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2444A - 内燃机燃烧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燃烧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2444A
CN101532444A CNA2008101714535A CN200810171453A CN101532444A CN 101532444 A CN101532444 A CN 101532444A CN A2008101714535 A CNA2008101714535 A CN A2008101714535A CN 200810171453 A CN200810171453 A CN 200810171453A CN 101532444 A CN101532444 A CN 101532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mode
combustion
motor
engine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14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F·常
J·-M·康
J·-S·陈
张曼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532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2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燃烧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选择地在多种燃烧模式的一种下运行的内燃机。监测发动机操作状态并且并行地执行程序代码以在第一燃烧模式和第二燃烧模式下运行发动机。当所述发动机运行在所述第二燃烧模式的预定运行区域内时,优先地在所述第二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发动机,且基于监测到的发动机运行状态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一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发动机。

Description

内燃机燃烧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了申请日为2007年8月13日的美国临时申请60/955,635的优先权,并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操作和控制。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已知的火花-点火(以下称作‘SI’)发动机将空气/燃料混合物吸入每个气缸,空气/燃料混合物在压缩冲程中被压缩并通过火花塞点燃。已知的压缩点火发动机是在接近压缩冲程的上止点(以下称作“TDC”)时将增压燃料喷入燃烧气缸,燃料在喷射时点燃。汽油发动机和柴油机的燃烧都包括由流体力学控制的预混合的或扩散的火焰。
SI发动机可在各种不同燃烧模式下进行操作,包括均质SI(以下称作“SI-H”)燃烧模式或分层充气SI(以下称作“SI-SC”)燃烧模式。在SI-H燃烧模式下,火花-点火正时时,所述气缸充气成分、温度和残余废气都是均质的。在所述压缩冲程结束时发生点火正时,燃料质量在所述气缸中均匀分布。优选地,空气/燃料比是化学当量比。在SI-SC燃烧模式下,所述空气/燃料比可为稀的化学当量比。所述燃料在气缸室中分层,所述火花塞由浓混合气层包围,而更外层为稀空气/燃料区域。燃料正时要紧接火花正时以防止所述空气/燃料混合物均质化而成为均匀分布的混合物。燃料脉冲宽度可终止于所述火花作用开始或大体上提前的位置。点火时,浓混合气层能快速而有效地燃烧。当所述燃烧进行至所述稀混合气层时,所述火焰前端快速冷却从而产生低的NOX排放物。
在预定速度/负荷运行条件下,SI发动机适于在均质充气压缩-点火(以下称作′HCCI′)燃烧模式(也称作受控自动-点火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受控自动-点火燃烧包括由氧化反应控制的分布式、无焰、自动-点火燃烧过程。HCCI燃烧模式下运行的发动机在进气门关闭时刻,优选地得到组分、温度和残余废气均质的气缸充气。受控自动-点火燃烧是发动机在稀空气/燃料混合物下的分布式动力学控制燃烧过程,也就是,在稀空气/燃料化学当量比下,具有相对低的峰值燃烧温度,并带来低的NOx排放量。所述均质空气/燃料混合物使得产生黑烟和微粒排放物的高浓度区最小。
在配置多种燃烧模式发动机中,不同燃烧模式下进行切换是有利的。在类似的速度/负荷状态下,不同的燃烧模式在发动机稳定性、排放和燃油经济性方面会有不同的性能差异。因此,优选地,在特殊的状态下要根据其最好的性能来切换至特殊的模式。选择发动机运行的燃烧模式可基于在特殊的发动机负荷和转速下哪个燃烧模式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当发动机速度和/或负荷的变化想要在不同燃烧模式间切换时,将执行切换策略并将所述发动机将切换至不同的燃烧模式。
当增加燃烧模式的数量时,燃烧模式间的切换和协调切换将变得复杂。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必须能够操作发动机的各燃烧模式,并且在它们之间无缝地切换。没有切换策略,会引发大量不完全燃烧和熄火、带来转矩失调和/或不理想排放的瞬态反应。
发明内容
内燃机可选地在第一和第二燃烧模式的一种中来操作。操作发动机方法包括监测发动机运行点;并行地执行可操作在第一燃烧模式下控制发动机的第一算法和执行可操作在第二燃烧模式下控制发动机的第二算法。当所述发动机运行点处于第二燃烧模式预定的运行区域时,发动机优先地在第二燃烧模式下操作,并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燃烧模式下操作。
附图说明
