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6991B -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6991B
CN101656991B CN2008101471088A CN200810147108A CN101656991B CN 101656991 B CN101656991 B CN 101656991B CN 2008101471088 A CN2008101471088 A CN 2008101471088A CN 200810147108 A CN200810147108 A CN 200810147108A CN 101656991 B CN101656991 B CN 101656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terminal
switching
sends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7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6991A (zh
Inventor
黄成�
牟伦建
王珏
许国军
梁刚
卞永刚
张永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471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6991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0987 priority patent/WO20100201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6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6991A/zh
Priority to US13/030,980 priority patent/US849393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6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6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4Inter-user-equipment sessions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为使切换后终端能准确的接收消息而发明。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消息发送过程的终端切换技术中。

Description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3GPP/3GPP2是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组织。在这些国际标准中,其中之一就是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基于SIP(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协议的通信系统,它为多媒体服务提供了一整套标准体系架构,可以快速地提供和部署各种多媒体业务。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其下属的MMUSIC工作组致力于多媒体会话控制协议的标准化,消息会话或多媒体会话中发送消息是其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它们利用SDP(Session Description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协议中的Offer/Answer机制,进行消息收发双方会话参数的协商,并选择SIMPLE工作组制定的消息会话中继协议(MessageSession Relay Protocol,MSRP)进行传输层控制。开放移动联盟(Open MobileAlliance,OMA)致力于部署在3GPP/3GPP2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中移动数据业务规范,包括一键通(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PoC)、即时消息(InstantMessage,IM)、以及融合IP消息(Converged IP Message,CPM)等。
为了能够在当今异构网络环境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OMA规范支持多终端多地址,即一个用户记录地址(Address of Record)对应于他/她所拥有的多个终端,或一个用户拥有多个注册为不同记录地址的终端。这些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其中任一注册的终端进行通信。当多终端多地址用户参与消息会话时,OMA规范允许该用户的多个终端同时参与会话,也允许用户在会话过程中切换终端。
在通信双方进行消息会话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的场景:接收方用户指示发送方用户进行终端切换,即由与该接收方用户相关的另一终端代替消息接收终端参与会话。在现有技术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消息发送过程中的终端切换。首先需在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建立会话通道。若切换前终端想要进行终端切换操作的话,它会首先指示消息发送终端停止向其发送消息,然后再向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终端切换消息,指示进行消息发送终端终端切换操作。此后,消息发送终端则会根据所述终端切换消息,建立与切换后终端的会话。然后,切换前终端退出与消息发送终端的会话。
在实现上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现有的终端切换技术方案中,在进行终端切换的过程中,若发送切换请求的终端,即终端切换前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正在接收消息发送终端发送来的消息,那么按照现有技术,切换前终端须终止与消息发送终端之间的会话,无法继续正确接收消息发送终端所发送的消息,即终端切换前正在接收的消息将会丢失。另一方面,按照现有技术,终端切换后用户所使用的终端只是建立与消息发送终端之间的类比于切换前终端与消息发送终端之间的会话,不会额外处理切换前会话未完成的事务,即用户在切换后终端也无法接收切换前终端所没能正确接收的消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以使切换后的终端能够准确的接收到消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终端。
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生成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发送所述终端切换请求。
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切换前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
接收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消息发送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
分别通过与切换前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以及与消息发送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接收由所述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消息;
根据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接收到的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的消息进行整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包括:
切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将相应的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或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包括:
切换请求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切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切换请求生成单元生成的终端切换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会话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切换前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
第二会话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接收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于所述消息发送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分别通过与切换前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以及与消息发送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接收由所述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消息;
整合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接收到的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的消息进行整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服务器,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切换操作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终端切换请求,将切换前终端与切换后终端的消息,或由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通过在由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中的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使得进行切换操作的实体能够准确的将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利用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又一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又一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服务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利用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系统包括如下组成部分:切换前终端101,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102,消息发送终端103以及切换后终端104。
