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6808B -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6808B
CN101596808B CN2009103030648A CN200910303064A CN101596808B CN 101596808 B CN101596808 B CN 101596808B CN 2009103030648 A CN2009103030648 A CN 2009103030648A CN 200910303064 A CN200910303064 A CN 200910303064A CN 101596808 B CN101596808 B CN 101596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ink jet
fixed
silica gel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30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6808A (zh
Inventor
蒋文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3030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6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6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6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6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68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喷墨移印机包括机架、直线移动机构、成像移动部件、喷墨打印装置、工件放置部件和系统控制器。在进行喷墨移印时,先将系统控制器与电脑、电源相连接,在电脑中运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打开图案文件,选择开始移印命令,系统控制器受到移印命令后,控制成像移动部件逐步转动,而喷墨打印装置在成像移动部件上逐行打印呈镜像的图案,打印完毕,成像移动部件转动回原位置,直线移动机构带动成像移动部件向工件放置部件运动而与工件的表面相接触,从而在工件表面转印呈正态的图案,然后直线移动机构带动成像移动部件运动至原位置,完成一次移印。

Description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移印机及喷墨移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销售的各种手动、气动及电动移印机,均采用凹版移印技术,由凹版、凹版施墨装置、刮墨装置、油墨盘、硅胶头和传动装置等构成。工作时,首先根据图案制作凹版,然后在移印过程中,在凹版上完成施墨、刮墨工序,再控制硅胶头先后与凹版和工件表面相接触而完成图案的移印过程。这样的移印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图案制作不同的凹版,更换图案就需要重新制作凹版,而一块凹版成本为50元左右;凹版数量较多时,保存及寻找也均不方便;移印过程中需要完成施墨、刮墨步骤,工序较多;而且移印过程中,由于硅胶头需要与凹版和工件进行2次变形接触,图案变形较大。上述传统移印机在实现多色移印时,一般需要多个硅胶头一次一色去套印,定位复杂,成本高,效率低。
中国专利文献CN2594007Y公开了一种一步多色单头双头移印机,它由油盒、凹字板、推拉杆、摆臂、中心摆臂、背中摆臂及单头双头机构组成,该移印机已经能够实现单硅胶头一次同时印多种颜色,但是仍然需要制作凹版和使用施墨及刮墨装置,并且对于颜色较复杂的图案移印困难。
中国专利文献CN101256240A公开了一种移印系统,它由喷墨打印机构、包括成像表面的底板装置、包括可变形平板的平板组件以及喷墨打印控制器组成。该系统在工件表面上打印图像的方法包括:在底板装置的成像表面上形成喷墨沉积图像;将该喷墨沉积图像从该成像表面转印到可变形平板;以及将该喷墨沉积图像从该可变形平板转印到该工件表面。该移印系统将喷墨打印的技术运用到了移印工艺中,但是它仍然需要一个类似凹版的底板装置,并且在移印过程中,其平板组件的可变形面板仍然需要先后与底板装置和工件发生变形接触,仍易使图案变形较大,因频繁使用可变形面板而使得其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中效率较高、图案变形较小、使用寿命较长的喷墨移印机。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较高、图案变形较小喷墨移印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中的提供一种喷墨移印机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喷墨移印机,包括机架、直线移动机构、成像移动部件、喷墨打印装置、工件放置部件和系统控制器。
