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0338B - 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0338B
CN101730338B CN200910165754.1A CN200910165754A CN101730338B CN 101730338 B CN101730338 B CN 101730338B CN 200910165754 A CN200910165754 A CN 200910165754A CN 101730338 B CN101730338 B CN 101730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source
described multiple
light incident
incident sides
puls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57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0338A (zh
Inventor
吴有章
林信吾
柯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30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0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0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0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该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入光侧面上,该操作方法包含: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借以使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功率不一致。本发明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Description

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10月13日、申请号为200810170171.3、发明名称为“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原理,是经由导光板将侧光源的光线导引成平面光源,来确保亮度的均匀性。侧光式背光模块常用的背光源例如有冷阴极荧光灯以及发光二极管等。虽然目前以冷阴极荧光灯为主流,然而对发光二极管的需求却与日增加。相较于冷阴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寿命长、驱动电压低、耗电量少以及耐震性好等优点。
一般而言,在侧光式背光模块中,通常利用印刷电路板搭配发光二极管组装成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采用等间距的排列方式,配置在导光板的侧面。
如此,会造成不同位置的功率密度与散热能力差异,而造成温度不均或温度过高的问题,不但会影响光学品质,造成导光板翘曲现象,也容易造成产品与其他元件的信赖性问题。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形式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导光板包含入光侧面。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一间距,其中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采用不等间距排列。借此,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导光板包含第一入光侧面、第二入光侧面、第三入光侧面以及第四入光侧面,其中第一入光侧面相对第二入光侧面,第三入光侧面相对第四入光侧面,第一入光侧面连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第二入光侧面连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一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第一间距,在这些第一间距中,位于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一间距。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二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第二间距,在这些第二间距中,位于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二间距。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三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第三间距,在这些第三间距中,位于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三间距。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四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第四间距,在这些第四间距中,位于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四间距。借此,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本发明另一技术形式是在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导光板具有入光侧面,其中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入光侧面上,此操作方法包含: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借以使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功率不一致。借此,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一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导光板包含第一入光侧面、第二入光侧面、第三入光侧面以及第四入光侧面,其中第一入光侧面相对第二入光侧面,第三入光侧面相对第四入光侧面,第一入光侧面连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第二入光侧面连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一入光侧面上,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二入光侧面上,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三入光侧面上,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四入光侧面上,此操作方法,包含:驱动这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借以使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及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功率不一致。
借此,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以下将以各种实施例,对上述的说明以及接下来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描述,并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侧光式背光模块
110:导光板
112:入光侧面
120:发光二极管光源
121-124:发光二极管光源
161-163:间距
200:侧光式背光模块
210:导光板
211:第一入光侧面
212:第二入光侧面
213:第三入光侧面
214:第四入光侧面
221: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
222: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
223: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
224: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
261-263:间距
300:侧光式背光模块
311-342:间距
400:侧光式背光模块
500:侧光式背光模块
511-514: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
521-52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
531-533: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
541-543: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所附附图及以下所述各种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号码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元件与步骤并未描述于实施例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是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此侧光式背光模块可广泛地运用在显示器上,或是运用在其他相似的技术环节。以下将搭配图1到图3来具体说明此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实施方式。
一般而言,单侧入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采用间距具排列。然而,这会造成导光板的入侧光面上的温度不均。
有鉴于此,请参照图1,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100包含导光板11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包含导光板包含入光侧面112。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配置于入光侧面112上,每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光源120之间相隔一段间距161-163。值得住意的是,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0采用不等间距排列。
根据以上实施例,不等间距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0,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上的温度不均。
请继续参照图1,如图所示,这些间距中位于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大的间距161。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中央位置温度过高。
请继续参照图1,如图所示,这些间距中位于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小的间距163。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侧边位置的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请继续参照图1,如图所示,这些间距161-163沿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小。换言之,间距161大于间距162,间距162大于间距163。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温度均匀分布。
另外,在图1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所输出的功率可相等。或者,可视实际应用来调整发光二极管光源120所输出的功率。
请参照图2,图2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200包含导光板11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包含导光板包含一入光侧面112。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配置于入光侧面112上,每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光源120之间相隔一段间距。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采用不等间距排列。
根据以上实施例,不等间距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0,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上的温度不均。
请继续参照图2,如图所示,这些多个间距中位于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间距261。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中央位置的温度低于侧边位置的温度。
请继续参照图2,如图所示,这些间距中位于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间距263。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侧边位置温度过高。
请继续参照图2,如图所示,这些间距261-263沿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换言之,间距263大于间距262,间距262大于间距261。
另外,在图2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所输出的功率不相等。借此,依照图2中发光二极管光源120的排列方式,搭配输出的功率不等的驱动方式,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温度不均匀分布。
请参照图3,图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300包含导光板110、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221、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222、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223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224。
