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8095B - 一种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8095B
CN101588095B CN2008100532027A CN200810053202A CN101588095B CN 101588095 B CN101588095 B CN 101588095B CN 2008100532027 A CN2008100532027 A CN 2008100532027A CN 200810053202 A CN200810053202 A CN 200810053202A CN 101588095 B CN101588095 B CN 101588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ed section
motor
upper bracket
mentioned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532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8095A (zh
Inventor
金汉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532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8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8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8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0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由定子和模塑部一体地形成,在上部形成有开放部的定子组合体;在顶面设有通电部,安装在上述定子组合体上部的印刷电路板;与上述定子组合体结合,封闭上述定子组合体的上部开放部的上部支架,在所述上部支架的局部顶面上形成有强度加强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塑部和上部支架之间形成防水结构。本发明的电机具有防水结构、易于制造、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的电机具有小型化、容易安装和便于使用的特点且降噪和抗振动性能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制造、具有较高效率和较长使用寿命、体积较小、易于安装和便于使用的电机。
背景技术
通常,电机是指通过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电磁作用,使转子旋转,并把旋转力传向外部的装置。其中,转子的旋转力经旋转轴传递给负载,使其转动。所述的定子通常包括定子铁芯和卷绕在定子铁芯上的线圈。定子铁芯通过绝缘体或绕线轴与上述线圈绝缘。
但是,上述定子和转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形成电机外观的支架中,有可能出现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振动而损伤线圈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通过上述线圈或定子铁芯向外漏电的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将定子铁芯、线圈及绝缘体组装成定子后,把上述定子模塑成一个整体,制成定子组合体,利用上部支架封闭定子组合体上部开放部,在此情况下,水分有可能通过开放部进入电机中,造成电机损坏。
另外,通常在电机上需要设置驱动电机的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电机中,也可以设置在使用电机的产品中。这种控制装置形成在基板(印刷电路板)等上,对于内设有这种印刷电路板的电机来说,很难实现定子模塑式电机。这是因为,位于模塑块内部的线圈以及印刷电路板(PCB)之间需要导电连接,但是很难实现。即使形成了这种连接,其可靠度也存在问题。另外,对于定子模塑式电机来说,由于组装工序复杂,所以存在不容易组装的问题,而且在组装过程中出现不良品的概率很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设有印刷电路板的定子模塑式电机,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水、容易制造、组装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电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把印刷电路板(PCB)更加容易、稳固地结合在定子组合体的准确位置上的电机。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噪音和振动的电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机,包括由定子和模塑部一体地形成,在上部形成有开放部的定子组合体;在顶面设有通电部,安装在上述定子组合体上部的印刷电路板;与上述定子组合体结合,封闭上述定子组合体的上部开放部的上部支架,在所述上部支架的局部顶面上形成有强度加强肋。
