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3900A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3900A
CN101583900A CNA2008800025270A CN200880002527A CN101583900A CN 101583900 A CN101583900 A CN 101583900A CN A2008800025270 A CNA2008800025270 A CN A2008800025270A CN 200880002527 A CN200880002527 A CN 200880002527A CN 101583900 A CN101583900 A CN 101583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display device
fixed part
backlight assembly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800025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3900B (zh
Inventor
李贞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602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0967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8/00264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143418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583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3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3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3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onit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设备。液晶板和背光组件通过使用树脂比如硅而固定到框架,从而实现超薄且小尺寸的显示设备。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作为显示设备之一的液晶显示器(LCD)代表低功率消耗、轻重量和小体积。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图像信息的液晶板和向液晶板提供光的背光单元。
由于这样的液晶板是本身不发光的光接收设备,所以液晶板需要背光单元。因而,液晶显示器的性能主要依赖于背光单元的性能以及液晶板。
背光单元包括背光组件和容纳背光单元的框架,背光组件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棱镜片、扩散片、保护片和光源。
通过将背光组件和液晶板耦合到框架来提供液晶显示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包括液晶板和背光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框架,容纳显示部分;以及固定部件,设置于显示部分与框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光学片和反射片;以及框架,形成有用于容纳背光组件的侧壁,其中背光组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使用固定部件而固定到框架。
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包括树脂的固定部件将显示设备固定到框架来实现显示设备。
此外,由于固定部件包括合成树脂或者聚合物树脂,所以可以保护显示设备免受外部震动。
另外,由于固定部件而可以增强框架与显示设备之间的耦合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背光组件的导光板与框架的耦合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显示设备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4和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另一形状的框架和导光板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6和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和反射片到框架的耦合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平面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液晶板和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A区的放大图;
图11和图12是示出了位于与图9中所示的位置不同的各种位置的固定部件的视图;以及
图13和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另一形状的框架和固定部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框架与背光组件的导光板的耦合的平面图。
参照图1和图2,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板10、背光组件60和框架100。
通过将液晶层置于TFT衬底与滤色器衬底之间来形成显示图像信息的液晶板10。
背光组件60安装于液晶板10的后表面,使得光可以被供应到液晶板10。背光组件60包括发光部件30、导光板20、光学片50和反射片40。
发光部件30包括用以向导光板20发光的发光二极管(LED)或者冷阴极荧光灯(CCFL)。
导光板20接收从发光部件30发射的光,以将光均匀地分散于背光的整个发光区上。导光板20在侧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突出物25,从而在框架100中容纳导光板20。
光学片50附着到导光板20的顶表面上,并且包括透镜片、扩散片或者保护片。
反射片40附着到导光板20的底表面上。反射片40将从导光板20向下泄漏的光朝着背光的发光区反射。
框架100将液晶板和背光组件60中的至少一个容纳于框架中或者固定到框架上。例如,框架100包括聚碳酸树脂、苯乙烯树脂或者合成树脂,比如聚氯乙烯或者聚丙烯。
框架100包括侧壁110、120、130和140。例如,框架100采用四个侧壁,使得侧壁形成方形框架。下文将四个侧壁称为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和第四侧壁140。
第一侧壁110面向第三侧壁130。第二侧壁120面向第四侧壁140。因而,第一至第四侧壁110至140以闭环形状相互连接。当在平面图中查看时,第一至第四侧壁110至140形成方形框架。
第一和第三侧壁110和130可以在与在导光板20的侧表面上形成的突出物25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槽115和135。
因而,当导光板20耦合到框架100时,导光板20的突出物25插入框架100的槽115和135中,使得导光板20可以固定到框架100。
参照图2和图3,导光板20可以通过使用固定部件80而固定到框架100。固定部件80可以是树脂。例如,固定部件80可以是液体粘合剂,比如合成树脂或者硅树脂。
标号90代表液体粘合剂的注入器。
为了将导光板20固定到框架100,导光板20定位于框架100之上。然后,导光板20的突出物25插入框架100的第一和第三侧壁110和130的槽115和135中,使得导光板20固定到框架100。
包括硅树脂的液体粘合剂被注入到框架100与导光板20之间的接触区中。然后,液体粘合剂硬化,使得固定部件80形成于导光板20与框架100之间。在这一情况下,导光板20粘合到框架100。
由于导光板20通过使用固定部件80而固定到框架100,所以导光板20无论导光板20和框架100的厚度如何都可以固定到框架100。
因而,由于导光板20通过固定部件80而耦合到框架100,所以即使导光板20是薄的,导光板20仍然可以稳定地耦合到框架100。
此外,即使突出物25以及槽115和135未形成于导光板20和框架100中,导光板20仍然通过使用固定部件80而固定地耦合到框架100。
图4和图5是示出了具有另一形状的框架和导光板的视图。
参照图4,Z字形突出物部分237可以形成于框架200的侧壁之一上。
如果Z字形突出物部分237形成于框架200的侧壁220和230上,则在框架200耦合到导光板20时框架200与固定部件80之间的接触区加宽,使得可以更加增强固定部件80与框架200之间的耦合力。
