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3419A -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3419A
CN101603419A CNA2009100232578A CN200910023257A CN101603419A CN 101603419 A CN101603419 A CN 101603419A CN A2009100232578 A CNA2009100232578 A CN A2009100232578A CN 200910023257 A CN200910023257 A CN 200910023257A CN 101603419 A CN101603419 A CN 101603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seam
coal
work plane
plane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232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德品
李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AN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IAN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AN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IAN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A2009100232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034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03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34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对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矿井直流电法主要用于巷道底板测深及迎头前方的含水构造,可以解决层位划分和富水体圈定问题;但方法的主要问题是:综采工作面宽度常常大于180m,其内部的隐伏构造难以探测。本发明采用四极AB-MN的直流电法探测装置方式,在测量过程中相对固定供电电极A、B,在另一巷道移动测量电极M、N,在AB-MN最短距离处为中轴线的两侧呈扇形扫描测量;根据电场的分布规律,使用地电成像方法计算出工作面内部的视电阻和视电阻率的分布规律;由此探测工作面煤层内部是否存在地质构造。其优点是:工作量较小、速度快、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客观性高、准确性高、属于非破坏性探测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采煤工作面地质探测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对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特别是能探测大宽度、工作面宽度大于180m的采煤工作面内部的煤层缺失带、含水导水地质构造的煤层透视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井直流电法分支方法较多,从布极方式上有对称四极、单极-偶极法及单极-单极法等;从观测方式上有测深法、剖面法和透视法,它们都以全空间电场分布理论为基础,研究不同电性层或不均匀地质体引起的异常场分布特性(即相对于均匀全空间电场分布而产生的异常场特性),推断解释地质异常体的性质及赋存状态[1]
矿井直流电法主要用于巷道底板测深及迎头前方的含水构造,可以解决层位划分和富水体圈定问题。该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施工受巷道条件限制,对工作面内部煤层及其顶、底板含水构造的探测距离有限(一般在80m~100m),而综采工作面宽度常常大于180m,其内部的隐伏构造难以探测[1][2][3]
目前,采煤工作面音频电穿透法[4][5],作为矿井直流电法的一个重要分枝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并在逐步完善的新方法,其特点是主要探测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内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含水导水构造,对顶底板的低阻构造反映敏感、采集信息量和探测距离大、施工效率较高。目前该方法在生产中正在推广应用[6][7][8]。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对采煤工作面煤层内部的地质构造反映不敏感[4][5][8]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法(又称坑透法)[9][10]。在工作面两顺槽之间发射接收高频电磁信号,利用不同的岩矿石对高频无线电磁波(f≥0.5MHz)能量的吸收差异、构造界面对电磁波反射和折射作用,使其能量被吸收或屏蔽的原理进行解释推断[11]。一般能探测工作面宽度小于200m(条件好时能探测200多m)的工作面内部的断层等地质构造,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煤田地球物理特征不同,透视距离差别较大,该方法对不同地区探测结果较难达到满意效果;特别是工作面采长较大(大于180m)时或者煤层吸收电磁波较好时,不能探测到有效信号,无法实现透视探测工作面内部的地质构造[12][13][14]
引用文献:
[1]韩德品等,采煤工作面内陷落柱超前探测技术与应用[J],煤炭学报,Vol.25Supp.2006
[2]王恩营.煤炭开采中小断层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矿业,2006,8
[3]王锦祥.现代煤田地质勘探、煤矿矿井物探及测井新技术新方法实用手册[M].中国煤炭出版社,2006.
[4]韩德品,石亚丁等,井下单极-偶极直流电透视原理及解释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Vol25,32~34。
[5]刘志新,岳建华,刘树才.矿井直流电透视方法技术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
[6]张根良,音频电透视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7(2),27~28。
[7]王剑峻,音频电透视在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应用[J],中国矿山工程,2008,Vol.37No.2,36~40。
[8]高致宏等,工作面富水区探测与矿井电法——音频电透视在工作面富水区探测中的应用效果[J],煤田地质与勘探[J],2002,第30卷第4期,51-54。
[9]陈兆平,无线电波透视法在矿井地质测探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师,1996(1),41~43.
