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8679B - 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8679B
CN101618679B CN2009101591987A CN200910159198A CN101618679B CN 101618679 B CN101618679 B CN 101618679B CN 2009101591987 A CN2009101591987 A CN 2009101591987A CN 200910159198 A CN200910159198 A CN 200910159198A CN 101618679 B CN101618679 B CN 101618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ort
export end
transfer part
flexible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91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8679A (zh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591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8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8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8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8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8679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为提供一种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应用范围广的传动装置部件,提出本发明,它为特定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二输出入端的双向传输回转动能的双向回转传动耦合器,第一输出入端及由第一输出入端驱动第二输出入端之间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并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传动特性;第二输出入端及由第二输出入端驱动第一输出入端之间为呈无转差的刚性传动特性;耦合装置设置于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不安定的冲击性负载输入侧、回转动力源与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之间、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与负载之间。

Description

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本发明是申请号:200410074573.5,申请日:2004年9月7日,发明名称:“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动装置部件,特别是一种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已有的耦合器通常分两种,一种为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挠性耦合装置,如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各种双动型挠性耦合装置构成。
当输入侧与输出侧双向之间作回转动能传输时,皆为呈随负载变化而具有转差的非刚性传动。
另一种则为刚性耦合器,其为由机械式离合器、电磁力离合器、气力、液力、机力或离心力驱动的摩擦式离合器等各种已有的刚性耦合装置,其在输入侧与输出侧间回转动能正常传输时,两者呈同步无转差的刚性耦合,上述两种耦合器的单一性能在应用时常造成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应用范围广的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本发明为特定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入端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入端的双向传输回转动能的双向回转传动耦合器,第一输出入端及由第一输出入端驱动第二输出入端之间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并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传动特性;第二输出入端及由第二输出入端驱动第一输出入端之间可依需要选择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并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传动特性,或选择为呈无转差的刚性传动特性;耦合装置设置于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不安定的冲击性负载输入侧、回转动力源与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之间、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与负载之间或其它机械回转动能传输。
其中:
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入端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入端的耦合装置为设有特定或可调控其挠性值或扭矩的挠性耦合装置,其包括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或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构成;由第一输出入端传输回转动能至第二输出入端的传动方向为经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挠性耦合机制的传输;由第二输出入端传输回转动能至第一输出入端的传动方向为借对挠性耦合装置的耦合挠性值或扭矩作设定或调控的挠性耦合传输或经设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作刚性传动机制的单向传动。
由于本发明为特定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入端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入端的双向传输回转动能的双向回转传动耦合器,第一输出入端及由第一输出入端驱动第二输出入端之间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并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传动特性;第二输出入端及由第二输出入端驱动第一输出入端之间可依需要选择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并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传动特性,或选择为呈无转差的刚性传动特性;耦合装置设置于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不安定的冲击性负载输入侧、回转动力源与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之间、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与负载之间或其它机械回转动能传输。使用时,其具有两相互传动方向分别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及刚性传动特性;或两相互传动方向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双态耦合功能,以供设置于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设置于不安定的冲击性负载输入侧、设置于回转动力源与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之间、设置于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与负载之间或其它机械回转动能传输,其应用于由发动机动力或电能动力驱动的装置、各种陆上、水上、水下、空中的载具;供应用设置于各种建筑机械、产业机械、冲床、压床、剪床、锻造机或各种工具机;供应用设置于由气流或液流的流力驱动的装置,如流力发电机、流力致动抽风机、波浪能转回转动力输出设备或其它将流力转回转动力输出的设备;或供应用于由人力驱动装置、人力踏动的脚踏车或其它人力驱动的运动器具;或供应用于由人力驱动的回转工具、发电机、器具或其它人力驱动的应用装置,不仅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而且应用范围广,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剖视图(挠性耦合装置为电涡流耦合器)。
图4、为图3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剖视图(挠性耦合装置为电涡流耦合器、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
图6、为图5中B部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挠性耦合装置为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
图8、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挠性耦合装置为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
图9、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挠性耦合装置为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
图10、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挠性耦合装置为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
图1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挠性耦合装置为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
图1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挠性耦合装置为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
图13、为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在第一或二输出入端设置可操控离合器)。
图14、为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在第一或二输出入端设置可操控离合器、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
图15、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以传动装置并联挠性耦合器及单向传动装置)。
图16、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在单向传动机构串联可操控离合器或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
图17、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动部与被动转动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
图18、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或二输出入端设置可操控离合器、在单向传动机构串联可操控离合器及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动部与被动转动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
图19、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或二输出入端设置可操控离合器、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动部与被动转动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
图20、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以传动装置并联挠性耦合器及单向传动装置、在单向传动装置串设可操控离合器及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
图21、为本发明运动特性图(双向传动皆呈挠性耦合)。
图22、为本发明运动特性图(双向传动分别为挠性及刚性耦合)。
图2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一或二输出入端串设驱动惯性飞轮的单向传动装置)。
图2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一或二输出入端串设经传动装置驱动惯性飞轮的单向传动装置)。
图25、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二输出入端连接并驱动惯性飞轮)。
图26、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二输出入端经传动装置连接并驱动惯性飞轮)。
图27、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一输出入端串设或在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设置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的单向传动装置)。
