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8985B - 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8985B
CN101498985B CN2008100090290A CN200810009029A CN101498985B CN 101498985 B CN101498985 B CN 101498985B CN 2008100090290 A CN2008100090290 A CN 2008100090290A CN 200810009029 A CN200810009029 A CN 200810009029A CN 101498985 B CN101498985 B CN 101498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coordinates
coordinate difference
produce
coordinate
momentum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9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8985A (zh
Inventor
杨维文
刘智民
陈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090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989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98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8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8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89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所述触控板至少包含触控式结构与控制器,且所述触控板可用以感测在所述结构的上方表面进行触控的第一及第二对象的第一及第二触控位置,以产生相对应的位置坐标;其中,当所述第二对象于所述结构的上方表面进行位移,且自所述第二触控位置位移至第三触控位置时,所述触控板可依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及所述第三触控位置间的不同位置关系,计算出所述第二对象的位移量与位移方向,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Description

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操作方法,尤指一种可供同时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具有触控板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显已逐渐取得市场的认同并成为一股消费流行的风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当属美国苹果计算机所推出的iPhone手机。因此,如何使触控感应的接口功能更加丰富与更人性化,即成为目前触控感应技术的发展主流。
不论是提供单指操作功能的触控屏幕(touch panel),或者是触控板(touchpad),显然皆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目前已有改以具有两指操作功能为诉求的触控屏幕被推出上市;以前述iPhone手机为例,其即可由两根手指同时于触控屏幕上进行缩小或放大的手势操作,以达到将所显示的软件对象(例如,影像图文件等)同步进行缩小或放大的目的;至于在上述触控屏幕表面进行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或旋转等各方向的操作手势,则仍以单指操作为主。
于前述iPhone手机中,虽可以使用两指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的操作手势,以让所述软件对象能同步地进行缩小或放大的动作,但因与iPhone手机中的触控屏幕相互搭配的操作手势判读软件,采用设计较为复杂的移动控制(moving control)方式进行,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更简单且能更快速进行手势判断的方法,应用于采用电容式或电阻式的触控板产品中,即成为本发明关心的技术课题。
况且,于上述公知技术中,仍仅能以单指操作方式在触控屏幕表面进行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或旋转等各方向的操作手势,而无法同时使用两指表达以某一种角度进行旋转或不同方向的位移的手势,使得所述软件对象能同步地以某一种角度进行旋转或不同方向的位移;当然,此也正是本发明要改善的另一技术课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希望提供一种可于触控板上同时进行多指操作,达到使软件对象能以某一种角度进行旋转、前/后位移、左/右位移或缩小/放大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希望提供一种可供同时进行多指操作而达到使软件对象能以某一种角度进行旋转、前/后位移、左/右位移或缩小/放大的触控板。
本发明关于一种于触控板中进行多对象控制的方法,包含:感测第一及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位置,以分别产生第一及第二位置坐标;感测所述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对象停止移动时,产生第三位置坐标;根据所述不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分别计算产生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可用以计算产生第一动量控制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产生输出动量控制信号。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对象,可分别为第一及第二根手指,且所述第一至第三位置坐标,皆可为绝对二维坐标,或者皆为相对二维坐标。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还包含下列步骤: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以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夹角;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以产生属于第二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二夹角;以及计算所述第一与第二夹角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角度差值与正负号变化,以产生并输出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软件对象至少可为音量控制键,或者为数字影像,且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至少可为音量控制键的位移量与位移方向、或者为影像旋转量与旋转方向。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还包含下列步骤: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以及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以分别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斜率值,与产生属于第二至第三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二至第三斜率值;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小于0、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大于0,且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小于0时,或者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皆分别小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大于0、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小于0,且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小于0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一旋转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小于0、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小于0时,且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大于0,或者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皆分别小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大于0、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大于0,且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大于0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二旋转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旋转位移动作,分别为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位移动作。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软件对象至少可为音量控制键,或者为数字影像,且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至少可为音量控制键的位移量与位移方向、或者为影像旋转量与旋转方向。