参照相关附图,作为示例,描述一个或更多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发动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本发明示例性的不同燃烧模式的速度和负荷运行区域;
图3图示了本发明示例性的叠加在缺省燃烧模式上的速度-负荷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案的示意性框图;和
图5A和5B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切换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其中,所述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某些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不是对其本身的限定。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内燃机10和相关控制模块5。所述发动机10可选择地在受控自动-点火燃烧模式、均质火花-点火模式和分层充气火花-点火模式下运行。
所述示例发动机10包括具有可在气缸15中滑动运动的往复活塞14的多缸直喷式四冲程内燃机,气缸15限定了不同容积的燃烧室16。每个活塞14连接至旋转曲轴12,由此将活塞的线性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进气系统向进气歧管29供气,所述进气歧管引导并分配空气进入每个燃烧室16的进气流道。所述进气系统包括用来监测和控制所述空气流的空气流管道和装置。优选地,进气装置包括用来监测空气质量流量和进气温度的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32。优选地,节气门包括电子控制装置,其响应于来自控制模块5的控制信号(‘ETC’)来控制流到发动机10的空气流。所述歧管中的压力传感器36用于监测歧管绝对压力和大气压力。外部流动通道将发动机废气再循环至进气歧管,该流动通道具有称作再循环(‘EGR’)阀38的流量控制阀。通过控制所述EGR阀38的开度,所述控制模块5可操作地控制流到所述进气歧管29的废气质量流量。
从进气歧管29流到每个燃烧室16的空气流由一个或多个进气门20来控制。从每个燃烧室16到排气歧管39的燃烧废气流由一个或多个排气门18来控制。优选地,通过双凸轮轴(如图所示)来控制所述进气和排气门20和18的打开和关闭,其中该双凸轮轴的旋转与曲轴12的旋转联动并由其指引。发动机10设置有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气门升程的装置,可称作可变升程控制(以下称作‘VLC’)装置。该实施例中,可变升程控制装置可操作地控制气门的升程或开度至两个不同位置之一,例如,当发动机在低速、低负荷运行时的低升程气门开度(大约4-6mm),当发动机在高速、高负荷运行时的高升程气门开度(大约8-10mm)。所述发动机还具有装置,其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和排气门20和18打开和关闭的相位调整(即相对正时),称作可变凸轮相位调整(‘VCP’),以在超过所述两级VLC升程作用之外控制相位调整。VCP/VLC系统22用于进气门20而VCP/VLC系统24用于发动机排气门18。所述VCP/VLC系统22和24由所述控制模块5来控制,并且,例如,通过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凸轮轴旋转位置传感器向控制模块5提供反馈信号。当发动机10在具有废气再压缩气门策略的HCCI燃烧模式下运行时,选地,控制所述VCP/VLC系统22和24到所述低升程气门开度。当发动机10在所述均质火花-点火燃烧模式下运行时,优选地,控制所述VCP/VLC系统22和24到所述的高升程气门开度,以使泵入损失最小化。在HCCI燃烧模式运行时,可命令低升程气门开度和负气门重叠以在燃烧气缸16中产生重整产品。由于系统的物理和机械性质,在命令VCP/VLC系统22和24中的一个改变凸轮相位和/或气门升程与执行切换之间会有时间延时。
所述进气和排气VCP/VLC系统22和24具有受限制的权限范围,通过其来控制所述进气和排气门18和20的打开和关闭。VCP系统22具有凸轮轴旋转大约60°-90°的定相权限的范围,由此允许控制模块5提前或推迟气门的打开和关闭。定相权限的范围由所述VCP的硬件和驱动所述VCP的控制系统来确定和限制。所述进气和排气VCP/VLC系统22和24可使用由所述控制模块5控制的电动-液压、液压以及电控制力来驱动。进气和排气门20和18的气门重叠角指的是在气缸中排气门18的关闭相对于进气门20的打开而限定的时段。所述气门重叠角可通过曲柄转角度数来测量,其中,正的气门重叠角(以下称作‘PVO’)指的是所述排气门18和所述进气门20都打开的时段,负的气门重叠角(以下称作‘NVO’)指的是在排气门18关闭和随后进气门20打开之间的时段,其中,进气门20和排气门18两者都关闭。在所述HCCI燃烧模式下操作时,作为废气再压缩策略的一部分,所述进气和排气门可能具有NVO。在所述SI-H燃烧模式下操作时,具有PVO。
所述发动机10包括燃料喷射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高压燃料喷射器28,其中每一个都响应来自所述控制模块5的信号(‘INJ-PW’)而直接将大量燃料射入一个燃烧室16。所述燃料喷射器28由燃烧分配系统供给增压燃料。
发动机10包括包括火花点火系统,响应来自所述控制模块5的信号(‘IGN’),通过该系统将火花能量提供给火花塞26来点燃或辅助点燃每个燃烧室16中的气缸充气。所述火花塞26加强了在某些工况下所述发动机的点火正时控制(例如,在冷起动或接近低负荷运行限值时)。
