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0534A -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0534A
CN101610534A CNA200910107683XA CN200910107683A CN101610534A CN 101610534 A CN101610534 A CN 101610534A CN A200910107683X A CNA200910107683X A CN A200910107683XA CN 200910107683 A CN200910107683 A CN 200910107683A CN 101610534 A CN101610534 A CN 101610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hort message
processing module
office
vir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076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奕堃
陈正光
聂荣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A2009101076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0534A/zh
Priority to US13/257,893 priority patent/US8799382B2/en
Priority to EP09845430.9A priority patent/EP2437538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9/074254 priority patent/WO20101391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0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4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virtualis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or resources, e.g. SDN or NFV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6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network management agents or mobile ag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2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the monitoring system or the monitored elements being virtualised, abstracted or software-defined entities, e.g. SDN or NF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Reliability checks, e.g. acknowledgments or fault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34Reaction to server failures by a load balan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4Policy-bas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4Messaging devices, e.g. message cent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该短消息中心系统包括虚拟短消息局和至少二个短消息局。其中,短消息局包括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SMPP AGENT模块,虚拟短消息局包括转发模块和返回模块,转发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相应模块进行处理,返回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有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采用本发明简化了系统结构,比利用现有的双网双平面技术扩展得到的多网多平面结构或者群集系统实现方式简单,并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短消息业务是移动通讯业务中的一项重要业务,其收入在运营商总体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提供该项业务的核心——短消息中心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日益关注的焦点。
目前短消息业务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双网双平面和群集。
其中,双网双平面方案是通过两两相互连接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短消息局连接到网络中,一旦一个短消息局发生故障,另一个短消息局可以接管全部业务;同时将流量从负荷过重的短消息中心转移到负荷较轻的短消息中心,起到流量平衡的作用。这种双网双平面技术从容灾和负荷均衡角度提高了短消息中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当一个短消息局发生故障时,业务只能全部交给另一个局,如果另一个局也发生故障或者负荷过重,则业务将瘫痪或受到影响。
第二、双网双平面技术要求加入到其中的短消息局两两相互组网。为了加强短消息中心的安全性而将多个短消息局组成多网多平面的结构,这种组网方式非常不便。因为,首先,每个局都要记录其他所有局的信息,当新增、删除或修改一个局的时候,其他所有局的数据都需要重新配置;其次,假设网内存在N个局,则一共要维护N*(N-1)/2条链路,局数越多,链路越复杂越难以管理,出现故障的概率也越高。
第三、缺乏对整个系统流量负荷的监控和管理功能。各节点分布式地管理和自己相关的流量,没有一个能监控全网流量的节点,无法配置和实施灵活的负荷均衡策略。
群集系统是为每个短消息局配套一个群集结点服务器,然后通过群集调度中心管理群集结点服务器,从而实现对两个或多个短消息局的统一管理,同样能够起到容灾和分流的功能。但是群集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
第一、架构较为复杂,除了需要建设群集调度中心,还需要为每个短消息局建设一个群集结点服务器。
第二、群集系统除了支持以群集调度中心为中心的星状结构外,还支持群集结点服务器直接相连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类似双网双平面结构。
