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3597B - 根据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三维散射体成像 - Google Patents

根据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三维散射体成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3597B
CN101663597B CN2008800086217A CN200880008621A CN101663597B CN 101663597 B CN101663597 B CN 101663597B CN 2008800086217 A CN2008800086217 A CN 2008800086217A CN 200880008621 A CN200880008621 A CN 200880008621A CN 101663597 B CN101663597 B CN 1016635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sition
diffractor locations
extremely
dimension earthquake
diff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86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3597A (zh
Inventor
S·A·莱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dmark Graph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andmark Graph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dmark Graphics Corp filed Critical Landmark Graph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3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3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5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分析来自地层的地震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首先接收地层的二维(2D)地震数据,其中所述二维地震数据包括在勘探区域上获得的并具有大的测线间间距的多个单独的地震测线。然后,可预处理所述二维地震数据以增强衍射能量。对于每个相应的假定衍射体位置,该方法可接着在与所述相应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附近二维地震测线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该方法可接着存储关于所识别的衍射体位置的信息。接着,该方法可基于所识别的衍射体位置来创建地图,其中,所述地图示出高衍射的区域。接着,所述地图可被显示在显示器上,其中所述地图可用来评估地层。

Description

根据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三维散射体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地震勘探,更具体地涉及进行三维迁移以在粗略地间隔的二维地震数据测线之间成像。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涉及地下地层(formation)和构造的研究。在地震勘探中,一个或多个地震能量源将波发射到某个关注区域,诸如地层中。这些波进入地层并且可能例如通过反射或折射而被散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对反射的波进行采样或测量,所得到的数据被记录。所记录的样本可被称为地震数据或“地震轨迹(seismic trace)”。地震数据包含关于被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的信息。可分析地震数据以提取被勘探地球区域的构造和特征的详细资料。
一般地,地震勘探的目的是通过将能量向下发射到地下并记录从下面的岩层返回的“反射波”或“回波”来对地球地面下(subsurface)(地层)的部分进行绘图或者成像。被发射到地层中的能量通常是声能。向下传播的声能可源自各种源,诸如陆地上的爆炸或地震振动器,或海洋环境中的空气枪。地震勘探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源,并且通常使用大量的传感器或探测器。可用于检测返回的地震能量的传感器通常是地震检波器(geophone,用于陆地测量)或水听器(hydrophone,用于海洋测量)。
在地震勘探(也称为地震测量)中,能量源可被设置在所关注的地质构造或地层上方的地表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位置。每当源被激活,该源产生向下穿过地面并且至少部分被反射的地震信号。地震信号从地面下各种类型的不连续面(discontinuity)被部分地反射,包括来自“岩层”边界的反射波。一般地,地震信号的部分反射可能出现在地面下物质的弹性性质发生了改变的每个地方。被反射的地震信号向着地表往上传输。通常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多个位置记录到达地表的反射地震信号。根据时间来数字化和记录所记录的返回信号(每个数据点包括信号振幅和相应的信号采集时间)。
地震数据是记录被从地面下的不连续面反射的声能的结果。组成记录的数字样本通常是以相等的时间间隔采集的。此外,传统数字地震轨迹中的每个样本与传播时间相关联。在源和接收机都位于地表的情况下,反射能量的样本具有从源到反射体以及再返回地表的往返传播时间。
一般地,地震测量中的每个轨迹的地表位置被追踪,并且被作为该轨迹自身的一部分(作为该轨迹标题信息的一部分)。这允许各轨迹内包含的地震信息在此后与特定地表和地面下位置相关,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在地图上张贴和勾画地震数据-(以及从其中提取的属性)的手段(即,“绘图”)。
可组合多个源激活/记录组合以创建该地面下可在大面积上延伸的近似连续的剖面(profile)。在二维(2-D)地震测量中,一般沿单测线或径迹,“二维地震测线或剖面”布置记录位置。在三维(3-D)测量中,记录位置通常以特定图案分布在表面上。将以“原始”或“预处理”的形式针对每对源和接收机位置存在“叠前”(pre-stack)地震轨迹。地震处理的一般目的是将采集的地震数据变换为对于地震解释的一些方面,诸如(但不限于)地面下地质的构造和/或地层学(stratigraphic)推论、潜在的地面下油气油藏(hydrocarbon reservoir)的岩性(lithology)和/或流体估算等,有用的形式。地震处理技术和地震数据组织通常取决于最终解释目标、地震数据的质量、地面下的复杂性以及许多其他因素。
