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2711A -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2711A
CN101582711A CNA2008101066509A CN200810106650A CN101582711A CN 101582711 A CN101582711 A CN 101582711A CN A2008101066509 A CNA2008101066509 A CN A2008101066509A CN 200810106650 A CN200810106650 A CN 200810106650A CN 101582711 A CN101582711 A CN 101582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tent
antenna
under
antenna mode
receiv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66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2711B (zh
Inventor
杨宇
谭凤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066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2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2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2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专用导频发射数据时,接收端无法确定待选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从而无法选择最优的天线模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包括:发射端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其中,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包括的专用导频不同;所述接收端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本发明用于接收端选择最优的天线模式,从而支持发射端自适应地切换最优的天线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如高速分组接入演进(HSPA+,High Speed PacketAccess Plu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系统,引入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用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另外,智能天线也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环MIMO技术包括空间复用(SM,Spatial Multiplexing)以及发射分集(TD,Transmit Diversity)技术。智能天线所使用的关键技术是波束赋形(BF,Beam-Forming)技术。
SM、TD以及BF这几种多天线技术的适用场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SM适用于信噪比较高、空间相关性较小的环境,提供高的频谱利用率;TD适用于信道质量较差的环境,利用分集技术将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空间链路上发送,对抗信道的深衰落,提供高的可靠性;BF适用于信道质量差、干扰严重的环境,将主波束对准期待用户发射数据,提高信号接收信噪比,改善通信质量,降低干扰。
如果多天线系统固定地采用某种天线技术,则仅能在某些信道环境下能够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却无法兼顾其它的信道环境。比如SM尽管可以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但是会损失分集增益,也就是说抗信道衰落的性能不好;而TD和BF尽管可以提供较高的可靠性,但会损失数据传输速率。因此,在多天线系统中,存在各种天线技术的折中,即根据实时的信道环境,自适应地切换各种天线模式,以匹配不同的信道环境,获得最佳的性能。
常用的天线模式切换算法是基于香农(Shannon)容量准则的算法,即计算出各个备选天线模式(包括当前选用的天线模式以及各个待选的天线模式)下的Shannon容量,并进行比较,选择最大的Shannon容量值所对应的天线模式用于下一次的数据发射。Shannon容量是根据各备选天线模式下的每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 Ratio)计算得到的,因此,获得检测后SNR是Shannon容量准则必须的前提。而获得检测后SNR的过程包括:在发射端进行导频设计,在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从而估算出数据流的检测后SNR。
理论研究表明,在独立同分布(i.i.d.)瑞利(Rayleigh)衰落信道下,MIMO信道容量随着发射天线个数和接收天线个数中的最小值呈线性变化。现有的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Vertical 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Time)结构在信道矩阵的特征值较小、信噪比较低时,性能是比较差的。为了对抗低信噪比下信道的深衰落,现有技术中给出的各种空时码技术,利用发射分集合并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获得分集增益,以克服性能恶化的问题。但是,发射分集技术会损失数据速率,在分集支路比较少时,信道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是很低的。
为了既保证可靠性,又保证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常用的解决方法是: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信道质量信息,发射端依据该信道质量信息,按照一定准则选择最合适的天线模式来发射数据;或者,接收端进行天线模式选择,然后将选择后的结果通知发射端,发射端根据该结果采用相应的天线模式发射数据。在信噪比较低时,更倾向于选择TD或者BF模式,而当信噪比较高时,更倾向于选择SM模式。
在上述天线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如何得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每个数据流的检测后SNR是很关键的,下面给出现有导频设计方案下估算检测后SNR的方法。
一、公共导频
所谓公共导频,就是基站(Node B)在下行链路的每个发射天线上使用不同的导频,用户终端(UE)利用导频辅助信道估计,即先估计出导频位置的信道衰落,然后利用这些估计出的信道衰落通过内插等方法得到数据部分的信道衰落,由于每个收发天线对之间的信道衰落是信道矩阵中的一个元素,因此,可以获得完整的下行信道矩阵H。根据估计出的下行信道矩阵H,通过计算方式得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检测后SNR,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TD模式有效的检测后SNR为:
γ STTD = Σ i Σ j | h ij | 2 σ n 2
其中,STTD是空时发射分集(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属于开环TD的一种方案,对于其它发射分集方案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方法,hij为第j个发射天线和第i个接收天线间的信道衰落系数,是信道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元素,σn 2为信道上的高斯白噪声方差。
SM方案的检测后SNR为:
γ SM , i = h → i ′ ( h → j h → j ′ + σ n 2 I ) - 1 h → i , i , j = 2 , i ≠ j
