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7523A - 呼叫重选路由 - Google Patents

呼叫重选路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7523A
CN101617523A CN200780051759A CN200780051759A CN101617523A CN 101617523 A CN101617523 A CN 101617523A CN 200780051759 A CN200780051759 A CN 200780051759A CN 200780051759 A CN200780051759 A CN 200780051759A CN 101617523 A CN101617523 A CN 101617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or
communication device
rerouting
electron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1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达吕斯·卡茨
威廉·O·小坎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Original Assigne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filed Critical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ublication of CN101617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7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12Call pick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6Arrangements for calling a number of substations in a predetermined sequence until an answer is obtained
    • H04M3/465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ly calling a number of substations until an answer is obtain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wireless LAN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用于将通信从第一通信装置(70)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的装置和方法包括使用重选路由电路(22,60)。重选路由电路能操作以将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从未被预定接收通信的装置发送重选路由请求来启动对通信的重选路由。

Description

呼叫重选路由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电子装备,比如用于进行语音通信的电子装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对通信装置比如电子装备之间的通信进行重选路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和/或无线电子装备日益流行起来。比如,移动电话现在得到了广泛使用。此外,与某些类型的电子装备有关的功能日益变得多样化。举几个例子来说,许多电子装备包括摄像机、文本消息传送功能、互联网浏览功能、电子邮件功能、视频播放功能、音频播放功能、图像显示功能、导航功能和免提耳机接口。
用户具有多个电话(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在当今是普遍的。比如,用户可以具有个人移动电话和工作移动电话,两部移动电话都可以由该用户同时携带。当从其中一部移动电话接收到通信的时候,该用户必须拿起该移动电话应答该通信。可以理解,同时携带多个移动电话是烦人的。
类似地,用户可以具有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比如家庭中的有线电话和户外的移动电话)。虽然一个人携带移动电话是典型现象,但是携带有线电话却没有必要。因此在通过有线电话接收到通信的时候,用户典型地走到有线电话旁边来应答和/或接收该通信。情况通常如此:当通信进来的时候,用户可能不在有线电话旁边(比如用户可能在不同房间,或者在与有线电话所在楼层不同的楼层)。移动电话情况也是如此,虽然并不普遍。也就是说,当呼叫进来的时候,用户可能不在其移动电话旁边。
发明内容
传统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系统的缺点为:在特定电话上接收到通信,并且该特定电话当前不在用户旁边的时候,用户必须找到该电话来接收该通信。在一些情形中,用户移动和发现电话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导致完全错过通信。
对于移动电话的情形,问题并不是一定要发现移动电话,而是必须把每个移动电话放在容易拿到的位置(比如放在用户口袋中,放在皮带扣上等)。可以理解,携带多个移动电话可能不太方便。比如,口袋空间可能不足以携带多个移动电话,将多个移动电话放在口袋中可能不太舒服,和/或将多个移动电话放在皮带扣上可能笨拙。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用于对包括电子装备、有线电话(传统的有线电话和VoIP(IP语音)电话)等在内的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重选路由。比如,如果用户同时具有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并且在有线电话上接收到通信(该有线电话所处的位置可能与用户的当前位置不同),可以将针对有线电话的通信重选路由到移动电话。可以比如经由移动电话交换网络、有线交换网络、VoIP服务器、与VoIP电话连接的PC、电子装备自身等进行重选路由,其中将重选路由请求传送到重选路由电路,该重选路由电路继续对通信进行重选路由。
在使用多个电子装备(比如,两个移动电话,如个人电话和工作电话)的时候,可以将其中一个移动电话(比如个人电话)存放在比较方便的位置(比如放在皮带扣上或者口袋里),同时可以将另一个移动电话(比如工作电话)放在身旁,而并不必一定放在比较方便的位置(比如放在包里、钱包中等)。然后,如果在工作移动电话上接收到通信,则用户可以使用可容易拿到的个人移动电话来指令工作移动电话将通信发送到该个人移动电话。可以使用无线连接(比如,WiFi连接,如蓝牙等)将通信从工作移动电话发送到个人移动电话,其中可以在移动电话之间流式传送通信。或者,可以利用移动电话交换网络处理重选路由请求。结果,可以使用一个容易拿取的电话对指向另一个电话的通信进行应答。
除了语音通信外,也可对其它形式的通信进行重选路由。比如,可以在通信装置之间对电子邮件、文本消息、音乐、视频等进行重选路由。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用于将通信从第一通信装置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装置处接收到通信时,第二通信装置请求重选路由电路将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和将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重选路由电路可以在第一或者第二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当中实现,或者在向第一和/或第二通信装置提供通信的网络服务器中实现,该重选路由电路可运行以管理到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使用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包括:使用WiFi连接、PSTN连接、移动电话网络连接或者VoIP连接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发送请求的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使用WiFi连接进一步包括使用计算机,该计算机经由WiFi连接而可通信地耦接到第一和/或第二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