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2606A - 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2606A
CN101652606A CN200880011093A CN200880011093A CN101652606A CN 101652606 A CN101652606 A CN 101652606A CN 200880011093 A CN200880011093 A CN 200880011093A CN 200880011093 A CN200880011093 A CN 200880011093A CN 101652606 A CN101652606 A CN 101652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gp
emitting component
prisms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1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保智树
增田岳志
味地悠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52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26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46Tapered light guide, e.g. wedge-shaped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 G02B6/00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of the partially overlapping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发光元件的第一导光板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构成,所述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分别具备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和来自光入射面的光出射的形成有多个棱镜的光出射面。发光元件的第二导光板,与第一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侧相对配置,在第一导光板侧表面形成有具有与第一导光板的棱镜形状咬合的形状的棱镜,并列配置比长条状导光体更少数量的导光体而构成。

Description

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急速普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替代布劳恩管(CRT),活用节能、薄型、轻量等特长,广泛使用于液晶电视机、显示器、便携式电话等。这些特长在液晶显示装置背后配置的照明装置(所谓背光源)的改良中进一步被有效利用。
照明装置主要分为侧光型(也称边缘光型)和正下方型两大类。侧光型是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设置导光体,在导光体的横端部设置光源。从光源出射的光由导光体反射,间接地对液晶显示面板均匀照射。根据该结构,能够薄型化,并且能够实现亮度均匀性优秀的照明装置。因此,侧光型的照明装置,主要采用在便携式电话、个人计算机等这样的中小型液晶显示器上。
作为侧光型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为了能够从发光面均匀发光而在导光板的反射面形成有多个点的面发光装置。该面发光装置中,反射面的角落部因光源的指向性而不会传达光所以变暗,所以该角落部的点的密度比其他部分更高。
此外,正下方型的照明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排列多个光源,直接照射液晶显示面板。从而,即使是大画面也容易得到高亮度,主要采用在20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显示器上。但是,现在的正下方型的照明装置,厚度为约20~40mm,是对于显示器的进一步薄型化的障碍。
为了在大型液晶显示器中达到进一步的薄型化,通过使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距离接近能够解决,但是该情况下,如果不增加光源的数量,就不能够得到照明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另一方面,增加光源的数量会提高成本。因此,需要开发不增加光源数量而薄型且亮度均匀性优秀的照明装置。
对于上述问题,已有通过并列多个侧光型的发光元件而使大型液晶显示器薄型化的尝试。
作为这样的发光元件,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将板状的导光块纵列排列、具备对各导光块分别供给一次光的一次光源的纵列型结构的纵列型面光源装置。而且,记载了由此能够以紧凑的结构确保广的发光区域。
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对导光体的入射部设置有准直化单元的照明装置。而且,记载了由此能够提高对导光体的入射效率。
进而,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开口部与反射部的疏密差调整光的传播的方式的照明装置。而且,记载了由此能够实现照明装置的轻量化,且使照明光的面内亮度分布均匀。
此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使边缘型背光源单元的导光体的发光面具备凹凸形状的方式的照明装置。而且,记载了由此能够廉价且简易地制造照明装置。
进而,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光源是LED、在导光板上形成有突条的边缘型背光源。而且,记载了由此通过改变LED正面与LED~LED间的棱镜形状的角度,使光也能到达LED间,实现暗部的改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32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88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423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29728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33344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123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发光元件,当纵列排列导光体的块时,会与导光体彼此之间的接缝对应地发生亮度不均。
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发光元件,如实施例所记载,在导光板上形成的棱镜只是单纯为了使传播的光上升的结构,光上升可能会造成各导光板的接缝的亮度不均。
进而,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发光元件,用显示装置的开口部和反射部的疏密差调整光的传播,但是为了不依赖于导光体而在空间内均匀传播,需要一定的厚度(光出射面和与其相对的反射部件的距离)。因此,实际上仅用疏密差难以进行光传播的调整。
此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发光元件,因为用一块导光板构成,所以难以用于为了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使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距离接近。
进而,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发光元件,用作LED彼此之间的小范围的亮度不均对策,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并列设置导光板,不能够连其接缝的亮度不均也消除。