成像移动部件包括硅胶头、安装座、支架、旋转轴、步进电机和减速器。硅胶头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安装座上,安装座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旋转轴上。旋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架上。减速器由其箱体固定在支架上,且位于支架左侧。步进电机由其电机座固定在减速器的箱体上,且位于减速器的左侧。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入件固定连接。减速器的动力输出件与旋转轴固定连接。
直线移动机构、喷墨打印装置和工件放置部件设置在机架上。直线移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与成像移动部件的支架固定连接。
系统控制器设有控制直线移动机构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这些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相应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
使用时,在系统控制器的控制下,由直线移动机构带动成像移动部件处于第一工位或第二工位。当成像移动部件处于第一工位时,在系统控制器的控制下,由步进电机使得硅胶头由处于对准工件放置部件的第一位置变化为对准喷墨打印装置的弧形打印喷头的第二位置,由弧形打印喷头将呈镜像的图案打印至硅胶头上后,又使得硅胶头回复至第一位置。系统控制器再控制直线移动机构带动成像移动部件由处于第一工位变化为处于第二工位,此时则由硅胶头与处于工件放置部件上的工件相接触而实现移印,随即直线移动机构带动成像移动部件由处于第二工位回复至处于第一工位。
上述机架包括底座、前侧板、左右侧板、上侧板、固定座、支撑板和气缸固定板。
2块左右侧板平行对称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上方。前侧板固定在块左右侧板上,且位于左右侧板的前方。上侧板固定在2块左右侧板上,且位于左右侧板的上方。固定座固定在上侧板上,且位于上侧板的上方前部。支撑板有2块,平行对称地固定在上侧板上,且位于上侧板的上方后部。气缸固定板固定在2块支撑板上,位于支撑板的前端,且位于前侧板的上侧前方。
上述直线移动机构为一双导杆气压缸。双导杆气压缸包括缸体、导杆、活塞杆和固定板。缸体包括3个腔体,它们是位于两侧的导杆筒和位于中间的气压筒。导杆有2根,相互间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缸体,2根导杆的上段位于各自的导杆筒内。活塞杆垂直于缸体,且活塞杆的上段位于气压筒内。活塞杆与气压筒为主要部件所构成的气缸为双向气缸。2根导杆和活塞杆的下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板上方。缸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气缸固定板上,且位于气缸固定板的前方。固定板即为直线移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且位于成像移动部件的支架的上方。直线移动机构由其缸体通过紧固件与机架的气缸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位于气缸固定板的前方。
成像移动部件所处的第一工位位于上方,所处的第二工位位于下方。成像移动部件的硅胶头的第一位置为朝向下方,第二位置为朝向后方。
上述工件放置部件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导柱、导柱套、丝杆、固定筒、转动手柄、螺母和固定座。工作台导柱有2根,相互间平行设置,对称固定在工作台上,且位于工作台的下方两侧。丝杆固定在工作台上,且位于工作台的下方正中。2根工作台导柱均匀间隔地平行置于丝杆的两侧。导柱套有2个,相互间平行设置,对称固定在固定座上,且位于固定座的上方两侧。固定筒固定在固定座上,且位于固定座的上方正中。转动手柄呈十字固定在螺母上。螺母通过轴承与固定筒转动连接,且位于固定筒上方。工作台导柱与导柱套相配合,且它们的下段位于导柱套中。丝杆穿过螺母,且与螺母螺纹配合,丝杆的下段伸入固定筒内。工件放置部件由其固定座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的底座上,且位于底座的上方。
上述系统控制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的右侧的支撑板上,位于右侧的支撑板的左方,且位于上侧板的上方右后部。
上述硅胶头采用长条形硅橡胶,长度为80~150mm,宽度为30~50mm,其底面为圆弧形,硬度为邵氏40~60度。
上述喷墨打印装置为压电式喷墨打印装置,分辨率最低为300dpi,其弧形打印喷头采用微压电式喷头,喷头中喷嘴的直径为30~60微米,每色喷嘴数为8~12个。其墨盒采用的油墨是延时干燥型的移印专用油墨。
实现本发明目的中的提供提供一种喷墨移印的方法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喷墨移印的方法,所采用的喷墨移印系统包括电脑、设置在电脑硬盘中的绘图软件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还包括上述喷墨移印机,其中的喷墨打印装置包括仓门和机壳,并且喷墨打印装置由其机壳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的固定座上,且位于固定座的上方;仓门转动连接在机壳上,且位于成像移动部件的后侧,可通过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控制仓门的开启和闭合;第一供气阀门与直线移动机构的气缸的上方进气口相连,第二供气阀门与直线移动机构的气缸的下方进气口相连;所述的喷墨移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①在电脑中使用绘图软件绘制需要移印的图案并保存,完成图案的制版。
