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4151B - 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4151B
CN101534151B CN2008100837294A CN200810083729A CN101534151B CN 101534151 B CN101534151 B CN 101534151B CN 2008100837294 A CN2008100837294 A CN 2008100837294A CN 200810083729 A CN200810083729 A CN 200810083729A CN 101534151 B CN101534151 B CN 101534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ime sequence
sequence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sequ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37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4151A (zh
Inventor
江佑民
黄智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riority to CN2008100837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41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4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4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4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4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适用于调整移动装置的时序同步,上述方法包括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联机,接收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并取得第一时序信息;根据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一时序信息取得第一时序差值;根据第一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的时序;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联机,接收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并取得第二时序信息;根据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第二时序差值;以及根据第二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的时序。本发明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同时让两张SIM卡分别与联机的基站保持时序同步的问题。

Description

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时序同步控制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移动装置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为现今广泛使用的一种移动电话技术,由欧洲电信标准所(Europea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ETSI)负责制定其使用标准以及规格。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为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系统。对于载波频率,使用时分多址的方式,将一帧(frame)时间切割成八个时槽,每个时槽可以用来传送一个用户的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此外,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可用的一种技术,其利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未使用的信道,提供中速的数据传递服务。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以移动装置、基站子系统、移动交换中心以及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库所组成,为蜂巢式网络架构。移动装置可联机(camp on)至基站,并视基站作为服务基站,以提供移动装置语音通话以及数据传输服务。每一基站具有一信号涵盖范围,若移动装置在待机模式时检测到服务基站的信号较弱时,则可进行基站重选(cell reselection),亦即自行联机到信号较强的邻近基站以作为新的服务基站。移动装置包含移动设备(如手机)和用户识别模块两部分。用户识别模块又称SIM卡,每张SIM卡上均含不同的国际移动台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用以识别用户,而且一张SIM卡内含一微电脑芯片,可提供用户认证及通信保密,也含有存储器,储存各种用户数据,如电话簿、短信等。
现今手机因应用户的需要,可容纳两张SIM卡,让用户使用不同电信业者或同一电信业者的两个号。若一台手机内仅有一套GSM/GPRS硬件的话,两张SIM卡就必须共享同一套硬件作数据收发。然而,由于同一时间内一套GSM/GPRS硬件只能接收单一SIM卡的数据,使得同时让两张SIM卡分别与联机的基站保持时序同步成为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及其移动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序同步控制方法,适用于调整移动装置的时序同步,其中移动装置包括无线收发器、时序控制装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以及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述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联机,并由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时序信息封包;根据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根据目前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一时序信息取得第一时序差值;根据第一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一基站的时序进行同步;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联机,并由第二基站接收第二时序信息封包;根据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根据目前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第二时序差值;以及根据第二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的时序进行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序同步控制方法,适用于调整移动装置的时序,其中移动装置包括无线收发器、时序控制装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以及第二用户识别模块,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联机,并由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时序信息封包;根据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根据第一时序信息校正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联机,并由第二基站接收第二时序信息封包;根据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根据目前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参考时序差值;以及根据参考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的时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包括无线收发器;第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与第一基站双向通信;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与第二基站双向通信;时序控制装置,用以每隔帧时间长度累加计数值作为参考时序信息;以及微控制单元,用以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与第一基站联机时,根据自第一基站接收的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根据目前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一时序信息取得第一时序差值,并且根据第一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一基站的时序,以及当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与第二基站联机时,根据自第二基站接收的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根据目前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第二时序差值,并且根据第二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的时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包括无线收发器;第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与第一基站双向通信;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与第二基站双向通信;时序控制装置,用以每隔一帧时间长度累加计数值作为参考时序信息;以及微控制单元,用以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与第一基站联机时,根据自第一基站接收的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根据第一时序信息校正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以及当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与第二基站联机时,根据自第二基站接收的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根据目前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参考时序差值,并且根据参考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的时序。
