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9274B -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9274B
CN101729274B CN2009100870969A CN200910087096A CN101729274B CN 101729274 B CN101729274 B CN 101729274B CN 2009100870969 A CN2009100870969 A CN 2009100870969A CN 200910087096 A CN200910087096 A CN 200910087096A CN 101729274 B CN101729274 B CN 101729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cast
sid
vpls
message
t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7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9274A (zh
Inventor
吴波
陈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870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9274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5815 priority patent/WO20101451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9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9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9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9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8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traffic restrictions f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g. involving subnets or subdomai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包括根节点PE向发现的其它PE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并建立根结点PE与以其它相关PE为接收叶子节点的组播树,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按照组播树进行组播报文转发。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组播报文按照典型的树型结构下发,现有由入口PE完成组播报文的复制的步骤,在本发明方法中由组播树的分支节点P来承担组播报文的复制,节省了大量因组播复制导致的带宽浪费,提高了组播带宽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播技术,尤指一种引入运营商骨干桥(PBB,Provider BackboneBridges)技术的分层虚拟专用网服务(H-VPLS,Hierarchical Virtual Private LANService)网络即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RFC4762定义了分层虚拟专用网服务(H-VPLS,Hierarchical Virtual PrivateLAN Service)架构,以增强伪线(PW)的扩展性。
H-VPLS通过将用户边缘(CE,Customer Edge)设备连接到接入网络,再通过接入网络连接到高层核心网,来减少网络中全网状连接的运营商边缘(PE,Provider Edge)设备的数量。IETF RFC4762定义了两种H-VPLS网络接入架构,一种是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方式接入;另一种是采用运营商桥接(802.1ad)接入。不论采用哪种接入方式,都存在两方面的扩展性问题:首先,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Control)地址的学习和转发都是基于用户MAC地址(CMAC)进行的,因此,当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实例增加时,用户MAC地址将随之增加,从而导致了扩展性的问题。其次,由于按照各用户业务实例来维护其对应的伪线,因此,面向网络的运营商边界设备(N-PE,Network Provider Edge)所维护的伪线的数量正比于用户业务实例数目与网络中所配置的N-PE的数目之积,这样,当用户业务实例增加时,必然加大对伪线的管理和运维难度。除此之外,802.1ad接入方式实现的H-VPLS网络存在第三个扩展性问题,即H-VPLS网络所能支持的业务实例受限于Q-in-Q机制的服务虚拟局域网(S-VLAN,Service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数目,由于每个S-VLAN表示一个业务实例,所以只能有4096业务实例。
IEEE 802.1.ah协议草案提出了运营商骨干桥(PBB,Provider BackboneBridges)技术,其基本思路是将用户的以太网数据帧再封装一个运营商的以太网帧头,形成两层MAC地址,也称为Mac in Mac技术。这样,用户的MAC地址隐藏在运营商MAC头中,核心网不感知用户MAC地址,只根据运营商的MAC地址转发流量。PBB在运营商的以太网帧头中定义了新的服务实体标签,其中24bit的服务实例标识符字段(I-SID,Instance Service ID),用于区分服务实体(客户),理论上可以支持16M的用户实例。虽然,PBB通过Mac in Mac技术解决了以太网和业务的扩展性问题,但它采用多实例生成树协议(MSTP,Multi-Instance Spanning Tree Protocol)作为控制协议来避免环路和负载均衡,因而限制了PBB在大规模业务提供商网络中的应用。
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大容量、多业务承载及网络融合发展的需求,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二层虚拟专用网(IETF L2VPN,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 Layer 2 Virtual Private Network)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即将PBB技术引入HVPLS接入网。通过将PBB技术引入HVPLS接入网,从体系架构上将传统HVPLS网络架构再次层次化,解决了传统802.1ad和MPLS方式接入下,HVPLS的网络和业务的扩展性问题。