②将本发明中的系统控制器与电脑、电源相连接,将墨盒置入喷墨打印装置的字车结构件内,根据工件的高度,转动工件放置部件的转动手柄使工作台停在适当位置,并将工件置于工作台上适当位置。
③在电脑中运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而打开需要移印的图案的文件,填写需要进行图案移印的工件的数量,然后选择开始移印命令。
④在电脑中继续运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而自动将需要移印的图案进行镜像处理,然后向喷墨移印机的系统控制器发送移印命令。
⑤系统控制器接收到移印命令后,将仓门在15°~45°的范围内打开一个确定的度数,至仓门开启位置,并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旋转轴转动,而使处于第一位置的硅胶头由下向后转动至朝向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二位置。
⑥喷墨打印装置在系统控制器的控制下,接收镜像的图案文件而控制其弧形打印喷头在硅胶头正对其的部位上逐行打印图案,每打印一行完毕后,系统控制器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旋转轴转动,而使得硅胶头随旋转轴由下向上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然后弧形打印喷头在硅胶头正对其的部位上再打印一行图案,如此循环直至图案打印完毕,并使完整的呈镜像的图案处于硅胶头的移印面上。
⑦图案打印完毕后,系统控制器通过步进电机再次控制旋转轴反向旋转,带动硅胶头由朝向后方转动恢复至朝向下方的第一位置。
⑧在系统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压缩气体的第一供气阀门,使得压缩空气从直线移动机构的气缸的上方进气口进入缸体中,而使得活塞杆向下运动,驱动成像移动部件垂直向下运动至第二工位,硅胶头与工件表面发生接触,在工件表面转印上需要移印的图案,图案呈正态。
⑨在系统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压缩气体的第二供气阀门,关闭压缩气体的第一供气阀门,使得压缩空气从直线移动机构的气缸的下方进气口进入缸体中,而使得直线移动机构向上运动而复位,驱动成像移动部件垂直向上运动至第一工位,同时更换工件,完成一次移印工序。
⑩进入下一个移印工作循环,直至全部的工件的图案移印完成。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的移印机中,移印的图案只需在电脑上制版,然后直接控制喷墨打印装置在硅胶头上打印图案,再完成移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传统移印机均采用凹版移印技术,必须制作凹版,在凹版上完成施墨、刮墨步骤,工序较多。相比较,本发明的移印机由于不需要使用凹版,省略了凹版移印中的施墨、刮墨工序,大幅度提高了移印的工作效率。
(2)本发明的移印机中,需要移印的图案直接在电脑中制作,并且修改简单方便,可即时对图案修改。而传统移印机所使用的凹版,一块凹版只能用来移印一个图案,更换图案必须重新制作凹版,浪费资源;而且,凹版数量多时凹版的保存及寻找均不方便,而本发明中的移印机由于在电脑中制作移印图案,图案的保存和寻找非常方便。
(3)本发明的移印机实现多色移印效率高,步骤简单,并且图案准确度高。传统移印机进行多色移印时,一般使用多色多头移印机,一个硅胶头移印一种颜色的图案后,再移换工位使用第二个硅胶头移印第二种颜色的图案,以此类推移印第三、四、五……种颜色的图案,这种移印方式对图案的组合定位复杂,不易精确。而本发明的移印机只需单个硅胶头即可完成多色移印,节约时间,提高了移印效率,并且对于图案组合是一次移印,没有图案的组合定位问题。
(4)本发明的移印机移印图案清晰,变形小。传统移印机的硅胶头需要与凹版、工件表面进行两次变形接触,最终移印到工件上的图案变形较大;并且硅胶头的中间接触凹版时,变形量最大,容易使硅胶头中间部位的图案产生气泡,致使图案不清晰。而本发明的移印机由于只需要与工件表面发生一次变形接触,并且,可根据变形使用电脑软件对图案变形进行处理,修正变形,最终移印到工件上的图案清晰,变形小,还提高了硅胶头的使用寿命。
(5)本发明的移印机制造和使用成本低。普通单色自动移印机价格在人民币8000-11000元,双色多色自动移印机价格在人民币10000-20000元,使用时需要每次根据图案制作凹版,而一块凹版的成本为人民币50元,随凹版的数量的增加移印机的使用成本不断提高。而本发明的移印机制造成本为人民币5000-6000元,包括机座2000元,喷墨打印机1000元,一套电脑设备2000-3000元,并且由于不需要凹版制作,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喷墨移印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喷墨移印机进行喷墨移印的方法的程序框图。
图5为图2中喷墨打印装置的仓门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的成像移动部件处于第一工位,硅胶头处于第一位置。