发动机10具有用来监测发动机运行工况的各种传感装置,包括监测曲轴旋转位置,也就是,曲柄转角和速度。传感装置包括曲轴旋转速度传感器(‘曲轴传感器’)42,适于监测燃烧的燃烧传感器30和适于监测废气的废气传感器4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宽量程的空气/燃料比传感器。所述燃烧传感器30包括可操作地监测燃烧参数状态的传感器,其被描述为可操作地监测缸内燃烧压力的气缸压力传感器。所述燃烧传感器30、废气传感器40和曲柄传感器42的输出由控制模块5所监测,该模块确定燃烧相位调整,也就是,每个燃烧周期内燃烧压力相对于每个气缸15的曲轴12的曲柄转角的正时。燃烧传感器30也可以由控制模块5来监测以决定在每个燃烧周期中每个气缸15的平均有效压力(‘IMEP’)。优选地,发动机10和控制模块5机械化地来监测和决定每个燃烧事件中每个气缸15的IMEP。可选择地,其它传感系统可用来监测本发明范围内的其它燃烧参数的状态,例如,离子感应点火系统,和非侵入汽缸压力传感器。
发动机10设计为在受控自动点火燃烧模式下跨过发动机速度和负荷的延伸区域进行汽油或类似燃料混合物的无节流操作。然而,在不利于所述受控自动-点火燃烧模式的工况下,可使用火花-点火和节流门-控制来操作并随着由发动机速度和负荷限定的发动机功率,得到最大发动机功率来满足操作者转矩请求。具有广泛应用范围的汽油和轻质乙醇混合物可作为优选的燃料;然而,也可以使用替代的液态或气态燃料,例如,高级乙醇混合物(例如,E80,E85)、纯乙醇(E99)、纯甲醇(M100)、天然气、氢气、生物气体、各种重整产品、合成气体及其他等。
所述控制模块5执行储存在其中的算法程序以控制上述执行器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运行,包括节气门位置、火花正时、燃料喷射量和燃料喷射正时、进气和/或排气门正时和相位调整、以及控制废气再循环流量的EGR阀位置。气门正时和相位调整包括预定气门重叠角,包括在废气再吸入策略中和进气和排气门20和18的NVO与低升程。所述控制模块5适于接收来自操作者(例如来自节流板位置和刹车踏板位置)的输入信号从而判断操作者转矩请求,并且接收来自指示所述发动机转速、进气空气温度、冷却液温度和其它环境条件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5是通用数字计算器,其一般包括微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具有包括只读存储器和电子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介质、随机存取存储器、高速计时器、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电路、及输入/输出电路和装置以及适当的信号调节和缓冲电路。所述控制模块具有一组控制算法,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常驻程序指令和标定值。优选地,所述控制算法在预置的循环周期执行。算法通过中央处理单元来执行,并利用预置标定值,可操作地监测来自上述传感装置的输入值并执行控制和诊断程序来控制所述执行器的运行。在发动机和车辆运行期间,循环周期可按照规定的间隔来执行,例如每3.125,6.25,12.5,25和100毫秒。可选择地,所述算法可响应事件发生来操作。
图2示意性地表示了基于发动机参数状态的在火花-点火和受控自动-点火燃烧模式下优选的示例性发动机10的操作区域,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参数包括根据包括所述燃料流量和所述进气歧管压力的发动机参数推导出的速度和负荷。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燃烧模式包括引导-喷雾火花-点火(‘SI-SG’)燃烧模式、单喷射受控自动-点火(‘HCCI-SI’)燃烧模式、双喷射受控自动-点火(‘HCCI-DI’)燃烧模式和均质火花-点火(‘SI-H’)燃烧模式。每个所述燃烧模式的优选速度和负荷运行区域都是基于包括燃烧稳定性、燃料消耗、排放、发动机输出转矩等发动机的运行参数而确定的。优选地,用来描述前述燃烧模式操作的所述优选速度和负荷控制区域的边界被预先标定并储存在所述控制模块5中。
所述发动机10被控制在优选的空气-燃料比下运行,并且控制所述进气流量以得到优选的空气-燃料比。这里包括在所述选定的燃烧模式下基于发动机的操作来估计气缸空气充气。在所述火花-点火与受控自动-点火燃烧模式切换期间,控制所述节气门34和VCP/VLC装置22和24,基于估计的气缸充气来得到进气流速。通过调节所述节气门34和所述VCP/VLC装置22和24来控制所述进气和排气门20和18的打开正时和曲线,从而控制空气流量。所述两种燃烧模式的操作要求根据进气和排气门20和18的气门正时和轮廓以及限定节气门位置的节气门34来对所述VCP/VLC装置22和24进行不同的设置。作为示例,当所述发动机10控制在稀空燃比的自动-点火模式时,优选地,所述节气门全开,反之,在所述火花-点火燃烧模式下,要控制所述节气门34以调节所述空气流量,并将所述发动机10控制到当量空气-燃料比。
图3示出了在一种燃烧模式下,控制和操作如图1和图2所述的发动机10的控制策略。选择并指定所述燃烧模式中的一种作为缺省的燃烧模式。在该实施例中,指定所述SI-H燃烧模式为缺省的燃烧模式。指定其它燃烧模式为可选燃烧模式。图3中通过节气门全开线“WOT”限定了在默认的燃烧模式下,速度和负荷的运行极限,“WOT”是指发动机可在其整个速度/负荷运运行区域操作。所述可选燃烧模式叠加在所述缺省燃烧模式上来描述图3所示的相对速度/负荷参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10可在缺省的燃烧模式下跨过所述整个速度/负荷运行区域来操作。
优选地,所述缺省燃烧模式包括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发动机10可跨过大范围的发动机速度和负荷运行。发动机10在缺省的燃烧模式下运行,优选地具有对例如VCP/VLC装置22和24的执行器的最少控制,和传感器与传感系统的最少反馈,以及最少的执行算法。由此,发动机10可利用有限的传感和执行功能跨过大范围的速度/负荷组合运行。对于示例性的发动机10,SI-H模式作为其优选的缺省燃烧模式。其它燃烧模式,例如,SI-SG模式,HCCI-SI模式和HCCI-DI模式都是可选燃烧模式,它们如图3所示的那样,叠加在缺省燃烧模式上。
