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0105A - 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0105A
CN101640105A CN200810131211A CN200810131211A CN101640105A CN 101640105 A CN101640105 A CN 101640105A CN 200810131211 A CN200810131211 A CN 200810131211A CN 200810131211 A CN200810131211 A CN 200810131211A CN 101640105 A CN101640105 A CN 101640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abutting part
iron core
inductor device
convexly equip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光福
阙喜俊
刘正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IXIN ELECTRONICS CO Ltd
Chilisi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LIX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IXI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LIX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31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01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0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0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本发明的电感器设备包含两个相对组合的铁芯和一线圈组。各所述铁芯都包含基部、相对应的芯部和至少一相对应的抵接部,各所述铁芯组合时用于抵接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芯部都凸设在所述基部的一表面,且所述抵接部设在所述表面的外围区域而所述芯部设在所述表面的非外围区域,其中所述铁芯以所述抵接部相对抵接时,为线圈组所穿设的所述芯部之间具有固定气隙。

Description

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具分离式铁芯的电感器设备。
背景技术
要提高电感器设备的电感量,可通过增加线圈匝数的方式来实现,然而增加线圈匝数会因电阻增加的缘故而产生较多的热,过多的热可能导致破坏磁性元件的特性,而此问题在大电流的应用下更为严重。要解决产热过多的问题,可使用线径较大的线圈,可是此解决方法会使电感器设备的体积变大。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使用高导磁率的铁芯材料来实现提高电感量的目的。
利用导磁率较高的铁芯材料可在相同的电感值下使用较少的线圈匝数,这样可避免在高电流应用下产生高温度的问题。可是,当使用较高导磁率的铁芯材料时,铁芯中的气隙尺寸成为影响电感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气隙尺寸的控制变得极为重要。图1和图2显示常规电感器设备100的示意图,所述电感器设备100包含磁芯棒102、外绕磁芯棒102的线圈组104、以及包围磁芯棒102和线圈组104的磁框106等。所述电感器设备100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磁芯棒102与线圈组104套合后,再把套合的磁芯棒102与线圈组104安置在磁框106中。在大电流应用情况时,设计上会让磁框106的内缘尺寸稍大于磁芯棒102的长轴尺寸,这会使磁芯棒102与磁框106的内缘之间有气隙g和g′的存在(如图2所示),而此设计型式的电感器设备100常见于功率扼流线圈上。根据前文所述,电感器设备100在使用较高导磁率的铁芯材料后需对气隙g和g′做良好的控制,以便获得较佳的生产良率。然而,以常规的生产技术很难获得对磁芯棒102与磁框106的尺寸的精准控制,再加上电感器设备100组装时需使g和g′间的差距小于极小的公差范围(例如10到20微米),此公差范围的要求对安装两端为自由端且无限位机制的磁芯棒102来说,实在具有相当的困难。因此当此电感器设备100在以较高导磁率的铁芯材料制作时,将较难获得稳定的生产良率。
鉴于上述问题和需求,有必要提高铁芯的气隙控制的精准度,以提高产品生产的良率。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所揭示的分离式铁芯结构可良好地控制组合铁芯的气隙误差,并可提高产品生产良率和速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的铁芯包含基部、至少一抵接部和芯部。所述基部具有一表面。抵接部凸设在所述表面的外围区域,其用以组合抵接。所述芯部凸设在所述表面的非外围区域。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包含两个相对组合的铁芯和一线圈组。各所述铁芯都包含基部、相对应的芯部和至少一相对应的抵接部,各所述铁芯组合时用于抵接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芯部都凸设在所述基部的一表面,且所述抵接部设在所述表面的外围区域而所述芯部设在所述表面的非外围区域,其中所述铁芯以所述抵接部相对抵接时,所述芯部之间具有固定气隙。所述线圈组穿设在所述芯部。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包含侧盖、前述铁芯及线圈组。用以防止磁力线外漏的所述侧盖抵靠于所述抵接部时,所述芯部的端部顶面与所述侧盖之间具有固定气隙。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展示常规技艺的电感器设备的示意图;
图3展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的示意图;