[10]李兰亭;侯吉祥.无线电波坑透探测在大同煤田的应用研究,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29(5),52~55.
[11]汤友谊.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构造煤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2,27(3):254~258.
[12]赵益晨.无线电坑道透视技术在高阳矿的应用效果,煤矿现代化,2005,(3):34~35.
[13]张戬.坑道无线电波透视法在探测井下陷落柱中的应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166~168.
[14]孙吉益,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地质解析的局限性[J],河北煤炭,2008(3),3~4。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采煤工作面较宽时及煤层屏蔽或吸收高频电磁波不能有效透视较大宽度、宽度大于180m的采煤工作面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该方法能避免煤层屏蔽人工电场,能透视宽度在180m~400m的采煤工作面内部的煤层缺失带、含水导水地质构造,预测预报采煤工作面煤层内部潜在地质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在工作面两顺槽布置供电电极A、B,建立特定直流电场,使该电场的电流线近似垂直于煤层层面,等电位面近似平行于煤层层位分布,测量电极M、N,顺电流线布置,基本垂直于煤层平面、置于工作面两顺槽巷道的上下界面附近测量该电场的电位差;所测得M、N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是主要来自工作面煤层内部,因此所测结果主要包含了该工作面煤层内部的地质信息;根据电场的分布规律计算出所测工作面煤层内部的地质异常分布规律。
该方法所采用的井下施工技术为:采用偶极-偶极的直流电法探测装置方式;将两个供电电极A、B和两个测量电极M、N均垂直于煤层平面并分别置于工作面两顺槽巷道的上下界面附近;在测量过程中相对固定供电电极A、B,在另一巷道移动测量电极M、N,在AB-MN最短距离处为中轴线的两侧呈扇形扫描测量;每移动一次MN,测一组参数,包括:发射点号及坐标、接收点号及坐标、MN间的电位差ΔUMN/mV、供电电流I/mA、MN之间距LMN/m;测量电极分别置于不同的观测点做扇形扫描测量,测量完毕后移动供电电极A、B至下一设计供电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测量完所有设计的观测点;然后交换AB、MN的位置按上述步骤重复测量。
供电点距选择依据:当工作面宽度大于100m时,供电点距常采用50m;当工作面宽度小于100m时,供电点距常采用20m~30m;AB供电极之连线垂直于煤层平面;
测量MN之电极距LMN的选择依据:一般情况下,接收电极MN之间距等于巷道高度;特殊情况可根据矿井下实际的条件布置,但必须使M与N的连线垂直于煤层平面;
测量点距的选择依据:测量电极MN在扇形扫描测量过程中,每测量一次为一个测点,测点之间的距离为测量点距,根据探测分辨率的要求进行选择,测量点距一般为5m~10m。
根据电场的分布规律,使用地电成像方法计算出工作面内部的视电阻或视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展现在工作面范围内便得到所需要的探测结果;
1)参数计算公式:视电阻:Rs=ΔUMN/I;视电阻率:ρs=K·ΔUMN/I,K=4π/(1/RAM-1/RAN-1/RBM+1/RBN),其中:ΔUMN为MN测量点之间的电位差,I为AB之间的供电电流;
R AM = ( X M - X A ) 2 + ( Y M - Y A ) 2 + ( Z M - Z A ) 2 , R AN = ( X N - X A ) 2 + ( Y N - Y A ) 2 + ( Z N - Z A ) 2 ,
R BM = ( X M - X B ) 2 + ( Y M - Y B ) 2 + ( Z M - Z B ) 2 , R BN = ( X N - X B ) 2 + ( Y N - Y B ) 2 + ( Z N - Z B ) 2 , :
A(XA,YA,ZA),B(XB,YB,ZB),M(XM,YM,ZM),N(XN,YN,ZN)分别为各电极的坐标;
2)地电成像方法:一般借助于电位测量确定视电阻率的变化,视电阻率的变化取决于地层的非均匀性;为了描述这种非均匀性,引入局部视电阻率ρs(x,y);即将所测范围在工作面平面上被划分成若干个地电单元ρs(x,y);其中: e ( x , y ) = [ ρ s ( x , y ) - ρ s 0 ( x , y ) ] / ρ s 0 ( x , y ) 为各个单元的电阻率偏差;ρs 0为理论数值,ρs为实测数值;利用视电阻率在不同单元的偏差e(x,y),将此非均匀性按一定规则用平面图表现出来,就是该工作面地电成像结果。
成图方式为:使用视电阻或视电阻率异常的参数,绘制工作面参数异常的平面图;表示解释结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
本发明采煤工作面直流层透视探测方法,该方法属于直流电法范畴,采用直流电场探测理论。其有益效果是顺煤层透视工作面时不存在工作面内的煤层及构造屏蔽作用,也不存在盲区,能探测采煤工作面煤层内部的无煤带、含水导水构造等;经试验知探测工作面宽度最大可达400m,尤其是高阻煤层所探测的距离更大,对异常具有放大作用,便于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井下施工技术的示意图;图中A、B为供电电极,M、N为测量电极;
图2本发明的工作面层透视法探测原理示意图;
图3为一具体的工作面层透视探测结果-地电成像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煤工作面直流层透视探测方法,该方法属于直流电法范畴,采用直流电场探测理论;其是顺煤层透视工作面时不存在工作面内的煤层及构造屏蔽作用,也不存在盲区,能探测采煤工作面煤层内部的无煤带、含水导水构造等;