在PBB以太网方式接入实现的H-VPLS网络中,即引入运营商骨干桥PBB技术的H-VPLS网络(PBB_VPLS网络)中,用户设备一般采用现有以太接口(如802.1q和802.1ad)与运营商骨干桥接网络(PBBN,Provider BackboneBridges Network)边缘桥接设备互连。在PBBN边缘桥接设备,用户以太网帧被封装PBB头并传送到VPLS PE设备,这样,PBB封装后的用户以太网帧通过原有VPLS技术进行转发,进而传送到远端VPLS PE设备直至远端的PBBN接入网络;PBBN将封装后的用户以太网帧送到PBBN边缘桥接设备后将数据帧的PBB头剥离,最后用户以太网帧进入用户网络。引入运营商骨干桥PBB技术的H-VPLS网络(PBB_VPLS网络)中,基于上述几方面的扩展性都有很大提高,包括业务实例数量、以太接入网和VPLS核心网中的用户MAC地址数量、以及核心网中的伪线数量。
在MPLS接入方式的H-VPLS网络中,可以在面向用户的运营商边界(U-PE,Uset facing-Provider Edge)设备或N-PE设备中引入PBB功能,从而减少VPLS核心网中的用户MAC地址和伪线数量。
目前,在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大致为:在PBB_VPLS核心网络中建立全连接的PW,通过入口PE对组播报文进行复制,再通过多条伪线发送至各个接收CE。图1为现有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数据流流向示意图,如图1所示,CE1一般采用现有以太接口(如802.1q和802.1ad)与PBBN边缘桥接设备互连。在PBBN边缘桥接设备,用户以太网帧被封装PBB头并传送到PE1设备。这样,PBB封装后的用户以太网帧通过原有VPLS技术进行转发,进而传送到远端PE2或PE3设备直至远端的PBBN接入网络。PBBN将封装后的用户以太网帧送到PBBN边缘桥接设备后将数据帧的PBB头剥离,最后用户以太网帧进入用户网络。PE1收到组播报文后,在点对点的伪线PW1、PW2上分别复制组播包给接收CE(如图1中的CE2、CE3)。这样,PE1到P之间就需要传两份相同的报文,出现了带宽的浪费。
从现有的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来看,PBB_VPLS核心网络在转发组播业务流量时,需要依靠入口PE(如图1中PE1)按照接收CE的数量对组播报文进行复制,再通过多条伪线发送至各个接收CE,如果各条伪线通过同一共享路径(如图1中PE1到P的路径)传输数据,则在该共享路径上可能会出现多份相同的组播报文,从而浪费了组播带宽,尤其是对于视频业务,在接收CE较多时,其对带宽的消耗甚至会使PE无法承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能够减少PE设备对组播报文的复制量,提高组播带宽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节点边缘设备PE向发现的其它PE发布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
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通过已建立的组播树转发组播报文。
所述通过已建立的组播树转发组播报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组播报文的组播地址或桥接域标识B-VID,以及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找到组播树,按照该组播树转发组播报文给叶子节点PE;
所述叶子节点PE将组播报文直接转发给接收用户边缘设备CE;或者,比较该组播报文的组播地址与叶子节点自身所属的组播地址,若相同,则继续转发给接收CE,若不同,则丢弃;或者,比较接收到的与组播地址对应的I-SID与自身的I-SID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继续转发收到的组播报文;若不同,则丢弃收到的组播报文。
所述组播树为预先建立;或者,按照所述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建立;
一个所述组播树对应同一个VPLS实例,根节点边缘设备PE发现的其它PE是与同一VPLS实例相关的PE。
所述绑定关系包括: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VPLS实例、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每个I-SID对应一个组播地址,I-SID与VPLS实例的映射关系为1∶1;所述I-SID与VPLS实例的映射关系为1∶1为:某一特定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
所述绑定关系包括:I-SID与B-VID的映射关系,以及桥接域标识B-VID、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B-VID与VPLS实例映射关系为1∶1;所述B-VID与VPLS实例映射关系为1∶1为:某一组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此时某一特定桥接域标识B-V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
某一特定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每个I-SID对应一个组播地址;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根节点PE自动生成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按照组播树进行组播报文转发包括:根据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所述叶子节点PE转发组播报文给接收CE。
某一组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每个B-VID对应一个VPLS实例,每个I-SID对应一个组播地址;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根节点PE生成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按照组播树进行组播报文转发包括:所述根节点PE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所述叶子节点PE比较收到的组播报文的组播地址与自身所属的组播地址,若相同,则继续转发,若不同,则丢弃。
某一组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每个B-VID对应一个VPLS实例;组播地址是为一组I-SID设置的单个组播地址;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根节点PE发布I-SID与组播地址的绑定关系;所述根节点PE生成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按照组播树进行组播报文转发包括:所述根节点PE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所述叶子节点PE收到组播报文后,叶子节点PE通过比较收到的I-SID与自身的I-SID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继续转发收到的组播报文;若不同,则丢弃收到的组播报文。
