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8283B -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8283B
CN101588283B CN2009100822965A CN200910082296A CN101588283B CN 101588283 B CN101588283 B CN 101588283B CN 2009100822965 A CN2009100822965 A CN 2009100822965A CN 200910082296 A CN200910082296 A CN 200910082296A CN 101588283 B CN101588283 B CN 101588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data
communication
agent
flexible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22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8283A (zh
Inventor
张建华
葛亮
王立鼎
朱建
赵凤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822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8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8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8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技术、支持广域多源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集成总线实现方法,广域多源自动化系统是由多个地域分散、具有独立自治能力的智能体子系统组成的一体化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分散到各智能体子系统中、资源采取统一建库、分散布置的方法,数据同时存放在中心系统和子系统中。本实现方法为这种一体化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数据通信支撑平台。该方法对变电-集控一体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等具有功能分布、地域分散性质的大规模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平台开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Description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广域的通用分布式系统平台的实现方法,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综合监控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领域,特别是具有功能分布、地域分散性质的大规模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各种规模的厂站级自动化系统、集控中心级监控系统和各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同一专业内的自动化系统监控对象基本一致、采集的数据对象基本相同、专业模型相近。但长期以来,这些自动化系统一直在独立发展,各级自动化系统之间只能通过通信规约进行SCADA数据的交换,缺乏设备对象、模型数据、图形数据和运行操作等信息的同步与信息交换方案,造成厂站级和控制中心级自动化系统信息沟通不畅。各种资源虽然冗余,但数据格式不一致,无法提供共享和互备。
大、中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控制中心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般为同一厂家,操作和维护为同一部门负责,但数据建设依然重复,系统之间数据维护繁琐、工作量大以及系统间操作信息不共享、安全管理不达标,经常造成项目建设周期延长,硬件投资加大。
目前厂站级自动化系统朝着数字化、无人值守化、信息综合化方向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来适应这种形式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化和信息化程度,迫切需要通过一套新的平台设计方案来适应该形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技术、支持广域多源的通用分布式总线运行方法。通过厂站级通信软总线和智能网关,在依然保持厂站系统和中心系统独立性的同时,解决了厂站子系统和中心主系统之间的一体化建库和信息共享互操作,提供了多中心冗余控制和数据分散存储等方案,提高了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冗余度。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商用操作系统(windows/unix),还适用于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Linux)。
对变电-集控一体化建设的电力自动化项目、大型厂矿企业的输变电管理、大、中型涉及多专业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的开发尤其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技术、支持广域多源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该方法为具有自治域性质的智能体子系统内部以及智能体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思路。智能体子系统在自治域内是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所有的智能体子系统又组成了一个更大、更完整的一体化综合自动化系统。这种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行方式使得自动化系统具有了功能分布、数据既分散又集中的特性。