在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形成有上部开放部,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具有内径相互不同、相互之间形成台阶的内侧内壁和外侧内壁,以及平面部;所述的平面部连接在模塑部的上部,所述外侧内壁的上端高于内侧内壁的上端,平面部的一部分由内侧内壁的上端形成;所述的上部支架覆盖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其形状与该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相对应,上部支架的外径小于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的外侧内壁的内径、大于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的内侧内壁的内径;上部支架在径向上的末端的一部分安装在平面部上,在上部支架半径方向上的末端与外侧内壁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在所述的间隙中注入树脂。
在所述平面部的外围、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槽。
所述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宽度,在所述间隙和槽内均注有树脂。
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定子上形成模塑部,从而一体地形成定子组合体的第1阶段;在上述定子组合体的上部安装PCB的第2阶段;通过上部支架封闭上述定子组合体的上部开放部的第3阶段;把转子组合体插入到上述定子组合体下部的第4阶段;通过下部支架封闭上述定子组合体的下部开放部的第5阶段。
这里,在上述第4阶段之前,还可以包括把转子结合在旋转轴上、形成转子组合体的阶段。另外,在上述第3阶段和第4阶段之间,还可以包括向上述转子的永磁体充磁的阶段。
在上述第1阶段的形成定子组合体的过程中,使决定PCB位置的定位凸起以及与PCB导电连接的插头中至少有一个露在上述模塑部上部。
本发明的电机包括由定子和模塑部一体地形成,在上部形成有开放部的定子组合体;在顶面设有通电部,安装在上述定子组合体上部的印刷电路板;与上述定子组合体结合,封闭上述定子组合体的上部开放部的上部支架;在所述的上部支架的局部顶面上形成有强度加强肋。
本发明具有如下发明效果:
1.本发明可以提供容易制造、外形小巧的电机;
2.本发明的电机通过绝缘材料的模塑部环抱定子,因此可以提供更加安全、使用更容易的电机。
3.本发明可以更容易地把印刷电路板结合在定子组合体的准确位置上,在形成模塑部时、防止线圈受损,提高导电的可靠性。
4.本发明可以防止制造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5.在制造电机的过程中,可以在尽可能靠后的工序中进行充磁,从而可以提供容易制造的电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6.在电机的制造阶段中,由于转子组合体的结合方向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方向不同,因此可以把安装转子组合体时出现的与PCB之间的冲突最小化。
7.通过在支架上形成肋来加强强度,可以降低噪音和振动,同时由于支架的结合位置得到确定,从而可以确保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绝缘距离,提高导电的可靠性。
8.在模塑部和上部支架之间形成防水结构,有效防止液体渗漏进电机,避免了因液体渗漏造成的电机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定子组合体与印刷电路板的结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I-I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图3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定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电机示意图以及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机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电机的示意图以及上部支架和模塑部结合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电机的示意图以及上部支架和模塑部结合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其中:
100:定子组合体                     110:定子
113、114、115、116:电源插销        117:哑插销(Dummy pin)
118:定位头                         119:线圈
130:模塑部                         131、132:开放部
200:印刷电路板                     210:通电部
230:连接件                        300:转子组合体
310:转子                          313:旋转轴