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根节点PE向发现的其它PE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按照已建立的组播树进行组播报文转发。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组播报文按照典型的树型结构下发,现有由入口PE完成组播报文的复制的步骤,在本发明方法中由组播树的分支节点P来承担组播报文的复制,节省了大量因组播复制导致的带宽浪费,提高了组播带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数据流流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一实施例的数据流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数据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根节点PE向发现的其它PE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
本步骤中,可以通过现有自动发现信令过程来实现VPLS实例中的PE发现其他的PE。而根节点PE会向同一VPLS实例中的其它PE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
在PBB_VPLS网络中,VPLS实例与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的映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与某一特定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VPLS实例;
第二类,与某一组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VPLS实例。也就是说,多个I-SID可以复用到一个B-VLAN,这样,该VPLS实例与该桥接域标识(B-VID)建立关联,即某一特定桥接域标识B-V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VPLS实例,B-VID与VPLS实例的映射关系为1∶1。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安全隐患等问题,步骤200中还包括:根节点PE发布I-SID与组播地址的绑定关系,其中运营商MAC(B-MAC Backbone MACaddresses)中的B-DA是组播地址。在PBB_VPLS网络中,组播地址B-MAC有两种编码方式:一种是使用缺省组播地址B-MAC,该缺省B-MAC组播地址=OUI+24bit I-SID的编码;另一种是使用运营商网络为一组I-SID设置的单个组播地址B-MAC。
当组播地址B-MAC使用第一种编码方式时,由于I-SID与B-MAC本身是1∶1的对应关系,所以根节点PE可以不发布I-SID与组播地址的绑定关系。但是,当组播地址B-MAC使用另一种编码方式时,需要向同一VPLS实例中的其它PE发布I-SID与组播地址的绑定关系。
步骤201:建立根结点PE与以其它相关PE为接收叶子节点的组播树。
一个组播树对应同一个VPLS实例,同一组播树中的PE都是根据自动发现过程发现的与同一VPLS实例相关的PE。
本步骤中建立组播树的方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技术手段,这里不再赘述。组播树可以预先建立好,也可以按照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来建立组播树,也就是说本步骤可以省略。
步骤202: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通过已建立的组播树转发组播报文。
本步骤中,首先根据B-MAC获知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为组播报文,然后根据组播地址B-MAC或B-VID找到组播树,根据该组播树来转发组播报文给叶子节点PE;
叶子节点PE会处理收到的组播报文,比如可以将组播报文直接转发给接收CE;也可以比较该组播报文的组播地址与叶子节点自身所属的组播地址。如果相同,则继续转发给接收CE;如果不同,则丢弃。
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组播报文按照典型的树型结构下发,现有由入口PE完成组播报文的复制的步骤,在本发明方法中由组播树的分支节点P来承担组播报文的复制,节省了大量因组播复制导致的带宽浪费,提高了组播带宽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几个实施例为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一实施例的数据流流向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和图4所示,假设第一实施例中,B-MAC地址使用缺省组播地址B-MAC,该缺省B-MAC组播地址=OUI+24bit I-SID的编码方式。
每个I-SID对应一个B-MAC,I-SID与VPLS实例的映射关系为1∶1。具体映射关系可见表1所示。
  I-SID1   VPLS实例1  组播地址1  组播树1
  I-SID2   VPLS实例2  组播地址2  组播树2
表1
下面结合图3、图4以及表1对第一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描述如下:
步骤400:通过自动发现信令过程来发现VPLS实例中的PE发现了其它的PE。例如在图3中,在PBB_VPLS核心网络中,通过BGP的自动发现机制,根节点PE1发现PE2、PE3同属于VPLS实例1,组播地址1。PE4、PE5同属于VPLS实例2,组播地址2。
步骤401:根节点PE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
根节点PE会向同一VPLS实例中的其他PE来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绑定关系。例如在图3中,根节点PE1通告PE2和PE3,VPLS实例1与组播树1绑定;根节点PE1通告PE4和PE5,VPLS实例2与组播树2绑定。
步骤402:建立以需要流量优化的PE为根,其它接收PE为叶子节点的组播树。例如在图3中,建立了以PE1为根,PE2、PE3为叶子节点的组播树1(如图3中粗实线所示),以及PE1为根,PE4、PE5为叶子节点的组播树2(如图3中粗虚线所示)。
步骤403:根节点PE收到发给某组播地址的组播报文后,根据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
例如在图3中,PE1收到发给组播地址1的组播报文,由于在步骤401中,VPLS实例与组播树绑定,I-SID与VPLS实例的映射关系为1∶1,每个ISID对应一个组播地址,那么,根节点PE1自动生成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具体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PE1收到发给组播地址1的组播报文后,根据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组播报文给叶子节点PE2、PE3。PE1收到发给组播地址2的组播报文后,PE1根据组播树2转发组播报文给叶子节点PE4、PE5。
步骤404:叶子节点PE转发组播报文。例如在图3中,叶子节点PE2、PE3分别转发组播报文给CE3、CE4;叶子节点PE4、PE5分别转发组播报文给CE5、CE6。