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同时让两张SIM卡分别与联机的基站保持时序同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一个下行链路多帧信道组织实例。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内部电路架构。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基频处理器的内部电路架构。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实例。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实例。
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另一时序同步控制实例。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一个GSM用户将移动装置开启与基站联机的时候,移动装置必须与基站建立时序的同步性,以正确的接收信息。图1显示一个由ETSI所定义的下行链路(downlink)多帧(multi-frame)信道组织实例,多帧10包含51个时分多址帧(TDMA frame),此信道组织规范出基站所发出的各信道的突发脉冲序列(burst sequence)的时序,其中F代表频率校正信道(Frequency CorrectionChannel,以下简称FCCH)的丛发序列,记载着基站所使用的载波频率,使得在基站涵盖范围内的移动装置可校正到与基站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达到频率的同步,S代表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的丛发序列,记载着基站识别码(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以下简称BSIC),以及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简化的帧编号(Reduced Frame Number,以下简称RFN),使得移动装置可与基站达到时间的同步,B代表广播控制通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BCCH)的丛发序列,记载着基站的无线电链路组态、同步信息等,C代表共同控制通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CCCH)的丛发序列,记载着存取(access)相关的管理信息。当移动装置得知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后,即可与基站建立时序的同步,并且建立出与基站同步的多帧信道组织,如此一来,移动装置可在特定的时间点接收对应的丛发序列,以正确的接收各时分多址帧的信息。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100的内部架构,移动装置100包括无线收发器101、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图中用SIM 1表示)102、第二用户识别模块(图中用SIM 2表示)103、以及基频处理器104。基频处理器104用以处理移动装置100内部的基频信号,包括负责信号解码、时序控制、以及其它数字信号处理等。无线收发器101包括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图中未示),用以将基频信号载于联机的基站的载波频率传送出去,以及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降频成基频信号,再传送至基频处理器104。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共享移动装置内的基频处理器104与无线收发器101,因此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可分别通过无线收发器101与基站联机、校正与基站的频率与时序同步、并且通过基站双向传输语音及数据封包。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基频处理器104的内部电路架构。如图所示,基频处理器104包括振荡器201、时序控制装置202、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203以及存储装置204。振荡器201用以周期性地产生方波信号作为时序控制装置202的频率信号。时序控制装置202为可调整式计数器,用以根据频率信号持续计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微控制单元203可控制时序控制装置202计数一预定数量的时钟周期,并在计数到预定数量的时钟周期后发出中断信号(interrupt)至微控制单元203。例如微控制单元203可控制时序控制装置202计数5000个时钟周期作为一个帧时间长度,其中一个帧时间长度为ETSI所定义的4.615毫秒,因此每当时序控制装置202计数到5000个时钟周期时,可发出中断信号至微控制单元203,微控制单元203则根据此中断信号执行对应的信号处理程序,例如微控制单元203可于软件程序中储存帧计数值作为参考时序信息,并且在每次收到中断信号时累加该帧计数值,用以记录目前移动装置100的内部帧编号。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时序控制装置202也可直接包含缓存器,用以储存该帧计数值作为参考时序信息,因此时序控制装置202在每计数到预定数量的时钟周期后,可直接累加缓存器内的帧计数值。值得注意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计数器可通过许多不同方法实施,因此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做适当的改动。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可共享移动装置内的基频处理器104与无线收发器101。因此,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可分别通过无线收发器101联机至基站,并且分别与联机的基站达到时序同步。如同先前段落所述,当用户识别模块联机至基站时,会自基站接收到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此丛发序列包含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RFN)。因此,用户识别模块可根据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同步时序控制装置202的参考时序信息,例如将移动装置100内记录的帧计数值修改成等于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并且与基站同步持续累加帧计数值,因此移动装置100可建立出与基站同步的多帧信道组织,在特定的时间点接收对应的丛发序列,以正确的接收各时分多址帧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通过无线收发器101与第一基站联机时,根据自第一基站接收的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一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第一时序信息),此时微控制单元203根据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例如以上所述时序控制装置202所暂存或微控制单元203于软件程序中所储存的帧计数值,与第一时序信息取得第一时序差值,并且根据第一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一基站的时序。接着,当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通过无线收发器101与第二基站联机时,根据自第二基站接收的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二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第二时序信息),此时微控制单元203根据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例如以上所述时序控制装置202所暂存或微控制单元203于软件程序中所储存的帧计数值,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第二时序差值,并且根据第二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第二基站的时序。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帧计数值为一个持续计数的计数值,并不会被修改成基站的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其用以作为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的参考时序信息。而微控制单元203只需将帧计数值与各基站的时序信息之间的关系记录下来,例如将第一时序差值与第二时序差值记录于存储装置204中,即可以通过目前移动装置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参考时序信息)与先前所取得的第一、第二基站的时序信息与参考时序信息的关系分别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联机的基站达到时序同步。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实例,图中第一行的时序代表移动装置100内部的帧计数值,第二行的时序代表第一基站的时序,而第三行的时序代表第二基站的时序。当帧计数值计数到3时,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自第一基站接收的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并根据此丛发序列取得第一基站的帧编号作为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如图所示,第一基站的帧编号为1。因此,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的第一时序差值为1-3=-2。同样地,当帧计数值计数到6时,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自第二基站接收的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并根据此丛发序列取得第二基站的帧编号作为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如图所示,第二基站的帧编号为1。因此,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的第二时序差值为1-6=-5。当微控制单元203取得第一时序差值与第二时序差值后,可直接通过第一时序差值、第二时序差值与目前移动装置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联机的基站达到时序同步。例如当目前移动装置的帧计数值为30时,可根据第一时序差值推得目前第一基站的帧编号为30+(-2)=28。同样地,根据第二时序差值可推得目前第二基站的帧编号为30+(-5)=25。