图28、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一或二输出入端串设经传动装置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的单向传动装置)。
图29、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二输出入端连接并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
图30、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二输出入端经传动装置连接并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
图3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一输出入端串设或在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设置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的单向传动装置)。
图32、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一或二输出入端串设经传动装置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的单向传动装置)。
图3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二输出入端连接并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
图3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第二输出入端经传动装置连接并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
图35、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具有两个挠性耦合装置)。
图36、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具有构成挠性耦合阻尼共构结构的两个挠性耦合装置)。
图37、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具有两个挠性耦合装置及摩擦式阻尼飞轮)。
图38、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具有构成挠性耦合阻尼共构结构的两个挠性耦合装置及摩擦式阻尼飞轮)。
图39、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具有两个挠性耦合装置及非接触式阻尼飞轮)。
图40、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具有构成挠性耦合阻尼共构结构的两个挠性耦合装置及非接触式阻尼飞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的实施方式,在前述特定界定功能范畴内可作成下列结构组合,其主要构成特征包括:
设有特定或可调控其挠性值或扭矩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包括由习用的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构成;挠性耦合装置至少具有一个第一输出入端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入端,其由第一输出入端传输回转动能至第二输出入端的传动方向,为经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挠性耦合机制的传输;而由第二输出入端传输回转动能至第一输出入端的传动方向,可为借对挠性耦合装置的耦合挠性值或扭矩作设定或调控的挠性耦合传输,或经设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作刚性传动机制的单向传动。
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所选用的挠性耦合装置可为由双向具相同或不同的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同一挠性耦合装置所构成;于采用可调控挠性值的挠性耦合装置时,其所配置的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此项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包含第一输出入端101、第二输出入端102、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
第一输出入端1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单向传动装置104的一侧及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连接;第一输出入端1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如风力、水力、波浪等由物理能、化学能或自然能源驱动的装置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
第二输出入端1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连接及与单向传动装置104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输出入端1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它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主动转部1031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挠性耦合装置103中一个传动方向或两个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设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调控挠性耦合装置的挠性值或扭矩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完全闭合)。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一转向为可作刚性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单向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104中一端连接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第一输出入端101,另一端供连接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以使其中一耦合传动方向为作刚性传输,另一传动方向为挠性传输。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耦合装置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而构成双向挠性传动特性的结构。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其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
(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
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
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此项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借由上述结构,由第一输出入端101将回转动能经非刚性传动的挠性传递至第二输出入端102;反之,由第二输出入端102将回转动能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101的方式包括设置单向传动装置104,而第二输出入端102经单向传动装置104将回转动能作刚性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101作为无转差的刚性传递;或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时,选配的挠性耦合装置103双向呈相同或不同挠性耦合特性,或设置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挠性值或扭矩不同的特定挠性耦合装置,以将回转动能由第二输出入端102作挠性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101。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为如图1所示中以电涡流耦合器与单向传动装置结合构成的双态耦合装置,其包含第一输出入端201、第二输出入端202、电涡流耦合器203、单向传动装置204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205。
第一输出入端2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单向传动装置204的一侧及电涡流耦合器203的主动转部2031连接;第一输出入端2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如风力、水力、波浪等由物理能、化学能或自然能源驱动的装置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
第二输出入端2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电涡流耦合器203的被动转部2032及单向传动装置204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输出入端2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
电涡流耦合器203具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结构型态。
第一种结构型态的电涡流耦合器203包含主动转部2031、设置于主动转部2031由永久磁铁或电流对激磁绕组激磁构成磁场结构2030及由电涡流导电体构成的被动转部2032。
第二种结构型态的电涡流耦合器203包含呈固定状态的磁场结构2030、为设置于电涡流耦合器203的可回转中间磁路结构的主动转部2031及由电涡流导电体构成的被动转部2032。当电涡流耦合器203的主动转部2031被第一输出入端201驱动回转时,主动转部2031及被动转部2032借由电涡流效应随负载变化产生相对转速差,进而作挠性传动牵动电涡流耦合器203的被动转部2032,并驱动第二输出入端202。
前述电涡流耦合器203的主动转部2031与第一输出入端201的连接及电涡流耦合器203的被动转部2032与第二输出入端202的连接关系,亦可交换为由电涡流耦合器203的主动转部2031与第二输出入端202连接及由电涡流耦合器203的被动转部2032与第一输出入端201连接。
单向传动装置2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一转向为可作刚性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单向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204中一端连接于第一输出入端201,另一端供连接电涡流耦合器203的被动转部2032,以使其中一耦合传动方向为作刚性传输,另一传动方向为挠性传输。
单向传动装置204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如图5、图6所示,本发明亦可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而以电涡流耦合器203作双向传动以构成双态耦合装置。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205为供操控电涡流耦合器203,其可为机械式、电机式或固态电子电路控制式。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205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借由上述结构,由第一输出入端201将回转动能经电涡流耦合效应作挠性传递至第二输出入端202;反之,由第二输出入端202经单向传动装置204,将回转动能作刚性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201作为无转差的刚性传递,或于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204时,其回转动能经由第二输出入端202借电涡流耦合器作挠性传递至第一输出入端201。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为如图1所示中以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与单向传动装置结合构成双态耦合装置,其包含第一输出入端301、第二输出入端302、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单向传动装置304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305。
第一输出入端3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单向传动装置304的一侧及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主动转部3031连接;第一输出入端3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如风力、水力、波浪等由物理能、化学能或自然能源驱动的装置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