本发明鉴于以上各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发光面积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充足的亮度,并且能够薄型化且亮度均匀性优秀的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源;第一导光板,其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构成,上述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分别具备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和来自光入射面的光出射的形成有多个棱镜的光出射面;第二导光板,其与第一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侧相对配置,在第一导光板侧表面上形成有具有与第一导光板的棱镜形状咬合的形状的棱镜,并列配置比长条状导光体更少数量的导光体而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形成的独立的多个发光面由并列配置比长条状导光体更少数量的导光体构成的第二导光板所集中。因此,上述专利文献2中产生的与第一导光板中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彼此之间的接缝对应的亮度不均,在本发明中得到良好的抑制。
此外,在第一导光板表面形成有多个棱镜,并且在第二导光板的第一导光板侧表面,形成有具有与第一导光板的棱镜形状咬合的形状的棱镜,所以来自从光入射面入射的光源的光中,垂直到达第一导光板表面的棱镜的光,不折射地朝向第二导光板,直接作为平面光出射。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且亮度不均得到抑制,亮度均匀性变得良好。
进而,由于在第一导光板表面形成的多个棱镜的一个斜面向第二导光板传播光,所以不是如上述专利文献3的导光板那样使光上升,能够抑制导光板彼此之间的接缝的亮度不均。
此外,因为用第一和第二导光板传播光,所以与如上述专利文献4的发光元件那样在空间内传播的方式相比更容易调整光的传播。
进而,与上述专利文献5不同,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使二块导光板相对构成,更容易用于为了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使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距离接近。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6用作LED彼此之间的小范围的亮度不均对策,与此相对,本发明针对导光板彼此之间的亮度不均,所以也能够充分抑制其接缝的亮度不均的发生。
进而,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中,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可以分别具备在光源侧形成的较宽的第一斜面、和在光源的相反侧形成的较窄的第二斜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分别具备在光源侧形成的较宽的第一斜面、和在光源的相反侧形成的较窄的第二斜面,所以能够将从光源入射的光有选择性地传播到第二导光板。从而,能够良好地调整光的传播,能够更加良好地抑制亮度不均。
此外,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中,光源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光板的侧面方向。
根据这样的结构,光源设置在第一导光板的侧面方向,所以能够更加薄型地形成发光元件。
进而,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中,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可以形成为与邻接的棱镜的间隔随着从光源侧朝向其相反侧而变窄。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形成为与邻接的棱镜的间隔随着从光源侧朝向其相反侧而变窄,所以能够抑制来自第一导光板的发光量在光源侧变多,能够在导光板的表面上使发光量均匀。
此外,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中,第一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可以形成为相互相似或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形成为相互相似或相同,所以能够通过固定或改变多个棱镜的大小而容易地进行发光量的增减调整。
进而,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中,第二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分别与第一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相似或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二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形成为分别与第一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相似或相同,所以即使用第一导光板的棱镜没有充分调整光传播,第二导光板的棱镜也会进一步进行光传播的调整,所以能够更加良好地进行发光量等的调整。
此外,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中,可以在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设置有棱镜非形成部,其分别形成为从光入射面延伸规定宽度,并且与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的背面相对配置,使来自光源的光全反射。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设置有棱镜非形成部,其分别形成为从光入射面延伸规定宽度,并且与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的背面相对配置,使来自光源的光全反射,所以从光源入射并在棱镜非形成部上全反射而传播的光,朝向形成有棱镜的角度更陡的一个面。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将光源的光用于元件的发光。
进而,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中,可以在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设置的棱镜非形成部与棱镜非形成部相对的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之间设置有光反射部件。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设置的棱镜非形成部与棱镜非形成部相对的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之间设置有光反射部件,所以通过使朝向棱镜非形成部的光反射,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更多地到达棱镜。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将来自光源的光用于元件的发光。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发光元件中的任一个。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显示装置更薄,并且能够良好地抑制其亮度不均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发光面积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充足的亮度,并且能够薄型化且亮度均匀性优秀的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导光板的上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棱镜疏密形成的第一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6表示评价试验1的试验结果。
图7表示评价试验2的试验结果。
图8表示评价试验3的试验结果。
符号说明
10    液晶显示装置
11    液晶显示面板
12    发光元件
13    TFT基板
14    CF基板
20    发光二极管
21    第一导光板
22    第二导光板
23    长条状导光体
24    光入射面
25    光出射面
26,36棱镜
31    第一斜面
32    第二斜面