图5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数据流流向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和图6所示,假设第二实施例中,B-VID与VPLS实例映射关系为1∶1,即一组I-SID复用到一个B-VLAN,每个桥接域标识(B-VID)对应一个VPLS实例。具体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假设PBB设备上的B-MAC地址使用缺省组播地址B-MAC,B-DA=01-1E-83+ISID编码,每个I-SID对应一个B-MAC,具体映射关系可见表2和表3所示,表3建立在根结点PE1中。
Figure G2009100870969D00091
表2
  B-VID1   VPLS实例1  组播树1
表3
下面结合图5、图6以及表2和表3对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描述如下:
步骤600:通过自动发现信令过程来发现VPLS实例中的PE发现了其它的PE。例如图5中,在PBB_VPLS核心网络中,通过BGP的自动发现机制PE1发现PE2、PE3、PE4、PE5均属于VPLS实例1。
步骤601:根节点PE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
根节点PE会向同一VPLS实例中的其他PE来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绑定关系。例如图5中,根节点PE1向PE2、PE3、PE4、PE5通告VPLS实例1与组播树1绑定。
步骤602:建立以需要流量优化的PE为根,其他接收PE为叶子节点的组播树。例如图5中,建立了以PE1为根,PE2、PE3、PE4、PE5为叶子节点的组播树1(如图5中粗实线所示)。
步骤603:根节点PE收到发给某组播地址的组播报文后,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B-VID与VPLS实例映射关系为1∶1,VPLS实例与组播树绑定,那么,根节点PE1自动生成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具体的映射关系如表3所示。PE1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例如在图5中,根节点PE1收到发给组播地址1的组播报文,根节点PE1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2、PE3、PE4、PE5。
步骤604:叶子节点PE比较收到的组播报文的组播地址与自身所属的组播地址,相同则继续转发,不同则丢弃。假设图5中的VPLS PE具有PBB功能。由于PE2,PE3,PE4和PE5静态配置了I-SID,那么,PE2,PE3,PE4和PE5知道自身的I-SID也就知道了自身的组播地址。例如在图5中,PE2、PE3收到发给组播地址1的组播报文后,由于PE2、PE3属于组播地址1,那么,PE2、PE3继续转发报文。PE4、PE5属于组播地址2,那么,PE4、PE5丢弃收到的组播报文。因为每个I-SID对应一个B-MAC,所以在叶子节点PE2、PE3、PE4、PE5就可以判断CE是否需要该组播报文。
图7为本发明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和图7所示,假设第三实施例中,B-VID与VPLS实例映射关系为1∶1,即一组I-SID复用到一个B-VLAN,每个B-VID对应一个VPLS实例。具体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组播地址B-MAC使用运营商网络为一组I-SID设置的单个组播地址B-MAC,假设图5中的VPLS PE具有PBB功能。
下面结合图5、图7以及表2和表3对第三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描述如下:
步骤700:通过自动发现信令过程来发现VPLS实例中的PE发现了其它的PE。例如图5中,在PBB_VPLS核心网络中,通过BGP的自动发现机制PE1发现PE2、PE3、PE4、PE5均属于VPLS实例1。
步骤701:根节点PE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
根节点PE会向同一VPLS实例中的其他PE来发布VPLS实例与组播树绑定关系。例如图5中,根节点PE1向PE2、PE3、PE4、PE5通告VPLS实例1与组播树1绑定。
步骤702:根节点PE发布I-SID与组播地址B-MAC的绑定。
根节点PE需要向同一VPLS实例中的其它PE通告I-SID与组播地址B-MAC的绑定关系。例如图5中,根节点PE向PE2、PE3、PE4、PE5通告I-SID与组播地址B-MAC的绑定关系。
步骤703:建立以需要流量优化的PE为根,其他接收PE为叶子节点的组播树。例如图5中,建立了以PE1为根,PE2、PE3、PE4、PE5为叶子节点的组播树1。
步骤704:根节点PE收到发给某组播地址的组播报文后,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
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B-VID与VPLS实例映射关系为1∶1,VPLS实例与组播树绑定,那么,根节点PE1自动生成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具体的映射关系如表3所示。根节点PE1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例如在图5中,根节点PE1收到发给组播地址1的组播报文,根节点PE1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2、PE3、PE4、PE5。
步骤705:叶子节点PE收到组播报文后,根据I-SID来判断用户是否需要该组播报文,因为在叶子节点分别配置有自身的I-SID,叶子节点PE通过比较收到的I-SID与自身的I-SID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表明需要,继续转发收到的组播报文;如果不同则表明不需要,丢弃收到的组播报文。例如在图5中,PE2、PE3、PE4、PE5收到发给组播地址1的组播报文后,由于PE具有PBB功能,所以查看I-SID后,PE2、PE3继续转发;PE4、PE5则丢弃报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引入运营商骨干桥技术的分层虚拟专用网服务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PE向发现的其它PE发布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
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通过已建立的组播树转发组播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已建立的组播树转发组播报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组播报文的组播地址或桥接域标识B-VID,以及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找到组播树,按照该组播树转发组播报文给叶子节点PE;
