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2651A -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2651A
CN101572651A CNA2008100944667A CN200810094466A CN101572651A CN 101572651 A CN101572651 A CN 101572651A CN A2008100944667 A CNA2008100944667 A CN A2008100944667A CN 200810094466 A CN200810094466 A CN 200810094466A CN 101572651 A CN101572651 A CN 101572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message
ethernet frame
service type
correspond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44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2651B (zh
Inventor
朱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0944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72651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1089 priority patent/WO20091325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572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2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2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26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中获取AC ID;查找所述AC ID对应的PW ID;根据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和查找到的PW ID得到以太网帧;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及报文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将非以太报文中的AC ID映射为对应的PW ID,根据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以太网帧;相应的,在另一端采用仿真业务类型对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和非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进行区别,当以太网帧通过以太网后,根据以太网帧中的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生成对应的非以太报文,从而实现非以太业务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在城域网内可直接利用以太网技术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多类型业务的发展也促使以太网向更高可靠性的电信级以太网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以太网面临和其他网络实现互通的问题。其中,在传统技术中,其他网络和以太网的互联组网方式,是在其他网络上承载以太网业务。而随着以太网逐渐发展成为城域网核心,则需要将其他网络接入到以太网中,在以太网上承载其他网络的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实现非以太业务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中获取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
查找所述AC ID对应的伪线标识符PW ID;
根据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和查找到的PW ID得到以太网帧;
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获取伪线标识符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
查找所述PW ID对应的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
根据所述AC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
将所述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中获取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
映射单元,用于查找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AC ID对应的伪线标识符PW ID;
封装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单元查找到的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以太网帧;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封装单元得到的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获取伪线标识符PW ID;
映射单元,用于查找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PW ID对应的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
报文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单元得到的AC ID和以太网帧中的仿真业务类型生成非以太报文;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报文单元生成的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非以太报文中的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映射为对应的以太网伪线标识符(PW ID),根据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以太网帧;相应的,在另一端采用仿真业务类型对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和非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进行区别,当以太网帧通过以太网后,根据以太网帧中的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生成对应的非以太报文,从而实现非以太业务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报文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报文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101、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中获取AC ID。
非以太报文是指除了以太业务以外,其他二层网络业务传输的报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异步传输(ATM)报文、时分复用(TDM)报文、帧中继报文等。
获取AC ID可以包括:
101-1、接收非以太报文。
101-2、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的头部获取AC ID。
102、查找AC ID对应的伪线标识符PW ID。
可以在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执行设备中设置本地数据库,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根据AC ID查找本地数据库,如果查找到AC ID对应的PW ID,则执行103;如果没有查找到AC ID对应的PW ID,则结束流程;也可以在与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执行设备交互的其他设备中设置存储AC ID和PWID的映射关系的数据库,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执行设备根据AC ID查找该数据库,如果查找到AC ID对应的PW ID,则执行103;如果没有查找到AC ID对应的PW ID,则结束流程。
103、根据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和查找到的PW ID得到以太网帧。
这个封装过程可以包括:
103-1、从非以太报文中获取数据净荷。