410、420:支架                     60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机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机包括:定子组合体100、转子组合体300和PCB200。
即,上述的转子组合体300相对于定子组合体100转动。其中的PCB起控制作用,使上述转子组合体300旋转。上述的定子组合体100包括:定子110和模塑部130。其中,模塑部可以由树脂等材料形成,优选为由块状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模塑而成。
如图2所示,上述的定子110包括:定子铁芯111、绝缘体112以及定子线圈119(以下称为“线圈”)。
上述的定子铁芯111通常由叠层的铁片形成,虽然没有图示,但其形成有多个极靴,在各极靴上卷绕形成线圈119。这里,为了使上述各极靴和定子铁芯111之间容易形成绝缘状态、以及为了容易卷绕上述线圈119而设置有绝缘体112。
上述绝缘体112可以具有分别插入在上述定子铁芯111的上部和下部的结构,也可以具有把定子铁芯111嵌衬注塑、与定子铁芯111一体形成的结构。即,通过上述嵌衬注塑一体地形成定子铁芯111和绝缘体112时,两者形成一个定子组合体100,因此很难从物理上分开,从而具有在组装时容易取放的优点。与把绝缘体112以单独件形式制造后结合在定子铁芯111上的情况相比,更加容易组装。
在图2中,绝缘体112嵌衬注塑在上述定子铁芯111上,与其一体形成。
另外,线圈119通过绝缘体112卷绕在定子铁芯111上。因此需要设置把上述线圈119连接在外部电源等上的结构。即,需要设置一种结构,把线圈的起点和终点—线圈119的末端121与外部电源等连接。
虽然这与上述线圈119接通单相电源或三相电源无关,但是为了便于说明,现在只对上述线圈接通三相电源的情况进行说明。即,以上述线圈连接u、v、w相电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这对于通过转换器等装置驱动电机的方式来说是普遍使用的知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图2中,定子110的线圈与u、v、w相电源连接。
本发明特别适合于定子110位于模塑部130内部的电机。即,以从外部环抱定子110的结构而形成模塑部130,定子110和模塑部130形成一体。从而,形成一个定子组合体100。虽然在图1中,定子110处于与模塑部130分离的状态,但是先分别形成定子110,和模塑部130,再使两者形成一个定子组合体100。
上述模塑部130形成电机的部分外形。这里,模塑部由树脂材料等制成,因此其绝缘性能以及防水性能很优秀。同时,绕有线圈119的定子110被模塑部130环抱,使之与外部隔离,可以有效地防止线圈损伤以及漏电。
另外,上述模塑部130环抱定子110,且不环抱定子铁芯111中与转子310相对的面120。这是因为,在上述面120与转子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从电机的效率或噪音、振动的角度出发,上述空隙要维持偏差很小的状态。因此,以上述面120维持原形(通过冲切形成的原有表面)为宜。
上述线圈119需要与外部电源导电连接。本发明的电机包括插头。所述的插头根据线圈119接通电源的类型不同而可以具有多种结构。比如,接通u、v、w三相电源时,至少要具有3个插头。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与u、v、w各相线圈电连接的电源插销为113、114、115。
在本发明的电机中,定子110被模塑部130环抱。在这一情况下,很难只让线圈的末端部分露在模塑部130的外侧。这是因为,线圈自身的强度较小,在形成模塑部130时、线圈末端有可能被损坏,也有可能完全被埋在模塑部130内。因此,优选的为,把线圈119的末端121电连接在上述电源插销113、114、115上,使电源插销露在模塑部130外部。
上述的插头,特别是各电源插销,可以由金属材料制造成棒状结构。另外,上述电源插销与绝缘体112一体地形成。即,通过模塑制造上述绝缘体112时,各电源插销嵌衬在上述绝缘体112上,与之形成一体。图2中显示了上述结构,特别是,上述各电源插销贯穿上述绝缘体112为宜。
这里,上述电源插销113、114、115的下端,即一端与线圈119的末端导电连接。具体地,可以把线圈卷绕在上述电源插销的一端后,进行焊接。
另外,为了防止上述电源插销的一端与线圈末端部分的导电连接受到破坏,上述各电源插销的一端全部位于模塑部130内部。
即,如图4所示,上述电源插销113的一端与线圈119的末端121导电连接后,被模塑部130隔离,不露在外部。另外,电源插销113、114、115的上端,即另一端,露在模塑部130的外部。这里,所述的电源插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便在形成模塑部130时不受损伤。
即:线圈119的末端121电连接在电源插销的一端后,位于模塑部130内部,不会露在外部;电源插销的另一端露在模塑部130的外部,与外部电源导电连接。
另外,如图3、图4所示,上述电源插销113、114、115的另一端露在模塑部130的外部、特别是模塑部130的上部。即,在模塑部13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开放部131、132,定子组合体100、特别是模塑部130通过开放部131与PCB200结合。当然,根据视角的不同,也可以把上述上部开放部称为下部开放部。
这里,露在模塑部130外部的电源插销插入在形成于PCB上的孔220中。所述的PCB形成有线路结构,在电源插销插入到孔220内时,两者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焊接使两者结合地更加牢固。
