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6604A - 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6604A CN101656604A CN200910167248A CN200910167248A CN101656604A CN 101656604 A CN101656604 A CN 101656604A CN 200910167248 A CN200910167248 A CN 200910167248A CN 200910167248 A CN200910167248 A CN 200910167248A CN 101656604 A CN101656604 A CN 1016566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frame
- data
- subframes
- downlink
- channel nu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其中,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包括: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由于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相同,避免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3GPP(Thi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制定的空中接口和无线接入网络标准。在LTE系统中,采用了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发送和接收无线数据帧。HARQ是结合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编码)和ARQ(AutomaticRepeat 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的混合差错控制方式。
HARQ的主要实现过程包括:发送端发送新数据,接收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缓存并且解码校验,根据校验结果向发送端发送确定(Ack)或非确定(Nack)的反馈信息。发送端如果收到确定的反馈信息,则开始发送新数据;如果发送端收到非确定的反馈信息,则说明发送端发送数据发送出错,发送端需要重新发送上次的出错数据,接收端用收到的重传数据和缓存中的上次出错数据进行合并解码,解出正确的数据。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LTE系统中的10ms无线数据帧的结构。在LTE系统中,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模式下的无线数据帧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一个10ms无线数据帧包括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由五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对应在全带宽上持续1ms的时频资源。LTE系统中,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子帧称作上行子帧,用符号U表示,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子帧称作下行子帧,用符号D表示,在下行子帧到上行子帧的转换中间还存在转换子帧,或可以称作特殊子帧,用符号S表示。特殊子帧中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的时频资源作为从下行子帧到上行子帧的转换时隙被扣除,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部分的时频,资源用于上行数据传输,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部分的时频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
子帧是空口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进一步,LTE定义了通道(或进程)的数据结构,通道记录了跟每个子帧相关的TB(Transport Block,数据传输块)和用户的信息,是进行子帧的数据传输的实现载体,一个通道对应一个子帧,子帧具有子帧号,通道具有通道号。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混合自动重传过程中,存在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其通道时序的处理简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包括:
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
基于上述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包括:
通道号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通道号映射单元,用于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初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相同,使得通道时序的处理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系统TDD模式下的无线数据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中分行抽取子帧序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混合自动重传过程中,初传数据、反馈信息、重传数据三项操作存在一个时序关系,这个时序受无线数据帧结构和初传数据的子帧、反馈信息的子帧、重传数据的子帧的时间间隔(ms)等因素影响(这个时间间隔需要满足初传数据的子帧,反馈信息的子帧,重传数据的子帧的最小时间间隔)。如果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的时序关系是固定的,在发送端初传数据时,接收端就可以确定重传该数据的子帧,这种重传方式称之为同步方式的混合自动重传;如果传输数据与重传数据之间没有固定的时序,在发送端初传数据后,接收端并不能确定重传数据的子帧,这种重传方式称为异步方式的混合自动重传。
本发明中,所用术语“初传数据”、“初传数据的子帧”以及“重传数据”、“重传数据的子帧”作如下的理解,如果一个数据发送失败而需要重新传输,“初传数据”指该数据重传之前的状态,重传数据指该数据重传之时的状态。用于重传该数据的子帧为重传数据的子帧,重传之前发送该数据的子帧为初传数据的子帧。可以理解,每个下行子帧、上行子帧及特殊子帧既可以用来初传数据,也可以用于重传数据。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21: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步骤22: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预先定义子帧和通道号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基于将无线数据帧的子帧进行顺序编号,将无线数据帧的通道号与无线数据帧中的子帧的帧号建立顺序映射关系。因而在步骤21中,可以根据初传数据的子帧号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步骤22中,得到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之后,将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数据的子帧。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道是子帧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载体,现有技术中,重传数据的子帧和初传数据的子帧使用的通道不同,因而数据链路层在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查找通道的时序,导致通道时序处理较为复杂。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的子帧映射相同的通道号,可以极大的简化通道时序的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22中,将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数据的子帧,会打乱通道号映射顺序,使得通道号与无线数据帧中的子帧的帧号以逆序的方式映射。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还可以包括:
通过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子帧包括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子帧,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下行子帧,下行子帧与上行子帧的转换中间的特殊子帧。如图1所示,特殊子帧中GP的时频资源作为从下行子帧到上行子帧的转换时隙被扣除,UpPTS的时频资源用于上行数据传输,DwPTS的时频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区别于特殊子帧,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统一称为普通子帧。
下行数据传输时,如果基站初传数据的子帧为下行子帧,基站通过下行子帧重传所述数据;如果基站初传数据的子帧为特殊子帧,基站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下行数据传输时,是把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混合在一起考虑,而特殊子帧的时频资源比下行子帧少,造成通过下行子帧初传的数据块无法通过特殊子帧重传,因而存在增大数据时延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下行子帧上初传的数据仍通过下行子帧重传,通过特殊子帧初传的数据仍通过特殊子帧重传,使得数据重传的时延可预期,有利于稳定数据吞吐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行数据传输时,由于上行数据占用的时频资源较少,特殊子帧基本可以实现将上行子帧初传的数据块通过特殊子帧重传。但不排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如果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为特殊子帧,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所述数据;如果初传数据的子帧为上行子帧,通过上行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基站。为了识别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基站可以根据初传数据的子帧号,以及无线数据帧上下行子帧配比,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
如果在基站侧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无论重传方式为同步方式或异步方式,无论上下行子帧配比选用协议规定无线数据帧结构的哪种结构,由于初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相同,基站侧的L2(数据链路层)不需要查取初传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子帧的通道号的时序,避免了基站侧L2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通道号确定单元31,用于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通道号映射单元32,用于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预先定义子帧和通道号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基于将无线数据帧的子帧进行顺序编号,将无线数据帧的通道号与无线数据帧中的子帧的帧号建立顺序映射关系。因而通道号确定单元31,可以根据初传数据的子帧号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通道号映射单元32,得到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之后,将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数据的子帧。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道是子帧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载体,现有技术中,重传数据的子帧和初传数据的子帧使用的通道不同,因而数据链路层在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查找通道的时序,导致通道时序处理较为复杂。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的子帧映射相同的通道号,可以极大的简化通道时序的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通道号映射单元32,将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数据的子帧,会打乱通道号映射顺序,使得通道号与无线数据帧中的子帧的帧号以逆序的方式映射。
如图4所示,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还可以包括:
数据重传单元33,用于通过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子帧包括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子帧,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下行子帧,下行子帧与上行子帧的转换中间的特殊子帧。如图1所示,特殊子帧中GP的时频资源作为从下行子帧到上行子帧的转换时隙被扣除,UpPTS的时频资源用于上行数据传输,DwPTS的时频资源用于下行数据传输。区别于特殊子帧,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可以统一称为普通子帧。
可选的,数据重传单元33,可以包括:
第一重传单元331,用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为特殊子帧,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或者,第二重传单元332,用于如果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为普通子帧,通过普通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下行数据传输时,是把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混合在一起考虑,而特殊子帧的时频资源比下行子帧少,造成通过下行子帧初传的数据块无法通过特殊子帧重传,因而存在增大数据时延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数据重传单元33将下行子帧上初传的数据仍通过下行子帧重传,数据重传单元33将通过特殊子帧初传的数据仍通过特殊子帧重传,使得数据重传的时延可预期,有利于稳定数据吞吐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行数据传输时,由于上行数据占用的时频资源较少,特殊子帧基本可以实现将上行子帧初传的数据块通过特殊子帧重传。但不排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上行数据传输时,如果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为特殊子帧,数据重传单元33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所述数据;如果初传数据的子帧为上行子帧,数据重传单元33通过上行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可以是基站。为了识别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基站可以根据初传数据的子帧号,以及无线数据帧上下行子帧配比,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
