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96934B -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96934B
CN101696934B CN2009101532315A CN200910153231A CN101696934B CN 101696934 B CN101696934 B CN 101696934B CN 2009101532315 A CN2009101532315 A CN 2009101532315A CN 200910153231 A CN200910153231 A CN 200910153231A CN 101696934 B CN101696934 B CN 101696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waveguide
ring resonator
shaped resonant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32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96934A (zh
Inventor
金磊
何建军
李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ght sharp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09101532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96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96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6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96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96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它包含输入波导、与输入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与传感环形谐振腔相耦合的连接波导,与连接波导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与参照谐振腔相耦合的输出波导,传感环形谐振腔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不同,传感环形谐振腔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被测物质的变化会引起模式有效折射率变化,从而引起谐振谱的移动。通过双谐振腔的游标效应可将此移动放大,并将其转换为相邻两个谐振峰的功率比变化,从而更有效地检测包层被测物质的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波导传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背景技术
生物化学传感器不仅广泛用于传统医学领域,推动医学发展,而且还在空间生命科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
各种光波导传感器都是根据倏逝波增强技术原理提出的。倏逝场与包层物质发生作用,包层物质变化时,引起波导模式折射率的变化。图1给出了基于单个环形谐振腔的光波导传感器结构示意图。环形谐振腔因其具有尖锐的谐振峰,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环形谐振腔波导的上包层均为被测物质,使用谐振波长的偏移来测量被测物质折射率的变化时,其灵敏度由dneff=neffdl/l决定。dl受到探测仪器的限制,在1550nm附近区域,其精确度为0.01nm,相应的探测灵敏度,dneff为2×1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使用双谐振腔,通过游标效应将峰的偏移转换为相邻两峰的能量变化,得到了更高的灵敏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技术方案一:
本发明包括输入波导、与输入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与传感环形谐振腔相耦合的连接波导,与连接波导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与参照谐振腔相耦合的输出波导,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
所述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方向耦合器实现。
所述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各自的多模干涉耦合器实现。
技术方案二:
本发明包括输入波导、与输入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与传感环形谐振腔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与参照谐振腔相耦合的输出波导,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
所述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以及传感环形谐振腔与参照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方向耦合器实现。
所述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以及传感环形谐振腔与参照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多模干涉耦合器实现。
技术方案三:
本发明包括输入输出波导、与输入输出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与输入输出波导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
所述输入输出波导与所有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方向耦合器实现。
所述输入输出波导与所有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各自的多模干涉耦合器实现。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使用不同腔长的两个环形谐振腔,使得双谐振谱叠加产生游标效应,将传感环形腔谐振谱的移动转变为总谐振谱的移动,并得到放大。再将总谐振谱的移动转换为相邻两个谐振峰功率比值的变化,增加了灵敏度,物质折射率变化可探测最小量达1.3×10-7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基于单个环形谐振腔的光波导传感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透射谱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透射谱峰能量变化图。
图5为非传感区与传感区波导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给出的实例的透射谱峰能量及比值变化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五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1给出了第五个实施方式传感环形谐振腔10,参照环形谐振腔20各自的直通透射谱以及总的透射谱。
图12为本发明第六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入波导,2、输出波导,3、连接波导,4、输入输出波导,10、传感环形谐振腔,20、参照环形谐振腔,51、52、53、54、多模干涉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示意图。它包含一个输入波导1、一个与输入波导1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一个参照环形谐振腔20,以及一个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相耦合的输出波导2,一个连接波导3分别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和参照环形谐振腔20相耦合,将从传感环形谐振腔10输出的光信号传输到参照环形谐振腔20作为它的输入。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具有一定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具有不同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例如取虚线框内)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该物质的折射率等性质的变化可以通过倏逝波影响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引起其谐振峰位置的变化,通过两谐振腔不同谐振峰间隔的游标效应将此谐振峰位置的变化转化为两相邻谐振峰功率比的高灵敏度变化,从而通过探测输出波导2中光信号的光谱和功率等信息就可以获得被测物质的折射率和浓度等信息。