图6为在图5的基础上,硅胶头由下向后转动α度后的示意图;其中的成像移动部件仍处于第一工位,硅胶头则处于第二位置。
图7为图6中的硅胶头与弧形打印喷头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成像移动部件的硅胶头由后向下转动至第一位置后,成像移动部件再向下运动至处于第二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硅胶头向下向后转动α度的具体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机架1,底座11,前侧板12,左右侧板13,上侧板14,固定座15,支撑板16,气缸固定板17;
直线移动机构2,缸体21,导杆22,活塞杆23,固定板24;
成像移动部件3,硅胶头31,安装座32,支架33,旋转轴34,步进电机35,减速器36;
喷墨打印装置4,仓门41,导轨42,字车结构件43,墨盒44,弧形打印喷头45,机壳46;
工件放置部件5,工作台51,工作台导柱52,导柱套53,丝杆54,固定筒55,转动手柄56,螺母57,固定座58;
系统控制器6;
工件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喷墨移印机)
见图1至图3,本发明中的喷墨移印机包括机架1、直线移动机构2、成像移动部件3、喷墨打印装置4、工件放置部件5和系统控制器6。
仍见图1至图3,机架1包括底座11、前侧板12、左右侧板13、上侧板14、固定座15、支撑板16和气缸固定板17。2块左右侧板13平行对称焊接在底座11上,且位于底座11的上方。前侧板12焊接在2块左右侧板13上,且位于左右侧板13的前方。上侧板14焊接在2块左右侧板13上,且位于左右侧板13的上方。2块左右侧板13、前侧板12和上侧板1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空腔,可用于置放日常维护工具等器具。固定座15焊接在上侧板14上,且位于上侧板14的上方前部。支撑板16为倒L形,有2块,平行对称地焊接在上侧板14上,且其焊接部位位于上侧板14的上方后部。气缸固定板17焊接在2块支撑板16上,位于支撑板16的前端,且位于前侧板12的上侧前方。
仍见图1至图3,直线移动机构2为一双导杆气压缸;双导杆气压缸包括缸体21、导杆22、活塞杆23和固定板24。缸体21包括3个腔体,它们是位于两侧的导杆筒和位于中间的气压筒。导杆22有2根,相互间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缸体21,2根导杆22的上段位于各自的导杆筒内。活塞杆23垂直于缸体21,且活塞杆23的上段位于气压筒内。活塞杆23与气压筒为主要部件所构成的气缸为双向气缸。2根导杆22对活塞杆23起辅助稳定的作用。2根导杆22和活塞杆23的下端与固定板24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板24上方。固定板24即为直线移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件。直线移动机构2由其缸体21通过紧固件与机架1的气缸固定板17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位于气缸固定板17的前方。
见图1至图3以及图7,成像移动部件3包括硅胶头31、安装座32、支架33、旋转轴34、步进电机35和减速器36。硅胶头31采用长条形硅橡胶,长度为80~150mm,宽度为30~50 mm,底面为圆弧形,硬度为邵氏40~60度,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安装座32上。安装座3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旋转轴34上。旋转轴3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架33上。支架33呈“┌┐”型。减速器36由其箱体固定在支架33上,且位于的支架33左侧。步进电机35由其电机座固定在减速器36的箱体上,且位于减速器36的左侧。步进电机35的输出轴与减速器36的动力输入件固定连接;减速器36的动力输出件与旋转轴34固定连接。成像移动部件3由其支架33与直线移动机构2的作为动力输出件的固定板24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位于固定板24的下方。
仍见图1至图3以及图7,喷墨打印装置4为压电式喷墨打印装置,其分辨率最低为300dpi。喷墨打印装置4包括仓门41、导轨42、字车结构件43、墨盒44、弧形打印喷头45和机壳46。仓门41转动连接在机壳46上,且位于成像移动部件3的后侧,可通过设置在机壳46内的电机控制仓门41的开启和闭合,仓门41开启时的开口角度为30度。导轨42固定在机壳46上,且位于机壳46内,且其高度与成像移动部件3的旋转轴34的高度相同,并且导轨42的轴线与旋转轴34的轴线相平行。字车结构件43套在导轨42上并与之轴向滑动连接,并可在字车皮带的牵引下沿着导轨42做往复运动。弧形打印喷头45固定在字车结构件43上,且位于字车结构件43的前侧,其水平高度与成像移动部件3的旋转轴43的高度相同,并与旋转轴34平行;弧形打印喷头45采用微压电式喷头,不需加热油墨,喷头中喷嘴的直径为30~60微米,每色喷嘴数为8~12个。墨盒44可从字车结构件43的上方置入其内并固定住;墨盒44中的油墨为延时干燥型的移印专用油墨,由于移印技术需要将硅胶头31上的油墨再转印到工件上,因此不需要油墨打印到硅胶头31上后立即干燥,而是要求油墨在经弧形打印喷头45喷出后10~30秒才干燥。喷墨打印装置4由其机壳46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1的固定座15上,且位于固定座15的上方。