多智能体技术是指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系统,多个智能体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服务、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智能体成员之间为“松耦合”关系,通过消息传输信息,智能体之间的协调须通过通信机制实现,即每个智能体都必须具有通信功能。由于每个智能体所拥有的知识、计算资源和其他条件约束,无法独立满足完成恰当的行为,各智能体之间须相互协作、相互操作,才能发挥出单个智能体无法达到的功能和作用。
本发明中的智能体概念,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分别是厂站子系统和控制中心系统,每个厂站子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拥有独立的数据启动源,完成本站相关的数据模型、图形资源、完成站内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控制中心系统拥有独立的数据启动源,它直接使用各厂站子系统相关成熟资源,接收已处理过的SCADA数据进行实时同步,控制中心可以直接进行厂站级的操作,但更侧重于站间的协调控制操作;相关厂站子系统之间也会实时交换数据,为站内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提供实时数据基础,所有的智能体子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具有广域、互联性质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基于本发明的描述而实现的支持广域多源的分布式系统运行环境已经投入实际应用。
本发明的实现方法描述如下:
数据集成软总线提出了集成软总线层次模型。
首先需要对复杂多样的通信进行抽象整理,将复杂的通信结构抽象成独立的使用构件,通过构件之间简单的组合搭配,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通信实现。数据集成软总线构建了以通信适配管理器为容器、通信适配器为基本功能的通信层次模型:
通信适配器可管理多个虚拟子网,每个虚拟子网由多个虚拟通信设备组成,虚拟通信设备由接收字节流缓冲区、发送字节流缓冲区、通信接入点组成。通信接入点支持以太网、通用串行接口等多种形式的通信物理介质形成的网络,在本发明中,将复杂的通信底层实现进行了抽象,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虚拟通信设备: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21
网络监听器(Listener)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22
连接器(Connector)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23
主动可靠连接(Act_Tcp_)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24
被动可靠连接(Pass_Tcp)
多播通信(Mudp)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31
广播通信(Budp)
单播通信(Sudp)
串行通信(Serial)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34
管道通信(Pipe)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35
共享内存IPC通信(Shm_Ipc)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36
互斥量IPC通信(Mutex_Ipc)
每种虚拟通信设备将按照标准的POSIX的I/O设备定义相应的虚拟设备驱动接口函数,所有的设备驱动接口函数都设计成可重入函数,以独立的设备驱动函数接口表实例的形式存在,所有的虚拟通信设备按照设备类型动态关联相应的设备驱动函数接口表项。节省了内存资源,并提高了虚拟设备的灵活性。
通信适配器实现了通信模型的基本功能,目前分为两种大类型:网络型通信适配器,本地型通信适配器。
通过上述通信模型,数据集成软总线完全屏蔽了多种通信物理介质和通信方式,通过统一的通信接口,提供了线程内、进程内、节点内、局域网和广域网的通信。对于目前大多数的应用,都可通过本通信模型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此之上,数据集成软总线提供了自定义的包括同步和异步通信方式的点对点、组播、请求-响应、请求-同步等通信方式。
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模型是数据集成软总线在通信模型之上构建的“即插即用”型智能接口,是数据集成软总线支撑分布式系统的模型基础。通用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模型为层次型设计,每个数据集成软总线包括一个通用服务管理器,通用服务管理器下面包括多个应用服务群组,应用服务群组下面包括通用服务/代理(Service/Agent)类接口。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接口实际上包括两个类(Class),服务(Service)类提供具体的实现功能,代理(Agent)类作为对应服务(Service)实现功能的访问接口,通过代理(Agent)类可以实现服务(Service)提供功能的透明访问,而不用关心服务(Service)实例运行在什么地方。
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拥有独立的处理线程或任务,可根据情况配置是否使用,可以通过调整线程/任务优先级来实现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之间的运行优先顺序。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模型通过通用服务管理器和通信适配管理器实现了系统内部各个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之间的信息通知和事件触发。实际上,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是数据集成软总线在软件实现方面的多智能体。它具有多智能体的基本特性:自治性、社会性、反应性和能动性。