所述叶子节点PE将组播报文直接转发给接收用户边缘设备CE;或者,比较该组播报文的组播地址与叶子节点自身所属的组播地址,若相同,则继续转发给接收CE,若不同,则丢弃;或者,比较接收到的与组播地址对应的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与自身的I-SID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继续转发收到的组播报文;若不同,则丢弃收到的组播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树为预先建立;或者,按照所述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绑定关系建立;
一个所述组播树对应同一个VPLS实例,根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PE发现的其它PE是与同一VPLS实例相关的P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包括: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VPLS实例、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每个I-SID对应一个组播地址,I-SID与VPLS实例的映射关系为1∶1;所述I-SID与VPLS实例的映射关系为1∶1为:某一特定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包括: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与桥接域标识B-VID的映射关系,以及桥接域标识B-VID、VPLS实例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B-VID与VPLS实例映射关系为1∶1;所述B-VID与VPLS实例映射关系为1∶1为:某一组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此时某一特定桥接域标识B-V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某一特定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每个I-SID对应一个组播地址;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根节点PE自动生成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按照组播树进行组播报文转发包括:根据组播地址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所述叶子节点PE转发组播报文给接收用户边缘设备CE。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某一组业务实例标识符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每个桥接域标识B-VID对应一个VPLS实例,每个I-SID对应一个组播地址;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根节点PE生成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按照组播树进行组播报文转发包括:所述根节点PE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所述叶子节点PE比较收到的组播报文的组播地址与自身所属的组播地址,若相同,则继续转发,若不同,则丢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某一组I-SID相关的所有流量映射到一个所述VPLS实例,每个B-VID对应一个VPLS实例;组播地址是为一组I-SID设置的单个组播地址;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根节点PE发布I-SID与组播地址的绑定关系;所述根节点PE生成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节点收到组播报文后,按照组播树进行组播报文转发包括:所述根节点PE根据B-VID与组播树的映射关系转发报文给叶子节点PE,所述叶子节点PE收到组播报文后,叶子节点PE通过比较收到的I-SID与自身的I-SID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继续转发收到的组播报文;若不同,则丢弃收到的组播报文。
CN2009100870969A 2009-06-18 2009-06-18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Active CN101729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70969A CN101729274B (zh) 2009-06-18 2009-06-18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PCT/CN2009/075815 WO2010145152A1 (zh) 2009-06-18 2009-12-22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及运营商边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70969A CN101729274B (zh) 2009-06-18 2009-06-18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9274A CN101729274A (zh) 2010-06-09
CN101729274B true CN101729274B (zh) 2012-05-23

Family

ID=4244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70969A Active CN101729274B (zh) 2009-06-18 2009-06-18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9274B (zh)
WO (1) WO20101451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9939A (zh) * 2010-06-24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到多点业务流的传送方法及系统
CN102316079B (zh) * 2010-06-29 2014-12-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bb网络中实现协议连接的方法、系统和beb设备
CN102142970B (zh) * 2011-03-16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二层以太网络的组播树构建方法和网络节点设备
US8693315B2 (en) 2011-09-13 2014-04-08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ortest path bridging of multicast traffic
CN103716220B (zh) * 2012-09-28 2017-08-2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90952B (zh) * 2013-09-10 2016-12-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备份方法和设备
