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2837A - 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2837A
CN101582837A CNA2008100969537A CN200810096953A CN101582837A CN 101582837 A CN101582837 A CN 101582837A CN A2008100969537 A CNA2008100969537 A CN A2008100969537A CN 200810096953 A CN200810096953 A CN 200810096953A CN 101582837 A CN101582837 A CN 101582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bandwidth
professional
bandwidth usage
access prio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69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蓉
方旭明
张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0969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2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2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讯领域,公开了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用于提高系统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发送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带宽占用率来调整不同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因此能够平衡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降低优先级低的业务的丢包率,提高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Mesh网络(WMN,Wireless MeshNetwork)提供的服务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数据业务发展到话音、流媒体和数据的多媒体业务阶段。不同多媒体业务对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话音业务和视频流媒体业务属于实时业务,对网络延迟有较高的要求,数据业务对网络延迟的要求则相对低的多;话音和数据业务对丢包率的要求较高,相对而言,视频流媒体业务对丢包率的要求较低。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实现合理公平的资源分配。为了保证各种不同业务的公平性,设计接入控制协议时,应该对高优先级的业务给予一定优先接入权和更多资源。
但是,在上述的方案中,随着网络中业务负荷的增加,当网络带宽接近饱和时,高优先级的业务将占用大部分带宽资源,而带宽又非常有限,因此优先级较低的数据业务则几乎没有机会竞争接入信道,导致大量分组因超时丢弃,使整个系统的性能严重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能够提高系统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
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
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确定的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
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系统,该系统包括:
无线接入点,用于接收各无线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根据所述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在调整后,传输各业务数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可以获取各业务在所述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并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查询满足预置调整条件的业务,之后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对该满足预置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进行调整,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带宽占用率来调整不同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因此能够平衡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降低优先级低的业务的丢包率,提高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接入控制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无线接入系统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应用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用于提高系统性能。
实施例一:
下面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101、获取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其中,业务可以是业务,也可以是业务流,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业务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数据结构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本步骤中,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可以为:以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作为该业务的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或者,以带宽用时比(BOTP,Bandwidth Occupied Time Proportion)作为该业务的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例如采用公式1确定各业务的带宽用时比BOTPi
BOTP i = Σ t s L ( i , n ) T update 公式1
公式1中,BOTPi表示第i个业务的带宽用时比,反映了业务i在更新时间Tupdate内占用信道带宽的情况;ts表示传输单位比特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该数值与信道带宽相关,可以理解为单位比特与信道带宽的比值;Tupdate表示更新时间,该数值为一个预置的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确定更新时间;L(i,n)表示第i个业务在更新时间Tupdate内传输的第n个分组的长度;∑tsL(i,n)表示第i个业务在更新时间Tupdate内成功传输分组占用的带宽总时间;
102、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预置的调整条件的业务;
103、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其中,具体的调整条件以及对业务的接入优先级的调整方式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可以获取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预置的调整条件的业务,之后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对该满足预置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进行调整,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带宽占用参数来调整不同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因此能够平衡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降低优先级低的业务的丢包率,提高系统性能。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201、获取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用时比;
本实施例中采用更新时间内带宽用时比BOTP作为信道接入的评价指标,用以反映各种不同业务对信道带宽资源占用情况的度量值,以确定信道带宽资源在各业务流之间分配的公平程度;为了计算各业务的带宽用时比,参考公式1,需要首先根据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和传输单位比特数据所需要的时间确定各业务的总带宽占用时间,之后将总带宽占用时间与更新时间的比值作为该业务的带宽用时比。
202、根据各业务的带宽用时比与各自对应的带宽用时比阈值,确定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
本实施例中,以带宽占用率最低作为预置的调整条件;确定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方式为,计算每个业务实际的带宽用时比BOTPi与各自预置的带宽用时比阈值BOTPi,thresh的比值,以比值
Figure A20081009695300101
