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0718B -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0718B
CN101550718B CN2009100391447A CN200910039144A CN101550718B CN 101550718 B CN101550718 B CN 101550718B CN 2009100391447 A CN2009100391447 A CN 2009100391447A CN 200910039144 A CN200910039144 A CN 200910039144A CN 101550718 B CN101550718 B CN 1015507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ve
water pipe
hydraulic cylinder
runn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391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0718A (zh
Inventor
陈焕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391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50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50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0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0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07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一种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水箱中设有第一水压缸、第二水压缸、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设有可驱动阀盖片上下运动的传动机构;还设有第一自来水管、第一出水通道、第二自来水管、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一水压缸内腔;第二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二水压缸内腔;在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一胶垫,在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二胶垫,在第一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在第二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二压力腔;所述盖板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拨块,在拨块的旁边可转动地安装有三叉形传动块;在三叉形传动块旁边安装有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本发明不需按压按钮就可以实现自动冲水。

Description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生洁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座便器的排水大部分采用手动按钮,使用时需要用手指按动按钮才能冲水,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卫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有些人使用后忘记或不愿按压按钮进行冲水,使公共场所的座便器卫生状况很差,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带来不便。为此,部分座便器采用电磁感应的电动排水控制装置,实现自动冲水,但成本高,而且电磁感应装置和电动装置由于处在潮湿环境,容易损坏或不灵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它不需按压按钮就可以实现自动冲水。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该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包括盖板和水箱,盖板设有转轴,水箱中设有排水口、排水阀,排水阀设有阀盖片、阀盖片提杆,阀盖片与阀盖片提杆固定连接;其主要特点在于,水箱中还设有第一水压缸和第二水压缸,第一水压缸可轴向移动地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二水压缸可轴向移动地设有第二活塞杆,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设有可驱动阀盖片上下运动的传动机构;还设有第一自来水管、第一出水通道、第二自来水管、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的前端位于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旁边,第一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一水压缸内腔;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端位于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旁边,第二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二水压缸内腔;在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一胶垫,在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二胶垫,在第一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在第二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开设有第一卸压口,第二压力腔开设有第二卸压口,第