图4展示图3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的组合俯视图;
图5展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铁芯的示意图;
图6展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铁芯的示意图;以及
图7展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300的示意图。电感器设备300包含两个可相对抵接的第一铁芯302和第二铁芯322以及线圈组340。第一铁芯302包含基部304,其作为电感器设备300的边缘部位。基部304上具有表面306,而抵接部308和第一芯部310凸设在所述表面306上。抵接部308设置在所述表面306的外围区域,即基部304靠近边缘处,其用于第一铁芯302和第二铁芯322在组合时可相互抵接,且使接合后的电感器设备300中的第一芯部310与第二芯部330之间的气隙保持在固定公差之内,以提升电感器设备300生产良率。抵接部308的设置可依实际应用状况而定,其功能可包含作为抵接安装以及磁力线防漏用,还可只用于抵接安装搭配防漏外框;数量上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抵接部308可如图3分别设置在基部304的两个相对侧边,且其宽度h1可与基部304的宽度h2相当。抵接部308除提供固定气隙间距的安装结果外,还可用于遮盖线圈组340产生的磁力线,以防止其外漏。第一芯部310设置在表面306上的非外围区域。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芯部310设置在表面306的中间部位。第一铁芯302的基部304、抵接部308和第一芯部310可以是一体成型,而其材料可例如是铁粉、锰锌或镍锌。在第二铁芯322上,基部324、凸设在基部324的表面326的抵接部328可与对应的基部304、抵接部308相对称,即其之间相对应尺寸都相当。第二铁芯32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产品,而其材料可以是铁粉、锰锌或镍锌。
图4显示图3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300的组合俯视图。电感器设备300的组合是将第一铁芯302与第二铁芯322相对立组接,其中以抵接部308与抵接部328相对而抵接。线圈组340穿设在第一芯部310和第二芯部330,其中第一芯部310与第二芯部330之间具有气隙332,其距离为g″。与前述的常规技艺相比较,由于本发明所揭示的第一铁芯302和第二铁芯322在组装时是以抵接的方式组装,因具抵接的构造而具有定位/限位的作用,所以可精准地控制气隙332的尺寸,并提高电感器设备300的生产良率,且此设计可直接组装无需做调整对位,因此还有利于产量。此外,因为本发明揭示的结构可精确地控制第一铁芯302与第二铁芯322之间的气隙332,所以第一铁芯302和第二铁芯322可使用导磁率高(例如高于2000μi)的材料制作,而无需更改产品设计或工艺。气隙332的产生可将第一铁芯302的第一芯部310在制作时使其长度c1短于抵接部308长度l1-g″的距离,而第二铁芯322的第二芯部330长度c2与抵接部328的长度l2相同;或者,第一芯部310的长度c1短于抵接部308的长度l1-g″/2的距离,而第二铁芯322的第二芯部330长度c2也短于抵接部328的长度l2-g″/2的距离。气隙332误差的控制只需在制作时控制好g″的误差即可,其与组装无关。如果有较严格的误差要求,那么可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来控制g″的误差即可,所述加工方式可包含以研磨方法。
图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铁芯500的示意图。分离式铁芯500的抵接部506可凸设在基部502的表面504的任何三个侧边,并形成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空间。同样凸设在所述表面504上的芯部508包围在所述半封闭空间中,其中所述芯部508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或如图5所示的圆形。
图6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铁芯600的示意图。在半密闭式的抵接部602内,其与芯部604平行的两角边606可制作成圆弧状。此圆弧状的角边606除具有较佳的绕线空间外,另对铁芯600的耐压也有帮助。
图7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感器设备700的示意图。电感器设备700也可以是铁芯702与侧盖706组合而成,其是先将线圈组704穿设在芯部708后,再将侧盖706抵靠在抵接部710。具有侧盖706密封的电感器设备700可使其防止磁力线外漏。在组合后的电感器设备700内,其芯部708的端部顶面与侧盖706之间具有气隙,通过抵接部710的设计,使所述气隙维持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和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和揭示内容而作种种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脱离本发明的替换和修改,且为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电感器设备的铁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基部,其具有一表面;
至少一抵接部,其凸设在所述表面的外围区域,用以组合抵接;以及
芯部,其凸设在所述表面的非外围区域,其中所述芯部的长度短于所述抵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抵接部分别凸设在所述表面的两个相对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抵接部凸设在所述表面的任何三个侧边且形成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芯,其特征在于其材料为铁粉、锰锌或镍锌。