第二输出入端3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被动转部3032及单向传动装置304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输出入端3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
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包含与第一输出入端301连接的主动转部3031、承受磁性流体或磁粉驱动的被动转部3032及壳体。
当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主动转部3031由第一输出入端301驱动回转时,借磁性流体或磁粉作为传动中介体传输动能,以随负载变化产生相对转速差,作挠性传动以驱动被动转部3032,进而驱动第二输出入端302。
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主动转部3031与第一输出入端301连接及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的被动转部3032与第二输出入端302的连接关系,亦可交换为由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主动转部3031与第二输出入端302连接及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被动转部3032与第一输出入端301连接。
单向传动装置3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一转向为可作刚性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单向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304中一端连接于第一输出入端301,另一端供连接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被动转部3032,以使其中一耦合传动方向为作刚性传输,另一传动方向为挠性传输。
单向传动装置304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如图8所示,本发明亦可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而以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作双向传动以构成双态耦合装置。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305为具有机械式、电机式、固态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供借调控激磁电流的大小以对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挠性值或扭矩作选定及调控。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305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借由上述结构,由第一输出入端301将回转动能经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传递至第二输出入端302;反之,由第二输出入端302经单向传动装置304,将回转动能作刚性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301作为无转差的刚性传递,或于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304时,其回转动能经由第二输出入端302借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作挠性传递至第一输出入端301。
如图9所示,本发明为如图1所示中以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与单向传动装置结合构成的双态耦合装置,其包含第一输出入端401、第二输出入端402、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单向传动装置404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405。
第一输出入端4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单向传动装置404的一侧及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的主动转部4031连接;第一输出入端4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如风力、水力、波浪等由物理能、化学能或自然能源驱动的装置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
第二输出入端4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的被动转部4032及单向传动装置404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输出入端4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
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包含与第一输出入端401连接并具有产生致动流力的翼片的主动转部4031、承受流力驱动的被动转部4032及壳体。
当流体耦合器403的主动转部4031由第一输出入端401驱动回转时,借气体或液体为传动中介体传输动能,以随负载变化产生相对转速差,进而作挠性传动以驱动流体耦合器403的被动转部4032,进而驱动第二输出入端402。
流体耦合器403的主动转部4031与第一输出入端401连接及流体耦合器403的被动转部4032与第二输出入端402的连接关系,亦可交换为由流体耦合器403的主动转部4031与第二输出入端402连接及流体耦合器403的被动转部4032与第一输出入端401连接。
单向传动装置4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一转向为可作刚性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单向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404中一端连接于第一输出入端401,另一端供连接流体耦合器403的被动转部4032,以使其中一耦合传动方向为作刚性传输,另一传动方向为挠性传输。
单向传动装置404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如图10所示,本发明亦可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而以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作双向传动以构成双态耦合装置。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405为具有机械式、电机式、固态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供调控借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的挠性值或扭矩。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405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借由上述结构,由第一输出入端401将回转动能经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传递至第二输出入端402;反之,由第二输出入端402经单向传动装置404,将回转动能作刚性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401作为无转差的刚性传递,或于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404时,其回转动能经由第二输出入端402借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作挠性传递至第一输出入端401。
图11所示,本发明为如图1所示中以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与单向传动装置结合构成的双态耦合装置,其包含第一输出入端501、第二输出入端502、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单向传动装置5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505及负载506。
第一输出入端5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单向传动装置504的一侧及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连接;第一输出入端5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如风力、水力、波浪等由物理能、化学能或自然能源驱动的装置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
第二输出入端5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被动转部5032及单向传动装置504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输出入端5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
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包含构成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的电机磁场结构及构成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被动转部5032并相对回转的电机电枢;电机磁场结构由永久磁铁或电流对激磁绕组激磁构成。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连接于第一输出入端501;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被动转部5032连接于第二输出入端502。主动转部5031及被动转部5032借挠性值或扭矩调控电路505对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输往负载506的发电电能作操控,在第一输出入端501回转驱动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时,随其发电输往负载电能的调控,以使主动转部5031与被动转部5032之间产生相对转速差及挠性值或扭矩,以作非刚性挠性驱动被动转部5032进而驱动第二输出入端502。
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与第一输出入端501的连接及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被动转部5032与第二输出入端502的连接关系,亦可为由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与第二输出入端502连接及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被动转部5032与第一输出入端501连接。
单向传动装置5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一转向为可作刚性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单向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504中一端连接于第一输出入端501,另一端供连接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被动转部5032,以使其中一耦合传动方向为作刚性传输,另一传动方向为挠性传输。
单向传动装置504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如图12所示,本发明亦可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而以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作双向传动以构成双态耦合装置。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电路505为由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构成的发电负载调控电路,供控制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作单转向或双转向运转时所发电输出的电压、电流、发电输出功率、极性(直流电能时)或相序、频率(交流电能时)。
负载506为由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的发电电能对市电系统作并联供电而以市电系统作为负载、对由电阻性或其它电能致动负载或对蓄放电储能装置等供应电能构成负载。以使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发电供应电能至负载,以使主动转部5031与被动转部5032之间产生单向或双向的挠性耦合功能,并借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505调控其输出电能,以调控其挠性值或扭矩。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505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借由上述结构,由第一输出入端501将回转动能经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传递至第二输出入端502;反之,由第二输出入端502经单向传动装置504,将回转动能作刚性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501作为无转差的刚性传递,或于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504时,其回转动能经由第二输出入端502借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作挠性传递至第一输出入端50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可依需要选择在第一输出入端101或第二输出入端102设置可操控离合器50,以供对本发明作混合操控。
