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4356B -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4356B
CN101504356B CN2009100610105A CN200910061010A CN101504356B CN 101504356 B CN101504356 B CN 101504356B CN 2009100610105 A CN2009100610105 A CN 2009100610105A CN 200910061010 A CN200910061010 A CN 200910061010A CN 101504356 B CN101504356 B CN 101504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xial cell
triaxial
cover plate
pist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610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4356A (zh
Inventor
周辉
张传庆
汤艳春
房敬年
刘继光
冯夏庭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09100610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4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4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4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4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43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该装置由三轴压力室、四联板机构、σ1加载传递系统、σ2加载传递系统和σ3加载传递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σ1加载传递系统位于三轴压力室上端,通过σ1方向活塞与三轴压力室相连;σ2加载传递系统位于三轴压力室的侧端,通过σ2方向活塞与三轴压力室相连;σ3加载传递系统通过排水孔与进水孔与三轴压力室相连;四联板机构位于三轴压力室内部。该装置能进行多种岩石的多种试验,进行多数可溶岩和不溶岩的真三轴压缩试验;能够通过水溶液来施加一个方向的压力,可以进行可溶岩的应力-溶解耦合试验;对岩石试件能够全端面施加应力,真实的反应岩体的受荷状态;该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具备自平衡功能。

Description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学和岩体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主要是用于研究在复杂的组合应力状态下岩石的基本力学特性以及可溶岩的应力-溶解耦合特性,试验结果可应用于地学和岩体工程研究及岩石力学学科。
背景技术
在天然条件下,地壳和工程岩体是在复杂的组合应力状态下产生变形和破坏的。岩体是一种复杂的地质体,处于复杂的三维应力场中,岩体破坏通常是由于其所赋存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引起的。常规三轴岩石力学试验一般都是对岩石施加一定的围压,然后保持围压不变(即σ2=σ3)增加最大主应力σ1使岩石发生破坏,这种试验方法只能研究轴对称的应力状态,不适用于中间主应力对岩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真三轴试验可以解决常规三轴试验不能反映的复杂应力路径的演化问题,通过主应力σ1,σ2,σ3的独立变化,可以体现岩体实际受荷情况。
岩石(特别是可溶于水的岩石,如岩盐、石膏、石灰岩等)的应力、溶解耦合过程研究是国际岩石力学领域最前沿的课题之一,是核废料地下处置、地下能源储存、地下二氧化碳储存、地热开发、石油开采、坝基、边坡、硐室等众多与水相关的岩石工程的最基础性研究课题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岩石工程的安全性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水是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对于岩石,特别是可溶于水的岩石,其力学性质和溶解特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由于在一定的应力和应力变化作用下岩石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不同尺度的裂隙,当岩石与水溶液接触时,由于裂隙的不断产生和扩展,岩石的溶蚀过程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水溶液对岩石裂隙产生溶蚀作用,从而进一步使裂隙开度增大,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在岩石(特别是可溶于水的岩石,如岩盐)的溶蚀机理方面,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R.W.Durie、F.W.Jessen、Saberian等大批学者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对岩盐表面光滑程度、溶蚀面倾角、环境温度、流速及岩石组成等因素对溶蚀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吴刚、杨俊六、赵晓华、刘成伦、黄德芳等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岩盐溶蚀模拟试验研究。但岩石(特别是可溶于水的岩石,如岩盐)的力学性质和溶解特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目前对于岩石(特别是可溶于水的岩石,如岩盐)的应力-溶解耦合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外已研发的岩石力学试验设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未真实的反应岩体的受荷状态
岩石常规三轴压缩装置虽然采用了油(或水溶液)施加围压,但无法真实的反应岩体的实际受荷状态;岩石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采用了三向应力施加方式,但在对岩石试件施加全端面应力方面存在着不足:
(1)采用方形压板对岩石试件施加应力,试件未被施加全端面应力。采用方形压板对岩石试件进行压缩试验时,为了避免岩石试件变形后不同方向的方形压板互相影响,在不同方向的方形压板之间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这一部分空间决定了该试验仪器的变形测量量程,但由于这部分空间的存在,造成岩石试件的受力状态与实际不符,不是全端面受力。
(2)采用斜断面的压板对岩石试件施加应力,不同方向的斜断面压板之间存在着空间,但是由于空间较小,可近似地认为岩石试件被施加了全端面应力。压板采用斜断面的方式可以扩大岩石试件的变形范围,但是由于不同方向的斜断面压板之间的空间较小,使得该试验装置的测量范围还是较小,变形量程小,不适于变形量大的岩石,限制了该试验装置的适用范围。
(3)对岩石试件施加了全端面的应力,但是由于不同方向的压板之间的相互影响,造成岩石试件与压板之间的摩擦力大,这与岩石的实际受力状态不符。
2、试验仪器在结构上不具备“自平衡”功能,即试验装置不能够从本身结构设计上实现加载力和反力相平衡,这就造成试验仪器必须使用巨大的承力柱去承担由于加载而产生的反力,试验装置的尺寸大,仪器笨重,应力的施加方式较单一,操作难度较高,人力进行试验操作比较困难,安全性较差。
3、某些岩石三轴压缩试验装置在设计上限制了该装置的功能,不能较好的进行试验仪器功能的扩展,特别是不能进行岩石试件的应力-溶解耦合试验。
为此,必须对岩石三轴压缩试验装置进行改进,使得三轴压缩试验装置的应力施加方式多样化,真实的反应岩体的受荷状态,对岩石试件能够全端面施加应力;能够测试可溶岩的应力-溶解耦合特性,使得试验装置的功能多样化;并且通过对试验装置结构上的设计使得该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本试验装置针对以上各点进行了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该装置能进行多种岩石的多种试验,对多数可溶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等)和不溶岩(如花岗岩、砂岩等)的真三轴压缩进行试验;另外由于其能够通过水溶液来施加一个方向的压力,还可以对可溶岩(如岩盐、石膏等)的应力-溶解耦合进行试验;对岩石试件能够全端面施加应力,真实的反应岩体的受荷状态;通过对试验装置结构上的设计使得该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具备“自平衡”功能。
