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875B - 双频带天线 - Google Patents

双频带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3875B
CN101673875B CN2008102155586A CN200810215558A CN101673875B CN 101673875 B CN101673875 B CN 101673875B CN 2008102155586 A CN2008102155586 A CN 2008102155586A CN 200810215558 A CN200810215558 A CN 200810215558A CN 101673875 B CN101673875 B CN 101673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impedance matching
double frequency
radiant element
match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55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3875A (zh
Inventor
黄智勇
罗国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2155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3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3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3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8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频带天线,其包含:一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一第一辐射元件及一第二辐射元件,所述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用于运行第一频带,该第一辐射元件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一端,该第一辐射元件沿相对于该连接处呈钝角的斜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元件用于运行第二频带,该第二辐射元件包含一第一延伸部,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二端,该第一延伸部沿相对于该连接处呈钝角的相反斜向延伸。

Description

双频带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频带立体天线。
背景技术
随者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各种日益轻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或无线传输装置,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无线AP接入器等不断普及。为发挥上述手持式装置的无线通讯功能,不断开发出各种小型轻便兼顾效果的天线,并符合各种不同的无线通讯标准频率,例如IEEE 802.11a(5GHz)、IEEE 802.11b/g(2.4GHz)、IEEE 802.11n(5和/或2.4GHz)、蓝牙(2.4GHz)、及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以2.3、2.5及3.5GHz为主)等。
为符合上述需求,近年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小型天线经过不断改良,虽可运行上述不同的频率,也可维持不错的增益(gain)及良好的指向性(directivity),但在抵抗外力的坚固性上,仍有待加强。例如,美国专利第7,230,578B2号所记载的双频偶极子(dipole)天线,其利用水平延伸部分来控制频率,虽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但因延伸结构欠缺支撑性,有易受外力而变形的隐患;美国专利第7,262,738B2号所记载的线圈/极子组合的多频天线,可利用此单一天线谐调三种以上的共振频率,但其线圈部份(coil section)易经外力挤压而影响工作频带的范围;美国专利第7,242,352B2号所记载的多频/宽频的单极子(monopole)天线,利用信号反馈导体(feed conductor)及桥接导体(bridge conductor)分别连接顶部的二个负载(loading)元件以产生两种共振模式,可节省空间且易于组装,但因这些导体呈现相对狭长的支撑结构,仍有易受外力破坏且组装不稳的隐患。
已知的平面倒F天线(planar inverted-F antenna,PIFA),具有轻巧的结构及良好的传输效果,故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无线传输。在已知技术中进行信号传输的同轴缆线,其内核导体线及外围导体层分别焊接于PIFA的信号反馈点及信号接地点,以将欲传输的信号经由PIFA输出,但也往往影响到天线的阻抗匹配及频率共振。即使有针对此问题而改良的PIFA,例如美国专利第7230573B2号所记载的双频带天线,也因PIFA的辐射元件具有延伸性,其结构本身缺乏支撑性,容易受到外力碰撞而变形,难以长时间用于便携式的通讯装置。
由于使用者因业务或娱乐的需要,往往携带手持式装置到各种不同的场合,受到外力碰撞挤压的次数频繁,因此上述小型天线因结构不够坚固而容易随之受损,或影响其信号传送/接收性能。再者,要达到天线小型化,仍有许多努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主要因此,申请人鉴于已知技术中所产生的缺失及现今迫切的需要,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直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构思出本发明“双频带天线”,不仅能克服上述易受外力破坏的缺点,还进一步呈现节省空间的立体结构,且依然可达到良好的通讯性能,以下为本发明的简要说明。
有鉴于已知技术的问题,发明人经反复思考后,提出本发明双频带天线,本发明的双频带天线主要为立体金属件(较佳为铁件)天线架构,其利用RF(Radio Frequency,射频)反馈信号路径的不同以达到双频共振的效果,本发明的双频带天线特别针对立体结构的双频带天线,其利用斜向延伸的立体结构,使得本发明的双频带天线可在有限空间内运行所需要的频率及频宽,并加强其对抗外力施压的坚固性,且有效调控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程度,使该天线维持良好的通讯性能,故尤其适用于如笔记本电脑等手持式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构想在于提供一种双频带天线,其包含:
一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辐射元件,其用于运行第一频带,该第一辐射元件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一端,该第一辐射元件沿相对于该连接处呈钝角的斜向延伸;及
一第二辐射元件,其用于运行第二频带,该第二辐射元件包含一第一延伸部,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二端,该第一延伸部沿相对于该连接处呈钝角的相反斜向延伸;
一接地元件,其电性连接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及该第二辐射元件,