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包含第一输出入端101、第二输出入端102、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
第一输出入端1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单向传动装置104的一侧及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连接;第一输出入端1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如风力、水力、波浪等由物理能、化学能或自然能源驱动的装置所驱动的装置。
第二输出入端1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连接及与单向传动装置104的另一侧连接;第二输出入端1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它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主动转部1031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挠性耦合装置103中一个传动方向或两个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设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由机械式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一转向为可作刚性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单向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104中一端连接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第一输出入端101,另一端供连接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以使其中一耦合传动方向为作刚性传输,另一传动方向为挠性传输。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耦合装置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而构成双向挠性传动特性的结构。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其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
(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
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
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此项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借由上述结构,由第一输出入端101将回转动能经非刚性传动的挠性传递至第二输出入端102;反之,由第二输出入端102将回转动能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101的方式包括设置单向传动装置104,而第二输出入端102经单向传动装置104将回转动能作刚性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101作为无转差的刚性传递;或不设置单向传动装置时,选配的挠性耦合装置103双向呈相同或不同挠性耦合特性,或设置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挠性值或扭矩不同的特定挠性耦合装置,以将回转动能由第二输出入端102作挠性回传至第一输出入端101。
可操控离合器50为可由人力、机力、电磁力或流力所操控,以作闭合传动或脱离切断的功能,进而操控第一输出入端101对外的传动关系,或操控第二输出入端102对外的传动关系。
可操控离合器5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于第一输出入端101、第二输出入端102或同时设置于第一、二输出入端101、102。
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可依需要可选择由至少一个挠性耦合装置与至少一个单向传动装置作串联、并联或串并联动力传输的组合。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由传动装置、-个挠性耦合装置及借传动装置与一个挠性耦合装置并联的一个单向传动装置构成。
本发明包含至少一个挠性耦合装置603、至少一个单向传动装置604、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的传动装置621、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的传动装置622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605。
挠性耦合装置603具有第一输出入端601及第二输出入端602。
单向传动装置604具有选定的第一输出入端611及第二输出入端612。
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的传动装置621由习用传动轮组构成,其设置在挠性耦合装置603的第一输出入端601与单向传动装置604的第一输出入端611之间,并与回转动力源连接,以使三者互相传动。
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的传动装置622由习用传动轮组构成,其设置在挠性耦合装置603的第二输出入端602与单向传动装置604的第二输出入端612之间,并与负载连接,以使三者互相传动。
挠性耦合装置6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它具有主动转部6031及被动转部6032,主动转部6031及被动转部6032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挠性耦合装置603中一个传动方向或两个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设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由机械式控制装置、机电式控制装置或其它物理性结构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6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其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
(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
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
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此项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的应用结构,可进一步依需要可选择性增设可操控离合器,其可(1)在单向传动装置串设可操控离合器;或(2)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以增加各种可操控的运转功能。即在单向传动装置104串设可操控离合器1001或在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1002。
如图16所示,可操控离合器1001为与单向传动装置104呈串联设置。当可操控离合器1001闭合时,第一输出入端101与第二输出入端102间其中一传动方向为挠性传动,另一传动方向为刚性传动。当可操控离合器1001脱离时,单向传动装置104不起作用,第一输出入端101与第二输出入端102之间呈双向挠性传动特性。
可操控离合器100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如图17所示,可操控离合器1002为设置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脱离时,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间保持原有挠性传动关系;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闭合时,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间呈刚性传动功能。
可操控离合器1002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在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的应用结构,可进一步依需要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
如图17所示,可操控离合器1002设置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脱离时,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保持原有挠性传动关系;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闭合时,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间呈刚性传动功能。
可操控离合器1002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如图18所示,在图11所示的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中,可在单向传动装置串设可操控离合器;或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或在单向传动装置串设可操控离合器及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即在单向传动装置104串设可操控离合器1001;在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1002。
如图18所示,可操控离合器1001为与单向传动装置104呈串联设置。当可操控离合器1001闭合时,第一输出入端101与第二输出入端102间其中一传动方向为挠性传动,另一传动方向为刚性传动。当可操控离合器1001脱离时,单向传动装置104不起作用,第一输出入端101与第二输出入端102之间呈双向挠性传动特性。
可操控离合器100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可操控离合器1002为设置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脱离时,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间保持原有挠性传动关系;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闭合时,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间呈刚性传动功能。
可操控离合器1002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可操控离合器50为可由人力、机力、电磁力或流力所操控,以作闭合传动或脱离切断的功能,进而操控第一输出入端101对外的传动关系,或操控第二输出入端102对外的传动关系。
可操控离合器5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于第一输出入端101、第二输出入端102或同时设置于第一、二输出入端101、102。
如图19所示,在如图12所示的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中,可在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1002。
如图19所示,可操控离合器1002为设置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脱离时,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间保持原有挠性传动关系;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闭合时,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间呈刚性传动功能。
可操控离合器1002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可操控离合器50为可由人力、机力、电磁力或流力所操控,以作闭合传动或脱离切断的功能,进而操控第一输出入端101对外的传动关系,或操控第二输出入端102对外的传动关系。
可操控离合器5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于第一输出入端101、第二输出入端102或同时设置于第一、二输出入端101、102。
如图20所示,在如图15所示的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中,可在单向传动装置串设可操控离合器;或在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器。
本发明包含至少一个挠性耦合装置603、至少一个单向传动装置604、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的传动装置621、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的传动装置622、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605、串设在单向传动装置中的可操控离合器1001及设置于挠性耦合装置的主动转部与被动转部之间的可操控离合器1002。
