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5353B - 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5353B
CN101725353B CN2009102162298A CN200910216229A CN101725353B CN 101725353 B CN101725353 B CN 101725353B CN 2009102162298 A CN2009102162298 A CN 2009102162298A CN 200910216229 A CN200910216229 A CN 200910216229A CN 101725353 B CN101725353 B CN 101725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vegetation
slope
grass
cover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62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5353A (zh
Inventor
刘林
何航
杨年
吴冬
童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S CENTER OF SICHUAN NUCLEAR GEOLOGICAL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S CENTER OF SICHUAN NUCLEAR GEOLOGICAL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S CENTER OF SICHUAN NUCLEAR GEOLOGICAL BUREAU filed Critical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S CENTER OF SICHUAN NUCLEAR GEOLOGICAL BUREAU
Priority to CN2009102162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5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5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5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5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53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32Reclamation of surface-mined 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包括:1)用土壤对需治理地进行覆盖:根据氡析出率和贯穿辐射剂量率确定覆盖层厚度,然后对需治理地进行覆盖;2)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3)在覆盖层上种植对放射性核素不吸附的乡土植物:当地采集的野生杂草种子、高原红柳,还有植物品种为一年生黑麦草、川草1号老芒麦、披碱草、早熟禾、紫羊茅、白三叶中的至少二种。本发明既能满足抑制氡析出率和屏蔽贯穿辐射剂量率等辐射防护要求,又能保证覆盖层的前期稳定性和植被的持续成活良性演替,确保高海拔地区的废(矿)石堆和探槽的治理达到长期稳定性,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性的最佳。

Description

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若尔盖高原地区,自1959年至1993年的35年间,共多达8个以上地质队在该地区进行多次多类型的勘探活动,除大量的概查、普查和详查处,还进行了大量的勘探揭露工作:钻探在20×104m以上,坑探84834,探槽达6×104m以上,在地表堆积的废(矿)石超过93万吨,勘探区域的总面积达210km2。这些遗留的放射性废(矿)石、探槽、坑(井)口和钻机平台等设施,不仅对当地局部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破坏了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也给当地藏族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是该地区废(矿)石堆的贯穿辐射剂量率、铀含量、镭含量较高。部分废(矿)石的铀含量品位可达1‰,废(矿)石堆上的贯穿辐射剂量率为15×10-8~621×10-8Gy/h,Rn222析出率为0.56~2.8Bq/m2·s,加之废(矿)石堆的堆积度大,造成废石流失严重,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藏族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构成成显而易见的危害。该地区的纵向探槽多达819条,槽面最初只有2~3m宽,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探槽的底部被不断掏蚀,两侧的槽壁也不断垮塌,目前,探槽的宽度有的多达9m之宽,槽深2~3m左右。探槽虽然存在放射性异常,但是其主要的危害在于他给牧民放牧、生活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甚至成为当地水土流失的流失源。当地藏族牧民对铀矿地质勘探遗留设施造成的草场破坏、局部放射性污染的反应十分强烈。为发送生存环境,他们自发地进行治理,义务出工在少数废(矿)石堆底部建挡墙,锲而不舍在废(矿)石堆上植树,由于环境恶劣,植被恢复效果甚微,局部小生态环境的改善十分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满足抑制氡析出率和屏蔽贯穿辐射剂量率等辐射防护要求,又能保证覆盖层的前期稳定性和植被的持续成活良性演替,确保高海拔地区的废(矿)石堆和探槽的治理达到长期稳定性,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性的最佳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该方法包括:
1)用土壤对需治理地进行覆盖:根据氡析出率和贯穿辐射剂量率确定覆盖层厚度,然后对需治理地进行覆盖:
2)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
3)在覆盖层上种植对放射性核素不吸附的乡土植物:当地采集的野生杂草种子、高原红柳,还有植物品种为一年生黑麦草、川草1号老芒麦、披碱草、早熟禾、紫羊茅、白三叶中的至少二种。
在废(矿)石边坡上不采用移植草皮法进行快速恢复,而采用草种混播法十先锋草种进行快速恢复,以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固氡能力,并增加种间互实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从而形成草、灌的植被体系,实现良性演替,在探槽上,由于坡面保水能力差,采用少量原生草皮+辅助混播草种的方式,加大了坡面的保水和保种能力,增加草种的发芽率,野生杂草种子如繁缕、香薷、白蒿、青蒿、萎陵菜、老鹳草、车前草、水芹菜、草莓、蒲公英、驴蹄草、大蓟、酸模等,当地采集的野生杂草种子、可保持生态多样性,高原红柳可做生物铆钉、固定护坡材料,形成灌草结合的立体植被体系。
上述的特征在于覆盖材料为粘土、或小颗粒风化物与粘土的混合物。粘土覆盖效果佳。
上述的覆盖层厚度至少为20cm
上述的覆盖层中粘土覆盖层厚度为:
Xc粘=112ln(Jt/Jc)-41.45,ln表示log以e为底的对数
Jt:覆盖前氡析出率,即:废矿石堆覆盖前的氡析出率
Jc:0.74Bg/m2·s
小颗粒风化物与粘土的混合物覆盖层厚度为:
Xc混=105.3ln(Jt/Jc)-26.64,ln表示log以e为底的对数
粘土与风化物的混合物对氡的屏蔽效果与粘土对氡的屏蔽效果相比要差一些,其原因是:粘土与风化物的混合物空隙较大,覆盖层的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根据之前的数据结果分析说明氡析出率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在抑止氡析出率的效果上看,粘土覆盖效果更优,从屏蔽贯穿辐射剂量率上,覆盖厚度小时,混合物优于粘土,当覆盖厚度打到50cm以上时,两者相差不大,因此,推荐粘土作为覆盖材料。
覆盖介质的选用,主要考虑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通过试验两种覆盖材料的屏蔽氡效果,在实际运用中,建议成立根据不同覆盖材料的价格,进行覆盖厚度最优计算,达到覆盖厚度的结构和经济最优化。满足植被生长的土层厚度至少达到20cm,设厚度为Xc1价格为P1
若在该地区粘土价格高且不易获取,可采用上面的覆盖模式,此时设混合物的未知厚度为Xt,价格为P2
可得到下面的优化关系:(该地区取土困难,这个公式是在适宜种植的粘土不好获取的情形下采用的优化公式)
Min = X C 1 · P 1 + X t · P 2 X C 1 ≥ 20 cm X c 1 = 126.6 l n ( 2 J t J c [ 1 + 1.89 tanh ( 1.86 × 10 - 2 X t ) ] + [ 1 - 1.89 tanh ( 1.86 × 10 - 2 X t ) ] ( J C / J t ) 2 )
其中:Xc1表示适合植物生长的粘土层厚度
      P1表示购买粘土层的价格
      X1表示小颗粒风化物和粘土混合物的厚度
      P2表示购买小颗粒风化物和粘土混合物的价格
      Jt:覆盖前氡析出率(注意:废矿石堆覆盖前的氡析出率)
      Jc:0.74Bg/m2·s
      Tanh:表示双曲函数
第一个公式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价格的最优化
第二个公式表示覆盖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第三个公式表示从抑制氡析出率粘土层应该达到的厚度,这个公式有两个未知数,一个是Xc1、另一个是Xt,这个公式是一个线性规划公式,可以通过计算机试算获取答案。
上述的方法中采用土工格室护坡或三维网复合植被护坡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土工格室护坡主要是靠格室四周的侧限保护而起到固土、消能、防止水力侵蚀的作用,能够安全度过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冻土期,并达到景观和谐,特别适于大于40°的坡面或板结严重的地方,三维土工网具有浅层加固加坡的功能,可有效防止植被形成前雨力侵蚀,固土、保护草籽的功能强,降低雨速、坡面冲刷速度三维土工网护坡特别适用于在30°~40°的坡面。
上述的方法中采用土工格室护坡的步骤如下:
(1)对坡面进行修整,清除坡面杂物,使坡面尽量平整,满足边坡整体稳定要求;
(2)坡面每隔8~12m高设置马道,马道宽度1.5m~2.5m,坡顶开挖40cm~40cm暗沟,将材料的长边埋至在暗沟,将经过处理的粗约4~6cm左右的高原红柳桩和直长为0.8~1.2cm的钢筋,对土工格室的顶部、中部、底部均进行固定;
(3)两幅格间的连接用钉扣进行固定,格室的底部和搭接处都有高原红柳桩和长78~82cm钢筋进行固定;
(4)将格室安装好后,往格室内填改良土和复合肥,填土的高度高于格室高度3~5cm,拍实,使其密实度高;
(5)用水将坡面浇透,播撒混合草种I,并对草种进行后期养护。
采用三维网复合植被护坡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的步骤如下:
(1)修整整个坡面,用土进行覆盖;
(2)在坡的上端、下端开挖暗沟,尺寸为宽38~42cm,深38~42cm,将卷材顶部、底部埋入暗沟,将材料贴着坡面,由上至下将土工网卷材展开,在土工网的搭接处、地形突变处插入U型钉或高原红柳,保持网垫的平整;
