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1473A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1473A
CN101621473A CN200910161759A CN200910161759A CN101621473A CN 101621473 A CN101621473 A CN 101621473A CN 200910161759 A CN200910161759 A CN 200910161759A CN 200910161759 A CN200910161759 A CN 200910161759A CN 101621473 A CN101621473 A CN 101621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s
mac address
list item
inferior
rp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1473B (zh
Inventor
吴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617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1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1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1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1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14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需要发送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从SAS数据库中查找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如果找到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则遍历RPR拓扑数据库,查找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如果找到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则通过主MAC地址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所述报文。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提供了一套次MAC地址支持SAS的方法,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网络设备,能够有效解决RPR站点使用次MAC地址通讯时可能引发的泛洪问题,使得带宽利用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价值链及宽带业务运营模式的逐渐建立,宽带业务正逐渐成为各运营商拓展业务领域、增加收入、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传统城域网的解决方案主要是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或以太网方式,对于SDH方式,其优点是高可靠性,满足用户的通信要求,并且能够提供保护和快速恢复机制,但是其点到点、电路交换的设计目标导致其带宽利用率不高;对于以太网方式,其优点是成本低、简洁、易扩展、以及便于IP包的传输和处理,但它在规模、端到端业务建立、质量保证、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难题。
由IEEE 802.17的标准定义的RPR(Resilient Packet Ring)弹性分组环是结合SDH/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纤网)环网的保护机制与以太网传输数据报文的有效性,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MAC协议,它兼具SDH/SONET的快速业务恢复能力(小于50ms)以及以太网的带宽使用有效性,还具有全网带宽均衡机制,集IP的智能化、以太网的经济性和光纤环网的高带宽效率、可靠性于一体,为宽带IP城域网运营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组网方案。
图1为RPR环网结构示意图,图1中有6个RPR站点S1-S6,也可称为RPR环上站点,相邻的RPR站点间通过RPR接口连接,形成一个环状网络。每个RPR接口都有接收与发送线路,因此形成如图1所示的可双向传输的RPR环网,其中,顺时针传输称为环0或外环,逆时针传输称为环1或内环。其中的LAN1、LAN2、LAN3、LAN4、LAN5、LAN6(后续简称LAN1~LAN6)表示与各RPR环上站点互联的内部网络,这些网络通过RPR环网建立相互的通讯。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如图1所示,RPR环网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图中LAN1~LAN6各网络之间的两两互通。但是按照RPR标准规范802.17中的描述,LAN1~LAN6各网络之间的所有数据通信在RPR环网上的表现形式都为广播,这样浪费了RPR环网的带宽资源。
为了解决泛洪传输这个问题,IEEE标准组织推出了802.17b标准,该标准主要是在802.17的基础上添加了空间感知层(Spatially Aware Sublayer,SAS),通过第2层桥接为环带宽提供了空间再利用的能力,然而802.17b标准中只明确了对RPR站点主MAC地址与报文的源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802.17标准中选环策略也只针对RPR站点的主MAC地址,因此当某个RPR站点以次MAC地址发送RPR数据报文时,标准中并没有规定其它RPR站点的具体行为,在其它RPR站点不作为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单向泛洪的情况,仍然无法解决RPR环网的带宽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以解决RPR站点采用次MAC地址进行数据通信时,引发单向洪泛,导致RPR环网的带宽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需要发送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从SAS数据库中查找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如果找到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则遍历RPR拓扑数据库,查找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合法,且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或所述站点的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相符合,则所述站点为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如果找到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则通过主MAC地址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所述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第一查找单元,用于根据需要发送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从SAS数据库中查找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第二查找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查找单元查找到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时,遍历RPR拓扑数据库,查找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合法,且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或所述站点的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相符合,则所述站点为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查找单元查找到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时,通过主MAC地址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所述报文。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提供了一套次MAC地址支持SAS的方法,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网络设备,能够有效解决RPR站点使用次MAC地址通讯时可能引发的泛洪问题,使得带宽利用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RPR环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建立SAS表项流程图;
图4A为RPR报文的基本帧格式示意图;
图4B为RPR报文的扩展帧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建立SAS表项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查找目标站点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更新SAS数据库流程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删除SAS数据库中的SAS表项的流程图;