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联机,并且进入专属模式(dedicated mode)与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传递语音封包,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temporary block flow mode)与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传递数据封包时,微控制单元203更取得第一时序差值/第二时序差值与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之和以取得第三时序信息,并且根据第三时序信息校正参考时序信息。例如,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进入专属模式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时,微控制单元203计算目前帧计数值与第一时序差值之和以取得第三时序信息,此第三时序信息代表着目前第一基站的帧编号,因此微控制单元203将目前帧计数值改写成第三时序信息,使得移动装置100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可等于第一基站的帧编号。由于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进入专属模式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时,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会进入飞航模式(flight mode),即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在这段时间无须再与第二基站保持联机,因此在此情况下可直接校正移动装置100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而不需考虑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第二基站保持同步,反之亦然。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的操作流程图。首先,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联机,并由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时序信息封包(S11)。接着,根据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S12)。接着,根据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一时序信息取得第一时序差值(S13)。接着,根据第一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的时序(S14)。接着,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联机,并由第二基站接收第二时序信息封包(S15)。接着,根据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S16)。接着,根据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第二时序差值(S17)。最后,根据第二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的时序(S18)。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通过无线收发器101与第一基站联机时,根据自第一基站接收的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一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第一时序信息),此时微控制单元203根据第一时序信息校正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例如将移动装置内部所储存的帧计数值直接修改成相等于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接着,当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通过无线收发器101与第二基站联机时,根据自第二基站接收的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二基站目前时分多址帧的帧编号(第二时序信息),此时微控制单元203根据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一参考时序差值,并且根据参考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第二基站的时序。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移动装置的帧计数值会被修改成与第一基站的帧编号同步,并且持续计数。而微控制单元203将帧计数值与第二基站的时序信息之间的关系记录下来,例如将参考时序差值记录于存储装置204中,因此微控制单元203可通过目前移动装置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以及其与第二基站的时序信息关系,使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联机的基站达到时序同步。
以下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介绍一时序同步控制实例。请先参考图4,如同以上所述,当帧计数值计数到3时,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自第一基站接收的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并根据此丛发序列取得第一基站的帧编号作为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如图所示,第一基站的帧编号为1。因此,微控制单元203根据第一时序信息校正移动装置100内部的帧计数值,例如微控制单元203将移动装置100内部的帧计数值由3修改成1,用以与第一基站的帧编号同步。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实例。如同图4,图6中第一行的时序代表移动装置100内部的帧计数值,第二行的时序代表第一基站的时序,而第三行的时序代表第二基站的时序。由图中可看出,第一行的移动装置100内部的帧计数值从第3个帧后被修改成1,并且持续计数下去,因此移动装置100内部的帧计数值可与第一基站的帧编号同步。接着,当帧计数值计数到4时,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自第二基站接收的同步信道(SCH)的丛发序列(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并根据此丛发序列取得第二基站的帧编号作为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如图所示,第二基站的帧编号为1。因此,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的参考时序差值为1-4=(-3)。当微控制单元203取得参考时序差值后,可直接通过参考时序差值与目前移动装置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第二基站达到时序同步。例如当目前移动装置的帧计数值为40时,可根据参考时序差值推得目前第二基站的帧编号为40+(-3)=37。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当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与第二基站联机,并且进入专属模式与第二基站传递语音封包,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与第二基站传递数据封包时,微控制单元203更取得参考时序差值与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之和以取得第三时序信息,并且根据第三时序信息校正参考时序信息。例如,当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进入专属模式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时,微控制单元203计算目前帧计数值与参考时序差值之和以取得第三时序信息,此第三时序信息代表着目前第二基站的帧编号,因此微控制单元203将目前帧计数值改写成第三时序信息,使得移动装置100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可等于第二基站的帧编号。由于当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进入专属模式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时,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会进入飞航模式,即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在这段时间无须再与第一基站保持联机,因此在此情况下可直接校正移动装置100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而不需考虑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一基站保持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203根据第一基站的时序信息校正移动装置100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因此当微控制单元203需要再度校正移动装置100与第一基站的时序同步时,例如需要因为移动装置100移动时所产生的都卜勒(Doppler)效应微调移动装置100与第一基站的同步,或是需要因为移动装置100内部的26MHz振荡器(图中未示)与第一基站的26MHz振荡器的不一致校正移动装置100与第一基站的同步时,微控制单元203根据都卜勒偏移计算结果或振荡器差异值调整帧计数值以产生一修正时序信息,来补偿第一时序差值以确保移动装置与第一基站的同步,并且根据修正时序信息调整参考时序差值,以确保移动装置与第二基站可维持正确的同步。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另一时序同步控制实例。图中第一行的时序代表原始第一基站的时序,在此实施例中移动装置内部维持的帧计数时序会被同步成第一基站的时序,因此第一行的时序也可代表移动装置内部维持的帧计数时序,图中第二行的时序代表第二基站的时序,第三行的时序代表校正后第一基站的时序,因此移动装置内部维持的帧计数时序也被同步成如第三行所示的时序。