参见图1、图2、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在工作面两顺槽布置供电电极A、B,建立特定直流电场,使该电场的电流线近似垂直于煤层层面,等电位面近似平行于煤层层位分布,测量电极M、N,顺电流线布置,基本垂直于煤层平面、置于工作面两顺槽巷道的上下界面附近测量该电场的电位差;所测得M、N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是主要来自工作面煤层内部,因此所测结果主要包含了该工作面煤层内部的地质信息;根据电场的分布规律计算出所测工作面煤层内部的地质异常分布规律。
该方法所采用的井下施工技术为:采用偶极-偶极的直流电法探测装置方式;将两个供电电极A、B和两个测量电极M、N均垂直于煤层平面并分别置于工作面两顺槽巷道的上下界面附近;在测量过程中相对固定供电电极A、B,在另一巷道移动测量电极M、N,在AB-MN最短距离处为中轴线的两侧呈扇形扫描测量;每移动一次MN,测一组参数,包括:发射点号及坐标、接收点号及坐标、MN间的电位差ΔUMN/mV、供电电流I/mA、MN之间距LMN/m;测量电极分别置于不同的观测点做扇形扫描测量,测量完毕后移动供电电极A、B至下一设计供电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测量完所有设计的观测点;然后交换AB、MN的位置按上述步骤重复测量。
供电点距选择依据:当工作面宽度大于100m时,供电点距常采用50m;当工作面宽度小于100m时,供电点距常采用20m~30m;AB供电极之连线垂直于煤层平面。
测量MN之电极距LMN的选择依据:一般情况下,接收电极MN之间距等于巷道高度;特殊情况可根据矿井下实际的条件布置,但必须使M与N的连线垂直于煤层平面。
测量点距的选择依据:测量电极MN在扇形扫描测量过程中,每测量一次为一个测点,测点之间的距离为测量点距,根据探测分辨率的要求进行选择,测量点距一般为5m~10m。
根据电场的分布规律,使用地电成像方法计算出工作面内部的视电阻或视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展现在工作面范围内便得到所需要的探测结果;
1)参数计算公式:视电阻:Rs=ΔUMN/I;视电阻率:ρs=K·ΔUMN/I,其中,ΔUMN为MN测量点之间的电位差,I为AB之间的供电电流;
2)地电成像方法:一般借助于电位测量确定视电阻率的变化,视电阻率的变化取决于地层的非均匀性;为了描述这种非均匀性,引入局部视电阻率ρs(x,y);即将所测范围在工作面平面上被划分成若干个地电单元ρs(x,y);其中: e ( x , y ) = [ ρ s ( x , y ) - ρ s 0 ( x , y ) ] / ρ s 0 ( x , y ) 为各个单元的电阻率偏差;ρs 0为理论数值,ρs为实测数值;利用视电阻率在不同单元的偏差e(x,y),将此非均匀性按一定规则用平面图表现出来,就是该工作面地电成像结果。
成图方式为:使用视电阻或视电阻率异常的参数,绘制工作面参数异常的平面图;表示解释结果。
参见图3、图3为一具体的工作面层透视探测结果-地电成像的平面示意图。
A.物探设计:该工作面宽180m,在904回风巷布置110个测点,904运输巷布置109个测点,测量点距均为10m,供电点距50m。
B.测量方法:分别将两供电电极A、B置于工作面回风巷及测量电极M、N置于工作面运输巷的顶底板上,在测量过程中先相对固定A、B,在另一巷道移动M、N,呈扇形扫描测量。每移动一次MN,对供电电极AB分别测量一遍,测得一组参数(发射点号及坐标、接收点号及坐标、MN间的电位差ΔUMN/mV、供电电流I/mA、MN之间距LMN/m)。测点分布于以AB与MN连线垂直于巷道的轴线两侧各10个测点(共计21个),测量完毕后,移动AB至下一设计供电点(供电点距50m),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测量完成整个工作面。
然后将AB、MN交换巷道,分别将AB置于工作面运输巷,MN置于工作面回风巷,再按上述步骤重复测量并测量完成整个工作面为止。
C.资料处理方法
根据测得的数据由公式计算出视电阻或视电阻率。通过地电成像方法计算研究工作面煤层内部的电性变化规律,可以推断工作面煤层内是否存在地质构造。
D.解释结果
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构造性质与电性反映的对应关系进行物探-地质解释。一般情况下,煤层缺失带呈低阻反映,断层(含水)裂隙发育带呈(明显)低阻反映。本次904工作面视电阻率低阻异常平面图显示,图中3号低阻异常带推断为煤层缺失带,左上角的低阻异常区为断层F1尖灭端的影响,右上角的低阻异常区为断层F2、F3的影响带,已被回采验证。

Claims (4)

1、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作面两顺槽布置供电电极A、B,建立特定直流电场,使该电场的电流线近似垂直于煤层层面,等电位面近似平行于煤层层位分布,测量电极M、N,顺电流线布置,基本垂直于煤层平面、置于工作面两顺槽巷道的上下界面附近测量该电场的电位差;所测得M、N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是主要来自工作面煤层内部,因此所测结果主要包含了该工作面煤层内部的地质信息;根据电场的分布规律计算出所测工作面煤层内部的地质异常分布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采用的井下施工技术为:采用偶极-偶极的直流电法探测装置方式;将两个供电电极A、B和两个测量电极M、N均垂直于煤层平面并分别置于工作面两顺槽巷道的上下界面附近;在测量过程中相对固定供电电极A、B,在另一巷道移动测量电极M、N,在AB-MN最短距离处为中轴线的两侧呈扇形扫描测量;每移动一次MN,测一组参数,包括:发射点号及坐标、接收点号及坐标、MN间的电位差ΔUMN/mV、供电电流I/mA、MN之间距LMN/m;测量电极分别置于不同的观测点做扇形扫描测量,测量完毕后移动供电电极A、B至下一设计供电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测量完所有设计的观测点;然后交换AB、MN的位置按上述步骤重复测量;
