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2409A -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2409A
CN101662409A CN200810213932A CN200810213932A CN101662409A CN 101662409 A CN101662409 A CN 101662409A CN 200810213932 A CN200810213932 A CN 200810213932A CN 200810213932 A CN200810213932 A CN 200810213932A CN 101662409 A CN101662409 A CN 101662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node
protection
path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3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2409B (zh
Inventor
白涛
刘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139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2409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3486 priority patent/WO20100226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2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2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2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2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1Fault tolerance; Redundancy; Recovery; Reconfigur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本发明方法包括:隧道首节点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所述隧道首节点接收隧道出口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所述隧道首节点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所述保护隧道光域首节点使用所述Path消息携带的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计算所述保护隧道的光域路径,排除所述保护隧道光域路径与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交叉重复。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避免保护隧道的光域路径与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重复交叉。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电视、视频会议、远程教学、新闻发布等流媒体业务在应用中变得日益重要。由于IP本身尽力服务的特性,使得IP组播无法提供网络电视、视频会议、远程教学、新闻发布等流媒体业务严格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近几年来,采用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对IP骨干业务流量进行承载,成为IP承载网建设的发展方向。
目前IP网络的路由域接入光网络(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的光域主要采用覆盖(OVERLAY)模型实现。在OVERLAY模型中光域和路由域的层次分离,使得光域和路由域节点设备独立运行;由于光域和路由域的信息隔离,使得光域的接入安全性非常好。但是,也正是由于光域和路由域的信息完全分离,带来了路由域接入到光域保护路径确定的一些问题。
如图1所示,其中A1和A2表示路由域中的节点设备,O1、O2、O3和O4表示光域中的节点设备;节点A1和节点A2采用OVERLAY方式分别双归接入到光网络,建立节点A1-节点O1-节点O3-节点A2的工作隧道,再建立节点A1到节点A2的保护隧道;由于光域和路由域的节点设备独立运行,路由域的节点设备A1和A2没有光域的信息,因此节点A1和节点A2除了了解工作隧道在光域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的信息,并不了解工作隧道在光域的具体路径;当开始建立节点A1到节点A2的保护隧道时,由于节点A1和节点A2并不了解工作隧道在光域的具体路径,节点A1到节点A2的保护隧道可能会是节点A1-节点O2-节点O3-节点A2;由于节点A1和节点A2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在光域中有重合点节点O3,当工作隧道的节点O3出现故障时,那么建立在节点A1和节点A2之间的保护隧道也由于节点O3的故障而不能使用。由于节点A1和节点A2并不了解光域工作隧道在光域的具体路径,因此建立在节点A1和节点A2之间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会有重复交叉的可能,在工作隧道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保护隧道也不能使用,造成节点传输和通信的中断。
目前通过网元软件静态配置非首节点关联保护,即静态配置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经过的节点设备;来避免随机建立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节点设备重复交叉的可能。但是静态配置非首节点关联保护,目前只能支持一个工作隧道对应一个保护隧道的方式,且需要光域节点设备间建立专门的控制通道交换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的路径信息,并且静态配置非首节点关联保护无法满足光域节点动态触发方式下,光域节点带宽ON需求建立捷径(SC,short cut)LSP业务关联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能够避免路由域接入光域时工作隧道与保护隧道在光域的重复交叉。
本发明所提供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包括:
隧道首节点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所述隧道首节点接收隧道出口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所述隧道首节点在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所述保护隧道光域首节点使用所述Path消息携带的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计算所述保护隧道的光域路径,排除所述保护隧道光域路径与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交叉重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包括:
隧道首节点,用于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隧道出口节点,用于返回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所述隧道首节点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保护隧道光域首节点,用于使用所述Path消息携带的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计算所述保护隧道的光域路径,排除所述保护隧道光域路径与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交叉重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点,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隧道出口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添加模块,用于在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建立工作隧道时返回的Resv消息中携带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在建立保护隧道是Path消息中携带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保护隧道的光域路径与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重复交叉。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OVERLAY模型中分离的路由域与光域组网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VERLAY模型中分离的路由域与光域组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建立工作隧道的流程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用于路由域和光域中建立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
本发明实施例在Resv消息中增加透明记录路由对象(RRO,Record RouteObject)子对象,该RRO透明子对象在工作隧道的建立过程中从光域向路由域传递工作隧道的路径信息,Path消息的PRIMARY_PATH_ROUTE对象携带工作隧道的RRO透明子对象,在保护隧道建立的过程中从路由域向光域泄露工作隧道的路径信息。
在建立工作隧道的过程中,当入口节点A1,例如标记交换路由器(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设备接收到业务请求后,根据计算出的路由填写显示路由对象(ERO,Explicit Route Object):{A1节点,O1节点,O3节点,A2节点},然后将此ERO写入到新建的Path消息中。当Path消息构建完后,将沿着指定的路由向下游节点传送一直到作为出口节点的A2节点。A2节点收到Path消息后向上游节点返回Resv消息,收到Resv消息的中间节点将负责填写RRO,当A1节点收到Resv消息即可得知工作隧道在光域的具体路径。在建立保护隧道时,Path消息的PRIMARY_PATH_ROUTE对象携带RRO透明子对象,这样保护隧道光域入口节点设备在动态建立级联或分层保护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ed Path)时,可以使用此透明工作隧道路径信息排除已建立的工作隧道经过的中间节点,避免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中间节点设备的重复交叉。
如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及系统、节点。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VERLAY模型中分离的路由域与光域组网图。
如图2所示,在GMPLS OVERLAY模型中,节点A0以双上行接入作为光域入口节点的节点A1,作为光域入口节点的节点A1采用双归接入光网络。节点A0接收到业务请求,建立节点A0-节点A5之间的LSP,节点A0计算显示路由对象{节点A0,节点A1,节点A2,节点A5},开始建立节点A0-节点A1-节点A2-节点A5之间的工作隧道,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建立工作隧道的流程图。
步骤101、Path消息触发建立LSP;
作为隧道首节点的节点A0将建立LSP的路由对象{节点A0,节点A1,节点A2,节点A5}写入到Path消息中,Path消息到达作为光域入口节点的节点A1,节点A1确定该工作隧道在光域中的路径是节点O1-节点O3。
步骤102、返回Resv消息;
Path消息经过节点A1、节点A2到达隧道出口节点A5后,节点A5返回Resv消息,当节点O1作为该工作隧道的光域出口节点时,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增加透明子对象;
在Resv消息中增加RRO透明子对象。
本发明实施例对Resv消息中的RRO透明子对象的扩展具体定义如下:
RRO透明子对象用于记录LSP的路径信息。增加RRO透明子对象,用于光域向路由域传递路径信息,这个新类型的子对象格式如下;
 0            1            2            3
 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
+-+-+-+-+-+-+-+-+-+-+-+-+-+-+-+-+-+-+-+-+-+-+-+-+-+-+-+-+-+-+-+-+
|      Type      |     Length    |      Cost                    |
+-+-+-+-+-+-+-+-+-+-+-+-+-+-+-+-+-+-+-+-+-+-+-+-+-+-+-+-+-+-+-+-+
|S|L|H|T|Reseved|       AS-Number               |     Flags     |
+-+-+-+-+-+-+-+-+-+-+-+-+-+-+-+-+-+-+-+-+-+-+-+-+-+-+-+-+-+-+-+-+
|                   Subobjects                                  |
+-+-+-+-+-+-+-+-+-+-+-+-+-+-+-+-+-+-+-+-+-+-+-+-+-+-+-+-+-+-+-+-+
S:当需要对透明子对象的内容进行加密时,S位设置1
L:当此RRO透明子对象只能在本层次范围传播时,L位设置1