见图1至图3,工件放置部件5包括工作台51、工作台导柱52、导柱套53、丝杆54、固定筒55、转动手柄56、螺母57和固定座58。工作台导柱52有2根,相互间平行设置,对称固定在工作台51上,且位于工作台51的下方两侧;丝杆54固定在工作台51上,且位于工作台51的下方正中;2根工作台导柱52均匀间隔地平行置于丝杆54的两侧;导柱套53有2个,相互间平行设置,对称固定在固定座58上,且位于固定座58的上方两侧;固定筒55固定在固定座58上,且位于固定座58的上方正中;转动手柄56呈十字固定在螺母57上;螺母57通过轴承与固定筒55转动连接,且位于固定筒55上方;工作台导柱52与导柱套53相配合,且它们的下段位于导柱套53中;丝杆54穿过螺母57,且与螺母57螺纹配合,丝杆54的下段伸入固定筒55内。工件放置部件5由其固定座58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1的底座11上,且位于底座11的上方。
见图2,系统控制器6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1的右侧的支撑板16上,位于右侧的支撑板16的左方,且位于上侧板14的上方右后部。系统控制器6设有控制直线移动机构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步进电机35转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喷墨打印装置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这些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相应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系统控制器6设有输入端,可与电脑的输出端电连接。
见图2、图5、图6及图9,本实施例的喷墨移印机使用时,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由直线移动机构2带动成像移动部件3处于位于上方的第一工位或位于下方的第二工位。当成像移动部件3处于第一工位时,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由步进电机35使得硅胶头31由处于朝向下方的第一位置变化为对准后方的喷墨打印装置4的弧形打印喷头45的第二位置,由弧形打印喷头45将呈镜像的图案打印至硅胶头31上后,又使得硅胶头31回复至第一位置;系统控制器6再控制直线移动机构2带动成像移动部件3由处于第一工位变化为处于第二工位,此时则由硅胶头31与下方的处于工件放置部件5上的工件相接触而实现移印,随即直线移动机构2带动成像移动部件3由处于第二工位回复至处于第一工位。
(实施例2、使用喷墨移印机进行喷墨移印的方法)
见图4,本实施例的喷墨移印的方法中,所采用的喷墨移印系统包括电脑、设置在电脑硬盘中的绘图软件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还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喷墨移印机。本实施例的喷墨移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电脑中使用绘图软件绘制需要移印的图案并保存,完成图案的制版。
②将本发明中的系统控制器6与电脑相连接,将墨盒44置入喷墨打印装置4的字车结构件43内,根据工件的高度,转动工件放置部件5的转动手柄56使工作台51停在适当位置,并将工件置于工作台51上适当位置。
③在电脑中运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而打开需要移印的图案的文件,填写需要进行图案移印的工件的数量,然后选择开始移印命令。
④在电脑中继续运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而自动将需要移印的图案进行镜像处理,然后向喷墨移印机的系统控制器6发送移印命令。
⑤见图5、图6及图10,系统控制器6接收到移印命令后,将仓门41打开30°至仓门开启位置,并通过步进电机35控制旋转轴34转动角度α,而使处于第一位置的硅胶头31由下向后转动至朝向喷墨打印装置4的第二位置。所转动的角度α=90°-(X-1)×11°/2,其中X为图案需要打印的行数,其数值为1、2、3、4或5,则相对应的α1、α2、α3、α4、α5分别为68°、73.5°、79°、84.5°或90°。
⑥见图7,喷墨打印装置4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接收镜像的图案文件而控制其弧形打印喷头45在硅胶头31正对其的部位上逐行打印图案,每打印一行完毕后,系统控制器6通过步进电机35控制旋转轴34转动,而使得硅胶头31随旋转轴34由下向上转动11度,然后弧形打印喷头45在硅胶头31正对其的部位上再打印一行图案,如此循环直至图案打印完毕,并使完整的呈镜像的图案处于硅胶头31的移印面上。
⑦图案打印完毕后,系统控制器6通过步进电机35再次控制旋转轴34反向旋转,带动硅胶头31由朝向后方转动恢复至朝向下方的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
⑧见图9,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打开压缩气体的第一供气阀门,使得压缩空气从直线移动机构2的气缸的上方进气口进入缸体21中,而使得活塞杆23向下运动,驱动成像移动部件3垂直向下运动至第二工位,硅胶头31与工件表面发生接触,在工件表面转印上需要移印的图案,图案呈正态。