其中,假设使用的检测算法是最小均方误差(MMSE,Minimum MeanSquare Error)算法,
Figure A20081010665000073
为第i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衰落系数向量,是信道矩阵H的第i列,γSM,i为第i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检测后SNR。
二、专用导频
所谓专用导频,就是把不同的导频加到各个数据流上,与数据一起经历加权等预处理后,再由天线发送出去。在这种情况下,UE所进行的信道估计可以得到每个数据流所历经的信道条件,此处估计出的信道矩阵与上述公共导频下估计出的信道矩阵H不同,使用专用导频估计出的是等效的信道矩阵,只有当不使用加权等预处理操作,而只是将导频与数据流由相应的唯一对应的天线发送时,估计出的等效信道矩阵才与公共导频所估计出的信道矩阵相同。
另外,使用专用导频可以减少导频资源的开销。
图1示出了不同导频的插入位置,由该图可见,专用导频会随着数据流一起经历一些预处理,而公共导频则仅仅经历实际的信道衰落。该图仅为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必同时使用这两种导频。
综上所述,对于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系统而言,现有的导频设计方法存在着以下缺点和不可行性:
当采用公共导频时,虽然能够利用信道估计所得的实际信道矩阵计算出所有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但是,由于导频个数依赖于实际的发射天线个数,当天线个数较多时,需要的导频资源也较多。在TDD系统中,导频资源是中间码(Midamble)的移位,这个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发射天线阵列含有六或八个天线时,对导频的需求量就更大,同时能支持的用户数会过少,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当采用专用导频时,只能得到当前所使用的天线模式下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而无法得到其它待选的天线模式下的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例如,当前采用TD模式,那么导频会随着数据一起经历发射分集的操作,再由天线发射出去,在接收端只能估算出TD模式的数据流检测后SNR,由于没有经历其它模式(如SM模式)的导频,所以就无法得到其它模式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因此,如果仅仅采用专用导频发射数据,则接收端无法确定待选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从而导致接收端无法确定最优的天线模式,发射端无法自适应地切换到最优的天线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接收端在采用专用导频发射数据时,接收端无法确定待选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从而无法选择最优的天线模式下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包括:
发射端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其中,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包括的专用导频不同;
所述接收端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发射端,用于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不同数据流分配不同的专用导频,并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其中,所述发射内容包括所述分配的专用导频;
接收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发射内容,并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
导频分配单元,用于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不同数据流分配不同的专用导频;
发射单元,用于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用户终端,其中,所述发射内容包括所述分配的专用导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发射内容;
天线模式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发射内容中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所述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发射端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其中,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包括的专用导频不同;所述接收端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实现了发射端采用专用导频发射数据时,接收端可以确定当前天线模式以及各个待选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进而可以确定最优的天线模式,使得发射端在发射数据时可以根据接收端确定的最优的天线模式实现天线模式下的自适应切换,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导频的插入位置示意图;
图2为TD-SCDMA系统的物理信道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TD-SCDMA系统的物理信道常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频设计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多天线系统中的专用导频设计方法,使得无论当前数据使用哪种天线模式传输,在接收端总能同时得到所有天线模式下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从而实现发射端的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选择匹配于当前信道的最佳多天线技术,适应信道的实时变化。另外,在发射天线较多时,采用专用导频还会节省导频资源的开销。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射端为Node B,所述接收端为UE。
本发明实施例以1.28Mcps(每秒1.28M码片)速率的TDD高速分组接入(HSPA)系统的下行链路为例,设Node B和UE均包括两个天线,下行最多并行发送两个数据流,多天线模式使用单流模式(如TD模式)和双流模式(如SM模式)。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通过简单的扩展即可以适用于其它的天线配置和多天线模式,并且不受通信系统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介绍一下TDD系统的帧结构和时隙结构。
如图2所示,物理信道帧结构中将10ms的无线帧分为两个5ms的子帧。如图3所示,常规时隙包含两个数据部分(Data symbols)和一个中间码(Midamble)部分,以及保护间隔(GP),此外,还可能含有同步偏移(SS,Synchronization Shift)、发射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和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信息。每个小区被分配一个基本Midamble码,每个用户或者一个用户的每个数据流被分配不同的Midamble码移位。