如图所示,第一基站的时序的校正值为Δ,因此移动装置100内部维持的帧计数值会被校正Δ(修正时序信息)。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基站的时序根据参考时序差值与目前参考时序信息(帧计数值)取得,然而在校正第一基站同步时,第二基站的同步并不需要被校正,因此必须针对第二基站所记录的参考时序差值作对应的修改,以确保移动装置与第二基站可维持正确的同步。图中第四行的时序代表第二基站的时序,其与第二行所示的时序相同,然而不同处在于其与第三行所示的时序的差值已经因为第一基站的同步校正而相对的被改变。因此,如图中所述,若原始针对第二基站所记录的参考时序差值为offset 1,则在帧计数值校正成延后差值Δ后,针对第二基站所记录的参考时序差值也必须被修改成offset 2,其中offset 2=offset 1-Δ。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的操作流程图。首先,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联机,并由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时序信息封包(S21)。接着,根据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S22)。接着,根据第一时序信息校正参考时序信息(S23)。接着,通过无线收发器将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联机,并由第二基站接收第二时序信息封包(S24)。接着,根据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S25)。接着,根据目前参考时序信息与第二时序信息取得一参考时序差值(S26)。接着,根据参考时序差值与参考时序信息同步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的时序(S27)。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为分别属于不同电信业者的两个号时,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可分别与不同的基站联机。然而,当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为属于相同电信业者的两个号时,第一用户识别模块102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103可能会联机到相同的基站。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以上所介绍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也可以是相同的基站。

Claims (22)

1.一种时序同步控制方法,适用于调整移动装置的时序同步,其中上述移动装置包括无线收发器、时序控制装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以及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述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将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联机,并由上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时序信息封包;
根据上述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上述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
根据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一时序信息取得第一时序差值;
根据上述第一时序差值与上述参考时序信息将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一基站的时序进行同步;
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将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联机,并由上述第二基站接收第二时序信息封包;
根据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上述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
根据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取得第二时序差值;以及
根据上述第二时序差值与上述参考时序信息将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二基站的时序进行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分别为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第二基站的帧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时序控制装置为计数器,用以每隔一帧时间长度累加计数值,并且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为上述计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一基站联机,并且进入专属模式与上述第一基站传递语音封包,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与上述第一基站传递数据封包时,上述时序同步控制方法更包括:
取得上述第一时序差值与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之和以取得第三时序信息;以及
根据上述第三时序信息校正上述参考时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更包括存储装置,用以储存上述第一时序差值与上述第二时序差值。
6.一种时序同步控制方法,适用于调整移动装置的时序,其中上述移动装置包括无线收发器、时序控制装置、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以及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述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将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一基站联机,并由上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时序信息封包;
根据上述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上述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
根据上述第一时序信息校正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
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将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第二基站联机,并由上述第二基站接收第二时序信息封包;
根据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上述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
根据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取得参考时序差值;以及
根据上述参考时序差值与上述参考时序信息同步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二基站的时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分别为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第二基站的帧编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时序控制装置为计数器,用以每隔一帧时间长度累加计数值,并且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为上述计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二基站联机,并且进入专属模式与上述第二基站传递语音封包,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与上述第二基站传递数据封包时,上述时序同步控制方法更包括:
取得上述参考时序差值与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之和以取得第三时序信息;以及
根据上述第三时序信息校正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时序同步控制方法更包括:
调整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以产生修正时序信息;以及
根据上述修正时序信息调整上述参考时序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序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更包括存储装置,用以储存上述参考时序差值。
12.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包括:
无线收发器;
第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与第一基站双向通信;
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与第二基站双向通信;
时序控制装置,用以每隔一个帧时间长度累加计数值作为参考时序信息;以及
微控制单元,用以当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与上述第一基站联机时,根据自上述第一基站接收的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上述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根据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一时序信息取得第一时序差值,并且根据上述第一时序差值与上述参考时序信息同步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一基站的时序,以及当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与上述第二基站联机时,根据自上述第二基站接收的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上述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根据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取得第二时序差值,并且根据上述第二时序差值与上述参考时序信息同步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二基站的时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分别为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第二基站的帧编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时序控制装置为计数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一基站联机,并且进入专属模式与上述第一基站传递语音封包,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与上述第一基站传递数据封包时,上述微控制单元更取得上述第一时序差值与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之和以取得第三时序信息,并且根据上述第三时序信息校正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更包括存储装置,用以储存上述第一时序差值与上述第二时序差值。