一自来水管与第一压力腔之间设有第一小通道,第二自来水管与第二压力腔之间设有第二小通道;所述盖板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拨块,在拨块的旁边可转动地安装有三叉形传动块,该三叉形传动块包括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及中间翼,第一侧翼及第二侧翼分别位于中间翼的两侧,三叉形传动块的转轴位置靠近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及中间翼交汇处;在三叉形传动块旁边安装有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第一卸压阀设有第一按钮,第二卸压阀设有第二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一侧翼靠近第一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二侧翼靠近第二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中间翼位于拨块的拔动范围之内,第二侧翼和拨块的初始位置位于中间翼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卸压口连通到第一卸压阀;所述第二卸压口连通到第二卸压阀;在第一水压缸或第一出水通道还设有第一泄水孔隙;在第二水压缸或第二出水通道还设有第二泄水孔隙。
较好的是,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
更好的是,所述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的传动机构是指连接在阀盖片提杆上端的传动横片,传动横片位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上方。
第一胶垫、第二胶垫呈碗状,两碗状胶垫的环形边缘分别抵靠在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的顶壁;第一胶垫设有第一透水小孔,第二胶垫设有第二透水小孔,第一透水小孔形成所述第一自来水管与第一压力腔之间的小通道,第二透水小孔形成所述第二自来水管与第二压力腔之间的小通道。
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分别包括阀体、阀芯片,阀体设有卸压嘴,阀芯片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在阀体内腔中,阀体中还设有驱使阀芯片将卸压嘴遮闭的压簧;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与所述第一按钮固定连接,第二卸压阀的阀芯片与所述第二按钮固定连接。
第一水压缸设有驱使第一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二水压缸设有驱使第二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二复位弹簧。
第一卸压阀和第二卸压阀外面还设有集水盒,集水盒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水箱中。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在使用座便器之前掀起盖板(即盖板转动上升)的过程中,第一水压缸的第一活塞杆可以在市政水压(自来水压)作用下自动向上顶起并打开排水阀的阀盖片,进行第一次冲水,使陶瓷座便器壁湿润,避免由于座便器壁干燥而容易粘滞污物;当盖板掀起到达极限位置,阀盖片自动下落关闭出水口,停止冲水。
2、在使用者使用座便器完毕后将盖板降落的过程中,第二水压缸的第二活塞杆又可以利用市政水压自动打开排水阀的阀盖片,进行第二次冲水,以冲洗座便器;当盖板降落到达极限位置(水平位置),阀盖片自动下落关闭出水口,停止冲水。
3、当第一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在掀起盖板的过程中,阀盖片被提起的高度较小,所以第一次冲水可以达到冲水量小的效果,适合大小便前的需要;而在座便器使用后盖板下降过程中,阀盖被提起的高度较大,可以使第二次冲水产生大的冲水量,适合大小便后的需要。
4、本发明使用过程中,不需操作按钮,使用者向上掀起或向下降落盖板就可以自动冲水,使用方便。
5、本发明巧妙地利用市政水压作为动力,并纯粹采用机械传动结构,不需使用到电磁机构、电动机构,从而达到动作可靠的优点,避免了电磁机构或电动机构成本高昂、容易损坏、不可靠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盖板位于水平位置的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盖板掀起途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盖板掀起到接近极限位置(盖板位于竖向位置的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具体实施例在盖板转动下降途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盖板和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的传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一卸压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第一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一卸压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对第一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8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二)出水通道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二)水压缸在第一(二)活塞杆向下回落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二)水压缸在第一(二)活塞杆向上顶起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排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盖板和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