图3中所示的Midamble码等同于专用导频,由图1可知,该导频将与待发送的业务数据一起经历发射端的预处理后由天线发送出去。UE可以利用Midamble码进行信道估计,从而检测并恢复出接收到的数据。由于现有技术使用专用导频只能得到当前使用的天线模式下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而无法得到其它待选的天线模式下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主要针对专用导频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使得无论当前Node B使用哪种天线模式发送数据,UE总能得到所有天线模式下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从而实现Node B侧的多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是如何实现的。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总体包括步骤:
S401、发射端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其中,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包括的专用导频不同。
所述叠加就是对于每个发射天线,将来自不同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对应地直接相加即可,相加时要求将同一个码片周期内的发射内容对应相加。
其中,每一天线模式下的各个发射天线上对应的发射内容包括数据部分和导频部分,所述数据部分就是为用户发射的业务数据,所述导频部分就是发射端预先为该天线模式分配的专用导频;并且,一个发射模式可以对应多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在一个发射天线上发射,每个数据流所对应的专用导频是不同的。
S402、接收端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SNR,并根据检测后SNR选择最优的天线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假设共有两种天线模式供Node B自适应切换,这两种天线模式分别表示为x和y。至于两种以上的多种天线模式,只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简单的同理扩展即可。设当前Node B采用x模式来传输实际的业务数据,那么实现天线模式自适应切换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a、在小区建立时,为每个小区分配一个基本Midamble码。
该Midamble码可以有多个移位,每个Midamble码移位可以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也可以分配给同一用户的不同数据流,每个Midamble码移位具有专用导频的作用,即用于接收端的信道估计、功率控制、同步调整等。其中,Midamble码部分的发射功率与数据部分的发射功率一致,Midamble码不进行扩频和加扰。
步骤b、根据各种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总数,为采用多天线模式的用户分配Midamble码移位。
所分配的Midamble码移位的个数等于各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个数总和。例如,用户共有单流模式和双流模式两种天线模式可选,单流模式包括一个数据流,双流模式包括两个数据流,因此,为该用户分配三个Midamble码移位,分别用作每个数据流的专用导频资源。这些Midamble码的移位是不同的。
步骤c、Node B根据当前采用的x模式准备传输业务数据,x模式所需的导频个数与该模式的数据流个数相同,并且这些导频与业务数据部分一起经历Node B的预处理操作(如加权等操作)。
步骤d、Node B准备使用y模式传输其余的专用导频,y模式的数据部分为空,或者填充Node B和UE预先协商好的某特定序列,如全0或全1序列。
步骤e、Node B将x模式与y模式的发射内容进行叠加,将叠加后的发射内容发射出去。
所述发射内容包括数据部分和导频部分。
步骤f、UE接收Node B发送的发射内容,并根据其中的导频部分进行导频辅助信道估计,得到x模式和y模式的导频部分的信道衰落,然后利用该导频部分的信道衰落得到x模式和y模式的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
步骤g、UE利用各个检测后SNR,使用Shannon容量等准则选择最优的天线模式,再将选择结果通知给Node B,使得Node B在下次数据传输时(或下次天线模式切换时),采用UE的选择结果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由于当前Node B是使用x模式传输数据,为了提高x模式的数据恢复精度,Node B可以为x模式和y模式分配不同的扩频码,即不同模式使用不同码道资源,UE借助不同码道间的正交性可以较好地分离两个模式的发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为x模式和y模式分配码道、功率等资源时,需要兼顾数据传输速率和信道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尽量获得性能的折中。
如图5所示,给出了该导频设计方法的示意图,图中假设了x模式使用SM模式的双流传输,需要两个专用导频(专用导频1和专用导频2);y模式使用TD模式的单流传输,需要一个专用导频(专用导频3),经过发射分集处理将y模式的一个数据流映射到两个发射天线上。图5中假设了Node B当前使用x模式传输数据,y模式的数据部分使用了特定序列。如果Node B当前使用y模式传输数据,则同理x模式的数据部分使用特定序列。
上述步骤f中,使用专用导频估算检测后SNR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与公共导频的计算检测后SNR的公式相类似,不同的是,此时公式中的h不是收发天线对之间的信道衰落系数,而是每个数据流到达各接收天线时所历经的等效衰落系数。
例如,专用导频跟随数据一起经历加权预处理,那么,用信道估计先得到导频位置的信道衰落,这个信道衰落是实际的信道衰落与权值相乘后的等效信道衰落(而公共导频估计出的仅为实际的信道衰落),再把这些等效信道衰落组成等效信道矩阵。
只有当每个数据流使用唯一对应的天线进行无加权发射时,专用导频对应的h才与公共导频时的信道衰落系数相同。
二、基于欧几里得(Euclidean)距离的数据辅助SNR估算。即利用已知的发射数据(可以是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好的,或者是接收端检测恢复出的发射数据)和该发射数据对应的检测后输出数据求得Euclidean距离,将该Euclidean距离作为信道噪声,将去掉噪声的发射数据的功率与这个噪声的功率相比,得到检测后SNR。
例如,将UE检测后的输出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再重新编码、调制,这个重新调制的符号(UE将检测恢复的数据进行重编码调制,目的是为了将发射数据在符号级去参与噪声的计算)和UE检测后的输出数据进行Euclidean距离的计算,得到信道上的噪声,把重新调制的符号功率与信道上的噪声功率相比,得到该数据流的检测后SNR。
在步骤g中,接收端进一步将选择出的最优天线模式通知给发射端,发射端根据接收端选择的最优天线模式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常用的自适应天线模式切换一般以Shannon容量作为衡量指标,选择具有最大Shannon容量的天线模式传输数据。
以SM模式和TD模式的自适应切换为例,接收端估算自身的检测器的输出位置的各种天线模式下的每个数据流的检测后SNR之后,实现天线模式切换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利用公式 C = Σ k = 1 K log 2 ( 1 + SNR k ) 计算每个天线模式下的Shannon容量。
其中,K为发射端独立发送的并行数据流个数,SNRk为第k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对于每种天线模式来说,将其所含有所有数据流的容量相加,得到该天线模式下的Shannon容量。
步骤二:比较每个天线模式下的Shannon容量,选择在当前信道条件下能够获得最大容量的天线模式,并将这个选择出的天线模式反馈给发射端。
例如,备选天线模式分为两种,即TD模式和SM模式,用C表示Shannon容量,那么Shannon容量准则可表示如下:
如果CSM<CTD,则选择TD模式;
如果CSM≥CTD,则选择SM模式。
步骤三:根据接收端的反馈信息,发射端在下一次数据发送时切换相应的天线模式。