通过使电源插销113、114、115与各孔220结合,可以使PCB200与模塑部130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在u、v、w相的各线圈末端分别与PCB200连接的同时,需要让上述各相的线圈形成的中心点与上述PCB200导电连接。因此,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电机中,上述电源插销还可以包括零线电源插销116(参见图5),即上述零线电源插销116具有与其他电源插销113、114、115相同的结构,其连接方式也相同。
这里,本发明的电机还可以包括定位头118,定位头118使PCB200能够准确地定位。
在本发明中,定子110位于模塑部130的内部,因此很难把PCB200和定子110的位置对齐。从而,很难对齐转子310或转子组合体300和PCB200的位置。
通常,用于驱动电机的各控制装置位于PCB200内。特别是,在上述PCB200上设置有对转子310的位置进行感知的霍尔传感器(图中未示)等。所述的霍尔传感器在转子310的永磁体311旋转时,通过感知磁力线变化来感知转子的位置。即,以转子的位置为基础,对电机进行控制。
因此,为了使霍尔传感器能够准确感知转子310的位置,其与转子的相对位置非常重要。具体地说,设有霍尔传感器的PCB200相对于定子110或转子310的相对位置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使PCB200准确地结合在模塑部130的准确位置上。
当然,PCB200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上述的电源插销113、114、115、116与下面将要说明的哑插销的结合来实现。但是,形成如图2所示的线圈时,电源插销113、114、115集中在一侧,而零线插头116可以形成在其相对侧。在这一情况下,如果只利用上述电源插销或哑插销决定PCB的位置,则容易产生误差。而且,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时,在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误差。
因此,应该先确定PCB的位置,然后再进行这种焊接作业。为此,本发明的电机还包括定位头118。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PCB200的结合位置,可以设置多个定位头118。在图2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定位头118。这些定位头118在确定PCB的结合位置的同时,还可以起使PCB200与模塑部130结合的作用。优选的为,上述定位头118形成在相对的部位,并根据电源插销的位置来确定其位置。
另外,上述定位头118也可以与绝缘体121一体地形成。即,在形成绝缘体121的同时形成定位头118。由于定位头118与形成于PCB上的定位槽221或定位孔结合(见图1),因此,定位头118露在模塑部130外部。
另外,上述PCB与定位头118不导电连接。即,在定位槽221处不形成电路。PCB先与定位头118结合,然后进行锡焊等作业。定位头118与定位槽221牢固地镶嵌结合。
上述模塑部130和PCB200结合时,两者之间保持一定间隔。这是因为,在PCB200的底面上插入电子元件后会形成突出部。因此,在形成于模塑部130上部的上部开放面133上不直接安装PCB200。
如图1所示,在PCB200的靠近外周面处未设置电子元件等的腿或电路结构,因此设置多个台阶部134,以使PCB200与开放面133之间形成间隔。优选的为,台阶部134形成于开放面133的靠近外周面处。
另外,上述台阶部134应形成有具有一定的面积的平面。这样,在台阶部134的平面与PCB200的底面发生面接触时,可以更加稳固地固定PCB200。另外,优选的为,上述各个插头113、114、115、116以及定位凸起形成在上述台阶部134上。从而使模塑部130与PCB200可以更加稳定地结合,而且结合位置更准确。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电机转子组合体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的转子组合体300包括转子310和旋转轴313,转子310包括转子铁芯312。转子310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可以是图1所示的沿着外围安装有永磁体311的永磁体转子310。另外,在上述转子铁芯312的中心部设置旋转轴313,旋转轴313通常贯穿转子铁芯312。
另外,上述转子组合体300可旋转地形成在定子组合体100的内部。在这一情况下,本发明的电机可以称为内转子式电机。这时,在定子铁芯111内形成有用于设置转子的空间。
另外,还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撑上述转子组合体300的轴承314,所述的轴承314与下面将要说明的上部支架410或下部支架420结合,可旋转地支撑转子组合体300。同时,上述轴承314与上部支架410或下部支架420结合,防止转子组合体300在旋转轴313上移动。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电机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制造定子组合体100、转子组合体300和PCB200。制造出上述各构件后,开始进行电机的组装。
首先,在定子组合体100的上部安装PCB200。即,通过定子组合体100的上部开放部131安装PCB200。上部开放部131的大小以及形状与PCB200的大小以及形状对应,即:开放部131是用于结合PCB的结构,如果PCB较小,则开放部131也相应地较小。