已被恰当地采集和处理的地震数据可向勘探人员(其工作是识别潜在的钻探地点的石油公司人员)提供大量的信息。例如,地震剖面向勘探人员提供对于岩层的地面下构造的广阔视角,并经常从其它一些特征中显露出与油气的捕集(entrapment)和贮藏相关联的重要特征,诸如断层、褶皱、背斜、不整合面和地面下盐丘和矿脉等等。在对地震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期间,定期地产生对于地面下岩石不连续面的估计,并检测和显示近地表不均匀性。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地震数据来直接估计岩石孔隙度、水饱和度和油气含量。不那么明显地,通常可以经验性地使诸如相位、峰值振幅、峰谷比等等的地震波形属性与已知的油气分布(occurrence)相关,并且将这种相关应用于针对新的勘探目标而收集的地震数据。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大多数的地震数据采集是二维(2-D)的,包括在勘探区域上的某个(些)粗略图案中采集的多个单独的地震测线。基于对这些数据的解释,生成三维(3-D)的构造地图来帮助评估前景。随后,广泛接受精细采样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法使得二维项目退化为新数据采集中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的二维工作包括对先前已有的二维数据网格进行再处理。
近年来,二维数据采集以大地域二维地震网格(诸如覆盖了北墨西哥湾的很多地方的GulfSpan项目)的形式重新兴起。这样的采集被设计用于提供地域性的框架。然而,这种采集方式得到的测线间间隔是用公里来测量的,因此一般不适合于三维地震迁移(migration)成像。三维迁移失败的原因是其沿近似为圆形的弧向侧面和向上扫过每个给定的二维测线而进入测线之间的间隔内。这在间隙内产生了高度混淆的幻象结构。(理论上,沿该弧的某些位置或所有位置可以是地震测线能量的真实图像。实际上,经常以不充分的理由被直接假设为在测线本身以下。)
三维迁移无法在粗略地间隔的二维测线之间可靠成像的结果是对测线间间隙的解释必须基于可以在相邻(或相交)的二维测线之间相互关联的那些。实质上,可绘出一个平滑的表面来连接在测线之间相互关联的反射体,或者在无法进行这种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可仅推断在间隙内具有某种未知的结构,该结构破坏或终止了反射体。这没有提供关于测线之间的不可预测结构的可靠知识,准确地讲,没有提供稠密的(dense)三维采集和成像所提供的信息。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费用较高,三维还是已经被反复证明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通常,这种不可预测的结构形成了将油气密封到油藏中的流动屏障。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直接根据二维地震数据网格来检测和定位这种“不可预测的”结构的手段。这种能力将提供多种好处。可在已确定了其结构复杂性的区域处更智能地把用于获得稠密三维覆盖的填充采集作为目标。可重新处理生产中(producing)的油藏的最佳(vintage)二维网格来更好地了解流动屏障的几何形状和产生历史。此外,当测线之间不存在或几乎不存在不可预测的结构时,二维测线相关性和相关联的油藏储量估计是比较可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分析来自地层的地震数据的系统和方法的各种实施例。
所述方法可首先接收地层的二维(2-D)地震数据,其中地震数据包括多个二维地震测线。二维地震能量可包括在勘探区域采集的多个单独的地震测线,并且可具有大的测线间间距。
接着,可预处理二维地震数据以增强衍射能量。这可涉及执行倾角/速度滤波以增强衍射波至(arrival)的陡峭线性波至(波尾(tail))特性。
对于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中的每个相应位置,所述方法可接着在与所述相应假定衍射体位置的三维地震反应相符的附近二维地震测线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该搜索可包括在与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地震测线的至少预定子集上或者与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全部地震测线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
在一个实施例中,搜索相干衍射波至可包括计算沿与相应假定衍射体位置相关联的预测轨道的相干性(coherence)的量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搜索可包括首先针对二维地震数据计算在假设曲线上的总和,之后再针对在所述二维地震数据中的随机数据计算在该假设曲线上的总和,然后对这两次计算结果的相对幅值进行比较,以自动选择相干衍射波至。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搜索可包括计算沿二维地震测线上的可能衍射表面的简单加权总和,从而得到相对强度估计值。
然后,所述方法可存储关于在与相应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附近二维地震测线上已被识别为具有相干衍射波至的第一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假定衍射体位置的信息。接着,所述方法可基于所识别的衍射体位置,创建与地下体(underground volume)相关的地图,其中可突出表示高衍射的区域。接着,该地图可在诸如计算机屏幕或绘图仪(paperplot)的显示器上被显示,并且可被勘探人员用来评估散射地层的几何形状和地质特征。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前述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例了用于分析地震数据的系统100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示例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析地震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A示出了在长岛海湾(Long Island Sound)拍摄的六个重叠的地震测量的图;
图3B示出了图3A的放大部分,该部分包含来自地震测量1、2、3、4的多个交叉形地震测线;
图4A示出了单元的例证三维阵列402的顶视图,该例证三维阵列402包含地震测线408和相交的地震测线406、410;