其中,所述切换前终端101,用于向消息发送终端或所述切换前终端的服务器发送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和/或将缓存的与消息发送终端之间的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服务器102,用于当缓存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者用于在没有缓存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将所述终端切换请求转发给消息发送终端;或者用于接收由消息发送终端以及切换前终端发送的消息,并将所述消息进行整合后,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消息发送终端103,用于在所述服务器没有缓存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向切换后终端发送所述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或者用于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相应的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用于将与所述终端切换请求相应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切换后终端104,用于接收消息发送终端或服务器或切换前终端发送的消息,与消息发送终端进行后续的会话。此外,所述切换后终端204还用于当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时,将由消息发送终端以及切换前终端发送的消息进行整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切换前终端101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中的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包括消息标识,消息部署类型,消息生成时间,需发送的消息范围,以及消息发送方式等。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包括:消息重新发送方式,以及消息接续发送方式等。
其中,所述消息重新发送方式是指由执行切换操作的实体,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符合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的消息重新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在这种方式下,执行终端切换操作的实体可以是所述服务器,也可以是消息发送终端。其中,服务器可以划分成两类服务器:有状态服务器和无状态服务器。而所述有状态服务器又可具有以下两个功能:处于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的会话路径上并缓存二者之间的消息功能和信令转发功能。至于服务器在消息发送过程中发挥何种功能,是由服务提供商预先设置的。也就是说,所述服务器可以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的消息进行缓存并转发,也可以只是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进行转发操作。
当所述服务器位于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会话的媒体路径上时,也即所述服务器缓存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的消息时,所述服务器可以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的相关信息,将由消息发送终端正在向切换前终端发送的消息重新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者,在所述服务器仅起到信令转发的作用的时候,由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将其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是指,由不同的执行切换操作的实体将相应的消息分别发送给切换后终端。实现消息接续发送方式的途径有至少以下两种:(1)分别由切换前终端将已接收的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消息,以及由消息发送终端将未发送给切换前终端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然后由切换后终端将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整合;(2)分别由切换前终端将已接收的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消息,以及由消息发送终端未发送给切换前终端的消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然后由所述服务器将收到的消息进行整合后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切换前终端的终端切换请求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的消息来实现:(1)将会话初始协议SIP中的SIP REFER(SIP参考消息)消息进行扩展,使得扩展后的SIP REFER消息不但能够像现有技术中描述的那样发送终端切换的消息,还能够在扩展SIP REFER中携带有消息发送指示参数。(2)对SIP协议中的SIP INVITE(SIP邀请消息)消息进行扩展后,结合现有协议中的SIP REFER消息,通过扩展的SIP INVITE消息携带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然后由SIP REFER消息发送终端切换信息。其中SIP REFER消息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用于进行终端的切换操作;在所述扩展的SIP INIVITE消息中携带有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以使执行消息发送操作的实体能够向切换后终端发送相应的消息。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步骤22、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终端。
与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同,执行终端切换操作的主体可以是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也可以是消息发送终端。
下面结合不同的实施例描述一下,在不同的消息发送方式下,是如何实现在消息发送过程中的终端切换的。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将消息发送终端用UE A表示,UE A的归属服务器用Server A表示,切换前终端用UE B表示,切换前终端归属服务器用Server B表示,切换后终端用UE C表示。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由UE A发送给UE B或UE C的消息,需经历UE A-Server A-Server B-UE B或UE C。而由UE B或UE C发送给UE A的消息,需经历UE B或UE C-Server B-Server A-UE A。当然,UE B和UE C也可以归属于不同的服务器,当二者归属于不同的服务器时,UE A或UE B与UE C之间的消息需要经过UE C的归属服务器Server C而非Server B进行转发。
第一种情况  消息重新发送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的终端切换请求来实现:扩展的SIPREFER消息,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与SIP REFER消息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终端切换请求中,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终端切换请求为扩展的SIP REFER消息,由服务器处理所述终端切换请求。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32、UE A与UE B之间进行多媒体会话,即UE A与UE B在会话建立或更新阶段,通过SIP(会话初始协议)提供的基于SDP(会话描述协议)的OFFER/ANSWER(应答模式)机制,就会话中所要传输的消息参数达成一致,譬如:消息标识File-Selector,其中所述消息标识包括消息名称、消息大小、消息类型、全局唯一哈希值等、消息部署类型、消息生成时间等。在会话中,UE A向UE B发送大消息,譬如通过建立的MSRP媒体通道发送MSRP SEND消息(MSRP发送消息),Server B处在该会话的媒体路径中,即UE A发送的MSRP SEND消息首先到达Server B,Server B向UE A发送MSRP 200OK消息(MSRP应答消息);
步骤33-34、Server B根据预先的设置,缓存接收到由UE A发送给UE B的部分消息,如消息的前300字节,(file range:1-300),并将所述MSRP SEND消息发送给所述UE B;UE B向Server B发送MSRP 200OK消息;
步骤35-38、UE A继续向Server B发送MSRP SEND消息,并由Server B将该消息转发给UE B;同时,Server B对消息进行缓存,例如缓存的消息的范围为:file range:301-700,也即缓存消息的中间400字节。同时,Server B将MSRP SEND消息转发给UE B。若此时UE B想进行终端的切换,则UE B将向Server B发送暂停接收响应消息MSRP 413Res pons e,指示Server B停止向其发送消息;
步骤39-310、UE A继续向Server B发送MSRP SEND消息,Server B将消息进行缓存,例如可缓存消息的范围为file range:701-1000。但是Server B将不再将接收到的消息转发给UE B,并向UE A发送MSRP 2000K消息;
步骤311-312、UE B向Server B发送扩展的SIP REFER消息,所述请求中除了携带消息发送终端UE A及切换前、后终端UE B和UE C的标识之外,为了允许切换后终端UE B能够正确接收UE B未接收完的消息,所述扩展的SIPREFER消息的“Refer-To”头域中还携带终端切换时的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包括:消息标识File-Selector,所述消息标识包括消息名称、消息大小、消息类型、全局唯一哈希值,消息部署类型,消息生成时间,消息发送范围,以及消息发送方式等。例如,Refer-To头域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
Refer-To:<″sip:UE_Cexample.com?method=INVITE?m=message