为保证服务/代理(Service/Agent)实例在广域软总线运行环境中始终保持唯一,采用了一个五元组标识号(子系统ID,节点ID,进程ID,群组ID,服务类型ID);
服务/代理(Service/Agent)实例和通信适配器之间为动态型关联,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不关心接收到的信息从哪个通信适配器过来,通信适配器也不关心通过的数据是到哪个服务/代理(Service/Agent)实例的。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以实现在线配置和更改,提高了数据集成软总线的灵活性和效率。
数据集成软总线提供了独立的一个运行框架容器,该容器包括通信适配管理器、通用服务管理器、核心服务所使用的共享内存区、节点管理服务、进程管理服务以及模式切换处理服务。
以上描述组成了集成软总线层次型模型。
为了实现对广域多源自动化系统的支持,需要对上述集成软总线进行扩展,下面将描述实现方法:
根据通信适配器的实现模型,将几个虚拟通信设备组成一个网关通信适配器,运行在一个独立任务(智能网关代理(ProxyServer))中。它是一种从应用角度考虑的大构件接口,运行在每个智能体子系统的接口节点中,通过智能网关代理(ProxyServer)进行智能体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所有智能体子系统全部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解决了智能体系统之间模型数据、SCADA数据、图形数据和运行操作数据的同步更新。智能网关(ProxyServer)之间采用外网协同工作模式,保证智能体子系统内部的通信信息不会发布到主干网上。
除上述特征实现步骤外,还应包括如下特征:
1)网络服务器NetServer进程作为数据集成软总线的实际载体,在一个智能体子系统内部的每个节点上运行,提供了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之间、进程任务之间、节点之间的通信渠道。
2)网关服务器ProxyServer进程作为实现多智能体的广域分布方案的实际运行载体,在每个智能体子系统的接口节点上运行,提供了智能体子系统之间的通信通道。
3)为保证厂站数据子集与中心数据全集的成功合并和分解,系统内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产生的数据ID必须保证唯一,数据ID是一个64位或两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组成,分三部分:子系统号(8位)+专业号(4位)+序列号(52位)。ID产生规则如下:任何ID都从属于一个智能体子系统,无论这个ID在哪里产生,都必须按照该数据的所表示的实际子系统属性添加子系统号;比如,在中心站系统的节点上产生A站的数据,那么相关ID将按照A站子系统号产生,而不能是中心站系统的ID。根据该种规则建立的ID,附属有子系统号,容易进行数据的识别和管理。
4)在数据软总线中实现了高、低优先数据通道,数据优先级分类,保证高优先级数据优先处理、优先通过的方法。
5)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数据软总线根据流量实现的自适应内存缓冲区管理(按块block=8K和块集(block set)分配/复用)。该实现方法是:首先设定一个内存区参数,在系统流量增大不够用时,按照一个内存块(block)进行分配,并实现所有内存缓冲区的复用和管理,在流量下降后,根据时间和一段时间的流量统计,给该虚拟通信设备确定一个合适的内存缓冲区,并将该参数记忆下来。因此,本发明支持流量自动调优功能,使流量不确定的系统可以自适应调整收发缓冲区到最优尺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数据软总线通信模型;
图2是数据软总线逻辑组成模型;
图3是服务代理通信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的是支持广域的分布式数据集成软总线层次型通信模型,图2显示的是软总线通信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逻辑模型。
软总线资源(SoftBusResource)作为层次型通信模型的根,提供了一个数据软总线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管理:通信适配管理器、通用服务管理器、核心数据共享内存区。
通信适配管理器(AdapterManager)提供了与远程节点以及本地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访问接口,通过内部通信协议栈,接收各种通信适配器(多个网络通信适配器、系统通信适配器)实例传输过来的数据,根据目标地址的五元组标识号(子系统ID,节点ID,进程ID,群组ID,服务类型ID),来区分是转发到系统通信适配器(其他进程)还是通用服务管理器(本进程内)。
一个通信适配器(commAdpater)可以提供了一部分分布式系统通信解决方案,在以太网类型的通信适配器实例中,对外提供一个端口(Port)参数;其他类型的通信适配器实例中,提供一个名称实例(类似:/mutex,/pipe/p1,/com1等)参数。通信适配器由多个本地进程或远方节点等类型的虚拟子网组成,是实现分布式总线的通信构件基础。按照实现的功能不同,目前通信适配器分为三类: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51
网络通信适配器(NetAdapter),构成了分布式网络通信系统基础,在以太网的网络通信环境中,每个网络通信适配器(NetAdapter)包含一个端口(Port),提供了节点之间的TCP可靠连接、MUDP组播通信或两者同时提供。
系统通信适配器(SysAdapter),提供了进程或任务之间的通信,与网络通信适配器配合,构成了分布式系统中透明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两种类型:本地socket、管道、共享内存+互斥量。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61