挠性耦合装置603具有第一输出入端601及第二输出入端602。
单向传动装置604具有选定的第一输出入端611及第二输出入端612。
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的传动装置621由习用传动轮组构成,其设置在挠性耦合装置603的第一输出入端601与单向传动装置604的第一输出入端611之间,并与回转动力源连接,以使三者互相传动。
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的传动装置622由习用传动轮组构成,其设置在挠性耦合装置603的第二输出入端602与单向传动装置604的第二输出入端612之间,并与负载连接,以使三者互相传动。
可操控离合器1001为与单向传动装置604呈串联设置。当可操控离合器1001闭合时,单向传动装置604的第一输出入端611与第二输出入端612间其中一传动方向为空转,另一传动方向为刚性传动。当可操控离合器1001脱离时,单向传动装置604不起作用。
可操控离合器100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可操控离合器1002为设置于挠性耦合装置603的主动转部6031与被动转部6032之间。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脱离时,主动转部6031与被动转部6032间保持原有挠性传动关系;当可操控离合器1002闭合时,主动转部6031与被动转部6032间呈刚性传动功能。
可操控离合器1002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在所揭示创新特征基础下的各种串联、并联或串并联动力传输组合例,在以本发明揭示创新的特征为基础,亦可依需要而选定作其它应用组合。
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装置所驱动的飞轮、可直接或经传动装置以连接驱动作为蓄能与释能功能的惯性飞轮或作为阻尼功能的阻尼飞轮,其应用如下:
(A)连接应用于蓄能与释能功能的惯性飞轮时,为由作为蓄能与释能功能的飞轮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若其耦合装置的一传动方向为刚性耦合,另一传动方向为挠性耦合。回转动力源转速变动时,其运转状态如图21所示,实线为回转动力源的速度曲线,虚线为惯性飞轮的速度曲线。回转动力源与惯性飞轮的储能与释能运作功能为:
若挠性耦合装置的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呈挠性耦合的动能传输,由第二输出入端对第一输出入端呈刚性耦合的动能传输;第一输出入端供连接回转动力源,第二输出入端直接或经传动装置连接惯性飞轮。当由第一输出入端输入回转动能作加速度启动时,由于挠性耦合的效应,惯性飞轮速度的增加较慢于第一输出入端,而当第一输出入端减速时,则由于经由单向传动装置的传输,使惯性飞轮与第一输出入端的速度变化关系呈同步减速。
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为经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与惯性飞轮连接的挠性耦合装置,若为双向传动皆呈挠性耦合,而其双向耦合特性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同一挠性耦合装置所构成,或由两个具相同或不同耦合特性的挠性耦合装置所组合构成。则于回转动力源转速变动时,其运转状态为如图22所示,为本发明的耦合装置双向传动皆呈挠性耦合特性时,其一输出入端连接回转动力源、另一输出入端连接惯性飞轮的运转特性图,图22中的实线为回转动力源的速度曲线,虚线为惯性飞轮的速度曲线,回转动力源与其所连接互动的惯性飞轮的储能与释能运作功能为:
若挠性耦合装置的第一输出入端与第二输出入端双向之间皆呈挠性耦合关系,而其第一输出入端连接回转动力源,第二输出入端连接惯性飞轮。当回转动能由第一输出入端输入作加速度启动时,由于挠性耦合之故,惯性飞轮速度增加较慢于第一输出入端;而当第一输出入端转速减少时,由于挠性耦合之故,惯性飞轮转速减少仍慢于第一输出入端。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输出入端串设单向传动装置以驱动惯性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惯性飞轮140。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其被动转部1032供与输出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
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其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者。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惯性飞轮140具有由飞轮本身的惯性效应以供储存回转动能或释出回转动能的特性。
上述单向传动装置104为设置于第一输出入端101,或设置于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惯性飞轮140为由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直接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驱动惯性飞轮140,而惯性飞轮140不具有逆向作惯性回传功能。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惯性飞轮14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24所示,本发明第二输出入端与阻尼飞轮之间串设单向传动装置以驱动惯性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惯性飞轮140及传动装置121。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惯性飞轮140具有由飞轮本身的惯性效应以供储存回转动能或释出回转动能的特性。
上述单向传动装置104为设置于第二输出入端102与惯性飞轮140之间,而惯性飞轮140为由单向传动装置104的输出端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121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及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驱动惯性飞轮140,而惯性飞轮140不具有逆向作惯性回传功能。
单向传动装置104亦可依需要选择串设于第一输出入端101。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惯性飞轮14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2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输出入端连接并驱动惯性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惯性飞轮140。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惯性飞轮140具有由飞轮本身的惯性效应以供储存回转动能或释出回转动能的特性。
上述惯性飞轮140为由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直接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驱动惯性飞轮140,而惯性飞轮140具有逆向的挠性回传功能。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及惯性飞轮14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2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并驱动惯性飞轮140,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惯性飞轮140及传动装置121。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惯性飞轮140具有由飞轮本身的惯性效应以供储存回转动能或释出回转动能的特性。
上述惯性飞轮140为由第二输出入端102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121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以挠性驱动惯性飞轮140,而惯性飞轮140具有逆向的挠性回传功能。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及惯性飞轮14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B)若连接应用于具有阻尼功能的阻尼飞轮时,阻尼飞轮可由飞轮本身的阻尼效应、结合于飞轮具阻尼效应的阻尼装置或结合飞轮的阻尼负载构成。
阻尼效应包括(1)具有由摩擦式阻尼效应或机械负载阻尼效应所构成的摩擦式阻尼飞轮;或(2)为具有电涡流效应阻尼、气体或液体式的流力阻尼、磁流或磁粉的粘滞式阻尼、发电机效应等反转矩阻尼的非接触式阻尼效应所构成的非接触式阻尼飞轮,或由其它习用阻尼效应的结构构成。
阻尼飞轮可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于挠性耦合装置,第一输出入端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如风力、水力、波浪等由物理能、化学能或自然能源所驱动的装置所产生回转动能所驱动。
如图27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输出入端串设单向传动装置以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摩擦式阻尼飞轮120。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可由飞轮本身的摩擦式阻尼效应、结合于飞轮具摩擦式阻尼效应的阻尼装置或结合飞轮的机械式阻尼负载构成,或其它习用摩擦式阻尼效应的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串设于第一输出入端101,或设置于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摩擦式阻尼飞轮120为由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直接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挠性耦合装置103以挠性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120,而摩擦式阻尼飞轮120不具有逆向作惯性回传功能。
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28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输出入端与摩擦式阻尼飞轮之间串设借以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的单向传动装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及传动装置121。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可由飞轮本身的摩擦式阻尼效应、结合于飞轮具摩擦式阻尼效应的阻尼装置或结合飞轮的机械式阻尼负载构成,或其它习用摩擦式阻尼效应的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设置于第二输出入端102与摩擦式阻尼飞轮120之间,摩擦式阻尼飞轮120为由单向传动装置104的输出端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121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及单向传动装置104以挠性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120,而摩擦式阻尼飞轮120不具有逆向作惯性回传功能。
上述单向传动装置亦可依需要选择串设于第一输出入端101。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29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输出入端连接并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摩擦式阻尼飞轮120。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可由飞轮本身的摩擦式阻尼效应、结合于飞轮具摩擦式阻尼效应的阻尼装置或结合飞轮的机械式阻尼负载构成,或其它习用摩擦式阻尼效应的结构所构成。
上述摩擦式阻尼飞轮120为由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直接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120,而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具有逆向的挠性回传功能。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及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30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输出入端连接并驱动阻尼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及传动装置121。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可由飞轮本身的摩擦式阻尼效应、结合于飞轮具摩擦式阻尼效应的阻尼装置或结合飞轮的机械式阻尼负载构成,或其它习用摩擦式阻尼效应的结构所构成。
