部;以及
一绝缘本体,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之间,使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相绝缘,且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外;
其中,该第一组多芯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连接与固定于该第一导电元件,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裸露导接部分连接与固定于该第二导电元件的该第一导接部的该第一连接段部的该第一凹部内,以及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一内绝缘包覆层的一端部夹设于该第二连接段部内的该第二凹部内,以使该第二连接段部将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内绝缘包覆层固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电源缆线还包括一外绝缘包覆层,该第一组多芯导线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设置于该外绝缘包覆层内,该第一组多芯导线与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相绝缘,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内绝缘包覆层的至少部分延伸出该外绝缘包覆层的一端部开口,以使该第二组多芯导线的该内绝缘包覆层的该端部夹设于该第二连接段部的该第二凹部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33856A CN101740894B (zh) | 2008-11-20 | 2008-11-20 | 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33856A CN101740894B (zh) | 2008-11-20 | 2008-11-20 | 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0894A CN101740894A (zh) | 2010-06-16 |
CN101740894B true CN101740894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2463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33856A Active CN101740894B (zh) | 2008-11-20 | 2008-11-20 | 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4089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0653A (zh) * | 2013-05-28 | 2013-09-04 | 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具有导引定位功能的直流插头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05A (zh) * | 1994-09-08 | 1996-03-13 | 林美美 | 异形异构电线电缆及其附属组件 |
WO1999036999A1 (en) * | 1998-01-15 | 1999-07-22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Repair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
CN2800555Y (zh) * | 2005-05-31 | 2006-07-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
2008
- 2008-11-20 CN CN2008101733856A patent/CN1017408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05A (zh) * | 1994-09-08 | 1996-03-13 | 林美美 | 异形异构电线电缆及其附属组件 |
WO1999036999A1 (en) * | 1998-01-15 | 1999-07-22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Repair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
CN2800555Y (zh) * | 2005-05-31 | 2006-07-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0894A (zh) | 201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62064A (zh) |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浅海风力发电场光电传输复合电缆 | |
US4252405A (en) | Fibre-optic cable joints | |
CN109031568B (zh) | 用于海缆连接的分支器 | |
JP2023162359A (ja) | 層状ケーブル | |
CN115798801A (zh) | 一种光电复合缆及光通信系统 | |
US4496212A (en) | Dead end fitting for use in overhead electric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
CN101740894B (zh) | 电源连接器及使用该电源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线组 | |
CN105785532A (zh) | 一种大容量铠装海底光缆快速连接接头盒及其连接方法 | |
CN202167301U (zh) | 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绝缘子及地线结构 | |
FR2848719A1 (fr) | Cable hybride multifonctions d'alimentation des ressources d'un poste utilisateur | |
CN101661814A (zh) | 集束光电缆 | |
CN201600960U (zh) | 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中心束管式光纤复合电缆 | |
CN105703089B (zh) | 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缆与高温电线连接方式及其加工工艺 | |
US20220045443A1 (en) | Unified copper and fiber connector for hybrid electric/optical cable | |
CN1894827B (zh) | 筒夹型接头和端头配件 | |
CN201608003U (zh) | 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层绞式光纤复合电缆 | |
CN201532812U (zh) | 集束光电缆 | |
RU206337U1 (ru) |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силовой кабель | |
CN110768077A (zh) | 一种高压线束改制的制作方法 | |
CN221305492U (zh) | 一种具有接头防水结构的线缆 | |
CN213845761U (zh) | 一种便于连接外部电源的通信线 | |
CN216794113U (zh) | 一种便于对接的架空线 | |
CN219958634U (zh) | 一种用于塔式光热镜场的新型7芯线缆 | |
CN212659788U (zh) | 一种电源连接线 | |
CN212810777U (zh) | 一种便于连接的电缆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