通信装置为可通信地耦接到计算机的VoIP电话,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计算机建立与VoIP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提供VoIP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建立直接通信链路,并且使用该直接通信链路将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建立直接通信链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传递事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事件包括对传入通信的通知或者对错过通信的通知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建立直接通信链路包括经由WiFi连接建立直接通信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将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流式传送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信为语音通信、文本消息或者电子邮件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通信装置为移动电话,而第二通信装置为移动电话或者有线电话。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为电子装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将通信从第一通信装置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装置处接收到通信时,第一通信装置经由短距离通信链路自动将接收到的通信通知给第二通信装置;和当在第二通信装置处确认了该通知的时候,将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重选路由包括经由短距离通信链路将通信从第一通信装置流式传送到第二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经由短距离通信链路将第二通信从第二通信装置流式传送到第一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确认包括将请求从第二通信装置流式传送到第一通信装置,以便接收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可运行以与通信装置之间建立通信的电子装备包括:用于在通信网络上建立呼叫的呼叫电路;和可操作地耦接到呼叫电路的重选路由电路,该重选路由电路可运行以经由呼叫电路将针对电子装备的第一通信重选路由到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子装备进一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接口,其中重选路由电路进一步可运行以经由短距离无线通信接口将针对电子装备的第一通信重选路由到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重选路由电路可运行以经由短距离无线通信接口将第一通信流式传送到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重选路由电路可进一步运行以接收针对通信装置的第二通信,该第二通信被重选路由到电子装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重选路由电路可运行以便将事件通知给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事件包括对传入通信的通知和/或对错过通信的通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子装备为移动电话。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重选路由电路可运行以自动将通信通知给通信装置。
为了实现前述和相关目的,本发明包括此后在说明书中全面描述和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实施方式仅表示可以合适应用本发明原理的几种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附图和详细描述之后将会认识到且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所有这些其它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应当包含在该描述中,应当位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应当受到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虽然针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和理解说明书之后,将会想到等同例和修改例。本发明包括所有这些等同例和修改例,并且仅受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
此外,虽然在相应附图/实施方式中描述和例示了各种特征,但是应当理解:给定附图或者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用于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其它附图或者实施方式中。
应当强调: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包括”指的是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或者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者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构件或者其组合。
附图说明
可以参考以下附图更好地理解发明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构件并非必然依照比例绘制,而是重点在于清楚地例示本发明的原理。类似地,在一个附图中描述的部件和特征可以和在其它附图中描述的部件和特征组合起来。此外,在附图中,类似标号在全部附图中都表示对应的部分。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作为示例性电子装备的移动电话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移动电话的相关部分的示意性框图。
图3为图1中的移动电话可在其内运行的示例性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示意图,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通信重选路由操作。
图5为示意图,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通信重选路由操作。
图6为示意图,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通信重选路由操作。
图7为示意图,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通信重选路由操作。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通信重选路由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电子装备”包括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备。此后称为“移动无线电终端”、“移动电话”、“移动装置”或“移动终端”等的术语“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备”包括所有比如移动电话、寻呼机、通信器(即,电子记事薄)、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便携式通信设备等的装备。术语“通信装置”包括电子装备以及电话,如基于VoIP的有线电话和传统的有线电话。术语“通信”包括语音通信(现场和预先录制)、文本消息和电子邮件消息(包括附件,比如音乐和视频)。