(3)向土工网上人工回填土,将多余的土刮下来,并不断地用木板对其进行拍打,使表层土进入蜂窝状的凸泡内,回填土土壤硬度控制在0.8-8kg/cm2,土壤容重控制在0.9-1.45g/cm3,有效孔隙度在10%以上,土层厚度高出网面5cm,使表层土与下层土紧密结合;
(4)用水将坡面浇透,按照配好的比例,分别插撒混合草种II、III组合,并对草种进行后期维护。
上述的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30%一年生黑麦草、50%川草1号老芒果麦、19%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
上述的I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10%一年生黑麦草、80%川草1号老芒麦、8%白三叶、1%高原红柳、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
上述的II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20%紫羊茅、70%披碱草、9%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组成,I号草种组合具有当年见效快的特点,II号草种组合有利于改良土壤,具有较优的耐贫瘠能力,III号草种组合有利于改良土壤、长势逐年递增,耐寒能力强。
上述的方法中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0%一年黑麦草、89%川草1号老芒草、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该组合抗寒能力强,需肥水平低。
上述的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5%一年生黑麦草、75%川草1号老芒麦、8%白三叶、1%高原红柳、2%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该组合有利于改良土壤,生物多样性好,长势逐年递增。上述的,该组合抗寒、抗旱能力强。
上述的方法中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0%一年生黑麦草、89%川草1号老芒草、1%高原红柳、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该组合当年见效快,生物多样性好,长势逐年递增。
上述的方法中在覆盖层上种栽植按由重量百分比25%一年生黑麦草、45%披碱草、10%苜蓿、5%紫羊茅、14%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组成的植物品种,该组合当年长势好,抗风沙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上述的方法中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25%一年生黑麦草45%老芒麦、10%红豆芊、5%紫羊茅、14%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组成的植物品种。
上述的方法中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5%一年生黑麦草60%、早熟禾、25%披碱草、10%白三叶组成的植物品种,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5%一年生黑麦草、20%川草1号老芒麦、40%早熟禾、15%披碱草、10%白三叶组成的植物品种。
上述的方法中对选用红柳的植的最佳时间为4月中下旬,采集,采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水分充足、冬茅饱满含营养物质多的2~3年生的高度为35~45cm的高原红柳枝条作为插穗,用0.1g/L根多壮溶液将插穗下端3~5cm浸泡10~15分,取出晾干进行杆插。
上述的方法中在植被恢复期,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的养护,土壤改良是将有机肥、复合肥和土进行混合,选用固氡类的豆科草种逐步改良土壤,废矿石堆采用先覆土、并辅播复合肥和农家肥的方法改良土壤。
覆盖结构是辐射防护的基础,覆盖材料是美观生态环境和植被恢复的基础,选择适合的护坡模式是植被恢复的基础,而选择适合的植被恢复模式是保持覆盖隔离工程在自然界保持长期稳定的基础。通过初播、复播草种选择和草种量的配比,达到治理地开发。
本发明方法在若尔盖草原进行了大量试验,证明本发明方法既能满足抑制氡析出率和屏蔽贯穿辐射剂量率等辐射防护要求,又能保证覆盖层的前期稳定性和植被的持续成活良性演替,确保高海拔地区的废(矿)石堆和探槽的治理达到长期稳定性,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性的最佳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覆盖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土工格室种植草护坡立面图。
图3为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剖面图。
图4为图2中土工格室放大图。
图5为锚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三维土工格室网护坡示意图。
图7为图6中I-I剖视图。
图8为图6中网边缘固定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纵向网搭接示意图。
实施例:
高寒、高海拔地区(若尔盖高原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该方法包括:
1)用土壤对需治理地进行覆盖;根据氡析出率和贯穿辐射剂量率确定覆盖层厚度,然后对需治理地进行覆盖;
2)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
3)在覆盖层上种植植物。