该试验装置由三轴压力室、“四联板”机构、σ1加载传递系统、σ2加载传递系统和σ3加载传递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σ1加载传递系统位于三轴压力室上端,通过σ1方向活塞与三轴压力室相连;σ2加载传递系统位于三轴压力室的侧端,通过σ2方向活塞与三轴压力室相连;σ3加载传递系统通过排水孔与进水孔与三轴压力室相连;“四联板”机构位于三轴压力室内部。该试验装置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使用四联板机构能够对岩石试件施加全端面应力,消除岩石试件与试验装置之间的摩擦力,真实的反应岩体的实际受荷状态。下面分别对试验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详细进行说明。
(1)三轴压力室
该系统由三轴压力室顶板,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三轴压力室围板,三轴压力室下盖板,三轴压力室上盖板,σ1方向底座,螺栓共同组装而成。
三轴压力室顶板一次性加工成型,嵌套有σ1方向活塞。三轴压力室上盖板还嵌套有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三轴压力室顶板通过螺栓与三轴压力室上盖板固定在一起。
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一次性加工成型,中心为一圆孔,嵌套有σ2方向活塞,通过螺栓与三轴压力室围板相连,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内嵌σ2方向加载传递油孔和σ2方向活塞回收油孔。
三轴压力室围板通过螺栓以及密封圈与三轴压力室上盖板,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以及三轴压力室下盖板组装在一起。右侧三轴压力室围板中间为一圆孔,通过密封圈与σ2方向活塞相连,右侧三轴压力室围板沿σ2方向活塞左右对称。
三轴压力室下盖板通过螺栓与三轴压力室围板固定在一起,并与σ1方向底座相接。其内嵌排水孔和进水孔。
三轴压力室上盖板为一半工字形,上部为正方形,工字形内部为圆形,三轴压力室上盖板中心有一圆孔,通过密封圈与σ1方向活塞相连,三轴压力室上盖板沿σ1方向活塞左右对称。三轴压力室上盖板通过螺栓以及密封圈与三轴压力室顶板、三轴压力室围板连接在一起。
σ1方向底座为方形或长方形,处于三轴压力室下盖板和“四联板”机构之间,其长度尺寸与三轴压力室内部空间σ1方向的尺寸相匹配。其主要作用是使岩石试件的中心与σ2加载传递系统的中心线重合,以保证σ2方向应力与岩石试件的中心对中。
(2)“四联板”机构
该机构由σ1方向滚珠压头,σ2方向滚珠压头,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以及岩石试件共同组装而成。
σ1方向滚珠压头位于σ1方向活塞和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之间,其为一圆柱形压头,圆柱形压头底部镶嵌有滚珠,滚珠在圆柱形压头底部对称分布。其主要作用是将σ1方向应力传递到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上,并通过压头底部的滚珠消除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与σ1方向滚珠压头之间的摩擦力,保证σ1方向应力垂直加载传递。
σ2方向滚珠压头和σ1方向滚珠压头的文字描述是等同的。
岩石试件位于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之间,长方形。岩石试件与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接触的四个面上有一层光滑金属箔片,其主要作用是消除应力施加压板与岩石试件之间的摩擦力。
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与岩石试件相接触。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的长度超过岩石试件的长度,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的一端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抵在σ1方向底座上,弹簧的作用是利于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安装,并保证其与σ1方向底座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隙,这部分空隙决定了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向下移动的范围,决定了σ1方向变形的量程。当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受到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的挤压时,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可以向空隙处移动。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的长度大于岩石试件的宽度,其位于岩石试件和σ1方向底座之间;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与三轴压力室围板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部分空隙决定了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向左移动的范围,决定了σ2方向变形的量程;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通过一排滚珠与σ1方向底座相接触,滚珠镶嵌在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上,其作用是消除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与σ1方向底座之间的摩擦力。这四块压板组合在一起,当岩石试件产生变形后,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在σ1方向滚珠压头的推动下产生沿σ1方向的移动;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在σ2方向滚珠压头的推动下产生沿σ2方向的移动,同时在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的挤压下产生向下的移动;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在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的挤压下产生沿σ2方向的移动;第一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在试验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
“四联板”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在σ1和σ2方向通过应力施加平板对岩石试件施加压力,σ3方向则通过溶液或油等对岩石试件施加压力,并且该机构可以保证岩石试件所承受的σ1方向应力为垂直应力,所承受的σ2方向应力为水平应力,应力方向不会发生偏转;该机构能够保证在σ1和σ2方向对岩石试件进行全端面的应力施加;该机构能够消除岩石试件与应力施加压板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避免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压板与σ1方向球形压头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压板与σ1方向底座之间的摩擦力。
(3)σ1加载传递系统
该系统包含以下部件:σ1方向位移测量计;σ1方向提手;σ1方向活塞;σ1方向油缸压板;σ1方向油缸;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σ1方向活塞回收油孔;σ1方向稳压器;σ1方向手压泵。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σ1方向应力。
σ1加载传递系统与三轴压力室顶板,三轴压力室上盖板以及“四联板”机构相连,其主要作用是将σ1方向应力传递给“四联板”机构,并测量岩石试件在σ1方向受压后所产生的变形。σ1加载传递系统套装在三轴压力室顶板中,并通过密封圈以及螺栓与三轴压力室顶板,三轴压力室上盖板联结成一体。
σ1方向位移测量计通过σ1方向提手与三轴压力室顶板相接,其作用为测量σ1方向应力施加后仪器以及试样在σ1方向上产生的变形。
