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0363B - 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10363B CN101510363B CN2009100261477A CN200910026147A CN101510363B CN 101510363 B CN101510363 B CN 101510363B CN 2009100261477 A CN2009100261477 A CN 2009100261477A CN 200910026147 A CN200910026147 A CN 200910026147A CN 101510363 B CN101510363 B CN 1015103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port
- flight
- flow
- data
- air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场航班计划容量的判定方法。通过进行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试验或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得到进离场航班需求量、流量数据,并进行统计绘制得到实际流量线(103)和标准流量线(102),由两曲线分离点(A)对应的进离场航班需求即可确定机场的航班计划容量。利用该方法确定的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机场运营单位安排航班计划,提高机场服务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属于判定机场航班计划时刻容量的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机场容量评估中主要是确定机场的最大容量和实际容量。其中,最大容量是指在指定时间内,在持续理想的服务请求条件下(也即总有飞机请求进入或离开机场),单位时间内机场能够服务的最大飞行架次,但在机场实际运行中,通常的服务请求都不是“理想的”,因此最大容量又被称为理论最大容量;实际容量是指机场在实际条件下,在指定延误限度内,单位时间内机场能够服务的飞行架次。分析可知,最大容量以“理想的服务请求”为假设,其评估结果仅可为机场战略发展作参考,并不能直接指导机场运营单位安排航班计划。同样地,实际容量由于考虑了航班延误情况,这种流量强度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接受的,但航班延误值会随着时间增长而累积增大,因而该评估结果也不能指导机场安排航班计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往机场容量评估方法的缺陷,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机场航班计划容量”概念及其判定方法。
机场航班计划容量是指机场在航班延误不累积增大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以1小时计算)能够安排进离场的最大航班数量。与前面提及的机场“最大容量”和“实际容量”不同,机场航班计划容量的确定是以所有进离场航班服务请求都能得到满足而无延误累计为条件。换言之,由于航班进离场请求分布不均,航班延误虽然仍会在个别时段出现,但不会累积增大,从统计结果看,在整个考察时段内,机场的运行流量等于进离场航班需求。因此,按照该思路确定的机场航班计划容量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机场的服务能力,其结果可以直接指导机场运营单位安排航班计划,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实现此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机场终端区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方法或机场空管中心信息系统进行航班运行数据采集,得到机场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
b、根据a步采集得到的机场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采用数据统计处理软件SPSS,确定出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的关系,得到实际流量线(103);
c、根据机场流量按航班需求1∶1增长的关系,确定标准流量线(102);
d、对比确定实际流量线(103)和标准流量线(102)的分离点,由分离点对应的进离场航班需求来确定机场的航班计划容量。
本发明的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步骤a中机场终端区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A、依据机场进离场规律产生空域各走廊口和地面停机位的仿真飞机流;
B、判断A步骤中的仿真飞机流是进场飞机还是离场飞机;
C、当B步判断结果为进场飞机,则先进行空域仿真,获取空域内航班仿真数据,接着将进场飞机流从空域进入跑道,再进行地面仿真,获取地面航班仿真数据;
D、将C步的空域内航班仿真数据和地面航班仿真数据存入数据表;
E、当B步判断结果为离场飞机,则先进行地面仿真,获取地面航班仿真数据,接着将离场飞机流从跑道进入空域,再进行空域仿真,获取空域内航班仿真数据;
F、将E步的空域内航班仿真数据和地面航班仿真数据存入数据表;
G、将D、F步骤中所述数据表中存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机场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该发明确定的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其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机场实际服务能力,指导机场运营单位安排航班计划,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本项发明为机场航班计划容量评估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可为机场等民航运营运单位的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不论是通过仿真手段获取的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还是现场采集的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本发明都可以对之进行分析并确定机场的航班计划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给出的确定机场航班计划容量的流量-需求关系曲线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获取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的计算机仿真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机场航班计划容量的方法,该发明将机场的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综合考虑,提出了机场航班计划容量的判定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步,通过多次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试验方法或机场实地调研,获取不同的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原始数据。其中,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试验方法实现思路如附图2所示,采用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软件,首先依据机场进离场规律产生空域各走廊口和地面停机位的仿真飞机流,然后进行依据管制规则的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获取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原始数据;机场实地调研采集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则可以通过机场空管中心信息系统中保存的航班时刻表和航班实际飞行数据来完成。
第二步,利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对第一步获取的进离场航班需求量、流量原始数据进行统计;
第三步,根据统计得到的进离场航班需求量、流量数据,利用绘图软件Origin绘制进离场航班实际流量-需求关系;同时,绘制出流量按航班需求1∶1增长的标准流量线。
第四步,参照附图1(坐标1为进离场航班需求量、坐标2为机场运行流量)。附图1中,101是机场最大容量线;102是描述机场运行流量随进离场航班需求量1∶1增长的标准流量线;103即是不同延误程度下的实际流量线。由于标准流量线102描述的是机场运行流量随进离场航班需求量1∶1增长的趋势,而机场的资源实际上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进离场航班需求无限制的增长。因此,当进离场航班需求量较小时,实际流量线103会与标准流量线102重合,但当需求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实际流量线103会与之分离并会逐渐逼近机场的最大容量线101。进一步地,实际流量线103与标准流量线102的分离点A表示此时的进离场航班需求量等于该机场能提供的航班计划容量。如果超过该点,就意味着进离场航班需求超过机场实际运行能力,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航班延误将不断增大。
第五步,依据第四步所述,在第三步利用Origin绘制的实际流量-需求关系曲线中,实际进离场航班流量是一系列离散值,因此通过对比实际流量曲线和标准流量曲线即可通过判定两曲线的分离点,而由该分离点对应的进离场航班需求即可确定出机场的航班计划容量。
Claims (2)