最小的业务作为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带宽用时比阈值可以预置为一个固定的数值,该数值可以根据仿真实验或经验值得到,但是固定的带宽用时比阈值只适用于业务流流量特性能事先确定,且保持不变的情况。实际网络环境中,话音、视频及数据等各种业务流往往同时存在,分组的到达速率等也可能动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突发性;且视频流分组具有变比特属性,其分组大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来自适应动态调整每个更新时间内各业务流的带宽用时比阈值,如公式2:
BOTPi,thresh=BOTP′i*β+(1-β)BOTP′i,thresh    公式2
公式2中,BOTP′i表示上一个更新时间内业务i的实际带宽用时比,BOTP′i,thresh表示上一个更新时间内队列i的带宽用时比阈值,β为权重参数,所述权重参数由业务需求确定,同样可以由仿真实验或经验值得到。
203、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其中,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可以为:通过调整该业务的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CWmin)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CWmax)数值,以提高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者,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
204、在上述调整时间结束之后,恢复上述调整了接入优先级的业务的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即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
通过调整业务的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CWmin)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CWmax)数值,以提高该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便于理解,首先需要说明这三个参数值的含义,其中AIFS为间隔时间,假设为a,即某一业务发现当前信道已经空闲了a秒,则可以考虑在该信道上传输数据,当为了防止和其他具有相同AIFS数值的业务发生冲突,则需要在经过“退避时间”之后再发送数据,该退避时间的最大值为CWmax,该退避时间的最小值为CWmin,在实际应用中的退避时间可以选择CWmin与CWmax的区间内的某一数值,由上述的参数描述可知,如果要提高某一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则需要减少AIFS的数值,且减少CWmin以及CWmax即可。
具体的调整方法可以为:在每个更新时间内动态调整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时,设置不同的信道接入参数AIFS、CWmin和CWmax值,其中一组参数为:AIFS=0.5*原AIFS值,CWmin[i]=0.5*原CWmin[i]值,CWmax[i]=0.5*原CWmax[i]值,由于减小了AIFS,CWmin以及CWmax,此处给出的例子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所以能够增加业务i的接入优先级;在仿真试验中,还可以直接采用另一组参数设置,即:AIFS=0.5*原AIFS值,CWmin[i]=CWmin[0],CWmax[i]=CWmax[0],其中CWmin[0]和CWmax[0]分别为业务0的最小竞争窗口和最大竞争窗口,在系统构建时默认规定业务0的接入优先级为最高,此处直接将业务i的参数AIFS减小为原值的一半,并将CWmin[i]和CWmax[i]值设置与优先级最高的业务0的CWmin[0]和CWmax[0]相同,所以能够增加业务i的接入优先级。上述两组参数通过减小业务i的参数AIFS、CWmin和CWmax值,来提高业务i的优先级,在实际应用中参数的选择不限于上面的两组,只要能够减小参数AIFS、CWmin和CWmax值来提高业务的优先级即可。
上述例子仅说明调高业务的接入优先级的情况,同理,若要降低某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则需增大AIFS,CWmin以及CWmax即可,具体手段类似。
通过仿真发现,两组参数得到的各业务流平均吞吐量、分组传输比率、话音和视频业务的最大传输时延等性能指标完全相同。这说明调整队列优先级时,设置信道接入参数的具体数值对QoS性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无论AIFS、CWmin和CWmax等参数的具体值是多少,只要提高了队列的优先级,减小了竞争窗口,就可增加其竞争接入信道的概率,这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是一致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整接入优先级的方式仅为一个例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通过调整上述参数来调整接入优先级。
上述描述了通过调整参数来调整业务的接入优先级的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同样还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例如在系统构建时,默认“视频业务队列”的接入优先级高于“语音业务队列”,则当某“语音业务队列”的带宽占用率最低时,可将其优先级标识修改为“视频业务队列”,则可提高该业务队列的接入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时间为预置数值,可以由仿真实验值,或经验值得到,可以理解的是,该调整时间TU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如公式3:
TU = ( ( BOTP i BOTP i , thresh ) max - ( BOTP j BOTP j , thresh ) min ) × T update 公式3
其中,
Figure A20081009695300132
分别为更新时间内,业务实际的带宽用时比与各自预置的带宽用时比阈值的比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update为更新时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比值的方式确定了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并且对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进行了调整,这样即可以将在上一更新时间内高优先级的业务多占用的带宽时间,在下一调整时间内返还给上一更新时间内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之后,需要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以使得该业务能够更加容易的竞争得到带宽,从而降低丢包率。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301、获取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用时比;
本实施例中获取带宽用时比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中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302、根据各业务的带宽用时比与各自对应的带宽用时比阈值,确定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
本实施例中,以带宽占用率最低作为预置的调整条件;确定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方式为,计算每个业务实际的带宽用时比BOTPi与各自预置的带宽用时比阈值BOTPi,thresh的差值,以差值(BOTPi-BOTPi,thresh)最小的业务作为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其中差值(BOTPi-BOTPi,thresh)可以为负值。
本实施例中阈值的确定与实施例二中阈值确定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303、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其中,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可以为:通过调整该业务的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CWmin)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CWmax)数值,以提高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者,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
304、在上述调整时间结束之后,恢复上述调整了接入优先级的业务的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即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
具体通过调整AIFS数值、CWmin数值以及CWmax数值的方式调整接入优先级以及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的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调整接入优先级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时间为预置数值,可以由仿真实验值,或经验值得到,可以理解的是,该调整时间TU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如公式4:
TU=((BOTPi-BOTPi,thresh)max-(BOTPj-BOTPj,thresh)min)×Tupdate  公式4