H:当记录的信息为层次域信息时时,H位设置1
T:当记录信息为层次隧道信息时,T位设置1
AS-Number:此透明类型对象所属的AS域编号
Cost:表示此层次部分链路的代价
Type,Length,Flags,Reseved:同现有RRO标准子对象定义
Subobjects可表示为如下RRO定义的标准子对象类型,也可嵌套包括上面新定义的低层次透明子对象,可包含多个同一AS-Number的不同低层次透明子对象,详细如下:
-Sub-Type 1:IPv4Address(see[RFC3209])
-Sub-Type 2:IPv6 Address(see[RFC3209])
-Sub-Type 3:Label(see[RFC3473])
-Sub-Type 4:Unnumbered Interface(see[RFC3477])
工作隧道采用单层隧道时,作为隧道出口节点的节点A5返回的Resv消息到达节点O1时,Resv消息在节点O1节点从光域向路由域发送,在RRO对象中增加透明子对象,记录光域节点O1-节点O3的路径信息,当LSP工作隧道是由多个隧道集联时,该路径信息中还要包含所有隧道的无重复、顺序无关的路径信息。具体需要设置RRO透明子对象中的AS-Number和Cost、H标志位为1,若需要加密还需要设置S位为1。
工作隧道采用多层隧道时,假定低层次隧道为节点A1-节点O1-节点O3-节点A2,首先光域的节点O1在RRO对象中增加透明子对象,记录光域O1-O3的路径信息;然后在作为层次隧道入口点的节点A1处,由于作为隧道出口节点的节点A5返回的Resv消息,需要从低层次隧道向高层次隧道发送,因此需要在RRO对象中增加透明子对象,记录低层次隧道节点A1-节点O1-节点O3-节点A2的路径信息,此低层次隧道透明子对象中将嵌套包括光域节点O1-节点O3的透明子对象。具体需要设置RRO透明子对象中的AS-Number和Cost、H标志位为1,若需要加密还需要设置S位为1,层次域中隧道和层次隧道重合时,H标记、T标记将同时被设置为1,此时可仅记录层次域中隧道或层次隧道其一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Resv信令返回过程中,RRO透明子对象的路径信息保存在路径节点的隧道路由记录对象(RSB,Record Route Object)控制模块中。RRO透明子对象的低层次域/低层次隧道对象可彼此嵌套,例如:路由域RRO中的同步数据层(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光域层次对象,可进一步包括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域中的层次对象,如果WDM域中的层次对象,又进一步包括了SDH光域层次对象,则表示发生了嵌套循环采用基本环路检测机制避免嵌套的循环。
携带光域工作隧道路径信息的Resv消息在隧道节点间传送,到达A0,A0-A1-A2-A5间的工作隧道建立成功。
步骤104、建立保护隧道;
节点A0发送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Path消息中携带RRO透明子对象中的路径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Path消息的PRIMARY_PATH_ROUTE对象的扩展具体定义如下:
RRO对象用于记录LSP的路径信息。增加一个RRO透明子对象,用于光域向路由域传递路径信息,这个新类型的子对象格式如下;
 0            1            2            3
 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
+-+-+-+-+-+-+-+-+-+-+-+-+-+-+-+-+-+-+-+-+-+-+-+-+-+-+-+-+-+-+-+-+
|      Type      |     Length    |       Cost                   |
+-+-+-+-+-+-+-+-+-+-+-+-+-+-+-+-+-+-+-+-+-+-+-+-+-+-+-+-+-+-+-+-+
|S|L|H|T|Reseved|       AS-Number               |Flags          |
+-+-+-+-+-+-+-+-+-+-+-+-+-+-+-+-+-+-+-+-+-+-+-+-+-+-+-+-+-+-+-+-+
|                   Subobjects                                  |
+-+-+-+-+-+-+-+-+-+-+-+-+-+-+-+-+-+-+-+-+-+-+-+-+-+-+-+-+-+-+-+-+
S:当需要对透明子对象的内容进行加密时,S位设置1
L:当此RRO透明子对象只能在本层次范围传播时,L位设置1
H:当记录的信息为层次域信息时时,H位设置1
T:当记录信息为层次隧道信息时,T位设置1
AS-Number:此透明类型对象所属的AS域编号
Cost:表示此层次部分链路的代价
Type,Length,Flags,Reseved:同现有RRO标准子对象定义
Subobjects可表示为如下RRO定义的标准子对象类型,也可嵌套包括上面新定义的低层次透明子对象,可包含多个同一AS-Number的不同低层次透明子对象,详细如下:
-Sub-Type 1:IPv4 Address(see[RFC3209])
-Sub-Type 2:IPv6 Address(see[RFC3209])
-Sub-Type 3:Label(see[RFC3473])
-Sub-Type 4:Unnumbered Interface(see[RFC3477])
保护隧道是端到端保护LSP和本地保护LSP时,在PRIMARY_PATH_ROUTE对象(RFC4874称排除路由对象(XRO,EXCLUDE_ROUTE object)中携带主路径的RRO透明子对象,根据需要可设置此RRO透明子对象加密。对于与首节点不同的层次域/隧道的中间节点,低层次域/低层次隧道的入口节点先检查PRIMARY_PATH_ROUTE对象(XRO对象)层次信息中AS编号是否与自身的光域AS编号相同,若相同再进一步查看PRIMARY_PATH_ROUTE对象(XRO子对象)里的路径信息,排除工作LSP中已存在的节点设备。
当保护隧道采用单层隧道的端到端保护隧道时,针对节点A0-节点A1-节点A2-节点A5工作隧道建立节点A0-节点A3-节点A4-节点A5的保护LSP,节点A3和节点A4间的相应光域LSP可选择为节点O2-节点O4。低层次透明子对象由作为首节点的节点A0携带,光域节点O2计算光域保护LSP时,基于此透明子对象排除光域主LSP路径。
当保护隧道采用单层隧道的本地节点保护方式时,对节点A1的保护可采用节点A0-节点A3-节点A2的保护LSP,节点A3和节点A2间的相应光域保护LSP可选择为节点O2-节点O4,低层次透明子对象由节点A0携带,光域节点O2计算光域保护LSP时,基于透明子对象排除光域主LSP路径;对节点A2的保护可采用节点A1-节点A4-节点A5的保护LSP,节点A1和节点A3间的相应光域LSP可选择为节点O2-节点O4,低层次透明子对象由节点节点A1携带,光域节点O2计算光域备份LSP时,基于此透明子对象排除光域主LSP路径。
当保护隧道采用单层隧道的链路保护方式时,对节点A1-节点A2的链路保护可采用节点A1-节点A3-节点A4-节点A2的保护LSP(ERO指定节点A3-节点A4出口为路由器间链路),包含光域的LSP可选择为节点A1-节点O2-节点A3-节点A4-节点O4-节点A2,低层次透明子对象由节点A1携带,光域节点O2基于此透明子对象排除光域主LSP路径,相应光域备LSP可选择经过光域节点O2本地交换到节点A3。此透明子对象由节点A3发布的PATH消息经节点A4携带到节点O4,光域节点O4基于此透明子对象排除光域主LSP路径。