第三、群集调度中心只有一个单一的业务处理模块,没有对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消息点对点协议代理(SMPP AGENT)模块进行划分,只提供统一的消息接口。因此群集结点服务器与群集调度中心交互消息时需要把从这三个模块接收到的使用不同协议的消息转换成统一的消息格式,向这三个模块发送消息时候也需要对消息进行协议转换。这些转换增加了硬件负担和消息处理时间。
第四、短消息中心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由群集结点定时上报给群集调度中心,群集调度中心进而调用负荷均衡策略进行分流,负荷上报的实时性不高;同时由于操作系统不同和短消息中心处理机制等因素,负荷上报的准确性也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双网双平面技术发生故障概率较高、群集系统技术架构较为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包括虚拟短消息局和至少二个短消息局,所述短消息局包括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SMPP AGENT模块,所述虚拟短消息局包括转发模块和返回模块,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相应模块进行处理,所述返回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有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转发模块为虚拟信令处理模块,所述返回模块为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虚拟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信令处理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信令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信令处理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转发模块为虚拟业务处理模块,所述返回模块为虚拟信令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业务处理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业务处理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转发模块为虚拟业务处理模块,所述返回模块为虚拟SMPP AGENT模块,其中,
所述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业务处理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SMPP AGENT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业务处理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的SMPP AGENT模块。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转发模块为虚拟SMPP AGENT模块,所述返回模块为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虚拟SMPP AGENT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SMPP AGENT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SMPP AGENT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SMPP AGENT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SMPP AGENT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虚拟短消息局还包括配置管理模块,所述配置管理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短消息局的各个模块的负荷状态,为所述转发模块提供分流策略,以供所述转发模块根据各个模块的负荷状态,选择最低负荷的模块进行转发。
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与至少二个短消息局相连接的虚拟短消息局;
所述虚拟短消息局的转发模块接收短消息局的模块发送的消息,并将该消息转发到其他短消息局的相应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短消息局的返回模块接收处理结果,并将该处理结果返回到原短消息局发送该消息的模块。
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返回模块将该处理结果返回到原短消息局发送该消息的模块之前,还包括:
所述虚拟短消息局的配置管理模块建立转发关系表,在所述转发关系表中设置原短消息局的标识信息、原短消息局的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相对应的处理该消息的其他短消息局的标识信息、其他短消息局的相应模块的标识信息,以供所述返回模块查询来返回所述处理结果。
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转发模块将该消息转发到其他短消息局的相应模块进行处理之前,还包括:
所述虚拟短消息局的配置管理模块监控所述短消息局的各个模块的负荷状态,为所述转发模块提供分流策略,以供所述转发模块根据各个模块的负荷状态,选择最低负荷的相应模块进行转发。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转发模块,返回模块,发送该消息的模块,处理该消息的模块依次为:①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②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信令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③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SMPP AGENT模块,SMPP AGENT模块,业务处理模块;或者④虚拟SMPP AGENT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SMPPAGENT模块中的一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一旦某个真实短消息局的某个模块或者全部模块发生故障,虚拟短消息局都可以将它的业务分担到其它正常工作的真实短消息局的对应模块,从而保证业务不会中断。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简化了系统结构,比利用现有的双网双平面技术扩展得到的多网多平面结构或者群集系统实现方式简单,并带来了链路管理、操作维护、负荷均衡策略等方面的便利和灵活,另外,这种系统集成能力强、扩展和管理便捷、负荷均衡策略灵活的优势使得短消息中心系统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虚拟短消息局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配置管理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包括虚拟短消息局、短消息局A、短消息局B、短消息局C和短消息局D。相对于虚拟短消息局,短消息局A、短消息局B、短消息局C和短消息局D可称呼为真实短消息局。