其中,(BOTPi-BOTPi,thresh)max和(BOTPj-BOTPj,thresh)min分别为更新时间内,业务实际的带宽用时比与各自预置的带宽用时比阈值的差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update为更新时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差值的方式确定了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并且对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进行了调整,这样即可以将在上一更新时间内高优先级的业务多占用的带宽时间,在下一调整时间内返还给上一更新时间内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之后,需要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以使得该业务能够更加容易的竞争得到带宽,从而降低丢包率。另外,由于求差运算比求商运算的计算量和实现难度都要小很多,故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差值进行计算,可以有效的减少运算量,降低实现的复杂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实现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比值或差值的计算方式仅为一个例子,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计算,只要确定带宽用时比相对于对应的带宽用时比阈值小最多的业务作为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即可,具体计算方式不做限定。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401、获取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用时比;
本实施例中获取带宽用时比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中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402、根据各业务的带宽用时比与各自对应的带宽用时比阈值,确定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
本实施例中以带宽占用率最高作为预置的调整条件;确定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方式为,计算每个业务实际的带宽用时比BOTPi与各自预置的带宽用时比阈值BOTPi,thresh的比值,以比值
Figure A20081009695300151
最大的业务作为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
本实施例中阈值的确定与实施例二中阈值确定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403、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其中,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可以为:通过调整该业务的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CWmin)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CWmax)数值,以降低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者,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之后,需要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降低的幅度可以使得该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比原先最低的接入优先级更低,则相当于提高了原先接入优先级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使得带宽占用率相对较低业务能够更加容易的竞争得到带宽,从而降低丢包率。
404、在上述调整时间结束之后,恢复上述调整了接入优先级的业务的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即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
通过调整业务的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CWmin)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CWmax)数值,以降低该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便于理解,首先需要说明这三个参数值的含义,其中AIFS为间隔时间,假设为a,即某一业务发现当前信道已经空闲了a秒,则可以考虑在该信道上传输数据,当为了防止和其他具有相同AIFS数值的业务发生冲突,则需要在经过“退避时间”之后再发送数据,该退避时间的最大值为CWmax,该退避时间的最小值为CWmin,在实际应用中的退避时间可以选择CWmin与CWmax的区间内的某一数值,由上述的参数描述可知,如果要降低某一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则需要增加AIFS的数值,且增加CWmin以及CWmax即可。
具体的调整方法可以为:在每个更新时间内动态调整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时,设置不同的信道接入参数AIFS、CWmin和CWmax值,其中一组参数为:AIFS=2*原AIFS值,CWmin[i]=2*原CWmin[i]值,CWmax[i]=2*原CWmax[i]值,由于增加了AIFS,CWmin以及CWmax,此处给出的例子是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所以能够降低业务i的接入优先级;在仿真试验中,还可以直接采用另一组参数设置,即:AIFS=2*原AIFS值,CWmin[i]=CWmin[3],CWmax[i]=CWmax[3],其中CWmin[3]和CWmax[3]分别为系统构建时默认规定的接入优先级最低的业务的最小竞争窗口和最大竞争窗口,此处直接将业务i的参数AIFS增大为原值的两倍,并将CWmin[i]和CWmax[i]值设置与优先级最低的业务的CWmin[3]和CWmax[3]相同,所以能够降低业务i的接入优先级。上述两组参数通过增加业务i的参数AIFS、CWmin和CWmax值,来降低业务i的优先级,在实际应用中参数的选择不限于上面的两组,只要能够增加参数AIFS、CWmin和CWmax值来降低业务的优先级即可。
上述描述了通过调整参数来调整业务的接入优先级的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同样还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例如在系统构建时,默认“视频业务队列”的接入优先级高于“语音业务队列”,则当某“视频业务队列”的带宽占用率最高时,可将其优先级标识修改为“语音业务队列”,则可降低该业务队列的接入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时间为预置数值,可以由仿真实验值,或经验值得到,可以理解的是,该调整时间TU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如公式5:
TU = ( ( BOTP i BOTP i , thresh ) max - ( BOTP j BOTP j , thresh ) min ) × T update 公式5
其中,
Figure A20081009695300173
分别为更新时间内,业务实际的带宽用时比与各自预置的带宽用时比阈值的比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update为更新时间。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之后,需要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则相当于提高了原先接入优先级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使得带宽占用率相对较低业务能够更加容易的竞争得到带宽,从而降低丢包率。这样即可以将在上一更新时间内高优先级的业务多占用的带宽时间,在下一调整时间内返还给上一更新时间内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501、获取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用时比;
本实施例中获取带宽用时比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中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502、根据各业务的带宽用时比与各自对应的带宽用时比阈值,确定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
本实施例中以带宽占用率最高作为预置的调整条件;确定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方式为,计算每个业务实际的带宽用时比BOTPi与各自预置的带宽用时比阈值BOTPi,thresh的差值,以差值(BOTPi-BOTPi,thresh)最大的业务作为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其中差值(BOTPi-BOTPi,thresh)可以为负值。
本实施例中阈值的确定与实施例二中阈值确定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503、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其中,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可以为:通过调整该业务的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CWmin)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CWmax)数值,以降低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者,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之后,需要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降低的幅度可以使得该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比原先最低的接入优先级更低,则相当于提高了原先接入优先级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使得带宽占用率相对较低业务能够更加容易的竞争得到带宽,从而降低丢包率。