当输入波导1中向右传播的光到达波导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耦合的区域时,会有一部分光侧向耦合到环里,并在里面发生谐振,由于环的自干涉作用,只有当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程(光程为环的长度乘以其折射率)满足光波长的整数倍时(该波长称为环的谐振波长),该波长的光波才能被从联接波导中耦合出来,向左继续传播,其余大部分光能量将会从输入波导右的端口散出去。同理,从连接波导3向左传播的光波的波长也必须满足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谐振条件才能通过参照环形谐振腔20并从输出波导2输出。
环形谐振腔振幅透射系数为:
t = - c 2 e j k 0 nπR 1 - ( 1 - c 2 ) e 2 j k 0 nπR - - - ( 1 )
式中c表示环与波导间的耦合系数,n,R分别表示环的折射率和半径。k0是光波在真空中的波数。由(1)式可以得到环形谐振器的谐振条件:
2nπR=mλr    (2)
其中λr是环的谐振波长,m是某个正整数。
由于两个环的腔长略有不同,故其透射谱也不同(自由光谱FSR不同);由于两个环串级联,所以总透射谱为T=T1×T2,具有相乘效应,其中T1=|t1|2,T2=|t2|2分别为传感环形谐振腔10,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透射谱,如图3(b)所示。在1550nm波长,两环都发生谐振,所以总输出谱上达到最大。可称此为“匹配波长”。
图3给出了第一个实施方式传感环形谐振腔10,参照环形谐振腔20各自的透射谱(a)以及总的透射谱(b)。
当环10上包层物质有变化时,由于包层内倏逝波的作用,会引起环10波导模式有效折射率发生变化。据
Figure G2009101532315D00042
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透射谱T1会发生移动。
当T1移动FSR1-FSR2时,T总输出最大将跳变到侧峰上,“匹配波长”变化了FSR2。因此T1的移动相当于被放大了一个因子
Figure G2009101532315D00043
这就是游标效应的放大作用。
如图4所示,在T1逐渐移动过程中(包层折射率变化过程中),(a)原主峰逐渐变小,(b)侧峰逐渐变大。通过总透射谱上这两个峰的能量比值变化就可以测得包层物质折射率变化量(可视“匹配波长”处于此两峰中间)。
如果波导结构选用脊型波导,基于SOI(silicon-on-insulator)平台,芯层厚度220nm,脊宽1um,脊高20nm,芯层折射率3.48,衬底折射率1.444,工作在TM模。模式有效折射率neff变化量相对于包层折射率nc变化量的比值为:
dneff/dnc=0.417    (3)
图5给出了波导横截面示意图。(a)给出了非传感区波导横截面,上包层可选用Su-8胶或二氧化硅等材料,同时也起保护作用;(b)给出了传感区波导横截面,上包层为被测物质,被测物质的变化引起波导模式折射率变化。
取传感环形谐振腔10工作谐振级次m1=1000,参照环形谐振腔20工作谐振级次m2=1100(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相差10%),环与直波导之间能量耦合系数取8%,损耗设为1db/cm。
图6给出了被测物质折射率从1.33变化到1.33+4.48×10-4透射谱峰能量及比值变化。经计算灵敏度达到80000dB/RIU,与探测精度为0.01dB的探测器结合,则可以探测的最小折射率变化为1.3×10-7
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它包含一个输入波导1、一个与输入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一个参照环形谐振腔20,以及一个与参照环形谐振腔相耦合的输出波导2,一个连接波导3分别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和参照环形谐振腔20相耦合,将从传感环形谐振腔10输出的光信号传输到参照环形谐振腔20作为它的输入。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具有一定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具有不同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该物质的折射率等性质的变化可以通过倏逝波影响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引起其谐振峰位置的变化,通过两谐振腔不同谐振峰间隔的游标效应将此谐振峰位置的变化转化为两相邻谐振峰功率比的高灵敏度变化,从而通过探测输出波导2中光信号的光谱和功率等信息就可以获得被测物质的折射率和浓度等信息。
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各自的多模干涉耦合器51、52、53、54实现。
图8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它包括输入波导1、与输入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相耦合的输出波导2,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该物质的折射率等性质的变化可以通过倏逝波影响传感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引起其谐振峰位置的变化,通过两谐振腔不同谐振峰间隔的游标效应将此谐振峰位置的变化转化为两相邻谐振峰功率比的高灵敏度变化,从而通过探测输出波导2中光信号的光谱和功率等信息就可以获得被测物质的折射率和浓度等信息。
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以及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通过方向耦合器实现。
图9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它包括输入波导1、与输入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相耦合的输出波导2,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该物质的折射率等性质的变化可以通过倏逝波影响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引起其谐振峰位置的变化,通过两谐振腔不同谐振峰间隔的游标效应将此谐振峰位置的变化转化为两相邻谐振峰功率比的高灵敏度变化,从而通过探测输出波导2中光信号的光谱和功率等信息就可以获得被测物质的折射率和浓度等信息。
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以及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通过多模干涉耦合器51、52、53实现。
图10为本发明第五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它包括输入输出波导4、与输入输出波导4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输入输出波导4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输入输出波导4与两个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方向耦合器实现。
此方式用了环形谐振腔直通端信号。当光信号从输入输出波导4进入到达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耦合区时,满足传感环形谐振腔10谐振条件的光耦合进传感环形谐振腔10,并在环内损耗掉,因此直通输出的谱内就会出现下陷的峰。同理,经过参照环形谐振腔20区后满足参照环形谐振腔20谐振条件的光也会被损耗掉。总输出谱为传感环形谐振腔10,参照环形谐振腔20直通输出谱相乘。