网关通信适配器(GatewayAdapter),提供了广域范围内各智能体系统之间的通信,该适配器运行在相应的系统接口节点上,内部保存着与其他智能体系统接口节点的动态子网映射。广域系统内运行着的网关通信适配器实例公用同一个端口(Port)。智能体系统内部的节点只有通过它才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任何外界只有通过它才能访问智能体系统内部的节点。
本发明中的以太网通信适配器将安装监听器(Listener)和连接器(Connector)虚拟通信设备,保证节点之间虚拟子网同时拥有主动TCP连接和被动TCP连接。通过连接器的定时主动连接请求,实现了节点之间的自动连接和断线自动重连功能。
虚拟子网(subNetWork)定义为两种类型:一是与远方计算机节点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该虚拟子网络中包括多个某种类型的虚拟通信设备实例,分别表示与远方同一个节点建立的多条虚拟连接通道。虚拟子网接收通信适配器发来的数据,添加协议头信息,按照协议内容的规定或按照规则挑选一个合适的虚拟通信设备,将数据写入该通信设备。
二是定义与本地进程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实现了较为通用的、本地进程之间通信方案。
虚拟通信设备(commDev)是对当前网络通信的实现过程高度抽象后得出的一种抽象设备定义。具体来说,就是将各种复杂的通信过程分解成几个通用功能,通过不同功能的组合,可以完成相关的操作,虚拟通信设备定义见表1。表中列出了目前支持的设备类型和主要的功能函数。
每种虚拟通信设备按照标准的POSIX的I/O设备定义设计虚拟设备驱动接口函数,强调的是:所有的设备驱动接口函数都设计成可重入函数,以设备驱动函数接口表实例的形式存在。
表1: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71
设备驱动函数接口表定义可见表2。将虚拟通信设备和相应的驱动接口函数分开,虚拟通信设备只保存驱动接口函数相应表项指针,所有的虚拟通信设备实例将按照动态关联相应的设备驱动函数接口表项。节省了内存资源,并提高了虚拟设备的灵活性。
表2: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72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81
虚拟通信设备中,通信接入点表示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通用句柄资源,如果是以太网类型接入点,则是berkeley的socket资源,收、发缓冲区是两个字节流式的缓冲区,该缓冲区按照内存块(block)分配空间,并会根据流量自动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大小。
通用服务管理器(componmentManager)是一个服务容器,由几个服务群组(componmentBlock)组成,每个群组可以代表一种应用,每个群组由多个服务/代理(Service/Agent)组成。服务/代理的接口见表3:
表3: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1
通信适配器管理多个虚拟子网,每个虚拟子网由多个虚拟通信设备组成,虚拟通信设备由接收字节流缓冲区、发送字节流缓冲区、通信接入点组成。通信接入点支持以太网、通用串行接口等多种形式的通信物理介质形成的网络,在本发明中,将复杂的通信底层实现进行了抽象,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虚拟通信设备: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2
网络监听器(Listener)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3
连接器(Connector)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4
主动可靠连接(Act_Tcp_)
被动可靠连接(Pass_Tcp)
多播通信(Mudp)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7
广播通信(Budp)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8
单播通信(Sudp)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9
串行通信(Serial)
管道通信(Pipe)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11
共享内存IPC通信(Shm_Ipc)
Figure G2009100822965D000912
互斥量IPC通信(Mutex_Ipc)
每种虚拟通信设备将按照标准的POSIX的I/O设备定义相应的虚拟设备驱动接口函数,所有的设备驱动接口函数都设计成可重入函数,以独立的设备驱动函数接口表实例的形式存在,所有的虚拟通信设备按照设备类型动态关联相应的设备驱动函数接口表项。节省了内存资源,并提高了虚拟设备的灵活性。
通信适配器实现了通信模型的基本功能,目前分为两种大类型:网络型通信适配器,本地型通信适配器。
通过上述通信模型,数据集成软总线完全屏蔽了多种通信物理介质和通信方式,通过统一的通信接口,提供了线程内、进程内、节点内、局域网和广域网的通信。对于目前大多数的应用,都可通过本通信模型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此之上,数据集成软总线提供了自定义的包括同步和异步通信方式的点对点、组播、请求-响应、请求-同步等通信方式。
服务/代理只提供了一般的处理接口,对收到的消息的具体实现在processMessage函数中进行处理。一个服务提供一个代理,作为该服务的标准远程异步访问接口。
核心数据共享内存区主要由软总线通信模型以及相关的子系统、节点、进程、服务和告警日志数据区组成,以共享内存的方式实现,并提供相应的API访问接口。
本发明中的数据软总线通信底层为提高通信效率,采用了单进程+缓冲区的实现方式。每个节点上运行着一个NetServer进程,作为每个节点的通信总代理;在子系统接口节点上,运行着ProxyServer进程。缓冲区方面由两种内存区组成,一种是面向字节流的通用缓冲区;另一种是面向消息的缓冲区。NetServer和ProxyServer作为数据软总线的实际表现载体。