a=file-selector:name:″My cool picture.jpg″type:image/jpeg/
size:1000a=file-range:1-*>
步骤313-315、Server B收到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后,首先判断其本身是否缓存了UE A与UE B之间的消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根据服务提供商的设置,Server B同时发挥其缓存和信令转发两个功能,因此,Server B缓存了上述消息。同时,根据所述SIP REFER消息可以得出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消息发送范围为全部消息。此时,Server B将根据扩展的SIPREFER消息中切换后终端UE C的标识,向UE C发送SIP INVITE消息(SIP邀请消息),建立与UE C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同时,在所述SIP INVITE消息中携带SIP REFER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从而为建立的会话通道增加消息发送能力,以允许Server B将缓存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UE C;UE C向ServerB发送SIP 200OK消息,同意建立会话通道;然后Server B再向UE C返回SIPACK消息(SIP确认消息);
步骤316-317、当UE C成功加入与Server B的会话后,Server B向UE B发送SIP NOTIFIY(SIP通知消息),通知所述UE B终端切换操作成功;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200OK消息;
步骤318-319、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BYE消息,退出与Server B的会话。
步骤320-321、Server B通过已经建立好的会话通道,按照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消息发送范围及其他参数,通过MSRP SEND消息向UE C发送缓存的消息。UE C返回SIP 2000K消息,接收所述消息。其中,所述消息发送范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全部消息。
第二实施例终端切换请求中,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会话初始协议更新消息(SIP re-INVITE)以及会话初始协议参考消息(SIP REFER),由服务器处理所述终端切换请求。
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终端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其中步骤41-4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31-310的过程相同;
步骤411-412、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REFER消息,指示所述Server B进行终端的切换,在所述SIP REFER消息中包括:消息发送终端UE A的标识,切换前终端UE B的标识以及切换后终端UE C的标识;Server B向UE B返回SIP 202Accept消息(SIP接受消息);
步骤413-414、所述Server B根据所述UE C的标识,向UE C发送SIP INVITE消息,建立与UE C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请求UE C加入会话;UE C向ServerB发送SIP 200OK消息;Server B接着向UE C发送SIP ACK消息;
步骤416-418、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re-INVITE消息,以请求关闭消息传输通道,即在消息体SDP部分将媒体行“m=messae”的端口号置“0”。此外,为了允许切换后终端UE C能够正确接收UE B未接收完的消息,为消息发送指示参数部分增加“file-receiver_list”参数,目的是指示消息的其他接收终端地址,其值可以是具体SIP UA的URI或者是用以定位内容类型(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resource-lists+xml”的消息体内某个“Content-ID”头域的对应值。Server B向UE B返回SIP 200OK消息,接着由UE B向Server B返回SIP ACK消息;
步骤419-421,收到所述SIP re-INVITE消息后,Server B首先判断自己是否处于消息发送媒体路径,即是否缓存消息。在此实施例中,Server B根据服务提供商的设置同时发挥其缓存和信令转发的功能,因此,所述Server B将根据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file-receiver-list”参数,通过SIP INVITE消息建立与终端UE C的会话;UE C向Server B发送SIP 200OK消息;Server B接着向UE C发送SIP ACK消息;
步骤422-423、Server B根据建立的会话通道,利用MSRP SEND消息向切换后终端UE C发送缓存的消息;UE C向Server B返回MSRP 200OK消息;
步骤424-427、当UE C成功加入与Server B的会话后,Server B向UE B发送SIP NOTIFIY(S IP通知消息),通知所述UE B终端切换操作成功;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200OK消息;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BYE消息,退出与Server B的会话。
第三实施例终端切换请求中,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终端切换请求为扩展的SIP REFER消息,由消息发送终端处理所述终端切换请求。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实现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52、UE A通过Server B向UE B发送MSRP SEND消息,其中发送消息的范围为:file-range:1-300,UE B向UE A返回MSRP 200OK消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服务提供商的设置,Server B不在媒体路径上,也即ServerB只起信令转发的作用;
步骤53-54、UE A向UE B继续发送MSRP SEND消息,但此时UE B要执行终端切换,故UE B通过Server B向UE A返回暂停接收响应消息MSRP 413Response;
步骤55-510、UE B通过Server B向UE A发送终端切换请求SIP REFER消息。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在所述SIP REFER消息中携带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其中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消息发送范围为全部消息。。根据服务提供商的设置,Server B只起信令转发的作用。因此,Server B在收到所述消息后,将所述消息直接转发给UE A;
步骤511-519、收到UE B的SIP REFER消息后,UE A一方面向该消息中指示的切换后终端UE C发送SIP INVITE消息,以执行终端切换所需的新终端邀请步骤;另一方面,所述SIP INVITE请求中额外携带为所述SIP REFER消息扩展的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从而为UE A与UE C所建立的会话中增加消息发送能力,以允许UE A将SIP REFER中要求发送的消息发送至切换后终端UE C;并在接收到UE C的SIP 200OK消息后,向UE C发送SIP ACK消息;
步骤520-525、切换成功后,UE A向UE B发送SIP NOTIFY通知;并接收UE B的SIP 200OK消息;
步骤525-531、UE B向UE A发送SIP BYE消息以终止与UE A之间的会话,UEA向UE B发送SIP 200OK消息;
步骤532-533、基于上述已经建立好的会话通道,UE A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将相应的消息重新发送至切换后终端UE C。
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会话初始协议更新消息(SIP re-INVITE)以及会话初始协议参考消息(SIP REFER),由消息发送终端作为执行终端切换操作的实体。
此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根据服务提供商的设置,ServerB只起信令转发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将不再缓存UE A与UE B之间的消息,而是直接将UE B发送给UE A的消息或者由UE A发送给UE B的消息进行转发操作。
第二种情况  消息接续发送方式
在第二种情况下,Server B只是发挥其信令转发的功能,也即将UE A与UE B之间的消息进行转发。
第五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SIP REFER消息。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62、UE A与UE B之间进行多媒体会话,即UE A与UE B在会话建立或更新阶段,通过SIP(会话初始协议)提供的基于SDP(会话描述协议)的OFFER/ANSWER(应答模式)机制就会话中所要传输的消息参数达成一致,譬如:消息标识File-Selector参数,包括消息名称、消息大小、消息类型、全局唯一哈希值等、消息部署类型、消息生成时间等。在会话中,UE A向UE B发送大消息,譬如通过建立的MSRP媒体通道发送MSRP SEND消息,Server B处在该会话的媒体路径中,即UE A发送的MSRP SEND消息首先到达Server B。在收到由Server B转发的消息后,UE B将相应的消息进行缓存;
步骤63-64、此时,UE B想要进行切换终端的操作。因此,UE B向ServerB发送MSRP 413Response响应消息,并由Server B将该响应消息发送给UE A,指示UE A停止向其发送消息;
步骤65-610、UE B将向Server B发送扩展的SIP REFER消息;其中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与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其中携带的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的消息发送范围不再是全部的消息,而是将UB B与UE A之间UB E没有缓存的消息,由UE A发送给切换后终端UE C。例如若UE A与UE B之间的消息为100字节,而UE B已经接收了其中的300字节,那么在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消息发送范围就是剩下的700字节的消息。Server B再将所述的扩展SIP REFER消息发送给UE A;并接收UE A发送的SIP 202Accept消息;