覆盖层是厚度为50cm的粘土层(粘土层厚度也可为10~50cm)。也可如图1所示为20cm(可也为10~30cm等)厚粘土层1及位于粘土层下厚度为30cm(可也为20~40cm等)的小颗粒风化物与粘土的混合层2。
可采用图2-图5所示,土工格室护坡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图2、图3中序号3、4、5分别为土工格室、锚杆(用钢筋制成)、固定杆(用高原红柳制作)。护坡隔离步骤如下:
(1)对坡面进行修整,清除坡面杂物,使坡面尽量平整,满足边坡整体稳定要求;
(2)坡面每隔10m高设置马道,马道宽度1.5m~2.5m,坡顶开挖40cm~40cm暗沟,将材料的长边埋至在暗沟,将经过处理的粗约4~6cm左右的高原红柳桩和长为5cm的钢筋,对土工格室的顶部、中部、底部均进行固定;
(3)两幅格间的连接用Φ12mm钉扣进行固定,格室的底部和搭接处都有高原红柳桩和长80m钢筋进行固定;
(4)将格室安装好后,往格室内填改良土和复合肥,填土的高度高于格室高度3~5cm,用铁锹或其它机械拍实,使其密实度高;
(5)用水将坡面浇透,播撒混合草种I,并对草种进行后期养护。
也可采用如图6~图9所示的三维网复合植被护坡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图6~图9中序号6、7、8、9分别为土工网、U型钉、土工绳、排水沟底。护坡隔离的步骤如下:
(1)修整整个坡面,用土进行覆盖;
(2)在坡的上端、下端开挖暗沟,尺寸为宽40cm,深38~40cm,将卷材顶部、底部埋入暗沟,将材料贴着坡面,由上至下将土工网卷材展开,在土工网的搭接处、地形突变处插入U型钉或高原红柳,保持网垫的平整;
(3)向土工网上人工回填土,用木棍将多余的土刮下来,并不断地用木板对其进行拍打,使表层土进入蜂窝状的凸泡内,回填土土壤硬度控制在0.8-8kg/cm2,土壤容重控制在0.9-1.45g/cm3,有效孔隙度在10%以上,土层厚度高出网面5cm,使表层土与下层土紧密结合;
(4)用水将坡面浇透,按照配好的比例,分别插撒混合草种II、III组合,并对草种进行后期维护。
上述的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30%一年生黑麦草、50%川草1号老芒果麦、19%白三叶、1%当地野杂草种子组成;
上述的I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10%一年生黑麦草、80%川草1号老芒麦、8%白三叶、1%高原红柳、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
上述的II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20%派尼紫羊茅、70%国产披碱草、9%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
也可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0%一年黑麦草、89%川草1号老芒草、1%当地野生杂草植物品种。
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5%一年生黑麦草、75%川草1号老芒麦、8%白三叶、1%高原红柳、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
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0%一年生黑麦草、88%川草1号老芒草、1%高原红柳、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
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25%一年生黑麦草、45%国产披碱草、10%苜蓿、5%紫羊茅、14%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
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25%一年生黑麦草45%老芒麦、10%红豆芊、5%紫羊茅、14%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
在探槽上的覆盖层上初期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5%一年生黑麦草60%早熟禾、25%披碱草、10%白三叶组成的植物品种,或在覆盖层上补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5%一年生黑麦草、20%川草1号老芒麦、40%早熟禾、15%披碱草、10%白三叶组成的植物品种。
对选用高原红柳的种植的最佳时间为4月中、下旬,采集,采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水分充足、冬茅饱满含营养物质多的2~3年生的高度为35~45cm的高原红柳枝条作为插穗,用0.1g/L根多壮溶液将插穗下端3~5cm浸泡10~15分,取出晾干进行杆插。
在植被恢复期,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的养护,土壤改良是将有机肥、复合肥和土进行混合,选用固氡类的豆科草种逐步改良土壤,废矿石堆采用先覆土、并辅播复合肥和农家肥的方法改良土壤。
植被的养护是在植被恢复初期要保证坡面的湿度,浇水养护15~30天,同时用青稞或无纺布进行防护,以达到保水的效果,直至植被成型,同时,在撒种后辅播45%含量的复合肥,促进植被生长,废矿石堆初播草种用量10~25kg/亩,补播草种用量5~10kg/亩,复合肥用量25~35kg/亩,补播复合肥用量15~25kg/亩,要对植被进行定期检查,防止病虫害,若发现有病虫害,要及时除虫,防止植被恢复初期被采食、践踏。
在高寒、高海拔的铀矿勘探遗留设施退役治理及植被恢复中首次选用土工格室、三维土工网护坡。克服了早期土层密实度不够和植被初期根系不良的缺陷,降低了雨蚀对植被恢复初期的损害。几年后,随着植被的不断发育,生长层会逐步密实,雨蚀所造成的危害概率也就小了。在覆土植被效果达到长期稳定性前,可以增加必要的植被管理。如:每年扦插适量的高原红柳灌木,通过灌木的根系固坡;增加植被根系的剖面测量,随时了解植被的发育状况;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等,经过一年的植被恢复和初期护理,植被已经可以达到自然恢复演替的功能,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人工护理,并形成与周边环境较为吻合的景观。