供电点距选择依据:当工作面宽度大于100m时,供电点距常采用50m;当工作面宽度小于100m时,供电点距常采用20m~30m;AB供电极之连线垂直于煤层平面;
测量MN之电极距LMN的选择依据:一般情况下,接收电极MN之间距等于巷道高度;特殊情况可根据矿井下实际的条件布置,但必须使M与N的连线垂直于煤层平面;
测量点距的选择依据:测量电极MN在扇形扫描测量过程中,每测量一次为一个测点,测点之间的距离为测量点距,根据探测分辨率的要求进行选择,测量点距一般为5m~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电场的分布规律,使用地电成像方法计算出工作面内部的视电阻或视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展现在工作面范围内便得到所需要的探测结果;
1)参数计算公式:视电阻:Rs=ΔUMN/I;视电阻率:ρs=K·ΔUMN/I,K=4π/(1/RAM-1/RAN-1/RBM+1/RBN),其中:ΔUMN为MN测量点之间的电位差,I为AB之间的供电电流;
R AM = ( X M - X A ) 2 + ( Y M - Y A ) 2 + ( Z M - Z A ) 2 , R AN = ( X N - X A ) 2 + ( Y N - Y A ) 2 + ( Z N - Z A ) 2 ,
R BM = ( X M - X B ) 2 + ( Y M - Y B ) 2 + ( Z M - Z B ) 2 , R BN = ( X N - X B ) 2 + ( Y N - Y B ) 2 + ( Z N - Z B ) 2 ,
A(XA,YA,ZA),B(XB,YB,ZB),M(XM,YM,ZM),N(XN,YN,ZN)分别为各电极的坐标;
2)地电成像方法:一般借助于电位测量确定视电阻率的变化,视电阻率的变化取决于地层的非均匀性;为了描述这种非均匀性,引入局部视电阻率ρs(x,y);即将所测范围在工作面平面上被划分成若干个地电单元ρs(x,y);其中: e ( x , y ) = [ ρ s ( x , y ) - ρ s 0 ( x , y ) ] / ρ s 0 ( x , y ) 为各个单元的电阻率偏差;ρs 0为理论数值,ρs为实测数值;利用视电阻率在不同单元的偏差e(x,y),将此非均匀性按一定规则用平面图表现出来,就是该工作面地电成像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图方式为:使用视电阻或视电阻率异常的参数,绘制工作面参数异常的平面图;表示解释结果。
CNA2009100232578A 2009-07-09 2009-07-09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 Pending CN1016034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232578A CN101603419A (zh) 2009-07-09 2009-07-09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232578A CN101603419A (zh) 2009-07-09 2009-07-09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3419A true CN101603419A (zh) 2009-12-16

Family

ID=4146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232578A Pending CN101603419A (zh) 2009-07-09 2009-07-09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03419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8923A (zh) * 2010-03-30 2010-08-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远程控制矿井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预报的系统及方法
CN102061907A (zh) * 2010-12-09 2011-05-18 西安威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流动剖面扫描成像仪
CN104035137A (zh) * 2014-06-03 2014-09-10 吉林大学 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探测仪及探测方法
CN104239680A (zh) * 2014-07-16 2014-12-24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煤层分布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05277992A (zh) * 2015-12-02 2016-01-27 山东科技大学 利用赤道偶极装置对采场底板水情动态监测方法
CN105840239A (zh) * 2016-04-05 2016-08-10 中国矿业大学 矿山隐蔽灾害实时主动探测与被动监测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N110033128A (zh) * 2019-03-18 2019-07-19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的刮板输送机负载自适应预测方法
CN110865247A (zh) * 2019-11-22 2020-03-06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有限空间电场分布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1042866A (zh) * 2019-12-30 2020-04-21 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物理场协同的突水监测方法