无论重传方式为同步方式或异步方式,无论上下行子帧配比选用协议规定无线数据帧结构的哪种结构,由于初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相同,基站侧的L2不需要查取初传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子帧的通道号的时序,避免了基站侧L2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51:当接收到需要重传数据的指示之后,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
步骤52:通过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53: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步骤54: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
步骤51,步骤53没有固定的执行顺序,实现中,可以在接收到需要重传数据的指示之后,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并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无线数据帧的子帧初传数据之前,设置无线数据帧的通道以及通道号的映射关系,基于无线数据帧的子帧顺序编号,将通道号顺序映射给初传数据的子帧。
为了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51中,可以根据无线数据帧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以及初传数据的子帧号,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步骤53中,根据初传数据的子帧号,以及子帧号和通道号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步骤52中,通过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所述数据,给数据重传提供可预期的时延,有利于数据吞吐量的稳定。
步骤54中,将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避免了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上述方法可以在基站侧实现,也可以在终端侧实现。
具体而言,对于基站侧,下行数据传输时,无论在同步方式或异步方式的混合自动重传的方式下,基站发送初传数据后,如果初传数据出错,需要重新发送出错的数据,则终端指示需要重传数据,如终端向基站例发送非确定(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息。在步骤51中,基站接收到需要重传数据的指示如非确定(Nack)信息后,基站可以根据无线数据帧上下行子帧配比以及初传数据的子帧号,确定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为特殊子帧还是下行子帧。
步骤52中,如果初传数据的子帧为下行子帧,基站通过下行子帧重传所述数据;如果初传数据的子帧为特殊子帧,基站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所述数据,使用和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使得数据重传的时延可预期,有利于稳定数据吞吐量。避免因为特殊子帧的时频资源比下行子帧少,造成通过下行子帧初传的数据块无法通过特殊子帧重传,因而存在增大数据时延的缺陷。
步骤53中,基站根据初传数据的子帧号,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步骤54中,基站将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基站侧的L2不需要查取初传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子帧的通道号的时序,避免了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对于终端侧,上行数据传输时,步骤51中,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需要重传数据的指示,如非确定(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息,终端需要向基站重传该数据。终端可以根据无线数据帧上下行子帧配比,以及初传数据的子帧号,确定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为特殊子帧还是或上行子帧。
步骤52中,如果初传数据的子帧为特殊子帧,终端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所述数据,如果初传数据的子帧为上行子帧,终端通过上行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上行数据传输时,由于上行数据占用的时频资源较少,即使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数据,也可以基本实现上行子帧初传的数据块通过特殊子帧重传。
步骤53中,终端根据初传数据的子帧号,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步骤54中,终端将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避免了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子帧类型确定单元61,用于当接收到需要重传数据的指示之后,确定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
数据重传单元62,用于通过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可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还可以包括:
如图4所示,通道号确定单元31,用于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通道号映射单元32,用于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
可以参照实施例三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上行、下行数据传输时,如何实现混合自动重传,在此不作赘述。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无论在同步方式或异步方式下,以及无论上下行子帧配比选用协议规定的哪种结构,由于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相同,避免了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而且,通过与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数据,给数据重传提供可预期的时延,有利于数据吞吐量的稳定。
实施例五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可以实现初传的数据仍在同类型子帧上重传,有利于数据吞吐量的稳定。而且,初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相同,避免基站侧的L2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可以通过与初传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数据,有利于数据吞吐量的稳定。有利于数据吞吐量的稳定。而且,初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与重传数据子帧的通道号相同,避免复杂的通道时序处理。
实施例六
参见图1所示的无线数据帧结构,以及结合如图7所示分行抽取子帧序列的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其中,发送端可以为基站,接收端可以为终端。
图1所示无线数据帧结构,10ms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子帧号为0~9,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子帧9是下行子帧,用符号D表示,子帧1和子帧6是特殊子帧,用符号S表示,子帧2,子帧3,子帧7,子帧8是上行子帧,用符号U表示。可以知道,特殊子帧1和特殊子帧6可以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特殊子帧1和特殊子帧6可以视为下行特殊子帧,这样,10ms无线帧中,上行子帧为4个,下行子帧加特殊子帧为6个,即上行子帧和用于下行传输的子帧的配比为2∶3,简称为上下行子帧配。