参照图5,突出物部分27形成于导光板20的侧表面上。此外,Z字形突出物部分237可以形成于框架200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上。
如果Z字形突出物部分27和237形成于导光板20的侧表面和框架200的侧壁上,则在导光板20耦合到框架200时固定部件80的涂覆区加宽。因而,导光板20与框架200之间的耦合力。
图6和图7是示出了当导光板耦合到框架时反射片的截面图。
参照图6,当导光板20耦合到框架100时,反射片40固定地耦合到导光板20和框架100。
在框架100搁置于反射片40上之后,导光板20耦合到框架100中。
随后,包括树脂的液体粘合剂被注入到框架100与导光板20之间的接触区中。液体粘合剂被注入到框架100与导光板20之间的空间中,使得液体粘合剂渗入到定位于框架100的下部中的反射片40中。
然后,液体粘合剂硬化,使得固定部件80形成于导光板20与框架100之间。固定部件80与反射片40接触,从而使反射片40可以固定到框架100。
因而,当导光板20与框架100接触时,反射片40同时固定到导光板20和框架100。
同时,由于无需附加的固定单元比如胶带以便将反射片40固定到框架100,所以可以简化制造过程并且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无需附加的固定单元比如胶带,所以可以实现超薄且小尺寸的背光单元。
参照图7,当导光板20耦合到框架100时,反射片41同时固定地耦合到导光板20和框架100。
具体而言,可以比框架100更宽地形成反射片41。如果比框架100更宽地形成反射片41,则反射片41可以固定到框架100的侧壁110和130上,同时包围框架100的下部。
换言之,反射片41可以通过在导光板20与框架100之间的接触区中形成的固定部件80而固定到框架100。
另外,反射片41的定位于框架100的作为框架100的外围表面的侧壁110和130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使用粘合部件70比如胶带而接合到框架100。
因而,当导光板20通过使用固定部件80而接合到框架100时,反射片41同时固定到导光板20和框架200。这时,反射片还另外接合到框架100的侧壁,使得可以增强反射片41的粘合强度。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中,背光组件通过使用包括树脂的固定部件而固定到框架。因而,增强了背光组件与框架之间的耦合力,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设备的可靠性。
另外,当采用薄的背光组件时,由于薄背光组件通过使用包括树脂的固定部件而耦合到框架,所以可以实现超薄且小尺寸的背光单元。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虽然在框架耦合到背光组件时使用固定部件,但是即使当液晶板耦合到具有背光组件的框架时也可以使用固定部件。
下文将参照图8至图14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前视图,而图9是图8中所示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8和图9,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板10、背光组件60、框架400和固定部件500。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板和背光组件相同,因而将省略其细节。
必须容纳和固定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为此使用框架400和固定部件500。
框架400是具有打开的前部和后部的方型框架,从而可以容纳和固定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框架400可以是仅前部打开的方型框架。在以下描述中,作为示例,将描述具有打开的前部和后部的框架400。
由于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具有方形结构,所以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框架400可以是方型框架。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框架400的结构不限于一种形状。
框架400包括:侧表面支撑部分410,用于支撑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的侧表面;以及后表面支撑部分420,从侧表面支撑部分410竖直地弯曲以便支撑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的后表面。
由于框架400包括金属比如钢或者合金钢,所以可以形成薄的框架400。
如果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搁置到框架400中,则框架400的侧表面支撑部分410与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的侧表面接触,而后表面支撑部分420与背光组件60的后表面的边界接触。
在这一情况下,框架400可以略大于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因而,可以在框架400与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之间的接触区中产生间隔。为了增强框架400与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之间的耦合强度,在间隔中形成固定部件500。
固定部件500用来将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固定到框架400上,并且包括树脂。例如,固定部件500包括合成树脂或者硅树脂。
具体而言,硅树脂具有较好的防热性、防水性、防风雨性和防污性,并且即使在硅树脂硬化之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弹性。
下文将描述耦合框架400与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的方案。
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被搁置到框架400中。此外,液相树脂被注入到框架40与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之间的间隔中。
如果树脂在预定时间流逝之后硬化,则框架400的侧表面支撑部分410和后表面支撑部分420粘合到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中至少一个的侧表面和后表面。因而,框架400可以通过固定部件500耦合到液晶板10和背光组件60。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A区的放大图,而图11和图12是示出了有选择地形成的图10中的固定部件的视图。
参照图10,可以在液晶板10装配于框架400上之后,通过将硅树脂注入到液晶板10的全部侧表面中来形成固定部件500。然后,可以通过使用固定部件500将液晶板10固定地耦合到框架400。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在液晶板10的下部提供背光组件60。因而,可以通过使用固定部件500来将背光组件60与液晶板10一起固定到框架400。
参照图11,固定部件520可以形成于液晶板10的与框架40接触的拐角区中。
硅树脂可以在液晶板10装配于框架400上之后仅被注入到框架400的拐角区中,由此形成固定部件520。
因而,液晶板10可以通过固定部件520而固定地耦合到框架400。
参照图12,固定部件530有选择地形成于液晶板10和框架400的除了拐角区之外的侧表面上。
可以在液晶板10装配到框架400之后将硅树脂有选择地注入到框架400的除了拐角区之外的侧表面中。
因而,液晶板10可以通过固定部件530固定地耦合到框架400。
参照图13和图14,框架450形成为方形框架,并且可以形成有打开的拐角区。
参照图13,在液晶板10装配到框架450上之后,硅树脂可以被注入到液晶板10的拐角区中,由此形成固定部件550以填充框架450的打开的拐角区。
因而,固定部件440将液晶板10与框架450接合。此外,固定部件550填充框架450的打开的拐角区,从而可以更加增强框架450的强度。
参照图14,在液晶板10装配到框架450上之后,硅树脂被注入到液晶板10的拐角区中,由此形成固定部件570。在这一情况下,固定部件570可以突出到框架450的打开的拐角区以外。
因而,固定部件570将液晶板10与框架450接合。此外,固定部件570突出到框架450的打开的拐角区以外以在外部结构比如壳600装配于框架450之外时保护液晶板10。
换言之,固定部件570朝着框架450向外突出以吸收在框架450与壳600接触时出现的震动,使得固定部件570可以保护液晶板10。