短消息局A、短消息局B、短消息局C和短消息局D分别和虚拟短消息局连接,从而形成了以虚拟短消息局为中心的星状网,称为多网多平面结构。真实短消息局和虚拟短消息局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现有的双网双平面技术,虚拟短消息局对各节点进行流量和状态监控管理,通过可配置的负荷均衡策略接收和转发来自各真实短消息局的消息。多网多平面结构对各真实短消息局来说是透明不可见的,只有虚拟短消息局知道将哪些真实短消息局加入了多网多平面结构中。虚拟短消息局接收但不处理具体的业务,而是通过负荷均衡策略将业务转发到真实短消息局去处理。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模块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虚拟短消息局模块示意图。
短消息局A、短消息局B、短消息局C和短消息局D分别连接了网络中的多个高级/低级信令转接点HSTP/LSTP和多个扩展短消息实体ESME,虚拟短消息局则分别和短消息局A、短消息局B、短消息局C和短消息局D相连接。HSTP/LSTP完成路由器的功能,把其它信令点和网络连接在一起组成更大的网络。它们一般不产生消息,而是查看每一个由业务交换点发来的消息,然后通过七号信令网络把每一个消息交换到它们要去的地方。在短消息业务中,STP与信令处理模块相连,负责手机和短消息中心系统间起呼、终呼消息的转发。ESME是非PLMN移动网络中的短消息实体,一般通过TCP/IP或X.25网络连接到SMPP AGENT模块,采用SMPP协议和SMPPAGENT协议进行通信完成短消息的收发。
短消息局A包括信令处理模块A、业务处理模块A和SMPPAGENT模块A。对内通过业务处理模块A将信令处理模块A和SMPPAGENT模块A相连;对外通过信令处理模块A与七号信令网中的HSTP/LSTP相连,通过SMPP AGENT模块A和ESME相连。类似地,短消息局B、短消息局C和短消息局D也包括相应的模块。
下面具体以短消息局A来说明各个模块的作用:
信令处理模块A:分别与网络中的HSTP/LSTP和短消息局A的业务处理模块A相连,提供短消息中心和移动网之间收发短消息的信令通道,并完成协议转换。信令处理模块A负责接收七号信令网的消息,并处理成内部消息,再转发给业务处理模块A;同时接收业务处理模块A发来的内部消息,并处理成标准信令后,再发往七号信令网。
业务处理模块A:分别与信令处理模块A和SMPP AGENT模块A相连,负责处理具体的短消息业务。业务处理模块A负责接收来自信令处理模块A或SMPP AGENT模块A的消息,并分别在处理后转发到信令处理模块A或SMPP AGENT模块A。
SMPPAGENT模块A:分别与业务处理模块A和ESME相连,提供短消息中心与ESME收发消息的通道,并完成协议转换。SMPPAGENT模块A负责从外部网络(TCP/IP或X.25)中的ESME接收消息,并处理成内部消息,再转发给业务处理模块A;同时接收业务处理模块A发来的内部消息,并处理成负符合SMPP协议的消息后,再发给ESME。
虚拟短消息局包括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SMPP AGENT模块、配置管理模块、支撑子系统和通讯接口。其中,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和虚拟SMPP AGENT模块三个模块分别和各真实短消息局相连,但它们之间互不相连,即虚拟短消息局的内部模块之间没有消息流程。
虚拟信令处理模块:分别与所有真实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和业务处理模块相连,提供发往信令处理模块的消息的转发通道。虚拟信令处理模块接收来自真实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的消息,并通过负荷均衡的方式将消息转发到某个真实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
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分别与所有真实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和SMPP AGENT模块相连,提供发往业务处理模块的消息的转发通道。
虚拟SMPP AGENT模块:分别与所有真实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和SMPP AGENT模块相连,提供发往信令处理模块的消息的转发通道。
配置管理模块:负责节点配置、节点状态监控、节点负荷监控、分流策略配置等配置和管理功能,并维护ESME在各SMPP AGENT模块的绑定信息。该节点指各个真实短消息局的各个模块。
支撑子系统:负责提供整个软件系统的运行支撑。
通讯接口:负责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和虚拟SMPP AGENT与外部系统的通讯,可以集成在支撑子系统中实现。
图2中真实短消息局向虚拟短消息局发送消息的通讯链路以短消息局A的为例,见虚曲线部分;虚拟短消息局向真实短消息局转发消息的通讯链路以短消息局B、短消息局C、短消息局D局为例,见黑色单向箭头部分。
将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SMPP AGENT模块划分为三层次,虚拟短消息局的各模块的接收通道只接收真实短消息局相邻层次的模块发来的消息,而发送通道只将消息发往真实短消息局的同层次的模块。,也即虚拟短消息局的各个模块能接收业务,但不能处理业务,只能通过转发的方式把消息转发到真实短消息局的相应模块去处理。而对于真实短消息局而言,它们不知道虚拟短消息局不能处理业务,因此会把消息发送给虚拟短消息局应该处理业务的层次,但虚拟短消息局不能处理业务,会通过负荷均衡机制选择一个目标真实短消息局模块,把消息伪装成发往该模块的消息,向其转发。同时,当目标真实短消息局模块处理完消息将响应结果返回给虚拟短消息局时,也会将虚拟短消息局当作真实短消息局对待,发送到虚拟短消息局应该处理业务的模块。
各模块的消息通道是相对独立的,因此真实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SMPP AGENT模块三个模块中的某个模块发生故障,只有需要该模块处理的消息会转发到虚拟短消息局,进而转发到其它真实短消息局的相应模块进行处理,没有发生故障的模块可以继续正常工作,甚至用于接收虚拟短消息局转发来的其它真实短消息局的消息。因此,虚拟短消息局需要监控各真实短消息局每个模块的流量和工作状态,这个功能是通过虚拟短消息局的配置管理模块完成的。
请参阅图4,其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流程示意图。