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该第二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彼此平行。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材质基本上由导电材料组成。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导电材料为金属。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金属为铁。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该第二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位于同一平面。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接地元件,电性连接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及该第二辐射元件,该接地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且向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弯折,该接地元件的侧部形成L形的结构。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借助该延伸的高度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宽。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以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弯折,该连接元件的侧部形成L形的结构,借助该L形的总长度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宽。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之间形成一第一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第一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连接处,其借助调整该槽孔的间距以控制该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之间形成一第二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第二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连接处,借助调整该槽孔的间距以控制该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频带为较低频频带,而该第二频带为较高频频带。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该弯折部具有高度,该高度用于控制该第一频带及其频率起始点。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的弯折部形成一梯形面,其弯折边比末端边宽,以控制该第一辐射元件的阻抗匹配程度。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邻接于该第一槽孔的边缘呈阶梯状,以控制该第一辐射元件的阻抗匹配程度。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另包含一第二延伸部,邻接于该接地元件,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延伸部而形成一锐角槽孔。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的该第一延伸部延伸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的该第一延伸部延伸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该弯折部以垂直于该第一延伸部的方向延伸,而后沿该第一延伸部的原延伸方向弯折,其借助调整该弯折部弯折的总长度以控制该第二频带及其频率起始点。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呈长条状,其借助调整该长条的宽度而控制该双频带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反馈部,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用于反馈信号。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反馈部为一弯折结构,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局部边缘。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信号反馈线,其包含:
一信号反馈处,其电性连接于该反馈部;及
一接地处,其电性连接于该接地元件。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接地铝箔,连接于该接地元件。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衬垫材料,其被置入该双频带天线的内部空间,以加强支撑该天线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构想在于提供一种双频带天线,其包含:
一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辐射元件,其用于运行第一频带,该第一辐射元件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一端,该连接处形成直线,该第一辐射元件沿相对于该连接处呈钝角的斜向延伸,且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在其间形成一第一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连接处;及
一第二辐射元件,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及该第一辐射元件位于同一平面,用于运行第二频带,该第二辐射元件包含:
一第一延伸部,其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二端,该连接处形成直线,该第一延伸部沿相对于该连接处呈钝角的相反斜向延伸,且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在其间形成一第二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连接处;及
一第二延伸部,其与该第一延伸部电性连接而形成一锐角槽孔;及
一接地元件,其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及该第二辐射元件,其中该第二延伸部邻接于该接地元件。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该第二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彼此平行;其中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呈长条状,其借助调整该长条的宽度而控制该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以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弯折,该连接元件的侧部形成L形的结构,借助该L形的总长度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宽。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接地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且向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弯折,该接地元件的侧部形成L形的结构,且该接地元件与该连接元件位于相对于该平面的同一侧。