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还包含下列步骤: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以及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以分别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斜率值,与产生属于第二至第三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二至第三斜率值;根据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或者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大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一缩放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或者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小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二缩放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缩放位移动作,分别为缩小与放大位移动作。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软件对象至少可为数字影像,且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至少可为影像缩放量与缩放方向。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还包含下列步骤:感测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触控板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一对象停止移动时,产生第四位置坐标;根据所述第二与所述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计算产生第三动量控制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与所述四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计算产生第四动量控制信息;根据所述第四与所述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计算产生第五动量控制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动量控制信息,产生输出所述动量控制信号。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动量控制信息分别为第一、第三至第五斜率值。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还包含下列步骤:根据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或者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大于所述第三与第四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一缩放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或者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小于所述第三与第四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二缩放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缩放位移动作,分别为缩小与放大位移动作。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所述软件对象至少可为数字影像,且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至少可为影像缩放量与缩放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是关于一种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用以与可自主机处输入显示信息的显示本体相结合,所述触控板包含:触控式结构,其结构的下方表面用以与显示本体相结合,而结构的上方表面则用以感测第一及第二对象在所述结构的上方表面的第一及第二触控位置,以分别产生第一及第二触控信号,且于所述第二对象自所述第二触控位置移动至第三触控位置后,感测所述第三触控位置而产生第三触控信号;以及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式结构与所述主机,所述控制器用以输入所述第一至第三触控信号,以分别产生第一至第三位置坐标;其中,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些不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分别计算产生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产生输出动量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可用以
计算产生第一动量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其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例图。
图2a~图2d:其为有关图所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图3a、图3b:其分别为以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发明概念用于控制音量控制键的位移量与位移方向,而所形成的不同操作结果示例图。
图4a、图4b:其分别为以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发明概念用于控制影像的旋转量与旋转方向,而所形成的不同操作结果示例图。
图5:其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例图。
图6:其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例图。
图7:其为有关图六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图8:其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例图。
图9:其为有关图八所示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图10a、图10b:其分别为以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发明概念用于控制影像的缩放量与缩放方向,而所形成的不同操作结果示例图。
图11:其为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例图。
图12:其为有关图11所示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附图标号:
第一、第二对象F1、F2
触控板10                  触控式结构101
控制器102                 显示本体20
主机30                    软件对象301
动量控制信号C
第一至第三触控信号S1~S3
第一位置坐标(X1,Y1)
第二位置坐标(X2,Y2)
第三位置坐标(X3,Y3)
第四位置坐标(X4,Y4)
第一、第二夹角θ1、θ2
角度差值θ
第一斜率值S112、S212、S312
第二斜率值S113、S213
第三斜率值S123、S232、S332
第四斜率值S314
第五斜率值S343
顺时针旋转位移M11、M31~M32
逆时针旋转位移M21、M41~M42
向下、向上位移M12、M22
缩小位移M61、M62
放大位移M71、M72
结合组装动作M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兹列举较佳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相关人员皆知此仅为举例,而并非用以限定发明本身。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例图。其详细实施步骤如下所示,并请同步参阅图2a~图2d有关图所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步骤A1:开始;
步骤A2:感测第一对象F1(例如,第一根手指)在触控板10中的触控位置,以产生第一位置坐标(X1,Y1)(如图2a所示);
步骤A3:感测第二对象F2(例如,第二根手指)在触控板10中的触控位置,以产生第二位置坐标(X2,Y2);
此时,以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为参考点,于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及第二位置坐标(X2,Y2)之间,形成第一动量控制信息(即,第一夹角θ1,且如图2b所示);当然,所述第一夹角θ1的计算方式,由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2,Y2)与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间的坐标差值而计算得到:
θ1=arctan((Y2-Y1)/(X2-X1))
步骤A4:感测所述第二根手指F2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根手指F2停止移动时,产生第三位置坐标(X3,Y3);
其中,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移动起始位置(即,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2,Y2)),进行顺时针旋转位移M11而停留至移动停止位置(即,所述第三位置坐标(X3,Y3));
此时,以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为参考点,于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及第三位置坐标(X3,Y3)之间,形成第二动量控制信息(即,第二夹角θ2,且如图2c所示);当然,所述第二夹角θ2的计算方式,由所述第三位置坐标(X3,Y3)与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间的坐标差值而计算得到:
θ2=arctan((Y3-Y1)/(X3-X1))
步骤A5:计算所述第一与第二夹角θ1、θ2间的角度差值θ(如图2d所示),且根据所述角度差值θ与正负号变化,以产生并输出动量控制信号C,控制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当然,有关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与所述软件对象301,可请先行参阅图4a、图4b或图5中所标示的;