⑨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打开压缩气体的第二供气阀门,关闭压缩气体的第一供气阀门,使得压缩空气从直线移动机构2的气缸的下方进气口进入缸体21中,而使得直线移动机构2向上运动而复位,带动成像移动部件3垂直向上运动至第一工位;同时更换工件,完成一次移印工序。
⑩进入下一个移印工作循环,直至全部的工件的图案移印完成。
关机后,喷墨移印机关闭仓门41至图2所示的原位置,电脑上显示所有移印工作完成。
喷墨打印装置4的弧形打印喷头45可在硅胶头31正对其的部位上最多打印5行图案。

Claims (8)

1.一种喷墨移印机,包括喷墨打印装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1)、直线移动机构(2)、成像移动部件(3)、工件放置部件(5)和系统控制器(6);
成像移动部件(3)包括硅胶头(31)、安装座(32)、支架(33)、旋转轴(34)、步进电机(35)和减速器(36);硅胶头(3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安装座(32)上,安装座(3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旋转轴(34)上;旋转轴(3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架(33)上;减速器(36)由其箱体固定在支架(33)上,且位于支架(33)左侧;步进电机(35)由其电机座固定在减速器(36)的箱体上,且位于减速器(36)的左侧;步进电机(35)的输出轴与减速器(36)的动力输入件固定连接;减速器(36)的动力输出件与旋转轴(34)固定连接;
直线移动机构(2)、喷墨打印装置(4)和工件放置部件(5)均设置在机架(1)上;直线移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件与成像移动部件(3)的支架(33)固定连接; 
系统控制器(6)设有控制直线移动机构(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步进电机(35)转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喷墨打印装置(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这些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相应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
使用时,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由直线移动机构(2)带动成像移动部件(3)处于第一工位或第二工位;当成像移动部件(3)处于第一工位时,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由步进电机(35)使得硅胶头(31)由处于对准工件放置部件(5)的第一位置变化为对准喷墨打印装置(4)的弧形打印喷头(45)的第二位置,由弧形打印喷头(45)将呈镜像的图案打印至硅胶头(31)上后,又使得硅胶头(31)回复至第一位置;系统控制器(6)再控制直线移动机构(2)带动成像移动部件(3)由处于第一工位变化为处于第二工位,此时则由硅胶头(31)与处于工件放置部件(5)上的工件相接触而实现移印,随即直线移动机构(2)带动成像移动部件(3)由处于第二工位回复至处于第一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底座(11)、前侧板(12)、左右侧板(13)、上侧板(14)、固定座(15)、支撑板(16)和气缸固定板(17);
2块左右侧板(13)平行对称固定在底座(11)上,且位于底座(11)的上方;前侧板(12)固定在2块左右侧板(13)上,且位于左右侧板(13)的前方;上侧板(14)固定在2块左右侧板(13)上,且位于左右侧板(13)的上方;固定座(15)固定在上侧板(14)上,且位于上侧板(14)的上方前部;支撑板(16)有2块,平行对称地固定在上侧板(14)上,且位于上侧板(14)的上方后部;气缸固定板(17)固定在2块支撑板(16)上,位于支撑板(16)的前端,且位于前侧板(12)的上侧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2)为一双导杆气压缸;双导杆气压缸包括缸体(21)、导杆(22)、活塞杆(23)和固定板(24);缸体(21)包括3个腔体,它们是位于两侧的导杆筒和位于中间的气压筒;导杆(22)有两根,相互间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缸体(21),2根导杆(22)的上段位于各自的导杆筒内;活塞杆(23)垂直于缸体(21),且活塞杆(23)的上段位于气压筒内;活塞杆(23)与气压筒为主要部件所构成的气缸为双向气缸;2根导杆(22)和活塞杆(23)的下端与固定板(24)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板(24)上方;缸体(2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气缸固定板(17)上,且位于气缸固定板(17)的前方;固定板(24)即为直线移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件,且位于成像移动部件(3)的支架(33)的上方;直线移动机构(2)由其缸体(21)通过紧固件与机架(1)的气缸固定板(17)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位于气缸固定板(17)的前方;