17.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包括:
无线收发器;
第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与第一基站双向通信;
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与第二基站双向通信;
时序控制装置,用以每隔一帧时间长度累加计数值作为参考时序信息;以及
微控制单元,用以当上述第一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与上述第一基站联机时,根据自上述第一基站接收的第一时序信息封包取得上述第一基站的第一时序信息,根据上述第一时序信息校正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参考时序信息,以及当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通过上述无线收发器与上述第二基站联机时,根据自上述第二基站接收的第二时序信息封包取得上述第二基站的第二时序信息,根据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取得参考时序差值,并且根据上述参考时序差值与上述参考时序信息同步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二基站的时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时序信息与上述第二时序信息分别为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第二基站的帧编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时序控制装置为计数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与上述第二基站联机,并且进入专属模式与上述第二基站传递语音封包,或进入临时数据块流模式与上述第二基站传递数据封包时,上述微控制单元更取得上述参考时序差值与目前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之和以取得第三时序信息,并且根据上述第三时序信息校正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微控制单元更调整上述时序控制装置的上述参考时序信息以产生修正时序信息,并且根据上述修正时序信息调整上述参考时序差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更包括存储装置,用以储存上述参考时序差值。
CN2008100837294A 2008-03-10 2008-03-10 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Active CN101534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37294A CN101534151B (zh) 2008-03-10 2008-03-10 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37294A CN101534151B (zh) 2008-03-10 2008-03-10 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4151A CN101534151A (zh) 2009-09-16
CN101534151B true CN101534151B (zh) 2012-07-25

Family

ID=41104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37294A Active CN101534151B (zh) 2008-03-10 2008-03-10 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41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943B (zh) * 2010-02-11 2014-05-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中控制增益的方法
CN103796341B (zh) * 2012-11-02 2017-04-26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帧位置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帧接收方法
US10194411B2 (en) * 2014-09-25 2019-01-29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15345A1 (en) * 1999-08-25 2001-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deviation detection
CN1308430A (zh) * 1999-12-22 2001-08-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及基站间同步的方法
CN101039146A (zh) * 2007-05-15 200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基站间空口时钟同步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47428A (zh) * 2006-05-26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多模基站时钟同步信号传送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15345A1 (en) * 1999-08-25 2001-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deviation detection
CN1308430A (zh) * 1999-12-22 2001-08-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及基站间同步的方法
CN101047428A (zh) * 2006-05-26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多模基站时钟同步信号传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39146A (zh) * 2007-05-15 200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基站间空口时钟同步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4151A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62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king frequencies
US7974647B2 (en) Mobil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iming synchronization
CN102361517B (zh) 一种多卡移动终端及其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188128B (zh) 一种无线授时和空口同步方法、基站、通讯设备及系统
US6452912B1 (en) Method for searching cel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08581A1 (en) Paging for non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networks
TWI504211B (zh) 用於用戶識別模組的方法及其系統與射頻通訊介面
CA25121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neighboring cell search window
CN101547421A (zh)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群标识生成方法及随机接入方法
CN102231877B (zh) 终端及其寻呼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7431990A (zh) 移动设备中的时序提前值的调整
CN105325037A (zh) 同步方法、同步装置和基站
JP4502137B2 (ja) 多モード端末の時間及び周波数同期の方法
CN101534151B (zh) 时序同步控制方法与移动装置
CN110710310B (zh) 超级系统帧号确定方法、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908922B (zh) 多卡移动终端的频偏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5554870A (zh) 上行同步方法及移动终端
US749973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1730129A (zh) 测量Inter-RAT系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34544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US79299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ighbor cell synchronization
CN101217741B (zh) 单基带单射频双卡双待通讯终端及其同步方法
SE8902994L (sv) Synkroniseringsmetod i ett mobilradiosystem
CN101997567B (zh) 一种基站识别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1534562A (zh) 时分多址系统的信道调度方法与其移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