在隔离防护材料的固定过程中,试验选用了经过处理的高原红柳作为前期部分坡面的固定桩。红柳桩成活后期已成为固坡的关键树种,并达到草灌结合的立体植被体系。
在草种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生态多样性和乡土草种,还要考虑植被物种选择的长远目标是恢复草场功能,故而通过初播和复播等方式,调整草种的组合,配比,最终达到试验区的无限制开放。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该方法包括:
1)用土壤对需治理地进行覆盖:根据氡析出率和贯穿辐射剂量率确定覆盖层厚度,然后对需治理地进行覆盖;
2)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
3)在覆盖层上种植对放射性核素不吸附的乡土植物:包括一年生黑麦草、川草1号老芒麦、披碱草、早熟禾、紫羊茅、白三叶植物品种中的至少二种,以及当地采集的野生杂草种子和高原红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覆盖材料为粘土、或小颗粒风化物与粘土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粘土覆盖层厚度为:
Xc粘=112λn(Jt/Jc)-41.45,λn表示log以e为底的对数
Jt:覆盖前氡析出率,即:废矿石堆覆盖前的氡析出率
Jc:0.74Bg/m2·s
小颗粒风化物与粘土的混合物覆盖层厚度为:
Xc混=105.3λn(Jt/Jc)-26.64,λn表示log以e为底的对数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土工格室护坡或三维网复合植被护坡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土工格室护坡的步骤如下:
(1)对坡面进行修整,清除坡面杂物,使坡面尽量平整,满足边坡整体稳定要求;
(2)坡面每隔8~12m高设置马道,马道宽度1.5m~2.5m,坡顶开挖40cm~40cm暗沟,将材料的长边埋至在暗沟,将经过处理的粗4~6cm 的高原红柳桩和直长为0.8~1.2cm的钢筋,对土工格室的顶部、中部、底部均进行固定;
(3)两幅格间的连接用钉扣进行固定,格室的底部和搭接处都有高原红柳桩和长78~82cm钢筋进行固定;
(4)将格室安装好后,往格室内填改良土和复合肥,填土的高度高于格室高度3~5cm,拍实,使其密实度高;
(5)用水将坡面浇透,播撒混合草种I,并对草种进行后期养护。
采用三维网复合植被护坡对经覆盖的治理地进行护坡隔离的步骤如下:
(1)修整整个坡面,用土进行覆盖;
(2)在坡的上端、下端开挖暗沟,尺寸为宽38~42cm,深38~42cm,将卷材顶部、底部埋入暗沟,将材料贴着坡面,由上至下将土工网卷材展开,在土工网的搭接处、地形突变处插入U型钉或高原红柳,保持网垫的平整;
(3)向土工网上人工回填土,将多余的土刮下来,并不断地用木板对其进行拍打,使表层土进入蜂窝状的凸泡内,回填土土壤硬度控制在0.8-8kg/cm2,土壤容重控制在0.9-1.45g/cm3,有效孔隙度在10%以上,土层厚度高出网面5cm,使表层土与下层土紧密结合;
(4)用水将坡面浇透,按照配好的比例,分别插撒混合草种II、III组合,并对草种进行后期维护。
上述的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30%一年生黑麦草、50%川草1号老芒果麦、19%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
上述的I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10%一年生黑麦草、80%川草1号老芒麦、8%白三叶、1%高原红柳、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
上述的III号草种按重量百分比由20%紫羊茅、70%披碱草、9%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0%一年黑麦草、89%川草1号老芒草、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5%一年生黑麦草、75%川草1号老芒麦、8%白三叶、1%高原红柳、2%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0%一年生黑麦草、88%川草1号 老芒草、1%高原红柳、1%当地野生杂草组成的植物品种,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25%一年生黑麦草、45%披碱草、10%苜蓿、5%紫羊茅、14%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25%一年生黑麦草、45%老芒麦、10%红豆芊、5%紫羊茅、14%白三叶、1%当地野生杂草种子组成的植物品种,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5%一年生黑麦草、60%早熟禾、25%披碱草、10%白三叶组成的植物品种,或在覆盖层上种植按由重量百分比15%一年生黑麦草、20%川草1号老芒麦、40%早熟禾、15%披碱草、10%白三叶组成的植物品种。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选用高原红柳的栽植的最佳时间为4月中下旬,采集,采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水分充足、冬茅饱满含营养物质多的2~3年生的高度为35~45cm的高原红柳枝条作为插穗,用0.1g/L根多壮溶液将插穗下端3~5cm浸泡10~15分,取出晾干进行杆插。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植被恢复期,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的养护;土壤改良是将有机肥、复合肥和土进行混合,选用固氡类的豆科草种逐步改良土壤,废矿石堆采用先覆土、并辅播复合肥和农家肥的方法改良土壤;植被的养护是在植被恢复初期要保证坡面的湿度,浇水养护15~30天,同时用青稞或无纺布进行防护,以达到保水的效果,直至植被成型,同时,在撒种后辅播45%含量的复合肥,促进植被生长,废矿石堆初播草种用量10~25kg/亩,补播草种用量5~10kg/亩,复合肥用量25~35kg/亩,补播复合肥用量15~25kg/亩,要对植被进行定期检查,防止病虫害,若发现有病虫害,要及时除虫,防止植被恢复初期被采食、践踏。 