在本申请中,主要就移动电话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移动电话,而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通信装置。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在所有附图中都使用类似标号来指示类似部件。
首先参考图1,该图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备10。电子装备包括通信重选路由功能,该功能被配置成将传入通信(语音、电子邮件、文本等)重选路由到其它通信装置,并且被配置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经重选路由后的通信。通信重选路由功能能够让用户在其它通信装置不容易拿取的时候,接收针对其它通信装置的呼叫、消息、数据等。应当理解:通信重选路由功能可以实现现为可执行代码,该可执行代码可以驻留在电子装备10中,并且由该电子装备10执行。
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备为移动电话,并且其被称为移动电话10。所示的移动电话10具有“砖形”或者“块形”设计类型的壳体12,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它类型的壳体,比如翻盖型壳体或者滑盖型壳体。
移动电话10包括显示器14和小键盘16。如传统技术那样,显示器14向用户显示信息,比如运行状态、时间、电话号码、联系人信息、能够让用户利用移动电话10的各种功能的各种导航菜单等。显示器14也可用于可视地显示移动电话10接收到的内容和/或从移动电话10的存储器18(图2)获取的内容。
类似地,小键盘16就提供各种用户输入操作而言可以是传统的。比如,小键盘16典型地包括用于允许输入字母数字信息比如电话号码、电话列表、联系人信息、记事等的字母数字键20。此外,键盘16典型地包括特殊功能键,比如用于发起呼叫或者应答呼叫的“呼叫发送”键和用于结束或者用于“挂起”呼叫的“呼叫结束”键。如传统技术那样,特殊功能键也可以包括菜单导航键,比如用于对在显示器14上显示的菜单进行导航,以便选择不同的电话功能、主题、设置等。与移动电话有关的其它按键可以包括音量键、静音键、开/关电源键、网络浏览器发起键、摄像机键等。按键或者类似于按键的功能也可以实现为与显示器14相关联的触摸板。
移动电话10包括传统的呼叫电路,该呼叫电路能够使移动电话10与被叫/主叫装置(典型地为另一个移动电话或者固定/有线电话)之间建立呼叫和/或交换信号。然而,被叫/主叫装置不需要为另一个电话,而是可以为一些其它装置比如互联网web服务器、内容提供服务器等。
图2例示了移动电话10的功能框图。除了优选地以移动电话10内的应用软件或者代码形式的可执行逻辑而实现的通信重选路由功能22之外,在其它方面,移动电话10的构造总体上为传统的。移动电话10包括主控制电路24,该主控制电路24被配置成执行对移动电话10的功能和操作的总体控制。控制电路24可以包括处理装置26,比如CPU、微控制器或者微处理器。处理装置26执行存储在控制电路24内的存储器(未图示)中和/或存储在单独的存储器比如存储器18中的代码,以便执行移动电话10的传统操作。存储器18可以为比如缓冲器、闪存、硬盘驱动器、可移除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此外,处理装置26执行代码,以便执行通信重选路由功能22。
计算机编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尤其是移动电话和其它电子装备应用编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如何对移动电话10编制程序,以运行和执行文中描述的功能。因此,为简明起见而省略了关于具体编程代码的细节。此外,虽然通信重选路由功能22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由处理装置26执行,但是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这种功能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来执行。可以将这些实现中的任何一种称为通信重选路由电路。
继续参考图1和图2,移动电话10包括耦接到无线电路30的天线28。正如传统技术那样,无线电路30包括用于经由天线28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射频发送器和接收器。可以将无线电路30配置成在移动通信系统内运行,并且配置成接收视听内容。比如,接收器可以为与提供移动通信和基于DVB-H或类似服务的混合型网络结构兼容的IP数据广播兼容接收器。还可以是用于和移动无线网络或者广播网络互动的其它接收器,比如包括GSM、CDMA、WCDMA、MBMS、WiFi、WiMAX、DVB-H、ISBD-T等。
移动电话10进一步包括声音信号处理电路32,该声音信号处理电路32用于处理无线电路30发送/从无线电路30接收的音频信号。正如传统技术那样,声音处理电路32耦接有能够让用户通过移动电话10接听和讲话的扬声器34和麦克风36。无线电路30和声音处理电路32中的每一个都耦接到控制电路24,以便执行总体操作。
移动电话10还包括耦接到控制电路24的前述显示器14和小键盘16。显示器14可以由视频解码器38耦接到控制电路24,视频解码器38将视频数据转换为用于驱动显示器14视频信号。视频数据可以由控制电路24产生,从存储在存储器18中的视频文件中获取,或者从无线电路30接收到的传入视频数据流导出。在将视频数据馈入解码器38之前,可以将该视频数据缓存在缓存器40内。
移动电话10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I/O接口42。I/O接口42可以具有典型的移动电话I/O接口形式,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连接器。典型地,可以将I/O接口42用于将移动电话10耦接到电池充电器,以便对移动电话10内的电源单元(PSU)44的电池充电。此外,或者另选地,I/O接口42可用于将移动电话10连接到有线个人免提适配器(未图示)。此外,I/O接口42也可用于通过数据缆线将移动电话10连接到个人计算机或其它装置。当连接到车载电源适配器或者插座电源适配器的时候,移动电话10可以通过I/O接口42接收工作电力。
移动电话10也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定时功能的定时器46。这些功能可以包括对呼叫的持续时间进行定时、产生时间和日期戳等内容。移动电话10可以包括摄像机48,摄像机48用于拍摄数字照片和/或影片。可以将对应于照片和/或影片的图像和/或视频文件存储在存储器18中。移动电话10也可以包括位置数据接收器50,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伽利略卫星系统接收器等。移动电话10还可以包括局域无线接口52,比如红外收发器和/或RF适配器(比如蓝牙适配器),用于和附件、免提适配器、另一个移动无线终端、计算机或者其它装置建立通信。
可以将移动电话10配置成发送、接收和处理数据,比如文本消息(例如短消息业务(SMS)格式的消息)、电子邮件消息、多媒体消息(比如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MMS)格式的消息)、图像文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铃声、流式传送音频、流式传送视频等。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可以包括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8中,执行应用从而允许用户与数据交互,显示与数据相关联的视频和/或图像内容,广播与数据等相关联的音频声音。
另外参考图3,可以将移动电话10配置成作为通信系统54的一部分而运行。系统54可以包括具有服务器58的通信网络56,服务器58用于管理移动电话10发出的呼叫和指向移动电话10的呼叫,将数据传送给移动电话10,并且执行任何其它支持功能。服务器经由传送介质而与移动电话10通信。传送介质可以为任何合适的装置或者组件,比如包括通信塔、另一个移动电话、无线接入点、卫星等。网络的一些部分可以包括无线传送路径。网络56可以支持多个移动电话10的通信活动,虽然在图3中例示了仅一个移动电话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服务器58可以相对于网络52中的其它服务器以单独配置的形式运行,或者可以被配置成执行多个通信网络58的功能。可以理解,服务器58可以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服务器功能的典型计算机系统,并且可以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包含实现了服务器58功能的逻辑指令在内的软件。这些功能可以包括与移动电话10的通信重选路由功能22的操作互补的功能,并且被统称为通信重选路由支持功能60。