图4B示出了该例证三维阵列402的地下侧视图;
图4C示出了例证单元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合成地震图截面,该合成地震图截面示出了来自位于该地震图截面附近的衍射体的双曲线衍射504、506和线性衍射波尾502、508;以及
图6提供了所识别的衍射体位置的例证三维图像。
尽管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作出替换形式,但还是在附图中举例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且将在这里对其进行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及其详细描述并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目的是为了覆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变形。请注意,各个标题仅为了组织目的,而不是想要用来限制或解释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此外,请注意本申请中通篇使用的词语“可以/可”表示允许的意思(即,具有潜力,能够),而不是强制的意思(即,必须)。术语“包括/包含”及其派生词是指“包括/包含,但不限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基于计算机的分析系统
图1示例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组实施例分析地震数据的系统100(诸如计算机系统)。系统100可包括处理单元110、一组存储器装置115、通信总线120、一组输入装置125和一个或多个显示装置130。该组存储器装置115可包括各种形式的存储介质和存储器访问装置中的任何一种。例如,存储器装置115可包括半导体RAM和ROM装置以及诸如CD-ROM驱动器、磁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存储区域网(SAN)等大容量存储器装置。
处理单元110被配置为读取和执行程序指令,例如在存储介质(诸如一个或多个CD-ROM)上提供的并且在执行时被载入半导体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处理单元110可通过通信总线120(或通过一组总线)耦接至存储器装置115。响应于程序指令,处理单元110可对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存储装置115中的地震数据进行操作。处理单元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
一个或多个用户可通过一组输入装置125向系统100提供输入。输入装置125可包括诸如键盘、鼠标装置、数字化小键盘、跟踪球、光笔、数据手套、眼睛方位传感器、头部方位传感器等装置。所述一组显示装置130可包括诸如监视器、投影仪、头戴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135,例如用于与计算机网络接口的网络接口卡。例如,可将在远程地点收集的地震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系统100。系统100可使用网络接口卡接收来自计算机网络的地震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系统100可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耦接的多台计算机和/或其他组件,其中,可视需要将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和/或计算分布在各计算机(和/或各组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0存储用于基于二维地震网格来确定地震信息的软件(程序指令和/或数据结构)。更具体地,可执行该软件来检测和定位与二维地震网格的地震数据相关的地下构造。
图2-流程图
图2是示例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可用由计算机系统执行的软件程序来实现,例如,该软件程序可被存储在系统100的存储器115中,并且可被处理器110执行。
在202中,地震数据(优选地,二维地震数据)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和/或被采集。例如,地震数据可被存储在系统100的存储器115中。地震数据可以是二维地震数据,并且可包括在勘探区域上采集的多个单独的地震测线,例如在勘探区域的粗略图案中采集的多个单独的地震测线。在一个实施例中,二维地震数据具有足够大的测线间间距,从而使得地震数据对于三维地震迁移成像来说不易处理。术语“大的测线间间距”是指大约两百米或更大的测线间间距。在第一个例子中,二维地震数据可具有在一公里或更多公里的数量级上的测线间间距(测线之间的间距)。在第二个例子中,二维地震数据可包括不同次地沿形成不规则交叉形图案的轨迹的不同方位采集的多个地震测线。在这第二例子中,测线间距可在零(此处两个地震测线具有相交点)至在与相交点完全分离的点处的一公里或更多公里之间变化。图3A示出了在长岛海湾拍摄的六个重叠的地震测量的图。图3B示出了图3A的放大部分,该放大部分示例了来自地震测量1、2、3、4的多个交叉形地震测线。
在204中,所述方法预处理地震数据以增强衍射能量。在204中,可使用各种预处理方法或技术中的任何一个来增强衍射能量。在一个实施例中,204中的方法可包括简单的倾角/速度滤波以增强衍射波至的陡峭波尾特性。在Moser,Landa和Peterson的“基于速度模型的衍射滤波(Velocity model based diffraction filtering)”(SEG ExtendedAbstracts,1999)中描述了204中所执行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充分、全面地陈述了一样。204中所执行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可包括更复杂的聚焦/散焦变换。在Harlan,Claerbout和Rocca的“信/噪分离和速度估计(Signal/noiseseparation and velocity estimation)”(Geophysics,49(11),1984)或Khaidukov,Landa和Moser的“利用聚焦-散焦方法的衍射成像(Diffraction imaging by a focusing-defocusing approach)”(SEGExtended Abstracts,2003)中描述了该技术的一个例子,在此通过引用而将它们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充分和全面地陈述了一样。