103-2、将获取的数据净荷封装到以太网帧的净荷区域。
103-3、将查找到的PW ID填入以太网帧中骨干以太网业务实例标记(I-TAG)相应的位置上。
当以太网帧中没有I-TAG时,将查找到的PW ID填入以太网帧的净荷区域。
103-4、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以太类型Ether-type设为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
为了能将非以太报文在以太网中传输的仿真业务与以太报文在以太网中传输的原始以太网业务进行区分,将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Ether-type设为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用于表示该以太网帧是仿真业务还是普通报文,所设的值为以太传输协议中尚未定义的值。
以上将查找到的PW ID填入以太网帧中I-TAG相应的位置上,由于以太网帧可以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也可以不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因此在以太网帧中采用一个字段表示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还是不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可以直接采用现有以太网帧中的保留字段,例如,保留字段Res1=1表示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Res1=0表示不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如果以太网帧不需要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则可以用I-TAG中24bit的服务识别码(I-SID)标识查找到的PWID,如果以太网帧是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需要32bit的MPLS标签格式,则可以用I-TAG中的24bit的I-SID以及部分无效的客户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标识32bit的查找到的PW ID。
由于非以太报文中的数据净荷的长度可能会超过以太网帧允许的最大长度,需要对数据净荷进行分片控制;或者,非以太报文中的数据净荷的长度也可能达不到以太网帧要求的最小长度,需要对数据净荷进行比特填充等控制;或者对于TDM比特流要求接收端按发送顺序接收数据,而以太网是无法保证的,因此需要对发送的以太网报文进行序列号编排控制;或者,某些非以太报文中出现的故障指示位需要发送到对端网络;因此,以太网帧封装还可以包括:
1、从非以太报文中获取数据净荷。
2、根据业务特性,以及非以太报文确定控制字。
确定的控制字用于表示对数据净荷的处理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对数据净荷进行分片,或者进行编排序号,或者进行分片及编排序号,或者进行比特填充,或者标志位填充等。
3、根据确定的控制字将数据净荷封装到以太网帧的净荷区域。
4、将查找到的PW ID填入以太网帧中I-TAG相应的位置上。
5、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Ether-type设为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
为了能将非以太报文在以太网中传输的仿真业务与以太报文在以太网中传输的原始以太网业务区分开,将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Ether-type设为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所设的值为以太传输协议中尚未定义的值。如果不通过仿真业务类型将非以太报文在以太网中传输的仿真业务与以太报文在以太网中传输的原始以太网业务区分开,以太网根据传输的原始以太网业务的方式直接转发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而非以太报文在经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处理成以太网帧之前是无法在以太网中传输的,从而造成非以太报文在以太网中的传输失败。
以上将查找到的PW ID填入以太网帧中I-TAG相应的位置上,由于以太网帧可以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也可以不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因此在以太网帧中采用一个字段表示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还是不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可以直接采用现有以太网帧中的保留字段,例如,保留字段Res1=1表示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Res1=0表示不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如果以太网帧不需要通过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则可以用I-TAG中24bit的服务识别码(I-SID)标识查找到的PWID,如果以太网帧是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需要32bit的MPLS标签格式,则可以用I-TAG中的24bit的I-SID以及部分无效的客户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标识32bit的查找到的PW ID。
进一步的,由于在本地数据库中存储的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可能是AC ID和PW ID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C ID映射到同一个PW ID上的多对一的映射关系,因此,多对一映射时可以将非以太报文的AC ID填入I-TAG相应的位置上。
104、将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
将以太网帧放入端口队列中进行排序,等待发送至以太网。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非以太报文中的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映射为对应的伪线标识符(PW ID),根据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以太网帧,从而实现非以太业务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
采用仿真业务类型对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和非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进行区别,当以太网帧通过以太网后,根据以太网帧中的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生成对应的非以太报文,从而实现以太网报文承载二层非以太报文,即实现非以太业务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非以太报文中的AC ID映射为对应的以太网伪线标识符PW ID,根据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以太网帧,从而可以将非以太报文通过以太网传输。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对应,将非以太报文封装成以太网帧通过以太网传输达到对端后,需要将以太网帧转换成非以太报文,发送到非以太网中传输,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201、从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获取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
获取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可以包括:
201-1、接收以太网帧。
201-2、获取仿真业务类型:
剥离以太网帧的头部,判断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Ether-type是否为仿真业务类型,如果不是仿真业务,则结束流程;如果是仿真业务,则继续流程。
201-3、从I-TAG中获取PW ID。
获取PW ID可以在获取仿真业务类型之前,也可以在获取仿真业务类型之后,还可以与获取仿真业务类型同时进行。
202、查找PW ID对应的AC ID。
在本地数据库存储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根据PW ID查找本地数据库,如果查找到对应的AC ID,则继续流程;如果没有查找到对应的AC ID,则结束流程。