图11给出了第五个实施方式传感环形谐振腔10,参照环形谐振腔20各自的直通透射谱以及总的透射谱。在1550处谐振峰重合,下陷最深。环10上包层物质有变化时,T1移动,1550的峰上升,侧峰下降。通过测量两峰能量比变化来测定物质变化。
图12为本发明第六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它包括输入输出波导4、与输入输出波导4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输入输出波导4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
输入输出波导4与两个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多模干涉耦合器51、52实现。
此方式用了环形谐振腔直通端信号。当光信号从输入输出波导4进入到达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耦合区时,满足传感环形谐振腔10谐振条件的光耦合进传感环形谐振腔10,并在环内损耗掉,因此直通输出的谱内就会出现下陷的峰。同理,经过参照环形谐振腔20区后满足参照环形谐振腔20谐振条件的光也会被损耗掉。总输出谱为传感环形谐振腔10,参照环形谐振腔20直通输出谱相乘。
被测物质的折射率等性质的变化可以通过倏逝波影响传感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引起其谐振峰位置的变化,通过两谐振腔不同谐振峰间隔的游标效应将此谐振峰位置的变化转化为两相邻谐振峰功率比的高灵敏度变化,从而通过探测输入输出波导4中光信号的光谱和功率等信息就可以获得被测物质的折射率和浓度等信息。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波导(1)、与输入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相耦合的连接波导(3),与连接波导(3)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相耦合的输出波导(2),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方向耦合器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各自的多模干涉耦合器实现。
4.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波导(1)、与输入波导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传感环形谐振腔(10)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相耦合的输出波导(2),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以及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通过方向耦合器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波导与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以及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通过多模干涉耦合器实现。
7.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输出波导(4)、与输入输出波导(4)相耦合的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输入输出波导(4)相耦合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不同,所述的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光学长度使得它的谐振频率对应于一系列等间隔的工作频率,所述传感环形谐振腔(10)的光学长度使得当它的一个谐振频率与参照环形谐振腔(20)的一个谐振频率重合时其相邻的谐振峰不完全重合;传感环形谐振腔(10)中至少有一部分波导的上包层与被测物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波导与两个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方向耦合器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波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波导与两个环形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通过各自的多模干涉耦合器实现。
CN2009101532315A 2009-10-26 2009-10-26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Active CN101696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32315A CN101696934B (zh) 2009-10-26 2009-10-26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32315A CN101696934B (zh) 2009-10-26 2009-10-26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6934A CN101696934A (zh) 2010-04-21
CN101696934B true CN101696934B (zh) 2011-01-05

Family

ID=42142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32315A Active CN101696934B (zh) 2009-10-26 2009-10-26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96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2291B2 (en) * 2010-01-29 2015-06-09 Zhejiang University Optical sensor based on a broadband light source and cascaded waveguide filters
CN101871790B (zh) * 2010-06-08 2012-03-21 浙江大学 基于宽带光源和级连光波导滤波器游标效应的光传感器
CN101846674B (zh) * 2010-05-27 2013-07-03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光波导免疫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1900575B (zh) * 2010-06-22 2012-05-0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有源谐振腔和与之级联的无源谐振腔的光传感器
CN102564960A (zh) * 2010-12-09 2012-07-11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波导谐振腔型传感设备
CN103308476B (zh) * 2013-05-16 2016-04-06 成都谱视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游标效应的双微环谐振腔光学生化传感芯片
CN103439317A (zh) * 2013-05-16 2013-12-11 成都谱视科技有限公司 狭缝波导串联型光栅fp腔光学生化传感芯片
CN103293103B (zh) * 2013-05-16 2016-03-02 成都谱视科技有限公司 外延光栅fp腔与微环谐振腔级联型光学生化传感芯片
CN103308479B (zh) * 2013-05-16 2016-07-06 成都谱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光学谐振腔生化传感芯片
CN103411924A (zh) * 2013-07-31 2013-11-27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游标效应的双微环谐振腔光学生化传感芯片
CN104155244B (zh) * 2014-08-08 2017-05-03 浙江大学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机上的光波导生物传感器
CN105928903B (zh) * 2016-04-18 2018-10-26 浙江大学 基于级联光学谐振腔光学传感器
CN107014777B (zh) * 2017-03-30 2019-12-03 电子科技大学 聚合物微盘与液体微腔级联的高灵敏度生化传感器