在206中,该方法可确定在二维地震测线之间或之上的假定衍射位置。可通过将紧密排列单元(例如,大小为25m×25m×25m)的三维阵列放置成跨越该地下体并包含一个或多个二维地震测线,并选择每个单元内的一个或多个点作为备选衍射体位置,来初始地确定假定衍射体位置。图4A示出了单元的例证三维阵列402的顶视图,该例证三维阵列402包含地震测线408和相交地震线406、410。图4B示出了例证三维阵列402的地下侧视图。可视需要使用各种单元尺寸和/或形状。图4C将例证单元404的透视图示为尺寸为a、b、c的长方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该地下体内随机选择N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其中,N是被选择用来提供假定衍射体位置之间的所需平均间隔的正整数)。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单元的形状和/或大小在该地下体内可以是变化的或者不规则的,以便在该地下体中地质工作者可能期望发现衍射体位置的各部分上提供较大密度的假定衍射体位置,而在该地下体的其他部分上提供较小密度的假定衍射体位置。
对于每个假定衍射体位置,该方法可执行208、210和212。在208中,对于相应假定衍射体位置,该方法可在与该假定衍射体位置(所提议位置)相符的附近二维地震测线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的可用地震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208中的方法在与该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所有附近二维地震测线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在另一个实施例中,208中的方法在附近二维地震测线中至少预定百分比的地震测线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所述预定百分比例如大于75%、80%、85%、90%或95%,或其他适当的准则。
208中的方法可包括使多个二维测线中的衍射波至自动地相关。可以按照各种方式实施208中的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沿与潜在衍射点相关联的预测轨道计算相干性的相似性(semblance)(经常被用于传统的速度分析)或其他量度。可使用关于相干性和相似性的标准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定义和公式来进行该计算。例如,该方法可使用由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s)发表的R.E.Sheriff的“地球勘探物理学大辞典(Encylopedic Dictionary ofExploration Geophysics)”中的关于相干体和相似性的标准勘探地球物理学定义和公式,在此通过引用而将该文献并入本文,如同其在本文中充分和全面地陈述了一样。这提供了对衍射体在该位置出现的可能性的度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208中,该方法可按照Harlan、Claerbout和Rocca的上述方法,首先针对实际二维数据计算假设衍射波至路径上的总和,然后可再针对所述实际二维数据中的随机数据计算同一条假设路径上的总和。接着,该方法可对这两次计算结果的相对幅值进行比较,从而自动地选择可能的衍射体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208中,该方法可沿每个提出的衍射表面计算简单的加权总和以直接聚焦到衍射,同时得出相对强度估计值。可选择权重值以强调二维地震数据中几乎线性的波尾(通常是衍射表面的特征)。或者,可根据迁移成像理论选择权重,以便得到与真实的地面下衍射强度线性相关的衍射强度估计值。
可以认为在208中执行的操作与地震震中定位相反,地震震中定位涉及首先识别多个位置处的相关波至,然后再求解以确定震中。而本文描述的方法实质上检查可能的震中(例如,全部或部分的可能震中),接着确定在每个传感器站点(或者传感器站点中的基本上大部分的传感器站点)处是否存在恰当相关的波至。
图5示出了合成的地震图截面,该地震图截面示出了来自位于该地震图截面附近的衍射体的双曲线衍射504、506和线性衍射波尾502、508。
在210中,该方法确定是否关于相应假定衍射体位置发现了相符的波至。如果是,则在212中可标记假定衍射体位置或者可存储信息以指示该相应假定衍射体位置实际上是衍射体位置。
对于已在206中识别出的各假定衍射体位置中的每一个,执行步骤208、210和212。从而,可针对每个关注的位置执行衍射体存在或不存在的估计。在所有的假定衍射体位置已在208中被检查,并且具有相干衍射波至的那些位置已在212中被标记之后,在214中,该方法可产生并存储衍射的地图及其关联的结构配置。该方法可基于稠密的网格位置(a dense grid of locations)自动地迭代,从而生成衍射体的地图,并由此得到衍射体的关联结构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产生和存储衍射体的三维图像。图6提供了所识别的衍射体位置的例证三维图像。
还可在每次迭代中,通过使用不同的网格(或单元阵列)从而使用不同的假定衍射位置组,来多次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可利用“由粗到细”的方法,即,可使用粗略的网格(例如,50m×50m×50m)来确定假定衍射位置,然后在粗略迭代中所识别出的可能衍射位置处进行精细网格(例如,25m×25m×25m或10m×10m×10m)的一次或多次迭代。
在216中,由该方法产生的衍射的地图(或衍射体位置的三维图像)和/或其他有关数据可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可被显示在显示器上,和/或可被分析以评估地层。识别出的衍射体的集合可被载入到三维可视化系统中,从而使得人们随后可识别出高衍射区域,并且(理想地)能够根据地质学模板(诸如断层曲线、地堑和地垒特征、或者盐岩或页岩的侵入底辟)来解释它们的校准。可基于对214中得到的信息的分析,作出关于在地层中的何处勘探(例如,通过采集三维地震填充数据或钻探探井)油气的决定。
因此,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用来执行在二维测线之间的衍射体(例如地震能量的点散射体)的成像。衍射的能量实际上是全方位的,并且在所有附近地震测线上相干地到达,通常表现为大致为双曲线的“擦边”(side-swipe)。这种散射体由被阻断的地层(stratum)的边缘提供,诸如在结构运转中出现,诸如生长断层、地堑和地垒构造、盐岩、页岩或火山侵入、和/或被埋藏的侵蚀河道。
尽管已结合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但是并不意图将其限制为本文所述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是要覆盖能够合理地包含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形、修改和等同物。

Claims (23)