阀盖片与第一(二)活塞杆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二)卸压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第一(二)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15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二)卸压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对第一(二)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图5所示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包括盖板2和水箱1,盖板2设有转轴21,水箱中设有排水口11、排水阀10,排水阀设有阀壁101、阀盖片102、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与阀盖片提杆103固定连接,阀盖片提杆103上端还连接有传动横片104;图1、图9、图10所示,水箱中还设有第一水压缸41和第二水压缸42,第一水压缸41中可轴向移动地安装有第一活塞杆412,第二水压缸42中可轴向移动地安装有第二活塞杆422,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位于传动横片104下方;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第一水压缸41设有驱使第一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一复位弹簧413,第二水压缸42设有驱使第二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二复位弹簧423。在第一水压缸41还设有第一泄水孔隙411;在第二水压缸42还设有第二泄水孔隙421。
图1、图6、图7、图8所示,还设有第一自来水管551、第二自来水管552、第一出水通道51、第二出水通道52,第一自来水管551和第二自来水管552连接总水管53;第一出水通道的前端511位于第一自来水管551的出水口旁边,第一出水通道的后端512连通到第一水压缸41内腔;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端521位于第二自来水管552的出水口旁边,第二出水通道的后端522连通到第二水压缸42内腔;第一自来水管551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一胶垫561,在第二自来水管552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二胶垫562,:第一胶垫561、第二胶垫562呈碗状,两碗状胶垫的环形边缘分别抵靠在顶壁58。
在第一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一压力腔591,在第二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二压力腔592,第一压力腔开设有第一卸压口501,第二压力腔开设有第二卸压口502,第一胶垫设有第一透水小孔571,第二胶垫设有第二透水小孔572,第一透水小孔571对准第一自来水管551的出水口,第一透水小孔571形成所述第一自来水管551与第一压力腔591之间的小通道;第二透水小孔572对准第二自来水管552的出水口,第二透水小孔572形成第二自来水管552与第二压力腔592之间的小通道。
图1、图5所示,所述盖板2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拨块22,拨块22可跟随着盖板2转动,在拨块22的旁边可转动地安装有三叉形传动块23,三叉形传动块23包括第一侧翼231、第二侧翼232及中间翼233,第一侧翼及第二侧翼分别位于中间翼两侧,三叉形传动块的转轴230位置靠近第一侧翼231、第二侧翼232及中间翼233交汇处;在三叉形传动块23旁边安装有第一卸压阀31、第二卸压阀32,第一卸压阀31设有第一按钮311,第二卸压阀32设有第二按钮321,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一侧翼231靠近第一按钮311,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二侧翼232靠近第二按钮321,三叉形传动块的的中间翼233位于拨块22的拔动范围之内,第二侧翼232和拨块22的初始位置位于中间翼233的同一侧(图1中第二侧翼232和拨块22的初始位置都位于中间翼233的左侧)。
上述第一卸压口501通过水管81连通到第一卸压阀31;上述第二卸压口502通过水管82连通到第二卸压阀32;图1、图5所示,第一卸压阀31、第二卸压阀32分别包括阀体33、阀芯片34,阀体设有卸压嘴35,阀芯片34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在阀体内腔中,阀体33中还设有驱使阀芯片将卸压嘴35遮闭的压簧36;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34与所述第一按钮311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卸压阀的阀芯片34与所述第二按钮321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卸压阀和第二卸压阀外面还设有集水盒6,集水盒6连接有集水管83,集水管83的出水口位于水箱中。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使用前,总水管53与带有水压的市政自来水连接,因此第一自来水管551、第二自来水管552带有市政水压,可以利用市政水压驱动第一活塞杆412、第二活塞杆422运动。