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该弯折部形成一梯形面,其弯折边比末端边宽,该第一辐射元件邻接于该第一槽孔的边缘呈阶梯状,以控制该第一辐射元件的阻抗匹配程度。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的该第一延伸部延伸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该弯折部以垂直于该第一延伸部的方向延伸,而后沿该第一延伸部的原延伸方向弯折,其借助调整该弯折弯折的总长度以控制该第二频带及其频率起始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阅读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可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至(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频带天线100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针对一侧出线方向(X方向)而设计的。
图2(a)至(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双频带天线200的结构示意图,其呈现第一实施方式的镜像结构,主要是针对相反的一侧出线方向(-X方向)而设计的。
图3(a)和(b)是针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双频带天线200的较佳附加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双频带天线的VSWR(Voltage StandingWave Ratio,电压驻波比)测试图。
图5(a)至(e)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双频带天线的辐射场形图及其增益表,其工作频率为2.40~2.70GHz。
图6(a)至(e)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双频带天线的辐射场形图及其增益表,其工作频率为5.15~5.825GHz。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可由以下的实施方式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据以实施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不可由下列实施方式而限制其实施形态。
图1至图3皆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双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对照图1至图3即能充分了解本发明双频天线的三维立体结构,现在图1至图3中,以x、y及z箭头分别表示三维卡式坐标空间中的各个维度方向,设x、y及z所指的方向为正,相反于x、y及z所指的方向为负,因此相反于x、y及z的箭头方向的方向,分别以-x、-y及-z表示。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频带天线100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针对一侧出线方向(x方向)而设计的。图1(a)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侧视此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向侧视此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方向侧视此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双频带天线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为第一实施方式的镜像结构,主要是针对相反的一侧出线方向(-x方向)而设计的。图2(a)为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侧视此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向侧视此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方向侧视此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双频带天线100、200主要包含一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一第一辐射元件2及一第二辐射元件3。其中,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用于控制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以降低因阻抗不匹配所造成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该第一辐射元件2用于运行第一频带,尤其针对较低频频带的运行;该第二辐射元件3用于运行第二频带,尤其针对较高频频带的运行,该第二辐射元件3还可分为一第一延伸部31及一第二延伸部32。
较佳地,该天线材料基本上由导电材料(较佳为金属,最佳为铁)组成。
较佳地,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该第一辐射元件2及该第二辐射元件3彼此平行。较佳地,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该第一辐射元件2及该第二辐射元件3位于同一平面。
其中,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元件2及该第二辐射元件3。
较佳地,该双频带天线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元件4,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元件2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的该第一端。其中,该连接元件4沿一方向延伸,该方向垂直于上述平面(即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该第一辐射元件2及该第二辐射元件3所共同位于的平面)。如图1所示,该连接元件4向-z方向延伸,则借助其延伸的高度可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宽。较佳地,该连接元件4向-z延伸之后,又以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y弯折,该连接元件4的侧部因而形成实质上呈L形的结构,则借助该L形弯折的总长度可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宽。
较佳地,该双频带天线进一步包含一接地元件5,电性连接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及该第二辐射元件3。其中,该接地元件5沿垂直于该平面(即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该第一辐射元件2及该第二辐射元件3所共同位于的平面)的方向-z延伸且向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y弯折,该接地元件5的侧部因而形成L形的结构,可加强本双频带天线的支撑性,并维持良好的增益。
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2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之间的第一连接处12可形成直线,较佳为该连接元件4位于该第一辐射元件2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之间的该第一连接处12。该第一辐射元件2,较佳地自该连接元件4沿斜向延伸出来,此斜向与该第一连接处12形成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则借助此延伸的长度决定该第一频带的工作范围。