步骤611-619、UE A通过Server B向切换后终端UE C发送SIP INVITE消息,请求建立与UE C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并通过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向UE C发送消息发送指示参数要求发送的消息;
其中,为了使得UE C能够准确的获知UE A是向其发送的哪部分消息,所发送的消息是什么类型的消息,在所述UE A或UE B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SDP消息媒体行“m=message”携带,携带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第一或第二消息标识参数“file-selector”,以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file-range”,其中所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是为了使得UE C知道它接收的消息是否属于同一个消息,而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则是为了使得UE C知道其分别接收的消息在同一个消息中的位置。例如,第二消息标识参数、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可用如下的消息携带:
m=message 1234TCP/MSRP*
a=file-selector:name:″My cool picture.jpg″type:image/jpeg size=1000
a=file-range:301-1000
以及
m=message 5678TCP/MSRP*
a=file-selector:name:″My cool picture.jpg″type:image/jpeg size=1000
a=file-range:1-300
步骤620-631、Server B向UE B发送SIP NOTIFIY(SIP通知消息),通知所述UE B终端切换操作成功;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BYE消息,退出与Server B的会话;Server B并将UE B成功退出会话的消息发送给UE C;
步骤632-633、UE A通过MSRP SEND消息向UE C发送相应的消息,并接收由UE C发送的MSRP 200OK消息;
步骤634-639、UE B通过Server B向切换后终端UE C发送SIP INVITE消息,请求建立与UE C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并通过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向UE C发送消息发送指示参数要求发送的消息;同样,与步骤611中的相同,在步骤634的SIP INVITE消息中,包括有第一消息标识参数以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其含义相同;
步骤640-641、UE B通过MSRP SEND消息向UE C发送相应的消息,并接收由UE C发送的MSRP 200OK消息;
UE C在接收到分别来自于UE A和UE B的消息后,根据第一消息标识参数以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以及第二消息标识参数以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各部分消息进行整合。
步骤642-645、UE B通过Server B向UE C发送SIP BYE消息,退出与UEC的会话,并通过Server B接收UE C的SIP 200OK消息。
第六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会话初始协议更新消息(SIP re-INVITE)以及会话初始协议参考消息(SIP REFER)。
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其中步骤71-74,与第五实施例中的步骤61-64的过程相同;
步骤75-710、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REFER消息,由所述Server B将该消息转发给UE A,指示所述UE A进行终端的切换;在所述消息中包括:消息发送终端UE A的标识,切换前终端UE B的标识以及切换后终端UE C的标识;
步骤711-719、所述UE A根据所述UE C的标识,通过SIP INVITE消息,建立与UE C的会话通道,请求UE C加入会话;
步骤720-728、UE B向Server B发送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由所述Server B将所述SIP re-INVITE消息发送给UE A,在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携带有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消息发送终端UE A需要向切换后终端UE C发送的消息的范围;并在到UE A通过Server B发送的SIP 200OK消息后,向UE A发送SIPACK消息;
步骤729-737、UE A根据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与UE C建立消息发送会话通道;
步骤738-739、UE A通过MSRP SEND消息,并按照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消息发送范围,将相应的消息发送给UE C;UE C向其返回MSRP 200OK消息;
步骤740-746、UE B通过Server B向UE C发送SIP INVITE消息,建立与UE C的会话通道;
在所述UE A和UE B发送给UE C的SIP INVITE消息中,分别携带有第一或第二消息标识参数,以及第一或第二消息范围参数,以使UE C在收到各部分消息后,能够进行消息的整合。
步骤747-748、UE B将将其上缓存的相应的消息,通过MSRP SEND消息发送给UE C;
步骤749-752、UE B通过Server B向UE C发送SIP BYE消息,退出与UEC的会话,并通过Server B接收UE C的SIP 200OK消息。
最后,由UE C将接收到的部分消息进行整合。
在上述过程中,还可先进行消息的发送过程,然后再进行终端的切换操作过程。
第七实施例在第七实施例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会话初始协议邀请消息(SIP INVITE)。
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1-82、UE A与UE B之间进行多媒体会话,即UE A与UE B在会话建立或更新阶段,通过SIP(会话初始协议)提供的基于SDP(会话描述协议)的OFFER/ANSWER(应答模式)机制就会话中所要传输的消息参数达成一致,譬如:消息标识File-Selector参数,包括消息名称、消息大小、消息类型、全局唯一哈希值等、消息部署类型、消息生成时间等。在会话中,UE A向UE B发送大消息,譬如通过建立的MSRP媒体通道发送MSRP SEND消息,Server B处在该会话的媒体路径中,即UE A发送的MSRP SEND消息首先到达Server B。在收到由Server B转发的消息后,UE B将相应的消息进行缓存;
步骤83-84、UE A向UE B继续发送MSRP SEND消息,但UE B想要执行终端切换,故UE B通过Server B向UE A返回暂停接收响应消息MSRP 413Response,
步骤85-87、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INVITE消息,指示进行终端切换;并在收到Server B的SIP 200OK消息后,向Server B发送SIP ACK消息;
如表3所示,消息体中携带内容类型(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sdp”的描述会话媒体类型的SDP部分,和内容类型(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resource-lists+xml”的会话参加者列表部分。前者给出包括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在内的会话切换之前的媒体类型描述部分,通过它Server B可以分别与UE A、UE C建立切换后的会话,并且该会话具有消息传输能力。后者给出Server B所要联系的参与终端SIP URI标识,以及本发明实施例为控制对不同终端的消息传输而扩展的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包括:消息传输方向属性、消息发送范围等。Server B根据接收的SIP INVITE请求建立与UE B之间的会话;
步骤88-813、Server B向UE A发送SIP INVITE消息,其中携带步骤85中接收的会话描述和消息传输控制信息,从而建立与UE A之间的会话通道,并指示UE A发送剩余的部分消息(file-range:301-1000);
步骤814-816、Server B向UE C发送SIP INVITE消息,其中携带步骤85中接收的会话描述和消息传输控制信息,并在收到UE C的SIP 200OK消息后,向UE C发送SIP ACK消息,从而建立与UE C之间的会话通道;
步骤817-822、UE A向UE B发送SIP BYE消息,请求终止二者之间的会话,间接实现了终端切换;
步骤823-824、UE B向Server B发送MSRP SEND消息,传输之前收到的部分消息(file-range:1-300);
步骤825-826、UE A向Server B发送MSRP SEND消息,传输剩余部分消息(file-range:301-1000);
步骤827-828、Server B根据收到的不同部分消息接续成为完整的消息,并通过与UE C之间的会话通道发送MSRP SEND消息,将完整的消息发送至UE C;
步骤828-830、UE B向Server B发送SIP BYE消息,并接收SIP 200OK消息,终止二者之间的会话。
以上,仅是实现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几种实现方式。在具体应用中,可不局限于上述方式的限制。
此外,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1、切换前终端生成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包括消息标识,需发送的消息范围,以及消息发送方式;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包括:消息重新发送方式,以及消息接续发送方式。
步骤92、切换前终端发送所述终端切换请求。
此外,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93、当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时,切换前终端还可将缓存的由切换前终端发送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其中所述消息与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的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相对应。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通过在由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中的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使得进行切换操作的实体能够准确的将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包括:切换请求接收单元1001以及消息发送单元1002。其中,切换请求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消息发送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将相应的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或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