图7所示为同步方式下,基于图1所示的上下行子帧配比的无线数据帧结构,其中,初传数据的子帧与反馈信息的子帧的最小时间间隔,以及反馈信息的子帧和重传数据的子帧的最小时间间隔都是4ms。
图7中,第一行为顺序排列的子帧号(若对应于LTE协议规定的子帧号,需要用于10取模),在50ms内子帧号为0~49;第二行为基于图6所示的无线数据帧结构,符号D为下行子帧,符号U为上行子帧,符号S为特殊子帧;第三行为通道号,子帧号0~10包括预设的7个下行通道,对应通道号0~6,下行通道包括下行子帧对应的通道和下行特殊子帧对应的通道;第四行至第十行是从第二行抽取出来的子帧序列,可以反映重传数据的子帧与初传数据的子帧的时序关系和通道号关系,其中,符号D为下行子帧,符号S为特殊子帧,符号A为带反馈的上行子帧。
下面以同步方式下,下行数据传输,初传数据的子帧、重传数据的子帧均为下行子帧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
第四行第一个符号D为发送端向接收端初传数据的下行子帧,其子帧号0,映射的通道号为0。第四行中符号A为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初传数据是否确定收到,可以是确定(Ack,acknowledgement),或者非确定(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由于初传数据子帧与反馈子帧的最小时间间隔是4ms,并且无线帧上下行子帧配比为2∶3的帧格式,所以,图7中,可以是子帧号为7的上行子帧A发送接收端的反馈信息给发送端。
具体而言,如果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反馈信息为确定,则发送端开始初传新的数据,如果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反馈信息为非确定,则发送端需要重传错误的数据。
当发送端重传数据时,根据上下行子帧配比为2∶3的帧格式以及反馈子帧与重传数据的子帧的最小时间间隔是4ms,选择与第四行第一个符号D相同类型的子帧重传数据,即重传数据的子帧也为下行子帧。这样,满足条件的下行子帧至少有子帧号为14的下行子帧和子帧号为15的下行子帧。根据对相同类型的多个初传数据的子帧之间按照初传数据的先后顺序选择对应的重传数据的子帧,则子帧号为14的下行子帧可以用来重传子帧号为0的下行子帧的初传数据,而子帧号为15的下行子帧可以用于重传第六行中子帧号为4的下行子帧的初传数据。这样,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的重传不混合在一起考虑,下行子帧的初传数据采用下行子帧做重传,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特殊子帧的时频资源比下行子帧少,在下行子帧上初传的数据块无法在特殊子帧上得到重传,从而增大数据时延,不利于数据吞吐量的稳定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可以给数据重传提供可预期的时延。
进一步,上述重传数据的子帧确定之后,可以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使得重传数据的子帧与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相同。
图7中,将初传数据的子帧(子帧号为0)的通道号0与重传数据的子帧(子帧号为14)形成映射,这样,重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也为0,实现初传数据的子帧通道号和重传数据的子帧通道号相同。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重传数据的子帧和初传数据的子帧使用的通道不同,因而数据链路层在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查找通道的时序,导致通道时序处理较为复杂。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的子帧映射相同的通道号,可以极大的简化通道时序的处理。
再以同步方式下,下行数据传输,初传数据的子帧、重传数据的子帧均为下行特殊子帧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
图7中,第五行第一个符号S为发送端向接收端初传数据的下行特殊子帧,其子帧号为1,通道号为1。可以是子帧号为7的上行子帧A发送反馈信息给发送端。
当发送端重传数据时,根据上下行子帧配比为2∶3的帧格式以及反馈子帧与重传数据的子帧的最小时间间隔是4ms,选择重传数据的子帧是与第五行第一个符号S相同类型的子帧,即重传数据的子帧也为下行特殊子帧。对相同类型的多个初传数据的子帧之间按照初传数据的先后顺序选择对应的重传数据的子帧,则第五行第二个符号S所指的子帧号为11的下行特殊子帧可以用来重传数据。这样,特殊子帧的初传数据采用特殊子帧做重传,实现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的混合自动重传不混合在一起,可以给数据重传提供可预期的时延。
而且,上述重传数据的子帧确定之后,同理也可以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使得重传数据的子帧与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相同,图7中,将初传数据的下行特殊子帧(子帧号为1)的通道号1与重传数据的下行特殊子帧(子帧号为11)形成映射,这样,重传数据的下行特殊子帧的通道号也为1,初传子帧的通道号和重传子帧的通道号相同,简化了混合自动重传实现时通道时序的处理。
图7中其他行其他子帧初传数据子帧、重传数据子帧的时序以及通道号映射,同理可知,在此不做赘述。
还可以知道,图7中,由于一个10ms无线帧中有6个下行子帧(包括2个特殊子帧),所以,在50ms(子帧号0~49)中共有30个(6×5=30)下行子帧。而且,在50ms内,共有7个下行通道(包括下行特殊子帧对应的通道),通道号为0~6,下行特殊子帧对应的通道(通道号1、4)各被调度了5次,由于共2个特殊子帧,即总共调度了2×5=10次,下行子帧对应的通道(通道号1、2、3、5、6)各被调度了4次,由于共5个下行子帧,即总共调度了4×5=20次,这样,特殊子帧和下行子帧被调度的次数为30,正好占满30个下行子帧。可见,在50ms周期内,下行通道号以逆序的方式与重传数据的子帧号形成映射。在下一个50ms周期来临时,子帧和通道号的映射关系出现新的一轮重复的循环。
同理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还可以实现上行子帧的初传数据采用上行子帧做重传,以及初传数据的上行子帧通道号和重传数据的上行子帧通道号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知道,混合自动重传技术存在于除LTE协议以外的其它无线通信协议中,因此使用混合重传技术的其它通信系统也可以适用上述实施例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或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所述子帧包括:
普通子帧或特殊子帧,其中,普通子帧包括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子帧或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下行子帧,特殊子帧为下行子帧与上行子帧间的转换子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所述数据,包括:
如果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为特殊子帧,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所述数据;或者,如果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为普通子帧,通过普通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5、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号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无线数据帧中初传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
通道号映射单元,用于将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的通道号映射给重传所述数据的子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重传单元,用于通过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类型相同的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包括:
普通子帧或特殊子帧,其中,普通子帧包括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子帧或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下行子帧,特殊子帧为下行子帧与上行子帧间的转换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重传单元,包括:
第一重传单元,用于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为特殊子帧,通过特殊子帧重传所述数据;或者,
第二重传单元,用于如果初传所述数据的子帧为普通子帧,通过普通子帧重传所述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基站或者用户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7248A CN101656604A (zh) | 2009-08-27 | 2009-08-27 | 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7248A CN101656604A (zh) | 2009-08-27 | 2009-08-27 | 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6604A true CN101656604A (zh) | 2010-02-24 |
Family
ID=41710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7248A Pending CN101656604A (zh) | 2009-08-27 | 2009-08-27 | 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56604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1034A (zh) * | 2010-12-31 | 2011-12-07 |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lte上行harq控制方法 |
CN104378182A (zh) * | 2013-08-13 | 2015-02-25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5940628A (zh) * | 2013-10-30 | 2016-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数据解码方法、节点设备及解码系统 |
CN106559189A (zh) * | 2017-01-16 | 2017-04-0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941392A (zh) * | 2016-01-04 | 2017-07-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进行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
-
2009
- 2009-08-27 CN CN200910167248A patent/CN10165660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1034A (zh) * | 2010-12-31 | 2011-12-07 |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lte上行harq控制方法 |
CN104378182A (zh) * | 2013-08-13 | 2015-02-25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5940628A (zh) * | 2013-10-30 | 2016-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数据解码方法、节点设备及解码系统 |
CN106941392A (zh) * | 2016-01-04 | 2017-07-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进行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941392B (zh) * | 2016-01-04 | 2020-06-0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进行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559189A (zh) * | 2017-01-16 | 2017-04-0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559189B (zh) * | 2017-01-16 | 2019-07-0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02855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のack情報のバンドリング | |
WO2018171737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 |
WO2017024860A1 (zh) |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
CN103036657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2281646B (zh) |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9787720B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931514B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的通信方法、系统和设备 | |
WO2012041101A1 (zh) |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 |
WO2012113305A1 (zh) |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604952A (zh) |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5934907A (zh) | 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 |
WO2015106625A1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12051750A1 (zh) | 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 |
WO2009155826A1 (zh) |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装置 | |
CN105284070A (zh) | 在利用有限的harq进程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结构中使用更多传输机会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312473B (zh) | 减少harq合并失败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0029773A1 (zh) |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1651529A (zh)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478958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20190132106A1 (en) |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1656604A (zh) | 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
CN10337893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CN102474391B (zh) | 在无线中继网络中用于控制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347312B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 |
WO2019128937A1 (zh) | 一种上行数据调度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