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5076A -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 Google Patents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5076A
CN101655076A CN200910063130A CN200910063130A CN101655076A CN 101655076 A CN101655076 A CN 101655076A CN 200910063130 A CN200910063130 A CN 200910063130A CN 200910063130 A CN200910063130 A CN 200910063130A CN 101655076 A CN101655076 A CN 101655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gravity
wheel
energy
inc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63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坤
张念东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63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50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5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50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利用《重力风力交互作用的发电装置》(申请号200910025712.8,2009-8-5公开)的专利技术的延伸,使偏心轮与增量转矩矢向相对旋转,即圆形滚动轨道和转盘筒同时围绕各自轴心相对转动,从而减少摩擦提升效率,可靠方便的使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同时依托转矩增量数理推导的方法,可在工艺上进行设计指导。该偏心轮的原理包括变形的偏心轮(如椭圆轮,凸轮等)。

Description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涉及的是解决目前全球性的不可再生能源缺乏危机和近代滥采滥用不可再生能源造成我们的地球大自然无法调节守恒其散发的“热污染”,使地球趋暖形态恶性循环问题。本发明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的出现,发明人认为,在人类延续、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在如何运用自然界里的可再生能源,在怎样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使人类具有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问题上,将起着一个划时代明晰的里程碑起点作用。
背景技术
利用地球重力能源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奠基人类科学大厦的完美古典物理学,对这自然环境里的的重力,并没有视之可以连续输出的能量,本发明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利用《重力风力交互作用的发电装置》(申请号200910025712.8,2009-8-5公开)的发明专利技术为背景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的专利申请,利用《重力风力交互作用的发电装置》(申请号200910025712.8,2009-8-5公开)专利技术的延伸,使偏心轮与增量转矩矢向相对旋转,即圆形滚动轨道和转盘筒同时围绕各自轴心相对转动,从而减少摩擦提升效率,可靠方便的使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该偏心轮的原理包括变形的偏心轮(如椭圆轮,凸轮等),同时依托转矩增量数理推导的方法,可在工艺上进行设计指导,并为转矩增量数理推导中,运行时不考虑滚动摩擦力的复杂计算打下坚实基础。彻底解决利用常规的太阳能、风能、海浪能、温差能等人类现有科技难以为继的种种弊端。仅利用常规科技技术,相对于“节能减排”,大幅度地降低了获得能量的成本,环保安全、做到获得能量,“产能不排!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的;其主要结构有:皮带轮1、转盘筒2、盘筒盖3、偏心组轮4、副齿轮5、定轴6、主齿轮7、滚轮组8、连芯块9、底座10、重力锤11、轨道杆12。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是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在旋转工作时暴露内部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的K向局部范围放大示意图。
附图4是转矩增量数理推导用的说明图。