图1所示,当盖板2处于水平状态(即转动下降到极限位置、将座便器本体盖紧)时,这种状态为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各部件所处的位置称为初始位置;三叉形传动块23第二侧翼232和拨块22的初始位置位于中间翼233的同一侧,在图1中第二侧翼232和拨块22的初始位置都位于中间翼233的左侧;在初始状态下,三叉形传动块23不与拨块22接触,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的压簧36将阀芯片34压在卸压嘴35处,将卸压嘴35遮闭,第一卸压阀31、第二卸压阀32闭合,市政水压通过碗状胶垫的透水小孔571、572传递到两个压力腔591、592,且第一自来水管551、第二自来水管552的水压与两个压力腔591、592的水压相等,在压力腔591、592的水压力作用下,两个碗状胶垫561、562封闭住第一自来水管551、第二自来水管552出水口,如图6所示(图6是表示第一卸压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第一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示意图,第二卸压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第二出水通道的控制作用原理与图6相同),使自来水无法进入第一出水通道51或第二出水通道52,市政水压无法传递到第一出水通道51或第二出水通道52,因而第一水压缸41、第二水压缸42中没有市政水压,不会将第一活塞杆412或第二活塞杆422顶起,如图1、图9所示,传动横片104、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处于最低状态,阀盖片102使排水口11关闭,不进行冲水。
图2所示,当掀起盖板2的过程中,盖板2转动上升,盖板2的转轴逆时针转动,带动拨块22逆时针转动,拨块22拔动中间翼233顺时针转动,三叉形传动块23顺时针转动,于是第一侧翼231克服压簧的弹力向下压下第一按钮311,使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34向下运动,阀芯片34离开卸压嘴35,第一卸压阀31打开,第一压力腔591的自来水从第一卸压口501、水管81、第一卸压阀31流出,于是第一压力腔591水压下降,第一压力腔591的水压小于第一自来水管中的水压,第一自来水管中的水压使第一碗状胶垫561变形(向上顶起),第一碗状胶垫561不能封闭第一自来水管551管口,第一自来水管551打开,如图7所示,使第一自来水管551的水流进入第一出水通道51,市政水压传递到第一出水通道51,进而市政水压迅速通过第一出水通道51传递到第一水压缸41,自来水压将第一活塞杆412向上顶起,如图10、图2所示,带动传动横片104、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向上运动,使排水口11打开,进行第一次冲水。第一活塞杆412的有效驱动行程较小,所以第一次冲水的冲水量较小,其作用主要是使座便器壁湿润。
图3所示,当盖板2掀起到极限位置(竖向位置),拨块22转动到第一侧翼231和中间翼233中间的位置,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在压簧36的作用下复位,将第一卸压阀31关闭,于是第一压力腔59的水压恢复到等于市政水压,第一碗状胶垫561恢复原形,重新将第一自来水管551出水口遮蔽,如图3、图6所示,使自来水压不再传递到第一水压缸41;之后由于第一水压缸的水从第一泄水孔隙411慢慢渗出,于是在阀盖片重力和第一复位弹簧413作用下,第一活塞杆逐渐向下回落,使传动横片104、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向下运动,阀盖片将排水口11封闭,不再冲水;
图4所示,当使用者使用座便器完毕,在将盖板2降落的过程中,盖板2转轴顺时针转动,带动拨块22顺时针转动,拨块22拔动中间翼233逆时针转动,使三叉形传动块23逆时针转动,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二侧翼232克服压簧的弹力向下压下第二按钮321,第二卸压阀32的阀芯片34向下运动,第二卸压阀32打开,第二压力腔592的自来水从第二卸压口502、水管82、第二卸压阀32流出,于是第二压力腔592的水压下降,第二压力腔592的水压小于第二自来水管552中的水压,第二自来水管552的水压使第二碗状胶垫562变形(向上顶起),使第二自来水管552的水流进入第二出水通道52(其动作过程与图6、图7类似),自来水压传递到第二出水通道52,进而传递到第二水压缸42,将第二活塞杆422向上顶起,带动传动横片104、阀盖片提杆103、阀盖片102向上运动,使排水口11打开,进行第二次冲水。由于第二活塞杆422的有效驱动行程较大,所以第二次冲水的冲水量较大,达到冲水量较大的效果,以清洗座便器壁。
当盖板2继续降落,降到极限位置(水平位置),拨块22重新转动到第二侧翼232和中间翼233之间的位置,拨块22没有接触到三叉形传动块23,第二卸压阀的阀芯片在压簧的作用下复位,将第二卸压阀32关闭,于是第二压力腔592的水压恢复到等于自来水压,第二碗状胶垫562恢复原形,将第二自来水管552出水口重新遮蔽,使自来水压不再传递到第二水压缸;于是在第二复位弹簧和阀盖片重力作用下,第二水压缸的水从第二渗水孔隙421渗出,第二活塞杆422向下回落,使传动横片、阀盖片提杆、阀盖片向下运动,传动横片、阀盖片提杆、阀盖片回落最低状态,阀盖片将排水口11封闭,不进行冲水,第一水压缸、第二水压缸中均没有水压,回复到如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如此可周而复始使用。
上述过程中,从自来水从第一卸压阀31、第二卸压阀32流出的自来水汇集到收集盒6,经集水管83流入水箱1中。
所谓第一(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是指第一(二)活塞杆向上运动过程中,能够推动阀盖片向上运动的有效行程。
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活塞杆在回落到最低点时,第一活塞杆顶端B与传动横片A点之间尚存在一段竖向距离,所以第一活塞杆从最低点向上运动到刚接触传动横片104的这段行程,由于没有驱动传动横片和阀盖片向上运动,所以这段行程(图1中AB竖向距离)不算有效行程。第一活塞杆顶端经过图1中A点后继续向上运动的行程,才等于有效驱动行程。
在实施例一中,第二活塞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第二活塞杆顶端一直接触到传动横片,所以第二活塞杆整个向上运动过程中,都一直推动传动横片和阀盖片向上运动,所以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等于第二活塞杆向上运动的实际行程。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结构原理、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结构形式略有改变。
图12所示,实施例二中,盖板和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的传动结构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但三叉形传动块呈倒T字形。
