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5775A -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5775A
CN101715775A CN200910112888A CN200910112888A CN101715775A CN 101715775 A CN101715775 A CN 101715775A CN 200910112888 A CN200910112888 A CN 200910112888A CN 200910112888 A CN200910112888 A CN 200910112888A CN 101715775 A CN101715775 A CN 101715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netic phenol
composition
methyl
grades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2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5775B (zh
Inventor
陈章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Original Assignee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filed Critical XINNONG DAZ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UJIAN
Priority to CN 20091011288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5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5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5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5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57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两种活性组分的杀菌组合物,活性组分A选自5-丁基-2-乙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乙嘧酚),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代森锰锌、代森锌、丙森锌、三唑酮;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0∶1至1∶30;该组合物可以配制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剂型;该杀菌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防治子囊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Description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
背景技术
乙嘧酚(ethirimol),5-丁基-2-乙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属嘧啶类杀菌剂,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与病原菌接触以后,对菌丝体、分生孢子、受精丝有非常强的杀灭效果,强力抑制孢子的形成,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主要用于防治作物的白粉病。
多菌灵(carbendazim),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属苯并咪唑类,高效低毒,对子囊菌和半知菌有效,对卵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无效,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机理为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仿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1,2-双-(3-乙氧羰基-α-硫脲基)苯,属苯并咪唑类,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
福美双(thiram),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属有机硫杀菌剂,是一种具保护作用的杀菌剂,其抗菌谱广,主要用于处理种子和土壤,防治禾谷类黑穗病和多种作物的苗期立枯病,也可用于喷洒,防治一些果树、蔬菜病害。
代森锰锌(mancozeb),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酰锰和锌的络盐,属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较广,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
代森锌(zineb),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属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有效成分化学性质较活泼,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抑制孢子的发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很小,对许多病菌如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有较强触杀作用。
丙森锌(propineb),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属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且该药含有易于被作物吸收的锌元素,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果实的品质。
三唑酮(triadimefon),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α-丁酮,属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对蜜蜂和天敌无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配比例合理,防治效果好,用药成本低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该农药组合物配制而成的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等剂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将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子囊菌引起的白粉病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避免使用乙嘧酚单剂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该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活性组分A选自5-丁基-2-乙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通用名:乙嘧酚(ethirimol)
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
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通用名:多菌灵(carbendazim)
1,2-双-(3-乙氧羰基-α-硫脲基)苯,属苯并咪唑类,通用名: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
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通用名:福美双(thiram)
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酰锰和锌的络盐,通用名:代森锰锌(mancozeb)
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通用名:代森锌(zineb)
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通用名:丙森锌(propineb)
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α-丁酮,通用名:三唑酮(triadimefon)
武夷菌素
现已发现,本发明提出的杀菌组合物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效作用,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有极显著提高,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发生。由于参与复配的药剂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各异的作用机制,复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能够明显提高防治和治疗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成本,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产品含有活性组分的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化合物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的程度。其中乙嘧酚与多菌灵的重量比为10∶1~1∶30,优选为3∶1~1∶10;乙嘧酚与福美双、的使项目、丙森锌、代森锌的重量比为10∶1~1∶30,优选为3∶1~1∶12;乙嘧酚与三唑酮的重量比为10∶1~1∶30,优选为5∶1~1∶5。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分为总重量的0.5%至95%。
除了杀菌剂活性成分之外,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还可包括功能性助剂。也就是说,本发明组合物可添加功能性助剂等其他组分,配制成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其他剂型的制剂。
在这些制剂中,除活性成分外,均含有表面活性剂,而且根据不同剂型还可含有有机溶剂或助溶剂、载体(填料)或水等稀释剂,必要时加入抗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或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型的和离子型的,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复合使用。