图2描述了一个软总线内部的逻辑组织和两个智能体子系统之间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的逻辑图。1#子系统为一个独立的智能体子系统,有A节点、B节点以及其他节点组成;2#子系统为另一个独立的智能体子系统,同样拥有A节点、B节点以及其他节点。其中,A节点为服务器节点,运行着NetServer,B节点为智能网关代理节点,运行着ProxyServer。这里没有表现出主备关系,实际上NetServer和ProxyServer均可进行一主多备配置。通信适配器是以独立构件方式提供的,因此如何组织几种类型的通信适配器是非常灵活的。在逻辑组织上,NetServer和ProxyServer在通信方面的主要区别就是安装了不同类型的通信适配器。ProxyServer主要实现将其他子系统的信息接收进来,根据消息的目标地址,进行转发。
数据软总线的API接口提供了服务器运行框架和客户端运行框架。见图3所示,服务器运行框架安装有通用服务管理器、网络通信适配器和系统通信适配器(可能还有网关通信适配器),客户端运行框架安装有通用服务管理器和系统通信适配器。服务器运行框架和客户端运行框架之间通过系统通信适配器进行进程间的通信。服务器运行框架提供给Netserver和ProxyServer来支撑服务器进程。应用进程使用客户端运行框架,将注册相应的服务代理(Agent),访问系统内提供的服务(Service),而不用关心服务运行在哪个节点上。
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模型是数据集成软总线在通信模型之上提出的“即插即用”型智能接口,是数据集成软总线支撑分布式系统的模型基础。通用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模型为层次型设计,每个数据集成软总线包括一个通用服务管理器,通用服务管理器下面包括多个应用服务群组,应用服务群组下面包括通用服务/代理(Service/Agent)类接口。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接口实际上包括两个类(Class),服务(Service)类提供具体的实现功能,代理(Agent)类作为对应服务(Service)实现功能的访问接口,通过代理(Agent)类可以实现服务(Service)提供功能的透明访问,而不用关心服务(Service)实例运行在什么地方。
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拥有独立的处理线程或任务,可根据情况配置是否使用,可以通过调整线程/任务优先级来实现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之间的运行优先顺序。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模型通过通用服务管理器和通信适配管理器实现了系统内部各个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之间的信息通知和事件触发。实际上,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是数据集成软总线在软件实现方面的多智能体。它具有多智能体的基本特性:自治性、社会性、反应性和能动性。
为保证服务/代理(Service/Agent)实例在广域软总线运行环境中始终保持唯一,采用了一个五元组标识号(子系统ID,节点ID,进程ID,群组ID,服务类型ID);
服务/代理(Service/Agent)实例和通信适配器之间为动态型关联,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不关心接收到的信息从哪个通信适配器过来,通信适配器也不关心通过的数据是到哪个服务/代理(Service/Agent)实例的。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以实现在线配置和更改,提高了数据集成软总线的灵活性和效率。
数据集成软总线提供了独立的一个运行框架容器,该容器包括通信适配管理器、通用服务管理器、核心服务所使用的共享内存区、节点管理服务、进程管理服务以及模式切换处理服务。
以上描述组成了集成软总线层次型模型。
为了实现对广域多源自动化系统的支持,需要对上述集成软总线进行扩展,下面将描述实现方法:
根据通信适配器的实现模型,将几个虚拟通信设备组成一个网关通信适配器,运行在一个独立任务(智能网关代理(ProxyServer))中。它是一种从应用角度考虑的大构件接口,运行在每个智能体子系统的接口节点中,通过智能网关代理(ProxyServer)进行智能体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所有智能体子系统全部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解决了智能体系统之间模型数据、SCADA数据、图形数据和运行操作数据的同步更新。智能网关(ProxyServer)之间采用外网协同工作模式,保证智能体子系统内部的通信信息不会发布到主干网上。
除上述特征实现步骤外,还应包括如下特征:
1)网络服务器NetServer进程作为数据集成软总线的实际载体,在一个智能体子系统内部的每个节点上运行,提供了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之间、进程任务之间、节点之间的通信渠道。
2)网关服务器ProxyServer进程作为实现多智能体的广域分布方案的实际运行载体,在每个智能体子系统的接口节点上运行,提供了智能体子系统之间的通信通道。
3)为保证厂站数据子集与中心数据全集的成功合并和分解,系统内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产生的数据ID必须保证唯一,数据ID是一个64位或两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组成,分三部分:子系统号(8位)+专业号(4位)+序列号(52位)。ID产生规则如下:任何ID都从属于一个智能体子系统,无论这个ID在哪里产生,都必须按照该数据的所表示的实际子系统属性添加子系统号;比如,在中心站系统的节点上产生A站的数据,那么相关ID将按照A站子系统号产生,而不能是中心站系统的ID。根据该种规则建立的ID,附属有子系统号,容易进行数据的识别和管理。
4)在数据软总线中实现了高、低优先数据通道,数据优先级分类,保证高优先级数据优先处理、优先通过的方法。
5)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数据软总线根据流量实现的自适应内存缓冲区管理(按块block=8K和块集(block set)分配/复用)。该实现方法是:首先设定一个内存区参数,在系统流量增大不够用时,按照一个内存块(block)进行分配,并实现所有内存缓冲区的复用和管理,在流量下降后,根据时间和一段时间的流量统计,给该虚拟通信设备确定一个合适的内存缓冲区,并将该参数记忆下来。因此,本发明支持流量自动调优功能,使流量不确定的系统可以自适应调整收发缓冲区到最优尺寸。