另外,在PCB200的中心形成有贯穿孔233,以便安装旋转轴313。所述的贯穿孔233具有在旋转轴313振动时不与PCB200冲突并可让轴承314通过的大小即可。即,由于转子组合体300不通过PCB200的上部,因此上述贯穿孔233的大小、特别是内径小于转子310的大小、特别是外径。
定子组合体100和PCB200结合后,上部支架410与定子组合体100结合,封闭上部开放部131。但是,这里的封闭只是指隔离定子组合体100的内部和外部,并不是完全密封。
定子组合体100、PCB200、以及上部支架410的之间相互结合后,通过定子组合体100的下部开放部132插入转子组合体300。即,由于PCB200结合的方向和转子组合体300结合的方向相反,因此不会相互冲突。从而可以防止在安装转子组合体300时损坏PCB。
另外,插入转子组合体300后,通过轴承314确定转子组合体300的位置,然后用下部支架420封闭定子组合体100的下部开放部132。另外,为了防止转子组合体300在轴向上移动,在旋转轴313的末端插入E环(E-ring)进行定位。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上部支架410和下部支架420上安装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的、防止振动的垫片510、520。
在本发明中,由于PCB200和转子组合体300的结合方向不同,因此对转子310的永磁体311充磁后可以马上组装电机。即,安装PCB200和定子组合体100后,对永磁体充磁,然后可以马上把转子组合体安装在定子组合体100上,完成电机的组装。因此,对永磁体充磁后,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组装电机的后续工序,可以事先防止永磁体310上附着异物等,并可防止在对永磁体充磁后,在安装转子组合体300结合时损伤PCB200。
另外,由于在组装PCB200后再组装转子组合体300,因此可以方便地安装PCB和定子组合体。这是因为,如果先结合转子组合体300和定子组合体100,然后再安装PCB200,则意味着转子充磁后的后续工序增加;由于受充磁后的永磁体310的影响,PCB200可能会出现破损。
下面对上述的哑插销117进行详细说明。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电机包括与线圈导电连接、并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插销113、114、115和116。同时还可以包括与上述电源插销形状相同的哑插销117。这里,哑插销117不与线圈119导电连接。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与线圈119导电连接。哑插销117与数个电源插销一起使PCB200稳定地结合在定子组合体100上。另外,与各电源插销相同,哑插销117也可以与PCB200导电连接。这时,哑插销117使定子铁芯111接地。即,与定子铁芯111导电连接,通过PCB200和连接件230形成接地结构。
下面参照图6对上述接地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与其他电源插销113、114、115、116相同,哑插销117贯穿绝缘体112。同时一端位于模塑部130的内部,另一端露在模塑部130的外部。哑插销117的一端与定子铁芯111导电连接。这种导电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利用电线,使电线的一端导电连接在哑插销117的一端,使电线的另一端锡焊在定子铁芯111上。
但是,为了更加容易地导电连接,可以设置扭簧600。所述的扭簧600的中心插入哑插销117的另一端,而扭簧中心的两端向上部延伸,与定子铁芯111接触。即,在接触的状态下,扭簧600的两端发生弹性变形,在弹力作用下维持接触状态。当然,扭簧600由导电材料形成。
另外,为了让扭簧600的两端与定子铁芯111更稳定地保持导电连接,可以在定子铁芯111上形成插入部160。将扭簧600的两端插入到插入部160中,可以有效地防止扭簧600在模塑部130形成时从哑插销117的另一端脱离。当然,扭簧的两端在弹性变形后插入在插入部610中,可以通过弹力维持导电接触。
另外,为了更好地防止扭簧600脱离,使扭簧600的两端完全贯穿插入部160,并使贯穿的部分具有弯曲结构。这样,不管模塑部130在定子110的哪一方向形成,都能防止扭簧脱离。
上述定子铁芯111通过上述结构与扭簧600导电连接,而扭簧与哑插销117导电连接,因此可以形成定子铁芯111的接地结构。另外,可以根据需要,把哑插销117的一端导电连接在PCB200上,通过形成在PCB上的电路结构和连接件(参照图7),形成接地结构。在图5中,展示了形成在PCB上的5个连接件连接部240;在图7中展示了形成有5个电线开槽232的连接件230。即,上述5个连接件连接部和电线开槽分别用于构成u、v、w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结构。
因此,本发明的电机可以通过哑插销117和连接件230容易地形成接地构造。
下面参照图7到图10对本发明的电机支架以及支架与模塑部的结合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上部支架410和下部支架420可以具有同一形状、由同样的材料制成。即,其大小虽然根据上部开放部131和下部开放部132的大小有可能相互不同,但其形状可以相同,两者的与模塑部130的结合结构也可以相同。