所述的乳化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磷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或钠盐)或直接使用市售的乳化剂单体及复配产品。具体的例子如农乳500#系列、600#系列、1600#系列、NP系列、OP系列、AEO系列、700#、400#系列及其复配品种2201、0203B、2021B、4103等,这些均是本领域公知的乳化剂产品,市场有售。
所述的分散剂、湿润剂、渗透剂是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聚合羧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茶枯粉、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盐、渗透剂T、渗透剂OT、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拉开粉、JFC,可单独使用,也可复合使用。上述表面活性剂均是本领域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获得。
所述的溶剂、助溶剂是甲苯、二甲苯、氯苯、溶剂油、α-甲基萘、松节油、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环己酮、异佛尔酮、苯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高金塞酮,有机胺等。
所述的抗冻剂是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脲、甘油、乙醚双甘醇、聚乙二醇、异丙醇等。
所述的载体、填料是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海泡石、沸石、石英砂、滑石粉、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以上混合使用。
所述的崩解剂有海藻酸钠、羧甲基淀粉钠、硫酸胺、膨润土、尿素、氯化钙。
所述的消泡剂有泡敌、硅酮类、C8-10脂肪醇、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硬脂酸等)及酰胺类。
所述的粘结剂为淀粉、糊精、阿拉伯树胶,大豆蛋白、骨胶、硫酸钠、石膏、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松香、石蜡、CMC、硅酸钠。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用。
制剂中可以含有增色剂,例如无机颜料氧化铁,氧化钛或普鲁士蓝;有机染料,如阿利扎林、偶氮染料、金属酞菁或三苯甲烷染料。在水基制剂中,为防止发霉变质,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所述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聚甲醛、山梨糖醇、甲醛水溶液、柠檬酸、对基苯甲酸甲酯、临苯基酚钠、1,2-苯并异噻唑-3-酮(代号BIT)等。
本发明描述的产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但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多种植物,如白菜、甘蓝、花椰菜、冬瓜、黄瓜、番茄、苹果、梨树、荔枝、葡萄、小麦、油菜、马铃薯、烟草和花卉等。本发明的组合物与载体制成的产品的施用场所为农田、果园或仓库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混合物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物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本发明的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施用时间可以在作物感病之前或之后。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也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显著优点:一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强的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较其单剂有明显的提高,从而降低了使用剂量,在减少农民用药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影响程度。二是品种间的结构相差较大,该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单剂的抗性发生与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更明显,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所有制剂的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生物活性部分的处理均为有效含量。
配方实例:
1、乳油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分别加入溶剂、原药、乳化剂、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得到透明状乳油。如实例1~3配方。
实例1(20%乳油)
乙嘧酚5%,多菌灵15%,农乳500# 7.5%,农乳600-2# 4.5%,甲醇8%,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例2(25%乳油)
乙嘧酚5%,甲基硫菌灵20%,农乳507# 10%,农乳OX-653 3%,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例3(10%乳油)
乙嘧酚7%,三唑酮3%,农乳500# 10%,农乳OX-635 5%,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
2、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将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加工产品。如实例4~9配方。
实例4(30%可湿性粉剂)
乙嘧酚6%,多菌灵24%,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例5(40%可湿性粉剂)
乙嘧酚6%,甲基硫菌灵34%,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例6(60%可湿性粉剂)
乙嘧酚7%,福美双5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例7(50%可湿性粉剂)
乙嘧酚8%,代森锰锌4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例8(50%可湿性粉剂)
乙嘧酚5%,丙森锌45%,烷酰胺基牛磺酸盐2%,烷基萘甲醛缩合5%,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例9(15%可湿性粉剂)
乙嘧酚9%,三唑酮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3、水乳剂的配制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呈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水乳剂。如实例10~12配方。
实例10(20%水乳剂)
乙嘧酚4%,多菌灵16%,聚乙烯醇0.8%,三苯乙烯苯酚+环氧乙烷、磷酸化、三乙醇胺中和8.5%,烷基-二乙二醇醚-磺酸钠2.5%,农乳2201 13%,二甲基甲酰胺8%,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实例11(25%水乳剂)
乙嘧酚4%,甲基硫菌灵21%,聚乙烯醇0.9%,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丙烯醚8.5%,农乳220115%,二甲基甲酰胺12%,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实例12(15%水乳剂)
乙嘧酚8%,三唑酮7%,聚乙烯醇1.5%,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丙烯醚10%,农乳2201 15%,二甲基甲酰胺15%,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
4、水分散性颗粒剂的配制
将原药和粉状载体、润湿展布剂及粘结剂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得颗粒状产品。如实例13~14配方。
实例13(50%水分散性颗粒剂)
乙嘧酚7%,代森锌4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2%,环氧聚醚5%,可溶性淀粉15%,石膏补足至100%。
实例14(50%水分散性颗粒剂)
乙嘧酚6%,福美双44%,亚甲基萘磺酸钠5%,环氧聚醚5%,硫酸钠,石膏补足至100%。
5、悬浮剂的配制
按配方要求,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砂磨釜中,进行研细,制成悬浮剂。如实例15~17配方。
实例15(40%悬浮剂)
乙嘧酚8%,多菌灵3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5%,白炭黑0.2%,硅酸镁铝0.18%,乙二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实例16(50%悬浮剂)
乙嘧酚8%,甲基硫菌灵42%,木质素磺酸钙5%,白炭黑0.3%,乙二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实例17(20%悬浮剂)
乙嘧酚12%,三唑酮8%,甲基萘磺酸萘甲醛缩合物2.5%,膨润土1.0%,农乳1601 3%,丙三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
6、微乳剂的配制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呈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微乳剂。如实例18~20配方。
实例18(20%微乳剂)
乙嘧酚4%,多菌灵16%,丙醇7%,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0%,二氯甲烷10%,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
实例19(30%微乳剂)
乙嘧酚5%,甲基硫菌灵25%,二甲苯12%,苯基联苯酚聚乙烯醚15%,环乙醇8%,乙二醇8%,水补足至100%。
实例20(12%微乳剂)
乙嘧酚4%,三唑酮8%,乙醇6%,烷基苯磺酸钠8%,丙己酮8%,丙二醇6%,水补足至100%。
8、本发明用以下生物活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组合的增效作用。
试验例1乙嘧酚与多菌灵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enea(Schlecht)Poll.)