成像移动部件(3)所处的第一工位位于上方,所处的第二工位位于下方;成像移动部件(3)的硅胶头(31)的第一位置为朝向下方,第二位置为朝向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放置部件(5)包括工作台(51)、工作台导柱(52)、导柱套(53)、丝杆(54)、固定筒(55)、转动手柄(56)、螺母(57)和固定座(58);工作台导柱(52)有2根,相互间平行设置,对称固定在工作台(51)上,且位于工作台(51)的下方两侧;丝杆(54)固定在工作台(51)上,且位于工作台(51)的下方正中;两根工作台导柱(52)均匀间隔地平行置于丝杆(54)的两侧;导柱套(53)有2个,相互间平行设置,对称固定在固定座(58)上,且位于固定座(58)的上方两侧;固定筒(55)固定在固定座(58)上,且位于固定座(58)的上方正中;转动手柄(56)呈十字固定在螺母(57)上;螺母(57)通过轴承与固定筒(55)转动连接,且位于固定筒(55)上方;工作台导柱(52)与导柱套(53)相配合,且它们的下段位于导柱套(53)中;丝杆(54)穿过螺母(57),且与螺母(57)螺纹配合,丝杆(54)的下段伸入固定筒(55)内;工件放置部件(5)由其固定座(58)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1)的底座(11)上,且位于底座(1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头(31)采用长条形硅橡胶,长度为80~150mm,宽度为30~50mm,其底面为圆弧形,硬度为邵氏40~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1)的右侧的支撑板(16)上,位于右侧的支撑板(16)的左方,且位于上侧板(14)的上方右后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移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装置(4)为压电式喷墨打印装置,分辨率最低为300dpi,其弧形打印喷头(45)采用微压电式喷头,喷头中喷嘴的直径为30~60微米,每色喷嘴数为8~12个;其墨盒(44)采用的油墨是延时干燥型的移印专用油墨。
8.一种喷墨移印的方法,所采用的喷墨移印系统包括电脑、设置在电脑硬盘中的绘图软件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还包括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移印机,其中的喷墨打印装置(4)包括仓门(41)和机壳(46),并且喷墨打印装置(4)由其机壳(46)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架(1)的固定座(15)上,且位于固定座(15)的上方;仓门(41)转动连接在机壳(46)上,且位于成像移动部件(3)的后侧,可通过设置在机壳(46)内的电机控制仓门(41)的开启和闭合;第一供气阀门与直线移动机构(2)的气缸的上方进气口相连,第二供气阀门与直线移动机构(2)的气缸的下方进气口相连;所述的喷墨移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①在电脑中使用绘图软件绘制需要移印的图案并保存,完成图案的制版;
②将本发明中的系统控制器(6)与电脑、电源相连接,将墨盒(44)置入喷墨打印装置(4)的字车结构件(43)内,根据工件的高度,转动工件放置部件(5)的转动手柄(56)使工作台(51)停在适当位置,并将工件置于工作台(51)上适当位置;
③在电脑中运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而打开需要移印的图案的文件,填写需要进行图案移印的工件的数量,然后选择开始移印命令;
④在电脑中继续运行喷墨移印机专用软件而自动将需要移印的图案进行镜像处理,然后向喷墨移印机的系统控制器(6)发送移印命令;
⑤系统控制器(6)接收到移印命令后,将仓门(41)在15°~45°的范围内打开一个确定的度数,至仓门开启位置,并通过步进电机(35)控制旋转轴(34)转动,而使处于第一位置的硅胶头(31)由下向后转动至朝向喷墨打印装置(4)的第二位置;
⑥喷墨打印装置(4)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接收镜像的图案文件而控制其弧形打印喷头(45)在硅胶头(31)正对其的部位上逐行打印图案,每打印一行完毕后,系统控制器(6)通过步进电机(35)控制旋转轴(34)转动,而使得硅胶头(31)随旋转轴(34)由下向上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然后弧形打印喷头(45)在硅胶头(31)正对其的部位上再打印一行图案,如此循环直至图案打印完毕,并使完整的呈镜像的图案处于硅胶头(31)的移印面上;
⑦图案打印完毕后,系统控制器(6)通过步进电机(35)再次控制旋转轴(34)反向旋转,带动硅胶头(31)由朝向后方转动恢复至朝向下方的第一位置;
⑧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打开压缩气体的第一供气阀门,使得压缩空气从直线移动机构(2)的气缸的上方进气口进入缸体(21)中,而使得活塞杆(23)向下运动,驱动成像移动部件(3)垂直向下运动至第二工位,硅胶头(31)与工件表面发生接触,在工件表面转印上需要移印的图案,图案呈正态;
