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6250B - 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6250B
CN101646250B CN200810118216A CN200810118216A CN101646250B CN 101646250 B CN101646250 B CN 101646250B CN 200810118216 A CN200810118216 A CN 200810118216A CN 200810118216 A CN200810118216 A CN 200810118216A CN 101646250 B CN101646250 B CN 101646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channel
channel
random access
physical
physical rand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8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6250A (zh
Inventor
李国庆
谌丽
房家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810118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6250B/zh
Priority to US13/057,363 priority patent/US8504051B2/en
Priority to KR1020117005163A priority patent/KR101209823B1/ko
Priority to EP09804450.6A priority patent/EP2317820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9/000903 priority patent/WO20100151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6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6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目前随机接入中,用户终端通过自身选择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向演进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从而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确定分配给终端侧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对应的信道标识;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侧,指示所述终端侧利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机接入技术是现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功能,在很多场景下,必须首先进行随机接入功能,才能继续后续的操作。
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
如图1所示,演进基站(eNodeB)为用户终端(UE)选择一个专用的前导序列(preamble),UE获得此专用preamble后,通过自身选择的PRACH发送该专用preamble。
由于eNodeB可以控制此专用preamble仅被该UE使用,于是避免了冲突的发生,提高了UE的随即接入成功概率,并有效的降低了接入延迟。
目前,在分配专用preamble时,不指定具体的PRACH资源,UE对于PRACH资源的选择有可能是随机的,这意味着在专用preamble有效期内,所有PRACH中的该preamble都需要分配给该UE,才能完全避免冲突。但UE最终只会在其中一个PRACH上发送专用preamble,所以其他PRACH资源上的专用preamble实际上被浪费了。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随机接入中,由UE选择PRACH资源发送eNodeB分配的preamble,从而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目前随机接入中,用户终端通过自身选择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向演进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从而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指示终端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包括:
确定分配给终端侧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对应的信道标识;
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侧,指示所述终端侧利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包括:
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通过确定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送前导序列的系统包括:
演进基站,用于确定分配给用户终端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对应的信道标识,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通过确定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演进基站包括: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分配给用户终端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对应的信道标识;
信道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指示所述用户终端利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接入信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演进基站的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前导序列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确定分配给终端侧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信道标识;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侧,指示所述终端侧利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由于可以指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使得一个专用前道序列与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用户终端通过制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系统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LTE系统中的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前导序列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演进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指示终端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LTE FDD中按照时频域排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LTE TDD中按照时频域排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为终端侧分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并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信道标识发送给网络侧,网络侧利用收到的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由于可以指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系统的灵活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前导序列的系统包括:演进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
演进基站10,用于确定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信道标识,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演进基站10的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通过确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演进基站包括:信道标识确定模块100和信道标识发送模块110。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100,用于确定分配给用户终端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信道标识。
其中,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查找信道标识,则信道标识确定模块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标识确定模块1000。
第一标识确定模块1000,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分配给用户终端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信道标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以采用数据库或文件或其他形式进行存储,并且可以存储到本实施例的演进基站中,也可以存储到其他实体中供本实施例的演进基站查找。
其中,可以根据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查找信道标识,则信道标识确定模块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存储模块1010、第一配置标识确定模块1020、选择模块1030和第二标识确定模块1040。
第一存储模块1010,用于保存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具体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为技术规范(Ts)36.211物理信道和调制(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规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分为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和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第一存储模块1010可以同时保存LTE FDD和LTE TDD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也可以根据应用环境,保存其中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第一配置标识确定模块1020,用于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式中的一种:
预先配置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根据当前应用环境(即是LTEFDD还是LTE TDD),从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选择模块1030,用于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并从中选择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具体的,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会对应一个或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选择模块1030需要从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中选择一个,作为分配给用户终端的信道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以LTE FDD为例,假设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为12,则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12对应的内容参见表1。
由于LTE FDD中,每个子帧只有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以子帧标号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也就是说,LTE FDD的12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一共有10个。
选择模块1030需要从10个中选择其中一个。
以LTE TDD为例,假设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为18,则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18对应的内容参见表2。
由于LTE TDD中,每个子帧可以有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从表2中可以看出LTE TDD的18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一共有42个。
选择模块1030,再根据上下行配置,从42个中选择其中一个。比如:当前上下行配置为4,则从(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中选择一个。
第二标识确定模块1040,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确定选择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位置标识,将位置标识作为信道标识。
信道参数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比如:可以先频域后时域。
以表1为例:
0,2,4,6,8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0,1,2,3,4,参见图7(从图7可以看出对于对于LTE FDD,先频域后时域和先时域后频域的排列顺序都相同)。
以表2为例:
(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3、0、4、1、5、2,参见图8;
还可以先时域后频域。
以表1为例:
0,2,4,6,8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0,1,2,3,4。
以表2为例:
(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1、0、3、2、5、4,参见图8。
其中,位置标识还可以是两个数值,即一个行值一个列值。以表2为例:比如:位置标识先行后列,排列顺序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则(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
(49,5)、(50,5)、(51,5)、(52,5)、(53,5)、(54,5)。
如果按照单个上下行配置先行后列,则(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
(1,5)、(2,5)、(3,5)、(4,5)、(5,5)、(6,5)。
按照位置标识还可以是两个数值,即一个行值一个列值的方法还有多种分配方式:
以表2为例,比如:位置标识先行后列,排列顺序是先左后右、先下后上,按照图8所示的(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位置,由于(0,0,0,0)、(1,0,0,0)和(2,0,0,0)在第三个子帧对应的列可以为3,(0,0,0,1)、(1,0,0,1)和(2,0,0,1)在第四个子帧对应的列可以为4,则(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
(4,1)、(3,1)、(4,2)、(3,2)、(4,3)、(3,3)。
需要说明的是,对与表2的情况还可能有多种信道参数排列顺序,比如:
如果按照整个上下行配置先行后列:
(0,0,0,1)、(0,0,0,0)、(1,0,0,1)、(1,0,0,0)、(2,0,0,1)、(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5、12、19、26、33、40。
如果按照整个上下行配置先列后行且从上倒下:
(0,0,0,1)、(0,0,0,0)、(1,0,0,1)、(1,0,0,0)、(2,0,0,1)、(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25、26、27、28、29、30。
信道参数排列顺还可以按照单个上下行配置排序,也就是说,对于信道参数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并不局限于上面举的例子。
信道标识发送模块110,用于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指示用户终端利用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其中,信道标识发送模块1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处理模块1100和第一配置信令发送模块1110。
第一处理模块1100,用于将确定的信道标识置于配置信令中。
第一配置信令发送模块1110,用于将第一处理模块1100处理后的配置信令发送给用户终端。
具体的,配置信令包括:
PRACH指示(Index)(3比特)和Preamble Index(6比特),其中PreambleIndex用于指示分配给用户终端的专用Preamble,而PRACH Index并没有指示,这里可以将信道标识置于PRACH Index中。
由于LTE FDD的配置14中,一个子帧有10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见表3。
由于3bit只能表示8个信道标识,所以可以规定从前8个或者后8个信道标识中选择一个,如果是后8个,则2,3,4,5,6,7,8,9对应的信道标识分别为0、1、2、3、4、5、6、7。
还可以对PRACH Index进行扩充,将PRACH Index变为4bit。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包括:接入信道确定模块200和前导序列发送模块210。
接入信道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演进基站的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其中,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查找信道标识,则接入信道确定模块2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信道确定模块2000。
第一信道确定模块2000,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收到的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终端中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需要与演进基站中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相同。
其中,可以根据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查找信道标识,接入信道确定模块2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存储模块2010、第二配置标识确定模块2020、查找模块2030和第二信道确定模块2040。
第二存储模块2010,用于保存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其中,第二存储模块2010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与图3中的第一存储模块1010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相同,不再赘述。
第二配置标识确定模块2020,用于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其中,第二配置标识确定模块2020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的方式与图3中的第一配置标识确定模块1020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的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查找模块2030,用于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对于LTE TDD中,如果信道参数排列顺序只局限于单个上下行配置,则查找模块2030查找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的当前上下行配置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如果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为整个上下行配置,则查找模块2030查找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以表3为例,单个上下行配置时,假设当前上下行配置为4,则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为(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
整个上下行配置时,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为整个42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第二信道确定模块2040,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从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中确定收到的来自演进基站的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根据确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其中,这里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与演进基站中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相同,这样可以保证第二信道确定模块2040准确找到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假设如果演进基站采用先频域后时域的方式,则第二信道确定模块2040也采用先频域后时域的方式;如果演进基站采用先时域后频域的方式,则第二信道确定模块2040也采用先时域后频域的方式。
以表2为例,假设演进基站发送的信道标识为3,采用先频域后时域的方式,查找模块2030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为(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3、0、4、1、5、2。
由于收到的信道标识为3,对应的接入信道参数为(1,0,0,1),则最终确定(1,0,0,1)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需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前导序列发送模块210,用于通过接入信道确定模块200确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终端查找信道标识的方式必须与演进基站查找信道标识的方式相同,即如果演进基站用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信道标识,则用户终端也需要用相同的方式查找;相应的,如果演进基站用信道参数排列顺序查找信道标识,则用户终端也需要用相同的方式查找。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指示终端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500、网络侧确定分配给终端侧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信道标识。
