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6518B - 丁香酚、腈菌唑复配杀菌剂防治作物炭疽病 - Google Patents
丁香酚、腈菌唑复配杀菌剂防治作物炭疽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96518B CN101496518B CN 200910004299 CN200910004299A CN101496518B CN 101496518 B CN101496518 B CN 101496518B CN 200910004299 CN200910004299 CN 200910004299 CN 200910004299 A CN200910004299 A CN 200910004299A CN 101496518 B CN101496518 B CN 1014965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ugenol
- myclobutanil
- percent
- emulsion
- anthracno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农药组合物,由丁香酚和腈菌唑组成。本发明具有杀菌谱广、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室内配方筛选结果表明,丁香酚和腈菌唑按一定的比例复配(2∶1~20∶1),对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genarium(Pass.))、葡萄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有明显增效作用。该复配药剂防治西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800倍防效为84.8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WP800倍防效57.36%;防治葡萄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800倍防效为90.54%,和对照药剂80%大生M45WP的防效相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是关于丁香酚、腈菌唑复配杀菌剂及用于防治作物炭疽病。
背景技术
腈菌唑(myclobutanil),性质:原药为淡黄色固体,熔点63~68℃。纯品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68~69℃。沸点202~208℃(133.3Pa)。蒸气压213mPa(25℃)。溶解性(25℃):水142mg/L,溶于醇、芳烃、酯、酮(50~100g/L),不溶于脂肪烃。其水溶液在日光下降解。大鼠急性经口LD50 1600~2290mg/kg。该化合物具有广谱内吸性等特点。用来防治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葡萄黑腐病,麦类黑穗病和多种作物的白粉病。该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制剂通常有40%可湿性粉剂,12.5%乳油、25%乳油。
丁香酚(Eugenol)化学名称为2-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报道含有该化合物的植物粗提物对灰霉病和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效。丁香酚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3000mg/Kg,在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中属于低毒性级别的农药。
关于这两类化合物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在作物炭疽病防治方面至今未见有报道和应用。
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病原菌主要是刺盘孢(Colletotrichum)、盘长孢属(Gloeosporium)和丛刺盘孢属(Vermicularia)的真菌,它们的有性阶段多为小丛壳属(Glomerella)和日规壳属(Gnomonia),少数是囊孢壳属(Physalospora)和球座菌属(Guinardia)。炭疽病分布很广,尤以亚热带、热带为害严重。各类作物均有发生,果树、蔬菜尤甚。可造成死苗、枯叶、折茎、烂果。目前生产上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治该病害,如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复配组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和腈菌唑,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上的炭疽病害。
本发明中复配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1、增效性,室内复配配方筛选结果表明,丁香酚和腈菌唑按不同比例复配对不同的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2、减少抗药性产生,丁香酚和腈菌唑两者作用机制不同,不容易产生交互抗性。腈菌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对病菌的作用机理是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丁香酚是破坏菌体细胞膜、影响膜的渗透性,从而导致菌体死亡。
3、毒性低,按中国现时采用的农药毒性标准分类,丁香酚和腈菌唑均属于低毒级(LD50为2000~5000mg/kg)。腈菌唑对大鼠雌雄急性经口LD50均为2710mg/kg,大鼠雌雄急性经皮LD50均大于2000mg/kg;丁香酚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3000mg/Kg。因此,两者复配毒性低,对环境生态因子伤害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丁香酚与腈菌唑复配室内配方筛选
一、供试药剂
A.95.8%腈菌唑,购于江苏耕耘化学有限公司,溶解于70%乙醇,配制成10000μg/ml母液备用。
B.99.0%丁香酚,购于南京丰泽土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溶解于70%乙醇,配制成10000μg/ml母液备用。
二、供试菌株
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genarium(Pass.))、葡萄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存并提供)。
三、试验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试验设以下处理,即丁香酚、腈菌唑、丁香酚和腈菌唑的不同配比、溶剂对照和空白对照,将两种药剂的母液按不同比例加入到定量的融化的PDA培养基中,使两个丁香酚的终浓度分别为100、50、25、12.5、6.25μg/ml,腈菌唑和不同复配剂的终浓度分别为1.0、0.5、0.25、0.125、0.0625μg/ml,充分摇匀,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直径9cm)中,待培养基凝固后,用直径0.5cm打孔器制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种到培养基中央,菌丝面朝下,每皿一块,每处理重复4次,置于26℃培养箱中培养,培养5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以4次重复的平均值计算抑制率。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计算抑制率,利用百分比与几率值对照表将抑制率转换成机率值,同时将剂量浓度换算成对数值,以剂量对数值(x)和机率值(y)得到毒力公式Y=a+bx,计算出相关系数r及抑制中浓度EC50。
根据Wadley的方法计算混配剂的相互作用,以增效系数SR值分析混配的效果:
EC50(理论值)=(c+d)/[c/EC50(c)+d/EC50(D)]
SR=EC50(理论值)/EC50(实际值)
C、D分别代表混剂中的两种组分
c、d分别代表两种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
EC50(实际值)为特定混剂的实际测定值
SR≥1.5表示两种单剂混配后具有增效作用
SR≤0.5表示两种单剂混配后具有拮抗作用
0.5≤SR≤1.5表示两种单剂混配后具有相加作用。
四、试验结果
丁香酚、腈菌唑两种单剂及不同复配组合物对西瓜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率、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和混剂的增效系数SR见表1。
表1丁香酚、腈菌唑复配配方的室内筛选结果
注:表中丁香酚和腈菌唑的各个比例均为有效成分之比。
实施例2:丁香酚与腈菌唑复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
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设计复配制剂对西瓜、葡萄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防治西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及试验地点
试验对象:西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agenarium(Pass.)