5.一种电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两个对接组合的铁芯,各所述铁芯都包含基部、相对应的芯部和至少一相对应的抵接部,各所述铁芯组合时用于抵接的所述抵接部和所述芯部都凸设在所述基部的同一表面,且所述抵接部设在所述表面的外围区域而所述芯部设在所述表面的非外围区域,其中所述铁芯以所述抵接部相对抵接时,所述芯部之间具有固定气隙;以及线圈组,其穿设在所述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铁芯的抵接部分别凸设在表面的两个相对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铁芯的抵接部凸设在表面的任何三个侧边且形成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铁芯的材料为铁粉、锰锌或镍锌。
9.一种电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侧盖,其用以防止磁力线外漏;
铁芯,其包含:
基部,其具有一表面;
至少一抵接部,其凸设在所述表面的外围区域,用以组合时抵接;以及
芯部,其凸设在所述表面的非外围区域;以及
线圈组,其穿设在所述芯部;
其中,所述侧盖抵靠在所述抵接部时,所述芯部的端部顶面与所述侧盖之间具有固定气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抵接部分别凸设在所述表面的两个相对侧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抵接部凸设在所述表面的任何三个侧边且形成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铁芯的材料为铁粉、锰锌或镍锌。
CN200810131211A 2008-07-30 2008-07-30 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 Pending CN1016401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211A CN101640105A (zh) 2008-07-30 2008-07-30 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211A CN101640105A (zh) 2008-07-30 2008-07-30 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0105A true CN101640105A (zh) 2010-02-03

Family

ID=4161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211A Pending CN101640105A (zh) 2008-07-30 2008-07-30 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01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3836A (zh) * 2014-03-19 2014-07-02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及其铁芯
CN105719785A (zh) * 2014-12-04 2016-06-29 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3836A (zh) * 2014-03-19 2014-07-02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及其铁芯
CN105719785A (zh) * 2014-12-04 2016-06-29 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42078U (ja) 焦点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12169043A1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用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EP3136552B1 (en) Axial air gap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bobbin
US10069361B2 (en) Rotor securing arrangement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US7378768B2 (en) Stepping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041877A (ja) リアクトル
JP2007201203A (ja) リアクトル
US7239224B2 (en) Ignition coil having center core
CN101640105A (zh) 电感器设备及其铁芯
CN107004489A (zh) 螺线管
CN103021689B (zh) 电磁驱动器
CN201142629Y (zh) 音圈马达
CN104240893B (zh) 一种双向位移型比例电磁铁
CN202816568U (zh) 一种磁芯及变压器
CN104767423B (zh) 电动机
CN201163741Y (zh) 用于燃油泵的无刷电机
CN106953443B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CN201859742U (zh) 高压变压器
JP2006345672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02347669A (zh) 一种有限转角力矩电动机及其制作方法
CN107896045A (zh) 磁极开齿式力矩马达
CN103227549A (zh) 一种超小型音圈马达
CN207368775U (zh) 转子组件及电机
CN207853720U (zh) 磁极开齿式力矩马达
CN107533903A (zh) 点火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