图14、图15所示,实施例二的第一胶垫561、第二胶垫562呈扁平状,第一自来水管551与第一压力腔591之间的第一小通道571设置在第一自来水管551的旁侧,第二自来水管552与第二压力腔592之间的第二小通道572设置在第二自来水管552的旁侧。第一出水通道的前端511套设在第一自来水管551中间,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端521套设在第二自来水管552中间。
图14所示,当第一卸压阀31关闭,第一压力腔591的自来水不能从第一卸压口501流出,第一压力腔591水压与第一自来水管551水压相等,第一胶垫561遮盖在第一自来水管551与第一出水通道前端511上方,使第一自来水管551与第一出水通道51被截断。
图15所示,当第一卸压阀31打开,第一压力腔591的自来水从第一卸压口501流出,第一压力腔591水压下降,第一自来水管551向上顶起第一胶垫561,于是第一自来水管551与第一出水通道51导通。
同理,第二自来水管552与第二出水通道之间的控制关系与上述相同。
图13所示,实施例二中,水箱中设有杠杆104,阀盖片提杆103吊装在杠杆104活动端,第一活塞杆412、第二活塞杆422安装在杠杆下方;当第一活塞杆412或第二活塞杆向422上顶起时,杠杆104被驱动转动并将阀盖片103吊起,将排水口11打开;当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回落,阀盖片跟随着回落,将排水口11关闭。另外,在实施例二中,第一活塞杆412套在第一水压缸41外面,第二活塞杆422套在第二水压缸41外面。
在实施例二中,第一泄水孔隙411设置在第一出水通道51;第二泄水孔隙421设置在第二出水通道52(图中未示出)。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之所以要求“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是为了使阀盖片由第一活塞杆推动向上运动的行程小于由第二活塞杆推动而向上运动的行程,以便第一活塞杆向上运动时产生小排量的冲水,而第二活塞杆向上运动时产生大排量的冲水。在使用杠杆传动结构的实施例中,阀盖片被提起的高度,不但与活塞杆行程有关,也有杠杆支点到第一(二)活塞杆的距离有关;所以,在使用杠杆传动结构的实施例中,当比较、计算“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时,根据杠杆原理,应考虑杠杆支点到第一活塞杆的距离L1、杠杆支点到第二活塞杆的距离L2的因素,即应当将第一(二)活塞杆的行程乘以换算系数,再将乘以换算系数后的数值作为“有效驱动行程”进行比较大小;当第一活塞杆行程的换算系数采用“1”时,则第二活塞杆行程的换算系数应为“L1/L2”。

Claims (5)

1.一种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包括盖板和水箱,盖板设有转轴,水箱中设有排水口、排水阀,排水阀设有阀盖片、阀盖片提杆,阀盖片与阀盖片提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水箱中还设有第一水压缸和第二水压缸,第一水压缸可轴向移动地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二水压缸可轴向移动地设有第二活塞杆,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设有可驱动阀盖片上下运动的传动机构;还设有第一自来水管、第一出水通道、第二自来水管、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的前端位于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旁边,第一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一水压缸内腔;第二出水通道的前端位于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旁边,第二出水通道的后端连通到第二水压缸内腔;在第一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一胶垫,在第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还遮盖有第二胶垫,在第一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在第二胶垫上方形成有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开设有第一卸压口,第二压力腔开设有第二卸压口,第一自来水管与第一压力腔之间设有第一小通道,第二自来水管与第二压力腔之间设有第二小通道;所述盖板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拨块,在拨块的旁边可转动地安装有三叉形传动块,该三叉形传动块包括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及中间翼,第一侧翼及第二侧翼分别位于中间翼的两侧,三叉形传动块的转轴位置靠近第一侧翼、第二侧翼及中间翼交汇处;在三叉形传动块旁边安装有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第一卸压阀设有可控制其开闭的第一按钮,第二卸压阀设有可控制其开闭的第二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一侧翼靠近并可以按下第一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第二侧翼靠近并可以按下第二按钮,三叉形传动块的中间翼位于拨块的拔动范围之内,第二侧翼和拨块的初始位置位于中间翼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卸压口连通到第一卸压阀;所述第二卸压口连通到第二卸压阀;在第一水压缸或第一出水通道还设有第一泄水孔隙;在第二水压缸或第二出水通道还设有第二泄水孔隙;所述在两活塞杆和阀盖片之间的传动机构是指位于两活塞杆上方的传动横片或杠杆,所述阀盖片提杆上端连接传动横片或吊装在杠杆活动端;所述第一胶垫、第二胶垫呈碗状,两碗状胶垫的环形边缘分别抵靠在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的顶壁;第一胶垫设有第一透水小孔,第二胶垫设有第二透水小孔,第一透水小孔形成所述第一自来水管与第一压力腔之间的小通道,第二透水小孔形成所述第二自来水管与第二压力腔之间的小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小于第二活塞杆的有效驱动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分别包括阀体、阀芯片,阀体设有卸压嘴,阀芯片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在阀体内腔中,阀体中还设有驱使阀芯片将卸压嘴遮闭的压簧;第一卸压阀的阀芯片与所述第一按钮固定连接,第二卸压阀的阀芯片与所述第二按钮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压缸设有驱使第一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二水压缸设有驱使第二活塞杆向下回落的第二复位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卸压阀和第二卸压阀外面还设有集水盒,集水盒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水箱中。