⑨在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下,打开压缩气体的第二供气阀门,关闭压缩气体的第一供气阀门,使得压缩空气从直线移动机构(2)的气缸的下方进气口进入缸体(21)中,而使得直线移动机构(2)向上运动而复位,驱动成像移动部件(3)垂直向上运动至第一工位,同时更换工件,完成一次移印工序;
⑩进入下一个移印工作循环,直至全部的工件的图案移印完成。
CN2009103030648A 2009-06-09 2009-06-09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6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30648A CN101596808B (zh) 2009-06-09 2009-06-09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30648A CN101596808B (zh) 2009-06-09 2009-06-09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6808A CN101596808A (zh) 2009-12-09
CN101596808B true CN101596808B (zh) 2011-06-22

Family

ID=41418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306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6808B (zh) 2009-06-09 2009-06-09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6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7290B (zh) * 2011-05-18 2012-12-05 张家港金米兰德龙机械有限公司 喷码机双工位喷码装置
CN102673208A (zh) * 2012-06-20 2012-09-19 联志玩具礼品(东莞)有限公司 喷墨移印工艺
CN102765269B (zh) * 2012-07-16 2015-04-22 联志玩具礼品(东莞)有限公司 喷墨塑印工艺
CN104163036B (zh) * 2014-07-31 2017-06-16 宁波怡人玩具有限公司 一种玩具骰子移印装置
CN108248209A (zh) * 2017-03-10 2018-07-06 嘉善铂汉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移印机
CN107933112A (zh) * 2017-11-23 2018-04-20 重创联合(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纸质信箱装置
CN108749297A (zh) * 2018-06-20 2018-11-06 东莞市基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打印和钢板移印复合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6808A (zh) 200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6808B (zh) 喷墨移印机及其喷墨移印的方法
CN106364152B (zh) 一种连续式移印打码设备
CN201410782Y (zh) 一种喷墨移印机
CN208745511U (zh) 一种数码打印机与丝网印刷机结合的设备
CN202412913U (zh) 立体喷墨机
CN210211736U (zh) 一种数码喷墨圆柱体侧表面印花设备
CN209794903U (zh) 一种印刷设备
CN218876655U (zh) 一种多色移动滑台打印装置
CN106881758A (zh) 一种四色移印机及其移印方法
CN206520325U (zh) 一种侧边自动上色的印刷装置
CN206510184U (zh) 一种四色移印机
CN212400653U (zh) 一种全自动数码喷墨装置
CN205522980U (zh) 一种计算器多色按键转印机
CN206154905U (zh) 一种uv印刷机
CN109677105A (zh) 丝网印刷机上料定位机构及丝网印刷机
CN108583029A (zh) 一种新型uv打印机
CN203157333U (zh) 伺服电机驱动坦克带式印刷机
CN113665229A (zh) 一种多色玻璃瓶印花装置
CN209505179U (zh) 丝网印刷机上料定位机构及丝网印刷机
CN203974252U (zh)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
CN215041255U (zh) 生产精度高的双色印刷机
CN208745522U (zh) 印刷装置
CN110978800A (zh) 一种全自动数码喷墨装置
CN218702225U (zh) 一种数码印刷机用定位结构
CN219706484U (zh)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uv平板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