现在参考图4-7,该图例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通信重选路由功能的通信装置和/或系统的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首先参考图4,第一通信装置70(比如有线电话)可通信地耦接到计算机72(比如耦接到互联网以便提供VoIP通信能力的家庭计算机)。计算机72可用于与基于VoIP的服务器74进行通信,以便和传统技术一样提供VoIP通信。第二通信装置76(比如实现为移动电话的电子装备)经由无线连接78(比如WiFi连接或者蓝牙连接或者其它短距离通信连接)可通信地耦接到计算机72。在正常运行的时候,基于和通信装置相关联的IP地址将来自VoIP服务器74的通信路由到通信装置。比如,将基于IP地址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从VoIP服务器74传送到计算机72。计算机72然后利用传统技术将该通信路由到第一通信装置70。
如果用户获知通信是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比如,用户听到第一通信装置的铃声),并且用户希望通过第二通信装置76接收该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则用户可以发起重选路由请求。这一点可以比如通过按压第二通信装置76上的功能键而实现,其中功能键的激活表示对通信重选路由的请求。然后比如可以通过WiFi连接78将可以封装为SIP脚本等的请求或者命令传送给计算机72。计算机72然后可以执行该SIP脚本,以便实现重选路由请求。更具体地说,SIP脚本命令计算机72对有线电话呼叫进行应答,并且通过比如WiFi连接78在计算机72的内部将该有线电话呼叫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此外,在对通信进行重选路由的过程中,根据与第一和/或第二通信装置70和76有关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可以在计算机72内部执行编码转换(比如利用不同的CODEC),也可以不执行编码转换。
可以通过将计算机72作为桥接器使用而执行重选路由过程。比如,可以将传入通信设置在第一计算机72的第一端口(比如调制解调器、宽带端口等(未图示))上。第一通信装置70可以可通信地在计算机72的内部耦接到第二端口(比如串行端口或者USB端口(未图示)),从而与WiFi短距离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然后,为了对通信进行重选路由,计算机72可以将数据分组从第一端口发送到第二端口,和将数据分组从第二端口发送到第一端口。
或者,计算机72可以发布新的路由表扩展(比如将新的IP地址比如第二通信装置76的IP地址提供给传入通信)。结果,通信没有端止于第一通信装置70,而是将会比如使用互联网而继续路由到新的IP地址(也就是该示例当中的第二通信装置76)。换句话说,计算机72简单地提供了新的目的地IP地址,并且通过互联网(或者过WiFi)将通信重选路由到新的目的地。
此外,当计算机72检测到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传入通信时,计算机72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76发送信号等(比如通过WiFi连接78发送SIP封装脚本)。然后第二通信装置76可以使用该信号,以便向用户提醒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传入通信(比如通过铃声或者其它可听或者视觉手段)。此外,在第二通信装置76上产生的提醒类型或者提醒的声音可以基于专用的通信接收器(比如,可以将第一铃声提供给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并且可以将第二个不同的铃声提供给针对第二通信装置76的通信)。如上所述,用户然后可以通过发起重选路由请求将呼叫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在第二通信装置76处对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进行通知是有利的,特别是在用户无法听到或者在其它情况下无法被通知第一通信装置70上的传入通信时(比如用户无法听到有线电话铃声)。因此在图4的示例中,通信重选路由功能主要是在计算机72中实现的。
虽然以上示例描述了如何将通信从第一通信装置70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的情况,但是应当理解:将通信从第二通信装置76重选路由到第一通信装置70也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可以将指向第二通信装置76的呼叫重选路由到第一通信装置70。这对于文中提供的所有示例都成立,但是为了简明起见,仅仅提供了以下的示例。
比如,在图4中,第二通信装置76可以通过计算机72和WiFi连接78接收VoIP通信。用户听到了第二通信装置的铃声,但是与第二通信装置76有相当的距离(比如在房间内不同的楼层)。然而,用户可能靠近第一通信装置70(即,基于VoIP的有线电话)。在这种情况中,用户可以拿起第一通信装置70,并且通过上述方式(比如通过功能键等)发送重选路由请求。计算机72接收到重选路由请求,计算机72然后截获针对第二通信装置76的VoIP呼叫,并且通过与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将该呼叫重选路由到第一通信装置70。
图5例示了通信重选路由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第一通信装置70可通信地耦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交换机(PSTN)80,并且第二通信装置76耦接到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比如与移动业务提供商之间的常规无线通信链路)。如传统技术那样,PSTN交换机80和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可以交换信息,从而将语音和/或数据通信提供给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70和76。在正常运行的时候,PSTN交换机80接受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然后将该通信路由到第一通信装置70。
如果用户希望通过第二通信装置76接收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则如上所述,用户可以发起重选路由请求(比如按压第二通信装置上的功能键,该功能键启动了重选路由请求)。然而,请求没有被发送到计算机72,而是被发送到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和/或PSTN交换机80。来自第二通信装置76的请求可以采用以下形式:针对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的回呼(比如针对用于重选路由请求的业务提供商的特定号码的呼叫)、指向交换机82的SMS消息、指向交换机82且内嵌在数据分组业务中的消息(比如GPRS、EGPRS、HSTPA、CDMA等),或者任何可由通信装置使用以将请求传送给交换机82的手段。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一旦接收到信息,就对该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将识别符如第二通信装置76特有的电话号码包含在重选路由请求当中),并且将处理后的信息转发到PSTN交换机80。PSTN交换机80然后接收并且执行重选路由请求,并且将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比如PSTN交换器80通过第二通信装置76的识别符(比如电话号码)将呼叫路由到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
在以上例子的变型中,如果第一通信装置70为VoIP通信装置,则不必将重选路由请求传送给PSTN交换器80,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将会把重选路由请求提供给VoIP服务器。在该示例中,有线号码为VoIP服务器的IP地址。因此,在图5的示例性系统中,PSTN交换机80(或者VoIP服务器)和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实现了通信重选路由功能。