进一步的,由于在本地数据库中存储的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可能是AC ID和PW ID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C ID映射到同一个PW ID上的多对一的映射关系,因此,当根据PW ID在本地数据库中查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C ID,则从以太网帧中获取AC ID作为对应的AC ID。
203、根据AC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
由于以太网帧中可能包括控制字,也可能不包括控制字,因此得到非以太报文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在图2中仅示出第一种方式:
一、在以太网帧中没有包括控制字
203-1、将AC ID填充到仿真业务类型对应的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
203-2、将以太网帧中的以太网净荷填充到非以太报文净荷中。
二、在以太网帧中包括控制字
1、将AC ID填充到仿真业务类型对应的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
2、从I-TAG中获取控制字。
3、根据控制字生成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
当控制字表示对数据净荷进行了分片,则收到全部分片的以太网帧后生成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当控制字表示对数据净荷进行了编排序号,则对以太网帧进行排序后生成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当控制字表示对数据进行了分片和编排序号,则收到全部分片的以太网帧后,对以太网帧进行排序生成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当控制字表示对数据净荷进行了比特填充,则将填充的比特去掉生成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当控制字表示对数据净荷进行了标志位填充,则将标志位填充到生成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的相应位置。
4、将以太网帧中的以太网净荷填充到非以太报文净荷中。
204、将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将非以太报文放入端口队列中进行排序,等待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仿真业务类型对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和非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进行区别,当以太网帧通过以太网后,根据以太网帧中的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生成对应的非以太报文,从而实现非以太业务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对应,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参见图3,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301,用于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中获取AC ID。
映射单元302,用于查找获取单元获取的AC ID对应的PW ID。
封装单元303,用于根据映射单元查找到的PW ID和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得到以太网帧。
发送单元304,用于将封装单元得到的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
进一步的,获取单元可以包括:
接收子单元301-1,用于接收非以太报文。
获取子单元301-2,用于从接收子单元接收的非以太报文的头部获取ACID。
进一步的,映射单元可以包括:
存储子单元302-1,用于存储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
查找子单元302-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AC ID查找存储子单元。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可以包括:
排序子单元304-1,用于将封装单元得到的以太网帧放入端口队列中进行排序;
发送子单元304-2,用于等待将排序子单元排序后的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通过映射单元将非以太报文中的AC ID映射为对应的以太网伪线标识符PW ID,由封装单元根据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以太网帧,从而可以将非以太报文通过以太网传输。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二相对应,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参见图4,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401,用于从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获取PW ID。
映射单元402,用于查找获取单元获取的PW ID对应的AC ID。
报文单元403,用于根据映射单元得到的AC ID和以太网帧中的仿真业务类型生成非以太报文。
发送单元404,用于将报文单元生成的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进一步的,获取单元可以包括:
接收子单元401-1,用于接收以太网帧;
判断子单元401-2,用于剥离接收子单元接收的以太网帧的头部,判断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Ether-type是否为仿真业务类型;
获取子单元401-3,用于当判断子单元判断Ether-type为仿真业务类型时,从接收子单元接收的以太网帧的I-TAG中获取PW ID。
进一步的,映射单元可以包括:
存储子单元402-1,用于存储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
查找子单元402-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得的PW ID查找存储子单元。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可以包括:
排序子单元404-1,用于将报文单元得到的非以太报文放入端口队列中进行排序;
发送子单元404-2,用于等待将排序子单元排序后的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仿真业务类型对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和非以太业务对应的以太网帧进行区别,当以太网帧通过以太网后,由报文单元根据以太网帧中的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生成对应的非以太报文,从而实现非以太业务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中获取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
查找所述AC ID对应的伪线标识符PW ID;
根据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和查找到的PW ID得到以太网帧;
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中获取AC ID包括:
接收非以太报文;
从所述非以太报文的头部获取AC 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找所述AC ID对应的PW ID包括:
根据所述AC ID查找本地数据库,所述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AC ID和PWID的映射关系;
如果查找到所述AC ID对应的PW ID,则继续流程;如果没有查找到所述AC ID对应的PW ID,则结束流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和查找到的PW ID得到以太网帧包括:
从所述非以太报文中获取数据净荷;
将所述数据净荷封装到以太网帧的净荷区域;
将查找到的PW ID填入以太网帧中骨干以太网业务实例标记I-TAG相应的位置上;
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以太类型Ether-type设为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和查找到的PW ID得到以太网帧包括:
从所述非以太报文中获取数据净荷;
根据所述非以太报文确定控制字;
根据确定的控制字将所述数据净荷封装到以太网帧的净荷区域;
将查找到的PW ID填入以太网帧中I-TAG相应的位置上;