34    棱镜非形成部
38    光反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为此所限定。
(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用附图详细说明。其中,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所示。
(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截面图。
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液晶显示面板11和发光元件12。
液晶显示面板11具备按每像素形成薄膜晶体管(TFT)的TFT基板13,和隔着液晶层15和间隔物(未图示)与TFT基板13接合的彩色滤光片(CF)基板14。液晶层15包括在TFT基板13与CF基板14之间封入的液晶材料,通过设置在外周部的密封材料16密闭。
TFT基板13在玻璃基板上液晶层15一侧(内侧)形成有与矩阵状排列的像素对应设置的像素电极、与像素电极连接的TFT、栅极线和源极线等电路要素(皆未图示)。
CF基板14在玻璃基板上液晶层15一侧(内侧)分别形成有着色层、遮光层和相对电极(皆未图示)。
TFT基板13和CF基板14分别在外侧表面形成有偏光板19。
发光元件12如图2所示,由设置有发光二极管20(光源)的第一导光板21、与第一导光板21相对配置的第二导光板22、将其一体收容的框体(未图示)、在第二导光板22上设置的扩散片、棱镜片和偏光变换片等组成的光学片组等(皆未图示)构成。发光元件12以第二导光板22与液晶显示面板11相对的方式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1的TFT基板13一侧。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用发光二极管20(LED)作为光源,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等。此外发光二极管20可以对各长条状导光体23分别设置一个,也可以如图3所示设置多个。
发光元件12的第一和第二导光板21、22,分别用丙烯酸树脂、异丁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热可塑性树脂形成。
第一导光板21,如图4所示,具备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分别是侧面为来自发光二极管20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24,上表面为来自光入射面24的光出射的形成有多个棱镜26的光出射面25。
多个棱镜26,跨长条状导光体23的表面上以一定间隔形成。其中,如图5所示,多个棱镜26,也可以形成为与邻接的棱镜26的间隔随着从发光二极管20一侧A朝向其相反一侧B而变窄。多个棱镜26的形状形成为相互间大致相同。其中,他们也可以形成为相互间改变大小而大致相似。进而,多个棱镜26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相互间相似或相同,各自对应的边之间的倾斜角度可以不同。
多个棱镜26设置有在发光二极管20一侧形成的较宽的第一斜面31和在发光二极管20的相反一侧形成的较窄的第二斜面32。
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的光入射侧的端部由与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23的端部相对的上侧的相对面33、和设置有发光二极管20的下侧的光入射面24构成。棱镜非形成部34形成为从长条状导光体23的端部延伸规定宽度,其端部构成上述光入射面24。棱镜非形成部34形成为从长条状导光体23的端部向斜下方延伸,与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23的背面相对配置。棱镜非形成部34形成为使两表面平滑,将来自发光二极管20的光全反射。
第二导光板22与第一导光板21的光出射面25一侧相对配置。在第二导光板22的第一导光板21一侧表面,形成有与第一导光板21的棱镜26的形状相似的棱镜36,由此成为与第一导光板21的棱镜26的形状咬合的形状。第二导光板22由一块导光体构成。其中,构成第二导光板22的导光体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是并列配置比第一导光板21的长条状导光体23更少数量的多个导光体而构成。
在第一导光板21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上分别设置的棱镜非形成部34和棱镜非形成部34相对的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23之间,设置有铝膜等金属制的光反射部件38。
(发光元件12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12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
(发光元件12的制造方法)
首先,分别准备第一导光板21的长条状导光体23用、和第二导光板22用的射出成型模具。这些射出成型模具,在内部形成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导光板21、22的棱镜26、36对应的形状的图案。
接着,使用例如丙烯酸树脂等作为导光板的构成材料,通过这些射出成型模具和射出成型机,分别以规定的射出压缩量、成型温度、射出压力、模具温度实施射出成型,形成第一导光板21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和第二导光板22。
接着,在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的棱镜非形成部34的上表面,设置铝膜等金属制的光反射部件38。
接着,将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以与其棱镜非形成部34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23的背面相对配置的方式、且以形成有棱镜26的面在上的方式分别并列配置。
接着,在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的棱镜非形成部34的端部侧面(光入射面24)一侧,分别设置发光二极管20。
接着,在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构成的第一导光板21上,将第二导光板22以各自的棱镜26、36咬合的方式相对配置。
接着,用框体收容一对第一和第二导光板21、22,进而在第二导光板22上设置扩散片、棱镜片和偏光变换片等组成的光学片组等,由此制作发光元件12。
(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准备玻璃基板,在其上形成遮光部和色层后,在色层上例如蒸镀ITO等形成相对电极,接着形成取向膜。通过以上工序,制作CF基板14。
接着,准备玻璃基板,在其上形成像素电极、与像素电极连接的TFT、栅极线和源极线等电路要素后,通过光刻工序形成多个用于规定单元厚度的间隔物。通过以上工序,制作TFT基板13。
接着,在TFT基板13的遮光部,涂布密封材料16使其成为在连续的矩形中设置一处欠缺部分(液晶材料的注入口)的形状。
接着,在TFT基板13上隔着密封材料16贴合CF基板14,通过使密封材料16固化而将TFT基板13与CF基板14接合形成贴合基板。
接着,从注入口注入液晶材料并密封,由此形成液晶层15。
接着,在贴合基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偏光板19,由此制作液晶显示面板11。
接着,在液晶显示面板11的TFT基板13一侧表面,设置如上所述制作的发光元件12使第二导光板22与其相对,完成液晶显示装置10。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举出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对于具备PD(plasma display;等离子体显示器)、PALC(plasma addres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离子体寻址液晶显示器)等的其他显示装置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实施例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如下所述进行了用于确认其亮度不均的改善等的评价试验。
(评价试验1)