虽然固定部件570在图中作为示例形成于框架450和液晶板10的拐角区中,但是固定部件570可以完全地或者有选择地形成于液晶板10和框架450的侧表面上。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中,由于液晶板和背光组件被容纳和固定于其中的框架包括耦合到现有模制框架的底盘以便增强模制框架的强度,所以可以将显示设备的厚度减小模制框架的厚度。
另外,在显示设备中,硅树脂被注入到液晶板和背光组件装配于其上的框架中,使得框架可以耦合到液晶板和背光组件。因而,由于省略了常规模制框架形成过程和常规底盘耦合过程或者常规底盘插入过程,所以简化了制造过程,从而可以节省制造时间并且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可以通过置于框架与背光组件和液晶板之间的固定部件来保护显示设备免受外部震动。这是因为固定部件包括具有弹力的硅树脂。因而,即使液晶板和背光组件受到震动,液晶板和背光组件仍然主要受框架保护,其次受定位于框架内的固定部件的弹力保护。尤其是,形成于钢框架与液晶板和背光组件之间的固定部件用作为缓冲垫,使得显示设备可以更安全地受到保护。
此外,由于背光组件和液晶板通过包括树脂的固定部件耦合到框架,所以可以节省制造时间并且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具体而言,由于省略了用来将液晶板固定到背光组件装配于其上的模制框架的常规分接过程,所以简化了制造过程,从而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在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的任何提及都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而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这样的措词在说明书中各处的出现并不一定全部指代同一实施例。另外,当结合任何实施例来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时,认为它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其它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者特性的范围内。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构思将落在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例。具体而言,在所公开内容、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主题组合排列的组成部分和/或布置方面的各种变化和修改是可能的。除了在组成部分和/或布置方面的变化和修改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清楚替代性使用。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模块。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包括液晶板和背光组件中的至少一个;
框架,容纳所述显示部分;以及
固定部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部分与所述框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框架包括金属或者合成树脂,而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完全地或者有选择地形成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显示部分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框架形成为具有打开的拐角部分的方形框架,而所述固定部件形成于在所述框架与所述显示部分之间形成的拐角区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形成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显示部分的拐角区或者侧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所述显示部分的侧表面的侧表面支撑部分和支撑所述显示部分的下部的下部支撑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反射片,而所述反射片定位于所述背光组件的最下部并且由所述固定部件接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包括形成于所述框架的侧壁的内围表面和所述背光组件的外围表面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处的Z字形突出物。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形成于所述框架的拐角区处的所述固定部件突出到所述框架的侧壁以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包括装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围表面上的壳。
1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光学片和反射片;以及
框架,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背光组件的侧壁,其中所述背光组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使用固定部件而固定到所述框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框架包括金属或者合成树脂,而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树脂。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至少一个突出物形成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槽形成于所述框架的与所述导光板的突出物相对应的侧壁的内围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固定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框架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反射片固定到所述框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下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包括形成于所述框架的侧壁的内围表面和所述导光板的外围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处的Z字形突出物。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反射片被设置成包围所述框架的侧壁的底表面和外围表面,并且通过使用胶带而固定到所述框架的侧壁的外围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框架的侧壁包括支撑所述背光组件的侧壁的侧支撑部分以及支撑所述背光组件的下部并且从所述侧支撑部分弯曲的下支撑部分。
CN2008800025270A 2007-05-23 2008-05-09 显示设备 Active CN101583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50367A KR101396733B1 (ko) 2007-05-23 2007-05-23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07-0050367 2007-05-23
KR1020070050367 2007-05-23
KR10-2007-0060230 2007-06-20
KR1020070060230 2007-06-20
KR1020070060230A KR101409677B1 (ko) 2007-06-20 2007-06-20 백라이트 유닛
PCT/KR2008/002640 WO2008143418A1 (en) 2007-05-23 2008-05-09 Display devic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74693A Division CN102540519A (zh) 2007-05-23 2008-05-09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3900A true CN101583900A (zh) 2009-11-18