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以太类型Ether-type设为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非以太报文对应的仿真业务类型和查找到的PW ID得到以太网帧还包括:
将所述非以太报文的AC ID填入所述I-TAG相应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包括:
将所述以太网帧放入端口队列中进行排序,等待发送至以太网。
8、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获取伪线标识符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
查找所述PW ID对应的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
根据所述AC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
将所述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获取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包括:
接收以太网帧;
剥离所述以太网帧的头部,判断所述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Ether-type是否为仿真业务类型,如果不是,则结束流程;如果是,则继续流程;
从所述I-TAG中获取PW ID。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找所述PW ID对应的ACID包括:
根据所述PW ID查找本地数据库,所述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
如果查找到对应的AC ID,则继续流程;如果没有查找到对应的AC ID,则结束流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找所述PWID对应的AC ID还包括:
当根据所述PW ID在本地数据库中查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C ID,则从所述以太网帧中获取AC ID作为对应的AC ID。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AC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包括:
将所述AC ID填充到所述仿真业务类型对应的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
将所述以太网帧中的以太网净荷填充到所述非以太报文净荷中。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AC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非以太报文包括:
将所述AC ID填充到所述仿真业务类型对应的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
从所述I-TAG中获取控制字;
根据所述控制字生成所述非以太报文的报文头部;
将所述以太网帧中的以太网净荷填充到所述非以太报文净荷中。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包括:
将所述非以太报文放入端口队列中进行排序,等待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15、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非以太报文中获取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
映射单元,用于查找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AC ID对应的伪线标识符PW ID;
封装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单元查找到的PW ID和仿真业务类型得到以太网帧;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封装单元得到的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非以太报文;
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接收子单元接收的非以太报文的头部获取AC ID。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单元包括:
存储子单元,用于存储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
查找子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AC ID查找所述存储子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排序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封装单元得到的所述以太网帧放入端口队列中进行排序;
发送子单元,用于等待将所述排序子单元排序后的以太网帧发送至以太网。
19、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获取伪线标识符PW ID;
映射单元,用于查找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PW ID对应的附加电路连接标识符AC ID;
报文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单元得到的AC ID和以太网帧中的仿真业务类型生成非以太报文;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报文单元生成的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以太网帧;
判断子单元,用于剥离所述接收子单元接收的以太网帧的头部,判断所述以太网帧中与业务相关的Ether-type是否为仿真业务类型;
获取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Ether-type为仿真业务类型时,从所述接收子单元接收的以太网帧的I-TAG中获取PW ID。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单元包括:
存储子单元,用于存储AC ID和PW ID的映射关系;
查找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PW ID查找所述存储子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排序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报文单元得到的所述非以太报文放入端口队列中进行排序;
发送子单元,用于等待将所述排序子单元排序后的非以太报文发送至对应的非以太网。
CN 200810094466 2008-04-30 2008-04-30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2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94466 CN101572651B (zh) 2008-04-30 2008-04-30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09/071089 WO2009132542A1 (zh) 2008-04-30 2009-03-31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94466 CN101572651B (zh) 2008-04-30 2008-04-30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2651A true CN101572651A (zh) 2009-11-04
CN101572651B CN101572651B (zh) 2013-06-05

Family

ID=41231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0944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2651B (zh) 2008-04-30 2008-04-30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72651B (zh)
WO (1) WO20091325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0654A (zh) * 2016-05-11 201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数据报文的封装、解封装方法和相关装置