再则,所述角度差值θ=θ1-θ2,且,
当角度差值θ<0时,旋转动量为负;
当角度差值θ>0时,旋转动量为正;以及
步骤A6:结束。
为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请参阅图3a、图3b所示者,其分别为以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发明概念,应用于控制属于一种软件对象301的音量控制键的位移量与位移方向,而所形成的不同操作结果示例图。
于图3a中,当所述第一根手指F1不动(即以所述第一根手指F1当作参考点),且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移动起始位置进行所述顺时针旋转位移M11而停留至移动停止位置时,如前述图2a~图2d所示的工作原理般,将可藉由所产生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而使所述音量控制键301也同步进行向下位移M12。相反而言,于图3b中,当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移动起始位置进行逆时针旋转位移M21而停留至移动停止位置时,也将使所述音量控制键301同步进行向上位移M22。
同理,如图4a、图4b所示般,其分别为以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发明概念,应用于控制属于一种软件对象301的影像的旋转量与旋转方向,而所形成的不同操作结果示例图。
于图4a中,当所述第一根手指F1不动(即以所述第一根手指F1当作参考点),且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移动起始位置进行顺时针旋转位移M31而停留至移动停止位置时,如前述图2a~图2d所示的工作原理,将可藉由所产生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而使所述影像301也同步进行顺时针旋转位移M32。相反而言,于图4b中,当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移动起始位置进行逆时针旋转位移M41而停留至移动停止位置时,也将使所述影像301同步进行逆时针旋转位移M42。
有关应用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发明概念的具体较佳实施结构,则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例图。于图5中,所述触控板10用以与可自主机30处输入显示信息的显示本体20相结合。
再则,所述触控板10可至少包含:触控式结构101以及控制器102;其中,所述触控式结构101的下方表面用以与所述显示本体20相结合(即进行结合组装动作M),而所述结构101的上方表面则用以感测前述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根手指F1、F2在所述结构101的上方表面的第一及第二触控位置,以分别产生第一及第二触控信号S1、S2,且于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所述第二触控位置移动至第三触控位置后,感测所述第三触控位置而产生第三触控信号S3。
另外,电连接于所述触控式结构101与所述主机30的所述控制器102,用以输入所述第一至第三触控信号S1~S3,以分别产生前述的所述第一至第三位置坐标(X1,Y1)、(X2,Y2)、(X3,Y3);其中,所述控制器10以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为参考点,且依据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分别与所述参考点(X1,Y1)间所产生的前述的不同夹角θ1、θ2,而产生并输出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至所述主机30中,使所述主机30可控制所述显示信息(即,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前述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以不同坐标位置间的角度差值进行比较分析后,使所述软件对象301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动作,然而,也可改以不同坐标位置间的斜率值直接进行判断,以加速运算处理时间;以下兹以图6所示的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例图进行说明,并请同步参阅图7中有关图6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步骤B1:开始;
步骤B2:感测所述第一对象F1(例如,第一根手指)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触控位置,以产生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
步骤B3:感测所述第二对象F2(例如,第二根手指)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触控位置,以产生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2,Y2);
步骤B4:感测所述第二根手指F2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根手指F2停止移动时,产生所述第三位置坐标(X3,Y3);
其中,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移动起始位置(即,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2,Y2)),进行所述顺时针旋转位移M11而停留至所述移动停止位置(即,所述第三位置坐标(X3,Y3));
步骤B5: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X1,Y1)、(X3,Y3)间以及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坐标差值,以分别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斜率值S112,与产生属于第二至第三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二至第三斜率值S113、S123;
其中,S112=(Y2-Y1)/(X2-X1);
S113=(Y3-Y1)/(X3-X1);
S123=(Y2-Y3)/(X2-X3);
步骤B6: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S112、S113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S123小于0,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Y2-Y3)大于0,且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X2-X3)小于0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一旋转位移动作(即,顺时针旋转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相对地,于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S112、S113皆分别小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S123大于0,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Y2-Y3)小于0,且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X2-X3)小于0时,也可产生并输出进行所述第一旋转位移动作(即,顺时针旋转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步骤B7: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S112、S113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S123小于0,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Y2-Y3)小于0,且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X2-X3)大于0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二旋转位移动作(即,逆时针旋转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相对地,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S112、S113皆分别小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S123大于0,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Y2-Y3)大于0,且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X2,Y2)、(X3,Y3)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X2-X3)大于0时,也可产生并输出进行所述第二旋转位移动作(即,逆时针旋转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以及
步骤B8:结束。
另外,以本发明同时使用至少两指进行操作的发明概念,也应用于影像的缩小或放大动作上;以下兹列举两种实施例,进步说明上述概念。
请参阅图8,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例图进行说明,并请同步参阅图9中有关图8所示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步骤C1:开始;
步骤C2:感测所述第一对象F1(例如,第一根手指)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触控位置,以产生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
步骤C3:感测所述第二对象F2(例如,第二根手指)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触控位置,以产生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2,Y2);
步骤C4:感测所述第二根手指F2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根手指F2停止移动时,产生所述第三位置坐标(X3,Y3);