1.一种存储介质,包括用于分析来自地层的地震数据的程序指令,其中所述程序指令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便:
接收地层的二维地震数据,其中所述二维地震数据包括在二维地震数据采集中获取的多个二维地震测线,其中所述二维地震数据是未偏移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多个二维地震测线的至少一个子集具有200米或更大的线间间隔;
对于地层中的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中的每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二维地震测线上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其中所述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对应于跨越地层的至少一部分的三维栅格中的点;以及
存储关于所述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中具有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一个或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可被用来分析以评估地层;
基于所存储的关于所述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中具有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的信息创建三维图像;以及
在显示器上显示所述三维图像,其中所述三维图像可被用来评估地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进一步执行为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来创建地图,其中所述地图可被用来分析以评估地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三维图像示出衍射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在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步骤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执行为在与该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地震测线的至少预定子集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在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步骤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执行为计算沿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关联的预测轨道的相干性的量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在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步骤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执行为:
计算在所述二维地震数据内假设衍射波至路径上的总和;
再计算在所述二维地震数据的随机版本内该假设衍射波至路径上的和;以及
对这两次计算结果的相对幅值进行比较以自动地选择相干衍射波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在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步骤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执行为对于所述二维地震测线,沿可能的衍射表面计算简单加权总和,从而得到相对强度估计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进一步执行为在所述搜索之前,预处理所述二维地震数据以增强衍射能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介质,
其中,在预处理所述二维地震数据以增强衍射能量的步骤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执行为进行倾角/速度滤波以增强衍射波至的陡峭波尾特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指令可被进一步执行为:
通过将三维单元阵列中跨越所述地层的指定体积的每个单元内的一个或多个点选择作为所述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来确定所述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多个二维地震测线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互相成交叉形。
12.一种用于分析来自地层的地震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应于地层的二维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在二维地震数据采集中获取的一个或多个二维地震测线,其中所述二维地震数据是未偏移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多个二维地震测线的至少一个子集具有200米或更大的线间间隔;
对于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中的每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二维地震测线上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其中所述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对应于跨越地层的至少一部分的三维栅格中的点;
存储关于所述假定衍射体中具有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一个或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的信息;
基于具有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创建三维图像;