基于所述传感器监测到的输出值,所述控制模块5通过执行存储在其中的算法代码对上述执行器进行控制设置。所述控制设置包括节气门位置、火花正时、燃料喷射量和正时、进气和/或排气门升程、正时和定相、和控制再循环废气流量的EGR阀。所述控制模块5监测来自操作者(包括加速踏板位置和刹车踏板位置)的输入信号来决定操作者转矩请求并监测指示发动机转速、负荷、进气质量温度、冷却液温度和其它环境条件的传感器。优选地,通过存储器中的查询表来操作所述控制模块5以确定所述执行器的控制设置,这些设置包括火花正时(在需要时)、EGR阀位置、进气和排气门正时、两级升程切换设置位置及燃料喷射质量和正时。在发动机运行的任何时候,无需考虑发动机10在该时刻运行所选择的燃烧模式,所述控制模块5就可执行算法程序使得发动机10在缺省的燃烧模式下运行。当控制模块5选择所述缺省模式时,利用被执行的算法程序来控制所述发动机10在缺省模式下运行。
当发动机10在可选的一种燃烧模式包围的发动机操作区域运行时,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5通过执行控制算法来控制发动机在可选燃烧模式下运行,从而在可选地燃烧模式下运行发动机10。所述控制模块5同时执行控制算法可操作地使用所述缺省燃烧模式控制发动机10。这里包括检测来自传感器的输入和确定执行器的设置量以在所述缺省模式下运行发动机10,其包括对燃料喷射脉宽(INJ-PW),废气再循环(EGR),进气空气(ECT)及火花-点火正时和延迟(IGN)的设定进行控制。当发动机在所述缺省模式运行时,基于监测到的发动机运行工况来决定所述执行器的控制设置从而以满足操作者转矩请求。由此,在某个事件发生时,例如,出现了迫使或导致所述发动机退出当前选择的操作模式的故障,所述控制模块5可在延迟最少和发动机10中断运行最短的情况下,从选择的燃烧模式切换至所述缺省燃烧模式。可迫使发动机控制从选择的燃烧模式切换出来的事件包括使用例如舱内传感系统和诊断算法来监测零部件或系统的故障。这些故障可能包括在所述燃烧传感器30、所述进气VCP/VLC系统22和所述排气VCP/VLC系统24的零部件故障。
图4描述了该系统的示例性的操作过程。在完整模式运行期间,所述控制模块5选择和控制发动机运行,包括在所述缺省燃烧模式运行和一种或多种可选燃烧模式运行之间进行切换,将其表述成燃烧模式A、燃烧模式B以及直到燃烧模式X,其中包括任意数量的可选择运行燃烧模式。参考上述发动机,所述缺省模式包括所述SI-H燃烧模式,可选择的燃烧模式包括SI-SG燃烧模式、HCCI-SI燃烧模式和HCCI-DI燃烧模式。监测发动机的运行,并执行诊断程序。当诊断程序中的一个监测到故障时,无论运行工况如何,所述控制模块都立即命令发动机在缺省燃烧模式下运行。
上述方法提高了燃烧模式切换的灵活性。如图5A和5B所示,从燃烧模式A切换至燃烧模式B有两种可能的途径。图5A示出了从燃烧模式A直接切换至燃烧模式B。图5B示出了利用所述缺省燃烧模式作为中间燃烧模式而将燃烧模式A切换至燃烧模式B。在某些情况下,优先选择图5B所示的切换方式,因为依照发动机10的特性,每个可选燃烧模式与所述缺省燃烧模式之间的切换比直接切换更加可靠且易于执行。
上述相同的方法可用于在多个燃烧模式下可选择地运行的发动机,其参照包括火花-点火发动机的实施例来描述。该方法可选择的应用可采用压缩-点火发动机的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可选择地在压缩-点火(以下称作‘CI’)燃烧模式和预混合-充气压缩点火(以下称作‘PCCI’)燃烧模式下运行。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CI燃烧模式是所述缺省燃烧模式,所述PCCI燃烧模式是所述可选燃烧模式。所述PCCI燃烧模式包括在所述燃烧周期中的压缩冲程内早期对燃料进行部分喷射,从而使所述燃烧室中燃料和进气的预混合以达到低温燃烧。
此处,特别参照实施例和其改型描述了本发明。在阅读和理解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有其它的改型和变化。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为了实现本发明作为最好的可预期模式而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将包括落入其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的实施例。

Claims (19)

1.一种运行内燃机的方法,该内燃机可选择地在第一和第二燃烧模式下运行并可操作地与具有多个可执行算法的控制模块相连接,该方法包括:
监测发动机运行点;
并行地执行可操作地在第一燃烧模式下控制发动机的第一算法和执行可操作以在第二燃烧模式下控制发动机第二算法;
当所述发动机运行点在所述第二燃烧模式的预定运行区域内时,优先地在所述第二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发动机;且
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一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发动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燃烧模式的预定运行区域小于所述第一燃烧模式的整个运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监测发动机运行;和
在所述发动机运行中检测到故障时,可选择地在第一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发动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发动机故障时,将发动机运行从所述第二燃烧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一燃烧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识别到发动机零部件的故障时,将发动机运行从所述第二燃烧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一燃烧模式,其中所述零部件包括燃烧传感器、可变凸轮相位系统以及可变升程控制装置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经由第一燃烧模式下的中间发动机运行状态,将发动机运行从所述第二燃烧模式切换至第三燃烧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中止执行可操作以在所述第二燃烧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二算法;和