当保护隧道采用层次隧道的端到端保护隧道时,节点A0到节点A5隧道间的节点A1-节点A2采用层次TE隧道,此时需要在节点A1-节点A2间进行端到端的备份保护,节点A1-节点A2间的相应光域备LSP可选择为节点O2-节点O4。低层次透明子对象由作为首节点的节点A0携带,作为低层次域入口节点的节点A1,计算低层次隧道备份LSP时,基于隧道层次的透明子对象排除低层次隧道主LSP路径,在光域节点O2计算光域备份LSP时,基于光域层次的透明子对象排除光域主LSP路径。
在建立保护隧道的过程中,作为保护隧道首节点的节点A0和中间节点分别需要做如下的处理:
首节点:备LSP建立分为端到端保护LSP和本地保护LSP建立两种情况。
除备份隧道完全重路由(此时可选路主路径节点)情况外,对于端到端保护LSP的Path信令,需要隧道首节点携带PRIMARY_PATH_ROUTE对象,对于本地保护LSP,只需在低层次入口节点携带PRIMARY_PATH_ROUTE对象。当为多个工作隧道对应一个保护隧道时,携带多个PRIMARY_PATH_ROUTE对象。PRIMARY_PATH_ROUTE对象内容可包含主隧道的ERO和RRO,具体选择由端到端保护首节点或本地保护PLR的本地策略决定,其中RRO透明子对象需要被选择携带。首节点或低层次入口节点确定保护LSP的ERO时,对于低层次域链路的COST确定可采用静态配置值,也可采用RRO透明子对象中的Cost值,具体选择由其本地配置的策略决定。
保护LSP的中间节点:与首节点同层次域/隧道的中间节点,由于备份LSP首节点计算的ERO以可保证排除主路径,因此不需要处理PRIMARY_PATH_ROUTE对象内容;与首节点不同的层次域/隧道的中间节点,低层次域/低层次隧道的入口节点需要如下处理PRIMARY_PATH_ROUTE对象:每个PRIMARY_PATH_ROUTE对象,在低层次域/隧道时H标志被设置为1,且AS编号相同的透明子对象,在低层次隧道/域时T标志被设置为1。当S加密标志位设置为1时,需要对这些透明子对象进行解密,解密后的这些透明子对象本地L标记值1,并加入到PRIMARY_PATH_ROUTE对象尾部。但到达低层次域/隧道的出口点,将PRIMARY_PATH_ROUTE对象尾部同层次域/隧道的已解密透明子对象删除(本地L标志被设置),而原始PRIMARY_PATH_ROUTE对象需要从低层次域/隧道继续携带透传给高层次域/隧道。
低层次域/隧道内建立保护隧道时,PRIMARY_PATH_ROUTE对象继续被携带,可使用这些解密的透明子对象排除主路径的节点/链路/共享风险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N:1保护方式需要排除所有主路径,对于备份链路间支持SHARE方式的受到其本地共享策略限制。
Resv消息透明子对象RRO中携带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在建立保护隧道时Path中携带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排除与工作隧道相同的路径,避免工作隧道与保护隧道的重复和交叉的可能。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图。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包括:
隧道首节点100,用于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
隧道出口节点200,用于返回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
所述隧道首节点100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
保护隧道光域首节点300,用于使用所述Path消息携带的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计算所述保护隧道的光域路径,排除所述保护隧道光域路径与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交叉重复。
进一步的,所述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还包括:低层次域入口节点400;
所述低层次域入口节点,用于在收到所述隧道出口节点返回Resv消息,在所述Resv消息中增加低层次隧道路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低层次域入口节点400在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的Path消息后,比较所述Path消息中携带的AS域编号与自身的AS域编号是否相同,排除相同AS域编号的节点。
进一步的,所述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还包括:光域入口节点500;
所述光域入口接口500、在所述保护隧道是单层隧道的本地保护方式时,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后,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所述光域入口节点,在所述保护隧道是单层隧道的链路保护方式时,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后,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点,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110,用于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
消息接收模块120,用于接收隧道出口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
添加模块130,用于在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添加模块130,在多个工作隧道对应一个保护隧道时,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多个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转发平面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关联保护的方法及系统、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隧道首节点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
所述隧道首节点接收隧道出口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
