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614B - 电连接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73614B CN101673614B CN2008103044415A CN200810304441A CN101673614B CN 101673614 B CN101673614 B CN 101673614B CN 2008103044415 A CN2008103044415 A CN 2008103044415A CN 200810304441 A CN200810304441 A CN 200810304441A CN 101673614 B CN101673614 B CN 1016736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circuit board
- electric connector
- transformer
- external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组与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网络通路的一侧相连接,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另一侧,所述变压器为积层式表面贴装变压器,第一、第二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并在该变压器表面设有与第一、第二线圈电性连接的若干导接片,第二线圈的两端通过该等导接片最终与第三、第四线圈的所述一端电性连接。此种设置便于小型化设计,有利于线圈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系统,尤其涉及其变压器及共模抑制模组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具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产品中,通常做法是将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圈连体设置,然后装设在电连接器的内置电路板上,最后再转接至外部电路板上。所述之传统设计中,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圈组成模组的线圈需手工绕制,而手工绕制的方式效率低,线圈品质较差,且不利于生产流程中的自动化,从而导致了连接器的成本较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系统,其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之连接便于自动化生产,提高了效率,减小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系统,其包括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组与变压器,以形成一网络通路,该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相连接,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第二侧,所述变压器为积层式表面贴装变压器,第一、第二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并在该变压器表面设有与第一、第二线圈电性连接的若干导接片,第二线圈的两端通过该等导接片最终与第三、第四线圈的所述一端电性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之电连接器系统将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圈分开独立设置,变压器线圈采用自动化的方式绕制,不仅提高了变压器的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线圈的品质,且易于实现电连接器系统中变压器及共模抑制模组的自动化焊接生产。并且,所述变压器采用积层式表面贴装变压器,并便于小型化设计,优化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之第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组装立体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内置电路板与变压器模组及共模抑制模组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之第二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组装立体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外部电路板与变压器模组及共模抑制模组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之第三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组装立体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9是图8所示内置电路板与变压器模组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司先前设计之第四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组装立体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12(a)是符合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与本发明的一种10/100网络电连接器系统的电路图。
图12(b)是图12(a)中一个网络通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2(c)是图12(a)共模抑制模组省略接地用的第五线圈的电路示意图。
图12(d)是符合本申请人先前设计与本发明的一种10/1000网络电连接器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13是符合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图。
图14是符合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图。
图15是符合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图。
图16是符合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及图12(a)至图12(c)所示为本申请人的第一种先前设计,其揭示一种电连接器系统100,其包括一外部电路板1、安装于外部电路板1上的电连接器3、装置于电连接器3内的变压器5及共模抑制模组7。该电连接器系统100形成有两个用以传递差分信号的网络通路,各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P与第二侧O。
所述电连接器3包括设有对接空间(未标号)的绝缘本体31、安装于绝缘本体31的内置电路板33、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3一侧并延伸进入上述对接空间(未标号)的若干对接端子35、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3另一侧并将内置电路板33连接至外部电路板1的若干转接端子37,所述对接端子35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二侧O,转接端子37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一侧P。所述内置电路板33设有若干导电路径331及连接于导电路径331的若干导电片333。