执行可操作以在所述第三燃烧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三算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发动运行期间,连续执行可操作在所述第一燃烧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算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燃烧模式包括火花-点火燃烧模式,而所述第二燃烧模式包括引导-喷雾火花-点火燃烧模式、单喷射自动-点火燃烧模式和双喷射自动-点火燃烧模式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燃烧模式包括压缩-点火燃烧模式,而所述第二燃烧模式包括预混合-充气压缩点火燃烧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燃烧模式包括缺省燃烧模式,而所述第二燃烧模式包括可选燃烧模式。
12.一种运行内燃机的方法,该内燃机可选择地在缺省燃烧模式和多种可选燃烧模式之一中的一种下运行,所述发动机可操作地与具有多个可执行算法的控制模块相连接,该方法包括:
监测发动机运行点;
监测发动机的操作状态;
并行地执行可操作的在所述缺省燃烧模式下控制发动机的第一算法和执行可操作在多个可选燃烧模式中的第一种下控制发动机的第二算法;
当所述发动机运行点在多个可选燃烧模式的第一种的预定运行区域内时,优先地在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的第一种下运行所述发动机;和
当所述发动机运行点在多个可选燃烧模式的第一种的预定运行区域内时,可选择地在所述缺省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发动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中每一个的相应预定运行区域小于所述缺省燃烧模式的整个运行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识别到所述发动机零部件的故障时,将发动机运行从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中的第一种切换至所述缺省燃烧模式,其中所述零部件包括燃烧传感器、可变凸轮相位系统和可变升程控制装置中的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点和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中每一个相应的预定运行区域而在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间进行切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经由在所述缺省模式下的中间发动机运行状态,将发动机运行从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中的第一种切换至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中的第二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中止执行可操作以在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的第一种下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二算法;和
执行可操作以在所述多个可选燃烧模式的所述第二种下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三算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缺省燃烧模式包括火花-点火燃烧模式,而其中多个可选燃烧模式包括引导-喷雾火花-点火燃烧模式、单喷射自动-点火燃烧模式和双喷射自动-点火燃烧模式中的一种。
19.一种运行内燃机的方法,该内燃机可选择地在多种燃烧模式中运行并可操作地与具有多个可执行算法的控制模块相连接,该方法包括:
监测发动机运行点;
并行地执行可操作以在第一燃烧模式下控制发动机的第一算法和执行可操作以在第二燃烧模式下控制发动机的第二算法;
当所述发动机运行点在所述第二燃烧模式的预定运行区域内且所述第二燃烧模式的预定运行区域小于所述第一燃烧模式的运行区域时,优先地在所述第二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发动机;和
可选择地在所述第一燃烧模式下运行所述发动机。
CNA2008101714535A 2007-08-13 2008-08-13 内燃机燃烧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 Pending CN1015324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5563507P 2007-08-13 2007-08-13
US60/955635 2007-08-13
US12/181348 2008-07-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2444A true CN101532444A (zh) 2009-09-16

Family