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激活SAS数据库中的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更新SAS数据库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通信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RPR环上站点,请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包括:
201:根据需要发送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从SAS数据库中查找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
当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的RPR环上站点接收到外界发送来的需要发送的报文时,从该报文中获取到该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并使用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从SAS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SAS表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AS表项是通过地址的动态学习或者用户静态配置的方式建立的,并保存入SAS数据库中。
其中,通过地址的动态学习的方式建立所述目标站点的SAS表项,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方式实现,该方法包括:
301:接收目标站点发送的RPR报文;
802.17标准定义了用于数据传输的RPR报文的帧格式,如图4A和图4B所示,其中,图4A为基本帧格式(Basic frame format),用于RPR环上站点之间的数据帧交互,例如,图1中,若S1需要发送一个报文给S2,那么,该帧格式中的“sa”就为S1站点的MAC地址,通常为主MAC地址,该帧格式中的“da”为S2站点的主MAC地址。图4B为扩展帧格式(Extendedframe format),用于目的MAC地址非环上站点的数据通信,当然也可用于环上站点之间的通讯,例如,图1中,连接到“LAN1”网络的某个PC A要与连接到“LAN2”网络中的某个PC B通信,那么当这个报文被RPR环上站点S1发送出来时,就是用扩展帧的形式,其中“sa”为S1站点的MAC地址,通常为主MAC地址,“saExternded”为PC A的MAC地址,“daExtended”为PC B的MAC地址,“da”为泛洪地址。
302:判断所述RPR报文是否支持SAS学习,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3,否则结束学习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所述RPR报文是否支持SAS学习,也即判断该RPR报文是否满足SAS学习要求,例如,如果RPR报文的da为单播地址,或者,该RPR报文的da为SAS_GROUP_ADDRESS=01-80-C2-00-00-04,则判断为该RPR报文支持SAS学习。
303:判断所述RPR报文的sa和saExternded是否都为单播MAC地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4,否则结束学习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RPR报文是目标站点发送的,而sa用于记载源站点MAC,也就是,直接发送该报文的站点的MAC,saExternded用于记载源MAC,也就是,间接发送该报文的目的设备的MAC,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RPR报文的sa记载了目标站点的MAC,其saExternded记载了与所述目标站点相连的发送报文的目的设备的MAC地址,也即本实施例中的目的MAC地址。
304:判断sa是否为RPR环上站点的主MAC地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7,否则直接步骤305;
305:判断sa是否为RPR环上站点的次MAC地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6,否则结束学习过程;
306:判断所述次MAC地址是否处于OK_IN_USE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7,否则结束学习过程;
307:在SAS表项中建立sa和saExternded的对应关系,并表明该SAS表项的类型为动态学习。
通过图3所示的方式,通过地址的动态学习的方式建立了所述目标站点的SAS表项。
动态学习获得的SAS表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老化,当表项老化的时候,这个表项自然从SAS数据库中删除。对于老化时间,在802.17b标准并没有严格规定,但给定了一个范围:10~1000000,以秒为单位并步进。
其中,通过用户静态配置的方式建立所述目标站点的SAS表项,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方式实现,该方法包括:
501:接收用户静态配置的目标站点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502:判断所述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RPR环上站点的主MAC地址,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用户静态配置为合法配置,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添加入所述SAS表项并保存入SAS数据库,否则执行步骤503;
503:判断所述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RPR环上站点的次MAC地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4,否则确定所述用户静态配置无效并加以记录这一结果;
504:判断所述次MAC地址是否处于OK_IN_USE状态,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用户静态配置为合法配置,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添加入所述SAS表项并保存入SAS数据库,否则确定所述用户静态配置无效并加以记录这一结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用户可以通过管理接口或其它形式的用户接口设置静态的SAS信息,例如用户已经知道某个目的设备,例如某个局域网中的一台pc与某个RPR站点后的局域网相连,因此为了减少泛洪以及安全的目的,用户使用目标站点的次MAC地址来建立目标站点的SAS表项,而并没有使用目标RPR站点的主MAC地址。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当用户的配置无效时,需要记录用户的静态配置,但使其不生效,因为这时可能因为会学习到该表项的动态结果而减少泛洪。
在本实施例主,静态配置的表项不会老化,只会因目标RPR站点不存在而暂时失效。
通过图5所示的方式,通过用户静态配置的方式建立了所述目标站点的SAS表项。
上述建立目标站点的SAS表项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202:如果找到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则遍历RPR拓扑数据库,查找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
其中,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合法,且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或所述站点的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相符合,则所述站点为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遍历RPR拓扑数据库的方式查找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方式完成,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601:遍历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
602:判断所述站点是否合法,如果否,则回到步骤601,否则进行步骤603:
其中,拓扑数据库是RPR协议定义的一套以RPR环id(共有两个环)和环上跳数(hops,最多255个站点,每个站点称为一个hops)为索引的二维数组结构。每个数组成员,也即环上对应的一个站点被称为表项,每个表项由这个站点的具体信息组成,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该站点的主MAC地址、两个次MAC地址、两个次MAC地址的状态、该站点是否有效、该站点是否可达等信息组成。只有当该表项的有效标识和可达标识都为TRUE的时候,才能说明该站点能正常工作,否则认为站点处于非法状态。
603:判断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与所述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是否相符,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站点为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否则执行步骤604;
604:判断所述站点的处于OK_IN_USE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是否相符,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站点为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否则回到步骤601。
根据图6所示的方式,完成了对符合SAS表项的目标站点的查找。
其中,遍历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03:如果找到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则通过主MAC地址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所述报文。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步骤202找到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则可以记录当前站点的跳数作为最终发送的RPR报文的TTL,当前站点的主MAC来作为最终发送的RPR报文的da。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中,还可以根据ATD报文或SAS Notify报文对该SAS数据库进行更新。以下结合不同的附图和举例对此加以说明。