1.一种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机场终端区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方法或机场空管中心信息系统进行航班运行数据采集,得到机场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
b、根据a步采集得到的机场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利用数据统计处理软件SPSS,确定出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的关系,得到实际流量线(103);
c、根据机场流量按航班需求1∶1增长的关系,确定标准流量线(102);
d、对比确定实际流量线(103)和标准流量线(102)的分离点,由分离点对应的进离场航班需求来确定机场的航班计划容量,具体为:利用Origin绘制的实际流量-需求关系曲线中,实际进离场航班流量是一系列离散值,通过对比实际流量曲线和标准流量曲线即可通过判定两曲线的分离点,而由该分离点对应的进离场航班需求即可确定出机场的航班计划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机场终端区空域与地面联合仿真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A、依据机场进离场规律产生空域及各走廊口和地面停机位的仿真飞机流;
B、判断A步骤中的仿真飞机流是进场飞机还是离场飞机;
C、当B步判断结果为进场飞机,则先进行空域仿真,获取空域内航班仿真数据,接着将进场飞机流从空域进入跑道,再进行地面仿真,获取地面航班仿真数据;
D、将C步的空域内航班仿真数据和地面航班仿真数据存入数据表;
E、当B步判断结果为离场飞机,则先进行地面仿真,获取地面航班仿真数据,接着将离场飞机流从跑道进入空域,再进行空域仿真,获取空域内航班仿真数据;
F、将E步的空域内航班仿真数据和地面航班仿真数据存入数据表;
G、将D、F步骤中所述数据表中存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机场进离场航班需求和流量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261477A CN101510363B (zh) | 2009-04-02 | 2009-04-02 | 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261477A CN101510363B (zh) | 2009-04-02 | 2009-04-02 | 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10363A CN101510363A (zh) | 2009-08-19 |
CN101510363B true CN101510363B (zh) | 2011-01-19 |
Family
ID=41002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261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0363B (zh) | 2009-04-02 | 2009-04-02 | 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103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7982B (zh) * | 2011-04-13 | 2012-10-17 | 中国民航大学 | 一种扇区动态容量预测的方法 |
CN104915778A (zh) * | 2015-06-15 | 2015-09-16 | 中国民航大学 | 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机场容量评估系统及其计算方法 |
CN105528647B (zh) * | 2015-11-25 | 2017-04-1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场概率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
CN105718657B (zh) * | 2016-01-20 | 2018-12-1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随机服务理论的空域宏观容量评估方法 |
CN107067823B (zh) * | 2017-02-28 | 2018-05-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 | 一种近距平行跑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
CN110660274B (zh) * | 2019-09-30 | 2020-09-2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一种机场容需平衡预测方法 |
CN113223330B (zh) * | 2021-04-09 | 2022-07-08 | 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航班流量限制的航班调减方法和系统 |
CN113257042B (zh) * | 2021-05-18 | 2022-04-1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一种基于时空分布特征的多机场终端区航班流生成方法 |
CN117746692B (zh) * | 2024-02-19 | 2024-05-10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一种基于容量包络线的机场模块化调整方法 |
-
2009
- 2009-04-02 CN CN2009100261477A patent/CN1015103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10363A (zh) | 2009-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10363B (zh) | 机场航班计划容量判定方法 | |
Schaefer et al. | Airline crew scheduling under uncertainty | |
CN102254453B (zh) | 一种民航多机场终端区空域功能性扇区划分方法 | |
CN110570693B (zh) | 一种基于可靠性的航班运行时间预测方法 | |
CN110288177B (zh) | 一种采用历史运行数据包络线评估机场公布容量的方法 | |
CN113706931B (zh) | 空域的流控策略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Ramanujam et al. | Estimation of arrival-departure capacity tradeoffs in multi-airport systems | |
CN104700662A (zh) |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协同航路时隙分配方法 | |
Churchill et al. | Flight delay propagation impact on strategic 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 |
CN106469349A (zh) | 一种多跑道系统航班容量的数学模型评估方法 | |
Kim | The impacts of changing flight demands and throughput performance on airport delays through the Great Recession | |
CN110555552B (zh) | 基于天气危险指数的终端区起降容量预测方法 | |
Liu et al. |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real-time ground delay program revision and corresponding flight delay assignments | |
Liu et al. | Airport delay prediction with temporal fusion transformers | |
Dong et al. | China’s corridors-in-the-sky design and space-time congestion identifi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air routes’ traffic flow | |
CN118609431A (zh) | 一种基于噪声监测及声源分析的机场管理系统 | |
Bertino et al. | 21st century, fast-time airport and airspace modeling analysis with Simmod | |
Zhang et al. | Macroscopic tool for measuring delay performance in national airspace system | |
Mayer | Estimating operational benefits of aircraft navigation and air traffic control procedures using an integrated aviation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platform | |
CN112201082B (zh) | 一种航班放行时隙的n点置换方法 | |
Levy et al. | Departure taxi time predictions using ASDE-X surveillance data | |
Liu et al. | Miles-in-trail restrictions and avi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Chicago o’hare case study | |
CN115345408A (zh) | 一种基于熵权法的终端区进场效率评估方法 | |
Nakahara et al. | Estimating current & future system-wide benefits of airport surface congestion management | |
CN115564188A (zh) | 一种航班计划鲁棒性评价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