其中,如图11所示,所述切换请求接收单元1001包括:请求接收模块1001a,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切换请求;请求解析模块1001b,用于解析所述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的终端切换请求,获取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消息发送范围及消息发送方式。此时,所述消息发送单元1002,用于当所述请求解析模块解析出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解析出消息发送范围为全部消息时,将与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相应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当所述请求解析模块解析出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解析出消息发送范围为部分消息时,将与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相应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终端包括:切换请求生成单元1201,以及切换请求发送单元1202。其中,切换请求生成单元1201,用于生成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切换请求发送单元1202,用于发送所述切换请求生成单元生成的终端切换请求。
其中,如图13所示,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时,所述终端还包括:消息发送单元1203,用于将缓存的由切换前终端接收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包括:第一会话通道建立单元1401,第二会话通道建立单元1402,接收单元1403,以及整合单元1404;其中,
第一会话通道建立单元1401,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切换前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
第二会话通道建立单元1402,用于接收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于所述消息发送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
接收单元1403,用于分别通过与切换前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以及与消息发送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接收由所述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消息;
整合单元1404,用于根据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接收到的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的消息进行整合。其中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可以为SIP INVITE消息。
最后,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包括:请求接收单元1501以及切换操作单元1502。
其中,请求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切换操作单元1502,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终端切换请求,将缓存的切换前终端与切换后终端的消息,或由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其中,如图16所示,所述请求接收单元1501包括:第一请求接收模块1501a,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切换请求;第一请求解析模块1502b,用于解析所述第一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的终端切换请求,获取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消息发送范围及消息发送方式。
为了提高对终端进行切换的准确性,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还包括:判断单元1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解析模块解析得出的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消息发送范围为全部消息时,判断是否缓存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
当判断单元1503判断得出服务器没有缓存所述消息时,如图16所示,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转发单元1504,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得出没有缓存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将所述终端切换请求转发给消息发送终端;所述切换操作单元1502,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得出缓存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将缓存的切换前终端与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当判断单元1503判断得出服务器缓存了所述消息时,如图16所示,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消息接收单元150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解析模块解析得出的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消息发送范围为部分消息时,分别接收由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发送的相应消息;消息整合单元1506,用于将所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发送的相应消息进行整合;此时,所述切换操作单元,用于将所述消息整合单元整合后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通过在由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中的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使得进行切换操作的实体能够准确的将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移动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媒体播放器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这里所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包括消息标识,消息发送范围,以及消息发送方式;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包括消息重新发送方式和消息接续发送方式;
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SIPREFER消息时,所述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为:
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接收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
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确定其本身缓存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并解析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获取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及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发送消息的能力;
利用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将所述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SIPREFER消息时,所述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为:
消息发送终端接收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其中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是由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没有缓存所述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向所述消息发送终端转发的;
所述消息发送终端解析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获取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的终端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及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建立与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发送消息的能力;
利用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SIPre-INVITE消息以及SIP REFER消息时,所述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为:
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接收所述SIP REFER消息,其中在所述SIP REFER消息中包括切换前终端的标识以及切换后终端的标识;