本发明的范围不应局限于上述这些描述。任何在本发明原理范围内的修改、改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实现步骤:
构建一种通信模型,由通信适配器实现通信模型的基本功能,其中,通信适配器分为两种大类型:网络型通信适配器和本地型通信适配器;
通过通信适配器管理多个虚拟子网,每个虚拟子网由多个虚拟通信设备组成,虚拟通信设备由接收字节流缓冲区、发送字节流缓冲区、通信接入点组成,通信接入点支持以太网、通用串行接口形成的网络;
采用数据集成软总线完全屏蔽多种通信物理介质和通信方式,通过统一的通信接口,提供线程内、进程内、节点内、局域网和广域网的通信,数据集成软总线提供自定义的包括同步和异步通信方式的点对点、组播、请求-响应、请求-同步的通信方式;
软总线资源作为通信模型的根,提供数据集成软总线所需要的资源管理:通信适配管理器、通用服务管理器、核心数据共享内存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数据集成软总线的通信模型之上构建“即插即用”型智能接口,即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接口包括两个类(Class):服务(Service)类提供具体的实现功能,代理(Agent)类作为对应服务(Service)实现功能的访问接口,通过代理(Agent)类可以实现服务(Service)所提供功能的透明访问,而不用关心服务(Service)实例运行在什么地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服务/代理(Service/Agent)拥有独立的处理线程或任务,可根据情况配置是否使用所述处理线程或任务,可以通过调整线程/任务优先级来实现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之间的运行优先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保证服务/代理(Service/Agent)实例在广域软总线运行环境中始终保持唯一,采用了一个五元组标识号:子系统ID,节点ID,进程ID,群组ID,服务类型I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服务/代理(Service/Agent)和通信适配器之间为动态型关联,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不关心接收到的信息从哪个通信适配器过来,通信适配器也不关心通过的数据是到哪个服务/代理(Service/Agent)的,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以实现在线配置和更改,以提高数据集成软总线的灵活性和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集成软总线进行扩展:
利用已有的虚拟通信设备组成一个网关通信适配器,运行在一个称为智能网关代理(ProxyServer)的独立任务中,所述网关通信适配器是一种从应用角度考虑的大构件接口,运行在每个智能体子系统的接口节点中,通过智能网关代理(ProxyServer)进行智能体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解决了智能体系统之间模型数据、SCADA数据、图形数据和运行操作数据的同步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智能网关代理(ProxyServer)之间采用外网协同工作模式,保证智能体子系统内部的通信信息不会发布到主干网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网络服务器(NetServer)进程作为数据集成软总线的实际载体,在一个智能体子系统内部的每个节点上运行,提供了服务/代理(Service/Agent)之间、进程任务之间、节点之间的通信渠道;
2)智能网关服务器(ProxyServer)进程作为实现多智能体的广域分布方案的实际运行载体,在每个智能体子系统的接口节点上运行,提供了智能体子系统之间的通信通道;
3)为保证厂站数据子集与中心数据全集的成功合并和分解,系统内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产生的数据ID必须保证唯一,数据ID是一个64位或两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组成,分三部分:子系统号+专业号+序列号,其中,子系统号为8位,专业号为4位,序列号为52位,ID产生规则如下:任何ID都从属于一个智能体子系统,无论这个ID在哪里产生,都必须按照该数据所表示的实际子系统属性添加子系统号;
4)在数据软总线中实现高、低优先数据通道,数据优先级分类,保证高优先级数据优先处理、优先通过的方法。
CN2009100822965A 2009-04-22 2009-04-2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 Active CN101588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22965A CN101588283B (zh) 2009-04-22 2009-04-2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22965A CN101588283B (zh) 2009-04-22 2009-04-2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8283A CN101588283A (zh) 2009-11-25
CN101588283B true CN101588283B (zh) 2013-04-10

Family

ID=41372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22965A Active CN101588283B (zh) 2009-04-22 2009-04-2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82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207B (zh) * 2012-01-07 2017-02-0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跨隔离一体化数据交换总线的实现方法