再请参照图1,根据802.17标准的规定,对于每一个RPR环上站点,必须有一个主MAC地址和可选的两个次MAC地址,主MAC地址可用于RPR定义中的各种通讯过程,次MAC地址通过用于传送站点属性信息的控制帧ATD(Attribute discovery)帧被发送给其它站点,供其它站点记录下各个站点的次MAC地址分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冲突之类的信息。对于每个次MAC地址定义了4种状态,分别为NOT_USED、DUPLICATE、OK_TO_USE和OK_IN_USE,其中,NOT_USED表示这个次MAC地址没有使用,即对应站点发送过来的ATD帧中要么不包含次MAC地址信息,要么次MAC地址为标准中定义的无效MAC地址(ff-ff-ff-ff-ff-ff);DUPLICATE表示这个次MAC地址与其它MAC地址冲突,因此该MAC地址不能被使用;OK_TO_USE表示这个次MAC地址本身是合法有效的,但由于还未经过校验或检查,例如未通过总的次MAC地址数是否超过256个的校验,因此还不能被标识为可用;OK_IN_USE表示该次MAC地址已经经过所有的检查,可以被使用。因此,只有处于OK_IN_USE的次MAC地址才能被合法地使用。
图7为根据ATD报文更新SAS数据库的流程图,对一个RPR站点而言,主MAC地址只有一个,而次MAC地址最多有2个,这样,加上次MAC地址,则SAS要协调3个MAC地址,相互间的状态更新、协调的关系较为复杂。由于各个站点的次MAC地址在工作过程有可能变更,变更的结果会通过ATD报文通告环上的其它RPR站点,其它站点根据收到的次MAC地址信息更新各个次MAC地址的状态。请参照图7,该方法包括:
701:接收一RPR站点发送的ATD报文;
702:根据所述ATD报文确定所述RPR站点的次MAC地址,将所述次MAC地址保存入RPR拓扑数据库;
703: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次MAC地址从可用状态变为非可用状态,则记录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删除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
704: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次MAC地址从非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则记录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添加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
由于次MAC地址更新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复杂的组合,例如,假设原先被替换掉的次MAC地址为A、B,新通告的次MAC地址为C、D,则可能出现如下组合: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均是未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C和D未导致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均是未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C和D中的一个导致了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均是未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C和D中的都导致了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中的一个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C和D消除了该冲突,并且未引入新的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中的一个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C和D消除了该冲突,但是引入了一个新的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中的一个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C和D消除了该冲突,但是引入了两个新的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中的一个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C和D未消除该冲突,但是也没有引入新的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中的一个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C和D未消除该冲突,并且引入了一个新的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都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将其中一个次MAC地址的冲突消除;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都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将两个冲突都消除;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都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将两个冲突都消除,但是两个地址又和其它地址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都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将两个冲突都消除,但是两个地址中的一个又和其它地址冲突;
例如:原来的次MAC地址A和B都是冲突的次MAC地址,新的次MAC地址将其中一个冲突消除,但是消除该冲突的新的次mac地址又和其它的地址冲突。
上述组合只是真实变化中的大部分可能性而已,列出这些情况仅为了说明变化很多,而并非对该变化的限制。
由于802.17标准中规定次MAC地址具有四种状态,那么只要不处于OK_IN_USE的次MAC地址就必须不能让其正常工作,而根据上述列举的情况,次MAC地址的更新最终可能会导致之前合法的SAS表项在次MAC地址更新后出现非法的情况,而之前非法的次MAC地址在更新后出现合法的情况。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次MAC地址更新时,只要发现其从OK_IN_USE状态变为非OK_IN_USE的状态的,就要在SAS表项中删除其对应的表项;只要发现从非OK_IN_USE状态变为OK_IN_USE状态的,就要在原先的用户静态配置中查找之前是否有符合该地址的表项,并将其添加到SAS表项中;其它状态之间的迁移不用修改SAS表项。
例如,假设原先某站点的次MAC地址A、B的状态都是no ok的,因为和其它站点的次MAC地址冲突了,也即其它站点也有次MAC地址为A、B的情况,当该站点的次MAC地址A、B被C、D更新后,其它站点的A、B可能就变合法了,这时就有可能发生A、B、C、D同时从no ok变为ok的情况,需要在RPR拓扑数据库中添加4个MAC地址,并相应的修改SAS表项。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步骤703将所述从可用状态变为非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删除,可以通过图8所示的方式实现,请参照图8,该方法包括:
801:遍历SAS数据库;
802:判断所述SAS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使用所述从可用状态变为非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的SAS表项,如果是,则执行步骤803,否则结束;
803:删除所述SAS表项,或者标识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未生效。
其中,如果所述SAS表项是用户静态配置的,则标识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未生效,否则删除所述SAS表项。
其中,如果所述SAS数据库的所有SAS表项全部遍历完成,则结束这一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步骤704将所述从非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添加,可以通过图9所示的方式实现,请参照图9,该方法包括:
901:遍历SAS数据库中的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
902:判断所述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是否使用了所述从非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903,否则结束;
903:激活所述用户静态配置,建立对应的SAS表项,也即,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按照所述次MAC地址建立对应的SAS表项,并标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为已生效。
其中,如果所述SAS数据库的所有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全部遍历完成,则结束这一过程。
通过图7-图9所示的方法,实现了根据ATD报文对SAS数据库进行更新。
图10为根据SAS Notify报文更新SAS数据库的流程图,其中,SASNotify报文为802.17b标准中新定义的一种RPR 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报文,用于站点MAC地址变化后通知其它站点删除其对应的SAS表项,使用Notify的能尽快地将没用的表项删除,避免其占用表项资源。请参照图10,该方法包括:
1001:接收一RPR站点发送的SAS Notify报文;
1002:根据所述SAS Notify报文确定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
1003:遍历SAS数据库中的SAS表项;
1004:判断所述SAS表项的MAC地址与所述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是否相同并且符合规则,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05,否则结束;
1005:删除所述SAS表项。
其中,如果所述SAS数据库的所有SAS表项全部遍历完成,则结束这一过程。
通过图10所示的方法,也实现了对SAS数据库的更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套次MAC地址支持SAS的方法,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RPR站点使用次MAC地址通讯时可能引发的泛洪问题,使得带宽利用得以提升。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1为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组成框图,该网络设备可以为RPR环上站点,请参照图11,该网络设备主要包括:
第一查找单元1101,用于根据需要发送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从SAS数据库中查找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
第二查找单元1102,用于在所述第一查找单元1101查找到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时,遍历RPR拓扑数据库,查找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合法,且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或所述站点的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相符合,则所述站点为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
发送单元1103,用于在所述第二查找单元1102查找到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时,通过主MAC地址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所述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
SAS数据库1104,用于保存SAS表项。其中,所述SAS表项通过地址的动态学习或者用户静态配置来建立。
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该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105,用于接收目标站点发送的RPR报文;
第一判断单元1106,用于判断所述RPR报文是否支持SAS学习;
第二判断单元1107,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106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RPR报文的源MAC和源站点的MAC是否都为单播MAC地址;
第三判断单元1108,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107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源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主MAC地址;
第四判断单元1109,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1108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源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
第一建立单元1110,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1108的判断结果为是,或者所述第四判断单元1109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SAS表项中建立所述源站点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SAS表项保存入所述SAS数据库1104;
其中,所述源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所述源MAC地址为所述目的MAC地址。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该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1111,用于接收用户静态配置的目标站点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第五判断单元1112,用于判断所述用户静态配置的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主MAC地址;
第六判断单元1113,用于在所述第五判断单元111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用户静态配置的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
第二建立单元1114,用于在所述第五判断单元1112的判断结果为是,或者所述第六判断单元111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SAS表项中添加所述用户静态配置,并将所述SAS表项保存入所述SAS数据库1104。
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该网络设备的第二查找单元1102包括:
遍历模块11021,用于遍历RPR拓扑数据库,取出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
第一判断模块11022,用于判断所述站点是否合法;
第二判断模块11023,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1102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与所述第一查找单元1101查找到的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是否相符合;
第三判断模块11024,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11023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站点的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第一查找单元1101查找到的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是否相符合;
记录模块11025,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11023的判断结果为是,或者所述第三判断模块11024判断的结果为是时,记录所述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
在本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
更新单元1115,用于根据ATD报文或SAS Notify报文对所述SAS数据库进行更新。
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该网络设备的更新单元1115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1151,用于接收一RPR站点发送的ATD报文;
第一确定模块11152,用于根据所述ATD报文确定所述RPR站点的次MAC地址,将所述次MAC地址保存入所述RPR拓扑数据库;
第一删除模块11153,用于在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次MAC地址从可用状态变为非可用状态时,记录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删除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
第一添加模块11154,用于在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次MAC地址从非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时,记录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添加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
其中,第一删除模块11153还可以包括:
第一遍历模块111531,用于遍历SAS数据库;
删除子模块111532,用于在所述SAS数据库1104中存在使用从可用状态变为非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的SAS表项时,删除所述SAS表项;
第一标识模块,用于在所述SAS表项是用户静态配置的时,标识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未生效。
其中,第一添加模块11154还可以包括:
第二遍历模块111541,用于遍历SAS数据中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
添加子模块111542,用于在所述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使用了所述从非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时,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按照所述次MAC地址建立对应的SAS表项,添加入所述SAS数据库1104;