图6例示了通信重选路由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第一通信装置70(比如VoIP有线电话)可通信地耦接到VoIP服务器74(比如通过DSL或者与互联网连接的缆线调制解调器(未图示)),并且第二通信装置76也可通信地耦接到VoIP服务器74(比如经由移动电话交换机82提供的与VoIP服务器74的互联网连接或者经由与VoIP服务器74的WiFi连接78)。在正常运行的时候,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使用IP地址来标识该通信)由VoIP服务器74接受,然后被路由到第一通信装置70。如果用户希望通过第二通信装置76接收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则该用户可以发起如上所述的重选路由请求。
在图6中,可以首先将重选路由请求发送给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比如通过对特定号码的呼叫、SMS消息等),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可以如上所述那样处理该请求(比如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包括第二通信装置76的识别符,然后将请求发送给VoIP服务器74)。从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到VoIP服务器74的请求形式可以为可由VoIP服务器74执行的SIP脚本等形式。VoIP服务器74执行脚本,以便将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比如,VoIP服务器74没有将通信提供给第一通信装置70,而是可以给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提供通信以及识别符(比如在请求当中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76的电话号码或者IP地址),然后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通过传统的移动通信信道或者通过基于VoIP的信道将通信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
或者,第二通信装置76可以通过WiFi连接78而可通信地耦接到VoIP服务器74。在这种情形中,重选路由请求可以由第二通信装置76处理,并且直接传递到VoIP服务器74。请求可具有SIP脚本的形式,其中该请求包括第二通信装置76的IP地址。VoIP服务器74基于在SIP脚本当中提供的IP地址将通信作为基于VoIP的通信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76。因此,在图6的示例性系统中,VoIP服务器74和/或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实现了通信重选路由功能。
图7例示了通信重选路由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7的示例中,第一通信装置70和第二通信装置76都是移动电话(比如工作移动电话和个人移动电话),每一个移动电话都可以可通信地耦接到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此外,每个通信装置70和76包括无线接口(比如WiFi接口或者蓝牙接口或其它短距离接口),该无线接口能够让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70和76建立WiFi连接78等,以便交换通信数据。
在正常运行的时候,如传统技术那样,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由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接受,然后该通信被路由到第一通信装置70,而针对第二通信装置76的通信由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接受,然后该通信被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如果用户希望在其它通信装置上接收针对一个通信装置的通信(比如通过第二通信装置76接受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则用户可以发起如上所述的重选路由请求(比如通过功能键等)。假定将使用第二通信装置76接收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则可将可以包括SIP脚本等的重选路由请求通过WiFi连接78从第二通信装置76直接发送到第一通信装置70。第一通信装置70可以执行该脚本,并且作为响应,第一通信装置70将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76,并且第二通信装置76将通过其麦克风、小键盘或者其它输入装置接收到的通信数据发送回第一通信装置70(该第一通信装置70然后将该数据发送给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换句话说,第二通信装置76充当第一通信装置的耳机,而第一通信装置处理与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之间的通信。此外,可以通过WiFi连接78将通信数据作为流式传送数据发送。
或者,可以将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70和76配置成簇,从而使这些通信装置通过WiFi连接78自动地在彼此之间传递事件。换句话说,用户不需要手动发起重选路由请求。取而代之,可以自动地将事件通知(比如通过WiFi)从第一通信装置70发送到第二通信装置76(和从第二通信装置76发送到第一通信装置70),并且用户可以简单地拿起第二通信装置76接收指向第一通信装置70的通信。
如果在发生事件(比如传入呼叫)时,通信装置70和76并不在对方范围内,则可以稍后提供事件的通知(比如在两个装置又一次在对方范围内的时候)。比如,如果第一通信装置70具有传入呼叫,并且在呼叫时第二通信装置76不在第一通信装置的范围内,则当两个通信装置70和76又一次在对方范围内的时候,可以将“错过呼叫”事件从第一通信装置70传送到第二通信装置76。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第一通信装置70上的未接呼叫通知给用户。
除了事件的自动通知以外,作为簇的通信装置70和76的操作实质上与手动操作相同(也就是说,一个通信装置充当另一个通信装置的耳机,并且可以通过流式传送连接或其它格式在相应的通信装置之间交换数据)。
上述事件可以包括比如对传入通信例如呼叫、错过呼叫、电子邮件、文本消息等的通知。此外,事件和/或通知可以包括可听和/或视觉提醒,或者可以触发可听和/或视觉提醒,该可听和/或视觉提醒设置在第一和/或第二通信装置70和76上。可以理解,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件可以使用不同的可听和/或视觉提醒(比如第一铃声用于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语音通信,第二铃声用于针对第二通信装置76的语音通信,第三铃声用于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的文本消息等)。此外,通信不但可以是包括VoIP数据在内的电路交换语音或数据,而且可以是SMS、电子邮件和/或即时消息。
比如,如传统技术那样,通信可以由第一通信装置70接收。然后在接收到重选路由请求之后,第一通信装置70通过WiFi连接78将接收到的通信流式传送给第二通信装置76。类似地,可以将输入到第二通信装置76的通信(比如从第二通信装置的输入装置如麦克风、小键盘等获得的数据)流式传送回给第一通信装置70。第一通信装置70然后可以将从第二通信装置76接收到的通信提供给移动电话交换机82。因此,第一通信装置70有效地充当第二通信装置76与移动电话网络82之间的桥接器。图7中的配置是有利的,因为比如该配置能够让用户以容易携带并且不碍事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通信装置(比如第一通信装置70)(比如放在包、钱包内等),而将第二通信装置76放置在容易拿到的位置(比如放置到皮带扣上)。虽然不一定容易拿到第一通信装置70,却可以容易地接收到指向第一通信装置70的语音通信。