所述隧道首节点在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所述保护隧道光域首节点使用所述Path消息携带的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计算所述保护隧道的光域路径,排除所述保护隧道光域路径与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交叉重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工作隧道是多层隧道,低层次域入口节点收到所述隧道出口节点返回Resv消息,在所述Resv消息中增加低层次隧道路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保护隧道是多层隧道,则低层次域入口节点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的Path消息后,比较所述Path消息中携带的AS域编号与自身的AS域编号是否相同,排除相同AS域编号的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保护隧道是单层隧道的本地保护方式,对光域出口节点的保护,由光域入口节点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后,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保护隧道是单层隧道的链路保护方式,对光域入口节点和光域出口节点之间链路的保护,由光域入口节点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后,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保护隧道是端到端层次保护隧道,低层次域入口节点依据所述Path携带的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计算低层次备份隧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工作隧道对应一个保护隧道时,所述隧道首节点或所述低层次入口节点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多个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扩展所述Resv消息的RRO对象携带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扩展所述Path消息的PRIMARY_PATH_ROUTE对象携带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9、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隧道首节点,用于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
隧道出口节点,用于返回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
所述隧道首节点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保护隧道光域首节点,用于使用所述Path消息携带的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计算所述保护隧道的光域路径,排除所述保护隧道光域路径与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交叉重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还包括:低层次域入口节点;
所述低层次域入口节点,用于在收到所述隧道出口节点返回Resv消息,在所述Resv消息中增加低层次隧道路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层次域入口节点在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的Path消息后,比较所述Path消息中携带的AS域编号与自身的AS域编号是否相同,排除相同AS域编号的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关联保护的系统还包括:光域入口节点;
所述光域入口节点,在所述保护隧道是单层隧道的本地保护方式时,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后,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所述光域入口节点,在所述保护隧道是单层隧道的链路保护方式时,收到所述隧道首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后,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13、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工作隧道;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隧道出口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所述Resv消息中携带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
添加模块,用于在Path消息中添加所述工作隧道光域路径信息,并发送所述Path消息触发建立保护隧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模块,在多个工作隧道对应一个保护隧道时,在所述Path消息中添加多个工作隧道的光域路径信息。
CN2008102139329A 2008-08-28 2008-08-28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Active CN101662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39329A CN101662409B (zh) 2008-08-28 2008-08-28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PCT/CN2009/073486 WO2010022646A1 (zh) 2008-08-28 2009-08-25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39329A CN101662409B (zh) 2008-08-28 2008-08-28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2409A true CN101662409A (zh) 2010-03-03
CN101662409B CN101662409B (zh) 2012-07-04

Family

ID=4172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39329A Active CN101662409B (zh) 2008-08-28 2008-08-28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2409B (zh)