CN105262718B (zh) * 2015-09-01 2018-11-09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管道和代理的厂站多规约接入方法
CN106060125A (zh) * 2016-05-24 2016-10-26 南京国电南自美卓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标签的分布式实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08259561A (zh) * 2017-12-07 2018-07-0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跨平台系统面向数据的通信方法
CN111971630B (zh) * 2018-03-30 2021-1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及管理系统
CN109005080B (zh) * 2018-06-25 2020-09-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包转发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13311811B (zh) * 2021-07-14 2021-12-24 江苏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触发多智能体系统及其分布式协同故障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6313A (zh) * 2002-06-19 2004-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系统
CN1777156A (zh) * 2005-11-30 2006-05-24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下一代网络、可动态扩展、开放接口技术的网关
CN101166108A (zh) * 2006-11-15 2008-04-23 南京大学 一种带有动态扩展性的分布式任务调度软总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6313A (zh) * 2002-06-19 2004-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系统
CN1777156A (zh) * 2005-11-30 2006-05-24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下一代网络、可动态扩展、开放接口技术的网关
CN101166108A (zh) * 2006-11-15 2008-04-23 南京大学 一种带有动态扩展性的分布式任务调度软总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8283A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8283B (zh)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广域分布式集成软总线实现方法
CN112202900B (zh) 一种新型架构的边缘计算系统
CN103024060A (zh) 一种开放式云计算大规模集群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5472042A (zh) Web端控制的消息中间件系统及其数据传送方法
CN111885439B (zh) 一种光网络综合管理和值勤管理系统
CN110928694B (zh) 一种计算机系统
CN111736905B (zh) 一种满足实时性业务需求的边缘计算终端
CN113691497A (zh) 一种基于KubeEdge和EdgeOS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架构和方法
CN110838936A (zh) 一种配电通信网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12787404A (zh) 基于智能运行和网络安全深度融合的区域监控系统
CN201892866U (zh) 一种安全隔离的工业数据集散采集和高效复用发布系统
CN103973489A (zh) 一种异构设备集中监控系统
CN115208920B (zh) 分布式物联网服务单元
CN106210624A (zh) 一种基于电力行业多级级联流媒体智能调度的方法
CN110334900A (zh) 数据处理方法
Chen et al. Application of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technology in smart grid
CN112765294A (zh) 一种气象大数据处理调度系统
Dai et al.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D-Iot Cloud Master Station
CN104537894A (zh) 分布式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1467154U (zh) 一种工业数据网络通信总线系统
Zhang et al. Open architecture design of universal terminal for multipl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cenario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Whang et al.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gateway
Yang et al. On Design of Hydropower System Aided by Internet of Things Architecture with OPC-UA and MQTT
CN209313868U (zh) 一种分布式云储存系统
Luo et al. Analysis on Improvement Schem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