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3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之间的第二连接处13可形成直线,较佳为该接地元件5位于该第二辐射元件3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之间的该第二连接处13。该第二辐射元件3的该第一延伸部31,较佳地自该接地元件5,沿相反于上述斜向的另一斜向延伸出来,此相反斜向与该第二连接处13形成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则借助此延伸的长度决定该第二频带的工作范围。
借助上述的斜向延伸而组成的立体结构,主要呈现空心的块体结构,使得本发明的双频带天线可在相对有限的空间中,达到有效的双频频带运行效果,并可加强整体的支撑性,以对抗外力应力的破坏。
为反馈RF信号,一反馈部6可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从而产生不同的RF反馈信号路径,以达到双频的共振效果。较佳地,该反馈部6为一弯折结构,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的局部边缘。由此,第一辐射元件2主要运行较低频频带,而第二辐射元件3主要运行较高频频带。
为在有限空间内控制本发明双频带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还可利用以下设计:
该第一辐射元件2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之间形成一第一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第一辐射元件2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的连接处12。借助调整该槽孔的间距,可控制该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以达到良好的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电压驻波比)输出。
该第二辐射元件3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之间形成一第二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第二辐射元件3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的连接处13。借助调整该槽孔的间距,可控制该天线100或200的阻抗匹配程度,以达到良好的VSWR输出。
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1可呈长条状,借助调整该长条的宽度,可控制该双频带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以达到良好的VSWR输出。
为进一步控制该第一辐射元件2的辐射性能,还可利用以下设计:
该第一辐射元件2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21,该弯折部21具有一高度H(参见图1(a)),可利用该高度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率范围及其频率起始点。由于各种不同的产品各自有不同的频段需求,将该高度改变至适合的高度,以微调第一频带(尤其是低频段)的工作频率。
该第一辐射元件2的弯折部21形成一实质上梯形面,其弯折边比末端边宽,可利用此梯形面控制该第一辐射元件2的低频阻抗匹配程度,以达到良好的VSWR输出。
第一辐射元件2邻接于该第一槽孔的边缘呈阶梯状,以控制该第一辐射元件2的低频阻抗匹配程度,以达到良好的VSWR输出。
为进一步控制该第二辐射元件3的辐射性能,还可利用以下设计:
该第二辐射元件3的该第二延伸部32,邻接于该接地元件5,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延伸部31而形成一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槽孔。可视应用产品的不同频段需求,调整该槽孔的锐角大小,而控制该第一延伸部31在有限空间内的延伸长度,进而控制第二频带及其频率起始点,以微调第二频带(尤其是高频段)的工作频率。
该第二辐射元件3的该第一延伸部31延伸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311,利用该弯折部的深度D(参见图1(a))可调整第二频带(尤其是高频段)的耦合程度,并控制第二辐射元件3的第二频带的阻抗匹配,以达到良好的VSWR输出。
较佳地,该弯折部311以垂直于该第一延伸部31的方向延伸,而后沿该第一延伸部31的原延伸方向弯折,其借助调整该弯折部311弯折的总长度L(参见图1(a))控制该第二频带及其频率起始点。因此,可视应用产品的不同频段需求,微调第二频带(尤其为高频段)的工作频率。
请参阅图3,其为针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双频带天线200的较佳附加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本发明双频带天线进一步包含一接地铝箔7,连接于该接地元件5,较佳连接于该接地元件5的顶边而呈水平延伸,以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可在该天线的内部空间置入衬垫材料9(较佳为泡沫),以加强支撑该天线的整体结构。
如图3(b)所示,可利用一信号反馈线8以反馈RF信号。较佳地,该信号反馈线8为一同轴缆线,其具有内核导体线801及外围导体层803(之间有隔离层802),分别起到信号反馈及接地的作用。其中,该信号反馈处电性连接于上述反馈部6,该接地处电性连接于该接地元件5。较佳地,该信号反馈线8末端的内核导体线801被焊接于该反馈部6,该反馈线延伸经过上述第一延伸部31末端的弯折部311(经过适当设计,其弯折深度可避免干涉信号反馈线8的结构),其接地处803连接于该接地元件5的直立内部,而后自该天线的朝-x方向的侧部出线。经此设计,本发明双频带天线的RF信号反馈路径可保持顺畅无阻。
在本发明双频带天线中,其个别元件边缘可呈各种变化。举例而言,视产品应用的需求,这些元件边缘可呈弧状结构变化;根据工艺的简便性,这些元件边缘亦可呈棱角结构变化。
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双频带天线的VSWR测试图。VSWR的数值代表天线的阻抗匹配,其数值愈高则阻抗不匹配的情形愈严重,表示其反射功率愈大,造成的回波损耗愈多。大体而言,当VSWR低于2时,天线的质量是可接受的。因此,从图4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低频工作频率2.4~2.7GHz及高频工作频率5.2~5.9GHz的VSWR数值皆在2以下。再者,从VSWR数值低于2的频率范围可知,本实施方式天线可运行至少300MHz的低频频宽,且可运行高达1GHz的高频频宽。如此,可充分符合IEEE 802.11a/b/g/n、WiMax及蓝牙的无线通讯标准。
图5(a)至(e)及图6(a)至(e)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双频带天线的辐射场形图及其增益表,图5(a)至(e)的工作频率为2.40~2.70GHz,图6(a)至(e)的工作频率为5.15~5.825GHz。其中,“总(E-total)”(-)表示水平及垂直极化原理的总辐射场形图;“垂直极化”(-)表示垂直极化原理的平面辐射场形图;“水平极化”(--)表示其水平极化原理的平面辐射场形图。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图5(a)至(e)及图6(a)至(e)可知,本发明双频带天线可有良好的通讯效果。