其中,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移动起始位置(即,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2,Y2)),进行缩小位移M61而停留至所述移动停止位置(即,所述第三位置坐标(X3,Y3));
步骤C5: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X1,Y1)、(X3,Y3)间以及所述第三与第二位置坐标(X3,Y3)、(X2,Y2)间的坐标差值,以分别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斜率值S212,与产生属于第二至第三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二至第三斜率值S213、S232;
其中,S212=(Y2-Y1)/(X2-X1);
      S213=(Y3-Y1)/(X3-X1);
      S232=(Y2-Y3)/(X2-X3);
步骤C6:根据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S212、S213、S232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X1,Y1)、(X2,Y2)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2-X1)、(Y2-Y1),皆分别大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X1,Y1)、(X3,Y3)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3-X1)、(Y3-Y1)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一缩放位移动作(即,指图10a中的缩小位移M61)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S212、S213、S232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2-X1)、(Y2-Y1),皆分别大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X1,Y1)、(X3,Y3)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3-X1)、(Y3-Y1)时,也能产生并输出可进行所述缩小位移M61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步骤C7:根据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S212、S213、S232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X1,Y1)、(X2,Y2)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2-X1)、(Y2-Y1),皆分别小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X1,Y1)、(X3,Y3)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3-X1)、(Y3-Y1)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二缩放位移动作(即,指图10b中的放大位移M71)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S212、S213、S232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2-X1)、(Y2-Y1),皆分别小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X1,Y1)、(X3,Y3)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3-X1)、(Y3-Y1)时,也能产生并输出可进行所述放大位移M71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以及
步骤C8:结束。
请再配合参阅图10a、图10b,其分别为以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发明概念用于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例如,可为数字影像)的缩放量与缩放方向,而所形成的不同操作结果示例图。也即,于图10a中可知,当所述两根手指F1、F2中的第二根手指F2在所述触控板10中进行所述缩小位移M61的动作时,所述数字影像301即可对应产生影像缩小位移M62的效果。同理,于图10b中可知,当所述两根手指F1、F2中的第二根手指F2在所述触控板10中进行所述放大位移M71的动作时,所述数字影像301即可对应产生影像放大位移M72的效果。
当然,本发明也可以使所述两根手指F1、F2同步动作以进行影像的放大或缩小位移的动作;申言之,请参阅图11,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例图进行说明,并请同步参阅图12中有关图11所示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解说明:
步骤D1:开始;
步骤D2:感测所述第一对象F1(例如,第一根手指)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触控位置,以产生所述第一位置坐标(X1,Y1);
步骤D3:感测所述第二对象F2(例如,第二根手指)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触控位置,以产生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2,Y2);
步骤D4:感测所述第二根手指F2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根手指F2停止移动时,产生所述第三位置坐标(X3,Y3),且感测所述第一根手指F1在所述触控板10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一根手指F1停止移动时,产生所述第四位置坐标(X4,Y4);
其中,所述第二根手指F2自移动起始位置(即,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2,Y2)),进行第一方向的缩小位移M81而停留至所述移动停止位置(即,所述第三位置坐标(X3,Y3));另外,所述第一根手指F1自移动起始位置(即,所述第二位置坐标(X1,Y1)),进行第二方向的缩小位移M82而停留至所述移动停止位置(即,所述第四位置坐标(X4,Y4));
步骤D5: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所述第三与第二位置坐标(X3,Y3)、(X2,Y2)间、所述第一与第四位置坐标(X1,Y1)、(X4,Y4)间以及所述第四与第三位置坐标(X4,Y4)、(X3,Y3)间的坐标差值,以分别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斜率值S312,与产生属于第三至第五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三至第五斜率值S332、S314、S343;其中,S312=(Y2-Y1)/(X2-X1);
    S332=(Y2-Y3)/(X2-X3);
    S314=(Y4-Y1)/(X4-X1);
    S343=(Y3-Y4)/(X3-X4);
步骤D6:根据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S312、S332、S314、S343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2-X1)、(Y2-Y1),皆分别大于所述第四与第三位置坐标(X4,Y4)、(X3,Y3)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3-X4)、(Y3-Y4)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缩小位移(即图12中所示的位移动作M81、M82)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S312、S332、S314、S343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2-X1)、(Y2-Y1),皆分别大于所述第四与第三位置坐标(X4,Y4)、(X3,Y3)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3-X4)、(Y3-Y4)时,也能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缩小位移(即图12中所示的位移动作M81、M82)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步骤D7:根据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S312、S332、S314、S343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2-X1)、(Y2-Y1),皆分别小于所述第四与第三位置坐标(X4,Y4)、(X3,Y3)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3-X4)、(Y3-Y4)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放大位移(图12未示出)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S312、S332、S314、S343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X1,Y1)、(X2,Y2)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2-X1)、(Y2-Y1),皆分别小于所述第四与第三位置坐标(X4,Y4)、(X3,Y3)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X3-X4)、(Y3-Y4)时,也能产生并输出可进行所述放大位移(图12未示出)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C,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301的行为表现;以及
步骤D8:结束。
由上述做法,确实可达到于触控板上同时利用两根手指的操作方式,达到使软件对象以某一种角度进行旋转、位移或缩放的功能;故本发明实为极具价值之作。
