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5071A -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5071A CN101555071A CNA2009100511665A CN200910051166A CN101555071A CN 101555071 A CN101555071 A CN 101555071A CN A2009100511665 A CNA2009100511665 A CN A2009100511665A CN 200910051166 A CN200910051166 A CN 200910051166A CN 101555071 A CN101555071 A CN 1015550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strip
- point source
- network area
- plain
- source poll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包括:选择缓冲带区域,缓冲带初步整理,设置缓冲带布水系统,缓冲带植物选取与种植以及缓冲带水源导入。本发明具有简便实用、净化效果好、免维护管理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缓冲带全称保护缓冲带,指靠近河边植物群落包括其组成,植物种类及土壤湿度等同高地植被明显不同的地带,既受到水体的影响,又受到陆地系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缓冲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湿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滨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滨岸缓冲带是以植被作为其存在的主要标志,植被在缓冲带中所起的不仅仅是起到绿化、美观的作用,更多的是对农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及深层地下水流中携带的营养物质、沉积物、有机质等污染物质在进入水体之前起到一个净化、过滤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了污染源与接纳水体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阻碍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的生物和物理障碍,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并且可以截留固体颗粒物进入河流、湖泊等接纳水体,因此成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最为有效的形式。
以前关于缓冲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丘陵、山区等地形较为复杂的集水区,对平原河网地区的缓冲带技术研究较少,对感潮河网地区缓冲带技术的研究更是鲜见报道。而经对现有技术的查新,尚未发现利用人工构建缓冲带系统控制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相同或者类似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净化效果好、免维护管理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农田和河道之间的河岸作为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5~10m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确定缓冲带的具体区域;
2)缓冲带初步整理:按照2%~5%坡度对选定的缓冲带进行平整处理,采用木排桩打入土壤加固软质河岸;
3)设置缓冲带布水系统:依次在缓冲带靠近农田一侧沿河岸方向开凿布水槽和混凝土砖;
所述的布水槽为矩形结构,该布水槽的深度为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有效截面积为2平方分米。
所述的混凝土砖厚度为5厘米,具体是沿着布水槽的槽底以及侧壁进行铺设。
4)缓冲带植物选取与种植:依径流水在缓冲带中的流向依次按照草本、灌木、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和种植,各类植物种植宽度或种植数量比例依次为3∶2∶2∶1;
所述的软质河岸是指:沙质或淤泥质河岸。
所述的草皮是指: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黑麦草或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灌木是指:杞柳、美人蕉、黄杨、水竹或桃叶珊瑚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湿生植物是指:芦苇、水葱、菖蒲或千屈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水生植物是指:菹草、睡莲、金鱼藻或苦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5)缓冲带水源导入:对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就近引导进入缓冲带的布水槽中,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所述的布水槽中暴雨蓄积塘,水质稳定后经缓冲带入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缓冲带能有效截留农田径流污染物,进而改善河流水质;第二、滨岸缓冲带提供良好的生物栖息地功能,提高区域生物种类和生物量;第三、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尤其物质循环功能的充分发挥;第四、通过合理的植物群落的构建和配置,提高了区域物种丰富度,具备良好的景观功能;第五、缓冲带植被在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防止土壤侵蚀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提高了固土护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在河道和稻田之间确定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5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根据区域河道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缓冲带的宽度为10m;
然后按照3%的坡度及宽度对缓冲带区域进行平整处理,并对沙质坡岸用木桩加固;
再从稻田至河道之间依次按3∶2∶2∶1的比例种植百慕大、美人蕉、芦苇和菖蒲)、睡莲;
最后将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将缓冲带区域涉及的农田径流排水引入缓冲带,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对实施例1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缓冲带对径流水SS去处率达到85%以上,对氮、磷养分的去处率达到30%以上。结果证明本方法能有效降低径流污染物的入河量,减轻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实施例2
首先在河道和稻田之间确定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10m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根据区域河道水环境功能区划,将河道水环境容量或氮磷等主要农田径流污染物含量符合功能区划的标准值作为目标值,结合区域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确定缓冲带的宽度为20m;
然后按照2%的坡度及宽度平整处理缓冲带,并对沙质坡岸用木桩加固;
再从稻田至河道之间依次按3∶2∶2∶1的比例种植高羊茅、杞柳、水葱、金鱼藻和苦草;
最后将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将缓冲带区域涉及的农田径流排水引入缓冲带,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对实施例2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缓冲带对径流水SS去处率达到85%以上,对氮、磷养分的去处率达到35%以上。结果证明本方法能有效降低径流污染物的入河量,减轻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实施例3
首先在河道和稻田之间确定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7m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根据区域河道水环境功能区划,将河道水环境容量或氮磷等主要农田径流污染物含量符合功能区划的标准值作为目标值,结合区域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确定缓冲带的宽度为14m;
然后按照4%的坡度及宽度平整处理缓冲带,并对沙质坡岸用木桩加固;
再从稻田至河道之间按3∶2∶2∶1的比例种植依次种植白花三叶草、水竹、千屈菜、菹草和苦草;