摩擦式阻尼飞轮120由第二输出入端102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121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驱动摩擦式阻尼飞轮120,而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具有逆向的挠性回传功能。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及摩擦式阻尼飞轮12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3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输出入端串设单向传动装置以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可由飞轮本身的非接触式阻尼效应及结合于飞轮具非接触式阻尼效应的阻尼装置构成。
非接触式阻尼效应包括由电涡流效应阻尼、气体或液体式的流力阻尼、磁流或磁粉的粘滞式阻尼、发电机效应的反转矩阻尼或其它习用非接触式阻尼效应的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串设于第一输出入端101,或设置于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为由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直接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挠性耦合装置103以挠性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而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不具有逆向作惯性回传功能。
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及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3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输出入端与非接触阻尼飞轮之间串设借以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的单向传动装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及传动装置121。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可由飞轮本身的非接触式阻尼效应及结合于飞轮具非接触式阻尼效应的阻尼装置构成。
非接触式阻尼效应包括由电涡流效应阻尼、气体或液体式的流力阻尼、磁流或磁粉的粘滞式阻尼、发电机效应的反转矩阻尼或其它习用非接触式阻尼效应的结构所构成。
单向传动装置104设置于第二输出入端102与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之间,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为由单向传动装置104的输出端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121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及单向传动装置104以挠性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而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不具有逆向作惯性回传功能。
上述单向传动装置亦可依需要选择串设于第一输出入端101。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单向传动装置104及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3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输出入端连接并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可由飞轮本身的非接触式阻尼效应及结合于飞轮具非接触式阻尼效应的阻尼装置构成。
非接触式阻尼效应包括由电涡流效应阻尼、气体或液体式的流力阻尼、磁流或磁粉的粘滞式阻尼、发电机效应的反转矩阻尼或其它习用非接触式阻尼效应的结构所构成。
上述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为由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直接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而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具有逆向的挠性回传功能。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及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如图34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输出入端连接并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其包含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及传动装置121。
挠性耦合装置103为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挠性传动装置。挠性耦合装置103具有主动转部1031及被动转部1032,两者呈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的非刚性回转动能耦合传动功能。
主动转部1031供与第一输出入端101连接,被动转部1032供与第二输出入端102连接。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其中一传动方向或两传动方向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特定挠性值或扭矩或具有可调控耦合的挠性值或扭矩机制的机械式、机电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上述挠性耦合装置。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挠性耦合装置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挠性值或扭矩的选定及调控包括(1)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对第二输出入端的挠性值或扭矩;或(2)调控由第二输出入端回授传输至第一输出入端时的挠性值或扭矩;或(3)同时可调控(1)与(2)使两者的传动挠性值或扭矩为相同或不同。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非接触式阻尼效应包括由电涡流效应阻尼、气体或液体式的流力阻尼、磁流或磁粉的粘滞式阻尼、发电机效应的反转矩阻尼或其它习用非接触式阻尼效应的结构所构成。
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由第二输出入端102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121驱动,其驱动方向为由第一输出入端101经挠性耦合装置103挠性驱动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而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具有逆向的挠性回传功能。
上述挠性耦合装置103及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各组件可为各自独立的组件,或由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共构构成。
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的应用进一步包括由至少两个挠性耦合装置所构成,两者之间呈可作同转向或逆向挠性互动,或由至少两个挠性耦合装置与摩擦式阻尼飞轮或非接触式阻尼飞轮组合,使各挠性耦合装置可作同转向或逆转向输入,以驱动具有设定阻尼值或设有操控机构装置以调控阻尼值的摩擦式阻尼飞轮、非接触式阻尼飞轮或其它阻尼负载装置,如下以各种应用型态举例说明。
如图35所示,本发明由两个挠性耦合装置构成可作同转向或逆转向输入的挠性互动阻尼装置,其包含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传动装置721、传动装置722、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
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及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1032′直接或经传动装置221互相连接。
第一个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驱动。
传动装置721为由习用传动轮组构成且单侧或双侧具有输入端701,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连接并驱动第一组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
第二个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驱动。
传动装置722为由习用传动轮组构成且单侧或双侧具有输入端711,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连接并驱动第二组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104可依需要选择性地设置:(1)串设于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之间;(2)串设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3)串设于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之间;(4)串设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上述单向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全部或部分设置于(1)~(4)的位置或不设置。
如图36所示,本发明由两个挠性耦合装置构成可作同转向或逆转向输入的挠性互动阻尼装置,其包含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传动装置721、传动装置722、单向传动装置104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
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直接互相连接构成挠性耦合阻尼共构结构1000。
第一个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驱动。
传动装置721为由习用传动轮组构成且单侧或双侧具有输入端701,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连接并驱动第一组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
第二个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驱动。
传动装置722为由习用传动轮组构成且单侧或双侧具有输入端711,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连接并驱动第二组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104可依需要选择性地设置:(1)串设于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之间;(2)串设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3)串设于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之间;(4)串设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上述单向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全部或部分设置于(1)~(4)的位置或不设置。
如图37所示,本发明由两个挠性耦合装置与摩擦式阻尼飞轮结合构成的挠性互动阻尼装置,其包含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传动装置721、传动装置722、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由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共用的摩擦式阻尼飞轮120(或其它阻尼装置)。
摩擦式阻尼飞轮(或其它阻尼装置)120的阻尼值为可设定阻尼值、具有可调控阻尼值机制并设有相关操控机构,摩擦式阻尼飞轮120的两侧直接或经传动装置221、221′分别与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被动转部1032、1032′连接。
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耦合于第一主动转部1031。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耦合于第二主动转部1031′。第一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驱动;第二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驱动。
单侧或双侧设有输入端701的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连接并驱动第一主动转部1031。单侧或双侧设有输入端711的习用传动轮组构成的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连接并驱动第二主动转部1031′。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104可依需要选择性地设置:(1)串设于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之间;(2)串设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3)串设于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之间;(4)串设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上述单向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全部或部分设置于(1)~(4)的位置或不设置。