CN2009100391447A 2009-04-28 2009-04-28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0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91447A CN101550718B (zh) 2009-04-28 2009-04-28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91447A CN101550718B (zh) 2009-04-28 2009-04-28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0718A CN101550718A (zh) 2009-10-07
CN101550718B true CN101550718B (zh) 2011-01-19

Family

ID=4115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914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0718B (zh) 2009-04-28 2009-04-28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5071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6200A1 (fr) * 1992-09-28 1994-04-01 Denance Raymond Dispositif de manÓoeuvre de la chasse d'eau d'un W.C. dont la libération de la colonne d'eau met en surpression la cuvette.
FR2686357B1 (fr) * 1992-01-22 1996-02-09 Kohler Co Mecanisme de chasse pour appareil de toilettes.
CN2253750Y (zh) * 1996-02-15 1997-05-07 周宾 一种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
CN2464803Y (zh) * 2001-02-22 2001-12-12 王心超 两挡冲便节水阀
CN2851381Y (zh) * 2005-10-26 2006-12-27 秦振 一种水箱排水阀
CN201390999Y (zh) * 2009-04-29 2010-01-27 陈焕忠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6357B1 (fr) * 1992-01-22 1996-02-09 Kohler Co Mecanisme de chasse pour appareil de toilettes.
FR2696200A1 (fr) * 1992-09-28 1994-04-01 Denance Raymond Dispositif de manÓoeuvre de la chasse d'eau d'un W.C. dont la libération de la colonne d'eau met en surpression la cuvette.
CN2253750Y (zh) * 1996-02-15 1997-05-07 周宾 一种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
CN2464803Y (zh) * 2001-02-22 2001-12-12 王心超 两挡冲便节水阀
CN2851381Y (zh) * 2005-10-26 2006-12-27 秦振 一种水箱排水阀
CN201390999Y (zh) * 2009-04-29 2010-01-27 陈焕忠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0718A (zh) 2009-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5549B (zh) 免水冲粪尿分离打包坐便器
CN206800548U (zh) 冲洗水与粪便分离环保马桶
CN201390999Y (zh)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CN202164683U (zh) 一种节水冲便器
CN101550718B (zh) 座便器自动排水控制装置
CN102670118B (zh) 一种马桶
CN2883522Y (zh) 同步冲排水马桶
CN103362196A (zh) 马桶清洁剂水力控制装置
CN209900788U (zh) 座便器及小便池智能固液分离装置
CN201292561Y (zh) 自动冲洗节水马桶
CN102936917B (zh) 自动冲水座便器
CN201424673Y (zh) 一种压力式废水冲厕洁具
CN109044178B (zh) 一种带有人体自动感应功能的翻盖坐便器
CN107268748A (zh) 一种阀控排污式环保节水马桶
CN201671153U (zh) 一种卫室一体柜
CN201305911Y (zh) 脚踏式节水坐便器
CN202005701U (zh) 新型马桶
CN201649226U (zh) 冲厕联动式座便器
CN214423496U (zh) 一种挂壁式塑料水箱
CN201261904Y (zh) 新型节水防堵座便器
CN2536663Y (zh) 一种自动、手动便器冲洗阀装置
CN201610585U (zh) 节水座便器
CN202969518U (zh) 一种自动冲水座便器
CN217923946U (zh) 一种农村改厕立式蓄水马桶
CN202577520U (zh) 脚踏气囊式节水马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