在图3中,导光板210包含第一入光侧面211、第二入光侧面212、第三入光侧面213以及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一入光侧面211相对第二入光侧面212,第三入光侧面213相对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一入光侧面211连接第三入光侧面213与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二入光侧面212连接第三入光侧面213与第四入光侧面214。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221配置于第一入光侧面211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221之间相隔第一间距311-313。在这些第一间距中311-313,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一间距311。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222配置于第二入光侧面212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222之间相隔第二间距。在这些第二间距321-323中,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二间距321。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223配置于第三入光侧面213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223之间相隔第三间距331-333。在这些第三间距331-332中,位于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三间距331。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224配置于第四入光侧面214上,且每两个相邻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224之间相隔第四间距341-343。在这些第四间距341-342中,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四间距341。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每一入侧光面211-214的中央位置的温度低于侧边位置的温度。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最小的第一间距311等于最小的第二间距321,最小的第三间距331等于最小的第四间距341。借此,使得导光板110的每两个相对入侧光面的温度分布均匀对称。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这些第一间距311-313中,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第一间距313。这些第二间距321-323中,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第二间距323,这些第三间距331-332中,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31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第三间距332。这些第四间距341-342中,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41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第四间距342。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每一入侧光面211-214的侧边位置的温度过高。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最大的第一间距313等于最大的第二间距323,最大的第三间距332等于最大的第四间距342。借此,使得导光板110的每两个相对入侧光面的温度分布均匀对称。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这些第一间距311-313沿着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这些第二间距321-323沿着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这些第三间距331-332沿着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这些第四间距341-342沿着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温度均匀分布。
在图3中,每一个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221-224所输出的功率相等。或者,可视实际应用来调整发光二极管光源221-224所输出的功率。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是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此操作方法可广泛地运用在显示器上,或是运用在其他相似的技术环节。以下将搭配图4和图5来具体说明此操作方法的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4,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400包含导光板11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导光板110具有入光侧面112,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配置于入光侧面211上。此操作方法包含: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借以令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的功率不一致。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上的温度不均。
为了使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以下将以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来具体说明令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的亮度不均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可调电流,并将这些可调电流输入到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其中位于入光侧面412的中央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1接收到最小的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中央位置因功率消耗过度集中,导致温度过高。
另外,位于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接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侧边位置的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另外,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多个可调电流是沿着入光侧面412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换言之,发光二极管光源121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2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发光二极管光源122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3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发光二极管光源123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因功率消耗与散热能力达到平衡,而使得入光侧面112温度均匀分布。
第二实施例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脉波电流,并将这些脉波电流输入到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这些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脉波电流具有工作周期,位于入光侧面112的中央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1所接收的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中央位置温度过高。
另外,位于入光侧面112的侧边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所接收的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侧边位置的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另外,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所接收到的多个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是沿着入光侧面412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换言之,发光二极管光源121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2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发光二极管光源122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3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发光二极管光源123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110的入光侧面112的温度均匀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可采用等间距排列。或者,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124可采用如图1或图2的排列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视实际应用,选择适合的排列方式。
请参照图5,图5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500包含导光板210、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在图5中,导光板210包含第一入光侧面211、第二入光侧面212、第三入光侧面213以及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一入光侧面211相对第二入光侧面212,第三入光侧面213相对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一入光侧面211连接第三入光侧面213与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二入光侧面212连接第三入光侧面213与第四入光侧面214。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配置于第一入光侧面211上,这些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配置于第二入光侧面212上,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配置于第三入光侧面213上,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配置于第四入光侧面214上。此操作方法包含:
驱动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借以使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及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的操作功率不均。
为了使驱动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以下将以第三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来具体说明令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及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的亮度不均的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例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一可调电流,并将这些第一可调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其中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中央位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接收到最小的第一可调电流。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二可调电流,并将这些第二可调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其中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中央位置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接收到最小的第二可调电流。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三可调电流,并将这些第三可调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其中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中央位置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接收到最小的第三可调电流。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四可调电流,并将这些第四可调电流输入到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其中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中央位置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接收到最小的第四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入侧光面211-214的中央位置温度过高。