σ1方向提手套装在σ1方向活塞上,σ1方向提手上套有σ1方向位移测量计,其主要作用是固定σ1方向位移测量计,并用于安装σ1方向活塞。
σ1方向活塞通过密封圈嵌套在三轴压力室顶板中间,并通过密封圈与三轴压力室上盖板相连,其与σ1方向滚珠压头相接,其上套装有σ1方向提手和σ1方向油缸压板,其主要作用是采用变径增压的方式将σ1方向压力通过σ1方向油缸压板挤压σ1方向油缸中的油,从而将σ1方向应力传递到σ1方向滚珠压头上。
σ1方向油缸压板为圆柱形,套装在σ1方向活塞上,位于σ1方向油缸中,与三轴压力室顶板的内径相匹配,通过密封圈与三轴压力室顶板相接,其主要作用是传递σ1方向的压力并推动σ1方向活塞。σ1方向油缸压板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σ1方向油缸中,并且其要保证σ1方向油缸下部的油不会漏进σ1方向油缸上部。
σ1方向油缸为三轴压力室顶板所形成的空间,圆柱形,被σ1方向油缸压板分为两个部分。其主要作用为装油的容器,并为σ1方向油缸压板提供活动的范围。
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嵌套在三轴压力室顶板中,其通过管路与σ1方向稳压器相连通。其主要作用是让提供σ1方向压力的油进入σ1方向油缸的上部。
σ1方向活塞回收油孔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上盖板中,与σ1方向油缸下部相连,其主要作用是让σ1方向活塞回程复位。
σ1方向稳压器的型号为NXQ1-L,与σ1方向手压泵相连,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稳定的σ1方向压力。
σ1方向手压泵分级实行加压,压力表格的最小刻度为0.1MPa,每手动压一次压力变化0.1MPa。
(4)σ2加载传递系统
该系统包含以下部件:σ2方向位移测量计;σ2方向提手;σ2方向活塞;σ2方向油缸压板;σ2方向油缸;σ2方向加载传递油孔;σ2方向活塞回收油孔;σ2方向稳压器;σ2方向手压泵。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σ2方向应力。
σ2加载传递系统与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三轴压力室围板以及“四联板”机构相连,其主要作用是将σ2方向压力传递给“四联板”机构,并测量岩石试件在σ2方向受压后所产生的变形。σ2加载传递传递系统套装在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和三轴压力室围板中,并通过密封圈以及螺栓与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和三轴压力室围板联结成一体。该系统与σ1加载传递系统的文字描述是等同的。
(5)σ3加载传递系统
该系统包含以下部件:排水孔;进水孔;σ3方向稳压器;σ3方向手压泵;手动双吸筒泵。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σ3方向应力。
排水孔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下盖板中,与三轴压力室内部空间连通,是一个直线型通道,其主要作用是排水溶液或油等。
进水孔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下盖板中,与三轴压力室内部空间连通,是一个折线型的通道,并与σ3方向稳压器相连,其主要作用是供具有σ3方向应力的水溶液或油等进入三轴压力室内部空间的通道。
σ3方向稳压器和σ3方向手压泵与σ1方向稳压器和σ1方向手压泵的文字描述是等同的。
手动双吸筒泵由左侧进油(水)口,左侧出油(水)口,右侧进油(水)口,右侧出油(水)口,左侧缸筒,左侧活塞,双缸中间隔层,右侧缸筒,活塞杆,右侧活塞,活塞手柄传动杆,活塞手柄共同组装而成。其主要作用是循环供油(水),从而保证为σ3方向提供不间断的溶液,手动双吸筒泵采用手摇柄进行转动来进行供油(水)。此设备采用不锈钢制造,不施加压力。
手动双吸筒泵正常工作时全过程如下:当手握活塞手柄推右侧活塞时(也就是右侧活塞向左移动),左侧出油(水)口打开,左侧进油(水)口关闭,右侧出油(水)口关闭,右侧进油(水)口打开;当手握活塞手柄拉右侧活塞时(也就是右侧活塞向右移动),右侧出油(水)口打开,右侧进油(水)口关闭,左侧出油(水)口关闭,左侧进油(水)口打开。如此反复,不论是推右侧活塞还是拉右侧活塞的过程中,都会不间断的实现供油(水)。
本发明的特点是:
1、本试验装置应力施加的方式多样化,该装置两个方向的应力施加是采用平板压头施加,另一方向的应力是通过油(或水溶液)进行施加。
2、本试验装置可以进行多种岩石的多种试验,其可以进行多数可溶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等)和不溶岩(如花岗岩、砂岩等)的真三轴压缩试验;另外由于其能够通过水溶液来施加一个方向的压力,故可以进行可溶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等)的应力-溶解耦合试验。
3、本试验装置包含“四联板”机构,该机构主要有4个功能:(1)可以保证对岩石试件的每个面都能够全端面施加应力;(2)可以保证岩石试件所承受的σ1方向应力和σ2方向应力的方向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发生偏转;(3)消除岩石试件与应力施加压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应力施加压板与压头之间的摩擦力;(4)岩石试件变形测量范围大,能够进行大量程变形的岩石压缩试验。
4、本试验装置中的三轴压力室在结构上具有“自平衡”功能,能够从本身结构设计上实现加载力和反力相平衡。
5、本试验装置尺寸小,结构简单,易操作,并且能够较容易的实现功能的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a.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b.σ2方向位移测量计;2a.σ1方向提手;2b.σ2方向提手;3a.σ1方向活塞;3b.σ2方向活塞;4a.σ1方向油缸压板;4b.σ2方向油缸压板;5a.σ1方向油缸;5b.σ2方向油缸;6a.σ1方向滚珠压头;6b.σ2方向滚珠压头;7a.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b.σ2方向加载传递油孔;8a.σ1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b.σ2方向活塞回收油孔;9a、9b、9c、9d.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10a、10b.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1a、11b、11c.第一、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2.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3a、13b、13c、13d、13e、13f.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螺栓;14.排水孔;15a、15b.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7.σ1方向底座;18.岩石试件;19.进水孔;20a.σ1方向稳压器;20b.σ2方向稳压器;20c.σ3方向稳压器;21a.σ1方向手压泵;21b.σ2方向手压泵;21c.σ3方向手压泵;22.手动双吸筒泵;23a、23b.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
图2是三轴压力室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各部件的标号与图1是相同的。
图3是三轴压力室内部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各部件的标号与图1是相同的。
图4是手动双吸筒泵结构示意图。
其中:A.左侧进油(水)口;B.左侧出油(水)口;C.右侧进油(水)口;D.右侧出油(水)口;E.左侧缸筒;F.左侧活塞;G.双缸中间隔层;H.右侧缸筒;I.活塞杆;J.右侧活塞;K.活塞手柄传动杆;L.活塞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图2、图3和图4可知,该试验装置由三轴压力室I、“四联板”机构II、σ1加载传递系统III、σ2加载传递系统IV和σ3加载传递系统V组成,σ1加载传递系统III位于三轴压力室I上端,通过σ1方向活塞3a与三轴压力室I相连;σ2加载传递系统IV位于三轴压力室I的侧端,通过σ2方向活塞3b与三轴压力室I相连;σ3加载传递系统V通过排水孔14与进水孔19与三轴压力室I相连;“四联板”机构II位于三轴压力室I内部。下面分别对试验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详细进行说明。
(1)三轴压力室