第二标识模块111543,用于标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为已生效。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该网络设备的更新单元1115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1159,用于接收一RPR站点发送的SAS Notify报文;
第二确定模块111510,用于根据所述SAS Notify报文确定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
第三遍历模块111511,用于遍历SAS数据库1104中的SAS表项;
第二删除模块111512,用于在所述SAS表项的MAC地址与所述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相同并且符合规则时,删除所述SAS表项。
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各组成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功能,由于在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对各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套次MAC地址支持SAS的网络设备,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能够有效解决RPR站点使用次MAC地址通讯时可能引发的泛洪问题,使得带宽利用得以提升。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需要发送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从SAS数据库中查找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
如果找到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则遍历RPR拓扑数据库,查找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合法,且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或所述站点的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相符合,则所述站点为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
如果找到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则通过主MAC地址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所述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地址的动态学习或者用户静态配置建立所述目标站点的SAS表项;
将所述SAS表项保存入所述SAS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地址的动态学习建立所述目标站点的SAS表项,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站点发送的RPR报文;
如果所述RPR报文支持SAS学习,且所述RPR报文的源MAC和源站点的MAC都为单播MAC地址,则在所述源站点的MAC地址为主MAC地址或为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时,在所述SAS表项中建立所述源站点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源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所述源MAC地址为所述目的MAC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户静态配置建立所述目标站点的SAS表项,包括:
接收用户静态配置的目标站点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如果所述目标站点的MAC地址为主MAC地址,或者为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则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添加入所述SAS表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ATD报文或SAS Notify报文对SAS数据库进行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ATD报文对SAS数据库进行更新,包括:
接收一RPR站点发送的ATD报文;
根据所述ATD报文确定所述RPR站点的次MAC地址,将所述次MAC地址保存入所述RPR拓扑数据库;
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次MAC地址从可用状态变为非可用状态,则记录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删除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
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次MAC地址从非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则记录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添加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删除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包括:
遍历SAS数据库;
如果所述SAS数据库中存在使用所述从可用状态变为非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的SAS表项,则删除所述SAS表项;
如果所述SAS表项是用户静态配置的,则标识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未生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包括:
遍历SAS数据中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
如果所述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使用了所述从非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则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按照所述次MAC地址建立对应的SAS表项,并标识所述用户静态配置为已生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AS Notify报文对SAS数据库进行更新,包括:
接收一RPR站点发送的SAS Notify报文;
根据所述SAS Notify报文确定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
遍历SAS数据库中的SAS表项;
如果所述SAS表项的MAC地址与所述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相同并且符合规则,则删除所述SAS表项。
10.一种网络设备,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查找单元,用于根据需要发送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从SAS数据库中查找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
第二查找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查找单元查找到对应所述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SAS表项时,遍历RPR拓扑数据库,查找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如果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合法,且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或所述站点的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相符合,则所述站点为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查找单元查找到符合所述SAS表项的目标站点时,通过主MAC地址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所述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SAS数据库,用于保存SAS表项;
其中,所述SAS表项通过地址的动态学习或者用户静态配置来建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站点发送的RPR报文;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RPR报文是否支持SAS学习;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RPR报文的源MAC和源站点的MAC是否都为单播MAC地址;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源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主MAC地址;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源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或者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SAS表项中建立所述源站点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SAS表项保存入所述SAS数据库;