ID=41103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714535A Pending CN101532444A (zh) 2007-08-13 2008-08-13 内燃机燃烧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24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1999A (zh) * 2010-08-09 2012-03-1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在具有混合驱动动力系的内燃发动机中管理转换的方法
CN104101395A (zh) * 2014-06-26 2014-10-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动机内部残余废气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1980817A (zh) * 2019-05-21 2020-11-2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1999A (zh) * 2010-08-09 2012-03-1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在具有混合驱动动力系的内燃发动机中管理转换的方法
CN102371999B (zh) * 2010-08-09 2015-09-0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在具有混合驱动动力系的内燃发动机中管理转换的方法
CN104101395A (zh) * 2014-06-26 2014-10-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动机内部残余废气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1980817A (zh) * 2019-05-21 2020-11-2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7218B (zh) 均质充量压缩点火和火花点火燃烧模式间转换控制策略
US7684925B2 (en) Engine warm-up of a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CN102003323B (zh) 均质充气压缩点火发动机的控制策略
US74786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a transition between HCCI and SI combustion in a direct-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US7894976B2 (en) Light load and idle HCCI combustion control by fuel pressure modification
US7899601B2 (en) Methodology for extending the high load limit of HCCI operation by adjusting injection timing and spark timing
CN102027220B (zh) 一种用于操作火花点火直喷内燃发动机的方法
CN101852142B (zh) 发动机暖机期间的hcci燃烧运转策略
CN101476511B (zh) 用于控制内燃机内的燃烧模式过渡的方法
US7832370B2 (en) Low-load operation extension of a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CN102146852B (zh) 用于在内燃发动机中控制燃烧模式转换的方法
CN101871375B (zh)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装置及方法
CN101858270B (zh) 用于控制内燃机中的燃烧模式转换的方法和设备
US7798126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ylinder charge in a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CN102027217B (zh) 用于在内燃发动机的燃烧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的控制策略
CN101657622A (zh) 用于选择内燃机的燃烧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US9863305B1 (en) Low-cost high-efficiency GDCI engines for low octane fuels
US10273888B2 (en) GDCI transient EGR error compensation
US20090048757A1 (en) Control strategy for transitioning among combustion mode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726277B2 (en) Engine idle warm-up of a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CN101532444A (zh) 内燃机燃烧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
US10047692B2 (en) GDCI cold start misfire preven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