所述的三轴压力室I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第一、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a、11b、11c、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σ1方向底座17、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螺栓13a、13b、13c、13d、13e、13f组成,嵌套有σ1方向活塞3a,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9a还嵌套有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a,第三三轴压力室顶板9c通过第一螺栓13a与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固定,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d通过第二螺栓13b与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固定;其详细构成如图2所示。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一次性加工成型,嵌套有σ1方向活塞3a。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9a还嵌套有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a,第三三轴压力室顶板通过第一螺栓13a与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固定在一起,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通过第二螺栓13b与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固定在一起。
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一次性加工成型,中心为一圆孔,嵌套有σ2方向活塞3b,通过第五、第六螺栓13e、13f与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相连,第一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内嵌σ2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b;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b内嵌σ2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b。
第一、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a、11b、11c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螺栓13a、13b、13c、13d、13e、13f以及密封圈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以及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组装在一起。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中间为一圆孔,通过密封圈与σ2方向活塞3b相连,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沿σ2方向活塞3b左右对称。
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通过第三螺栓13c与第一三轴压力室围板11a固定在一起,通过第四螺栓13d与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c固定在一起,并与σ1方向底座17相接。其内嵌排水孔14和进水孔19。
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为一半工字形,上部为正方形,工字形内部为圆形,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中心有一圆孔,通过密封圈与σ1方向活塞3a相连,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沿σ1方向活塞3a左右对称。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通过第一螺栓13a以及密封圈与第三三轴压力室顶板9c、第一三轴压力室围板11a连接在一起,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通过第二螺栓13b以及密封圈与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d、第二三轴压力室围板11b连接在一起。
σ1方向底座17为方形或长方形,处于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和“四联板”机构II之间,其长度尺寸与三轴压力室I内部空间σ1方向的尺寸相匹配。其主要作用是使岩石试件18的中心与σ2加载传递系统IV的中心线重合,以保证σ2方向应力与岩石试件18的中心对中。
(2)“四联板”机构
所述的四联板机构II由σ1方向滚珠压头6a、σ2方向滚珠压头6b、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及岩石试件18组成,σ1方向滚珠压头6a位于σ1方向活塞3a和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之间,圆柱形压头底部镶嵌有滚珠,滚珠在圆柱形压头底部对称分布,岩石试件18位于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之间,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与岩石试件18相接触,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的一端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抵在σ1方向底座17上,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与第一三轴压力室围板11a之间有空隙,滚珠镶嵌在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上。其详细构成如图3所示。
σ1方向滚珠压头6a位于σ1方向活塞3a和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之间,其为一圆柱形压头,圆柱形压头底部镶嵌有滚珠,滚珠在圆柱形压头底部对称分布。其主要作用是将σ1方向应力传递到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上,并通过压头底部的滚珠消除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与σ1方向滚珠压头6a之间的摩擦力,保证σ1方向应力垂直加载传递。
σ2方向滚珠压头6b和σ1方向滚珠压头6a的文字描述是等同的。
岩石试件18位于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之间,长方形。岩石试件18与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接触的四个面上有一层光滑金属箔片,其主要作用是消除应力施加压板与岩石试件之间的摩擦力。