CN104954265B (zh) 2014-03-25 2018-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组播报文的方法及交换机
CN106888166B (zh) * 2017-04-24 2020-04-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981302B (zh) * 2017-12-28 2021-12-03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78156B (zh) * 2018-03-14 202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路由处理方法、网络设备以及路由反射器
CN115499366B (zh) * 2021-06-18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183A (zh) * 2005-11-17 2007-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MAC in MAC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CN101013950A (zh) * 2007-02-07 2007-08-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组播虚拟专用网绑定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99671A (zh) * 2007-04-30 2008-11-0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组播数据包发送与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8455B2 (en) * 2003-08-01 2010-04-13 Foundry Networks,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scalable multicast service in a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183A (zh) * 2005-11-17 2007-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MAC in MAC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CN101013950A (zh) * 2007-02-07 2007-08-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组播虚拟专用网绑定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99671A (zh) * 2007-04-30 2008-11-0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组播数据包发送与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ach Kompella等.Layer 2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WG (l2vpn) Agenda.《IETF 73》.20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9274A (zh) 2010-06-09
WO2010145152A1 (zh) 201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9274B (zh) Pbb_vpls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US7693144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VPLS service in a bridged (e.g. 802.1D) network of a service provider
CN100563190C (zh) 实现层级化虚拟私有交换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35729B (zh) 一种组播数据转发方法
CN100442775C (zh) 一种在MAC in MAC网络中实现组播的方法
US76339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multipoint L2VPN services in devices without local bridging
CN101160902B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交换设备
CN105991432A (zh) 提供商边缘路由器及方法
CN100531040C (zh) 实现组播虚拟专用网绑定的方法及设备
CN101616014B (zh) 一种实现跨虚拟专用局域网组播的方法
CN100471162C (zh) 一种发布及处理虚线路信息的方法和供应商边缘设备
CN101166137B (zh) 对不同虚拟局域网业务进行隔离的方法
CN102170385A (zh) 一种以太树业务中以太网帧的发送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2098202B (zh) 虚拟专用网拓扑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67286A (zh) 一种组播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404179B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40921A1 (zh) 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vpls的数据帧的转发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255787A (zh)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运营商网络边缘设备
WO2014048120A1 (zh) 点到多点的组播实现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Salam et al. Provider backbone bridging and MPLS: complementary technologies for next-generation carrier ethernet transport
CN102724126A (zh) 一种E-tree业务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2025626B (zh) 转发组播数据报文的方法和提供商边缘设备
CN102932228A (zh) Trill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2238040A (zh) 一种对ce进行监控的方法和路由设备
WO2016086721A1 (zh) 在trill网络中传输组播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