WO (1) WO201002264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6352A (zh) * 2010-12-08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14633A (zh) * 2013-08-08 2013-11-2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路径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142905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2504C (zh) * 2005-07-14 2008-04-16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主备保护的跨域端到端连接的建立方法
CN101192990A (zh) * 2006-11-30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设备及系统
CN100591051C (zh) * 2007-04-05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失效的处理方法及标签交换路由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6352A (zh) * 2010-12-08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46352B (zh) * 2010-12-08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14633A (zh) * 2013-08-08 2013-11-2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路径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18301A1 (zh) * 2013-08-08 2015-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路径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14633B (zh) * 2013-08-08 2016-09-0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路径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US9998807B2 (en) 2013-08-08 2018-06-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trail network
WO2022142905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22646A1 (zh) 2010-03-04
CN101662409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uftah et al. Optical networks: architecture and survivability
CN100450039C (zh) 快速收敛端到端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US7411964B2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h set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ath sett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CN103380605B (zh) 使用ldp的mpls快速重新路由ldp-frr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CN100461755C (zh) 基于mpls te隧道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节点设备
CN100456700C (zh) 提供具有多种保护和恢复类型的组播业务方法和装置
CN101471849B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的保护方法
CN101577657B (zh) 一种建立隧道的方法以及实现隧道建立的系统
RU252038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канала в виртуальной част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US921003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rconnected ring protection
CN102035712B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环网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27890A (zh) 用于点对点分组保护切换的带内信令
US20100098416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istribution of link state information in an optical network
CN101860482B (zh) 二层虚拟专用网络快速重路由方法及装置
US7649896B2 (en) System using label switching techniques to support QoS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 and its label distributing and switching method
CN101247354B (zh) 针对t-mpls网络组播的快速恢复重路由方法
CN102204190A (zh) 路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1056268B (zh) 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和路由器
CN101499960B (zh) 一种流量路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Doucette Advances o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mesh-restorable networks
CN101321115B (zh) 一种业务路径建立的方法和系统以及节点设备
CN101662409B (zh) 一种建立关联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CN103297338A (zh) 一种vpn路由通告方法和设备
CN101232453A (zh) T-mpls网络中快速寻找路径的重路由方法
CN102130829A (zh) 一种lsp的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