下述的接收方与返回模块为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或者虚拟SMPP AGENT模块之一,发送方为真实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或者SMPP AGENT模块之一,虚拟短消息局和真实短消息局的标识信息为局号,虚拟短消息局和真实短消息局的模块的标识信息为模块号。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接收方接收来自发送方的消息,该消息包括事件号、发送方的局号及模块号、接收方的局号及模块号、消息序号和消息体。通过消息序号和发送方局号及模块号,查询配置管理模块创建的记录消息转发历史的转发关系表,如果查找到相关记录,表明这是一条由虚拟短消息局转发的消息的响应消息,需要按照转发关系表记载的路径返回,执行步骤S7;否则,不是响应消息,只是普通的待转发消息,执行步骤S2。
步骤S2、在收到的消息中,将接收方的局号及模块号替换发送方局号及模块号。
步骤S3、调用配置管理模块制定的负荷均衡策略,查询各节点(真实短消息局的各模块)运行状态和负荷,选择一个运行状态正常且未过负荷的可用节点作为转发消息的目的节点。如果没能找到可用节点则执行步骤S11,否则继续步骤S4。
步骤S4、找到了可用的目的节点,并用该目的节点模块的局号及模块号替换消息中的接收方的局号及模块号,表示将要把消息转发给该目的节点,目的节点处理给消息,得到处理结果,也即响应消息。
步骤S5、配置管理模块将原始发送方发送的消息的消息序号、局号和模块号,与目的节点的局号及模块号记录到转发关系表,以便返回模块收到响应消息后,根据转发关系表,将响应消息返回给原始发送方。
步骤S6、转发模块转发消息,流程结束。
步骤S7、判断得出该消息是响应消息,需要转发回原始发送方,则查询转发关系表中原始消息发送方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如果不正常或过负荷,则转至步骤S11,否则,执行步骤S8。
步骤S8、用收到该响应消息的返回模块的局号及模块号替换发送方局号及模块号,执行步骤S9。
步骤S9、用转发关系表中该响应消息对应的消息的原始发送方的局号及模块号替换接收方局号及模块号,表示将要把响应消息转发回原始发送方。
步骤S10、返回模块转发消息,流程结束。
步骤S11、丢弃消息,返回失败响应,流程结束。
请参阅图5,其是本发明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配置管理模块工作流程图。
在上述步骤S3中,配置管理模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真实短消息局各个模块负荷情况的监控,其工作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S111、查询是否有可用的目的节点(真实短消息局的某个模块)和各节点的负荷指数,制定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依照负荷均衡策略(如优先发往负荷指数最低的节点)选择可用的目的节点,向其转发消息。
步骤S112、收到该转发的消息的响应消息,检查响应消息错误码,区分成功、拥塞和其它错误。
步骤S113、根据响应消息的成功、拥塞和其它错误历史次数,重新计算该目的节点的负荷指数,更新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
下面举例说明一次手机到手机短消息的起呼及其响应消息流程。
请参阅图6,其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假设发生故障的模块是短消息局A的信令处理模块A,根据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接替它处理消息的是短消息局B的信令处理模块B。
对于来自七号信令网的MO消息,当短消息局A的信令处理模块A发生故障时,HSTP/LSTP模块A会将MO消息发送到其连接的工作正常的其他真实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再进行处理。
对于业务处理模块A发往信令处理模块A的MT内部消息,当业务处理模块A发现本局,即短消息局A没有可用的信令处理模块A时,会将MT消息发往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虚拟信令处理模块在收到MT内部消息后不做处理,根据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将该消息转发到多网多平面中的其他真实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假设发往短消息局B的信令处理模块B,由短消息局B来完成此次短消息终呼流程。信令处理模块B并不知道此消息来自虚拟信令模块的同层转发,而是当作双网双平面的对端局即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业务处理模块下发的消息进行处理,并把MT响应消息返回给虚拟局的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收到MT响应后,判断其为响应消息,将该响应消息转发回短消息局A的业务处理模块A,同样,业务处理模块A也不知道该响应消息是来自虚拟业务模块的同层转发,而是当作双网双平面的对端局即即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返回的消息处理,从而完成终呼流程。
请参阅图7,其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假设发生故障的模块是短消息局A的业务处理模块A,根据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接替它处理消息的是短消息局B的业务处理模块B。
对于来自七号信令网的MO消息,当短消息局A的信令处理模块A发现业务处理模块A发生故障时,会将MO消息发送到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收到响应后,根据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将MO消息转发到多网多平面中的其它真实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假设发往短消息局B的业务处理模块B,由短消息局B来完成此次短消息起呼流程。业务处理模块B将该MO消息当作是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信令处理模块发来的消息,并将处理后的响应信息返回给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虚拟信令处理模块收到响应后,判断其为响应消息,将该响应消息返回给信令处理模块A,而信令处理模块A把该响应消息当作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的返回的消息处理结果,发往七号信令网,从而完成了手机到手机短信的起呼和终呼流程。
请参阅图8,其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流程如下所示:
(1)HSTP/LSTP将短消息通过标准信令发送给信令处理模块A;