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只对上部支架410与模塑部和结合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电机中,上部支架410优选的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用比如铁板、钢板或不锈钢钢板中的一种材料冲切形成。
上部支架410覆盖模塑部130的上部开放部131,使电机内部和外部隔离。即,电机外部的侧面和顶面的一部分由模塑部130占据,而顶面的其余部分由上部支架410占据。电机外部的底面的一部分由下部支架占据。
在PCB200的上部设有通电部。即,与PCB的顶面相隔一定距离设有通电部,通电部和上部支架410的底面的间隔较小。当然,增加上部支架410的高度时,上述间距会加大,但这会导致电机的整体高度增加,不能满足电机的小型化要求。因此优选的为,上部支架410不高于模塑部130的顶面。
在上部支架410的中央形成有容纳轴承314的轴承收容部450。即,在轴承收容部450中设置轴承314,对转子组合体300可旋转地进行支撑。另外使转子组合体300在旋转轴313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随着转子组合体300的旋转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通过轴承314传递给轴承收容部450。从而会使上部支架410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会产生噪音。这是因为,上部支架410由金属板等材料制成,容易产生震动、发出噪音。
因此,在本发明的电机中,为了降低上述振动和噪音,上部支架410应具有较大的刚性。但是与通过增加上部支架410的厚度、提高刚性相比,通过形成肋420等结构来提高刚性更好。采用肋420不仅可以保持较轻的重量,而且可以提高刚性、降低振动以及噪音。另外,还可以通过肋420来提高散热性。
优选的为,肋420从上部支架410的顶面向下凹陷形成。这是因为,如果向上突出,则会增加电机的整体高度,不满足电机的小型化要求。而通过凹陷的肋420,可以减小支架410和PCB顶面之间的距离,特别是与安装在PCB200顶面的通电部210之间的距离会更小。
通电部210可以是电源元件(例如,用于切换的开关元件),因此需要消除漏电的隐患,需要使其与由导电体形成的上部支架410之间形成充分的绝缘距离。因此,在本发明的电机中,在上部支架410的顶面、只在特定部位形成向下凹陷的各肋420,而其他部位不形成肋420。例如,如图8所示,上述肋420可以以放射状形成多个。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可以在一定半径的圆周面上形成数个肋。另外,圆周面上的肋可以在径向形成。即,肋420只形成在与通电部相对应的部分之外的其他部位,其形状和排列可以有多种变形。优选的为,肋420通过冲压加工与上部支架410同时形成。
如图7~图10所示,通电部210可以位于PCB200的靠近外周面处。在此情况下,沿着上部支架410的圆周方向,在特定角度范围内不设置肋420。这一特定角度范围根据通电部210所占据的扇形区域而确定。这里,把上部支架410上未设置肋的部分称作平面部460。
为了确保上部支架410和通电部210之间的绝缘距离,平面部460需要位于与通电部210相对应的位置。即,上部支架410结合在模塑部130时,要使平面部460位于与通电部210相对应的位置处。
为此,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电机中,为了使上部支架只在特定位置上与模塑部130结合而设置有定位部231、430。即,所述的定位部231、430分别位于上部支架410和模塑部130上,使平面部460和通电部210只在特定位置,即两者相对应的位置结合。
所述的定位部231、430在上部支架410和模塑部130上可以具有相对应形状。例如,如图7所示,在上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131上,在径向形成突出的凸起231时,在上部支架的外围面上,在径向形成切开的可插入凸起231的槽430。当然,也可以把凸起231设置在上部支架410上,把槽430设置在模塑部130上。
另外,本发明的电机还可以包括与模塑部130和PCB200结合、用于接通外部电源的连接件230。所述的连接件230的一端位于模塑部130的外部,另一端位于模塑部130的内部。为此,如图3和图5所示,在模塑部130的上部形成有与连接件230结合的连接件结合部135。所述的连接件结合部135可以通过切开模塑部130上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因此,连接件230的上部形状与模塑部130的上部形状,特别是形成有开放部的模塑部130的上部形状相同为宜。
另外,上述的定位部231、430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于连接件230上,而不是模塑部130上。这是因为,定位部是使模塑部130的上部与上部支架只在特定位置结合的结构,因此操作者需要事先知道其特定位置,以便更加容易地组装。详细地,在组装过程中,虽然容易知道上部支架410的特定位置(比如通过上述平面部或槽等),但不容易知道模塑部上部的特定位置。如果在连接件230上设置上述定位部,则可以通过连接件230容易地知道模塑部上部的特定位置。
下面参照图9和图10对模塑部130和上部支架410的结合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电机模塑部130的上部形成有所述的上部开放部131。即,定子组合体100通过上部开放部131,上部支架410封闭上部开放部131。这里,与普通的电机相同,上部支架410强力压入在开放部131中。但是,在此情况下,水分有可能通过开放部131进入电机中。为了防止水分进入,需要在模塑部130和上部支架410之间形成防水结构。