CN111427092A (zh) * 2020-05-13 2020-07-17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 一种提升物探电测深野外施工效率的方法
CN112083146A (zh) * 2020-09-10 2020-12-15 云南玉临高速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电测量的抗剪强度参数测试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360562A (zh) * 2020-11-11 2021-02-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电位精细判识方法
CN113504572A (zh) * 2021-08-23 2021-10-15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音频电透视法检测工作面底板注浆效果的方法
CN113885083A (zh) * 2021-08-05 2022-01-0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直流轴向偶极动源异常自显式超前探测方法
CN113885086A (zh) * 2021-08-05 2022-01-0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直流赤道向偶极动源异常自显式超前探测方法
CN113885084A (zh) * 2021-08-05 2022-01-0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直流单极动源超前探测方法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8923A (zh) * 2010-03-30 2010-08-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远程控制矿井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预报的系统及方法
CN101798923B (zh) * 2010-03-30 2013-07-1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远程控制矿井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预报的系统及方法
CN102061907A (zh) * 2010-12-09 2011-05-18 西安威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流动剖面扫描成像仪
CN102061907B (zh) * 2010-12-09 2013-03-06 西安威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流动剖面扫描成像仪
CN104035137A (zh) * 2014-06-03 2014-09-10 吉林大学 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探测仪及探测方法
CN104239680A (zh) * 2014-07-16 2014-12-24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煤层分布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05277992A (zh) * 2015-12-02 2016-01-27 山东科技大学 利用赤道偶极装置对采场底板水情动态监测方法
CN105277992B (zh) * 2015-12-02 2016-06-22 山东科技大学 利用赤道偶极装置对采场底板水情动态监测方法
CN105840239A (zh) * 2016-04-05 2016-08-10 中国矿业大学 矿山隐蔽灾害实时主动探测与被动监测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N105840239B (zh) * 2016-04-05 2018-06-12 中国矿业大学 矿山隐蔽灾害实时主动探测与被动监测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N110033128A (zh) * 2019-03-18 2019-07-19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的刮板输送机负载自适应预测方法
CN110033128B (zh) * 2019-03-18 2023-01-31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的刮板输送机负载自适应预测方法
CN110865247A (zh) * 2019-11-22 2020-03-06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有限空间电场分布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0865247B (zh) * 2019-11-22 2021-09-2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有限空间电场分布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1042866A (zh) * 2019-12-30 2020-04-21 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物理场协同的突水监测方法
CN111042866B (zh) * 2019-12-30 2021-07-09 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物理场协同的突水监测方法
CN111427092A (zh) * 2020-05-13 2020-07-17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 一种提升物探电测深野外施工效率的方法