供试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黄瓜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μg/ml,多菌灵单剂处理浓度为56、28、14、7、3.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1。
表1.乙嘧酚与多菌灵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1128887D0000081
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与多菌灵的重量比为1∶4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4,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2乙嘧酚与甲基硫菌灵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enea(Schlecht)Poll.)
供试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黄瓜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μg/ml,甲基硫菌灵单剂处理浓度为56、28、14、7、3.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2。
表2.乙嘧酚与甲基硫菌灵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1128887D0000091
Figure G2009101128887D0000101
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与甲基硫菌灵的重量比为1∶5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96,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3乙嘧酚与福美双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enea(Schlecht)Poll.)
供试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黄瓜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μg/ml,福美双单剂处理浓度为72、36、18、9、4.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3。
表3.乙嘧酚与福美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1128887D0000111
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与福美双的重量比为1∶9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98,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4乙嘧酚与代森锰锌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enea(Schlecht)Poll.)
供试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黄瓜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μg/ml,代森锰锌单剂处理浓度为80、40、20、10、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4。
表4.乙嘧酚与代森锰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1128887D0000121
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与代森锰锌的重量比为1∶6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4,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5乙嘧酚与丙森锌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enea(Schlecht)Poll.)
供试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黄瓜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μg/ml,丙森锌单剂处理浓度为64、32、16、8、4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5。
表5.乙嘧酚与丙森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1128887D0000131
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为1∶9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7,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6乙嘧酚与代森锌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enea(Schlecht)Poll.)
供试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黄瓜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μg/ml,代森锌单剂处理浓度为80、40、20、10、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6。
表6.乙嘧酚与代森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1128887D0000151
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与代森锌的重量比为1∶9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11,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试验例7乙嘧酚与三唑酮的联合毒力测定
供试菌
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enea(Schlecht)Poll.)
供试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黄瓜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
试验浓度设计
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μg/ml,三唑酮单剂处理浓度为12、6、3、1.5、0.75μ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
试验方法
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d~10d。
调查及计数方法
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下表7。
表7.乙嘧酚与三唑酮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1128887D0000161
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与三唑酮的重量比为1∶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82,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
活性组分A选自5-丁基-2-乙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乙嘧酚),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代森锰锌、代森锌、丙森锌、三唑酮;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0∶1至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乙嘧酚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的重量比优选为3∶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乙嘧酚与福美双、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锌的重量比优选为3∶1~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乙嘧酚与三唑酮的重量比优选为5∶1~1∶5。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配制而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颗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子囊菌引起的白粉病的用途。
CN 200910112888 2009-11-30 2009-11-30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5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12888 CN101715775B (zh) 2009-11-30 2009-11-30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12888 CN101715775B (zh) 2009-11-30 2009-11-30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5775A true CN101715775A (zh) 2010-06-02
CN101715775B CN101715775B (zh) 2013-04-17

Family

ID=4243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1288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5775B (zh) 2009-11-30 2009-11-30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577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7860A (zh) * 2011-01-13 2011-05-25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多菌灵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8626A (zh) * 2011-10-19 2012-01-18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乙嘧酚磺酸酯与代森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96462A (zh) * 2011-12-22 2012-04-04 南宁市德丰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15777B (zh) * 2010-01-12 2013-05-08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乙嘧酚和甲基硫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30309A (zh) * 2014-11-17 2015-03-25 宁夏中远天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的物理生产工艺的投料配比
CN104938509A (zh) * 2015-06-09 2015-09-30 柳州市天姿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蕙兰叶斑病的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677B (zh) * 2009-05-12 2011-12-07 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乙嘧酚与三唑类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7A (zh) * 2009-06-27 2010-04-07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777B (zh) * 2010-01-12 2013-05-08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乙嘧酚和甲基硫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067860A (zh) * 2011-01-13 2011-05-25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多菌灵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7860B (zh) * 2011-01-13 2013-06-05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多菌灵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8626A (zh) * 2011-10-19 2012-01-18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乙嘧酚磺酸酯与代森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96462A (zh) * 2011-12-22 2012-04-04 南宁市德丰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309A (zh) * 2014-11-17 2015-03-25 宁夏中远天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的物理生产工艺的投料配比
CN104938509A (zh) * 2015-06-09 2015-09-30 柳州市天姿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蕙兰叶斑病的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5775B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9676B (zh) 含有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42B (zh) 含有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85B (zh) 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97A (zh) 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25A (zh)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79674B (zh) 含有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45B (zh) 含有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15775B (zh) 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79677A (zh) 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15771B (zh) 含有亚胺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69181B (zh) 一种含有克菌丹和硫酸铜钙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755782A (zh) 含有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92715B (zh)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48982B (zh) 一种杀真菌混合物
CN101433199A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355309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1755796B (zh) 含有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00B (zh) 含有缬霉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79660B (zh) 含有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88893A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1779675A (zh) 含有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86710A (zh) 一种含有百可得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039493B (zh) 一种含有活性组分百可得和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988843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8338165A (zh) 一种包含大黄素衍生物与多糖类的杀菌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Weimin

Inventor after: Chen Fan

Inventor before: Chen Zhangy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ZHANGYAN TO: CHEN WEIMIN CHEN FA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1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