如图38所示,本发明由两个挠性耦合装置与摩擦式阻尼飞轮结合构成共构结构的挠性互动阻尼装置,其包含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传动装置721、传动装置722、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由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共用的摩擦式阻尼飞轮120(或其它阻尼装置)。
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与摩擦式阻尼飞轮120(或其它机械式或流体压力式等机力阻尼装置)三者构成挠性耦合阻尼共构结构2000。挠性耦合阻尼共构结构2000中的摩擦式阻尼飞轮(或其它阻尼装置)120的阻尼值为可设定阻尼值、具有可调控阻尼值机制并设有相关操控机构,摩擦式阻尼飞轮120的两侧分别直接与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被动转部1032、1032′连接。
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耦合于第一主动转部1031。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耦合于第二主动转部1031′。第一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驱动;第二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驱动。
单侧或双侧设有输入端701的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连接并驱动第一主动转部1031。单侧或双侧设有输入端711的习用传动轮组构成的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连接并驱动第二主动转部1031′。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104可依需要选择性地设置:(1)串设于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之间;(2)串设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3)串设于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之间;(4)串设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上述单向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全部或部分设置于(1)~(4)的位置或不设置。
如图39所示,本发明由两个挠性耦合装置与非接触式阻尼飞轮结合构成的挠性互动阻尼装置,其包含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传动装置721、传动装置722、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由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共用的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或其它非接触阻尼装置)。
非接触式阻尼飞轮(或其它非接触阻尼装置)130的阻尼值为可设定阻尼值、具有可调控阻尼值机制并设有相关操控机构,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的两侧直接或经传动装置221、221′分别与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被动转部1032、1032′连接。
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耦合于第一主动转部1031。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耦合于第二主动转部1031′。第一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驱动;第二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驱动。
单侧或双侧设有输入端701的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连接并驱动第一主动转部1031。单侧或双侧设有输入端711的习用传动轮组构成的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连接并驱动第二主动转部1031′。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104可依需要选择性地设置:(1)串设于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之间;(2)串设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3)串设于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之间;(4)串设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上述单向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全部或部分设置于(1)~(4)的位置或不设置。
如图40所示,本发明由两个挠性耦合装置与非接触式阻尼飞轮结合构成共构结构的挠性互动阻尼装置,其包含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传动装置721、传动装置722、单向传动装置104、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及由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共用的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或其它非接触式阻尼装置)。
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与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或其它非接触式阻尼装置)三者构成挠性耦合阻尼共构结构3000。挠性耦合阻尼共构结构3000中的非接触式阻尼飞轮(或其它非接触式阻尼装置)130的阻尼值为可设定阻尼值、具有可调控阻尼值机制并设有相关操控机构,非接触式阻尼飞轮130的两侧分别直接与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被动转部1032、1032′连接。
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耦合于第一主动转部1031。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被动转部1032′耦合于第二主动转部1031′。第一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驱动;第二主动转部1031′连接并由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驱动。
单侧或双侧设有输入端701的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连接并驱动第一主动转部1031。单侧或双侧设有输入端711的习用传动轮组构成的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连接并驱动第二主动转部1031′。
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105为供操控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可依所选配第一、二挠性耦合装置103、103′的结构及性质的不同,而选择由机械式控制装置、固态电子控制装置、电机式控制装置、电磁式控制装置或流力控制装置等物理性结构所构成,以操控由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等机械式、电磁式或其它物理结构所构成,或由其它类似功能的耦合器所构成的挠性耦合装置,挠性耦合装置具有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机制,其接受调控的挠性值或扭矩为从零耦合(脱离耦合)到最大挠性值或扭矩耦合(完全闭合)为最大范围,或为其中的部分范围。
单向传动装置104为由习用单向离合器或其它可作单一转向传动,另一相反转向为空转的传动装置所构成。单向传动装置104可依需要选择性地设置:(1)串设于传动装置721的输出端702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之间;(2)串设于第一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3)串设于传动装置722的输出端712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之间;(4)串设于第二挠性耦合装置103′的主动转部1031′与被动转部1032′之间;上述单向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全部或部分设置于(1)~(4)的位置或不设置。
综合上述,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首创了两相互传动方向分别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及刚性传动特性;或两相互传动方向呈特定或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双态耦合功能,以供设置于(1)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2)设置于不安定的冲击性负载输入侧、(3)设置于回转动力源与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之间、(4)设置于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与负载之间或(5)其它机械回转动能传输。
本发明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的应用范围广泛,例如应用于由发动机动力或电能动力驱动的装置、各种陆上、水上、水下、空中的载具;供应用设置于各种建筑机械、产业机械、冲床、压床、剪床、锻造机或各种工具机;供应用设置于由气流或液流的流力驱动的装置,如流力发电机、流力致动抽风机、波浪能转回转动力输出设备或其它将流力转回转动力输出的设备;或供应用于由人力驱动装置、人力踏动的脚踏车或其它人力驱动的运动器具;或供应用于由人力驱动的回转工具、发电机、器具或其它人力驱动的应用装置。

Claims (5)

1.一种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耦合装置为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入端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入端的双向传输回转动能的双向回转传动耦合器,第一输出入端及由第一输出入端驱动第二输出入端之间具有可作连续回转转差并呈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传动特性;第二输出入端及由第二输出入端驱动第一输出入端之间为呈无转差的刚性传动特性;耦合装置设置于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不安定的冲击性负载输入侧、回转动力源与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之间、惯性飞轮或阻尼飞轮与负载之间;所述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入端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入端的耦合装置为设有可调控其挠性值或扭矩的挠性耦合装置,其包括习用机械性滑动摩擦耦合器、粘滞性流体滑动摩擦耦合器、电涡流耦合器、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或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由第一输出入端传输回转动能至第二输出入端的传动方向为经具有可调控挠性值或扭矩的挠性耦合机制的传输;由第二输出入端传输回转动能至第一输出入端的传动方向为经设有机械式、电磁式结构作刚性传动机制的单向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出入端(201)与第二输出入端(202)之间设有电涡流耦合器(203)、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205);第一输出入端(2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电涡流耦合器(203)的主动转部(2031)连接;第一输出入端(2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二输出入端(2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电涡流耦合器(203)的被动转部(2032)连接;第二输出入端(2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电涡流耦合器(203)具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结构型态;第一种结构型态的电涡流耦合器(203)包含主动转部(2031)、设置于主动转部(2031)由永久磁铁或电流对激磁绕组激磁构成磁场结构(2030)及由电涡流导电体构成的被动转部(2032);第二种结构型态的电涡流耦合器(203)包含呈固定状态的磁场结构(2