504、在上述调整时间结束之后,恢复上述调整了接入优先级的业务的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即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
具体通过调整AIFS数值、CWmin数值以及CWmax数值的方式调整接入优先级以及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的方式与前述实施例四中所描述的调整接入优先级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时间为预置数值,可以由仿真实验值,或经验值得到,可以理解的是,该调整时间TU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如公式6:
TU=((BOTPi-BOTPi,thresh)max-(BOTPj-BOTPj,thresh)min)×Tupdate
其中,(BOTPi-BOTPi,thresh)max和(BOTPj-BOTPj,thresh)min分别为更新时间内,业务实际的带宽用时比与各自预置的带宽用时比阈值的差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update为更新时间。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之后,需要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则相当于提高了原先接入优先级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使得带宽占用率相对较低业务能够更加容易的竞争得到带宽,从而降低丢包率。这样即可以将在上一更新时间内高优先级的业务多占用的带宽时间,在下一调整时间内返还给上一更新时间内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另外,由于求差运算比求商运算的计算量和实现难度都要小很多,故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差值进行计算,可以有效的减少运算量,降低实现的复杂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实现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比值或差值的计算方式仅为一个例子,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计算,只要确定带宽用时比相对于对应的带宽用时比阈值大最多的业务作为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即可,具体计算方式不做限定。
上述各个实施例能够动态调整业务的优先级,使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获得优先竞争接入信道的机会,并设置定时器值为调整时间。当定时器溢出后,将其优先级恢复到原来的级别,重新竞争接入信道。这将保证在满足各种多媒体业务基本QoS前提下,提高不同业务流对信道访问的公平性,并大大降低系统的丢包率,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实施例六:
下面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的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601、获取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其中,业务可以是业务,也可以是业务流,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业务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数据结构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602、根据各业务在预置的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预置的调整条件的业务;
本步骤中,以数据量作为带宽占用参数;调整条件可以是:带宽占用率最低或带宽占用率最高;其中,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可以是,数据量与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差值最小,或者,数据量与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最小;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可以是,数据量与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差值最大,或者,数据量与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最大;其中,差值可以为负值。判定带宽占用率最低和最高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差值和比值,只要能确定带宽占用情况,将带宽占用率低的或带宽占用率高的业务区分出来的判定方式都可以。
603、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其中,步骤603中,根据步骤602不同的调整条件,进行不同的调整:当步骤602中的调整条件是带宽占用率最高时,则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当步骤602中的调整条件是带宽占用率最低时,则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符合调整条件的业务之后,需要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根据预置条件,调整所述符合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使得带宽占用率相对较低业务能够更加容易的竞争得到带宽,从而降低丢包率。这样即可以将在上一更新时间内高优先级的业务多占用的带宽时间,在下一调整时间内返还给上一更新时间内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而且本实施例中直接以数据量作为带宽占用参数,与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比较确定符合调整条件的业务,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运行速度。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调整条件还可以是:带宽占用率较低或带宽占用率较高;当在预置的调整时间内对符合调整条件的业务进行优先级调整时,不限于对带宽占用率最低或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一个业务进行调整,可以对带宽占用率较低或带宽占用率较高的多个业务进行调整,例如,调整带宽占用率最低和次低的业务,或调整带宽占用率最高和次高的业务,这里调整的业务不限于最低、次低或最高、次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调整范围,当业务的带宽占用率低于调整下限时,提高低于调整下限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当业务的带宽占用率高于调整上限时,降低高于调整上限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所述调整上限大于所述调整下限。当然,在调整过程中,可以同时对带宽占用率较低和带宽占用率较高的多个业务进行调整,或同时对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一个业务和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一个业务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同时提高带宽占用率较低或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并降低带宽占用率较高或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从而使调整的后的优先级更公平,调整的效率更高。另外,在调整中可以不设定调整时间,每次根据上一个更新时间中的各业务的数据量,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然后根据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之后直接调整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在下一个更新时间内,重复上述过程,这样就不必设置调整时间,也不必在调整后进行恢复,只要每次都利用上述步骤对各业务进行判断并对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
实施例七:
下面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入控制装置实施例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
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确定的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