试验作物及品种:西瓜,早熟京欣。
试验地点:烟台市福山区东陌堂村。
2.试验设计和安排
2.1药剂
2.1.1试验药剂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有效成分:10%丁香酚+2.5%腈菌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20%丁香酚微乳剂,江苏省农科院提供。
12.5%腈菌唑乳油,市售,山东寿光双星农药有限公司。
2.1.2对照药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产品。
2.1.3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表1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3.小区安排
3.1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均随机排列。
3.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13.1m2;
重复次数:4次。
3.3施药方法
3.3.1使用方法
按照试验要求,将供试药剂配成相应浓度药液,对西瓜进行全株喷雾,标准是使西瓜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滴水为止。
3.3.2施药器械
MATABI Super Green 16型背负式喷雾器,工作压力为2巴,喷孔直径0.5mm。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病害发生初期2007年5月21日首次施药,此时西瓜生育期为显蕾期;此后根据病害发展情况,分别于5月29日、6月5日各施药1次。共喷药3次。
3.3.4使用容量
三次施药实际亩用药液量分别为80升、120升、160升。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试验期间,未喷施任何其他农药。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气象资料
首次施药当日晴,微风,平均气温20.7℃,最高气温27.2℃,最低气温15.8℃;试验期间(5月21日~6月22日)共降雨5次,总降雨量为25.7mm,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变化范围依次为13.7℃~27.2℃、20.1℃~36.8℃、10.2℃~20.4℃之间。
4.1.2土壤资料
试验地为平地,壤土,有机质含量1%左右,地面无杂草和其他覆盖物。
4.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调查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5月21日调查发病基数,二次药后7天和末次药后17天各调查一次药效,共调查3次。
4.2.2调查方法
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每株自上而下调查5~10片叶。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4.2.3药效计算方法
CK0喷药前不施药对照区的病指。CK1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的病指。
pt0喷药前处理区的病指。Pt1喷药后处理区的病指。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对供试西瓜品种无明显有害影响。
5.结果与分析
表21 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防治西瓜炭疽病试验结果
显著性测定采用DMRT法。
药剂评价: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对西瓜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二次药后8天调查,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800倍、1500倍两处理防效分别达83.57%、81.98%,显著优于1000倍防效,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甲基托布津800倍防效,20%丁香酚微乳剂667倍防效和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也显著优于对照药剂甲基托布津800倍防效;末次药后17天调查,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对西瓜炭疽病防效仍达84.82%,极显著优于1000倍、1500倍两处理防效。对照药剂甲基托布津防效仅为57.36%,极显著低于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800倍、1500倍、20%丁香酚微乳剂667倍防效,显著低于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1000倍、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防效。试验期间,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对供试西瓜安全,无药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对西瓜炭疽病防效优于对照药剂甲基托布津,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防治葡萄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及试验地点
试验对象:葡萄炭疽病 Glomerella cingulata;
试验作物和品种:葡萄,赤霞珠。
2.试验设计和安排
2.1药剂
2.1.1试验药剂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有效成分:10.7%丁香酚+1.8%腈菌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20%丁香酚微乳剂,江苏省农科院提供。
12.5%腈菌唑乳油,市售,山东寿光双星农药有限公司。
2.1.2对照药剂
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公司产品。
2.1.3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表1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处理编号 | 药剂 | 施药剂量(制剂量) | 施药量(有效成分量毫克/千克) |
1 |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 | 800倍 | 156.25 |
2 |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 | 1000倍 | 125 |
3 |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 | 1500倍 | 83.3 |
4 | 20%丁香酚微乳剂 | 667倍 | 300 |
5 | 12.5%腈菌唑乳油 | 2000倍 | 125 |
6 | 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 | 800倍 | 1000 |
7 | 空白对照 |
3.小区安排
3.1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均随机排列。
3.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12m2。
重复次数:4次。
3.3施药方法
3.3.1使用方法
兑水喷雾,先用少量水稀释药剂,然后加足所需水量,进行均匀喷施,以叶片、果实滴水为止。
3.3.2施药器械
施药器械采用MATABI Super Green 16型背负式喷雾器,喷孔直径0.8mm,工作压力2.0巴。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田间炭疽病发生前首次施药,以后根据降雨情况间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喷施7次,具体施药日期为2007年6月14日、6月26日、7月9日、20日、31日、8月13日、27日,作物生育期为幼果期。
3.3.4使用容量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800、1000、1500倍,20%丁香酚微乳剂667倍,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大生800倍;施药量为2500L/hm2。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试验期间,所有小区均未喷施其他任何药剂。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气象资料
首次施药当日晴,平均气温22.8℃。试验期间(6月14日~9月10日)共降雨30次,降雨量440.3mm,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动范围依次在20.2℃~31.3℃、21.3℃~35.0℃和10.2℃~24.4℃之间。
4.1.2土壤资料
试验园为平地果园,砂壤土,肥力中等。地面有少量杂草。
4.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调查时间和次数
葡萄采收期、施药结束后14天调查1次药效。