(2)信令处理模块A将短消息转换成内部消息结构,并检查业务处理模块A的工作状态,发现业务处理模块A故障,则将短消息发送给虚拟业务处理模块;
(3)虚拟业务处理模块收到信令处理模块A发来的内部消息后,判断其为非响应消息,把该消息转发给业务处理模块B;
(4)业务处理模块B收到消息后进行处理,处理成功后向对端局的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返回处理结果,即响应消息,继而完成终呼流程;
(5)虚拟信令处理模块收到该响应消息后,判断其为响应消息,将响应消息转发给信令处理模块A;
(6)信令处理模块A收到响应消息后,将响应消息由内部消息转换为标准信令后发送到HSTP/LSTP模块A,从而完成起呼流程。
对于SMPPAGENT模块A发往业务处理模块A的内部消息,当SMPPAGENT模块A发现没有可用的业务处理模块A时,会将内部消息发往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在收到内部消息,根据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将该消息转发到多网多平面中的其他真实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假设发往短消息局B的业务处理模块B,由短消息局B来完成此次短消息终呼流程。业务处理模块B并不知道此消息来自虚拟业务模块的同层转发,而是当作双网双平面的对端局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SMPP AGENT模块下发的消息进行处理,并把响应消息返回给虚拟短消息局的虚拟SMPPAGENT模块。虚拟SMPP AGENT模块收到响应后,判断其为响应消息,转发回短消息局A的SMPP AGENT模块A,同样,SMPPAGENT模块A也不知道该响应消息是来自虚拟SMPP AGENT模块的同层转发,而是当作双网双平面的对端局的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返回的消息处理结果。
请参阅图9,其是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假设发生故障的模块是短消息局A的SMPP AGENT模块A,根据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接替它处理消息的是短消息局B的SMPPAGENT模块B。
当SMPP AGENT模块A发生故障时,由于虚拟SMPP AGENT模块不具备真实SMPP AGENT的功能,因此ESME不能绑定到虚拟短消息局。对于ESME发起的AO消息,如果ESME同时绑定了其它真实短消息局的SMPP AGENT模块,则可以向这些正常运行的SMPP AGENT提交AO消息,进行消息处理。
虚拟SMPP AGENT模块虽然不提供ESME绑定的功能,不能对AO消息进行处理,但是可以对发往ESME的AT消息进行转发处理。为了实现这一功能,虚拟短消息局需要从它连接的各真实短消息局同步ESME绑定信息。当业务处理模块A向ESME下发AT消息时,发现SMPP AGENT模块A发生故障,会将AT消息发给虚拟SMPPAGENT模块,虚拟SMPP AGENT模块查询ESME绑定信息后,根据各节点的负荷均衡策略,将AT消息转发给ESME绑定的其它真实短消息局的SMPP AGENT模块,假设为短消息局B的SMPP AGENT模块B。SMPP AGENT模块B不知道该消息来自虚拟SMPP AGENT模块的同层转发,而是当作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发来的消息,将消息下发到ESME。ESME收到消息后,向SMPP AGENT模块B返回响应消息。SMPP AGENT模块B将响应消息返回给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判断其为响应消息后,转发给业务处理模块A。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一旦某个真实短消息局的某个模块或者全部模块发生故障,虚拟短消息局都可以将它的业务分担到其它正常工作的真实短消息局的对应模块,从而保证业务不会中断。本发明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简化了系统结构,比利用现有的双网双平面技术扩展得到的多网多平面结构或者群集系统实现方式简单,并带来了链路管理、操作维护、负荷均衡策略等方面的便利和灵活,另外,这种系统集成能力强、扩展和管理便捷、负荷均衡策略灵活的优势使得短消息中心系统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包括至少二个短消息局,所述短消息局包括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SMPPAGENT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虚拟短消息局,所述虚拟短消息局包括转发模块和返回模块,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相应模块进行处理,所述返回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有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模块为虚拟信令处理模块,所述返回模块为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虚拟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信令处理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信令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信令处理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模块为虚拟业务处理模块,所述返回模块为虚拟信令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业务处理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业务处理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的信令处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模块为虚拟业务处理模块,所述返回模块为虚拟SMPP AGENT模块,其中,