最后将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将缓冲带区域涉及的农田径流排水引入缓冲带,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对实施例3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缓冲带对径流水SS去处率达到85%以上,对氮、磷养分的去处率达到30%以上。结果证明本方法能有效降低径流污染物的入河量,减轻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Claims (8)
1、一种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农田和河道之间的河岸作为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5~10m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确定缓冲带的具体区域;
2)缓冲带初步整理:按照2%~5%坡度对选定的缓冲带进行平整处理,采用木排桩打入土壤加固软质河岸;
3)设置缓冲带布水系统:依次在缓冲带靠近农田一侧沿河岸方向开凿布水槽和混凝土砖;
4)缓冲带植物选取与种植:依径流水在缓冲带中的流向依次按照草本、灌木、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和种植,各类植物种植宽度或种植数量比例依次为3∶2∶2∶1;
5)缓冲带水源导入:对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就近引导进入缓冲带的布水槽中,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水槽为矩形结构,该布水槽的深度为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有效截面积为2平方分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凝土砖厚度为5厘米,具体是沿着布水槽的槽底以及侧壁进行铺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软质河岸是指:沙质或淤泥质河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草皮是指: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黑麦草或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灌木是指:杞柳、美人蕉、黄杨、水竹或桃叶珊瑚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湿生植物是指:芦苇、水葱、菖蒲或千屈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生植物是指:菹草、睡莲、金鱼藻或苦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511665A CN101555071B (zh) | 2009-05-14 | 2009-05-14 |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511665A CN101555071B (zh) | 2009-05-14 | 2009-05-14 |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5071A true CN101555071A (zh) | 2009-10-14 |
CN101555071B CN101555071B (zh) | 2010-12-01 |
Family
ID=41173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511665A Active CN101555071B (zh) | 2009-05-14 | 2009-05-14 |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55071B (zh)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1379A (zh) * | 2010-10-22 | 2011-04-13 | 上海交通大学 |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
CN101715663B (zh) * | 2009-12-10 | 2011-08-1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一种具有减缓农业面源污染功能的农田布局方法 |
CN102249416A (zh) * | 2011-05-06 | 2011-11-23 | 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湖岸缓冲带生态重建的方法 |
CN102428857A (zh) * | 2011-09-06 | 2012-05-02 | 上海交通大学 | 构建阻控面源污染的河岸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 |
CN102910739A (zh) * | 2012-10-22 | 2013-02-06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一种河口区稻田外排水净化方法 |
CN103597926A (zh) * | 2013-12-04 | 2014-02-26 | 西南大学 | 三峡库区小流域稻田垄作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
CN103609291A (zh) * | 2013-11-20 | 2014-03-05 | 东北林业大学 | 高纬度河流沿岸植物缓冲带 |
CN104234020A (zh) * | 2014-10-16 | 2014-12-24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
CN104452653A (zh) * | 2014-11-13 | 2015-03-25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面源污染控制的湖泊缓冲带建设方法 |
CN104649416A (zh) * | 2015-02-05 | 2015-05-27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河湖水体原位生态净化系统的配置方法 |
CN104671423A (zh) * | 2015-03-10 | 2015-06-03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扇形多维错流式复合陆生植物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
CN104817182A (zh) * | 2015-04-20 | 2015-08-05 | 沈阳大学 |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
CN105123189A (zh) * | 2015-07-30 | 2015-12-09 | 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 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
CN105325156A (zh) * | 2015-11-13 | 2016-02-17 | 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香榧林坡地水土保持方法 |
CN105668944A (zh) * | 2016-03-31 | 2016-06-15 | 华中农业大学 | 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
CN106223261A (zh) * | 2016-08-23 | 2016-12-14 |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多塘系统的构建方法 |
CN106630155A (zh) * | 2016-09-22 | 2017-05-10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 一种破碎农田景观面源污染消减的河岸缓冲带构建方法 |
CN109819817A (zh) * | 2017-11-23 | 2019-05-31 |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观赏草本修复感潮水体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51081B (zh) * | 2013-07-02 | 2014-09-17 | 贵州师范大学 | 一种净化农田径流污染的生态滤岸的构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2641A (zh) * | 2003-06-06 | 2004-12-0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利用水生漂浮植物治理河道污染的系统和方法 |
CN1554600A (zh) * | 2003-12-26 | 2004-12-15 | 胡泽林 | 一种河道污水治理方法 |
-
2009
- 2009-05-14 CN CN2009100511665A patent/CN101555071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5663B (zh) * | 2009-12-10 | 2011-08-1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一种具有减缓农业面源污染功能的农田布局方法 |