可以同时在两个通信装置中实现重选路由功能。优选地,通信所针对的通信装置变成通信没有针对的通信装置的桥接器。比如,如果通信针对第一通信装置70,则第一通信装置充当第二通信装置76与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之间的桥接器(假定在第二通信装置76上对通信进行应答)。如果通信针对第二通信装置76,则第二通信装置76充当第一通信装置70与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82之间的桥接器(假定在第一通信装置70上对通信进行应答)。因此,在图7的示例中,通过第一和/或第二通信装置70和76实现了重选路由功能。
现在参考图8,该图例示了给电子装备用户提供呼叫重选路由的示例性方法。图8中的示例性方法描述了可以在将语音通信从电子装备重选路由到另一个通信装置的过程中执行的步骤。此外,虽然将消息重选路由功能22描述为主要位于移动电话10中,消息重选路由功能22的多个部分也可以位于其它位置。比如,消息重选路由功能22的多个部分可驻留在服务器58中(比如位于消息重选路由支持功能60内),位于另一个PC内(未图示)或者位于其它通信装置上。该方法的功能可以实现为可执行代码,比如具有消息重选路由功能22和/或消息重选路由支持功能60的形式,或者具有任何其它合适形式,包括软件、固件、专用电路器件、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或者存储在机器可用介质上的程序等。
虽然所例示的方法示出了执行功能逻辑框的特定顺序,框的执行顺序也可相对于所示的顺序而改变。而且,连续示出的两个或者更多个框可以同时或者部分同时执行。也可以省略一些框。此外,为了增强的效用、计费、性能、测量、问题解决等,可以将任何数量的命令、状态变量、信号(semaphore)或消息添加到逻辑流程中。应当理解,所有这些变型例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首先从图8的框100开始,在第一通信装置(比如有线电话、实现为移动电话的电子装备等)处接收到传入通信。比如,可以形成呼叫、文本消息、电子邮件等,或者将其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在框102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提供传入通信的一些局域指示。比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提供可听信号(比如铃声等),从而向用户提醒该传入通信。
在框104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可选地将传入通信的通知提供给第二通信装置(比如,另一个有线电话、电子装备等)。可以将该通知作为提醒(比如第二通信装置上的铃声、震动等)提供给用户。
在框106处,用户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装置还是通过第二通信装置对通信进行应答。如果用户选择在第一通信装置上对通信进行应答,则在步骤108处,对通信进行应答并且结束方法。
如果用户选择在第二通信装置上对通信进行应答,则在框110处,将重选路由请求从第二通信装置传送到重选路由电路。重选路由电路可位于第一通信装置中,或者可以位于其它地方,比如位于有线电话网络交换机、VoIP电话网络、个人计算机和/或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内。
可以手动(比如通过手动激活第二通信装置上的功能键等)或者自动(比如将多个通信装置配置为簇)发起重选路由请求,在自动发起重选路由请求中,接收到通信的通信装置自动将传入消息通知给其它通信装置。重选路由请求可以包括唯一地识别做出重选路由请求的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比如,电话号码、IP地址等)。识别信息能够让重选路由电路将通信路由到合适的通信装置。
在框112处,重选路由电路截获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并且利用来自重选路由请求的识别信息将通信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利用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WiFi连接来实现重选路由,其中在通信装置之间流式传送通信。或者,可以通过有线电话网络交换机、移动电话网络交换机、VoIP服务器等实现重选路由。在框114处,可以在第二通信装置上对通信进行应答。
文中公开了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认识到本发明在其它情形中可具有其它应用。实际上,许多实施方式和实现形式是可能的。接下来的权利要求绝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此外,对“用于……的装置”的任何引用指的是将要素和权利要求理解为“装置加功能”,但不应当将任何没有具体引用“用于……的装置”的要素理解为“装置加功能”类型的要素,即使权利要求以其它方式包括了词语“装置”。
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要素可以实现为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本发明可以采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实现为计算机可用或者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在该存储介质中实现有由指令执行系统使用或者与指令执行系统结合使用的计算机可用或者计算机可读的程序指令、“代码”或者“计算机程序”。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用或者计算机可读的介质可以为任何介质,该介质可以包含、存储、提供、传播或者传送由指令执行系统、设备或者装置使用,或者与指令执行系统、设备或者装置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用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可以为但并不限于电子、磁、光学、电磁、红外线或者半导体系统、设备、装置或者传播介质如互联网。注意,计算机可用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为其上印刷有程序的纸或者其它合适介质,因为可以通过比如对纸张或者其它介质进行光学扫描,然后编辑、解释或者通过适当方式处理而以电子手段捕获程序。文中公开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和任何软件和硬件形成了用于执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发明功能的各种手段。
虽然已经针对某些优选实施方式示出并且描述了发明,然而清楚的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和理解本说明书及附图的情况下将会想到等同替换例和修改例。尤其是关于上述部件(器件、组件、装置、组合等)所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些部件的术语(包括对“装置”的引用)旨在对应于(除非另行指出)执行所述部件的指定功能的任何部件(即,功能等同的部件),即使该部件在结构上不等同于执行文中例示的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功能的公开结构。此外,虽然仅仅参考所例示的几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在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特征,但这种特征也可以和其它实施方式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组合起来,因为对于任何给定或者特定的应用而言,这是切合需要并且有利的。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将通信从第一通信装置(70)重选路由到第二通信装置(76)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处接收到所述通信时,
a)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重选路由电路(22,60)请求将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重选路由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或者
b)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自动将接收到的所述通信通知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