为此,本发明的电机,其上部开放部131具有内径相互不同、相互之间形成台阶的内侧内壁136和外侧内壁137,以及平面部138。所述的平面部138连接在模塑部130的上部。即,外侧内壁137的上端高于内侧内壁136的上端,平面部138的一部分由内侧内壁136的上端形成。
所述的上部支架410覆盖上部开放部131,其形状与上部开放部131相对应。上部开放部131具有圆形结构时,上部支架410也具有圆形结构。
这里,上部支架410的外径小于模塑部130的开放部131的外侧内壁137的内径为宜。当然,上部支架410的外径要大于模塑部130的开放部131的内侧内壁136的内径。
上部支架410在径向上的末端441的一部分安装在平面部138上。这里,由于上部支架410的外径小于外侧内壁137的内径,因此,在支架410半径方向上的末端441与外侧内壁137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d。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所述的间隙d中可以注入树脂,形成树脂件。
上述的树脂件在用于结合模塑部130和支架410的同时,可以防止水分通过所述的间隙d进入到内部。因此,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的树脂件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环氧树脂或者硅胶制成。
另外,为了在所述的间隙d中涂装足够量的树脂,在平面部138的外围、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槽139。即,可以通过槽139,以大于支架410的厚度形成树脂件。从而可以对应于槽139的深度和宽度充分地涂装树脂、提高防水性能和结合性能。当然,还可以防止树脂外溢、出现外观不良或结合不良的问题。
如图10所示,上述槽139的宽度大于上述间隙的宽度为宜。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树脂不仅可以涂装在支架410的径向末端441的厚度部分、而且还可以涂装在底面的一定部位。从而可以增加与上部支架410或上部开放部131与树脂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和结合性能。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机还可以包括连接件230。上述连接件230结合在固定于模塑部130内部的PCB200上,用于把外部电源接通到PCB200上。所述的连接件230与形成在模塑部130上部的连接件结合部135结合。因此,连接件230的上部形状与模塑部130上部的相应部分的形状相同为宜。因此,支架410不仅与模塑部130、而且还与连接件230结合,可以让连接件230更加稳固地固定在模塑部130上。当然,所述的支架定位部(比如形成在连接件上的凸起231),还可以具有其它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电机,在其模塑部130上不仅形成有上部开放部131、还可以形成下部开放部132。这里,下部开放部132与下部支架420的结合构造可以与上述构造相同。但是,如果下部支架没有浸透水分的可能性,则没必要一定与上述结构相同。当然,如果下部支架420存在浸透水分的可能性,则可以把上述结构应用到下部支架420上。
本发明的电机模塑部的开放部131、132和支架410、420在具有上述防水结构的同时,还可以具有强力镶嵌结构或强力压入结构(下面,为了说明上的方便,称作“机械性结合结构”)。即,把上述支架机械地结合在开放部后,进行上述的树脂件的涂装。
这种机械性结合结构可以使上述间隙d沿支架的圆周方向均匀地形成,同时在涂装树脂件时可以防止支架移动。
这里,上述机械性结合构造可以通过插入在上述内侧内壁136,以及插入在上述内侧内壁136的折曲部440形成。上述折曲部440可以从上述支架410、420半径方向上的末端内侧、向下折曲地形成。即,上述折曲部440插入在上述内侧内壁136中,初步地把支架固定在模塑部130上。
上述折曲部440顺着上述支架410、420的圆周方向形成,还可以提高上述支架的刚性。

Claims (2)

1.一种电机,包括由定子和模塑部一体地形成,在上部形成有开放部的定子组合体;在顶面设有通电部,安装在上述定子组合体上部的印刷电路板;与上述定子组合体结合,封闭上述定子组合体的上部开放部的上部支架,在所述上部支架的局部顶面上形成有强度加强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形成有上部开放部,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具有内径相互不同、相互之间形成台阶的内侧内壁和外侧内壁,以及平面部;所述的平面部连接在模塑部的上部,所述外侧内壁的上端高于内侧内壁的上端,平面部的一部分由内侧内壁的上端形成;所述的上部支架覆盖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其形状与该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相对应,上部支架的外径小于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的外侧内壁的内径、大于所述模塑部的上部开放部的内侧内壁的内径;上部支架在径向上的末端的一部分安装在平面部上,在上部支架半径方向上的末端与外侧内壁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在所述的间隙中注入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部的外围、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槽,所述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宽度,在所述间隙和槽内均注有树脂。