所述变压器5包括第一线圈51与第二线圈53(结合参阅图12(a)所示),第一、第二线 圈51、53均设有中心抽头55、57,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第二线圈51、53的两端及中心抽头55
、57均焊接于内置电路板33上的部分导电片333。共模抑制模组7包括绝缘的主体71、收容于该主体71内并缠绕于同一磁芯(未图示)的第三、第四、第五线圈73、75、79(结合参阅图12(a)所示)及设置于主体71的若干导接脚77,所述第三、第四、第五线圈73、75、7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各导接脚77,各导接脚77表面焊接于其余部分导电片333。第一线圈51的两端通过内置电路板33的部分导电路径331电性连接于转接端子37,第一线圈51的中心抽头55连接于内置电路板33的接地线路(未图示)。所述变压器5的第二线圈53的两端与中心抽头57通过部分导电路径331及导接脚77电性连接于共模抑制模组7的第三、第四、第五线圈73、75、79的一端。第三、第四线圈73、75的另一端通过导接脚77、内置电路板33的部分导电线路331电性连接于前述对接端子35,第五线圈79的另一端连接于内置电路板33的接地线路(未图示)。
在此先前设计中,所述变压器5与共模抑制模组7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将变压器5的第一线圈51通过内置电路板33的导电路径331与对接端子35连接,而将共模抑制模组7的第三、第四线圈73、75的前述另一端通过内置电路板33的部分导电路径331与转接端子37连接。这样使对接端子35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一侧P,转接端子37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二侧O。
图4至图6及图12(a)至图12(c)所示为本申请人的第二种先前设计,其揭示一种电连接器系统100,其包括一外部电路板1’、安装于外部电路板1’上的电连接器3’、装置于外部电路板1’上的变压器5’及共模抑制模组7’,该电连接器系统100形成有两个用以传递差分信号的网络通路,各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P’与第二侧O’。
所述电连接器3’包括设有对接空间(未标号)的绝缘本体31’、安装于绝缘本体31’的内置电路板33’、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3’一侧并延伸进入上述对接空间(未标号)的若干对接端子35’、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3’另一侧并将内置电路板33’连接至外部电路板1’的若干转接端子37’,所述对接端子35’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二侧O’。所述内置电路板33’设有若干导电路径331’。外部电路板1’设置有若干导电路径11’及连接于导电路径11’的导电片13’。
所述变压器5’包括第一线圈51’与第二线圈53’(结合参阅图12(b)所示),第一、第二线圈51’、53’均设有中心抽头55’、57’,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第二线圈51’、53’的两端及中心抽头55’、57’均焊接于外部电路板1’上的部分导电片13’。共模抑制模组7’包括绝缘的主体71’、收容于该主体71’内并缠绕于同一磁芯(未图示)的第三、第四、第五线圈73’、75’、79’(结合参阅图12(b)所示)及设置于主体71’的若干导接脚77’,所述第三、第四、第五线圈73’、75’、7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各导接脚77’,各导接脚77’表面焊接于其余部分导电片13’。第三、第四线圈73’、75’的一端依次通过导接脚77’、外部电路板1’的部 分导电
路径11’、转接端子37’及内部电路板33’的导电路径331’电性连接于对接端子35’,另一端分别依次通过导接脚77’、外部电路板1’的部分导电路径11’电性连接于第二线圈53’的两端,第五线圈79’的一端连接于外部电路板1’的接地线路,另一端连接于变压器5’的第二线圈53’的中心抽头57’。第一线圈51’的中心抽头55’连接于外部电路板1’的接地线路(未图示),第一线圈51’的两端作为所述网络通路的第一侧P’。
在此先前设计中,所述变压器5’与共模抑制模组7’的位置亦可以互换,即将变压器5’的第一线圈51’通过外部电路板1’的导电路径11’、转接端子37’及内置电路板33’的导电路径331’与对接端子35’连接,所述对接端子35’作为所述网络通路的第一侧P’,而共模抑制模组7’的第三、第四线圈73’、75’的前述一端作为网络通路的第二侧O’。
图7至图9及图12(a)至图12(c)所示为本申请人的第三种先前设计,其揭示一种电连接器系统100,其包括外部电路板2、安装于外部电路板2上的电连接器4、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2与电连接器4的共模抑制模组8与变压器6,以形成若干网络通路,该等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P与第二侧O。变压器6包括第一线圈61与第二线圈63,共模抑制模组8包括第三线圈83与第四线圈85,所述第三、第四线圈83、85共同缠绕于同一磁芯上,且所述共模抑制模组8还设有一主体81与设置于主体81的若干导接脚87,所述第三、第四线圈83、85收容于所述主体81并连接于导接脚87。第一线圈61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P相连接,第二线圈63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83、85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83、85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第二侧O。所述电连接器4设有处于电连接器4内部的内置电路板43及连接内置电路板43与外部电路板2的若干转接端子47,所述变压器6设置于内置电路板43上,共模抑制模组8安装于外部电路板2,所述外部电路板2及内置电路板43分别设有若干导电路径21、431,所述第二线圈63的两端依次通过内置电路板43上的导电路径431、转接端子47、外部电路板2上的导电路径21以及导接脚87实现与第三、第四线圈83、85的电性连接。所述内置电路板43及外部电路板2还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各导电路径431、21的导电片433、23,所述第一、第二线圈61、63分别焊接于内置电路板43的导电片433,所述导接脚87表面焊接于外部电路板2的导电片23。
所述第一与第二线圈61、63均设有中心抽头65、67,第一线圈61的中心抽头65接地,共模抑制模组8还包括缠绕于所述同一磁芯上的第五线圈89,第二线圈63的中心抽头67电性连接于第五线圈89,并通过第五线圈89接地。
图10、图11、图12(a)至图12(c)所示为本申请人的第四种先前设计,其揭示一种电连接器系统100,其包括外部电路板2’、安装于外部电路板2’上的电连接器4’、及装置于外 部电路板