CN112083146A (zh) * 2020-09-10 2020-12-15 云南玉临高速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电测量的抗剪强度参数测试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360562A (zh) * 2020-11-11 2021-02-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电位精细判识方法
CN113885083A (zh) * 2021-08-05 2022-01-0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直流轴向偶极动源异常自显式超前探测方法
CN113885086A (zh) * 2021-08-05 2022-01-0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直流赤道向偶极动源异常自显式超前探测方法
CN113885084A (zh) * 2021-08-05 2022-01-0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直流单极动源超前探测方法
CN113885083B (zh) * 2021-08-05 2024-04-09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直流轴向偶极动源异常自显式超前探测方法
CN113885084B (zh) * 2021-08-05 2024-04-09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直流单极动源超前探测方法
CN113504572A (zh) * 2021-08-23 2021-10-15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音频电透视法检测工作面底板注浆效果的方法
CN113504572B (zh) * 2021-08-23 2023-09-29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音频电透视法检测工作面底板注浆效果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3419A (zh) 一种采煤工作面顺煤层透视的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方法
CN101603423B (zh) 一种在煤矿巷道内顺层超前探测含水构造的直流电法方法
CN107345484B (zh) 一种厚煤层下分层“混合顶板”完整性探测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66417A (zh) 一种地下溶洞地震跨孔ct探测及层析成像装置及方法
CN104714254B (zh) 一种基于瞬变电磁法探测煤矿积水采空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42740A (zh) 固定点旋转照射大功率瞬变电磁探测方法
CN103207412A (zh) 一种探测酸法地浸采铀溶浸和地下水污染范围的方法
CN102392461A (zh) 基坑止水帷幕隐伏渗漏点检测方法
CN105510981A (zh) 一种磁铁矿采空区地球物理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2182437B (zh) 煤矿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应力边界确定及消除方法
CN110609335A (zh) 一种基于多手段的残采区复杂条件探测方法
CN104614774A (zh) 一种瞬变电磁探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884834A (zh) 同源多场瞬变电磁探测方法
CN102236105A (zh) 全方位直流电法
Andrade Interven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in resolving hydrological problems of a semi arid granite terrain of Southern India
CN1828016A (zh) 矿井工作面底板岩层“双极—双极”探测方法
CN104536039B (zh) 一种基于气泡震源的水上地震折射数据采集方法
CN105203563A (zh) 一种南水北调渠道衬砌质量的检测方法
CN115113285B (zh) 一种煤层底板注浆加固突水危险性评估方法
Cao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Tunnel Groundwater
Xianxin et al. Down-hol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for detecting water hazard of coal mine
Song et al. Study on detec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vailability in mine goafs by ultra-high 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Anggraeni et al. Aquifers mapping based on geoelectrical survey in the Karst Region of Pacitan, East Java, Indonesia
CN117388948A (zh) 一种深埋采空区边界的探测方法及其应用
Nhan et al. ACCURATE EXPLORATION OF KARST GEOLOGY BASED ON THE LAND SONAR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