另外,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侧边位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4接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侧边位置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4接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侧边位置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3接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侧边位置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3接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入光侧面211-214的侧边位置的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另外,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一可调电流是沿着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二可调电流是沿着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三可调电流是沿着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所接收到的这些第四可调电流是沿着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210的入光侧面211-214的温度均匀分布。
第四实施例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一脉波电流,并将这些第一脉波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这些第一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第一脉波电流具有第一工作周期,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中央位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所接收的第一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第一工作周期。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二脉波电流,并将这些第二脉波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这些第二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第二脉波电流具有第二工作周期,位于第二入光侧面522的中央位置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所接收的第二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第二工作周期。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三脉波电流,并将这些第三脉波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这些第三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第三脉波电流具有一第三工作周期,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中央位置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所接收的第三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第三工作周期。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四脉波电流,并将这些第四脉波电流输入到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这些第四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第四脉波电流具有一第四工作周期,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中央位置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所接收的第四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第四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入侧光面211一214的中央位置温度过高。
另外,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侧边位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4所接收的第一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第一工作周期。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侧边位置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4所接收的第二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第二工作周期。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侧边位置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3所接收的第三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第三工作周期。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侧边位置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3所接收的第四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第四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入侧光面211-214的侧边位置的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另外,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一脉波电流的这些第一工作周期是沿着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二脉波电流的这些第二工作周期是沿着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三脉波电流的这些第三工作周期是沿着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所接收到的这些第四脉波电流的这些第四工作周期是沿着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210的入侧光面211-214的温度均匀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43可采用等间距排列。或者,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43可采用如图3的排列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视实际应用,选择适合的排列方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改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一侧光式背光模块,该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入光侧面上,且以不等间距排列,以防止该导光板翘曲,该操作方法包含:
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借以使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功率不一致,以使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的温度均匀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步骤,包含:
执行下列步骤其中之一:
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可调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可调电流;以及
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脉波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该脉波电流具有一工作周期,位于该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工作周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可调电流的步骤中,位于该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的该可调电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可调电流的步骤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可调电流是沿着该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脉波电流的步骤中,位于该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工作周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脉波电流的步骤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脉波电流的所述工作周期是沿着该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7.一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一侧光式背光模块,其包含一导光板、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该导光板包含一第一入光侧面、一第二入光侧面、一第三入光侧面以及一第四入光侧面,其中该第一入光侧面相对该第二入光侧面,该第三入光侧面相对该第四入光侧面,该第一入光侧面连接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该第二入光侧面连接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一入光侧面上,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二入光侧面上,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三入光侧面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四入光侧面上,且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以不等间距排列,以防止该导光板翘曲,
该操作方法,包含:
驱动所述多个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借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功率不一致,以使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的温度均匀分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步骤,包含:
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一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一可调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第一可调电流;
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二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二可调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第二可调电流;
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三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三可调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第三可调电流;以及
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四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四可调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第四可调电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第一可调电流、所述多个第二可调电流、所述多个第三可调电流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可调电流的步骤中,
位于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的该第一可调电流;
位于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的该第二可调电流;