步骤501、网络侧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终端侧,指示终端侧利用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其中,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查找信道标识,则步骤500中,根据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分配给终端侧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的信道标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以采用数据库或文件或其他形式进行存储,并且可以存储到本实施例的演进基站中,也可以存储到其他实体中供本实施例的演进基站查找。
其中,可以根据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查找信道标识,则步骤5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a500、网络侧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步骤b500、网络侧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并从中选择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步骤c500、网络侧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确定选择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位置标识,将位置标识作为信道标识。
其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为Ts 36.211 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规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分为LTE FDD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和LTE TDD中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可以同时保存LTE FDD和LTE TDD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也可以根据应用环境,保存其中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步骤a500中,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式中的一种:
预先配置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根据当前应用环境(即是LTEFDD还是LTE TDD),从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步骤b500中,在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时,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会对应一个或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需要从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中选择一个,作为分配给用户终端的信道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以LTE FDD为例,假设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为12,则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12对应的内容参见表1: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系统帧号   子帧标号
  12   Any   0,2,4,6,8
表1
由于LTE FDD中,每个子帧只有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以子帧标号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也就是说,LTE FDD的12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一共有10个,需要从10个中选择其中一个。
以LTE TDD为例,假设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为18,则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18对应的内容参见表2:
Figure G2008101182162D00121
表2
由于LTE TDD中,每个子帧可以有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从表2中可以看出LTE TDD的18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一共有42个。
再根据上下行配置,从42个中选择其中一个。比如:当前上下行配置为4,则从(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中选择一个。
步骤c500中,信道参数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比如:可以先频域后时域。
以表1为例:
0,2,4,6,8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0,1,2,3,4,参见图7。
以表2为例:
(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3、0、4、1、5、2,参见图8;
还可以先时域后频域。
以表1为例:
0,2,4,6,8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0,1,2,3,4,参见图7(从图7可以看出对于对于LTE FDD,先频域后时域和先时域后频域的排列顺序都相同)。
以表2为例:
(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1、0、3、2、5、4,参见图8。
其中,位置标识还可以是两个数值,即一个行值一个列值。以表2为例:比如:位置标识先行后列,排列顺序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则(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
(49,5)、(50,5)、(51,5)、(52,5)、(53,5)、(54,5)。
如果按照单个上下行配置先行后列,则(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
(1,5)、(2,5)、(3,5)、(4,5)、(5,5)、(6,5)。
按照位置标识还可以是两个数值,即一个行值一个列值的方法还有多种分配方式:
以表2为例,比如:位置标识先行后列,排列顺序是先左后右、先下后上,按照图8所示的(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位置,由于(0,0,0,0)、(1,0,0,0)和(2,0,0,0)在第三个子帧对应的列可以为3,(0,0,0,1)、(1,0,0,1)和(2,0,0,1)在第四个子帧对应的列可以为4,则(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
(4,1)、(3,1)、(4,2)、(3,2)、(4,3)、(3,3)。
需要说明的是,对与表2的情况还可能有多种信道参数排列顺序,比如:
如果按照整个上下行配置先行后列:
(0,0,0,1)、(0,0,0,0)、(1,0,0,1)、(1,0,0,0)、(2,0,0,1)、(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5、12、19、26、33、40。
如果按照整个上下行配置先列后行且从上倒下:
(0,0,0,1)、(0,0,0,0)、(1,0,0,1)、(1,0,0,0)、(2,0,0,1)、(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25、26、27、28、29、30。
信道参数排列顺还可以按照单个上下行配置排序,也就是说,对于信道参数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并不局限于上面举的例子。
其中,步骤501中,可以将信道标识置于配置信令中,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侧。
具体的,配置信令包括:
PRACH Index(3比特)和Preamble Index(6比特),其中Preamble Index用于指示分配给用户终端的专用Preamble,而PRACH Index并没有指示,这里可以将信道标识置于PRACH Index中。
由于LTE FDD的配置14中,一个子帧有10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见表3,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系统帧号   子帧标号
  14   Any   0,1,2,3,4,5,6,7,8,9
表3
由于3bit只能表示8个信道标识,所以可以规定从前8个或者后8个信道标识中选择一个,如果是后8个,则2,3,4,5,6,7,8,9对应的信道标识分别为0、1、2、3、4、5、6、7。
还可以对PRACH Index进行扩充,将PRACH Index变为4bit。
其中,步骤500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S1、网络侧判断是否指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0;否则执行S2。
步骤S2、网络侧发送指示终端侧自身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信息。
其中,步骤S2中,可以将将指示终端侧自身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信息置于配置信令中,发送给终端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PRACH Index的3bit中的一个编码作为指示信息,比如:111,如果将3bit中的一个编码作为指示信息,则对于表3的情况,需要规定从前7个或者后7个信道标识中选择一个。
还可以将扩展后的PRACH Index的4bit中的一个编码作为指示信息,比如:1111。
也可以不在PRACH Index中增加任何信息(即配置信令为现有的配置信息),如果PRACH Index没有任何信息,则认为指示用户终端自身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600、终端侧根据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步骤601、终端侧通过确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其中,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查找信道标识,则步骤600中,根据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收到的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终端侧中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需要与网络侧中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相同。