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建立与切换后终端的会话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步骤具体为:
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接收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
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确定其本身缓存了所述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并解析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获取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建立与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发送消息的能力;
利用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将所述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SIPre-INVITE消息以及SIP REFER消息时,所述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为:
消息发送终端接收SIP REFER消息,其中在所述SIP REFER消息中包括切换前终端的标识以及切换后终端的标识;
所述消息发送终端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建立与切换后终端的会话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的终端的步骤具体为:
所述消息发送终端接收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其中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是当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没有缓存所述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由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向所述消息发送终端转发的;
所述消息发送终端解析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获取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
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建立与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发送消息的能力;
利用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SIPINVITE消息时,所述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为:
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所述扩展SIP INVITE消息,在所述扩展的SIP INVITE消息中还包括会话参与者列表,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还包括消息发送方向;
其中,所述会话参与者列表中包括:切换前终端标识,切换后终端标识,以及消息发送终端标识;在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向包括由所述切换前终端向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发送消息的方向,以及由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向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发送消息的方向,所述消息发送范围包括由所述切换前终端向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范围,以及由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向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发送消息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分别建立与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发送消息的能力;
利用与所述消息发送终端之间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接收由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相应消息,其中与所述消息的发送对应有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
利用与所述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接收由所述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相应消息,其中与所述消息的发送对应有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
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分别自所述切换前终端、消息发送终端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整合,生成完整的消息;
利用与所述切换后终端之间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将所述整合后的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SIPREFER消息时,所述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为:
消息发送终端接收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其中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是由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没有缓存所述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向所述消息发送终端转发的;
所述消息发送终端解析所述扩展的SIP REFER消息,获取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在所述SIP REFER消息中包括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的消息发送范围,用于指示消息发送终端向所述切换后终端发送的消息的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及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建立与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发送消息的能力;
利用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将所述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其中与所述消息的发送对应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
所述切换前终端建立与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消息发送能力;
利用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切换前终端将相应的消息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其中与所述消息的发送对应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
所述切换后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分别由所述切换前终端、消息发送终端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接续,生成完整的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且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包括扩展的SIPre-INVITE消息以及SIP REFER消息时,所述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的步骤具体为:
消息发送终端接收SIP REFER消息,其中在所述SIP REFER消息中包括切换前终端的标识以及切换后终端的标识;
所述消息发送终端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建立与切换后终端的会话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终端切换请求,将消息发送至所述切换后的终端的步骤具体为:
所述消息发送终端接收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其中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是当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没有缓存所述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由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向所述消息发送终端转发的;
所述消息发送终端解析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获取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在所述扩展的SIP re-INVITE消息中包括有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消息发送范围指示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向切换后终端发送的消息的范围;
根据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标识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建立与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发送消息的能力;
利用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消息发送终端将所述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其中与所述消息的发送对应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