位于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的该第三可调电流;以及
位于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的该第四可调电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第一可调电流、所述多个第二可调电流、所述多个第三可调电流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可调电流的步骤中,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一可调电流是沿着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二可调电流是沿着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三可调电流是沿着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以及
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四可调电流是沿着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步骤,包含:
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一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该第一脉波电流具有一第一工作周期,位于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一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第一工作周期;
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二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二脉波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二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该第二脉波电流具有一第二工作周期,位于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二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第二工作周期;
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三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三脉波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三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该第三脉波电流具有一第三工作周期,位于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三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第三工作周期;以及
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四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四脉波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四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该第四脉波电流具有一第四工作周期,位于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四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第四工作周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第二脉波电流、第三脉波电流以及第四脉波电流的步骤中,
位于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一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第一工作周期;
位于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二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第二工作周期;
位于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三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第三工作周期;以及
位于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四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第四工作周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第二脉波电流、第三脉波电流以及第四脉波电流的步骤中,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的所述第一工作周期是沿着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二脉波电流的所述第二工作周期是沿着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三脉波电流的所述第三工作周期是沿着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以及
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四脉波电流的所述第四工作周期是沿着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CN200910165754.1A 2008-10-13 2008-10-13 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 Active CN101730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01713A CN101368687B (zh) 2008-10-13 2008-10-13 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01713A Division CN101368687B (zh) 2008-10-13 2008-10-13 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0338A CN101730338A (zh) 2010-06-09
CN101730338B true CN10173033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04126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754.1A Active CN101730338B (zh) 2008-10-13 2008-10-13 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
CN2008101701713A Active CN101368687B (zh) 2008-10-13 2008-10-13 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01713A Active CN101368687B (zh) 2008-10-13 2008-10-13 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730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0096B (en) 2009-05-08 2012-12-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unit
CN201555153U (zh) * 2009-12-01 2010-08-18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
CN101936487B (zh) * 2010-08-20 2013-06-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US8780297B2 (en) 2010-08-20 2014-07-1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CN102011960B (zh) * 2010-09-29 2013-04-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
TWI431604B (zh) * 2010-10-19 2014-03-21 Innolux Corp 背光控制方法與背光模組
CN102332528A (zh) * 2011-10-08 2012-01-25 滨州市甘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led等寿命散热方法
CN104949009A (zh) * 2015-07-03 2015-09-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CN107167869A (zh) * 2017-06-23 2017-09-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310A (zh) * 2005-09-02 2006-07-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驱动装置、光源系统以及改善光源均匀发光的方法
CN1975531A (zh) * 2005-12-01 2007-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及其驱动方法和液晶显示设备
CN101021652A (zh) * 2006-10-19 2007-08-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
CN101211062A (zh) * 2006-12-29 2008-07-02 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侧光源背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5993B1 (fr) * 2004-09-28 2006-12-08 Thales Sa Boite a lumiere a diodes electroluminescent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310A (zh) * 2005-09-02 2006-07-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驱动装置、光源系统以及改善光源均匀发光的方法
CN1975531A (zh) * 2005-12-01 2007-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及其驱动方法和液晶显示设备
CN101021652A (zh) * 2006-10-19 2007-08-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
CN101211062A (zh) * 2006-12-29 2008-07-02 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侧光源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8687B (zh) 2010-09-22
CN101368687A (zh) 2009-02-18
CN101730338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0338B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
KR100875703B1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CN201651946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KR20070093761A (ko) 엘이디 백라이트 구동회로
US20070115648A1 (en) Light source structure of backlight module
CN202835058U (zh) 直下式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68818A (zh) 背光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120206501A1 (en) Method of driving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US8780297B2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14005572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749668A (zh) 侧光式背光源及其驱动方法
CN104832835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US20140055507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video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0451770C (zh) 背光模块
CN101418930A (zh) 发光二极管面光源装置
US7746007B2 (en) LED backlight circuit system
WO2012022076A1 (zh) 背光模组
CN207366900U (zh) 灯条、胶框、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CN103511930A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及相应的液晶显示器
CN101441354A (zh) Led线光源模组及其背光源装置
TWI410714B (zh)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其操作方法
CN102183810A (zh) 导光板及其背光模组
CN102194411A (zh) 画面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75356A (zh) 侧光式led背光源、显示装置
KR10141811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