将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重选路由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中实现所述重选路由电路,或者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提供通信的网络服务器(56)中实现所述重选路由电路,所述重选路由电路能操作以管理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请求包括:使用短距离无线连接(78)、PSTN连接(80)、移动电话网络连接(82)或者VoIP连接(74)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发送请求的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还包括使用计算机(72),所述计算机经由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而可通信地耦接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为可通信地耦接到所述计算机的VoIP电话,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所述计算机来建立与VoIP服务器(74)之间的通信,以便提供VoIP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自动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使用短距离无线连接,以提供所述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重选路由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流式传送所述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通信事件的发生通知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9、一种能操作以与通信装置之间建立通信的电子装备(10),该电子装备包括:
用于在通信网络上建立呼叫的呼叫电路;和
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呼叫电路的重选路由电路(22),所述重选路由电路能操作以经由所述呼叫电路将针对所述电子装备的第一通信重选路由到所述通信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备,该电子装备还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接口(52),其中,所述重选路由电路还能操作以经由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接口将针对所述电子装备的所述第一通信重选路由到所述通信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备,其中,所述重选路由电路能操作以经由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接口将所述第一通信流式传送到所述通信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装备,其中,所述重选路由电路还能操作以接收针对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被重选路由到所述电子装备。
13、根据权利要求9到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装备,其中,所述重选路由电路能操作以将事件通知给所述通信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到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装备,其中,所述电子装备为移动电话。
15、根据权利要求9到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装备,其中,所述重选路由电路能操作以自动将所述通信通知给所述通信装置。
CN200780051759A 2007-02-27 2007-08-23 呼叫重选路由 Pending CN1016175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79,354 2007-02-27
US11/679,354 US8023931B2 (en) 2007-02-27 2007-02-27 Call rerout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7523A true CN101617523A (zh) 2009-12-30

Family

ID=3898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1759A Pending CN101617523A (zh) 2007-02-27 2007-08-23 呼叫重选路由
CN200780052746.5A Active CN101669350B (zh) 2007-02-27 2007-09-20 多个电话上的新事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2746.5A Active CN101669350B (zh) 2007-02-27 2007-09-20 多个电话上的新事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23931B2 (zh)
EP (1) EP2137946B1 (zh)
CN (2) CN101617523A (zh)
WO (1) WO20081048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9296A1 (en) 2007-08-31 2009-03-05 At & T Mobility Ii Llc Enhanced messaging with language translation feature
EP2104322A1 (en) * 2008-03-18 2009-09-23 BlueTown Ap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voice-over internet protocol using license-free frequencies
US8843116B2 (en) 2009-09-22 2014-09-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er-selectable environmen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20120054683A1 (en) * 2010-09-01 2012-03-0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and user interface
FR2966677A1 (fr) * 2010-10-22 2012-04-27 France Telecom Procede et systeme de traitement d'un appel entrant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US10973059B2 (en) 2011-07-27 2021-04-06 Vonage America,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US8265083B1 (en) * 2011-07-27 2012-09-11 Vonage Network,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US20130121214A1 (en) 2011-07-27 2013-05-16 Vonage Network,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US20130148539A1 (en) * 2011-12-01 2013-06-13 Vodafone Ip Licensing Limited Configuring a network gateway service