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与岩石试件18相接触。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的长度超过岩石试件18的长度,其一端有一个弹簧,弹簧的另一端抵在σ1方向底座17上,弹簧的作用是利于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安装,并保证其与σ1方向底座17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隙,这部分空隙决定了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向下移动的范围,决定了σ1方向变形的量程。当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受到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的挤压时,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可以向空隙处移动。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的长度大于岩石试件18的宽度,其位于岩石试件18和σ1方向底座17之间;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与第一三轴压力室围板11a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部分空隙决定了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向左移动的范围,决定了σ2方向变形的量程;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通过一排滚珠与σ1方向底座17相接触,滚珠镶嵌在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上,其作用是消除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与σ1方向底座17之间的摩擦力。这四块压板组合在一起,当岩石试件18产生变形后,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在σ1方向滚珠压头6a的推动下向下移动;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在σ2方向滚珠压头6b的推动下产生沿σ2方向的移动,同时在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的挤压下产生向下的移动;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在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的挤压下产生向左的移动;第一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在试验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
“四联板”机构II的主要作用是在σ1和σ2方向通过应力施加平板对岩石试件18施加压力,σ3方向则通过溶液或油等对岩石试件18施加压力,并且该机构可以保证岩石试件18所承受的σ1方向应力为垂直应力,所承受的σ2方向应力为水平应力,应力方向不会发生偏转;该机构能够保证在σ1和σ2方向对岩石试件18进行全端面的应力施加;该机构能够消除岩石试件18与应力施加压板15a、15b、16a、16b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避免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压板15a与σ1方向球形压头6a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压板15b与σ1方向底座17之间的摩擦力。
(3)σ1加载传递系统
所述的σ1加载传递系统III包括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a、σ1方向提手2a、σ1方向活塞3a、σ1方向油缸压板4a、σ1方向油缸5a、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a、σ1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a、σ1方向稳压器20a、σ1方向手压泵21a,σ1加载传递系统III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四联板机构II相连,σ1加载传递系统III套装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中,通过密封圈及第一、第二螺栓13a、13b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连接,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a通过σ1方向提手2a与第二三轴压力室顶板9b相接,σ1方向提手2a套装在σ1方向活塞3a上,σ1方向提手2a上套有σ1方向位移测量1a,σ1方向活塞3a通过密封圈嵌套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中间,并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相连,其与σ1方向滚珠压头6a相接,其上套装有σ1方向提手2a和σ1方向油缸压板4a,σ1方向油缸压板4a为圆柱形,套装在σ1方向活塞3a上,位于σ1方向油缸5a中,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a嵌套在第一三轴压力室顶板9a中,通过管路与σ1方向稳压器20a相连通,σ1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a嵌套在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中,与σ1方向油缸5a相连。
σ1加载传递系统III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以及“四联板”机构II相连,其主要作用是将σ1方向应力传递给“四联板”机构II,并测量岩石试件18在σ1方向受压后所产生的变形。σ1加载传递系统III套装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中,并通过密封圈以及第一、第二螺栓13a、13b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联结成一体。
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a通过σ1方向提手2a与第二三轴压力室顶板9b相接,其作用为测量σ1方向应力施加后仪器以及试样在σ1方向上产生的变形。
σ1方向提手2a套装在σ1方向活塞3a上,σ1方向提手2a上套有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a,其主要作用是固定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a,并用于安装σ1方向活塞3a。
σ1方向活塞3a通过密封圈嵌套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中间,并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相连,其与σ1方向滚珠压头6a相接,其上套装有σ1方向提手2a和σ1方向油缸压板4a,其主要作用是采用变径增压的方式将σ1方向压力通过σ1方向油缸压板4a挤压σ1方向油缸5a中的油,从而将σ1方向应力传递到σ1方向滚珠压头6a上。
σ1方向油缸压板4a为圆柱形,套装在σ1方向活塞3a上,位于σ1方向油缸5a中,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的内径相匹配,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相接,其主要作用是传递σ1方向的压力并推动σ1方向活塞3a。σ1方向油缸压板4a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σ1方向油缸5a中,并且其要保证σ1方向油缸5a下部的油不会漏进σ1方向油缸5a上部。
σ1方向油缸5a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所形成的空间,圆柱形,被σ1方向油缸压板4a分为两个部分。其主要作用为装油的容器,并为σ1方向油缸压板4a提供活动的范围。
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a嵌套在第一三轴压力室顶板9a中,其通过管路与σ1方向稳压器20a相连通。其主要作用是让提供σ1方向压力的油进入σ1方向油缸5a的上部。
σ1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a嵌套在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中,与σ1方向油缸5a下部相连,其主要作用是让σ1方向活塞3a回程复位。
σ1方向稳压器20a的型号为NXQ1-L,与σ1方向手压泵21a相连,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稳定的σ1方向压力。
σ1方向手压泵21a分级实行加压,压力表格的最小刻度为0.1MPa,每手动压一次压力变化0.1MPa。
(4)σ2加载传递系统
所述的σ2加载传递系统IV包括σ2方向位移测量计1b、σ2方向提手2b、σ2方向活塞3b、σ2方向油缸压板4b、σ2方向油缸5b、σ2方向稳压器20b;σ2方向手压泵21b。σ2加载传递系统IV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四联板机构II相连,σ2加载传递系统套装在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和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中,通过密封圈以及第五、第六螺栓13e、13f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和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联结成一体。