所述切换前终端建立与所述切换后终端的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其中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具有消息发送能力;
利用所述消息发送会话通道,所述切换前终端将相应的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其中与所述消息的发送对应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
所述切换后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分别自所述切换前终端、消息发送终端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接续,生成完整的消息。
16.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包括消息标识,消息发送范围,以及消息发送方式;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包括消息重新发送方式和消息接续发送方式;
发送所述终端切换请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所述终端切换请求的步骤后,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缓存的由切换前终端发送的、与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对应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
18.一种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切换前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
接收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消息发送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
分别通过与切换前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以及与消息发送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接收由所述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消息;
根据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接收到的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的消息进行整合。
1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切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切换请求接收单元包括: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切换请求;请求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的终端切换请求,获取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消息发送范围及消息发送方式;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包括消息重新发送方式和消息接续发送方式;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将相应的消息发送给所述切换后终端或所述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请求解析模块解析出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消息发送范围为全部消息时,将与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相应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所述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请求解析模块解析出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消息发送范围为部分消息时,将与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相应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
2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切换请求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包括消息标识,消息发送范围,以及消息发送方式;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包括消息重新发送方式和消息接续发送方式;
切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切换请求生成单元生成的终端切换请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时,所述终端还包括: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将缓存的由切换前终端接收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或切换前终端的归属服务器。
2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会话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与所述切换前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
第二会话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接收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建立于所述消息发送终端的会话通道,在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分别通过与切换前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以及与消息发送终端建立的会话通道,接收由所述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根据终端切换请求发送的消息;
整合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一消息范围参数、第二消息标识参数及第二消息范围参数,将接收到的切换前终端以及消息发送终端的消息进行整合。
24.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切换前终端发送的终端切换请求,在所述终端切换请求中包括有切换前终端的标识和切换后终端的标识以及消息发送指示参数;所述请求接收单元包括:第一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切换请求;第一请求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第一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的终端切换请求,获取所述消息发送指示参数中的消息发送范围及消息发送方式;其中,所述消息发送方式包括消息重新发送方式和消息接续发送方式;
切换操作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终端切换请求,将切换前终端与切换后终端的消息,或由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解析模块解析得出的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重新发送方式、消息发送范围为全部消息时,判断是否缓存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转发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得出没有缓存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将所述终端切换请求转发给消息发送终端;
所述切换操作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得出缓存了消息发送终端与切换前终端之间的消息时,将切换前终端与切换后终端的相应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解析模块解析得出的消息发送方式为消息接续发送方式、消息发送范围为部分消息时,分别接收由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发送的相应消息;
消息整合单元,用于将所述消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切换前终端和切换后终端发送的相应消息进行整合;
所述切换操作单元,用于将所述消息整合单元整合后的消息发送给切换后终端。
CN2008101471088A 2008-08-18 2008-08-18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1656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71088A CN101656991B (zh) 2008-08-18 2008-08-18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PCT/CN2009/070987 WO2010020121A1 (zh) 2008-08-18 2009-03-24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US13/030,980 US8493936B2 (en) 2008-08-18 2011-02-18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between UEs in process of sending messa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71088A CN101656991B (zh) 2008-08-18 2008-08-18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6991A CN101656991A (zh) 2010-02-24
CN101656991B true CN101656991B (zh) 2013-03-20

Family

ID=41706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71088A Active CN101656991B (zh) 2008-08-18 2008-08-18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93936B2 (zh)
CN (1) CN101656991B (zh)
WO (1) WO20100201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2765A1 (en) * 2013-11-17 2015-05-21 Zhen-Chao HO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remote file access via a reference file stored at a local device that references the content of the file