本发明由本领域相关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而皆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于触控板中进行多对象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感测第一及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位置,以分别产生第一及第二位置坐标;
感测所述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对象停止移动时,产生第三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坐标、所述第二位置坐标、所述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分别计算产生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可用以计算产生第一动量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产生输出动量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及第二对象,可分别为第一及第二根手指,且所述第一至第三位置坐标,皆可为绝对二维坐标,或皆为相对二维坐标;
所述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以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夹角;
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以产生属于第二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二夹角;以及
计算所述第一与第二夹角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角度差值与正负号变化,以产生并输出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其中,所述软件对象为音量控制键,或者为数字影像,且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为音量控制键的位移量与位移方向、或者为影像旋转量与旋转方向。
2.一种于触控板中进行多对象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感测第一及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位置,以分别产生第一及第二位置坐标;
感测所述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对象停止移动时,产生第三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坐标、所述第二位置坐标、所述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分别计算产生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可用以计算产生第一动量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产生输出动量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及第二对象,可分别为第一及第二根手指,且所述第一至第三位置坐标,皆可为绝对二维坐标,或皆为相对二维坐标;
所述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以及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以分别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斜率值,与产生属于第二至第三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二至第三斜率值;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小于0、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大于0,且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小于0时,或者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皆分别小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大于0、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小于0,且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小于0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一旋转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小于0、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小于0,且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大于0时,或者所述第一、第二斜率值皆分别小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斜率值大于0、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大于0,且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方向的坐标差值大于0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二旋转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旋转位移动作,分别为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位移动作,且所述软件对象为音量控制键,或者为数字影像,且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为音量控制键的位移量与位移方向、或者为影像旋转量与旋转方向。
3.一种于触控板中进行多对象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感测第一及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位置,以分别产生第一及第二位置坐标;
感测所述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对象停止移动时,产生第三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坐标、所述第二位置坐标、所述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分别计算产生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可用以计算产生第一动量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产生输出动量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及第二对象,可分别为第一及第二根手指,且所述第一至第三位置坐标,皆可为绝对二维坐标,或皆为相对二维坐标;
所述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以及所述第二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以分别产生属于所述第一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一斜率值,与产生属于第二至第三动量控制信息的第二至第三斜率值;
根据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大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或者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大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一缩放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小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或者所述第一至第三斜率值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小于所述第一与第三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二缩放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缩放位移动作,分别为缩小与放大位移动作,而所述软件对象为数字影像,且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为影像缩放量与缩放方向。
4.一种于触控板中进行多对象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感测第一及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位置,以分别产生第一及第二位置坐标;
感测所述第二对象在触控板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二对象停止移动时,产生第三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坐标、所述第二位置坐标、所述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分别计算产生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可用以计算产生第一动量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至少两组不同的动量控制信息,产生输出动量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及第二对象,可分别为第一及第二根手指,且所述第一至第三位置坐标,皆可为绝对二维坐标,或皆为相对二维坐标;