CN103685688B (zh) * 2012-09-06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移动终端消息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US20140235253A1 (en) * 2013-02-21 2014-08-21 Hong C. Li Call routing among personal devices based on visual clues
US9900376B2 (en) 2013-10-30 2018-02-20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Method for presenting schedule reminder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loud server
CN103561086B (zh) * 2013-10-30 2017-11-17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呈现日程提醒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云服务器
CN104683559A (zh) * 2013-12-03 2015-06-03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辅助手机提醒系统及其方法
US9723462B2 (en) 2014-11-07 2017-08-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loud-based device twinning
US10517021B2 (en) 2016-06-30 2019-12-24 Evolve Cellular Inc.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123A (en) * 1990-01-08 1993-06-22 Motorola, Inc. Registration and automatic call redirecting for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s
US7680511B2 (en) * 2000-06-14 2010-03-16 Ascendent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via virtual office telephone extensions
US6714233B2 (en) * 2000-06-21 2004-03-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bile video telephone system
GB2370451A (en) * 2000-12-19 2002-06-2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iverting calls between different telephones
US7363006B2 (en) 2001-03-14 2008-04-22 Agere Systems Inc. Cell phone extension using wireless piconet
US6701145B2 (en) * 2001-07-30 2004-03-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irecting calls placed to a mobile phone to a second phone
US6778824B2 (en) 2002-06-19 2004-08-17 Telular Corp.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coupling a bluetooth-wireless cellular mobile handset to a docking station for connecting a standard telephone set to the cellular network
US7751546B2 (en) * 2003-01-22 2010-07-06 Avaya Canada Corp. Call transfer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US7778601B2 (en) * 2005-01-24 2010-08-17 Broadcom Corporation Pairing modular wireless earpiece/microphone (HEADSET) to a serviced base portion and subsequent access thereto
US8880047B2 (en) * 2005-08-03 2014-11-04 Jeffrey C. Konicek Realtime, location-based cell phone enhancements, uses, and applications
US7990912B2 (en) * 2007-04-02 2011-08-02 Go2Call.Com, Inc. VoIP enabled femtocell with a USB transceiver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23931B2 (en) 2011-09-20
CN101669350B (zh) 2017-11-07
WO2008104827A1 (en) 2008-09-04
EP2137946A1 (en) 2009-12-30
US20080205414A1 (en) 2008-08-28
EP2137946B1 (en) 2020-04-01
CN101669350A (zh)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7523A (zh) 呼叫重选路由
US11503438B2 (en) Remote messaging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ccessory
EP2132919B1 (en) New events on multiple phones
CN101523860B (zh) 用于语音通信的双模装置
US200402037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utomatic response to a telephone call
CN101473633A (zh) 具有扬声器端口选择的移动无线电终端以及方法
CN101473621A (zh) 对移动无线终端上的ims应用的激活进行触发的方法及系统
US20070072602A1 (en) Automated reply to voice call
US20100015955A1 (en) Call management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2009531919A (ja) パーソナライズされた通話機能を提供する電子機器およびサービス
CN105263182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1406027A (zh) 具有个人化呼叫保持的电子设备
CN101090361A (zh) 在通信网络中将定制的多媒体问候语传递到呼叫方的方法
KR20100015606A (ko) 메시징 시스템
JP2011077909A (ja) 携帯端末及び携帯端末のメール送信支援方法
US20070115925A1 (en) Group call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8353145A (zh) 视频答录通信方法和终端
KR20110034254A (ko) 전원 절약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01513022A (zh) 用于管理电话号码的多个代码的系统和方法
US8385962B1 (en) Push-to-talk voice messages
KR101673324B1 (ko) 워키토키 커뮤니케이션 네트워크 서비스 시스템,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TWI262017B (en) Mobile phone recording device
CA2584527A1 (en) Group calling method and system
KR100722470B1 (ko) 에스엠에스 발신자 알람기능이 구비된이동통신단말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Sande et al. Placing Calls with iPh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