030)、为设置于电涡流耦合器(203)的可回转中间磁路结构的主动转部(2031)及由电涡流导电体构成的被动转部(2032);当电涡流耦合器(203)的主动转部(2031)被第一输出入端(201)驱动回转时,主动转部(2031)及被动转部(2032)借由电涡流效应随负载变化产生相对转速差,进而作挠性传动牵动电涡流耦合器(203)的被动转部(2032)并驱动第二输出入端(202);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205)为供操控电涡流耦合器(203),其可为机械式、电机式或固态电子电路控制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出入端(301)与第二输出入端(302)之间设有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305);第一输出入端(3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主动转部(3031)连接;第一输出入端(3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二输出入端(3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被动转部(3032)连接;第二输出入端(3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包含与第一输出入端(301)连接的主动转部(3031)、承受磁性流体或磁粉驱动的被动转部(3032)及壳体;由第一输出入端(301)驱动回转的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的主动转部(3031)借磁性流体或磁粉作为传动中介体传输动能,以随负载变化产生相对转速差,作挠性传动以驱动被动转部(3032),进而驱动第二输出入端(302);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305)为具有机械式、电机式、固态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供借调控激磁电流的大小以对磁性流体或磁粉耦合器(303)以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301)对第二输出入端(302)传动方向的挠性值或扭矩作调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出入端(401)与第二输出入端(402)之间设有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及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405);第一输出入端(4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及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的主动转部(4031)连接;第一输出入端(4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二输出入端(4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的被动转部(4032)连接;第二输出入端(4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流体耦合器(403)包含与第一输出入端(401)连接并具有产生致动流力的翼片的主动转部(4031)、承受流力驱动的被动转部(4032)及壳体;由第一输出入端(401)驱动回转的流体耦合器(403)的主动转部(4031)借气体或液体为传动中介体传输动能,以随负载变化产生相对转速差,进而作挠性传动以驱动流体耦合器(403)的被动转部(4032),进而驱动第二输出入端(402);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405)为具有机械式、电机式、固态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挠性值或扭矩调控装置,供借由气体或液体驱动的流体耦合器(403)以调控由第一输出入端(401)对第二输出入端(402)传动方向的挠性值或扭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出入端(501)与第二输出入端(502)之间设有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挠性值或扭矩调控电路(505)及负载(506);第一输出入端(501)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与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连接;第一输出入端(501)可供连接于习用回转机构,或供连接于电力电动机、内燃或外燃发动机、风力或液力致动结构、人力驱动结构的转部或其它借由电能、光能、热能、人力或流力所产生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二输出入端(502)为以轴状、轮状、盘状或其它各种回转动能传输结构所构成,供依序与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被动转部(5032)连接;第二输出入端(502)为供直接或经习用传动轮组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连接蓄能用惯性飞轮或机械阻尼装置或其它各种由机械回转动能所驱动的负载装置;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包含永久磁铁或电流对激磁绕组激磁构成的电机磁场结构的主动转部(5031)及为相对回转的电机电枢的被动转部(5032);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连接于第一输出入端(501);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被动转部(5032)连接于第二输出入端(502);主动转部(5031)及被动转部(5032)借挠性值或扭矩调控电路(505)对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输往负载(506)的发电电能作操控,随发电输往负载电能的调控,使由第一输出入端(501)回转驱动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的主动转部(5031)与被动转部(5032)之间产生相对转速差及挠性值或扭矩,以作非刚性挠性驱动被动转部(5032)进而驱动第二输出入端(502);挠性值或扭矩调控电路(505)为由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构成的发电负载调控电路,供控制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作单转向或双转向运转时所发电输出的电压、电流、发电输出功率、为直流电能时的极性、相序或为交流电能时的频率;负载(506)为由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的发电电能对市电系统作并联供电而以市电系统作为负载、对由电阻性或其它电能致动负载或对蓄放电储能装置构成负载,以使双动型发电效应耦合器(503)发电供应电能至负载,以使主动转部(5031)与被动转部(5032)之间产生单向或双向的挠性耦合功能,并借挠性值或扭矩调控电路(505)调控其输出电能,以调控其挠性值或扭矩。
CN2009101591987A 2004-09-07 2004-09-07 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8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91987A CN101618679B (zh) 2004-09-07 2004-09-07 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91987A CN101618679B (zh) 2004-09-07 2004-09-07 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45735A Division CN100526111C (zh) 2004-08-11 2004-09-07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8679A CN101618679A (zh) 2010-01-06
CN101618679B true CN101618679B (zh) 2013-12-11

Family

ID=41512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919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8679B (zh) 2004-09-07 2004-09-07 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867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93965A (en) * 1966-06-14 1970-06-03 Nat Res Dev Torque Converter
CN1166417A (zh) * 1996-05-24 1997-12-03 杨泰和 分配式差动耦合复合动力系统
CN1176417A (zh) * 1996-09-09 1998-03-18 杨泰和 藉主动动力源转速比例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
US6297575B1 (en) * 1996-03-28 2001-10-02 Tai-Her Yang Combined power driven device having a three-layered electromechanical structure with common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93965A (en) * 1966-06-14 1970-06-03 Nat Res Dev Torque Converter
US6297575B1 (en) * 1996-03-28 2001-10-02 Tai-Her Yang Combined power driven device having a three-layered electromechanical structure with common structures
CN1166417A (zh) * 1996-05-24 1997-12-03 杨泰和 分配式差动耦合复合动力系统
CN1176417A (zh) * 1996-09-09 1998-03-18 杨泰和 藉主动动力源转速比例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8679A (zh) 201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6111C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US11046167B2 (en) Hybrid power and electric motor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power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A2637960C (en) Differential generatio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202510649U (zh) 具串联传动周转轮组的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2608543U (zh) 具周转轮式离合装置的混合动力系统
WO2007138353A2 (en)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US8406946B2 (en) Single-powered multi-CVT differential system with stabilizing device
CN101195376A (zh) 引擎可定速运转于低速输出范围的驱动系统
CN103441651B (zh) 一种多端口能量转换装置
CN101618678B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07070144B (zh) 一种基于磁场调制的双机械端口永磁电机
CN101618680B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01789755A (zh) 双向不等速电马达恒向输出驱动系统
US20130075174A1 (en) Vehicle kinetic energy utiliz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618679B (zh) 双向具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02837602B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02897021A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02837601B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02785567A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02795100A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02837600A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212137454U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其动力系统
CN1325295C (zh)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CN111416503A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应用其的动力系统
CN100451390C (zh) 挠性及刚性双态耦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