该σ2加载传递系统IV包含以下部件:σ2方向位移测量计1b;σ2方向提手2b;σ2方向活塞3b;σ2方向油缸压板4b;σ2方向油缸5b;σ2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b;σ2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b;σ2方向稳压器20b;σ2方向手压泵21b。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σ2方向应力。
σ2加载传递系统IV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以及“四联板”机构II相连,其主要作用是将σ2方向压力传递给“四联板”机构II,并测量岩石试件18在σ2方向受压后所产生的变形。σ2加载传递传递系统IV套装在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和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中,并通过密封圈以及第五、第六螺栓13e、13f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和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联结成一体。该系统与σ1加载传递系统的文字描述是等同的。
(5)σ3加载传递系统
σ3加载传递系统V包括排水孔14、进水孔19、σ3方向稳压器20c、σ3方向手压泵21c、手动双吸筒泵22,排水孔14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中,与三轴压力室I内部空间连通,σ3方向手压泵21c、手动双吸筒泵22、σ3方向稳压器20c、进水孔19通过管线依次相连,进水孔19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中,与三轴压力室I内部空间连通,并与σ3方向稳压器20c相连。
排水孔14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中,与三轴压力室I内部空间连通,是一个直线型通道,其主要作用是排水溶液或油等。
进水孔19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中,与三轴压力室I内部空间连通,是一个折线型的通道,并与σ3方向稳压器20c相连,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具有σ3方向应力的水溶液或油等进入三轴压力室I内部空间的通道。
σ3方向手压泵21c、手动双吸筒泵22、σ3方向稳压器20c、进水孔19通过管线依次相连,相连后其主要作用是提供σ3方向应力。σ3方向稳压器20c和σ3方向手压泵21c与σ1方向稳压器20a和σ1方向手压泵21a的文字描述是等同的。
手动双吸筒泵22的详细构成如图4所示,由左侧进油(水)口A,左侧出油(水)口B,右侧进油(水)口C,右侧出油(水)口D,左侧缸筒E,左侧活塞F,双缸中间隔层G,右侧缸筒H,活塞杆I,右侧活塞J,活塞手柄传动杆K,活塞手柄L共同组装而成。其主要作用是循环供油(水),从而保证为σ3方向提供不间断的溶液,手动双吸筒泵22采用手摇柄进行转动来进行供油(水)。此设备采用不锈钢制造,不施加压力。
手动双吸筒泵22正常工作时全过程如下:当手握活塞手柄L推右侧活塞J时(也就是图4中右侧活塞J向左移动),左侧出油(水)口B打开,左侧进油(水)口A关闭,右侧出油(水)口D关闭,右侧进油(水)口C打开;当手握活塞手柄L拉右侧活塞J时(也就是图4中右侧活塞J向右移动),右侧出油(水)口D打开,右侧进油(水)口C关闭,左侧出油(水)口B关闭,左侧进油(水)口A打开。如此反复,不论是推右侧活塞J还是拉右侧活塞J的过程中,都会不间断的实现供油(水)。
本试验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第一步,分别将σ1加载传递系统III、σ2加载传递系统IV和σ3加载传递系统V组装。
第二步,将σ1加载传递系统III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σ1方向滚珠压头6a组装在一起,为方便文字上的描述,将此组装部分称为“σ1方向组装部分”;同样,将σ2加载传递系统IV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σ2方向滚珠压头6b组装在一起,为方便文字上的描述,将此组装部分称为“σ2方向组装部分”。
第三步,将第一、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a、11b、11c与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用螺栓组装在一起。
第四步,将岩石试件18受压板施加压力的四个面用光滑金属箔片贴好,然后将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和岩石试件18组装在一起,为方便文字上的描述,将此组装部分称为“岩石试件组装部分”。
第五步,将σ1方向底座17放入三轴压力室I内部,然后将“岩石试件组装部分”放入三轴压力室内部σ1方向底座17之上,将岩石试件18的垂直或水平中心线与σ1方向滚珠压头6a或σ2方向滚珠压头6b的中心线对中。
第六步,通过密封圈和螺栓将“σ2方向组装部分”与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组装起来。
第七步,通过密封圈和螺栓将“σ1方向组装部分”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围板11a、11b,以及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组装起来。
完成上述安装步后,即完成了该实验装置的安装。

Claims (4)

1.一种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该装置由三轴压力室(I)、四联板机构(II)、σ1加载传递系统(III)、σ2加载传递系统(IV)和σ3加载传递系统(V)组成,其特征在于:σ1加载传递系统(III)位于三轴压力室(I)上端,通过σ1方向活塞(3a)与三轴压力室(I)相连,σ2加载传递系统(IV)位于三轴压力室(I)的侧端,通过σ2方向活塞(3b)与三轴压力室(I)相连,σ3加载传递系统(V)通过排水孔(14)与进水孔(19)与三轴压力室(I)相连,四联板机构(II)位于三轴压力室(I)内部,
所述的三轴压力室(I)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第一、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a、11b、11c)、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σ1方向底座(17)组成,嵌套有σ1方向活塞(3a),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9a)还嵌套有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a),第三三轴压力室顶板(9c)通过第一螺栓(13a)与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固定,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d)通过第二螺栓(13b)与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固定;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中心共同形成一圆孔,嵌套有σ2方向活塞(3b),第一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通过第五螺栓(13e)与第二三轴压力室围板(11b)相连,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b)通过第六螺栓(13f)与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c)相连,第一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内嵌σ2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b);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b)内嵌σ2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b),第一、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a、11b、11c)