因此,本发明双频带天线借助斜向延伸的立体结构,达到小型化及加强结构的效果。其不仅可在有限空间内控制所需的工作频率及其频宽,还能有效控制天线的阻抗匹配,使天线维持良好的无线通讯性能。因此,本发明的双频带天线可设计成内置式或外挂式天线,特别适用于各种双频(例如2.40~2.70GHz及5.1~5.9GHz的工作频段)通讯产品,诸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无线AP接入器等。
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而已,而不能以所述内容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只要是依据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双频带天线,其包含:
一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辐射元件,其用于运行第一频带,该第一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一端电性连接于一第一连接处,该第一辐射元件沿相对于该第一连接处呈钝角的斜向延伸;及
一第二辐射元件,其用于运行第二频带,该第二辐射元件包含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二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二端电性连接于一第二连接处,该第一延伸部沿相对于该第二连接处呈钝角的相反斜向延伸;
一接地元件,其电性连接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及该第二辐射元件,
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该第二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彼此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材质基本上由导电材料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导电材料为金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该第二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位于同一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带天线,该接地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且向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弯折,该接地元件的侧部形成L形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借助该延伸的高度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以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弯折,该连接元件的侧部形成L形的结构,借助该L形的总长度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之间形成一第一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第一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连接处,其借助调整该槽孔的间距控制该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之间形成一第二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第二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连接处,借助调整该槽孔的间距以控制该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频带为较低频频带,而该第二频带为较高频频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该弯折部具有高度,该高度用于控制该第一频带及其频率起始点。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邻接于该第一槽孔的边缘呈阶梯状,以控制该第一辐射元件的阻抗匹配程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还包含一第二延伸部,邻接于该接地元件,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延伸部而形成一锐角槽孔。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的该第一延伸部延伸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其借助调整该弯折部弯折的总长度控制该第二频带及其频率起始点。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呈长条状,其借助调整该长条的宽度控制该双频带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反馈部,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用于反馈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信号反馈线,其包含:
一信号反馈处,其电性连接于该反馈部;及
一接地处,其电性连接于该接地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导电金属薄膜,连接于该接地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衬垫材料,置入于该双频带天线的内部空间,以加强支撑该天线的结构。
20.一种双频带天线,其包含:
一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其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辐射元件,其用于运行第一频带,该第一辐射元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一端电性连接于一第一连接处,该第一连接处形成直线,该第一辐射元件沿相对于该第一连接处呈钝角的斜向延伸,且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于其间形成一第一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第一连接处;及
一第二辐射元件,其用于运行一第二频带,该第二辐射元件包含:
一第一延伸部,其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的该第二端电性连接于一第二连接处,该第二连接处形成直线,该第一延伸部沿相对于该第二连接处呈钝角的相反斜向延伸,且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于其间形成一第二槽孔,该槽孔具有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封闭端位于该第二连接处;及
一第二延伸部,其与该第一延伸部电性连接而形成一锐角槽孔;及