CN2009102162298A 2009-11-16 2009-11-16 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5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62298A CN101725353B (zh) 2009-11-16 2009-11-16 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62298A CN101725353B (zh) 2009-11-16 2009-11-16 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5353A CN101725353A (zh) 2010-06-09
CN101725353B true CN101725353B (zh) 2012-04-25

Family

ID=4244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622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5353B (zh) 2009-11-16 2009-11-16 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5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7197B (zh) * 2012-11-09 2014-10-01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长白山岳桦林下的亚高山森林草甸土壤的恢复方法
CN103015397A (zh) * 2012-12-26 2013-04-03 若尔盖县综合林场 一种高寒沙区高山柳沙障及其设置方法
CN103493676A (zh) * 2013-10-18 2014-01-08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一种重度退化亚高山平坝草甸恢复技术
CN104969791A (zh) * 2014-04-02 2015-10-14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用于陡边坡或斜屋面的绿化种植装置
CN104541650B (zh) * 2015-02-06 2016-06-08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露天矿采场动态复垦方法
CN106416732A (zh) * 2016-11-30 2017-02-2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雨地区扰动地表植被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07125012A (zh) * 2017-07-05 2017-09-05 甘肃农业大学 青藏高原环湖和甘南地区小黑麦秋季播种方法
CN107217643A (zh) * 2017-07-14 2017-09-29 河海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原冻土的生态护岸
CN107288099A (zh) * 2017-07-14 2017-10-24 河海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原盐渍土的土工格室护岸
CN108093725A (zh) * 2017-12-28 2018-06-0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利用牦牛粪改良高寒区采矿废渣场土壤的方法
CN109644783A (zh) * 2018-12-25 2019-04-19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一种青藏高原地区铜矿排渣场植被恢复方法
CN109729932A (zh) * 2018-12-30 2019-05-10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海拔地区草山草坡小面积石漠化秃斑修复工艺
CN110012698A (zh) * 2019-04-03 2019-07-16 青海生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高海拔地区植草施工的草种及配比方法
CN110122204A (zh) * 2019-05-06 2019-08-16 辽宁大学 一种原位生态修复北方地区基于废弃钢渣堆成的钢渣山的方法
CN113243255A (zh) * 2021-03-18 2021-08-13 呼伦贝尔学院 一种典型草原地区的草坪种植方法
CN115188515B (zh) * 2022-07-05 2023-08-04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一种基于废石覆盖的铀尾矿多层覆盖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15126282A (zh) * 2022-07-25 2022-09-30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临近重要建构筑物的永久性支护的后加固方法