CN102011379A (zh) * | 2010-10-22 | 2011-04-13 | 上海交通大学 |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
CN102249416A (zh) * | 2011-05-06 | 2011-11-23 | 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湖岸缓冲带生态重建的方法 |
CN102249416B (zh) * | 2011-05-06 | 2012-12-12 | 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湖岸缓冲带生态重建的方法 |
CN102428857A (zh) * | 2011-09-06 | 2012-05-02 | 上海交通大学 | 构建阻控面源污染的河岸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 |
CN102428857B (zh) * | 2011-09-06 | 2013-04-17 | 上海交通大学 | 构建阻控面源污染的河岸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 |
CN102910739A (zh) * | 2012-10-22 | 2013-02-06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一种河口区稻田外排水净化方法 |
CN103609291B (zh) * | 2013-11-20 | 2015-06-10 | 东北林业大学 | 高纬度河流沿岸植物缓冲带 |
CN103609291A (zh) * | 2013-11-20 | 2014-03-05 | 东北林业大学 | 高纬度河流沿岸植物缓冲带 |
CN103597926A (zh) * | 2013-12-04 | 2014-02-26 | 西南大学 | 三峡库区小流域稻田垄作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
CN104234020A (zh) * | 2014-10-16 | 2014-12-24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
CN104452653A (zh) * | 2014-11-13 | 2015-03-25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面源污染控制的湖泊缓冲带建设方法 |
CN104649416A (zh) * | 2015-02-05 | 2015-05-27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河湖水体原位生态净化系统的配置方法 |
CN104671423A (zh) * | 2015-03-10 | 2015-06-03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扇形多维错流式复合陆生植物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
CN104817182A (zh) * | 2015-04-20 | 2015-08-05 | 沈阳大学 |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
CN105123189A (zh) * | 2015-07-30 | 2015-12-09 | 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 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
CN105325156A (zh) * | 2015-11-13 | 2016-02-17 | 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香榧林坡地水土保持方法 |
CN105668944A (zh) * | 2016-03-31 | 2016-06-15 | 华中农业大学 | 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
CN105668944B (zh) * | 2016-03-31 | 2018-12-28 | 华中农业大学 | 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
CN106223261A (zh) * | 2016-08-23 | 2016-12-14 |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多塘系统的构建方法 |
CN106223261B (zh) * | 2016-08-23 | 2018-05-15 |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多塘系统的构建方法 |
CN106630155A (zh) * | 2016-09-22 | 2017-05-10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 一种破碎农田景观面源污染消减的河岸缓冲带构建方法 |
CN109819817A (zh) * | 2017-11-23 | 2019-05-31 |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观赏草本修复感潮水体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5071B (zh) | 2010-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5071B (zh) |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 |
Large et al. | 21: Rehabilitation of River Margins | |
CN101696059B (zh) | 一种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 | |
CN106192938A (zh) | 一种用于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生态沟渠系统及构建方法 | |
CN102296567B (zh) |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 |
CN103314763A (zh) | 一种退化高原湖泊湿地微改造植被恢复方法 | |
CN110862152B (zh) | 农田排水的高效生态净化系统 | |
CN110424510A (zh) | 一种隔盐型雨水花园结构 | |
CN104671423B (zh) | 一种扇形多维错流式复合陆生植物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2888826A (zh) | 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消落带边坡生态治理方法 | |
CN106193261A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洪集蓄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 | |
CN103073151A (zh) | 基于植物篱及多层渗滤塘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系统与工艺 | |
Howes et al. | Nutrient balance of a Massachusetts cranberry bog and relationships to coastal eutrophication | |
CN103609291A (zh) | 高纬度河流沿岸植物缓冲带 | |
CN2928836Y (zh) | 植物床式污水资源化处理系统 | |
CN104278656A (zh) | 城市近郊暴雨径流污染河道综合整治和水质保持方法 | |
CN116750886A (zh) | 湿地植物床-沟壕系统低温域活化净水生态工法及其系统 | |
CN102242543B (zh) | 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 | |
Brinson et al. | Nitrogen cycling and assimilative capacit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y riverine wetland forests | |
CN210945029U (zh) | 一种多级生态护岸净化系统 | |
CN110313263A (zh) | 一种雨水花园种植层介质土的优化方法 | |
Guo et al. | A practice study of land and water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in urban–rural fringe—with Sichuan River Shaanxi Province, Northwest China, as an example | |
Rana et al. |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the Indian Himalayan region: Issues and challenges | |
CN110589980A (zh) | 一种多级生态护岸净化系统 | |
Zhenfei | Wetl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