首先,按照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制造方法,制作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相同结构的具备第一和第二导光板的发光元件(实施例1)。此外,制作仅仅在第一和第二导光板上分别不形成棱镜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的发光元件(比较例1)。
接着,使光从光源入射到这些发光元件,从发光面观察,确认发光元件的距离发光面端部的位置(mm)与该位置上的亮度(cd/m2)之间的关系。
图6表示评价试验1的结果。如图6所示,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的亮度曲线中,与亮度不均相对应的亮度峰值(图6的虚线框内所示的部分)与亮度谷值之间的差,与比较例1相比较小。因此,确认了形成有棱镜的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较能抑制因导光体的接缝产生的亮度不均。
(评价试验2)
接着,对于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制造仅不设置第二导光板的结构的发光元件,作为比较例2。
接着,使光从光源入射到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和比较例2的发光元件,从发光面观察,确认发光元件的距离发光面端部的位置(mm)与该位置上的亮度(cd/m2)之间的关系。
图7表示评价试验2的结果。如图7所示,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的亮度曲线中,与亮度不均相对应的变形(图7的虚线框内所示的部分)与比较例2相比较小。因此,确认了形成有第二导光板的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较能抑制因导光体的接缝产生的亮度不均。
(评价试验3)
接着,按照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制造方法,分别制作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相同结构的具备第一和第二导光板的发光元件(实施例2、3、4)。
此处,实施例2的发光元件中,全部等间隔地形成第一和第二导光板上的棱镜。与此相对,实施例3和4的发光元件,在第一和第二导光板上,随着从光源一侧朝向其相反一侧,棱镜形成间距逐渐变密地形成。具体而言,实施例3的发光元件的棱镜形成为,当设光源侧端部的每单位长度的棱镜数量为1,则光源相反侧端部的每单位长度的棱镜数量为2。此外,实施例4的发光元件的棱镜形成为,当设光源侧端部的每单位长度的棱镜数量为1,则光源相反侧端部的每单位长度的棱镜数量为3。
接着,使光分别从光源入射到实施例2~4的发光元件,从发光面观察,以发光元件的任意位置(mm)为中心,确认其两侧位置的照度(lux)的关系。
图8表示评价试验3的结果。如图8所示,实施例2~4的发光元件,都能抑制剧烈的照度上升(图8的虚线框内所示的部分),特别是疏密设置棱镜形成间距的实施例3,更能抑制剧烈的照度上升。进而,比实施例3更精细地疏密设置棱镜形成间距的实施例4,最能抑制剧烈的照度上升。此外,由此确认了也能更加改善发光元件的亮度不均。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12的作用效果。
首先,如图4的箭头所示,从发光二极管20向第一导光板21入射的光,在棱镜非形成部34内反复全反射,朝向棱镜26的形成面。到达棱镜26的形成面的光,入射第二导光板。此时,以某一定角度入射到棱镜26的光中,垂直到达棱镜26的较窄的第二斜面32的光较多,折射和全反射的光的量较少。由此,来自第一导光板21的光有效地到达第二导光板22而面发光。进而,构成第二导光板22的导光体的数量,比构成第一导光板21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的数量更少,所以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形成的独立的多个发光面由第二导光板22所集中。因此,会良好地抑制与第一导光板21中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23彼此之间的接缝对应的亮度不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Claims (9)

1.一种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光源;
第一导光板,其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构成,所述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分别具备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和来自该光入射面的光出射的形成有多个棱镜的光出射面;
第二导光板,其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侧相对配置,在该第一导光板侧表面形成有具有与该第一导光板的棱镜形状咬合的形状的棱镜,并列配置比所述长条状导光体更少数量的导光体而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分别具备在所述光源侧形成的较宽的第一斜面、和在该光源的相反侧形成的较窄的第二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面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以与邻接的棱镜的间隔随着从所述光源侧朝向其相反侧而变窄的方式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以相互相似或相同的方式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相似或相同的方式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设置有棱镜非形成部,其分别形成为从所述光入射面延伸规定宽度,并且与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的背面相对配置,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全反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设置的棱镜非形成部与该棱镜非形成部相对的所述邻接的长条状导光体之间设置有光反射部件。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
CN200880011093A 2007-08-29 2008-04-23 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6526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2914 2007-08-29
JP222914/2007 2007-08-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2606A true CN101652606A (zh) 2010-02-17

Family

ID=4038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1093A Pending CN101652606A (zh) 2007-08-29 2008-04-23 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92062B2 (zh)
CN (1) CN101652606A (zh)
WO (1) WO20090281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7079A1 (zh) * 2017-07-03 2019-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1949B (zh) * 2007-05-01 2013-03-27 摩根阳光公司 光导太阳能电池板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07042104A1 (de) * 2007-09-05 2009-03-1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Display-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r Displayeinheit einer Displayanordnung
US8223296B2 (en) * 2008-08-25 2012-07-17 L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20030388A (ko) * 2009-04-24 2012-03-28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기능 강화 구조체를 갖는 조명 기구