CN101583900B CN101583900B (zh) 2012-11-14

Family

ID=40288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25270A Active CN101583900B (zh) 2007-05-23 2008-05-09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96733B1 (zh)
CN (1) CN10158390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9929A (zh) * 2012-10-17 2013-01-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07511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CN103975192A (zh) * 2011-12-06 2014-08-06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US8908121B2 (en) 2012-10-17 2014-12-09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lim bez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3835264A (zh) * 2021-09-14 2021-12-24 永州市福源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46083B1 (ko) * 2012-04-26 2013-12-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34867B1 (ko) * 2017-03-31 2019-10-21 주식회사 에이에프오 방수 가능한 내장형 ir 터치 스크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1843B2 (ja) * 2002-01-08 2007-03-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4205618B2 (ja) * 2004-03-25 2009-01-07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
KR20060001237A (ko) * 2004-06-30 2006-01-0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60025000A (ko) * 2004-09-15 2006-03-2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060058554A (ko) * 2004-11-25 2006-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5192A (zh) * 2011-12-06 2014-08-06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75192B (zh) * 2011-12-06 2016-01-20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07511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US9121991B2 (en) 2012-03-15 2015-09-01 Omron Corporatio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3307511B (zh) * 2012-03-15 2015-10-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CN102879929A (zh) * 2012-10-17 2013-01-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WO2014059691A1 (zh) * 2012-10-17 2014-04-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US8908121B2 (en) 2012-10-17 2014-12-09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lim bez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3835264A (zh) * 2021-09-14 2021-12-24 永州市福源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96733B1 (ko) 2014-05-19
KR20080103274A (ko) 2008-11-27
CN101583900B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0519A (zh) 显示设备
JP5536476B2 (ja) 表示装置
TWI61565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01430845B (zh) 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显示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
CN101583900B (zh) 显示设备
KR100629841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lcd) 모듈
US20060232999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frame hav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ixed therein
CN106896554B (zh) 显示器设备
CN102022673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US20170343841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35348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 장치
KR20120072958A (ko) 백라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소자
KR10200185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29258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46368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11541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200811531A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3162161A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049361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102568323B1 (ko) 내로우 베젤을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5003729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6003775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07924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9238397A (ja)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JI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G INNOTEK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6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611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IG Innotek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