4.2.2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所有果穗,记载总果数、病果数,以病果率计算防效。
4.2.3药效计算方法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对供试葡萄品种均无明显有害影响。
5结果与分析
表2 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防治葡萄炭疽病试验结果
显著性测定采用“DMRT”法。
药剂评价:本年度田间炭疽病发生严重,不施药对照区病果率达63.78%。喷施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800、1000、1500倍三浓度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0.54%、50.53%和35.76%,处理间差异极显著;20%丁香酚微乳剂667倍防效为52.68%,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防效为82.16%,对照药剂大生800倍防效为94.74%,极显著优于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三处理的药效和两个单剂的药效。试验期间,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各处理对供试葡萄品种安全无药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12.5%丁香酚·腈菌唑微乳剂800倍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Claims (3)
1.一种农药组合物,由丁香酚与腈菌唑组成,丁香酚与腈菌唑的比例为2∶1~20∶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复配农药为微乳剂,由丁香酚、腈菌唑和溶剂、助剂组成。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丁香酚腈菌唑农药组合物的用途,用于防治西瓜炭疽病、葡萄炭疽病以及其他果蔬炭疽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004299 CN101496518B (zh) | 2008-11-10 | 2009-02-24 | 丁香酚、腈菌唑复配杀菌剂防治作物炭疽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5489 | 2008-11-10 | ||
CN200810175489.0 | 2008-11-10 | ||
CN 200910004299 CN101496518B (zh) | 2008-11-10 | 2009-02-24 | 丁香酚、腈菌唑复配杀菌剂防治作物炭疽病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6518A CN101496518A (zh) | 2009-08-05 |
CN101496518B true CN101496518B (zh) | 2013-07-17 |
Family
ID=4094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00429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6518B (zh) | 2008-11-10 | 2009-02-24 | 丁香酚、腈菌唑复配杀菌剂防治作物炭疽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965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73898A (zh) * | 2017-04-21 | 2017-07-25 |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CN108013039A (zh) * | 2017-12-11 | 2018-05-11 |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防治葡萄病害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3519517B (zh) * | 2021-07-01 | 2022-05-27 | 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叶菌唑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2960A (zh) * | 2001-05-18 | 2002-01-30 | 广东农科联农化中心 | 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994082B (zh) * | 2006-01-06 | 2010-09-22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防治果蔬炭疽病的复配杀菌剂 |
BRPI0708325A2 (pt) * | 2006-02-27 | 2011-05-24 | Univ Northwest | formulação de suporte de planta, veìculo para a distribuição e deslocamento de substáncias fitologicamente benéficas, e composições contendo os mesmos |
-
2009
- 2009-02-24 CN CN 200910004299 patent/CN1014965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6518A (zh) | 2009-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69486A (zh) | 一种含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74992A (zh) | 一种蔬菜专用活性生物药肥 | |
CN103518750B (zh) | 一种高效复配生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2643142A (zh) | 一种葡萄专用活性生物药肥 | |
CN106831137A (zh) | 一种多功能液体药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1507433A (zh) | 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复配杀菌剂 | |
CN102674993A (zh) | 一种油菜作物专用活性生物药肥 | |
CN104604895A (zh) | 四霉素复配物及应用 | |
CN101496518B (zh) | 丁香酚、腈菌唑复配杀菌剂防治作物炭疽病 | |
CN101416642B (zh) | 防治果树蚜虫和红蜘蛛制剂及其生产方法和使用方法 | |
Hashem et al. | Impact of some safe agricultural treatments on insect pests, vascular wilt disease management and Roselle (Hibiscus sabdariffa L.) productivity under Siwa Oasis conditions | |
CN106689140A (zh) |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18657B (zh) | 一种防治苹果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478129B (zh) | 一种复配农用杀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3548849B (zh) | 一种协同增效复配生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2643145A (zh) | 一种砀山梨专用活性生物药肥 | |
CN101697722B (zh) | 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293200B (zh) | 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松脂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 |
CN115024320A (zh) | 一种含大黄素甲醚和蛇床子素的农用组合物 | |
CN103858885B (zh) | 防治苹果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415378A (zh) | 一种可促进作物生长并防治辣椒疫病的杀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5494359A (zh) |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4770380A (zh) | 一种含有四霉素与苯醚甲环唑的杀菌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98793A (zh) | 一种含有四霉素与苯醚甲环唑的杀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98794A (zh) | 克菌丹和抑霉唑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