附图5是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合转矩的函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是该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在旋转工作时暴露内部的正面示意图。显示在定轴6上有个被支撑大转盘围绕旋转。在附图2中可以看出,圆周槽形成的滚轮组8的圆形滚动轨道圆心和转盘筒2、盘筒盖3所组成的与大转盘的圆心偏心有一个距离d,且圆形滚动轨道是通过两连芯块联结悬接固定在定轴1上的,大转盘是围绕定轴6同心旋转,大转盘内部有穿过定轴1,与大转盘同心、直接用螺栓固定在盘筒盖上的主齿轮7,同样齿轮为副齿轮5被主齿轮7传动,就形成了使圆周槽形成的滚轮组8的圆形滚动轨道与增量转矩矢向相对旋转,有了《重力风力交互作用的发电装置》(申请号200910025712.8,2009-8-5公开)不具有的减少摩擦提升效率的方法。因为该方法圆周槽形成的滚轮组8的圆形滚动轨道和大转盘的增量转矩矢向相对旋转,即可以看成滚轮组8和圆形滚动轨道运行中相对静止,但它们之间产生的旋转运动的向心力的反作用力依然存在,该反作用力为大转盘产生杠杆力效应的转矩增量之源力,所以具有减少摩擦提升效率的功用。在《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的专利申请中,所用零件除了增添副齿轮5、主齿轮7、连芯块9及修改定轴6外,其它均和《重力风力交互作用的发电装置》(申请号200910025712.8,2009-8-5公开)相同,目的就是使圆周槽形成的滚轮组8的圆形滚动轨道和大转盘的增量转矩矢向相对旋转,即圆形滚动轨道和转盘筒2同时围绕各自轴心相对转动。该两个专利申请项目的运行相同原理部分就不再赘述。
下面着重说明旋转运行中的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见附图4,对该发明的机械装置进行说明如下:
该发电装置的转动输出轮中心为O1,取相对固定在该转轮上的任一对绕轴心O1转动的连接杆及其上的重锤作为研究对象,如图连接杆AA’和BB’长度是相同的,设其长度为l,连接杆在向心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以O为圆心的固定“偏心轮”的作用是将连接杆的一端A、B点铰接到其圆周上,且可在其上滑动。在连接杆的另一端A’、B’安装有重锤。
因为旋转时铰链变化导致杆长(力臂)的变化较小,理论证明暂时忽略其影响(但是机械实物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偏心距OO1的长度设为d,偏心轮的半径为r,重锤的重力均为G=mg。
二、一对重锤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合转矩大小的计算
1、计算公式推导:
以O1为圆心的这一对重锤,其重力在旋转时可分解为沿切线方向上的分力Fa和Fb,以及指向圆心O1方向上的分力Fa’和Fb’。此时分力Fa’和Fb’力矩为0不产生转矩,只有Fa和Fb才产生转矩,其产生的合转矩M的大小为(这里先暂忽略摩擦造成的阻力矩):
M=Ma-Mb=Fa*O1A’-Fb*O1B’
   =G*cosα*(O1A+l)-G*cosα*(O1B+l)
   =mg*cosα*(O1A-O1B)
现设O1A的长度为a,O1B的长度为b,则得出转矩大小为:
M=mg*cosα*(a-b)
在三角形OO1A和三角形OO1B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出计算a和b的算式为(其中d为偏心距、r为半径):
a2+d2-2*a*d*cosα=r2        (式一)
b2+d2-2*b*d*cos(π-α)=r2   (式二)
用式一减去式二,变形可得:
a2-b2=2*a*d*cosα-2*b*d*cos(π-α)
     =2*d*cosα(a+b)
从而可得出:a-b=2*d*cosα
则合转矩:
Figure A20091006313000051
2.合转矩函数分析
作出M=2mgd cos2α的函数图形如附图5所示。
该转矩的大小与随其与X轴的夹角α的变化而变化,且M≥0。即这对重锤产生的转矩除了在垂直状态为零外、转矩永远存在为正。且:
当α=0°时,cosα=1,最大转矩Mmax=2mgd;
当α=π/4、即45°时, cos α = 2 / 2 , 转矩M=mgd=Mmax/2;
当α=π/2、即90°时,cosα=0,最小转矩Mmin=0;
三、多对重锤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合转矩的大小计算
1、两对重锤情况分析
任一瞬间两对(四个)重锤与X轴的夹角设为α1、α2由于重锤是均匀分布的,之间均应保持90°夹角大小,即:
α2=α1+π/2;
此时两对重锤产生的转矩函数是间隔π/2的转矩输出的叠加。
M=M1+M2=2mgd(cos2α1+cos2α2)
利用数学公式不难推算出:cos2α1+cos2α2=1
即此时:M=2mgd
(分析说明:此时合转矩为恒定值,不再随夹角α而变化)
2、四对重锤情况分析
任一瞬间四对(八个)重锤与X轴的夹角设为α1、α2、α3、α4、由于重锤是均匀分布的,之间均应保持45°夹角大小,即:
α2=α1+π/4;α3=α1+π/2;α4=α1+3π/4
此时四对重锤产生的转矩函数是间隔π/4的转矩输出的叠加。
M=M1+M2+M3+M4=2mgd(cos2α1+cos2α2+cos2α3+cos2α4)
利用数学公式可推算出:cos2α1+cos2α2+cos2α3+cos2α4=2
即此时:M=4mgd
3、六对及以上重锤情况分析
任一瞬间六对重锤与X轴的夹角设为α1、α2、α3、α4、α5、α6,同理由于重锤是均匀分布的,之间均应保持30°夹角大小,即:
α2=α1+π/6;α3=α1+π/3……
此时六对重锤产生的转矩函数是间隔π/6的转矩输出的叠加。
M=M1+M2+M3+M4+M5+M6
   =2mgd(cos2α1+cos2α2+cos2α3+cos2α4+cos2α5+cos2α6)
利用数学公式也可推算出:
cos2α1+cos2α2+cos2α3+cos2α4+cos2α5+cos2α6=4
即此时:M=8mgd
同理,对于十二对重锤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同样我们可以得出:
M=12mgd
……
四、结论
1、当重力锤大于一对时,其合转矩输出M是恒定为正的(顺时针方向),与其夹角(即瞬间所处的位置)无关。其大小仅与偏心距大小和重锤重量正相关。
2、以上计算出的合转矩输出M是在没有任何机械摩擦情况下的值。但只要合理增加重锤重量和偏心距大小,通过改进和提高加工精度去减少摩擦阻力矩,总可以使“M>摩擦阻力矩”,此时,该装置在任一瞬间始终处于不稳状态,可以得到一个始终方向恒定(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的原始力矩,由此得出结论:该装置仅在重力作用下就可“动”起来。