调整模块703,用于调整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该调整模块703可以通过调整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数值,以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来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接入优先级。带宽占用参数可以是带宽用时比或者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本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702包括:计算单元7021,用于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或差值;第一条件单元7022,用于根据调整条件和所述比值单元确定的各业务的比值或差值,确定比值或差值最小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带宽占用率最低。对应的,调整模块703为:第一调整单元7031,用于提高所述第一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或者,本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702包括:计算单元7021,用于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或差值;第二条件单元7023,用于根据调整条件和所述比值单元确定的各业务的比值或差值,确定比值或差值最大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带宽占用率最高。对应的,调整模块703为:第二调整单元7032,用于降低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或者,本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702包括:计算单元7021,用于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或差值;第三条件单元7024,用于根据调整条件和所述比值单元确定的各业务的比值或差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低于调整下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和/或以带宽占用率高于调整上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所述调整上限大于所述调整下限。对应的,调整模块703为:第三调整单元7033,用于当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低于调整下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时,提高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当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高于调整上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时,降低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当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低于调整下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并以带宽占用率高于调整上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时,提高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并降低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本实施例中的接入控制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调整时间模块704,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确定的带宽占用参数确定调整时间,在调整时间结束之后,通知所述调整模块恢复上述调整了接入优先级的业务的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
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接入控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接入节点,或者作为接入节点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或者还可以位于其他具有接入功能的网元,此处不作限定。
实施例八:
下面请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系统实施例包括:
无线终端800,用于向无线接入点801发送业务数据;
无线接入点801,用于接收各无线终端800发送的业务数据,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根据所述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在调整后,传输各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点801包括:接收模块8011,用于接收各无线终端800发送的业务数据;获取模块8012,用于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确定模块8013,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确定的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调整模块8014,用于调整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传输模块8015,用于传输各业务的数据。
上述无线接入点801与无线终端800以及其他的一些必要网元(例如网关)组成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系统。其中,无线接入点801可以具体包括实施例七中的接入控制装置。
实施例九:
下面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应用例流程包括:
901、设置每个队列的BOTP阈值;
其中,该阈值可以由仿真实验值或经验值得到,或者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每个队列的带宽用时比阈值:
BOTPi,thresh=BOTP′i*β+(1-β)BOTP′i,thresh
其中,BOTP′i表示上一个更新时间内业务数据队列i的实际带宽用时比,BOTP′i,thresh表示上一个更新时间内队列i的带宽用时比阈值,β为权重参数,所述权重参数由业务需求确定。
本实施例中,以业务数据队列作为业务的例子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数据队列之外,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业务数据格式,此处不作限定。
902、设置更新时间定时器T的时间周期为Tupdate
903、设置每个队列的带宽占用计时器Ci;在初始时,将带宽占用计时器Ci置0,即Ci=0;
904、队列成功发送一个分组后,更新该队列的带宽占用计时器Ci=Ci+ts*Ls,即加上该队列发送这一分组所需要的时间,更详细的即为“该队列发送一个比特所需要的时间*发送的分组所占有的比特数”。
905、判断定时器T是否溢出,即是否超过一个更新时间,若溢出,则执行步骤906,若未溢出,则执行步骤904;
906、根据步骤904中统计的各队列的带宽占用计时器以及更新时间计算带宽用时比,即
BOTPi=Ci/Tupdate
907、计算各队列的占用比参数,并查询各队列中占用比参数最高的队列以及占用比参数最低的队列;其中,根据步骤901中获取到的带宽占用比阈值计算各队列的占用比参数,即
Figure A20081009695300241
908、判断占用比参数最低的队列的占用比参数是否小于1,若是,则确定存在没有达到带宽占用要求(即实际带宽用时比低于带宽用时比阈值)的队列,并执行步骤909,若否,则表示所有队列均能达到带宽占用要求,不需要进行优先级调整,并执行步骤913;
909、计算调整时间,调整时间的计算方式可以为:
TU = ( ( BOTP i BOTP i , thresh ) max - ( BOTP j BOTP j , thresh ) min ) × T update
其中,
Figure A20081009695300251
Figure A20081009695300252
分别为更新时间内,队列的实际带宽用时比BOTPi与带宽用时比阈值BOTPi,thresh的比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update为更新时间;
910、调整带宽占用率最低的队列的优先级;
本实施例中,优先级调整单元203需要调整带宽占用率最低的队列的优先级,即占用比参数最低的队列的优先级,具体可以通过调整该业务数据队列的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CWmin)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CWmax)数值以提高所述业务数据队列的接入优先级,具体的调整方法可以为:
通过调整业务的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CWmin)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CWmax)数值,以提高该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具体通过AIFS,CWmin以及CWmax调整接入优先级的方式如前述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描述了通过调整参数来调整业务的接入优先级的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同样还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的方式来调整其接入优先级,例如在系统构建时,默认“视频业务队列”的接入优先级高于“语音业务队列”,则当某“语音业务队列”的带宽占用率最低时,可将其优先级标识修改为“视频业务队列”,则可提高该业务队列的接入优先级。
911、启动一个新的定时器T,并设置定时器T为调整时间;
912、当定时器T溢出时,即超过调整时间之后,恢复该队列的优先级为原值,并执行步骤913;
913、计算下一更新时间各队列的带宽用时比阈值,之后返回步骤903统计下一个更新时间内各队列的带宽情况;其中,带宽用时比阈值,可以采用如下公式:
BOTPi,thresh=BOTP′i*β+(1-β)BOTP′i,thresh