CN108605251B (zh) * 2016-06-22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JP7226244B2 (ja) * 2019-10-29 2023-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834A (zh) * 2000-11-10 2002-07-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992961A (zh) * 2005-12-28 2007-07-0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中信令接续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4872A (en) * 1993-04-27 1997-01-14 Hitachi, Lt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messages in a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stem
DE19720274C2 (de) * 1997-05-14 1999-12-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Kommunikationssystem, Verfahren und Verarbeitungseinrichtung zum Vermitteln von Anrufen über ein zwischen zwei lokalen Netzen angeordnetes Übertragungsnetz
US6477150B1 (en) 2000-03-03 2002-11-05 Qualcom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oup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an exi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01101B1 (en) * 2000-03-15 2003-07-29 3Com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access to network attached devices
US6963550B2 (en) * 2000-10-24 2005-11-08 Lg Electronics Inc. Handoff method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91233B2 (en) * 2001-09-17 2007-03-13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System for automated, mid-session, user-directed, device-to-device session transfer system
US7254396B2 (en) * 2002-09-12 2007-08-07 Broadcom Corporation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handoff based upon historical pathway
KR101084113B1 (ko) * 2004-03-05 2011-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의 핸드오버에 적용되는 서비스 정보 전달 방법
FI20045174A0 (fi) 2004-05-12 2004-05-12 Nokia Corp Tiedostojen valitseminen ja välittäminen päätelaitteelle
WO2006032003A2 (en) * 2004-09-13 2006-03-23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ff processing
EP1806877A1 (en) 2004-10-26 200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file forwarding system
KR100680730B1 (ko) * 2005-02-18 2007-02-09 한국정보통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종 디바이스간의 핸드오프 시스템 및 방법 그리고 그에적용되는 sip 서버 및 sip 서버의 동작방법
FI20065495A0 (fi) * 2006-07-18 2006-07-18 Nokia Corp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tukiasema
CN101072242B (zh) 2007-03-30 2010-10-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在网络上点到点传输文件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834A (zh) * 2000-11-10 2002-07-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992961A (zh) * 2005-12-28 2007-07-0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中信令接续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6991A (zh) 2010-02-24
US20120051322A1 (en) 2012-03-01
WO2010020121A1 (zh) 2010-02-25
US8493936B2 (en) 2013-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7374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sessions between network parties, methods, network element and terminal for managing calls
KR100886548B1 (ko)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 네트워크에서단말의 성능 정보를 전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EP180600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push-to-talk sessions between outside services and user equipment
US7573837B1 (en) Establishment of multicast Push-to-X over Cellular (PoC) communication
US20060239267A1 (en) User equipment in an IMS service network with a shortened PTT call setup time, IMS service network, and PTT call setup method therein
KR10098965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그룹 통신
CN102301754B (zh) 在融合互联网协议消息服务中控制用于互配的会话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系统
MX2007002723A (es) Detalles de grupo de servicios de grupo.
JP2011511520A (ja) パーソナル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1743469A2 (e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606434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the instant transfer of multimedia files between mobile radio users within the scope of combinational services
US9246955B2 (en) Capability query handl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80983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 set-up betwe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EP2154818B1 (en) Charging method, charging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erver
EP2116036B1 (en) Identifying participants in a conference
CN101317434B (zh) 一种获取媒体特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CN101656991B (zh)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Sánchez-Esguevillas et al. IMS: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protocol-based multimedia services
US8027316B1 (en) Efficient selection of interoperability gateway for CDMA terminated PTT calls
CN101166314A (zh) “即按即说”类型通信会话中通过插入名片的信号增强
US84626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T server having controlling function
KR101015007B1 (ko) 아이피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에서 인스턴트메시징 서비스제공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KR100924808B1 (ko) 아이피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에서 파일전송 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8165158B2 (en) Method/system for processing messages and converged service system
KR100757535B1 (ko) 어플리케이션 구분이 가능한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 방법 및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