一接地元件,其电性连接于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及该第二辐射元件,其中该第二延伸部邻接于该接地元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该第二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彼此平行,且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呈长条状,其借助调整该长条的宽度而控制该天线的阻抗匹配程度。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该第二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位于同一平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元件及该阻抗匹配控制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以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弯折,该连接元件的侧部形成L形的结构,借助该L形的总长度控制该第一频带的频宽。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接地元件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延伸且向相对于该平面的方向弯折,该接地元件的侧部形成L形的结构,且该接地元件与该连接元件位于相对于该平面的同一侧。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一辐射元件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该弯折部形成一梯形面,其弯折边比末端边宽,该第一辐射元件邻接于该第一槽孔的边缘呈阶梯状,以控制该第一辐射元件的阻抗匹配程度。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频带天线,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的该第一延伸部延伸的末端包含一弯折部,该弯折部以垂直于该第一延伸部的方向延伸,其借助调整该弯折弯折的总长度控制该第二频带及其频率起始点。
CN2008102155586A 2008-09-09 2008-09-09 双频带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3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55586A CN101673875B (zh) 2008-09-09 2008-09-09 双频带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55586A CN101673875B (zh) 2008-09-09 2008-09-09 双频带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875A CN101673875A (zh) 2010-03-17
CN101673875B true CN101673875B (zh) 2013-04-17

Family

ID=42020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555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3875B (zh) 2008-09-09 2008-09-09 双频带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3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1018A (zh) * 2014-06-27 2016-01-27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频立体天线
CN110824918B (zh) * 2019-10-31 2020-09-2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天线反射器形面自适应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392A (zh) * 1999-09-30 2001-11-1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包括它的通信装置
CN201069822Y (zh) * 2006-12-27 2008-06-04 建舜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倒f双频立体天线结构改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392A (zh) * 1999-09-30 2001-11-1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包括它的通信装置
CN201069822Y (zh) * 2006-12-27 2008-06-04 建舜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倒f双频立体天线结构改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875A (zh)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3350B2 (en) Embedded multi-mode antenna architecture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6950069B2 (en) Integrated tri-band antenna for laptop applications
US7626551B2 (en) Multi-band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JP4481716B2 (ja) 通信装置
EP2083476B1 (en) Triple band antenna
US8754814B2 (en) Antenna for multi mode MIMO communication in handheld devices
WO2015001475A2 (en) Orthogonal multi-antennas for mobile handset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mode manipulation
US7969371B2 (en) Small monopole antenna having loop element included feeder
JP2007535836A (ja) 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集積化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
EP1629569A1 (en) Internal antenna with slots
CA2776339C (en) Antenna for multi mode mimo communication in handheld devices
CN101800357B (zh) 双频印刷式单极天线
US20080278382A1 (en) Multi-band antenna
EP2157661B1 (en) Dual-band antenna
JP4473825B2 (ja) 携帯端末用アンテナ
US8994595B2 (en) Multi-frequency antenna
CN101673875B (zh) 双频带天线
US8081136B2 (en) Dual-band antenna
EP3688836B1 (en) Wideband antenna
KR101015557B1 (ko) 초소형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 방법, 안테나 내장형 usb 동글 장치
US8816926B2 (en) Antenna structure
Wattakeekamthorn et al. Impedance Matching Optimization for GPS Frequency Band based on CSRR Load Technique Neighboring Triangular Slot Antenna
KR20050096644A (ko) 보조 안테나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US20100066630A1 (en) Dual-Band Antenna
KR20040037918A (ko) 무선랜용 단일 급전 이중대역 안테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