Claims (2)

1.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主要结构有:皮带轮1、转盘筒2、盘筒盖3、偏心组轮4、副齿轮5、定轴6、主齿轮7、滚轮组8、连芯块9、底座10、重力锤11、轨道杆12,其特征是:利用《重力风力交互作用的发电装置》(申请号200910025712.8,2009-8-5公开)专利技术的延伸,该方法可增强在重力作用下的定向连续转矩增量效用,数理推导根据杠杆原理的转矩力效应,指导本专利申请项目的地球重力可连续、稳定的转化为转矩增量实现连续的能量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圆周槽形成的滚轮组的圆形滚动轨道,利用偏心轮的原理(包括设计利用变形的偏心轮,如椭圆轮、凸轮等)改变力矩的方法,可靠方便的使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提高输出的效率,其特征是:本装置的圆形滚动轨道和转盘筒同时围绕各自轴心相对转动。
CN200910063130A 2009-07-13 2009-07-13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Pending CN1016550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3130A CN101655076A (zh) 2009-07-13 2009-07-13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3130A CN101655076A (zh) 2009-07-13 2009-07-13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5076A true CN101655076A (zh) 2010-02-24

Family

ID=41709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63130A Pending CN101655076A (zh) 2009-07-13 2009-07-13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50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8114A (zh) * 2019-01-18 2019-04-0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内科诊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8114A (zh) * 2019-01-18 2019-04-0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内科诊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0200A (zh) 波浪动力装置
CN106762475A (zh) 重力发电装置
CN205277681U (zh) 一种波浪能转换装置
CN102003326B (zh) 一种垂直轴菱形流体动能发电转换装置
CN201874738U (zh) 一种摆动式海浪发电装置
CN101655076A (zh) 双轮同转重力连续产生转矩能的方法及转矩增量数理推导
CN206900506U (zh) 一种单驱动双足步态行走机构
CN103670981A (zh) 一种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
CN208803935U (zh) 滚筒式液力推动水轮装置
Usha et al. Increasing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by modifying the windmill mechanism
CN203656058U (zh) 一种精密型谐波减速器
CN20587662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辅助结构
CN101988480A (zh) 地球重力连续转矩能发电的双向偏移重力锤的装置
CN103117687A (zh) 磁力变形杠杆机
Wei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gear profile of two-tooth difference swing-rod movable teeth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4242430A (zh) 光伏发电机发电互补装置
CN202673551U (zh) 一种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涡卷弹簧组
CN108167109B (zh) 一种基于鸭式浮体的无纵摇机械式波浪发电机构
Zhang et al. Design of New Small Hydroelectric Device
WO2023073402A1 (en) Generating electricity using levers and gravity
CN102305198A (zh) 旋风飞轮杠杆电动发电机系统
CN104675644A (zh) 阿基米德螺线引力动力系统
CN101684781A (zh) 高效获取重力连续转矩能发电的方法
CN104135112A (zh) 一种齿轮式重锤动力机
CN104389749A (zh) 一种推拉式重锤动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