所述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业务处理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业务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SMPP AGENT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业务处理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的SMPP AGENT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模块为虚拟SMPP AGENT模块,所述返回模块为虚拟业务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虚拟SMPP AGENT模块,用于当短消息局的SMPP AGENT模块发生故障时,转发需要该发生故障的SMPP AGENT模块处理的消息到其他短消息局中的SMPP AGENT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返回SMPP AGENT模块发生故障的短消息局的业务处理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短消息局还包括配置管理模块,所述配置管理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短消息局的各个模块的负荷状态,为所述转发模块提供分流策略,以供所述转发模块根据各个模块的负荷状态,选择最低负荷的模块进行转发。
7、一种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与至少二个短消息局相连接的虚拟短消息局;
所述虚拟短消息局的转发模块接收短消息局的模块发送的消息,并将该消息转发到其他短消息局的相应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短消息局的返回模块接收处理结果,并将该处理结果返回到原短消息局发送该消息的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返回模块将该处理结果返回到原短消息局发送该消息的模块之前,还包括:
所述虚拟短消息局的配置管理模块建立转发关系表,在所述转发关系表中设置原短消息局的标识信息、原短消息局的模块的标识信息,以及相对应的处理该消息的其他短消息局的标识信息、其他短消息局的相应模块的标识信息,以供所述返回模块查询来返回所述处理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发模块将该消息转发到其他短消息局的相应模块进行处理之前,还包括:
所述虚拟短消息局的配置管理模块监控所述短消息局的各个模块的负荷状态,为所述转发模块提供分流策略,以供所述转发模块根据各个模块的负荷状态,选择最低负荷的相应模块进行转发。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模块,返回模块,发送该消息的模块,处理该消息的模块依次为:①虚拟信令处理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②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信令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③虚拟业务处理模块,虚拟SMPP AGENT模块,SMPPAGENT模块,业务处理模块;或者④虚拟SMPP AGENT模块,虚拟业务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SMPP AGENT模块中的一组。
CNA200910107683XA 2009-06-04 2009-06-04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Pending CN101610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07683XA CN101610534A (zh) 2009-06-04 2009-06-04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13/257,893 US8799382B2 (en) 2009-06-04 2009-09-27 Multi-network multi-plane structure short message centre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thereof
EP09845430.9A EP2437538B1 (en) 2009-06-04 2009-09-27 Multi-network multi-plane structure smsc system and method
PCT/CN2009/074254 WO2010139150A1 (zh) 2009-06-04 2009-09-27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07683XA CN101610534A (zh) 2009-06-04 2009-06-04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0534A true CN101610534A (zh) 2009-12-23

Family

ID=4148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07683XA Pending CN101610534A (zh) 2009-06-04 2009-06-04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99382B2 (zh)
EP (1) EP2437538B1 (zh)
CN (1) CN101610534A (zh)
WO (1) WO20101391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47100B1 (en) 2010-07-14 2013-01-01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DNSSEC proxying and deployment amelioration and systems thereof
EP2915295A4 (en) * 2012-10-31 2016-06-01 Nec Corp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VIRTUALIZATION METHOD THEREFOR
US9344865B1 (en) 2013-03-07 2016-05-17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improving service of SMPP messages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797888B1 (en) 2016-01-20 2020-10-06 F5 Networks, Inc. Methods for secured SCEP enrollment for client devices and devices thereof
US10496526B2 (en) 2016-11-04 2019-12-03 Salesforce.Com, Inc. Cre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phemer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in a multitenant environment