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螺栓(13a、13b、13c、13d、13e、13f)以及密封圈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及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组装在一起,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中心共同形成一圆孔,通过密封圈与σ2方向活塞(3b)相连,σ2方向活塞的轴线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沿σ2方向活塞(3b)左右对称;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通过第三螺栓(13c)与第一三轴压力室围板(11a)固定,通过第四螺栓(13d)与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c)固定,并与σ1方向底座(17)相接;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为一半工字形,上部为正方形,工字形内部为圆形,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中心共同形成一圆孔,通过密封圈与σ1方向活塞(3a)相连,σ1方向活塞的轴线方向为垂直方向,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沿σ1方向活塞(3a)左右对称,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通过第一螺栓(13a)及密封圈同时与第三三轴压力室顶板(9c)、第一三轴压力室围板(11a)连接,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通过第二螺栓(13b)及密封圈同时与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d)、第二三轴压力室围板(11b)连接,
所述的四联板机构(II)由σ1方向滚珠压头(6a)、σ2方向滚珠压头(6b)、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及岩石试件(18)组成,σ1方向滚珠压头(6a)位于σ1方向活塞(3a)和第一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之间,σ1方向滚珠压头(6a)和σ2方向滚珠压头(6b)底部镶嵌有滚珠,滚珠在σ1方向滚珠压头(6a)和σ2方向滚珠压头(6b)底部对称分布,岩石试件(18)位于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之间,第一、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a、15b)和第一、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a、16b)与岩石试件(18)相接触,第二σ2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6b)的一端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抵在σ1方向底座(17)上,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与第一三轴压力室围板(11a)之间有空隙,滚珠镶嵌在第二σ1方向应力施加平板(15b)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σ1加载传递系统(III)包括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a)、σ1方向提手(2a)、σ1方向活塞(3a)、σ1方向油缸压板(4a)、σ1方向油缸(5a)、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a)、σ1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a)、σ1方向稳压器(20a)、σ1方向手压泵(21a),σ1加载传递系统(III)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四联板机构(II)相连,σ1加载传递系统(III)套装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中,通过密封圈及第一螺栓(13a)分别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第一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连接,并且通过密封圈及第二螺栓分别与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c、9d)、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连接,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a)通过σ1方向提手(2a)与第二三轴压力室顶板(9b)相接,σ1方向提手(2a)套装在σ1方向活塞(3a)上,σ1方向提手(2a)上套有σ1方向位移测量计(1a),σ1方向活塞(3a)通过密封圈嵌套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轴压力室顶板(9a、9b、9c、9d)中间,并通过密封圈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a、23b)相连,其与σ1方向滚珠压头(6a)相接,其上套装有σ1方向提手(2a)和σ1方向油缸压板(4a),σ1方向油缸压板(4a)为圆柱形,套装在σ1方向活塞(3a)上,位于σ1方向油缸(5a)中,σ1方向加载传递油孔(7a)嵌套在第一三轴压力室顶板(9a)中,通过管路与σ1方向稳压器(20a)相连通,σ1方向活塞回收油孔(8a)嵌套在第二三轴压力室上盖板(23b)中,与σ1方向油缸(5a)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σ2加载传递系统(IV)包括σ2方向位移测量计(1b)、σ2方向提手(2b)、σ2方向活塞(3b)、σ2方向油缸压板(4b)、σ2方向油缸(5b)、σ2方向稳压器(20b);σ2方向手压泵(21b),σ2加载传递系统(IV)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四联板机构(II)相连,σ2加载传递系统套装在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和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中,通过密封圈以及第五螺栓(13e)分别与第一、第二三轴压力室右侧盖板(10a、10b)联结,并且通过密封圈以及第六螺栓(13f)分别与第二、第三三轴压力室围板(11b、11c)联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σ3加载传递系统(V)包括排水孔(14)、进水孔(19)、σ3方向稳压器(20c)、σ3方向手压泵(21c)、手动双吸筒泵(22),排水孔(14)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中,与三轴压力室(I)内部空间连通,σ3方向手压泵(21c)、手动双吸筒泵(22)、σ3方向稳压器(20c)、进水孔(19)通过管线依次相连,进水孔(19)嵌套在三轴压力室下盖板(12)中,与三轴压力室(I)内部空间连通,并与σ3方向稳压器(20c)相连。
CN2009100610105A 2009-03-06 2009-03-06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4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10105A CN101504356B (zh) 2009-03-06 2009-03-06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10105A CN101504356B (zh) 2009-03-06 2009-03-06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4356A CN101504356A (zh) 2009-08-12
CN101504356B true CN101504356B (zh) 2012-04-25

Family