其中,BOTP′i表示上一个更新时间内业务数据队列i的实际带宽用时比,BOTP′i,thresh表示上一个更新时间内队列i的带宽用时比阈值,β为权重参数,所述权重参数由业务需求确定,同样可以由仿真实验或经验值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步骤907中是以实际带宽占用比与带宽用时比阈值的比值作为占用比参数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同样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实际带宽占用比与带宽用时比阈值的差值等,此处不做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有效减少因分组的超时或队列缓冲区溢出而导致的丢包,保证每个更新时间内,低优先级业务有一定接入信道发送分组的机会。在满足不同优先级的业务流基本QoS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不同业务流占用信道带宽资源的公平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均以一个队列作为带宽占用率最低的队列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带宽占用率最低的队列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则同时调整这多个队列的优先级;
或者选择带宽占用率相对比较低的若干队列,并调整这些队列的优先级,具体处理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为说明本实施例方案的效果,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进行描述:
以公平系数(FI,Fairness Index)为例,请参阅如下公式:
FI = ( S H φ H + S L φ L ) 2 2 × [ ( S H φ H ) 2 + ( S L φ L ) 2 ]
其中,SH,SL分别表示高优先级业务与低优先级业务的吞吐量,φH和φL分别表示业务对应的权重值。FI值越接近1,表明公平性越好。业务流之间的公平性应该是一种相对的公平,而不是简单的在各业务流之间平均分配带宽,公平性应该与不同业务类型不同的QoS需求(即业务的权重值)关联,即业务流获得的吞吐量和其权重值成正比。但该FI定义只考虑了两种业务类型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将其扩展到多个优先级业务的情况,如下式所示
FI = ( Σ i = 1 n S i φ i ) 2 n Σ i = 1 n ( S i φ i ) 2
上式定义Si表示第i种业务流的平均吞吐量,φi为该业务流对应的权重值,n为业务流的数目。
具体的过程如下:
由上可知,FI作为衡量接入控制算法公平性的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按照下述公式计算EDCA和BOTP-FMAC协议的公平系数,其中权重系数分别取0.4和0.5。
FI = ( Σ i = 1 n s i φ i ) 2 n Σ i = 1 n ( s i φ i ) 2
上述公式中话音、视频和数据业务的权重系数φi分别设置为0.5、0.4和0.1;业务流的数目n取12;各业务流在不同负载下的平均吞吐量si通过仿真得到。将这些参数值带入上述公式中进行计算,就可得到EDCA和BOTP-FMAC协议在不同业务流负载情况下的各个FI值,FI越接近1,说明系统的公平性越好。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后面所有的公平系数仿真结果图都是按照上述方法和参数计算而来的。
按照上述的参数进行仿真可知在网络带宽饱和(例如业务流负载大于0.1Mbit/s)情况下,EDCA协议的公平系数大约在0.7~0.784范围内;而BOTP-FMAC算法的公平系数则波动很小,基本保持在0.95~1之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平系数。
在本方案的仿真中,实现了各业务的合理、准确建模,并模拟了多种条件下的网络情况,上述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带宽用时比的多媒体公平接入策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网络带宽接近饱和,网络竞争加剧情况下,FI始终保持在1左右。它在保证高优先级话音业务QoS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视频业务的带宽占用时间,能大大提高低优先级短分组的平均吞吐量,从而有效改善EDCA协议中各业务类型公平访问信道带宽资源的程度,减少低优先级业务分组因超时产生的丢包,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及分组传输比例等性能指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算法实现简单,不会产生额外的网络分组开销和系统负担。综上所述,本方案在继承了802.11e协议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保证了各多媒体业务基本的QoS需求及公平共享信道资源,实现简单,因此更有实用价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
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
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
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
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为:
将业务传输单位数据所需的时间与该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的乘积与所述更新时间的比值作为该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
将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作为该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为:
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以比值最小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带宽占用率最低;
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差值,以差值最小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带宽占用率最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
提高所述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为:
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以比值最大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带宽占用率最高;
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差值,以差值最大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带宽占用率最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
降低所述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
提高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降低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提高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并降低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所述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低于调整下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和/或以带宽占用率高于调整上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上限大于所述调整下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以比值作为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上一个更新时间内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和带宽占用参数阈值,以加权的方式确定本次更新时间内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为:
调整仲裁帧间间隔AIFS数值、最小竞争窗口时间数值以及最大竞争窗口时间数值,以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调整业务的优先级标识,来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接入优先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之前还包括:根据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确定调整时间;
所述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之后还包括:在调整时间结束之后,恢复上述调整了接入优先级的业务的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
11、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确定的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
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或差值;