另外,在比较容量时,还可以使用长时统计方式,即在一段时间内认为天线模式不变,将各天线模式在这段时间内每帧所计算出的Shannon容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并将选择出的天线模式用于下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发送,也就是说天线切换的操作是周期进行的。该方式虽然不能最优地匹配实时变化的信道,但却能减少频繁的天线模式切换所带来的复杂度。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发射端61,用于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不同数据流分配不同的专用导频,并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62,其中,所述发射内容包括所述分配的专用导频。
接收端62,用于接收来自发射端61的发射内容,并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该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该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70包括:
导频分配单元701,用于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不同数据流分配不同的专用导频。
发射单元702,用于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用户终端,其中,该发射内容包括所分配的专用导频。
天线模式切换单元703,用于根据用户终端选择的天线模式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80包括: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发射内容。
天线模式选择单元802,用于从接收单元801接收的发射内容中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该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这些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
通知单元803,用于将所述天线模式选择单元802选择的天线模式通知给基站。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多天线系统中的专用导频设计方案,同现有的公共导频设计相比,能够节省导频资源的开销,尤其是当发射天线较多时,导频资源的开销节省会更加明显;同现有的专用导频设计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使得无论当前数据使用哪种天线模式传输,在接收端总能同时得到所有天线模式下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从而实现了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选择匹配于当前信道的最佳天线技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发射端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其中,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包括的专用导频不同;
所述接收端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所述发射端将当前选用的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和与所述数据流对应的专用导频进行预处理操作,得到当前选用的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
将所述当前选用的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与待选的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选的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数据流为空数据流,或者为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预先确认的特定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采用不同的扩频码发射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扩频码分离出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将自身选择的天线模式通知给所述发射端;
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接收端选择的天线模式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切换天线模式的操作是周期进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的步骤包括:
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进行信道估计,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专用导频的信道衰落;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专用导频的信道衰落,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发射端,用于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不同数据流分配不同的专用导频,并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接收端,其中,所述发射内容包括所述分配的专用导频;
接收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射端的发射内容,并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所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
导频分配单元,用于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不同数据流分配不同的专用导频;
发射单元,用于将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叠加后发射给用户终端,其中,所述发射内容包括所述分配的专用导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还包括:
天线模式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终端选择的天线模式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1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发射内容;
天线模式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发射内容中分离出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发射内容,利用所述发射内容中的专用导频确定各种天线模式下的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选择天线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用户终端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选择的天线模式通知给所述基站。