ID=4097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610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4356B (zh) 2009-03-06 2009-03-06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43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5307A (zh) * 2012-01-18 2012-07-11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变压变温加速溶蚀的试验仪器及其试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3154B (zh) * 2011-05-27 2013-07-3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高压真三轴测试系统
US11448576B2 (en) 2016-07-06 2022-09-20 Shandong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true triaxial rock drilling test system and method
CN105938070B (zh) * 2016-07-06 2019-05-03 山东大学 多功能真三轴岩石钻探测试系统及表征岩体特性的试验方法
CN106289996B (zh) * 2016-10-26 2023-04-2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可进行真假三轴试验的装置
CN106596628A (zh) * 2016-12-06 2017-04-2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可测试岩石导热系数的真三轴试验方法
CN107179242B (zh) * 2017-06-26 2019-04-23 东南大学 一种简易手动真三轴仪
CN107860663A (zh) * 2017-11-03 2018-03-30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真三轴动态压力试验机及方法
CN107941625A (zh) * 2017-12-13 2018-04-2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石全刚性真三轴系统及深部岩体温度应力耦合模拟系统
CN108007763B (zh) * 2017-12-27 2023-07-28 山东大学 一种侧向双轴加载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8387452B (zh) * 2018-03-22 2023-11-17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三维应力装置及应力模拟系统
CN108956271A (zh) * 2018-07-27 2018-12-07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一种岩石三轴加载模型用承载及装样机构
CN112146993A (zh) 2020-10-27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力学三轴试验机
CN112649282B (zh) * 2020-12-30 2021-12-14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模拟应力扰动条件下诱发断层或裂缝激活的方法
CN115200955B (zh) * 2022-07-01 2024-03-26 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挤压式柔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用试件成型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5221A (en) * 1985-07-03 1986-10-0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apparatus
CN101169356A (zh) * 2007-11-15 2008-04-30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三向独立加载压力室结构的真三轴仪
CN201359587Y (zh) * 2009-03-06 2009-12-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5221A (en) * 1985-07-03 1986-10-0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apparatus
CN101169356A (zh) * 2007-11-15 2008-04-30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三向独立加载压力室结构的真三轴仪
CN201359587Y (zh) * 2009-03-06 2009-12-09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广赓等.电液控制真三轴仪.《农业机械学报》.1990,第8卷(第01期),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5307A (zh) * 2012-01-18 2012-07-11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变压变温加速溶蚀的试验仪器及其试验方法
CN102565307B (zh) * 2012-01-18 2014-12-10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变压变温加速溶蚀的试验仪器及其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4356A (zh)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4356B (zh)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CN201359587Y (zh) 自平衡岩石全端面真三轴压缩试验装置
CN201266192Y (zh) 一种应力、水流、化学耦合岩石单轴压缩蠕变仪
Wang et al. A review on recent advancements of substructures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s
CN101514977B (zh)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三维加载导向框装置
US11187691B2 (en) Pressure-control temperature-control hypergravity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simulating deep-sea seabed responses
CN102384013B (zh) 漂浮式水浪能量采集转换系统
CN107515150A (zh) 一种海洋管线力学性能综合测试实验装置
CN103398902A (zh) 高地应力柔性加载瞬间卸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1892941A (zh) 利用浮力及做功特征获得液体内能量的方法与装置
CN202403987U (zh) 一种用于海洋脐带缆拉弯组合疲劳的模拟实验装置
CN210347310U (zh) 一种深海管线复杂荷载联合加载试验系统
CN204241320U (zh) Ct实时扫描的三轴应力、渗流、化学耦合流变试验系统
CN204005062U (zh) 深水模拟高压舱内摄像机多自由度调节支架
Diambra et al. Concept design of a new CPT module for direct in situ measurement of py soil responses
CN201501515U (zh) 活塞式水下升降平台浮力调节机构
CN110220782A (zh) 一种模型冰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CN203420293U (zh) 穿心环形基桩承载力检测装置
CN102798371B (zh) 岩石体积变形测量传感器与岩石试件体积变形测量方法
CN206002394U (zh) 岩石动三轴试验系统的动力加压装置
CN2381771Y (zh) 煤层气勘探取芯器
CN208347975U (zh) 一种用于跨海大桥的波浪能回收机构
CN203310663U (zh) 水下沉积物无扰动自动采样器
CN208918743U (zh) 一种全维度摇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Ma et al. Research on deformation prediction method of soft soil deep foundation p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