CN115529880B (zh) * 2022-09-13 2023-03-3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一种高寒矿区渣山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15176549B (zh) * 2022-09-14 2023-03-28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季节性冻土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7680483A (zh) * 2023-12-28 2024-03-12 清华大学 草本植物鲁梅克斯在修复放射性镭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CN119844095A (zh) * 2024-10-30 2025-04-18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一种铀矿山采场废物辐射一体化治理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843B (zh) * 2009-02-23 2010-10-06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修复改良铀尾矿渣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1491810B (zh) * 2009-02-23 2010-10-06 湖南科技大学 利用植物阻控铀尾矿渣重金属移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843B (zh) * 2009-02-23 2010-10-06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修复改良铀尾矿渣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1491810B (zh) * 2009-02-23 2010-10-06 湖南科技大学 利用植物阻控铀尾矿渣重金属移迁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兴胜.响洪甸铀尾矿处置场放射性污染与治理方案.《辐射防护通讯》.2001,第21卷(第2期),35-37. *
潘英杰.浅谈国外铀尾矿库的退役治理.《铀矿冶》.1998,第17卷(第2期),102-109. *
王志章.铀尾矿库的退役环境治理.《铀矿冶》.2003,第21卷(第2期),95-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5353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5353B (zh) 高寒、高海拔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方法
CN104429215B (zh) 一种煤炭自燃火烧隐患区的生态恢复治理方法
Yang et 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highway slope by covering with straw-mat and seeding with grass–legume mixture
Quinty et al. Peatland restoration guide
CN101509257B (zh) 种植香根草固土护坡的方法
CN106900342A (zh) 一体化半岩质高边坡植被重建保护方法
CN105714836B (zh) 基于磷肥控酸的氧化矿石废石场生态修复方法
CN108476648A (zh) 一种岩质海岸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方法及系统
Singh Bioengineering techniques of slope stabilization and landslide mitigation
CN206800419U (zh) 一种生态护坡
CN114223344B (zh) 一种高原高寒矿区的冻土层修复方法
CN113235623A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的厚层基材客土喷播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43233A (zh) 沿海岛屿地区淤泥质盐碱地苗木种植的施工方法
CN110915348A (zh) 一种石漠化山地生态修复方法
CN112323828A (zh) 一种绿色矿山边坡碎石滩治理方法
CN104294830A (zh) 边坡生态防护及恢复方法及其布置结构
CN110800414B (zh) 一种采金受损区西伯利亚落叶松自然恢复的地形整治方法
CN114215081B (zh) 一种露天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法
Snelder Soil properties of Imperata grasslands and prospects for tree-based farming systems in Northeast Luzon, The Philippines
CN113243258B (zh)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CN114606961A (zh) 一种山坡地水土保持方法
CN109565995A (zh) 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206245320U (zh) 一种稀土迹地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MacNeil et al. Vegetation for slope stability
CN107396722A (zh) 一种高寒矿区的绿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