在显示器上显示所述三维图像,其中所述三维图像可被用于评估地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附近的所述二维地震测线的一个子集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步骤包括:计算沿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关联的预测轨道的相干性的量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步骤包括:
针对所述二维地震数据计算在假设衍射波至路径上的总和;
再针对所述二维地震数据的随机版本计算在该假设衍射波至路径上的总和;以及
对这两次计算结果的相对幅值进行比较以自动地选择相干衍射波至。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步骤包括: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二维地震测线,沿可能的衍射表面计算简单加权总和,从而得到相对强度估计值。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搜索之前,预处理所述二维地震数据以增强衍射能量。
18.一种用于分析来自地层的地震数据的设备,包括:
接收对应于地层的二维地震数据的装置,其中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在二维地震数据采集中获取的一个或多个二维地震测线,其中所述二维地震数据是未偏移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多个二维地震测线的至少一个子集具有200米或更大的线间间隔;
对于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中的每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二维地震测线上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对应于跨越地层的至少一部分的三维栅格中的点;
存储关于所述假定衍射体中具有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一个或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的信息的装置;
基于具有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假定衍射体位置,创建三维图像的装置;
在显示器上显示所述三维图像的装置,其中所述三维图像可被用于评估地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的装置包括:在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附近的所述二维地震测线的一个子集上搜索相干衍射波至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装置包括:计算沿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关联的预测轨道的相干性的量度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装置包括:
针对所述二维地震数据计算在假设衍射波至路径上的总和的装置;
再针对所述二维地震数据的随机版本计算在该假设衍射波至路径上的总和的装置;以及
对这两次计算结果的相对幅值进行比较以自动地选择相干衍射波至的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搜索与所述假定衍射体位置相符的相干衍射波至的装置包括: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二维地震测线沿可能的衍射表面计算简单加权总和从而得到相对强度估计值的装置。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搜索之前预处理所述二维地震数据以增强衍射能量的装置。
CN2008800086217A 2007-02-13 2008-02-13 根据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三维散射体成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3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74,526 US7545704B2 (en) 2007-02-13 2007-02-13 Performing 3-D scatterer imaging from 2-D seismic data
US11/674,526 2007-02-13
PCT/US2008/053808 WO2008100990A2 (en) 2007-02-13 2008-02-13 Performing 3-d scatterer imaging from 2-d seismic dat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3597A CN101663597A (zh) 2010-03-03
CN101663597B true CN101663597B (zh) 2012-08-08

Family

ID=3968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86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3597B (zh) 2007-02-13 2008-02-13 根据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三维散射体成像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545704B2 (zh)
EP (1) EP2115493A2 (zh)
CN (1) CN101663597B (zh)
AR (1) AR065332A1 (zh)
AU (1) AU2008216238B2 (zh)
BR (1) BRPI0807960A2 (zh)
CA (1) CA2677810A1 (zh)
MX (1) MX2009008689A (zh)
WO (1) WO200810099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53249A1 (en) * 2007-05-24 2010-02-17 Geco Technology B.V. Near surface layer modeling
US8615362B2 (en) * 2008-10-10 2013-12-24 Westerngeco L.L.C. Near-surface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MX2012003975A (es) * 2009-10-08 2012-06-25 Geco Technology Bv Interpretacion conjunta de las ondas de rayleigh y deteccion remota para geologia de superficie cercana.