2’与电连接器4’的变压器6’与共模抑制模组8’,以形成多个网络通路,该等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P’与第二侧O’,变压器6’包括第一线圈61’与第二线圈63’,共模抑制模组8’包括第三线圈83’与第四线圈85’,所述第三、第四线圈83’、85’共同缠绕于同一磁芯上,且所述共模抑制模组8’还设有一主体81’与设置于主体81’的若干导接脚87’,所述第三、第四线圈83’、85’收容于所述主体81’并连接于所述导接脚87’。第一线圈61’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P’相连接,第二线圈63’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83’、85’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83’、85’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第二侧O’。所述电连接器4’设有处于电连接器4’内部的内置电路板43’及连接内置电路板43’与外部电路板2’的若干转接端子47’,所述共模抑制模组8’设置于内置电路板43’上,变压器6’安装于外部电路板2’,所述外部电路板2’及内置电路板43’分别设有若干导电路径21’、431’,第三、第四线圈83’、85’的两端依次通过导接脚87’、内置电路板43’上的导电路径43 1’、转接端子47’与外部电路板2’上的导电路径21’实现与第二线圈63’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内置电路板43’及外部电路板2’还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各导电路径431’、21’的导电片433’、23’,所述第一、第二线圈61’、63’焊接于外部电路板2’的导电片23’,所述导接脚87’表面焊接于内置电路板43’的导电片433’。所述电连接器4’还包括装设于内置电路板43’的若干对接端子45’,且对接端子45’作为所述网络通路的第二侧O’。
所述第一与第二线圈61’、63’均设有中心抽头65’、67’,第一线圈61’的中心抽头65’接地,共模抑制模组8’还包括缠绕于所述同一磁芯上的第五线圈89’,第二线圈63’的中心抽头67’电性连接于第五线圈89’,并通过第五线圈89’接地。
传统连接器产品中,所述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圈连体设置,该种设置方式,变压器线圈与共模抑制线圈的组成模组需手工绕制,效率低且品质较差,连接器成本较大。而在各种先前设计中,我们将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线圈分开独立设置并采用自动化的方式绕制,不仅提高了变压器及共模抑制模组的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线圈的品质,且易于实现电连接器中变压器及共模抑制模组的自动化焊接生产。
另外,为节省成本,并方便装配,所述共模抑制模组还可以是标准的贴片线圈,该种贴片线圈可方便地表面焊接于内置电路板上。所述共模抑制模组的磁芯可以是单环形,也可以是双连环形,所述多个网络通路的共模抑制模组的线圈均缠绕于该磁芯。在各先前设计中,变压器线圈均为单环形磁芯,第一、第二线圈共同缠绕于该磁芯;共模抑制模组均可以不设置第五线圈,而第二线圈的中心抽头直接接地(参阅图12(c)),从而节省成本。
前述四个先前设计的电连接器系统均符合10/100的网络传输标准,其提供两个网络通道 ,显然,该电连接器系统可以设置不同数目的网络通道,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速度的需求,如图12(d)所示即提供了符合10/1000的网络传输速度标准的电路图。
请参阅图13至图16,其所揭示为符合本发明的四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电路图参阅图12(a)至12(c)。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压器600变更设计为积层式表面贴装变压器,第一、第二线圈(未图示)由印刷导电层形成,并在该变压器600表面设有与第一、第二线圈电性连接的若干导接片601,第二线圈的两端通过该等导接片601最终与第三、第四线圈(未标号)的所述一端电性连接。此种结构可大大缩小变压器600的体积,并改善其电气性能,方便安装。且其共模抑制模组800变更设计为第三、第四、第五线圈(未标号)共同缠绕于同一单环形磁芯(未标号),该等线圈的两端均直接焊接于内置电路板300或外部电路板400上,如此可以简化共模抑制模组的结构,节省成本。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其余结构与连接关系均分别与前述四种先前设计相同。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外部电路板、电连接器、共模抑制模组及变压器,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共模抑制模组安装于电连接器或外部电路板,变压器安装于电连接器或外部电路板,该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相连接,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第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为积层式表面贴装变压器,第一、第二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并在该变压器表面形成与第一、第二线圈电性连接的若干导接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抑制模组的第三、第四线圈共同缠绕于同一单环形磁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系统还形成有多个所述网络通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安装于电连接器内部的内置电路板,所述变压器表面贴装于所述内置电路板上,共模抑制模组的线圈直接焊接于内置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通过内置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第四线圈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表面贴装于所述外部电路板上,共模抑制模组的线圈直接焊接于外部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通过外部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第四线圈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处于电连接器内部的内置电路板及连接内置电路板与外部电路板的若干转接端子,所述变压器表面贴装于内置电路板上,共模抑制模组的线圈直接焊接于外部电路板,所述外部电路板及内置电路板分别设有若干导电路径,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依次通过内置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转接端子、外部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实现与第三、第四线圈的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处于电连接器内部的内置电路板及连接内置电路板与外部电路板的若干转接端子,所述共模抑制模组的线圈直接焊接于内置电路板上,变压器表面贴装于外部电路板上,所述外部电路板与内置电路板分别设有若干导电路径,第二线圈两端分别依次通过外部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转接端子以及内置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实现与第三、第四线圈的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二线圈均设有中心抽头,第一线圈的中心抽头接地,共模抑制模组设有由导电路径形成的第五线圈,第二线圈的中心抽头电性连接于第五线圈,并通过第五线圈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3044415A CN101673614B (zh) | 2008-09-10 | 2008-09-10 | 电连接器系统 |