CN2008101066509A 2008-05-14 2008-05-14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1582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66509A CN101582711B (zh) 2008-05-14 2008-05-14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66509A CN101582711B (zh) 2008-05-14 2008-05-14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711A true CN101582711A (zh) 2009-11-18
CN101582711B CN101582711B (zh) 2012-08-01

Family

ID=4136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66509A Active CN101582711B (zh) 2008-05-14 2008-05-14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27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113A (zh) * 2010-01-11 2011-07-1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小区中公共信道信号的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4533B2 (en) * 2003-11-10 2010-0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beam antenna system
US7356071B2 (en) * 2005-05-06 2008-04-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signal-to-noise ratio based on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pilot symbols
CN101043257A (zh) * 2006-04-29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制编码信息的可靠接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113A (zh) * 2010-01-11 2011-07-1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小区中公共信道信号的传输方法
CN102123113B (zh) * 2010-01-11 2013-07-0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小区中公共信道信号的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711B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3781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technique
JP4734210B2 (ja) 無線通信方法
US768452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598525B (zh) 在使用CoMP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1386421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382458C (zh) 使用多发射多接收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
EP2022184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space-time block coding in wireless radio networks
KR100850990B1 (ko) Mimo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CN10243986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1582710B (zh)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US81947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message in a MIMO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41151A1 (en) Pilot boosting and traffic to pilot ratio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56313B2 (en) Method to enable open loop antenna transmit diversity on channels having dedicated pilots
US8149945B2 (en) Transmitter having full-diversity and full-rate, a linear space-time code generating method for the transmitter, and a MIMO system using same
CN102113235A (zh) 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和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方法和设备
US20130225089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KR101448639B1 (ko) 다중 셀 환경에서 다수의 기지국이 협력하여 데이터를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US200900467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mimo system
KR101483666B1 (ko) 변수의 빔을 가지고 있는 mimo 시스템에서의 효율적 cqi 신호 발신
CN101990268B (zh) 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系统和装置
EP3424167B1 (en) Space-time channel modulation method
CN101582711B (zh)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8000666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mutation of block c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85213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多中继站联合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45757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选择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9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Effective date: 201502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191 HAIDIAN, BEIJING TO: 100085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04

Address after: 100085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treet, Beijing, 68, Huarun colorful city shopping center two, 13 layers

Patentee after: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Patentee befor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