CN101900830B (zh) * 2010-06-02 2012-01-1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地震散射p-p波成像方法
CN101937098B (zh) * 2010-06-04 2013-06-19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地震散射p-s转换波成像方法
US9619731B2 (en) * 2013-03-29 2017-04-1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mage symmetry for dip determination
CN112305585A (zh) * 2019-07-26 2021-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数据体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2394414B (zh) * 2020-12-14 2022-12-06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两步法地震绕射波场叠前分离的方法
CN116047598B (zh) * 2022-11-07 2023-09-19 北京派特杰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石油勘探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6659A (en) * 1984-04-06 1989-09-12 Pennzoil Company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mining and drilling sites using synthesized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1015783A1 (en) * 1990-04-03 1991-10-17 Thomas Edwin Owen Enhanced detection of seismic diffractor targets
GB9011836D0 (en) * 1990-05-25 1990-07-18 Mason Iain M Seismic surveying
US5394151A (en) 1993-09-30 1995-02-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US6049507A (en) * 1997-09-30 2000-04-11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effects of ship motion in marine seismology measurements
US6553315B2 (en) 1997-10-15 2003-04-22 Albin K. Kerekes Seismic imaging using omni-azimuth seismic energy sources and directional sensing
US6088295A (en) 1998-12-29 2000-07-1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Feature imaging and adaptive focusing for synthetic aperture processor
US6151556A (en) * 1999-06-18 2000-11-21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ppler smear correction in marine seismology measurements
US6490528B2 (en) 2000-04-17 2002-12-0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imaging discontinuites in seismic data
US6584409B2 (en) * 2001-03-13 2003-06-24 Westerngeco L.L.C. Seismic processing method to improve spatial resolution
US6865489B2 (en) * 2002-10-02 2005-03-08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mild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s in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in the frequency-wave number domain
NO322089B1 (no) * 2003-04-09 2006-08-14 Norsar V Daglig Leder Fremgangsmate for simulering av lokale prestakk dypmigrerte seismiske bilder
US7085195B2 (en) * 2004-03-30 2006-08-01 Rdsp I, L.P. Method for detecting earth formation fractures by seismic imaging of diffractors
US7739051B2 (en) * 2004-07-14 2010-06-15 Compagnie Generale De Geophysiqu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iffractor locations at sea bottom for the purpose of attenuating such energ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6659A (en) * 1984-04-06 1989-09-12 Pennzoil Company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mining and drilling sites using synthesized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hen, I.,Coifman, R.,R.,.Local discontinuity measures for 3-D seismic data.《Geophysics》.2002,第67卷(第6期),第1933页到第19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3597A (zh) 2010-03-03
AR065332A1 (es) 2009-06-03
US20080195321A1 (en) 2008-08-14
AU2008216238B2 (en) 2013-06-06
EP2115493A2 (en) 2009-11-11
CA2677810A1 (en) 2008-08-21
BRPI0807960A2 (pt) 2014-06-10
WO2008100990A3 (en) 2009-02-05
MX2009008689A (es) 2009-12-08
WO2008100990A2 (en) 2008-08-21
US7545704B2 (en) 2009-06-09
AU2008216238A1 (en) 200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of waveform‐based seismic location methods at multiple scales
CN101663597B (zh) 根据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三维散射体成像
Spillmann et al. Microseismic investigation of an unstable mountain slope in the Swiss Alps
US8233351B2 (en) Analyzing borehole seismic data to locate subsurface diffractors
Qin et al.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an Jacinto fault zone in the trifurcation area southeast of Anza, California, from data of dense seismic arrays
Panea et al. Retrieval of reflections from ambient noise recorded in the Mizil area, Romania
Polychronopoulou et al. Body‐wave passive seismic interferometry revisited: Mining exploration using the body waves of local microearthquakes
Share et al.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an Jacinto fault zone at Blackburn Saddle from seismic data of a linear array
CA2349840A1 (en) Hydrocarbon edge detection using seismic amplitude
Dehghannejad et al. 3D constraints and finite-difference modeling of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The Kristineberg seismic lines revisited, northern Sweden
Tselentis et al. High-resolution passive seismic tomography for 3D velocity, Poisson’s ratio ν, and P-wave quality QP in the Delvina hydrocarbon field, southern Albania
Li et al. Separating and imaging diffractions of seismic waves in the full-azimuth dip-angle domain
EP3341757B1 (en) Nodal hybrid gather
Dando et al. Complexity in microseismic phase identification: full waveform modelling, traveltime compu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ev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Groningen gas field
SCHILT et al. STUDIES RELATED TO THE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EARTHQUAKE OF 1886–TECTONICS AND SEISMICITY
Barton et al. Velocity imaging by tau–p transformation of refracted seismic traveltimes
Goertz-Allmann et al. Effectiv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of the Quest CCS site, Alberta, Canada
Giustiniani et al. Imaging subsurface structures using wave equation datuming advanced seismic techniques
Hobbs et al. The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n two-dimensional images of crustal seismic sections an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hear zone morphology
Zhao et al. Seismic ambient noise auto-correlation imaging in a CO2 storage area
Kolehmainen et al. Seismic velocity models based on wide-angle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profiles in Finland
Alaei Seismic forward modelling of two fault-related folds from the Dezful Embayment of the Iranian Zagros Mountains
Thangraj Extraction of Body Wave Arrivals from Seismic Interferometry Using Time Series Features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Seismic Tomography
McNab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Whataroa Valley using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Nedimovic Seismic reflection imaging in crystalline terrai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