第一条件单元,用于根据调整条件和所述比值单元确定的各业务的比值或差值,确定比值或差值最小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带宽占用率最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为: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提高所述第一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最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或差值;
第二条件单元,用于根据调整条件和所述比值单元确定的各业务的比值或差值,确定比值或差值最大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带宽占用率最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为: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降低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最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确定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自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的比值或差值;
第三条件单元,用于根据调整条件和所述比值单元确定的各业务的比值或差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其中,所述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低于调整下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和/或以带宽占用率高于调整上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所述调整上限大于所述调整下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为: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当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低于调整下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时,提高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当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高于调整上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时,降低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或,当调整条件为以带宽占用率低于调整下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并以带宽占用率高于调整上限的业务为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时,提高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较低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并降低所述第二条件单元确定的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时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确定的带宽占用参数确定调整时间,在调整时间结束之后,通知所述调整模块恢复上述调整了接入优先级的业务的优先级为调整前的接入优先级。
19、一种无线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无线接入点,用于接收各无线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根据所述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调整所述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在调整后,传输各业务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无线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无线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根据数据量确定各业务在更新时间内的带宽占用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确定的各业务的带宽占用参数与各业务对应的带宽占用参数阈值,确定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
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满足调整条件的业务的接入优先级;
传输模块,用于传输各业务的数据。
CNA2008100969537A 2008-05-12 2008-05-12 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1582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969537A CN101582837A (zh) 2008-05-12 2008-05-12 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969537A CN101582837A (zh) 2008-05-12 2008-05-12 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837A true CN101582837A (zh) 2009-11-18

Family

ID=41364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69537A Pending CN101582837A (zh) 2008-05-12 2008-05-12 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2837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428A (zh) * 2010-08-13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接入速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02348A (zh) * 2010-03-22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方法及接入点
CN103036794A (zh) * 2011-10-10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学习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52762A (zh) * 2013-03-12 2013-06-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3746934A (zh) * 2013-12-24 2014-04-23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n带宽平衡的方法、cdn控制中心及系统
CN104579961A (zh) * 2013-10-11 2015-04-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数据报文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659678A (zh) * 2014-09-30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059954A (zh) * 2016-05-27 2016-10-2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带宽调节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77841A (zh) * 2017-06-13 2017-10-20 深圳市伊特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网络连接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7547909A (zh) * 2016-06-24 2018-01-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文件在线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71269A (zh) * 2016-12-30 2018-07-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优先级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104772A (zh) * 2018-09-12 2018-12-2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支持QoS的自适应MAC接入过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62781A (zh) * 2020-01-22 2021-07-2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恢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741019A (zh) * 2023-08-11 2023-09-12 成都飞航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的飞行模型训练方法、训练系统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348A (zh) * 2010-03-22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方法及接入点
CN102202348B (zh) * 2010-03-22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方法及接入点