其中,所述源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所述源MAC地址为所述目的MAC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静态配置的目标站点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用户静态配置的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主MAC地址;
第六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用户静态配置的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是否为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或者所述第六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SAS表项中添加所述用户静态配置,并将所述SAS表项保存入所述SAS数据库;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查找单元包括:
遍历模块,用于遍历RPR拓扑数据库,取出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站点;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站点是否合法;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站点的主MAC地址与所述第一查找单元查找到的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是否相符合;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站点的处于可用状态的次MAC地址与所述第一查找单元查找到的SAS表项中的目标站点MAC地址是否相符合;
记录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或者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判断的结果为是时,记录所述站点为所述目标站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ATD报文或SAS Notify报文对所述SAS数据库进行更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RPR站点发送的ATD报文;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ATD报文确定所述RPR站点的次MAC地址,将所述次MAC地址保存入所述RPR拓扑数据库;
第一删除模块,用于在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次MAC地址从可用状态变为非可用状态时,记录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删除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SAS表项;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RPR拓扑数据库中的次MAC地址从非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时,记录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添加所述次MAC地址对应的用户静态配置的SAS表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单元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RPR站点发送的SAS Notify报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AS Notify报文确定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
第三遍历模块,用于遍历SAS数据库中的SAS表项;
第二删除模块,用于在所述SAS表项的MAC地址与所述发生变化的次MAC地址相同并且符合规则时,删除所述SAS表项。
CN2009101617597A 2009-08-14 2009-08-14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1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17597A CN101621473B (zh) 2009-08-14 2009-08-14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17597A CN101621473B (zh) 2009-08-14 2009-08-14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1473A true CN101621473A (zh) 2010-01-06
CN101621473B CN101621473B (zh) 2011-06-22

Family

ID=4151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75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1473B (zh) 2009-08-14 2009-08-14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14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532A (zh) * 2015-07-27 2015-12-09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532A (zh) * 2015-07-27 2015-12-09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CN105141532B (zh) * 2015-07-27 2018-05-15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1473B (zh)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1758B2 (en) Directing data traffic between intra-server virtual machines
CN103229478B (zh) 一种确定虚拟机漂移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036773A1 (en)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resolution
CN103931144B (zh) 一种在虚拟域中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118149B (zh) 同一租户内服务器间的通信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
US9094409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ccess rights, control poin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95902A (zh) 用于ipv4和ipv6装置之间的无缝网络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US932561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ddress learning method
CN101459536A (zh) 端口配置方法和交换设备
CN102647312B (zh) 一种整网组播拓扑的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01252503B (zh) 环网的业务倒换方法和装置
CN101631060B (zh) 一种边缘端口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7547374B (zh) 一种聚合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664811B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6850268B (zh) 一种线性保护倒换的实现装置及方法
US2014031037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9756411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第一vtep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099B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产品
CN101621473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2882761B (zh) Vpls实现方法
CN104486193A (zh) 一种建立网络节点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15017A (zh) 一种删除mac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54255A (zh) 一种vpn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227733A (zh) 一种拓扑发现方法及系统
CN116566897A (zh) 一种寻址路由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50015 M9511 Industrial Park, fast road, Mawei District, Fujian, Fuzhou

Patentee after: RUIJIE NETWORKS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015 M9511 Industrial Park, fast road, Mawei District, Fujian, Fuzhou

Patentee before: Fujian Star-net Ruijie Network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