其中,可以根据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查找信道标识,则步骤6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a600、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步骤b600、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步骤c600、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从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中确定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步骤d600、根据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其中,基站侧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与图5中的网络侧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a600中,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的方式与图5中的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的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对于LTE TDD中,如果信道参数排列顺序只局限于单个上下行配置,则步骤b600中,查找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的当前上下行配置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如果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为整个上下行配置,则步骤b600中,查找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以表3为例,单个上下行配置时,假设当前上下行配置为4,则步骤b600中,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为(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
整个上下行配置时,步骤b600中,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为整个42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其中,步骤c600中,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与网络侧中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相同,这样可以准确找到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假设如果网络侧采用先频域后时域的方式,则步骤c600中也采用先频域后时域的方式;如果网络侧采用先时域后频域的方式,则步骤c600中也采用先时域后频域的方式。
以表2为例,假设网络侧发送的信道标识为3,采用先频域后时域的方式,步骤c600中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为(0,0,0,1)、(0,0,0,0)、(1,0,0,1)、(1,0,0,0)、(2,0,0,1)和(2,0,0,0),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是3、0、4、1、5、2。
由于收到的信道标识为3,对应的接入信道参数为(1,0,0,1),则最终确定(1,0,0,1)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为需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侧查找信道标识的方式必须与网络侧查找信道标识的方式相同,即如果网络侧用预先设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与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信道标识,则终端侧也需要用相同的方式查找;相应的,如果网络侧用信道参数排列顺序查找信道标识,则终端侧也需要用相同的方式查找。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分配给终端侧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对应的信道标识;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侧,指示所述终端侧利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由于可以指定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使得一个专用前道序列与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对应,用户终端通过制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系统的灵活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指示终端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标识;
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并从中选择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确定选择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位置标识,将所述位置标识作为信道标识;
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侧,指示所述终端侧利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终端侧包括:
将确定的信道标识置于配置信令中,发送给所述终端侧。
3.一种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从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中确定收到的来自网络侧的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根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通过确定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4.一种发送前导序列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演进基站,用于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标识,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并从中选择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确定选择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位置标识,将所述位置标识作为信道标识,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通过确定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演进基站包括: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中的第一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中的第一配置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中的选择模块,用于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并从中选择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中的第二标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确定选择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位置标识,将所述位置标识作为信道标识;
信道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接入信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前导序列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6.如权利要求4或5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标识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确定的信道标识置于配置信令中;
第一配置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信道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第二配置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查找模块,用于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第二信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从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中确定收到的来自演进基站的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根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8.一种演进基站,其特征在于,该演进基站包括: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中的第一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中的第一配置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中的选择模块,用于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并从中选择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信道标识确定模块中的第二标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确定选择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位置标识,将所述位置标识作为信道标识;
信道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信道标识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指示所述用户终端利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演进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标识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确定的信道标识置于配置信令中;
第一配置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配置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10.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用户终端包括:
接入信道确定模块中的第二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
接入信道确定模块中的第二配置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
接入信道确定模块中的查找模块,用于从保存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接入信道确定模块中的第二信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信道参数排列顺序,从查找到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中确定收到的来自演进基站的信道标识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根据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确定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前导序列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确定的所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CN200810118216A 2008-08-07 2008-08-07 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1646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8216A CN101646250B (zh) 2008-08-07 2008-08-07 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13/057,363 US8504051B2 (en) 2008-08-07 2009-08-07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instructing transmission of preamble and for transmitting preamble