US12/556,589 US7749027B2 (en) | 2008-09-10 | 2009-09-10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magnetic modul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3044415A CN101673614B (zh) | 2008-09-10 | 2008-09-10 | 电连接器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73614A CN101673614A (zh) | 2010-03-17 |
CN101673614B true CN101673614B (zh) | 2011-08-10 |
Family
ID=4202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3044415A Active CN101673614B (zh) | 2008-09-10 | 2008-09-10 | 电连接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736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2074B (zh) * | 2011-07-14 | 2015-12-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135129U (zh) * | 2012-08-16 | 2013-08-1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6003A (en) * | 1996-02-29 | 1999-07-2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ttery charger |
CN1224958A (zh) * | 1997-12-10 | 1999-08-04 | Adc电信股份公司 | Rf电路模块和含有放大器的底板框架 |
CN2599825Y (zh) * | 2002-09-26 | 2004-01-1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模组连接器 |
US7241181B2 (en) * | 2004-06-29 | 2007-07-10 | Pulse Engineering, Inc. | Univers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
CN200959605Y (zh) * | 2006-05-31 | 2007-10-1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接口电路 |
-
2008
- 2008-09-10 CN CN2008103044415A patent/CN1016736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6003A (en) * | 1996-02-29 | 1999-07-2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ttery charger |
CN1224958A (zh) * | 1997-12-10 | 1999-08-04 | Adc电信股份公司 | Rf电路模块和含有放大器的底板框架 |
CN2599825Y (zh) * | 2002-09-26 | 2004-01-1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模组连接器 |
US7241181B2 (en) * | 2004-06-29 | 2007-07-10 | Pulse Engineering, Inc. | Univers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
CN200959605Y (zh) * | 2006-05-31 | 2007-10-1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接口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73614A (zh) | 2010-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0432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04330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673617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1673612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1877448B (zh) | 模组连接器 | |
CN101673614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TW201042836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1673904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285953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323337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302911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302913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1673616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1673613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1662108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796397U (zh) | 一种pcb平面变压器 | |
CN201303159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1673905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302914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1673615B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285980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302912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285981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285951Y (zh) | 电连接器系统 | |
CN102446616A (zh) | 滤波电路及具有该滤波电路的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