CN2008100532027A 2008-05-23 2008-05-23 一种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8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32027A CN101588095B (zh) 2008-05-23 2008-05-23 一种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32027A CN101588095B (zh) 2008-05-23 2008-05-23 一种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8095A CN101588095A (zh) 2009-11-25
CN101588095B true CN101588095B (zh) 2013-05-22

Family

ID=4137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5320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8095B (zh) 2008-05-23 2008-05-23 一种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80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0650B2 (ja) * 2010-01-12 2014-11-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3225A (zh) * 2005-06-30 2007-01-10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机
CN101114780A (zh) * 2007-08-31 2008-01-30 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超薄形电机前端盖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3225A (zh) * 2005-06-30 2007-01-10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机
CN101114780A (zh) * 2007-08-31 2008-01-30 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超薄形电机前端盖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4112A 2000.01.14
JP特开平11-155249A 1999.06.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8095A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8089B (zh) 电机
CN101588100B (zh) 电机
CN103066738B (zh) 用于电机的壳体部件
CN203660685U (zh) 一种致动器组件
US11843296B2 (en)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US20150123501A1 (en) Motor
US20010033111A1 (en) Resin molded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83599B1 (ko) 모터
EP3787153B1 (en) Brushed permanent magnet micromotor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CN101588096B (zh) 电机
KR101697704B1 (ko) 브러시리스 모터용 스테이터 장치
KR100883597B1 (ko) 모터
CN109478820B (zh) 电机
CN101588088A (zh) 电机
KR101562736B1 (ko) 브러쉬리스 dc 모터의 접지 구조
CN101572459A (zh) 电机
KR100520548B1 (ko) 슬롯레스 무브러시 직류 전동기의 전기자 코일 조립구조
CN101588095B (zh) 一种电机
KR100883595B1 (ko) 모터
KR100883596B1 (ko) 모터
KR100883598B1 (ko) 모터
JP2018093575A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KR101218793B1 (ko) 진동 모터 회전자 및 제작 방법
JP2007282491A (ja) ブラシレス振動モータ
KR20080078945A (ko)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