KR101676870B1 (ko) 2009-07-31 2016-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401247B2 (ja) * 2009-10-02 2014-01-29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677A (en) 1905-03-01 1998-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device for display apparatus
JPH07333442A (ja) 1994-06-06 1995-12-22 Fujitsu Kasei Kk エッジ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3362634B2 (ja) * 1997-04-16 2003-01-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US5914760A (en) * 1996-06-21 1999-06-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3373427B2 (ja) * 1998-03-31 2003-02-04 日東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デム型面光源装置
KR100450542B1 (ko) * 1998-10-29 2004-10-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타치세이사쿠쇼 조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262368B2 (ja) 1999-09-22 2009-05-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2182039A (ja) * 2000-12-14 2002-06-2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源装置用導光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ロントライト
KR100788827B1 (ko) * 2001-05-22 2007-12-27 니치아 카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면발광 장치의 도광판
DE10314525A1 (de) * 2003-03-31 2004-11-04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JP2006134748A (ja) * 2004-11-08 2006-05-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タンデム型面光源装置
CN1908753A (zh) * 2005-08-05 2007-02-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偏振光转换器、其制造方法及背光模组
JP2007123086A (ja) 2005-10-28 2007-05-17 Hitachi Chem Co Ltd 面光源装置
TWI320123B (en) * 2005-12-23 2010-02-01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0862667B1 (ko) * 2006-10-31 2008-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출력 도광판,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CN102588887A (zh) * 2007-07-27 2012-07-1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JP5281082B2 (ja) * 2008-05-30 2013-09-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並びに導光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7079A1 (zh) * 2017-07-03 2019-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280952B2 (en) 2017-07-03 2022-03-22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guide componen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28125A1 (ja) 2009-03-05
US20100118562A1 (en) 2010-05-13
US8092062B2 (en) 2012-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7442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상기 백라이트 모듈을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90067178A1 (en) Method of forming light-scattering dots inside the diffusion plate and light guide plate by laser engraving
KR102391097B1 (ko) 글래스 도광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060044829A1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CN101652606A (zh) 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US20160363718A1 (en) Optical film assembly mounting structure
CN101377586A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88887A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13185395A1 (zh) Led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7490898A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40148272A (ko) 발광다이오드 팩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3149412A1 (zh) 窄边框背光模组
KR2013001422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장치
KR101133756B1 (ko) 도광판과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507822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218442Y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1606740U (zh) 一种led侧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
WO2016086534A1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1803318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KR102030412B1 (ko) 라운드 다각패턴을 가진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202158495U (zh)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313242B (zh)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KR20130020473A (ko) 빛샘이 방지된 액정표시소자
KR20130025763A (ko) 빛샘이 방지된 액정표시소자
CN106647021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