CN107894394A (zh) * 2017-12-14 2018-04-10 苏州联讯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环谐振腔直通端级联的光学传感器
CN109001158B (zh) * 2018-06-22 2020-10-0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双内齿轮环形腔的纳米传感器
CN109631961A (zh) * 2019-01-15 2019-04-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双瓶状微型谐振腔的光学传感器
CN111025474B (zh) * 2019-11-05 2020-12-08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折射率调控的覆盖su-8包层的硅波导模式耦合器
CN113093338B (zh) * 2020-01-08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载滤波器、光分插复用器以及波长控制方法
CN112904479B (zh) * 2021-01-27 2022-03-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反向Fano耦合微环的光开关
CN114280730B (zh) * 2021-06-29 2022-09-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双谐振腔双波导滤波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96934A (zh)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6934B (zh) 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连环形腔光波导传感器
CN101696933B (zh) 一种基于谐振干涉复合结构和游标效应的光波导传感器
CN101871790B (zh) 基于宽带光源和级连光波导滤波器游标效应的光传感器
CN101825480B (zh) 一种基于宽带光源和级连光波导滤波器的光传感器
US9052291B2 (en) Optical sensor based on a broadband light source and cascaded waveguide filters
Ahn et al. Fiber-optic waveguide coupl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KR101257309B1 (ko) 광섬유 표면 플라즈몬 공진 센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센싱 방법
CN103411924A (zh) 基于游标效应的双微环谐振腔光学生化传感芯片
CN105092531B (zh) 基于双环谐振腔辅助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学生物传感器
CN105928903B (zh) 基于级联光学谐振腔光学传感器
CN105209883A (zh) 用于对分析物进行分析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Barshilia et al. Low-cost planar waveguide-based optofluidic sensor for real-time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CN107389611A (zh) 一种基于窄线宽微腔和宽频光源的低成本生化传感器
CN103487405B (zh) 一种基于螺旋跑道型干涉结构的光学生化传感器
Zhang et al. Miniature photonic crystal cavity sensor fo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liquid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CN105241844B (zh) 基于多环辅助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学生物传感器
CN101900575B (zh) 一种基于有源谐振腔和与之级联的无源谐振腔的光传感器
US7970245B2 (en) Optical biosensor using SPR phenomenon
Sunny et al. Highly sensitive externally metal coated plasmonic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based on photonic crystal fiber
CN104359836A (zh) 一种基于光学谐振结构的高灵敏度生化传感器
CN203385661U (zh) 基于游标效应的双微环谐振腔光学生化传感芯片
CN206709787U (zh)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双啁啾光栅应变解调系统
CN203385650U (zh) 外延光栅fp腔与微环谐振腔级联型光学生化传感芯片
CN203385668U (zh) 狭缝波导串联型光栅fp腔光学生化传感芯片
CN201522429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内腔光微流生物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NGZHOU LANTEPU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EJIANG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304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0027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310013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03

Address after: 310013 No. 525, Xixi Road, Hangzhou, Zhejiang, Xih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bas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27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Xihu District, Zhejiang Road, No. 38, No.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9

Address after: 325000 room 2033, building C, business incubator, business service center of Wen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ght sharp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3 No. 525, Xixi Road, Hangzhou, Zhejiang, Xih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bas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Address

Correct: Zhejiang light ti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Room 2033, Building 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Venture Service Center, Wen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False: Zhejiang light sharp Motor Technology Co., Ltd.|Room 2033, Building 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Venture Service Center, Wen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Number: 04-02

Volume: 34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