所述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感测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触控板中的移动状态,且于所述第一对象停止移动时,产生第四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第二与所述第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计算产生第三动量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与所述第四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计算产生第四动量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第四与所述三位置坐标间的坐标差值,计算产生第五动量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动量控制信息,产生输出所述动量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动量控制信息分别为第一、第三至第五斜率值,且其中还包含下列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大于所述第三与第四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或者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大于所述第三与第四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一缩放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皆分别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小于所述第三与第四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或者所述第一、所述第三至第五斜率值皆分别小于0,且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皆分别小于所述第三与第四位置坐标间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坐标差值时,产生并输出可进行第二缩放位移动作的所述动量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
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缩放位移动作,分别为缩小与放大位移动作,而所述软件对象为数字影像,且所述软件对象的行为表现为影像缩放量与缩放方向。
CN2008100090290A 2008-01-30 2008-01-30 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8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90290A CN101498985B (zh) 2008-01-30 2008-01-30 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90290A CN101498985B (zh) 2008-01-30 2008-01-30 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8985A CN101498985A (zh) 2009-08-05
CN101498985B true CN101498985B (zh) 2012-05-30

Family

ID=4094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902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8985B (zh) 2008-01-30 2008-01-30 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98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656B (zh) * 2009-09-28 2013-01-09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势辨识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互动系统
CN101776968A (zh) * 2010-01-18 2010-07-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方法和装置
CN102298456B (zh) * 2010-06-23 2015-12-16 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二维轨迹以产生至少一非线性指标的方法及触控模组
CN102736771B (zh) * 2011-03-31 2016-06-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旋转运动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TWI452506B (zh) 2011-04-14 2014-09-1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Segmentation of Waveform Overlapping in Single Direction of Capacitive Touch
CN102789333A (zh) * 2011-05-19 2012-11-21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传送坐标的方法及触控装置传送位移向量的方法
CN102520816B (zh) * 2011-11-10 2014-12-03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缩放与旋转的组合触摸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07756A (zh) * 2012-01-13 2013-07-17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方法
TWI478009B (zh) * 2012-08-31 2015-03-2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Touchpad blank key control method
JP5793625B2 (ja) 2012-09-29 2015-10-14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Huawei Device Co., Ltd. ズーム処理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電子装置
CN103902187B (zh) * 2012-12-24 2017-09-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257825B (zh) * 2013-04-28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节播放进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3170B (zh) * 2014-04-09 2017-08-25 上海惠诚科教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势控制屏幕画面移动的方法
CN104636068B (zh) * 2015-02-02 2017-12-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图标的操作方法和触控终端
CN104915063B (zh) * 2015-06-29 2018-09-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智能终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26101B (zh) * 2015-10-31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JP6389581B1 (ja) * 2018-05-16 2018-09-12 株式会社Cygames プログラム、電子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8985A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8985B (zh) 可供进行多对象操作的触控板及应用其中的方法
TWI460621B (zh) 可供進行多物件操作之觸控板及應用其中之方法
CN103123543B (zh) 多点触控鼠标
CN101369200B (zh) 判断触碰面板上触碰点位置与其传感器是否被触碰的方法
CN101739166B (zh) 非接触输入的电子装置与其输入方法
CN10446132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1482795A (zh) 用于触敏输入设备的基于模式的图形用户接口
CN101556501B (zh) 计算机鼠标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01430620A (zh) 一种具有多点触控式屏幕的笔记型计算机
CN103150105A (zh) 虚拟键盘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1609362A (zh) 以视讯为基础的游标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14242A (zh) 触控屏幕上的指针控制方法
CN2916716Y (zh) 基于虚拟操作界面的数控机床
CN102236455A (zh) 电子装置与虚拟滑鼠的启动方法
CN102929451A (zh) 一种使用超声触摸屏的智能白板系统
CN101995987A (zh) 一种具有多点触控式的大屏幕系统
CN101825954A (zh) 一种六角滑行汉字拼音输入法
CN101996046B (zh) 应用程序管理系统及方法
TWI337338B (en) Point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quickly moving an object to a designated area
CN102467283A (zh) 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触控装置以及触控操作方法
CN102929553B (zh) 利用产生于触控键盘的触控信号作为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
CN102479046B (zh) 触控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3092381A (zh) 具有多个触控界面的电子装置以及操控三维图像的方法
CN102520818B (zh) 一种触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57631A (zh) 将输入与显示置于相对两面的可携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