CN102137428B (zh) * 2010-08-13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接入速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137428A (zh) * 2010-08-13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接入速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036794A (zh) * 2011-10-10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学习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52762A (zh) * 2013-03-12 2013-06-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579961B (zh) * 2013-10-11 2018-09-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数据报文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4579961A (zh) * 2013-10-11 2015-04-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数据报文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3746934A (zh) * 2013-12-24 2014-04-23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n带宽平衡的方法、cdn控制中心及系统
CN105659678A (zh) * 2014-09-30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059954B (zh) * 2016-05-27 2019-08-0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带宽调节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9954A (zh) * 2016-05-27 2016-10-2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带宽调节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47909A (zh) * 2016-06-24 2018-01-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文件在线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71269A (zh) * 2016-12-30 2018-07-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优先级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277841A (zh) * 2017-06-13 2017-10-20 深圳市伊特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网络连接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9104772A (zh) * 2018-09-12 2018-12-2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支持QoS的自适应MAC接入过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104772B (zh) * 2018-09-12 2019-11-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支持QoS的自适应MAC接入过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62781A (zh) * 2020-01-22 2021-07-2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恢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162781B (zh) * 2020-01-22 2023-02-28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恢复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741019A (zh) * 2023-08-11 2023-09-12 成都飞航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的飞行模型训练方法、训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2837A (zh) 一种业务接入控制方法、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接入控制装置
Tan et al. Intelligent sharing for LTE and WiFi systems in unlicensed bands: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CN101048977B (zh) 用于具有增强服务质量的无线通信的动态自适应方法和系统
Ruscelli et al. Enhancement of QoS support of HCCA schedulers using EDCA function in IEEE 802.11 e networks
CN104936303A (zh) 一种载波监听门限与竞争窗口联合控制的方法
CN102098792B (zh) 基于服务质量的轮询资源调度方法
WO20140709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to achieve optimum efficiency-jain fairness in wireless systems
Kosek-Szot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EEE 802.11 DCF heterogeneous traffic sources
Engelstad et al. The Delay Distribution of IEEE 802.11 e EDCA and 802.11 DCF
CN109195194B (zh) 一种接入信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Engelstad et al. Delay and throughput analysis of IEEE 802.11 e EDCA with starvation prediction
Cheng et al. A new scheme to achieve weighted fairness for WLAN supporting multimedia services
Chang et al. Adaptive hierarchical polling and cost-base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in IEEE 802.16 WiMAX networks
CN117335941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tdma协议的时隙分配算法优化方法
Nguyen et al.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without prioritization in IEEE 802.11 WLANs
Anh et al. An enhanced MAC-layer improving to support QoS for multimedia data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30043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access in an access network
Shi et al. Adaptive access mechanism with delta estimation algorithm of traffic loads for supporting weighted priority in IEEE 802.11 e WLANs
Costa et al. Comparing RT-WiFi and HCCA approaches to handle real-time traffic in ope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Liu et al. Delay analysis of IEEE 802.11 e EDCA under unsaturated conditions
De Moraes et al. Analytical modelling and message dela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EEE 802.16 MAC protocol
Oliveira et al. Maximum-throughput access control in wireless LANs through max-weight-inspired policies
Namazi et al. Dynamic TXOP assignment in IEEE802. 11e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based on an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Zheng et al. A multi-priority service differentiated and adaptive backoff mechanism over IEEE 802.11 DCF for wireless mobile networks
Vitale et al. A coupled processors model for 802.11 ad hoc networks under non satu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