WO2020248662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非以太网业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2383418A (zh) * 2020-11-02 2021-02-19 北京左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pga的以太网报文高速可靠传输的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280C (zh) * 2002-11-21 2008-08-20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互连异构的第2层vpn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625176B (zh) * 2003-12-03 201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协议的通信方法
US20060002423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Rembert James W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irect interworking between pseudo wir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rvices
US20060182113A1 (en) * 2005-02-17 2006-08-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discovery of pseudo-wire peer addresses in ethernet-based networks
US7593398B2 (en) * 2005-09-08 2009-09-22 Cisco Technology, Inc. Layer-two interworking applied to L2-L3 pseudowires
CN100442770C (zh) * 2005-09-28 2008-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bgp/mpls vpn实现组播的方法
US20070127479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David Sinicrope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distributed pseudo-wire signaling
CN100433722C (zh) * 2006-01-23 2008-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多条仿真业务流路径方法
CN100403735C (zh) * 2006-02-24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捆绑接口边到边伪线仿真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US7613188B1 (en) * 2006-04-27 2009-11-03 Alcatel Lucent Ethernet VLL spoke termination at an IP interface
CN100502360C (zh) * 2006-05-29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47636B (zh) * 2006-06-07 201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到端伪线仿真虚拟租用线接入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02261A (zh) * 2006-07-03 200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承载异步传输模式信元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01196A (zh) * 2007-01-25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伪线隧道并利用其传送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32365B (zh) * 2007-08-31 201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的透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0654A (zh) * 2016-05-11 201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数据报文的封装、解封装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7370654B (zh) * 2016-05-11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数据报文的封装、解封装方法和相关装置
WO2020248662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非以太网业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2383418A (zh) * 2020-11-02 2021-02-19 北京左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pga的以太网报文高速可靠传输的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2651B (zh) 2013-06-05
WO2009132542A1 (zh) 200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4750B (zh) 报文封装方法和检测转发环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7130303B2 (en) Ethernet packet encapsulation for metropolitan area ethernet networks
US7486622B2 (en) OAM echo messaging to verify a service-based network distribution path
US7809015B1 (en) Bundling ATM and POS data in a single optical channel
CN1816991B (zh) 用于利用协议在始发站和目的站之间路由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US8422422B2 (e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1766876B1 (en) Technique for transferring data over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US200901164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thernet to bear atm cells
CN101277196B (zh) 一种基于pcie交换网的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线卡板
US9225622B2 (en) OAM echo messaging to verify a service-based network distribution path
WO2005069551A1 (ja) ユーザmacフレーム転送方法、エッジ転送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415065A (zh) 在有路由的网络中冗余主机连接
JP2002077243A (ja) セル/パケット混在の伝送方法および伝送装置
CN101159674A (zh) 一种报文路由交换装置及其方法
JPH05507605A (ja) Atmスイッチ用コネクションレス交換方法
CN101479993A (zh) 一种光纤通道业务的传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72651B (zh)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11555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EP159218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30063345A1 (en) Wayside user communications over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JP527289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機器、ネットワーク、及びフレームの転送方法
US6996095B2 (en) Shared VT connectivity over SONET
CN101515880A (zh) 在基于分组弹性环的网络上提供以太网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US7145916B2 (en) Full multicast connectivity over SONET
JP2010206741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