KR1020117005163A KR101209823B1 (ko) 2008-08-07 2009-08-07 전송을 지시 및 프리앰블을 전송하는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EP09804450.6A EP2317820B1 (en) 2008-08-07 2009-08-07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transmission and transmitting preamble
PCT/CN2009/000903 WO2010015150A1 (zh) 2008-08-07 2009-08-07 一种指示发送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8216A CN101646250B (zh) 2008-08-07 2008-08-07 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6250A CN101646250A (zh) 2010-02-10
CN101646250B true CN101646250B (zh) 2012-08-29

Family

ID=4165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8216A Active CN101646250B (zh) 2008-08-07 2008-08-07 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04051B2 (zh)
EP (1) EP2317820B1 (zh)
KR (1) KR101209823B1 (zh)
CN (1) CN101646250B (zh)
WO (1) WO20100151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794B (zh) * 2010-11-22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前导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36411B (zh) * 2010-12-02 2013-06-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067039A1 (zh) * 2012-10-29 2014-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用户设备、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基站
WO2015119555A1 (en) * 2014-02-06 2015-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O2015126288A1 (en) * 2014-02-19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ach selection in combined radio cell deployments
CN105636207A (zh) * 2014-10-28 2016-06-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2898B (zh) * 2017-01-06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738141B (zh) * 2017-04-21 2020-04-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KR20200047699A (ko) 2017-09-12 2020-05-07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논리 채널의 리소스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796A (zh) * 2006-12-29 2008-07-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3986B1 (ko) * 1999-08-03 2007-06-04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억세스 채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GB0007337D0 (en) * 2000-03-28 2000-05-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007334D0 (en) 2000-03-28 2000-05-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71632B2 (en) * 2000-12-19 2004-08-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ub-channels for the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KR20070047124A (ko) * 2005-11-01 2007-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자원에 관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WO2007078165A1 (en) 2006-01-05 2007-07-12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PL2213013T3 (pl) * 2007-10-31 2017-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ybór trybu transmisji podczas procedury dostępu swobodnego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796A (zh) * 2006-12-29 2008-07-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Dedicated Preamble Allocation.《3GPP TSG-RAN WG2#63 R2-084260》.2008,1-11. *
Huawei.Dedicated RACH Resource for handover.《3GPP TSG-RAN WG2 #62bis R2-083687》.2008,1-2. *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8).《3GPP TS 36.331 V8.2.0(2008-05)》.2008,92-93.
Stage 2(Release 8).《3GPP TS 36.300 V8.5.0(2008-05)》.2008,51-52.
TSG RAN WG2.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8).《3GPP TS 36.321 V8.2.0(2008-05)》.2008,11-12. *
TSG RAN WG2.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3GPP TS 36.211 V8.3.0 (2008-05)》.2008,31-35. *
TSG RAN WG2.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
TSG RAN WG2.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8).《3GPP TS 36.331 V8.2.0(2008-05)》.2008,92-93. *
TSN RAN WG2.Overall description
TSN RAN WG2.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Release 8).《3GPP TS 36.300 V8.5.0(2008-05)》.2008,51-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6250A (zh) 2010-02-10
KR101209823B1 (ko) 2012-12-11
KR20110044275A (ko) 2011-04-28
EP2317820A1 (en) 2011-05-04
US8504051B2 (en) 2013-08-06
EP2317820B1 (en) 2015-10-07
EP2317820A4 (en) 2011-09-14
US20110294513A1 (en) 2011-12-01
WO2010015150A1 (zh) 201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6250B (zh) 一种指示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133584B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方法
EP360626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dom access and instruction after random access rollback
EP3393167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07733582B (zh) 发送指示信息和harq-ack的方法及设备
CN101370246B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广播方法、系统及装置
US10813135B2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595636A (zh)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964534B1 (ko) 랜덤 액세스 응답을 위한 스케줄링 할당의 반복 전송
CN101998577A (zh) 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508996A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26352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第一节点、第二节点
CN104902571A (zh) 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4038920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956750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042143B (zh) Pdcch的监听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7567098B (zh) 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91729A (zh) 激活和去激活分量载波
KR20150015264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의 분산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EP3091789B1 (en) System information scheduling method and user device
CN109155999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090170513A1 (en) Mobile st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apparatus and resource request method
CN104066148A (zh) 服务发现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7734659B (zh) 一种随机接入载波的指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15114451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response mess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1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