US10136270B1 (en) * 2018-02-11 2018-11-20 Edge Opti Tech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receptions of short messages
US11010272B2 (en) 2018-07-31 2021-05-18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data transfer between entities in a multi-user on-deman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11010481B2 (en) 2018-07-31 2021-05-18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data transfer between entities in a multi-user on-deman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11303699B1 (en) * 2021-06-04 2022-04-12 Shopify Inc.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multi-part transf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6346B2 (en) * 1997-07-28 2009-06-09 Juniper Networks, Inc. Workflow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N1176556C (zh) 2001-07-04 2004-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数据业务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US7003307B1 (en) * 2002-01-31 2006-02-21 Cellco Partnershi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essaging gateway
CN100388803C (zh) * 2003-03-04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网双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
KR100621325B1 (ko) * 2003-07-03 2006-09-13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Ss7 게이트웨이를 이용한 부하 분산 방식의 단문 메시지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sms 메시지의 처리 방법
CN100440995C (zh) * 2005-07-24 2008-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短消息的方法及其系统
US7496579B2 (en) * 2006-03-30 2009-0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itioning of database service responsibility responsive to server failure in a partially cluster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1287152A (zh) 2007-04-10 2008-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络短消息终呼业务的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39150A1 (zh) 2010-12-09
EP2437538A4 (en) 2017-04-26
US8799382B2 (en) 2014-08-05
US20130110939A1 (en) 2013-05-02
EP2437538B1 (en) 2019-12-11
EP2437538A1 (en)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0534A (zh) 多网多平面结构的短消息中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459606B (zh) 一种组播虚拟私有网络的外联网组网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262366B (zh) 目标单板调试方法、系统及分布式设备
CN101164352B (zh) 一种分流短消息的方法及其系统
EP2081336A1 (en) Business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217553C (zh) 短消息起呼控制网关
CN100407712C (zh) 网关系统和综合管理方法
CN108111401A (zh) 一种跨即时通信系统的建群方法
CN1937782B (zh) 一种机框设备及其报文发送方法
CN101442429B (zh) 一种实现业务系统容灾的方法及系统
CN106937351A (zh) 一种会话实现方法及核心网元
CN101171851B (zh) Cdma用户使用gsm网短信中心收发短信的方法及短信网关
CN106936783A (zh)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637014A (zh) 用于使用存在数据库来传送关于发往或发自存在实体的通信的增强型存在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7613475A (zh) 一种三网智能短信发送系统
CN101111004B (zh) 基于map协议的短消息路由方法和装置
CN102958085B (zh) 一种短信中心平台以及呼叫方法
CN101442724B (zh) 一种下一代网络短消息中心及其实现方法
CN102238163B (zh) 面向ip电信网的多协议报文传输方法
RU2420920C2 (ru) Способ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множества конвергентных систем обмена сообщениями и сетевая система
CN101267606B (zh) 实现增强型短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0456685C (zh) 一种二层组播的实现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0466648C (zh) 一种会话建立协议组网方式及实现群组消息的方法
CN114978855B (zh) 一种基于多级组织的跨域数据交换方法
CN100493010C (zh) 一种传输接入点及其构成的传输平台及进程间通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